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数

16

引证文献

0 !

参考文献

98

厦门市低碳城市创新发展研究图书

Innovation for Low-Carbon Development in Xiamen City

SSAPID:101-0988-1189-79
ISBN:978-7-5201-2133-0
DOI:
ISSN:

[内容简介] 本书从明确厦门市自身定位、找寻低碳城市建设存在的问题、为低碳城市创新发展提供建议这一主线出发,从产业、能源、建筑、交通、管理和消费六大重点领域对厦门市低碳城市建设工作进行总结评估,借鉴国内外低碳城市建设的经验,提出厦门市低碳城市创新发展的重点领域,创新发展的方向和路径、重点项目和保障措施,并对厦门市“十三五”期间以及未来低碳创新发展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相关信息

丛书名: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际合作系列成果·厦门
作 者: 潘家华 庄贵阳
编 辑:张超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8年06月
语 种:汉文
中图分类:F4 工业经济

 中国社会科学院和厦门市人民政府科研合作项目组

 “厦门市低碳城市创新发展研究”课题组

 前言

 第一篇 厦门市低碳城市创新发展的内涵、意义和基础条件

  第一章 低碳城市建设的概况与内涵

   一 国内低碳城市试点建设概况

    (一)低碳城市试点建设进展

    (二)低碳城市试点工作评价

   二 低碳城市建设国际合作动态

    (一)气候组织的“低碳城市领导力”项目

    (二)世界自然基金会的“中国低碳城市发展项目”

