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数

8

引证文献

0 !

参考文献

114

新生代农民工收入状况与消费行为研究图书

On the Income and Consumer Behavior of New Generation of Migrant Workers: Based on the Questionnaire from 18 Henan Municipalities

SSAPID:101-0898-0528-76
ISBN:978-7-5097-8903-2
DOI:
ISSN:

[内容简介] 本书以河南省18个省辖市新生代农民工的收入状况和消费行为问卷调查为基础, 以翔实的数据支撑、深入的理论分析,揭示了新生代农民工的城市收入状况、消费行为以及他们的市民化意愿;分析了新生代农民工在城市生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本书从改善收入状况和优化消费行为方面为政府、企业及新生代农民工群体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建议。

相关信息

丛书名:
作 者: 高中建 王萌
编 辑:胡亮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6年05月
语 种:中文
中图分类:C91 社会学

 前言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设想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群体理论与农民工类化

   一 群体理论视角

    (一)农民工群体外出就业目的和就业方式的普遍一致性

    (二)市民群体是农民工的主要参照群体

    (三)农民工内部群体的非正式性

    (四)新生代农民工群体意识的新特征

     1.时代性

     2.发展性

     3.双重性

     4.边缘性

   二 农民工群体及其分类

    (一)农民工的界定

    (二)农民工产生的背景及变动趋势

     1.农民工产生的背景

     2.农民工群体的变动趋势

    (三)农民工的时代差异

     1.农民工的分类

     2.农民工的分化

     3.农民工的代际分化与新生代农民工

  第二节 农民工及新生代农民工的研究

   一 国外研究现状

    (一)关于农民工形成原因的研究

     1.关于人口流动规律的研究

     2.关于人口流动的原因和动机的研究

     3.关于人口流动差异因素的研究

     4.关于人口流动结果的研究

     5.关于城乡人口迁移理论*

    (二)关于农民工收入的影响因素研究

     1.生存工资理论*

     2.工资基金理论*

     3.边际生产力工资理论

     4.谈判工资理论*

     5.购买力理论*

     6.需求和供给工资理论

     7.经济租金工资理论*

     8.人力资本工资理论

    (三)关于农民工消费问题的研究

   二 国内研究现状

    (一)农民工收入研究

    (二)农民工消费研究

    (三)农民工市民化研究

    (四)关于新生代农民工收入与消费研究的进一步思考

   三 研究诉求与研究设想

    (一)研究诉求

    (二)研究设想

  第三节 基本框架与维度考量

   一 收入与消费的关系

    1.收入对消费的影响

    2.消费对收入的影响

   二 新生代农民工收入与消费的现实嵌入

    1.拉动市场内需,促进经济增长

    2.加快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

    3.降低犯罪率,维护社会稳定

   三 新生代农民工收入与消费的维度指向

    1.新生代农民工收入的水平和结构

    2.新生代农民工消费的水平、结构、观念

    3.新生代农民工收入与消费的关系指向

 第二章 收入理论及新生代农民工收入的相关学术认知

  第一节 收入理论研究评述

   一 西方收入分配理论的研究述评

    (一)古典经济学的收入分配理论

    (二)新古典经济学的收入分配理论

    (三)福利经济学的收入分配理论

    (四)现代西方收入分配理论

    (五)对西方收入分配理论的简评

   二 中国收入分配理论的发展

    (一)对改革前中国收入分配特点的基本判断

    (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收入分配理论

  第二节 新生代农民工收入的学术认知

