篇章数

35

引证文献

0 !

参考文献

136

中国市场消费报告No.2图书

Report on China’s Market Consumption No.2

SSAPID:101-1073-9617-35
ISBN:978-7-5097-2174-2
DOI:
ISSN:
关键词:

中国 市场消费 报告

[内容简介] 本报告全面分析了全球金融危机后我国消费市场的基本状况、市场物价水平及其发展趋势,围绕如何建立扩大消费的长效机制,从确立科学消费战略的构想、重点扩大农民消费、聚焦市场消费难点热点问题、传承和创新市场消费理论、比较研究全球消费模式等,全方位多视角深入探索和研究了中国市场消费的诸多重大理论和实践课题,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和参考。

相关信息

丛书名:
作 者:张少龙
编 辑:丁凡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1年03月
语 种:中文
中图分类:F0 经济学

 序言

 中文摘要

 市场消费形势

  我国消费品市场分析及发展趋势

   一 2010年扩大消费的各项政策取得显著成效

    (一)“家电下乡”和家电“以旧换新”政策大幅提升了家电消费增速

    (二)汽车“以旧换新”和节能车补贴等政策推动汽车持续旺销

    (三)改善民生举措见效,居民医疗、教育支出比重下降,商品消费比重上升

    (四)宏观经济和就业形势趋好,引导消费者信心指数攀升

    (五)市场流通体系不断完善,对拓展农村市场和平抑物价有积极作用

    (六)消费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

    (七)全年消费品零售总额走势预测

   二 2011年影响消费需求的因素分析及走势预测

    (一)消费需求持续增长具备良好机遇和支撑条件

     1.加快发展方式转变为2011年扩大消费提供了战略导向

     2.收入分配改革方案落实将显著提升居民的消费能力

     3.大力发展服务业的产业取向有助于服务消费加快增长

     4.劳动者报酬上涨趋势有益于低收入阶层扩大消费需求

     5.人民币升值将增强居民对进口商品的消费购买力

     6.低碳、节能和绿色消费的增长空间较大

    (二)消费持续增长面临不利因素

     1.农产品和公用事业价格呈上涨趋势,将挤占其他消费

     2.部分扩大消费政策到期,已有消费政策效应出现弱化

     3.住房消费降温,对相关商品消费有抑制影响

     4.居民财产性收入缩水,持久收入预期悲观不利于消费增长

    (三)2011年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预测

   三 扩大消费的政策建议

    (一)建立扩大消费需求的长效机制,需从完善市场经济入手

    (二)切实改革收入分配制度,努力缩小收入差距

    (三)房地产调控要疏堵结合,不能半途而废

    (四)让农民成为农产品涨价的真正受益者,提高农民收入水平和消费能力

    (五)建立健全餐饮业法律法规和统计体系,规范引导行业发展

  当前市场物价形势分析及发展趋势

   一 2010年物价形势及其基本特征

    (一)2010年物价运行形势

     1.居民消费价格温和回升,涨势扩大

     2.生产者价格先扬后抑,涨势趋稳

     3.房价同比涨幅持续回落,过快上涨势头得到初步遏制

    (二)结构性上涨是2010年我国物价总水平上升的主要特点

     1.食品价格飙升是2010年居民消费价格上升的主要推力

     2.基数效应和翘尾因素支撑物价恢复性上涨

     3.上游价格向下游传导的压力有所减轻

   二 2011年物价运行展望

    (一)诸多因素支撑物价上涨

     1.“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内需进一步扩大

     2.国内充裕的流动性对物价上涨形成支撑

     3.资源能源类产品价格改革深入推进

     4.粮食价格仍将继续上涨

     5.劳动力成本快速上升

     6.美元持续贬值令输入性通胀压力有所加大

     7.我国目前正处于新一轮价格周期的上升阶段

     8.翘尾因素明显升高

    (二)抑制物价过快上涨的因素

     1.国家控制通胀的能力较强

     2.全球经济复苏依然脆弱

     3.国内经济增速将有所放缓

     4.产能过剩对物价快速上涨形成抑制作用

     5.房地产调控政策有利于遏制房价快速上涨

    (三)对2011年物价走势的初步预测

   四 2011年物价调控的对策建议

    (一)完善农产品保护机制,提高应对价格突发波动的能力

    (二)适度控制流动性,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和有弹性的汇率制度

    (三)推进资源价格改革,完善资源价格形成机制

    (四)提高利用国际资源的能力,减轻输入性通胀

  金融危机下中美消费模式比较

   一 现行的三种主要消费模式

    (一)超前消费模式

    (二)保守消费模式

    (三)适度消费模式

   二 中、美消费模式的比较

    (一)美国:高消费—低储蓄的过度消费模式

     1.居民消费支出占GDP比重居高不下

     2.储蓄率一直低迷

     3.负债消费模式已难以为继

     4.超前过度消费成为引发金融危机的导火索

     5.消费前景将持续乏力

    (二)中国:高储蓄—谨慎保守型消费模式

     1.消费率低于国际平均水平,且呈逐年下滑趋势

     2.居民消费规模相对较小,增长缓慢

     3.居民消费滞后于收入的增长

     4.居民储蓄余额不断攀升

     5.高收入群体储蓄率远高于低收入阶层

   三 两种不同消费模式比较后的启示

    (一)高储蓄增强了居民抗击各种风险的能力,减缓了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冲击,对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过度超前消费模式不适合中国,适度超前消费模式更有利于当前中国经济发展,但这种模式应建立在均衡适度的基础上