    (三)中美低碳智慧城市峰会

    (四)中欧低碳生态城市合作项目

   三 低碳城市创新发展的依据和内涵

    (一)低碳城市创新发展的理论依据

     1.低碳经济

     2.低碳城市

     3.区域低碳创新系统

    (二)低碳城市创新发展的现实依据

     1.低碳城市创新发展是应对气候变化的客观要求

     2.低碳城市创新发展是顺应可持续发展潮流的必然趋势

     3.低碳城市创新发展是“五化”同步建设的集中体现

     4.低碳城市创新发展有助于加快经济新常态下的转型发展

     5.低碳城市创新发展是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拓展

    (三)低碳城市创新发展的基本内涵

  第二章 厦门市低碳城市创新发展的意义和愿景

   一 厦门市低碳城市创新发展的基本情况和意义

    (一)厦门市低碳城市创新发展的基本情况

     1.厦门市的地理概况和经济发展沿革

     2.厦门市低碳发展的基础条件

    (二)厦门市低碳城市创新发展的意义

   二 厦门市低碳城市的发展定位和发展目标

    (一)厦门市低碳城市发展定位

    (二)厦门市低碳城市发展目标

     1.到2020年,厦门市低碳城市试点工作稳步推进、卓有成效,完成国家和福建省下达的减排任务,实现厦门市“十三五”规划的主要指标

     2.到2030年,碳排放达到峰值并逐步下降,全面建立起低碳发展方式

  第三章 厦门市低碳城市试点工作的成效与挑战

   一 厦门市低碳发展理念

   二 厦门市低碳发展任务落实与成效

    (一)产业结构低碳化成效明显

    (二)能源结构不断优化

    (三)节能和提高能效工作开展顺利

    (四)低碳建筑大力推行

    (五)交通体系不断完善

    (六)废弃物处置不断增强

    (七)城市碳汇持续增加

    (八)绿色消费模式初步形成

   三 厦门市低碳发展基础工作与能力建设

   四 厦门市低碳发展体制机制创新

   五 厦门市低碳发展的重要经验

    (一)多规合一,一张蓝图干到底

    (二)社会参与,美丽厦门共同缔造

    (三)智慧城市,打造低碳软实力

    (四)系统推进,健全低碳体制机制

    (五)突出重点,培育低碳发展核心竞争力

    (六)试点示范,凝聚低碳发展共识

   六 厦门市低碳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一)厦门市低碳发展的机遇

     1.绿色发展成为世界潮流

     2.生态文明纳入总体布局

     3.深化改革释放新红利

     4.对台交流展现新活力

     5.城市转型发展模式为提升厦门区域城市中心地位带来机遇

    (二)厦门市低碳发展的挑战

     1.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优化潜力有限,碳排放达峰任务较为艰巨

     2.低碳政策、法规、规划体系亟待完善,能力建设需进一步加强

     3.岛内岛外发展层次不一,给低碳发展进程增加了难度

 第二篇 厦门市低碳城市创新发展的重点领域

  第四章 厦门市低碳产业创新发展

   一 低碳产业的理论基础及经验借鉴

   二 厦门市低碳产业发展状况评估

    (一)厦门低碳产业的发展基础

    (二)厦门低碳产业发展的主要挑战

   三 国外低碳产业发展的经验与启示

    (一)旧金山的废弃物管理产业链

    (二)伦敦绿色企业区和绿色基金

    (三)对厦门的经验启示

   四 厦门市低碳产业创新发展的战略设计

    (一)发展思路

    (二)战略定位

    (三)发展原则

   五 产业结构升级:低碳产业链引领厦门市经济转型

    (一)依托低碳港口物流产业链盘活经济要素

    (二)发挥电子信息产业链的创新引领作用

    (三)以低碳旅游产业链为抓手提升现代服务业层次

   六 产业布局优化:“集群+分工”网状链式布局

   七 转型动力机制:建立低碳产业创新系统

    (一)信息链:智慧带动催生低碳新业态

    (二)技术链:搭建产学研一体化低碳技术创新体系

    (三)资金链:拓宽低碳项目投融资渠道

    (四)制度保障:健全低碳产业约束机制

  第五章 厦门市低碳能源创新发展

   一 厦门市能源发展现状

    (一)厦门市能源生产现况

     1.传统能源

     2.新能源

    (二)厦门市能源消费现况

     1.能源消费总量

     2.能源消费结构

     3.工业、建筑、交通领域能源消费情况

    (三)厦门市能源消费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分析

   二 厦门市能源利用问题及发展趋势

    (一)厦门市能源利用问题

     1.能源供给依靠外调

     2.化石能源消费比重高,为主要碳排放来源

     3.新能源开发力度不够

     4.节能减排潜力逐年降低

    (二)厦门市能源发展的趋势

     1.能源需求总量不断攀升,增长速度放缓

     2.新能源替代传统能源将成为必然选择

     3.能源开发需与优化环境相结合

   三 厦门市低碳能源创新发展的战略及路径选择

    (一)四大战略

     1.节能优先战略

     2.能源替代战略

     3.细胞聚合战略

     4.创新驱动战略

    (二)五大路径选择

     1.产业结构优化

     2.能源节约使用

     3.能源科技创新

     4.多元能源发展

     5.能源低碳替代

   四 相关政策及建议

    (一)深化机制体制改革

    (二)强化产业政策扶持

    (三)加强基础统计工作

    (四)加大能源产业评估与监督

    (五)加快人才队伍建设

    (六)鼓励并支持社区社会组织建设

  第六章 厦门市低碳交通创新发展

   一 厦门市低碳交通发展总结评估

    (一)低碳交通发展成效

    (二)面临的挑战

    (三)发展经验总结

   二 国际先进城市低碳交通发展对标——新加坡低碳交通

    (一)新加坡低碳交通发展历程

    (二)新加坡低碳交通发展经验

    (三)新加坡经验对厦门低碳交通发展的启示

     1.厦门交通碳排放概况

     2.厦门与新加坡交通碳排放的比较

     3.新加坡经验对厦门的启示

   三 “十三五”期间厦门市低碳发展创新项目

    (一)自行车慢行交通系统建设

    (二)智能交通管理系统建设

    (三)自动化码头建设

    (四)合同能源管理项目建设

   四 厦门市低碳交通创新发展对策建议

    (一)政府层面

     1.交通引导城市规划

     2.注重枢纽站点的建设,交通设施体现多种功能的整合

     3.充分利用空间和地下资源

     4.科学的交通管理

    (二)社会层面

     1.从社会的层面解决交通问题

     2.发挥社会组织的积极作用

    (三)居民层面

  第七章 厦门市建筑领域低碳创新发展

   一 厦门市建筑领域低碳发展总结评估

    (一)厦门低碳建筑发展成效

     1.积极完善建筑节能政策、法规和标准

     2.建立健全有效的建筑节能管理体制

     3.严格执行和监督新建建筑节能标准

     4.积极推进厦门市既有建筑节能改造

     5.大力推动节约型公共建筑构建

     6.促进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在建筑领域的规模化应用

     7.大力推广绿色建筑

     8.创新管理手段,加强对建筑节能的宣传培训工作

    (二)厦门市建筑领域节能减排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1.建筑总面积仍保持逐年提高趋势,建筑能耗规模不断增大