   一 新生代农民工收入的基本状况

    1.新生代农民工收入及工资率整体偏低

    2.农民工收入与城镇职工相比增长缓慢

    3.新生代农民工的收入水平具有行业性差异

    4.新生代农民工月收入受文化程度的影响较大

    5.新生代农民工收入与地区、环境间关系密切

    6.新生代农民工对收入的期望与现实间存在较大差距

   二 关于农民工收入的学术探讨

 第三章 消费理论及新生代农民工的消费研究

  第一节 传统经济学的消费理论

   一 确定性条件下的消费理论

    (一)收入与消费的关系*

     1.凯恩斯的消费理论

     2.相对收入消费理论*

     3.生命周期消费理论*

     4.永久收入消费理论*

    (二)其他因素影响下的消费理论*

     1.利率影响下的消费理论

     2.价格影响下的消费理论

     3.国民收入分配状况影响下的消费理论

     4.社会保障制度影响下的消费态势

   二 不确定性条件下的消费理论

  第二节 消费分层理论及其演变

   一 韦伯的阶层地位消费假说

    (一)社会分层和社会阶级

    (二)消费是阶级的归属

   二 凡勃伦的“炫耀性消费”思想

    (一)炫耀性消费

    (二)炫耀性消费的标准

   三 波德里亚的消费社会和符号消费论

    (一)消费社会

    (二)消费社会的性质

    (三)符号消费

  第三节 不同学科的消费研究与社会学的切入

   一 消费及其现代演变

    (一)消费的含义及特性

     1.消费的含义

     2.消费的特征

    (二)消费的类型与形式

    (三)集体消费

     1.集体消费的社会功能

     2.集体消费的变迁

   二 消费的社会学认知

    (一)消费行为中的各种关系

    (二)消费的社会学意义

  第四节 新生代农民工消费的内涵指向

   一 新生代农民工的消费特征

    1.消费倾向及品牌意识增强

    2.个体消费的有限性、群聚性

    3.专项消费需求增加

    4.以私人消费为主

    5.集体消费缺失

   二 新生代农民工符号消费的身份认同

    (一)符号消费与新生代农民工个体认同

     1.符号消费与新生代农民工自我认同

     2.符号消费与新生代农民工角色认同

    (二)符号消费与新生代农民工社会认同

     1.符号消费与新生代农民工同辈群体认同

     2.符号消费与新生代农民工阶层认同

   三 新生代农民工符号消费的身份认同能指

    (一)符号消费的信息载体与新生代农民工身份认同

     1.大众媒体与新生代农民工身份认同

     2.商业促销与新生代农民工身份认同

    (二)符号消费的时尚性与新生代农民工身份认同

    (三)符号消费的空间特征与新生代农民工身份认同

     1.消费空间的符号化与新生代农民工身份认同

     2.符号消费的网络空间与新生代农民工身份认同

   四 新生代农民工符号消费的身份认同意指

    (一)市民意识强烈

    (二)享乐意识蔓延

    (三)审美符号异化

    (四)价值取向多元化

   五 消费与新生代农民工的未来

    (一)消费生存

    (二)地位诉求

    (三)消费分层

 第四章 河南省新生代农民工收入与消费状况的调查

  第一节 河南省新生代农民工收入与消费调查方案

   一 调查设计

    (一)调查对象

    (二)调查方法

    (三)调查目的

    (四)调研规模

    (五)抽样方法

   二 调查实施

    (一)寻找调研对象

    (二)问卷填写时的注意事项

    (三)问卷调查实施步骤

     1.准备工作

     2.问卷发放

     3.调查收尾

   三 访谈要求

    (一)访谈数量

    (二)访谈注意事项

    (三)个案访谈整理格式

   四 补充调查

  第二节 河南省新生代农民工收入与消费调查现状

   一 河南省新生代农民工的调查样本分布

    1.调查样本的地域分布(见表4-8)

    2.调查样本的行业分布(见表4-9)

   二 河南省新生代农民工的人口学特征

    1.新生代农民工的年龄特征

    2.新生代农民工的性别状况

    3.新生代农民工的受教育程度

    4.新生代农民工的婚姻状况

    5.新生代农民工家庭结构扁平化趋势

   三 河南省新生代农民工的行为学特征

    1.新生代农民工的生活经历

    2.新生代农民工的务工动机与行为

    3.新生代农民工的家庭担当

    4.新生代农民工的乡土情结

   四 新生代农民工的行为决策分析及比较*

    1.新生代农民工的“流动决策”