     1.要用科学发展的眼光看待中、美不同的消费观

     2.过度超前消费不适合中国大多数消费者,适度消费更适合可持续发展

     3.人均资源不足和社会保障不够完善等决定了不能选择超前消费模式

     4.住房投资性消费比重过高,具有过度超前消费特征,对居民消费具有挤出效应

   四 中国消费模式转型的条件已基本具备

    (一)居民潜在购买力已提升到一定水平,将逐步进入释放期

     1.居民消费已进入一个较高层次,具备较强的购买力

     2.居民消费水平大幅提高,消费需求已进入活跃和稳定增长期

    (二)居民消费已有一定的优化空间和需求潜力

     1.中国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比重与消费总量仍不相称

     2.消费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3.居民生活消费结构存在优化空间

    (三)消费结构升级不断加快为消费模式转型拓展空间

    (四)城镇化率不断提高,有利于扩大消费

    (五)新增人口产生的刚性需求

   五 提高居民保障和收入水平,加快消费模式转型升级

    (一)建立良好的社会保障拉动消费,提高政府公共服务支出,提升居民消费信心,使居民敢于消费

    (二)尽快出台收入分配改革方案,逐步使劳动者报酬比重提高至45%左右

    (三)大力发展信用消费,倡导适度超前的消费理念和消费方式,不鼓励或适当限制少数人的高消费、挥霍消费和畸形消费

    (四)倡导全社会节约资源,尽量缩小一次性消费的范围,将房价降到合理区间

  美国近二十年来消费支出变化趋势

   一 1990~2009年美国消费支出

    (一)美国1990~2007年居民税前收入和消费支出在波动中稳步上升

    (二)消费结构发生良性变化

    (三)推动消费支出上升的金融因素

   二 2008年后受金融危机影响美国消费下降

    (一)税前收入和平均支出从长期上升突变为双双下降

    (二)按收入五等分分组最低收入组群体受损最大

    (三)按四大区域分组西部地区收入下降最明显

    (四)按族裔分组亚裔消费支出下降幅度最大

   三 金融危机对经济和消费的影响及消费下降对经济复苏的影响*

    (一)金融危机对2009年经济发展和消费的影响

    (二)消费支出下降对经济复苏的影响

 科学消费战略

  科学消费论纲

   一 科学消费的提出和意义

   二 科学消费内涵的探索和深化

   三 科学消费的主要实现形式

   四 非科学消费的现象及其成因

    (一)非科学消费的现象存在于消费的各个方面及其相互联系中

     1.宏观消费总量布局不平衡

     2.资源浪费和资源掠夺式消费严重

     3.超越资源限制的奢华消费

     4.超越实际需要的过度消费

     5.非理性消费和愚昧消费

     6.公共消费滞后

    (二)分析非科学消费现象产生的原因

     1.消费者弱势、厂家商家强势

     2.消费者知识不足、缺少文化品位

     3.消费者观念落后、荣辱不清

     4.缺少保护、没有规范

     5.社会分配不公

     6.政府指导不足、调控滞后

   五 实现科学消费的战略和对策

    1.确立可持续消费战略

    2.制定科学消费规划

    3.建立评价体系,实施消费调控

    4.普及科学消费知识

    5.提供制度保障和政策支持

    6.加快消费的自主创新

    7.树立科学消费的荣辱观

    8.形成科学消费的激励和约束机制

  论构建科学消费模式

   一 充分认识科学消费的重要意义

   二 深刻把握科学消费的基本内涵

   三 学习实践科学消费的战略举措

  消费与投资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

   一 消费与投资需求对经济增长作用的理论分析

   二 近年来我国消费和投资对经济增长贡献的计量分析

    (一)数据统计分析

    (二)计量模型与结果

   三 促进消费与稳定投资是经济持续发展的根本动力

    (一)增加城乡中、低收入阶层的收入,缩小收入水平差距

    (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增加财政中社会福利支出

    (三)改善消费环境,改进消费服务,努力扩大消费需求

    (四)培育消费热点,逐步改变传统消费观念,促进消费模式升级

    (五)注意鼓励和引导消费的各项政策的实施

  扩大居民消费是改善国计民生的头等大事

   一 居民消费不足是我国经济结构失衡的最突出表现

   二 应充分估计居民消费不足的严重性

   三 应正视居民消费不足的原因

   四 应出台力度大的扩大居民消费的政策

  扩大消费的长效机制建设研究

   一 建立扩大消费长效机制的战略地位

    (一)从动力源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二)从自主性上保持经济稳定,避免波动

    (三)从终极目标上实现民富国强

   二 建立扩大消费长效机制的目标和原则

    (一)确立扩大消费的约束性目标和清晰的路线图

    (二)建立扩大消费长效机制应把握的原则

     1.“一超过”原则

     2.“两同步”原则

     3.“三完善”原则

   三 建立扩大消费长效机制的制度设计

    (一)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提高消费能力

     1.建立稳定的收入增长机制,增加绝对收入,提高消费能力

     2.改革和完善财税制度,缩小收入差距,提高消费水平

     3.调整分配结构,提高劳动者报酬占比

    (二)加快城乡统筹制度建设,缩小消费差距

     1.大力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消除劳动力迁移的制度性障碍,努力创造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农民转为市民的制度条件

