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数

3

引证文献

0 !

参考文献

26

法治中国的宪法基础图书

Constitutional Basis for Building the Rule of Law China

SSAPID:101-1057-7590-89
ISBN:978-7-5097-6115-1
DOI:
ISSN:
关键词:

社会主义法制

[内容简介] 本书基于我国现行宪法实施32年来取得的各项成就和经验,围绕党的十八大报告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对“全面推进法治中国建设”的具体内涵,从宪法学的角度进行了解读,比较系统地论述了法治中国与法治国家、依法治国与依宪治国、依法执政与依宪执政、法治思维与宪法思维等概念之间的价值关系和制度联系。

相关信息

丛书名:全面深化改革研究书系
作 者: 莫纪宏
编 辑:刘骁军;赵晨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4年09月
语 种:中文
中图分类:D9 法律

 后记

 主题词索引

 序言 宪法能解决什么问题

 总序

 Abstract

 第一章 法治中国的基本理论

  一 推进法治中国建设的意义

   (一)“法治中国”建设是实现“法治国家”的具体政策目标

   (二)“法治中国”建设有利于“法治国家”建设从“国家法治”与“地方法治”两个层面同时推进

   (三)“法治中国”建设有利于法制建设工作的整体布局

  二 法治、法治思维与法治方式

   (一)“法治”内涵的历史考察

   (二)社会主义法治观的形成与发展

   (三)全面理解“法治”的内涵

   (四)“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核心内涵是“宪法思维”和“宪法方式”

  三 法治精神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一)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全面深化改革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崭新课题

    1.国家治理、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

    2.现代化的判定标准及内涵

    3.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历史发展

   (二)法治现代化是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共同追求的目标

   (三)“法治精神”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核心要求

   (四)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和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一项重大国家系统管理工程

  四 依法治国、依法行政与依法执政共同推进

  五 法治国家、法治政府与法治社会一体建设

  六 法治中国的价值目标

   (一)“法治中国”的理论探索与实践意义

   (二)“法治中国”的价值目标

   (三)法治中国建设的时间表与路线图

 第二章 法治中国的宪法基础

  一 依法治国首先是依宪治国

  二 依法执政关键是依宪执政

  三 宪法的生命和权威在于实施

   (一)宪法实施状况的分析方法

   (二)八二宪法分章分节实施状况评析

   (三)八二宪法分条实施状况评析

   (四)正确对待宪法实施状况,继续推进宪法实施工作

  四 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

  五 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享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

  六 健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现行宪法的自我完善

   (一)《人民日报》披露的相关事实及其信息完整性评价

   (二)“衡阳贿选事件”所产生的负面影响已经远远超越了破坏人大代表选举的普通贿选事件

   (三)为什么“衡阳贿选事件”构成了《人民日报》所声明的“三个挑战”

   (四)“衡阳贿选事件”为什么会发生

   (五)“衡阳贿选事件”引发了“宪法危机”吗

   (六)“衡阳贿选事件”在法律上如何“善后”

  七 宪法是促进人权事业健康发展的法律保障

  八 社会主义宪法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一)“宪政”的“名相之争”及可能存在的“名相”类型

   (二)“宪政”的“实相之争”及可能存在的“实相”类型

   (三)“去宪政”的学术可能性及可能存在的学术替代

   (四)推进依宪治国,维护宪法权威

 第三章 法治中国与制度建设

  一 “两个不能否定”的宪法依据

   (一)“两个不能否定”充分肯定了我国根本政治制度和社会主义宪法基本原则的连续性与稳定性

   (二)“两个不能否定”符合当今世界各国宪法价值发展的趋势和要求

   (三)“两个不能否定”有利于促进宪法实施

  二 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宪法基础

   (一)“人民群众”是我国现行宪法所肯定的生动活泼的法律关系主体

   (二)现行宪法明确了“群众路线”的具体要求,为“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指明了具体可操作的行动方向