     2.建筑能耗以电力为主,可再生能源比例较低

     3.支持建筑领域节能减排的经济杠杆作用尚待加强

     4.建筑领域节能减排的技术水平有待提高

     5.社会参与意识仍显薄弱

   二 厦门市低碳建筑发展状况与国际经验的比较

    (一)厦门市建筑能耗的基本情况以及同国际水平的比较

    (二)国外其他城市促进低碳建筑和绿色建筑的成功经验

     1.美国旧金山:政府简化审批程序大力推行“绿色建筑项目”

     2.德国汉堡:积极探索新的节能和能源技术在建筑领域的研发和应用

     3.新加坡:从建筑节能到发展绿色建筑,通过宣传推广打造绿色花园城市

   三 “十三五”厦门市建筑领域的节能减排目标及创新举措

    (一)厦门市“十三五”期间建筑节能目标及实施措施

    (二)厦门市实现建筑节能的创新措施及政策建议

     1.创新对公共建筑节能的考核和管理措施

     2.积极尝试被动式节能技术等新建筑节能手段

     3.在发展近零碳和零碳建筑方面进行大胆尝试

     4.借鉴新加坡经验,将打造低碳建筑与改造城市景观结合起来

  第八章 厦门市低碳消费创新发展

   一 低碳消费发展背景及相关概念

    (一)低碳消费的发展背景

    (二)“低碳消费”概念的界定

    (三)发展城市低碳消费应该遵循的原则

     1.节约性原则

     2.科学性原则

     3.环保性原则

     4.愉悦性原则

   二 厦门市低碳消费发展成效评估

    (一)厦门市低碳消费发展成效

     1.组织开展低碳示范点创建工作

     2.开展“十城千辆”试点工程

     3.开展“十城万盏”试点工程

     4.实施“金太阳”示范工程

     5.建立健全节能技术产品推广体系

     6.引进国家推广项目、企业

    (二)厦门市发展低碳消费面临的挑战

   三 国际先进城市低碳消费发展实践

    (一)国际先进城市低碳消费发展经验

     1.英国

     2.日本

     3.丹麦

     4.瑞典

    (二)对厦门低碳消费发展的启示

     1.大力发展绿色交通

     2.倡导绿色消费

     3.推进建筑节能,发展低碳建筑

     4.完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

     5.完善城市信息通信网络,推进城市管理低碳化

     6.加强两岸低碳交流

   四 厦门市低碳消费创新发展对策建议

    (一)政府层面

     1.用法律法规鼓励低碳消费

     2.完善低碳消费机制

     3.建设低碳消费社区

     4.培育低碳消费相关产业

    (二)社会层面

     1.构建绿色供应链

     2.构建低碳消费文化

     3.营造低碳消费社会认同

    (三)居民层面

     1.规范和引导居民的消费行为

     2.转变生活方式

  第九章 厦门市城市低碳管理体系创新发展

   一 厦门市城市低碳管理体系发展总结评估

    (一)厦门市城市低碳管理体系发展成效

     1.通过完善顶层设计确保低碳管理工作扎实推行

     2.严格执行节能减排目标责任制所确定的目标

     3.率先探索“多规合一”,利用信息化手段保障城市低碳发展有效推进

     4.不断建立和完善低碳政策措施体系

     5.通过智能化低碳信息管理平台来实现工业节能目标

     6.加强对居民低碳意识的培育和教育宣传,营造低碳发展氛围

     7.提出碳排放达峰年份,形成倒逼机制促进城市低碳发展

    (二)厦门市城市低碳管理体系建设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1.城市低碳管理体系中存在一些政府管理体制不清的问题