    2.新生代农民工的“定居决策”

    3.新老农民工行为决策的比较分析

 第五章 河南新生代农民工收入状况的实证分析

  第一节 河南省新生代农民工的收入状况

   一 关于农民工收入的相关概念解析

   二 河南新生代农民工收入状况调查结果

    (一)工资性收入

    (二)家庭经营性收入

    (三)财产性收入

    (四)转移性收入

  第二节 河南省新生代农民工收入的特征分析

   一 河南新生代农民工收入的水平特征

    1.新生代农民工收入的层级性

    2.新生代农民工收入的稳定性

    3.新生代农民工收入的保障性

    4.新生代农民工收入的增长情况

   二 河南新生代农民工收入的结构特征

    (一)新生代农民工收入的结构分析

    (二)新生代农民工收入的结构特征

  第三节 河南省新生代农民工收入的影响因素

   一 主体因素

    (一)性别与新生代农民工收入

    (二)务工年限与新生代农民工收入

    (三)职业状况与新生代农民工收入

    (四)工作稳定性与新生代农民工收入

    (五)工作时间与新生代农民工收入

    (六)劳动合同与新生代农民工收入

    (七)价值取向与新生代农民工收入

   二 环体因素

    (一)劳动力市场发育状况与新生代农民工收入

    (二)就业性质与新生代农民工收入

    (三)劳动力市场供求状况与新生代农民工收入

    (四)职业培训状况与新生代农民工收入

    (五)社会保障现状与新生代农民工收入

     1.影响农民工参加养老保险的主要因素是“便携性损失”

     2.医疗保险从供求两方面影响新生代农民工参保

   三 消费影响新生代农民工收入的途径分析

    (一)消费通过提高新生代农民工个体素质影响收入

     1.教育消费对收入的影响

     2.培训消费对收入的影响

     3.健康消费对收入的影响

    (二)消费通过社会途径影响收入

     1.积累社会资本的消费可以影响新生代农民工的收入

     2.提升社会地位的消费可以影响新生代农民工的收入

   四 消费影响新生代农民工收入的实证表达

    1.提高个体素质以提高收入的消费行为

     (1)自身学习培训支出与收入水平的关系(见表5-20)

     (2)子女教育支出与收入水平的关系(见表5-21)

    2.积累社会资本以提高收入的消费行为

     (1)人情消费与新生代农民工收入(见表5-22)

     (2)炫耀性消费与新生代农民工收入(见表5-23)