     2.实行农村社区化管理制度

     3.加速城镇化制度建设,释放消费潜力

    (三)健全社会保障制度,消除消费障碍

    (四)建立与完善社会信用制度,改善消费环境

   四 实施扩大消费长效机制的制度联动

  论市场消费战略

   一 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确立市场消费战略

   二 树立正确消费观

   三 消费机制的演进进程

   四 有效确立市场消费战略

   五 投资和消费双拉动

  关于后小康消费战略的若干思考

   一 中国后小康消费概念的提出及其界定

    (一)收入水平达到中等国家收入水准

    (二)恩格尔系数进入小康区域

    (三)基尼系数进入相对合理区间

    (四)居民营养标准达到国际公认值水平

    (五)住房条件得到明显改善

    (六)国民受教育程序大幅度提高

   二 中国后小康消费的主要特点

    (一)后小康消费能力显著增强

    (二)后小康消费结构明显改善

    (三)后小康消费领域逐步扩展

    (四)后小康生活质量不断提高

    (五)后小康消费行为更科学

   三 实施后小康消费战略的影响因素

    (一)后小康消费与国内外市场环境

    (二)后小康消费与世界科技发展趋势

    (三)后小康消费与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四 实现中国后小康消费战略的对策措施

    (一)加强农业基础产业地位,解决好吃饭问题

    (二)大力发展消费品工业,全面增强国际竞争能力

    (三)努力寻求人口、资源、环境、技术的相互协调,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四)加强消费引导,倡导消费适度增长

 农村消费

  扩大农民消费需求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一 扩大农民消费是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长期任务

   二 21世纪以来我国农民消费率持续下降的态势严重

   三 农民消费率持续下降的原因分析

   四 扩大农民消费的政策建议

  中国农民消费站在历史新起点

   一 有利的政策环境支持使农村消费预期良好

   二 努力增加收入让农民有钱可花

   三 扩大社会保障体系的覆盖让农民有钱敢花

   四 改善环境繁荣市场让农民有钱放心花

   五 扩大农村消费应以城乡统筹为基本立足点

  扩大农村消费的金融视角分析

   一 农村消费现状

    (一)消费潜力巨大

    (二)消费结构升级

    (三)消费差异明显

    (四)边际消费倾向偏高

   二 农村消费存在的问题

    (一)消费动力不足

     1.收入水平限制了即期消费

     2.不确定性因素影响了预期消费

     3.传统观念制约了总体消费

     4.消费环境落后

    (二)消费水平低

    (三)消费结构不合理

    (四)消费贡献率低

   三 制约农村消费的金融因素分析

    (一)正规金融服务缺位

    (二)小额信贷举步维艰

    (三)金融供求结构失衡

     1.金融需求方面

     2.金融供给方面

    (四)农业金融服务不足

     1.农业信贷供给有限

     2.农业保险滞后

   四 扩大农村消费的金融对策

    (一)积极完善小额信贷制度

    (二)大力发展微小金融机构

    (三)充分发挥合作金融功能

    (四)加强对农业的金融支持

    (五)加强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建设

  农村居民消费升级缓慢的表现与对策研究

   一 农村居民消费升级缓慢的突出表现

   二 制约农村居民消费升级的主要因素

   三 促进农村居民消费升级的对策建议

  提高农民消费水平需要优化农村消费环境

   一 消费环境的优化对提高消费质量的重要意义

    1.优良的自然生态环境有利于促进人的身心健康

    2.优良的社会环境能增进人们的幸福感

    3.优良文化环境有利于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摒除一些不文明、不合理甚至低级庸俗的消费

   二 当前农村消费环境与居民消费质量的矛盾依然严重

    1.许多农村自然环境劣质化,制约农村居民消费质量的提高

    2.市场环境较差,制约了农村居民消费质量的提高

    3.政策措施不到位,制约了农村居民消费质量的提高

    4.农村社会文化环境不理想,制约了农村居民消费质量的提高

   三 如何优化农村消费环境

    1.加强对土地资源的保护,保持农村生态平衡

    2.优化农村市场环境

    3.落实农村有关政策措施

    4.重视农民消费知识的宣传教育

  建设新农村以提高农村居民消费水平

   一 建设新农村对推动我国农村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一)建设新农村,将使农民收入增加,从而有利于提高农村居民消费水平