     2.城市低碳管理的重点逐步明确,但是管理机制还需创新

     3.城市低碳管理体系的配套政策有待完善

   二 厦门市城市低碳管理体系与国内外经验的比较

    (一)国内城市低碳管理体系的经验

    (二)国外建立城市低碳管理体系的经验

     1.积极确定城市低碳发展理念

     2.政府管理以积极实施低碳引导和低碳规制为主要内容

     3.政府部门从自身做起实施低碳标准

     4.国外城市低碳管理范例

     5.其他低碳城市建设经验总结

   三 “十三五”厦门市城市低碳管理体系的创新举措

    (一)厦门市“十三五”期间城市低碳管理体系的实施措施

     1.继续抓好低碳建设组织领导

     2.健全城市碳排放核算体系

     3.加强重大项目实施和监督工作

     4.推进低碳建设的国内外交流合作

     5.加强对低碳发展转型的宣传引导

    (二)厦门市城市低碳管理体系的创新政策措施建议

     1.继续推进地方性的低碳发展和应对气候变化的立法工作

     2.完善城市低碳发展管理绩效评估体系

     3.加大对未实行低碳发展目标的单位的惩罚机制

     4.积极推进低碳信息管理手段助推城市低碳建设

     5.创新促进低碳发展的经济手段

 第三篇 低碳城市创新发展的城市案例及经验借鉴

  第十章 新加坡低碳发展的经验与启示

   一 新加坡与厦门市低碳发展条件的对比

    (一)相似的地理环境

     1.气候高温多雨,同属于海岛型区域

     2.土地面积狭小,人口密度高

     3.自然资源稀缺

    (二)相似的社会经济条件

     1.外向型经济为主

     2.旅游业发达

     3.港口经济繁荣

     4.区域功能定位

     5.多元的文化

    (三)碳排放水平不同,但碳源相似

   二 新加坡的低碳发展经验

    (一)整体开发规划和小岛零开发政策

     1.围绕绿色概念制定整体开发规划

     2.对小岛的零开发政策

    (二)统一的土地开发规划和绿色建筑

     1.推行组屋制度

     2.制定通行标准,提高绿色建筑的比例

     3.优良节能设计下的绿色公共建筑

     4.探索太阳能建筑新方向

    (三)以天然气为主的电力供应能源规划

    (四)“推”“拉”并行的绿色交通规划

     1.土地与交通统一规划

     2.“拉动”公共交通发展

     3.“推进”私家车管控

    (五)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制度

    (六)淡水资源的管理

     1.天然降水收集

     2.节水制度

    (七)绿色文化和治理理念

   三 对厦门市“多规合一”的借鉴意义

  第十一章 芝加哥市低碳发展的经验借鉴

   一 芝加哥与厦门低碳发展条件的对比

    (一)都是重要的港口型城市

    (二)都秉承开发创新的思路发展城市

    (三)都蕴含着吸引外来人口的多元性文化

    (四)政府都极为重视城市的环境保护和绿色发展

    (五)在碳减排过程中面临一些共性问题

   二 芝加哥社会经济基本情况

    (一)生态环境

    (二)经济、文化与社会

   三 芝加哥碳排放与低碳发展情况

    (一)芝加哥的低碳发展历程

    (二)芝加哥的碳排放现状及变化趋势

    (三)芝加哥的未来碳排放趋势展望

   四 芝加哥重点领域的低碳发展战略

    (一)建筑节能

    (二)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利用

    (三)大力发展公共交通

    (四)减少垃圾和工业排放

    (五)积极适应气候变化

   五 对厦门低碳发展的启示与借鉴意义

    (一)从政府层面重视低碳问题,树立低碳发展理念

    (二)确定正确的规划方向并加以坚持

    (三)积极组织编制城市碳排放清单

    (四)制定翔实的低碳发展战略

    (五)采取多元化的发展战略

    (六)坚持“以人为本”的指导原则

  第十二章 哥本哈根低碳发展经验及借鉴

   一 挑选的依据及哥本哈根低碳发展基本概况

   二 具体的做法及举措

    (一)科学规划

    (二)绿色能源战略

    (三)制定碳中和目标

    (四)降低建筑能耗

    (五)倡导低碳出行

    (六)推进低碳技术研发推广

    (七)全民参与

    (八)非政府组织推动

   三 对厦门市的借鉴及启示

  第十三章 台湾低碳城市创新发展的经验与启示

   一 台湾社会经济基本情况

    (一)生态环境

    (二)经济社会与文化

   二 台湾碳排放与能源利用情况

    (一)碳排放状况

    (二)能源利用情况

    (三)碳交易发展情况

   三 台湾的重点领域低碳发展经验

    (一)绿色能源产业

     1.能源节约产业

     2.可再生能源产业

     3.能源新利用产业

    (二)绿色建筑工程

    (三)社区低碳更新实践

    (四)农业低碳转型

     1.农牧渔业“节能减碳”