   五 河南省新生代农民工消费对收入影响的结论

    1.自身学习培训支出与收入水平的关系

    2.子女教育支出与收入水平的关系

    3.人情消费与新生代农民工收入

    4.炫耀性消费与新生代农民工收入

 第六章 河南省新生代农民工的消费状况实证分析

  第一节 河南省新生代农民工的消费状况及特征分析

   一 私人消费状况及其特征

    (一)新生代农民工的私人消费状况

     1.新生代农民工的私人消费水平

     2.新生代农民工的私人消费结构

     3.新生代农民工的私人消费方式

     4.新生代农民工的私人消费观念

    (二)新生代农民工的私人消费特征

     1.私人消费的炫耀性

     2.私人消费结构的多元化

     3.私人消费方式的多样化和娱乐方式的单调性

     4.私人消费观念的理性化

     5.私人消费表现出的矛盾性

   二 集体消费状况及其特征

    (一)新生代农民工集体消费状况

     1.新生代农民工集体消费水平

     2.新生代农民工集体消费结构

     3.新生代农民工集体消费观念

    (二)新生代农民工集体消费特征

     1.集体消费水平的抑制性

     2.集体消费结构的单一性

     3.集体消费观念的变化性

  第二节 河南省新生代农民工消费的影响因素分析

   一 私人消费的影响因素分析

    (一)收入是影响消费的主要因素

     1.收入水平对新生代农民工消费的影响

     2.收入结构对新生代农民工消费的影响

     3.河南省新生代农民工收入对消费影响的结论

    (二)价格水平因素对新生代农民工消费的影响

     1.价格水平影响消费的机理阐释

     2.价格水平对新生代农民工消费的影响

    (三)行业因素影响新生代农民工消费的现状调查

    (四)性别因素影响新生代农民工消费状态

    (五)农民工自身特性对农民工消费的影响

     1.文化程度的影响

     2.生存敏感度的影响

     3.未来归属的影响

    (六)预期支出和集体消费水平对农民工消费的影响

     1.制度环境通过影响预期支出而影响农民工消费

     2.集体消费水平通过影响预期支出而影响农民工消费

   二 集体消费的影响因素分析

    (一)城镇化进程中集体消费品供给不足

    (二)集体消费品供给的双轨制

    (三)集体消费品分享的双轨制

 第七章 新生代农民工收入改善与消费行为优化

  第一节 研究新生代农民工收入与消费问题的现实意义

   一 新生代农民工的消费行为折射出其市民化的意愿*

   二 新生代农民工的收入状况使其陷入市民化的心理纠结

   三 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的外部制约

    1.政府层面的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的障碍

    2.城市生活的现实压力

  第二节 新生代农民工的收入改善

   一 从就业环境的营造上奠定新生代农民工收入改善的基础

    (一)提高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质量

    (二)建立健全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服务体系

    (三)完善新生代农民工就业援助制度

    (四)从法律层面保障新生代农民工的平等就业权利

    (五)完善新生代农民工就业保障机制及社会保障体制

   二 从人力资本的提升方面保障收入水平的提高

   三 从增加收入渠道方面实现收入结构多元化

  第三节 新生代农民工的消费优化

   一 新生代农民工消费环境的优化

    (一)消费内部约束的排除

     1.家庭传统

     2.文化素质

     3.收入水平

     4.婚姻状况

     5.市民化意愿

    (二)消费外部约束的排除

     1.社会价值观

     2.大众传媒

     3.社会保障

   二 新生代农民工消费行为制导

    (一)新生代农民工消费行为的规制

     1.调整收入分配政策,防止不良消费误导

     2.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为新生代农民工消费提供制度保障

    (二)消费行为引导

  第四节 有序流动与新生代农民工的收入、消费

   一 以有序流动促进新生代农民工收入提高

    (一)重视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

     1.新生代农民工方面

     2.政府方面

    (二)提升能力,拓宽就业渠道

     1.从新生代农民工个人角度

     2.从政府角度

     3.从市场角度

   二 以有序流动实现新生代农民工集体消费的公平性

    (一)新生代农民工集体消费不平等的原因

    (二)实现有序流动,确保新生代农民工集体消费的公平性

     1.改革户籍制度

     2.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3.建立公共服务均等化体系

    (三)赋予新生代农民工城市集体消费品享有权,这是集体消费均等化的有力保障

     1.赋予新生代农民工集体消费品的公平享有权利,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市民化

     2.新生代农民工城市集体消费品享有权缺失的表现*

 第八章 收入、消费对解决新生代农民工问题的作用研究

  第一节 新生代农民工身份认同的科学建构

   一 提升公民教育消费与新生代农民工身份认同

   二 以消费促进新生代农民工身份认同的主要内容

    (一)提高公民教育消费支出,提升个体素质,强化知性认同

    (二)创造宽松生活环境,消除社会偏见,深化情感认同

    (三)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增强社会组织互动,促进行为认同

    (四)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引领功能,增强价值认同

  第二节 收入、消费与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