    (二)建设新农村,将使农村社会保障制度进一步完善,从而有利于提高农村居民消费水平

    (三)建设新农村,将使农村基础设施进一步改善,从而有利于提高农村居民消费水平

   二 为提高我国农村居民消费水平,应当加快新农村建设

    (一)加快培育新型农民

    (二)大力发展现代农业

    (三)统筹城乡发展

 市场消费专题

  经济转型与居民消费行为

   一 经济转型对消费结构演进具有重要影响

   二 经济转型、消费者行为与消费结构

    (一)经济转型

    (二)消费者行为

    (三)消费结构

   三 经济体制与制度变迁对居民消费者行为的影响

    (一)经济体制对居民消费者行为的制度规定

    (二)市场经济体制对消费者行为的外在设定

    (三)制度变迁对消费者行为的影响

   四 中国经济转型期居民消费者行为特征

    (一)中国经济转型对居民消费者行为影响的总体分析

    (二)中国经济转型的不同阶段居民的消费者行为特征

     1.转型启动阶段(1978~1983年)的消费者行为特征

     2.转型展开阶段(1984~1988年)的消费者行为特征

     3.转型僵持阶段(1989~1991年)的消费者行为特征

     4.转型深化阶段(1992年至今)的消费者行为特征

   五 中国经济转型期居民消费结构演进机制

    (一)计划经济体制下居民消费结构的演进机制

    (二)中国经济转型期居民消费结构演进机制

    (三)市场经济体制下居民消费结构的演进机制

  关于制度变迁与扩大消费

   一 生产者导向制度变迁与扩大消费

    (一)价格制度变迁与居民消费

     1.价格制度变迁的历史进程

     2.价格制度变迁对居民消费的影响

    (二)产权制度变迁与居民消费

     1.产权制度变迁与产权结构变化

     2.产权制度变迁对居民消费的影响

    (三)投融资制度变迁与居民消费

     1.投资体制改革与投资结构变化

     2.投融资制度变迁对居民消费的影响

   二 消费者导向制度变迁与扩大消费

    (一)就业制度变迁与扩大消费

     1.改革开放以来的就业制度变迁概况

     2.劳动力市场化对居民消费的影响

     3.劳动力市场的分割对居民消费的影响

     4.失业对居民消费结构演进的影响

    (二)收入分配制度变迁与居民消费

     1.收入分配变迁与收入分配格局变化

     2.收入分配制度变迁与居民消费

    (三)社会保障制度变迁与扩大居民消费

     1.社会保障制度对居民消费行为影响的总体分析

     2.几种主要的社会保障制度的变迁与居民消费结构演进

   三 深入推进制度变迁有效扩大居民消费

  居民消费率与劳动者报酬份额的变动与前瞻

   一 引言

   二 改革开放以来的居民消费率与劳动者报酬份额下降的经验事实

    (一)居民消费率与劳动者报酬份额的演变与耦合

     1.第一阶段(1978~1988年)

     2.第二阶段(1989~1999年)

     3.第三阶段(2000~2008年)

    (二)居民消费率与劳动者报酬份额的计量分析

   三 影响居民消费率与劳动者报酬份额变动的因素分析

   四 居民消费率与劳动者报酬份额的发展趋势

  着重提升劳动者报酬份额与扩大消费策略

   一 引言

   二 近年来我国消费需求变动状况

   三 劳动者报酬份额持续走低是消费需求难以有效增长的根本原因

    (一)劳动者报酬份额下降导致居民消费能力不足影响到最终消费需求

    (二)经济增长方式与经济体制改革深化等因素导致居民谨慎消费动机增强,影响到增加消费

   四 以提升劳动者报酬份额为重点有效扩大消费需求

  自控、头脑账户与中国消费者行为研究*

   一 问题的提出

   二 自控与头脑账户

   三 中国消费者自控与头脑账户

    (一)中国消费者自控与头脑账户的历史考察

    (二)中国消费者头脑账户的影响因素分析

     1.数据来源与分类方法

     2.收入账户的影响因素分析

     3.财产账户的影响因素分析

    (三)消费函数的建立

   四 结论与政策含义

  论增加居民消费策略

   一 改革开放以来的消费状况

   二 居民消费率低下的原因分析

    (一)以投资—出口为主要驱动的经济增长方式必然影响到提升居民消费率,居民消费率低下是这种经济增长方式的必然结果

    (二)劳动者报酬*份额过低,导致城乡居民消费能力低下,难以有效提高消费水平

    (三)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差距过大,既影响到提升农村居民消费水平,也对总量居民消费水平产生了重大影响

    (四)就业供求压力过大与就业形势严峻,是影响提高居民收入水平与扩大消费需求的重要原因

    (五)第三产业发展滞后,消费需求与消费供给不足,从供给与需求两方面影响到扩大居民消费需求

    (六)制度性因素影响到扩大消费需求

   三 居民消费率的计量分析

   四 未来一段时期影响居民消费需求的相关因素

   五 增加居民消费需求的国际经验

    (一)以财政税收政策有效促进消费需求

     1.制定促进经济增长带动消费需求增长的税收政策

     2.公平赋税鼓励具有较高消费倾向的中产阶级消费

     3.重大商品消费采取特殊的税收政策

    (二)以货币金融政策有效扩大消费需求

     1.采取反周期的货币政策扩大消费需求

     2.完善消费信用等金融服务

     3.鼓励消费的社会保障制度

    (三)有效保障消费者福利

     1.建立“政府—NGO”联动的多层次消费者保护体系

     2.健全保护消费者的法律、监察和协调体系

     3.保护消费者利益的反垄断政策

    (四)采取综合措施有效扩大消费需求

     1.提高最低工资标准

     2.直接对低收入者消费补贴

     3.帮助普通职工购买住房

     4.适时设立有针对性的减免税项目

     5.培育社区服务消费

     6.创新的消费热点

     7.大力发展节假日消费

   六 采取综合措施,有效增加居民消费需求

    (一)增加居民消费需求总体战略

    (二)有效增加居民消费需求的对策措施

     1.有效奠定增加居民消费需求的宏观基础

     2.深入推进收入分配体制改革,在提升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基础上缓解收入分配差距