  三 宪法与反腐治权

   (一)宪法的基本价值目标和制度功能就是反对特权

   (二)宪法制度在反腐治权中的保障功能

  四 司法应当在宪法制度下运行

   (一)司法概念的传统内涵

    1.“司法”一词的辞源学意义

    2.“司法”概念的实质内涵

    3.“司法”是有权国家机关依法解决具体法律争议的活动

   (二)司法概念在我国目前属于司法政策学的范畴

   (三)“依宪司法”是司法制度化改革的重要方向

  五 人权案件审理机构与人权的司法保障

   (一)“人权法庭”的主要制度功能就是专门受理人权案件

   (二)人权案件在我国现有的司法制度下无法得到圆满和有效的解决

   (三)建立“人权法庭”是“完善人权司法保障能力”最有效的制度选择

   (四)保证“人权法庭”履行制度功能必须加强人权立法工作

 摘要

《法治中国的宪法基础》基于我国现行宪法实施32年来取得的各项成就和经验,对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以及党的十八大报告和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的“全面推进法治中国建设”的具体内涵,从宪法学理论的角度进行了全面和系统的解读,特别是围绕着法治中国建设与宪法实施保障之间的关系,比较系统地论述了法治中国与法治国家、依法治国与依宪治国、依法执政与依宪执政、法治思维与宪法思维等等概念相互之间的价值关系和制度联系,全方位地论证了法治中国建设必须以宪法实施为基础,只有以宪法为统帅,才能准确地把握法治中国建设的大方向,只有从不断完善宪法实施的机制和程序入手,法治中国建设才能取得扎扎实实、稳步发展的积极效果。本书还对现行宪法实施32年来的基本状况进行了系统和深入的评价,指出在法治中国建设的过程中,宪法实施要抓住重点,特别是要加强对人权的司法保障制度建设以及不断完善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程序保障机制,全面提升宪法实施的水平,为法治中国建设奠定比较扎实的法律基础。

《毛泽东选集》(1~4卷),人民出版社,1991。

《邓小平文选》(1~3卷),人民出版社,1989。

《江泽民文选》(1~3卷),人民出版社,2006。

梁启超:《梁启超法学文集》,范忠信编,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

王人博、程燎原:《法治论》,山东人民出版社,1998。

中国现代化战略研究课题组、中国科学院中国现代化研究中心编:《中国现代化报告2006:社会现代化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王磊:《宪法的司法化》,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

王禹编:《中国宪法司法化:案例评析》,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古希腊〕柏拉图:《理想国》,郭斌和、张竹明译,商务印书馆,1986。

〔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政治学》,吴寿彭译,商务印书馆,1965。

〔古罗马〕西塞罗:《国家篇·法律篇》,沈叔平、苏力译,商务印书馆,1999。

〔英〕弥尔顿:《为英国人民声辩》,何宁译,商务印书馆,1958。

〔法〕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上册,张雁深译,商务印书馆,1961。

〔美〕布鲁斯·阿克曼:《我们人民:宪法的变革》,孙文恺译,法律出版社,2009。

习近平:《紧紧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人民日报》2012年11月19日第2版。

习近平:《必须反对特权思想、特权现象》,《人民日报》2013年1月23日。

肖扬:《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提出、形成和发展》,《求是》2007年第20期。

张文显:《依法执政的概念解读》,《人民论坛》2005年第7期。

袁曙宏:《奋力建设一个法治中国》,《求是》2013年第6期。

许崇德:《宪政是法治国家应有之义》,《法学》2008年第2期。

季卫东:《法治中国的可能性——兼论对中国文化传统的解读和反思》,《战略与管理》2001年第5期。

韩大元:《宪法与社会共识:从宪法统治到宪法治理》,《交大法学》2012年第1期。

莫纪宏:《论宪法原则》,《中国法学》2001年第4期。

莫纪宏:《宪法实施状况的评价方法及其影响》,《中国法学》2012年第4期。

林来梵、褚宸舸:《中国式“宪政”的概念发展史》,《政法论坛》2009年第3期。

何民捷:《让法治成为一种思维方式》,《人民日报》2013年5月14日07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