     2.林业增加碳汇

     3.“节能减碳”科技研发

     4.低碳型现代农业发展

    (五)低碳治理政策

     1.温室气体减排法案

     2.永续能源政策

   四 对厦门市低碳发展的启示与借鉴意义

    (一)对厦门低碳发展的借鉴意义

     1.地理位置与历史渊源

     2.人口密度和能源禀赋

     3.经济发展阶段

    (二)对厦门低碳发展的启示

     1.低碳产业

     2.绿色建筑

     3.低碳社区建设

 第四篇 推进厦门市低碳城市创新发展的建议与对策

  第十四章 厦门市低碳创新发展方向和路径

   一 实施“低碳+”战略,助力厦门市低碳创新发展

    (一)“低碳+”的战略意义

    (二)以“低碳+”战略推进低碳创新

   二 转变思维,开展低碳细胞工程

    (一)低碳细胞的组织构架

    (二)城市低碳细胞的运行机理

    (三)开展低碳细胞工程

     1.低碳细胞规划的低碳化

     2.低碳细胞建筑的低碳化

     3.低碳细胞环境的低碳化

     4.低碳细胞能源系统的低碳化

     5.低碳细胞资源利用的低碳化

     6.低碳细胞生活方式的低碳化

   三 科学规划,构建低碳神经网络系统

    (一)细胞单元建设

     1.加强网络信息基础设施

     2.加强信息共享基础设施

     3.促进物联网产业发展

    (二)低碳诊断系统建设

    (三)智能管理系统建设

   四 以系统化思维深化低碳城市创新发展

    (一)当前低碳城市发展缺乏系统化思维

    (二)构建低碳创新发展的系统性框架

     1.规划是低碳城市创新发展的龙头

     2.建设是低碳城市创新发展的关键

     3.治理是低碳城市创新发展的保障

    (三)深化低碳城市创新发展的系统化思维

     1.尽快出台深化低碳城市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

     2.“软”“硬”兼施,协调推进低碳创新发展

     3.创新全社会参与的协同治理发展模式

     4.加强智慧城市与低碳城市的融合

     5.实施“低碳细胞工程”,激活低碳城市创新内生动力

   五 重点突破,确立低碳创新重点

    (一)能源发展重点

     1.减少燃煤使用,提高低碳清洁能源使用比例

     2.积极发展可再生能源

    (二)交通发展重点

    (三)建筑发展重点

     1.严格建筑节能管理

     2.推进既有建筑的节能改造

     3.发展绿色建筑

    (四)城市管理发展重点

     1.构建智能化城市管理体系

     2.完善城市信息通信网络,推进城市管理低碳化

     3.加快形成低碳交通“五位一体”发展格局

     4.加快推进政务服务信息化

     5.提升民生服务智能化水平

     6.构建公众智慧出行服务体系

     7.提升行业信息化管理水平

  第十五章 厦门市低碳创新发展重点项目

   一 快速慢行道系统建设

    (一)高速自行车公路系统

     1.科学规划自行车慢行系统

     2.建立智能的自行车慢行系统管理体系

     3.提高自行车慢行系统的安全性

     4.完善自行车慢行系统的运行机制

     5.科学布局自行车租赁点与存放点

     6.推行低碳健康出行理念

    (二)岛内外公共自行车系统近期建设

     1.海沧区自行车换乘枢纽规划

     2.集美区自行车系统

     3.湖里高新技术园区自行车系统示范工程

    (三)步行慢行系统建设

     1.环筼筜湖步行系统完善工程

     2.老铁路带状公园步行系统完善工程

     3.环东海域滨海景观带慢行提升项目

   二 空间优化紧凑布局

   三 低碳诊断系统建设

    (一)行业低碳诊断系统

    (二)建筑低碳诊断系统

    (三)交通低碳诊断系统

    (四)城市综合低碳诊断系统

   四 低碳标准化建设

    (一)标准化对城市低碳创新发展的重要作用

    (二)低碳城市建设相关的国际标准

    (三)以标准化为抓手推动低碳城市创新发展

     1.加强宣传和培训,提高认识

     2.加强ISO 37120研究和借鉴,指导低碳城市创新发展

     3.改进与完善统计体系

     4.加强指标的动态监测和分析评估,为低碳城市建设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5.有效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推广厦门低碳城市创新发展的经验