     3.充分发挥投资扩大消费需求的重大作用

     4.大力促进服务业发展,努力扩大服务性消费需求

     5.采取积极促进就业的政策提升居民收入水平

     6.有效提升居民消费信心,努力降低预防性储蓄,大力提升即期消费与长期消费

     7.有效拓展消费领域,积极发展消费信贷

     8.在不断提升消费水平的基础上促进消费结构向以服务性消费为主的消费结构升级

     9.通过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新郊区大力促进农村消费与城市消费

     10.积极培育消费热点,努力形成持续型、波浪形消费热点

     11.构建有效扩大消费需求的良好环境

 市场消费热点

  从消费经济学看住房消费和汽车消费

   一 民富之后要解决好钱如何花

   二 住房消费:商品化+公共产品模式

   三 汽车消费:需要改变消费心理

  低碳经济:从消费起步

   一 绿色消费与低碳消费

   二 绿色消费与科学发展

    1.绿色消费是科学发展的基本动力

    2.绿色消费是以人为本的航向标

    3.绿色消费是全面协调发展的最终缘由

    4.绿色消费保驾可持续发展

   三 绿色消费与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的建设

    1.绿色消费与绿色北京

    2.绿色消费与人文北京

    3.绿色消费与科技北京

   四 实现绿色消费的障碍

    1.收入制约

    2.价格制约

    3.绿色供给与绿色需求双不足

    4.绿色观念和绿色意识淡薄

    5.绿色消费环境恶劣

   五 强化低碳意识 倡导绿色消费

    1.强化低碳意识

    2.倡导绿色消费

    3.树立绿色营销理念

    4.培育绿色市场

    5.营造绿色消费环境

    6.制定绿色消费政策

    7.强化消费者协会职能

    8.构建绿色消费指标

  积极发展健康产业:中国的机遇与选择

   一 健康产业的内涵和意义

   二 中国的现实呼唤健康产业的发展

   三 中国发展健康产业的比较优势

   四 中国如何发展健康产业

    1.极具发展前景的健康产业

    2.积极发展健康产业的政策建议

  关注家庭经济行为的新走势

   一 家庭经济行为的新走势

    1.家庭财富积累呈陡增态势

    2.家庭投资增速显著加快

    3.消费倾向持续下降

    4.居民储蓄出现负增长

    5.部分投资异化为投机

   二 家庭经济功能的演化

   三 家庭经济行为新走势的解析

   四 科学引领 构筑和谐

  发展低碳产品消费的障碍与对策研究

   一 低碳产品消费及其意义

   二 我国发展低碳产品消费的障碍

    (一)基于消费者行为理论的分析

    (二)基于厂商行为理论的分析

     1.生产普通产品的利润

     2.生产低碳产品的利润

     3.生产普通产品与低碳产品的比较

    (三)基于外部性理论的分析

    (四)基于信息不对称理论的分析

   三 促进我国低碳产品消费的对策建议

    (一)消费者角度的对策建议

     1.提高低碳产品的边际效用

     2.提高消费者的收入水平

    (二)企业角度的对策建议

     1.生产低碳产品,实现长远利益

     2.进行创新、研发,降低生产成本

     3.进行广告宣传,提高消费者需求

    (三)外部性的矫正

     1.对低碳产品消费的补偿

     2.对低碳产品生产的补偿

    (四)信息不对称问题的解决

     1.完善低碳产品质量监督体系

     2.创建低碳产品知名品牌

  缩小我国居民收入差距扩大居民消费需求

   一 扩大居民消费需求的必要性及意义

    1.扩大居民消费需求是化解我国生产性过剩的需要

    2.扩大居民消费需求是避免我国经济增长走低的需要

    3.扩大居民消费需求是应对全球金融危机的需要

    4.扩大居民消费需求是促进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需要

   二 扩大居民消费需求,必须缩小我国居民收入差距

    1.收入差距过大容易造成消费断层,阻碍我国居民消费需求的扩大

    2.收入差距过大导致平均消费倾向降低,从而制约了我国居民消费需求的扩大

    3.在大额刚性支出存在的情况下,收入差距过大直接制约了我国居民消费需求的扩大

   三 如何缩小居民收入差距

    1.提高农村居民收入水平

    2.提高城镇低收入者收入水平

    3.加快建立并完善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

    4.调节过高收入

    5.努力解决垄断行业的高收入问题

  我国居民信息消费状况分析

   一 我国居民信息消费的总体状况

    1.信息消费效益增加

    2.信息消费的福利增加

    3.信息消费呈现起伏,互联网使用急剧增长

    4.数字鸿沟逐步缩小

    5.信息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二 我国居民信息消费中的问题

    1.信息接入成本过高所导致的信息扩散范围受限问题

    2.信息获取速度较慢导致效率低下问题

    3.人力资本投资不足所导致的信息渗透力较弱问题

    4.信息消费差距导致的数字鸿沟问题

   三 改善我国居民信息消费的建议

    1.进一步完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2.建立和完善普遍服务制度,提高信息化普及程度

    3.增加人力资本投入,提高全民文化素质

    4.深度开发和有效利用各种信息资源

 市场消费理论

  美国消费者满意指数:原理、方法与启示

   一 目的与意义

   二 ACSI模型

   三 ACSI编制方法

   四 ACSI的运用

    1.标杆比较

    2.建立顾客满意与财务绩效之间的联系

    3.作为衡量经济绩效的指标

    4.将CSI与企业行为联系起来

   五 结束语

  消费函数模型创新

   一 学术进展与研究视角

    1.关于绝对收入决定中国居民消费水平的研究

    2.关于绝对收入、相对收入和永久收入决定中国居民消费水平的研究

     3.生命成本假说对消费者行为的研究

   二 模型实证——基于误差修正模型的检验

    1.ADF(Augmented Dickey-Fuller)检验

    2.误差修正模型的建立及检验

   三 结论与政策建议

    1.富民优先,多管齐下促增收

    2.深化改革,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稳定居民的收支预期

    3.调整收入分配政策,逐步缩小居民收入差距

    4.积极改善消费环境,健全消费市场体系,特别是消费信贷政策

  消费资本理论与商业模式创新

   一

   二

   三

  中国会陷入“中等收入陷阱”吗

   一 何谓“中等收入陷阱”

   二 中国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可能性

   三 中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政策选择

  论刘方棫教授的消费经济思想

   一 刘方棫教授消费研究概述

   二 刘方棫教授消费经济思想介绍

    (一)有关消费经济学研究

    (二)消费在社会主义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三)对消费力的研究

    (四)合理消费水平

    (五)合理消费结构

    (六)协调处理生产结构、消费结构与需求结构的关系

    (七)促进投资与消费双拉动

    (八)市场消费战略研究

    (九)最佳消费率

   三 小结

 Abstract

 编辑委员会

“十二五”规划建议明确指出:坚持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战略,必须充分挖掘我国内需的巨大潜力,着力破解制约扩大内需的体制机制障碍,加快形成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经济增长的新局面。为此,必须进一步加强对我国市场消费经济的实践总结和理论创新。本报告包括市场消费形势、科学消费战略、农村消费、市场消费专题、市场消费热点、市场消费理论六大板块,汇聚和浓缩了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中国社会科学院等全国消费经济学界众多专家、学者近年来在市场消费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报告全面分析了全球金融危机后我国消费市场的基本状况、市场物价水平及其发展趋势,围绕如何建立扩大消费的长效机制,从确立科学消费战略的构想、重点扩大农民消费、聚焦市场消费难点热点问题、传承和创新市场消费理论、比较研究全球消费模式等,全方位多视角地探索和研究了中国市场消费的诸多重大理论和实践课题,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杨圣明:《如何调整消费与投资的关系》,《经济与管理研究》2005年第1期。

赵吉林:《论消费增长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偏离》,《山东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4期。

高连水、邓路:《居民消费率与收入分配结构和分配差距关系的经验分析》,《消费经济》2009年第8期。

彭晓静:《全球金融危机背景下提高居民消费的有效路径研究》,《经济研究导刊》2009年第16期。

刘立峰:《消费与投资关系的国际经验比较》,《经济研究参考》2004年第72期。

罗云毅:《消费与投资关系研究》,《经济研究参考》2004年第72期。

[1]卢嘉瑞:《应着力提高农民消费率》,《当代经济研究》2008年第4期。

[2]卢嘉瑞:《提高消费率势在必行》,《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05年第3期。

[3]卢嘉瑞:《消费经济理论与实践研究》,河北人民出版社,2007。

[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72。

[5]《列宁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60。

[6]卢嘉瑞:《消费需求的实现对资源配额制起基础性作用》,《福建论坛》2001年第5期。

[7]《列宁全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58。

[8]《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57。

[9]《列宁全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59。

[10]卢嘉瑞:《必须扼制收入差距过大》,《河北经贸大学学报》1997年第1期。

[11]卢嘉瑞:《中国现阶段收入分配差距问题研究》,人民出版社,2003。

[12]卢嘉瑞:《必须扼制收入差距过大》,《河北经贸大学学报》1997年第1期。

[13]薛涌:《中国必须对贫富分化说“不”》,《中国新闻周刊》2009年第40期。

[14]《收入分配“高度不平等”》,2009年12月14日《中国剪报》。

[15]《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

[16]《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

[17]余荣华等:《干得多,能挣得多吗?》,2009年12月3日《人民日报》。

[18]武岩生:《政府和国企应成为储蓄率的“排头兵”》,2009年12月5日《燕赵都市报》。

[19]韩冰等:《从价格“倒挂”看楼市泡沫积聚》,2009年12月10日《文摘报》。

[20]牛刀:《从一组数据看房价与消费》,2009年12月9日《经济参考报》。

[21]卢嘉瑞:《应着力提高农民消费率》,《当代经济研究》2008年第4期;卢嘉瑞:《中国粮价问题的透析与对策》,《中州学刊》2008年第4期。

[22]卢嘉瑞等:《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方向何在?》,《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08年第2期。

[23]《俄罗斯人均收入增速比GDP增速高出二倍》,2009年12月8日《燕赵都市报》。

〔1〕国家发改委投资研究所课题组:《促进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经济发展的思路和对策研究》,http://www.amr.gov.cn。