  第十六章 厦门市低碳创新发展保障措施

   一 组织保障

   二 制度保障

   三 资金保障

   四 技术保障

   五 人才保障

   六 监督保障

 序言

厦门市是国家首批低碳试点城市,按照建设“美丽厦门”的战略部署和全国低碳城市试点工作要求,不断探索绿色低碳发展之路。本书从明确厦门市自身定位、找寻低碳城市建设存在的问题、为低碳城市创新发展提供建议这一主线出发,从产业、能源、建筑、交通、管理和消费六大重点领域对厦门市低碳城市建设工作进行总结评估,借鉴国内外低碳城市建设的经验,提出厦门市低碳城市创新发展的重点领域,创新发展的方向和路径、重点项目和保障措施,并对厦门市“十三五”期间以及未来低碳创新发展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本书对于关注和关心低碳城市试点工作的各级政府决策者、研究者、企业管理人员、媒体和社会公众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City of Copenhagen,the Technical and Environmental Administration,“Copenhagen European Green Capital 2014—A Review”.

Department of Trade and Industry,“Energy White Paper:Our Energy Future-Creating a Low Carbon Economy”,2003,https://www.gov.uk/government/publications/our-energy-future-creating-a-low-carbon-economy.

Greater London Authority,“Action Today to Protect Tomorrow:the Mayors Climate Change Action Plan”,http://www.doc88.com/p-2837307346684.html,February 2007.

London Development Agency,“Green Enterprise District-A concept for East London”,http://lda.odgers.com/docs/090511_GED_Booklet.indd,February 2009.

Miao-Shan Tsai,Ssu-Li Chang,“Taiwan’s 2050 Low Carbon Development Roadmap:An Evaluation with the MARKAL Mode”,Renewable and Sustainable Energy Reviews 49,2015.

San Francisco Department of the Environment & SanFranciscon Public Utilities Commission,“Climate Action Plan for San Francisco:Local Actions to Reduce Greenhouse Gas Emissions”,https://pdfs.semanticscholar.org/0d70/a5738dcb9d1ade028749d206cd21f6d5f570.pdf,September 2004.

The United States Conference of Mayors,“Taking Local Action Mayors and Climate Protection Best Practices”,https://pdfs.semanticscholar.org/0d70/a5738dcb9d1ade028749d206cd21f6d5f570.pdf,June 2009.

Xiao,G.,L.Xue,J. Woetzel,The Urban Sustainability Index:A New Tool for Measuring China’s Cities,Beijing:the Urban China Initiative,2010.

《低碳生态城市案例介绍(八):芝加哥中心区“脱碳”规划》,《城市规划通讯》2012年第4期。

《厦门:规划先行构建低碳新城》,《中国投资》2011年第4期。

《新城市议程(New Urban Agenda)草案》,中国城市规划网,http://www.planning.org.cn/news/view?id=5270,2016年10月13日。

IPCC:《IPCC第五次评估报告:气候变化2014综合报告》,http://www.ipcc.ch/report/ar5/syr/,2014。

宾晓蓓、余倍、曹宏:《武汉市生活垃圾收集处理的低碳管理模式探讨》,《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2011年第10期。

蔡萌:《低碳旅游的理论与实践》,华东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2。

曹小琳、柳云状:《我国发展低碳建筑的障碍因素及对策研究》,《建筑经济》2010年第3期。

陈鹤尹、常荣平、孟维娜:《企业创新低碳管理模式探究》,《山东社会科学》2015年第S2期。

陈柳钦:《低碳城市发展的国外实践》,《环境经济》2010年第9期。

陈韶龄等:《关于低碳生态城市建设中指标体系的若干思考——以南京河西低碳生态城为例》,载《城乡治理与规划改革——2014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7 城市生态规划)》,2014。

陈迎:《中国低碳经济的挑战与转型策略》,《环境保护》2009年第24期。

程麟:《基于低碳厦门规划的节能建筑分析》,《福建建筑》2011年第5期。

仇保兴:《我国低碳生态城发展的总体思路》,《建设科技》2009年第15期。

仇保兴:《兼顾理想与现实——中国低碳生态城市指标体系构建与实践示范初探》,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2。