〔2〕辜胜阻:《辜胜阻解读五中全会公报谈发展方式转型》,http://theory.people.com.cn。

〔3〕《统计局公布三大需求对GDP贡献最终消费为52.5%》,中国日报网,2010年2月3日。

〔4〕韩永文:《经济增长要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http://www.ioi.org.cn。

〔5〕马宏伟:《如何提高居民收入的含金量》,2010年10月29日《人民日报》。

〔6〕丁俊发:《关于中国消费的几个问题》,《中国流通经济》2010年9月。

〔7〕王天义:《收入分配改革的深水考验提高劳动报酬是改革重点》,http://politics.people.com.cn。

〔8〕刘声:《各级工会推动建立工资集体协商机制》,2010年7月3日《中国青年报》。

〔9〕祁京梅:《提高城市化是扩大消费的重要途径》,http://www.chinadaily.com,2009年12月15日。

〔10〕李克强:《深刻理解〈建议〉主题主线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2010年11月15日《经济日报》。

[1]卢嘉瑞、徐圣银:《2000:中国已进入第五个经济周期》,《财经科学》2001年第4期。

[2]卢嘉瑞:《消费经济理论与实践研究》,河北人民出版社,2007。

[3]卢嘉瑞:《消费经济理论与实践研究》,河北人民出版社,2007。

[4]《中国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出版社,2009。

[5]李北方:《中国消费时代何时到来》,《南风窗》2007年第2期(下)。

[1]王双正:《扩大农村消费:现状、挑战及对策》,《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09年第6期。

[2]古炳鸿、李红岗、叶欢:《我国城乡居民边际消费倾向变化及政策含义》,《金融研究》2009年第3期。

[3]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小额贷款公司试点的指导意见》,银监发[2008]23号。

[4]刘锡良、董马青:《中国农村建设中的金融体系问题研究——基于金融功能视角》,载刘锡良、罗继东《市场化进程中农村金融改革与发展》,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8。

[5]郭志艳:《我国农业保险发展现状及问题分析》,《前沿》2009年第9期。

[1]王启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需要和谐消费环境》,《消费经济》2007年第6期。

[2]刘宝、廖声萍:《水资源的现状、利用与保护》,《西南石油大学学报》2007年第6期。

[3]卢嘉瑞:《论消费与环境的和谐》,《湘潭大学学报》2007年第1期。

[4]尹世杰:《消费力经济学大纲》,《消费经济》1994年第1期。

[5]苏良军、何一峰、金赛男:《暂时收入真正影响消费吗?——来自中国农村居民面板数据的证据》,《管理世界》2005年第7期。

[6]杨树成、任美林:《西部12省市农村居民生活消费支出现状的比较研究》,《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第30期。

[7]王启云:《当代西方国家消费调控》,湖南人民出版社,2000。

[1]尹世杰:《消费需要论》,湖南出版社,1993。

[2]尹世杰:《消费力经济学》,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1。

[3]郭新彪:《大气污染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一大杀手》,《环境教育》2008年第1期。

[4]揭新华、吴雄鹰:《制约农民生活质量提高的五大因素》,《贵州社会科学》2004年第6期。

[5]洪名勇:《培育新农民建设社会主义贵州新农村》,《山地农业生物学报》2006年第4期。

[6]尹世杰:《知识经济与居民消费》,《消费经济》1998年第5期。

[7]林善良、张国:《中国农村发展问题报告》,中国发展出版社,2003。

[8]农村消费问题研究课题组:《关于农村消费的现状及政策建议》,《财贸经济》2007年第2期。

[9]王明祥:《浅谈农村消费环境》,《湖南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年第2期。

[10]卢嘉瑞:《论消费与环境的和谐》,《湘潭大学学报》2007年第1期。

[11]李丽、希勒:《立足农村扩大农村消费》,《云南财经大学学报》2007年第1期。

[12]王启云:《保护消费者权益,关键在于强化政府部门监管》,《消费经济》2008年第4期。

[1]王启云、肖怀安等《现代农业之路》(第二版),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2]蔡禹农:《完善公共财政政策激活农村消费市场》,《中国财政》2007年第6期。

[3]盛来运、侯锐:《建立促进农村居民消费增长的长效机制》,《今日中国论坛》2009年第5期。

[4]王立彬、齐中熙:《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2007年12月19日《光明日报》。

[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http://www.sdpc.gov.cn/gzdt/t20090923_303833.htm,2009年9月23日。

[6]文启湘:《加快构建农村现代流通体系》,《湘潭大学学报》2007年第1期。

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09》,中国统计出版社,2009。

姜磊、王昭凤:《就业压力与劳动者报酬比例——基于我国省级面板数据的分析》,《当代财经》2008年第8期。

白重恩等《国民收入的要素分配——统计数据背后的故事》,《经济研究》2009年第3期。

李稻葵等《GDP中劳动份额演变的U型规律》,《经济研究》2009年第1期。

罗长远等《经济发展中的劳动收入占比:基于中国产业数据的实证研究》,《中国社会科学》2009年第4期。

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09》,中国统计出版社,2009。

田学斌:《家庭消费结构演变的制度分析》,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

杨永忠:《消费不足与结构调整》,中国经济出版社,2007。

李通屏:《中国消费制度变迁研究》,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

杨天宇:《中国的收入分配与总消费》,中国经济出版社,2009。

白重恩、钱震杰:《国民收入的要素分配:统计数据背后的故事》,《经济研究》2009年第3期。

龙志和:《我国城镇居民消费行为研究》,《经济研究》1994年第4期。

孙凤:《消费者行为数量研究》,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

臧旭恒:《居民资产与消费选择行为分析》,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居民的消费选择与国民经济成长》,《经济研究》1988年第1期。

[1]Pilzer,Paul Zane. The New Wellness Revolution:How to Make a Fortune in the Next Trillion Dollar Industry(Second Edition). John Wiley & Sons,Inc,2007.