崔博、李金卫、郑仰阳、钟杨燕:《低碳城市理念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与实践——以厦门市为例》,《城市发展研究》2010年第11期。

丁丁、蔡蒙、付琳、杨秀:《基于指标体系的低碳试点城市评价》,《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5年第10期。

董小君:《低碳经济的丹麦模式及其启示》,《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0年第3期。

樊建强:《以新加坡模式为参考规划城市交通低碳发展》,《环境保护》2013年第11期。

方良吉等:《2010年能源产业技术白皮书》,台湾“经济部能源局”财团法人中卫发展中心,2010。

冯亮洪、傅工范:《建设具有商城特色的交通网络系统以缓解交通拥堵》,《交通标准化》2011年第20期。

付丽丹:《深圳市交通工程建设政府监管研究》,大连海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公欣:《低碳城市“路线图”未来还需落得更实》,《中国经济导报》2017年2月24日。

郝文升:《低碳城市过程创新与评价研究》,天津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2。

黄海:《长株潭城市群低碳管理体系研究》,《城市观察》2010年第2期。

黄俊凌:《台湾低碳产业的现状及其发展前景》,《台湾研究》2011年第3期。

霍明连、李知渊、王新澄:《区域低碳创新系统自组织演化过程研究》,《科技与管理》2017年第4期。

暨佩娟、倪涛:《推动低碳城市发展领域务实合作——第二届中美智慧型/低碳城市峰会综述》,《人民日报》2016年6月10日。

江亿、彭琛、胡姗:《中国建筑能耗的分类》,《建设科技》2015年第14期。

姜波、刘长滨:《国外建筑节能管理制度体系研究》,《生产力研究》2011年第2期。

姜波、刘长滨:《我国建筑节能管理制度策略研究》,《中国流通经济》2011年第3期。

康艳兵、李亚平:《我国建筑节能的障碍及对策研究》,《暖通空调》2006年第8期。

李刚:《企业低碳管理研究综述与展望》,《科技创业月刊》2012年第3期。

李秀芳、傅庆阳:《厦门市建筑节能措施对建筑成本的影响研究》,《厦门理工学院学报》2010年第3期。

梁中、李小胜:《欠发达地区区域低碳创新能力评价研究》,《地域研究与开发》2013年第2期。

梁中:《低碳产业创新系统的构建及运行机制分析》,《经济问题探索》2010年第7期。

林剑艺、孟凡鑫、崔胜辉等:《城市能源利用碳足迹分析——以厦门市为例》,《生态学报》2012年第32期。

林树枝、李长太:《低碳城市建设的指标体系构建》,《福建建设科技》2013年第6期。

林树枝:《推进厦门市建筑节能工作的几点探索》,《福建建筑》2006年第4期。

林姚宇、吴佳明:《低碳城市的国际实践解析》,《国际城市规划》2010年第25期。

刘贵文、李青:《我国大型公共建筑节能政策效能比较研究及政策设计》,《建筑节能》2009年第3期。

刘金萍:《未来“绿巨人”——芝加哥》,《海洋世界》2010年第8期。

刘斯斯:《深圳发力新兴产业促进碳试点》,《中国投资》2011年第4期。

刘志林:《低碳城市理念与国际经验城市发展研究》,《城市发展研究》2009年第6期。

柳云状:《中国发展低碳建筑的障碍因素及对策研究》,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

卢婧:《中国低碳城市建设的经济学探索》,吉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3。

卢晓彤:《中国低碳产业路径研究》,华中科技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1。

陆小成、刘立:《区域低碳创新系统的结构-功能模型研究》,《科学学研究》2009年第7期。

陆小成:《低碳创新是建设美丽中国的战略选择》,《中国国情国力》2013年第5期。

鹿英姿、李胜毅、鹿道云:《城市低碳消费模式的构建与推广》,《天津经济》2011年第11期。

罗勇:《低碳创新——我国可持续城市化的新契机》,《学习与实践》2012年第1期。

马林、黄夔:《政企低碳管理的内外驱动因素协同演进机制研究》,《企业经济》2015年第6期。

马勇:《我国城市低碳经济治理体系研究——基于苏州发展低碳经济模式的经验借鉴》,《商业时代》2011年第18期。

马正友:《推进绿色建筑进程中的政府职能定位及对策分析》,《建筑节能》2009年第9期。

潘安敏、胡海洋、李文辉:《城市低碳消费模式的选择》,《地域研究与开发》2011年第2期。

潘家华、庄贵阳、郑艳等:《低碳经济的概念辨识及核心要素分析》,《国际经济评论》2010年第4期。

潘家华、庄贵阳、朱守先:《低碳城市:经济学方法、应用与案例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