[2]罗伯特·福格尔:《第四次大觉醒及平等主义的未来》,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3,第275页。

[3]Nordhaus,W.(2003),The Health of Nations:the Contribution of Improved Health to Living Standards,in Moss,M.(ed.)The Measurement of Economic and Social Performance(New York: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for National Bureau of Economic Research,2003).

[4]常峻:《健康产业能否成为下一个金矿?》,《医疗保健器具》2006年第1期。

[5]〔美〕迈克尔·波特:《国家竞争优势》,李明轩、邱如美译,华夏出版社,2002。

[6]《中国将成世界最大的有机食品生产国》,《粮食与饲料工业》2007年第5期。

[7]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06》的数据计算。

[8]朱珍民:《健康普适服务——普适计算在健康/医疗服务中的应用探讨》,http://www.ict.ac.cn/diffusive/channel/detail3563.asp。

[9]魏才:《中药产业:如何在WTO后过渡期中胜出?》,《中外企业家》2006年第3期。

[10]田广增:《我国医疗保健旅游的发展研究》,《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第5期。

[11]吕铁:《论技术标准化与产业标准战略》,《中国工业经济》2005年第7期。

[1]李善同、侯永志、翟凡:《未来50年中国经济增长的潜力和预测》,《经济研究参考》2003年第2期。

[2]刘燕华、葛全胜、何凡能、程邦波:《应对国际CO2减排压力的途径及我国减排潜力分析》,《地理学报》2008年第7期。

[3]赵洪、李正明:《信息不对称条件下消费者行为分析》,《商业经济》2010年第1期。

[4]鹿永华、辛德树、单洪国:《柠檬市场与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业经济》2010年第6期。

[1]闻潜等《消费启动与收入分解机制》,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5。

[2]杜海涛:《基尼系数已达零点四六》,《共产党员》2008(1月下半月版)。

[3]尹世杰等《消费经济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4]文启湘、樊秀峰:《收入差距与消费需求:制度安排的方法论反思》,《财政研究》2006年第11期。

[5]赵振华、李旭章:《当前党政干部关注的国内和国际经济问题》,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3。

[6]陈乐一:《收入差距与消费需求》,http://www.sina.com.cn,2007-06-25。

[7]国家统计局:《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http://www.stats.gov.cn,2009-02-26。

杨京英、熊友达、姜澍:《“十一五”时期中国信息化发展指数(IDI)研究报告(上)——中国信息化发展水平的监测与评估》,《中国信息界》2010年第12期。

李红升:《中国信息化发展三十年:回顾与反思》,《中国信息界》2009年第1期。

统计局:《我国信息化发展总指数比上年增长15.85%》,中央政府门户网站,2009年4月1日。

2011年1月19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京发布了《第2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周宏仁:《中国信息化和电子政务的发展》,《中国信息界》2010年第1期。

周宏仁主编《中国信息化形势分析与预测(2010)》,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

《新中国60年报告之十五:邮电通信业发展突飞猛进》,统计局网站,2009年9月24日。

乌家培:《信息化与跨越式发展》,《中国信息年鉴2003》。

杜振华:《构建和谐社会必须解决数字鸿沟问题》,《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研究》,2007。

“中国数字鸿沟研究”课题组:《中国数字鸿沟报告2007》,《中国信息年鉴2007》。

《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

国家信息中心“中国数字鸿沟研究”课题组:《中国数字鸿沟报告》(2008年、2007年),2009年4月10日。

陈惠雄:《生命成本:关于消费函数理论的一个新假说》,《中国工业经济》2005年第8期。

苏良军、何一峰:《中国存在消费的“库兹涅茨悖论”吗?——来自城乡面板数据的经验支持》,《经济科学》2006年第2期。

孙国峰、高艳春:《基于不同消费环境中的中国城镇居民消费函数》,《经济学动态》2006年第9期。

臧旭恒:《中国消费函数分析》,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

廖文进、段诲虹:《中国消费与收入的总量分析——理论模型与检验》,《消费经济》1995年第6期。

Robert Hall.Stochastic Implications of the Life Cycle—Permanent Income Hypothesis:Theory and Evidence.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978,86(6).

Carroll.Buffer-stock Saving and the Life Cycle—Permanent Income Hypothesis:Theory and Evidence.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February 1997.

刘方棫:《消费经济学概论》,贵州人民出版社,1984。

刘方棫主编《生产力经济学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1988。

刘方棫、杨圣明、张少龙主编《九十年代中国市场消费战略》,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

刘方棫:《刘方棫选集》,山西人民出版社,1998。

刘方棫主编《生产力论:邓小平经济理论的基石》,江苏人民出版社,1998。

刘方棫、张少龙主编《支撑经济增长》,华文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