潘家华、庄贵阳等:《低碳城市:经济学方法、应用与案例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

裴秀英、章少剑、陈立敏、张晓东、陈剑仙:《厦门市公共建筑能耗现状及节能潜力分析》,《集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第1期。

气候组织:《国际视角的城市低碳发展——国际城市气候变化行动综述》,http://jz.docin.com/p638208166.html,2010年8月。

秦旋、王敏、刘艳刚:《制约发展绿色建筑的障碍因素研究》,《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1期。

任家华:《低碳管理提升企业价值的作用机制研究——基于利益相关者视角》,《科技管理研究》2012年第13期。

阮跃国:《厦门:推进建筑节能,建设低碳城市》,《城乡建设》2010年第12期。

厦门市人民政府节约能源办公室:《厦门市“十三五”节能专项规划(2016~2020年)》,2016年12月28日。

厦门市统计局:《2015年厦门市规模以上工业能源消费情况》,2016年3月24日。

宋琪、印保刚、杨柳:《我国发展被动式建筑的障碍因素及对策分析》,《建筑经济》2014年第1期。

宋伟:《低碳政府建设的主要障碍》,《天水行政学院学报》2011年第6期。

宋扬:《低碳消费理念的伦理解析》,东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

孙二伟:《贵州构建低碳消费方式的对策研究》,贵州财经学院硕士学位论文,2011。

台湾“经济部”:《经济统计指标电子书》,www.moea.gov.tw,2017年1月1日。

谭志雄、陈德敏:《中国低碳城市发展模式与行动策略》,《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1年第9期。

王洁:《我国低碳创新面临的问题与对策分析》,《投资研究》2012年第3期。

王岩:《国外低碳城市建设模式与经验——以哥本哈根和东京为例》,《现代商业》2016年第5期。

吴重农:《为深圳经济的绿色、低碳转型提供标准化支撑——技术性贸易措施研究助力构建低碳化产业体系的两个着力点》,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一卷)》,2010年11月。

夏堃堡:《发展低碳经济 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2008年第2期。

肖文:《哥本哈根50项措施建低碳城市》,《建筑时报》2009年7月6日。

徐全红:《厦门能源战略研究》,《市场论坛》2008年第6期。

薛冰:《中国低碳城市试点计划评述与发展展望》,《经济地理》2012年第1期。

杨洁:《区域低碳产业协同创新体系形成机理及实现路径研究》,《科技进步与对策》2014年第4期。

张平:《国内外综合交通枢纽站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模式探讨》,载《生态文明视角下的城乡规划——200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中国城市规划学会,2008。

赵楚婷、冯四清:《基于多中心空间结构的城市交通模式探究——以厦门城市交通为例》,《青岛理工大学学报》2016年第1期。

郑少春:《发展低碳经济与福建省产业结构优化》,《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12年第6期。

郑瑶兵等:《城市低碳发展的产业策略及政策措施》,《2010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2010年专刊》2010年第6卷。

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2009 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探索中国特色的低碳道路》,科学出版社,2009。

周健、崔胜辉、林剑艺等:《厦门市能源消费对环境及公共健康影响研究》,《环境科学学报》2011年第31期。

周柯、曹东坡:《低碳经济下的产业创新及其形成机制研究》,《中州学刊》2013年第7期。

朱瑾、王兴元:《中国企业低碳环境与低碳管理再造》,《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2年第6期。

诸大建:《低碳经济能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吗》,《解放日报》2009年6月22日。

庄贵阳:《中国:以低碳经济应对气候变化挑战》,《环境经济》2007年第1期。

庄贵阳、朱守先等:《中国城市低碳发展水平排位及国际比较研究》,《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2期。

庄贵阳等:《中国城市低碳发展蓝图:集成、创新与应用》,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