   一 收入与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

    (一)提高收入水平与促进农民工市民化

    (二)改善收入结构与促进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

   二 消费与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

    (一)私人消费与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

     1.私人消费从观念上影响市民化意愿

     2.私人消费影响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

     3.私人消费与城乡融合

    (二)集体消费与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

     1.集体消费不均等的影响

     2.集体消费均等化的作用

    (三)改善消费状况,促进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

     1.引导私人消费理性化,促进新生代农民工未来发展

     2.实现集体消费均等化,促进新生代农民工的城市融入

  第三节 市民化是解决新生代农民工问题的最终方案

   一 农民工市民化是实现同工同酬的根本措施

    (一)农民工市民化的含义

    (二)“同工不同酬”的原因探析

     1.社会经济体制转型的遗留问题

     2.企业的差别待遇

     3.劳动力市场供大于求

     4.法律法规的不完善,政府监管不力

     5.农民工的弱势地位和法律观念淡薄

    (三)农民工市民化是实现同工同酬的根本措施

     1.打破城乡二元体制,实现农民工身份向市民转变

     2.提升农民工人力资本,实现生存职业的市民化

     3.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实现农村到城市的地域转变

     4.转变价值观念,实现意识形态和生活方式的市民化

   二 农民工市民化能改善收入状况,释放消费潜力

    (一)增加就业机会,提高收入水平

    (二)以技术分层为手段,提高收入的同时也提升农民工的社会地位

    (三)转变消费观念,改变消费方式*

    (四)逐步实现集体消费均等化,提高私人消费能力

     1.就业保障和失业保险是生存根本与基础

     2.工伤和医疗保险是人身保障

     3.住房保障是生活诉求

     4.公平义务教育是发展保障

   三 促进农民工市民化的责任分担

    (一)政府角度

     1.政府在农民工市民化政策制定方面的考量

     2.政府在农民工市民化中的责任承担

    (二)用工单位角度

    (三)新生代农民工角度

   四 促进农民工市民化的途径

    (一)观念更新是先导

     1.重新认识农民工的作用,变成本为资本

     2.平等对待农民工群体,转功利为福利

    (二)相关制度变革是农民工市民化的保障

     1.保障农民工的城市就业权,促进城市劳动就业制度完善

     2.保障农民工城市公共事务参与权,促进社会治理制度的改善

     3.保障农民工城市受教育权,促进城市基本公共教育制度完善

     4.保障农民工公平享受城市保障性住房的权利,促进城市住房保障制度完善

     5.给予农民工城市社会保障参保权,促进城市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

    (三)实现农民工城市集体消费品的享有权是关键*

     1.为了实现农民工城市集体消费品的享有权,前提是城市集体消费品供给机制的完善

     2.提升城市集体消费品供给意愿与供给能力是关键

  第四节 结论与展望

   一 研究结论

    (一)关于河南省新生代农民工收入与消费的研究结论

     1.关于新生代农民工收入的研究结论

     2.关于新生代农民工消费的研究结论

    (二)关于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的研究结论

   二 未来展望

    (一)农民工问题的最终解决方案

    (二)城乡一体化是中国社会未来发展的方向

白暴力:《农民工工资收入偏低分析——现实、宏观效应与原因》,《经济经纬》2007年第4期。

班建武:《符号消费与青少年身份认同》,《教育学术月刊》2009年第7期。

《符号消费与青少年身份认同》,教育科学出版社,2010。

班建武、李凡卓:《消费社会中青少年认同危机及出路》,《思想理论教育》2007年第1期。

《新生代农民工收入状况与消费行为研究》编写组:学习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导读,《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5。

蔡昉:《农民工市民化与新消费者的成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11年第3期。

陈占江、李长健:《新生代民工的发展困境及其解决机制》,《求实》2006年第1期。

程建林:《第二代农民工市民化研究》,《武汉大学博士论文》2009年第5期。

戴建春:《影响农民工收入增长的主观因素探究》,《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2009年第3期。

《党的十六大报告学习辅导百问》编写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党建读物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02。

段成荣、吕利丹、邹湘江:《当前我国流动人口面临的主要问题和对策——基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的分析》,《人口研究》2013年第3期。

段成荣、孙磊:《流动劳动力的收入状况及影响因素研究——基于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中国青年研究》2011年第1期。

凡勃伦:《有闲阶级论——关于制度的经济研究》,蔡受百译,商务印书馆,1964。

冯虹、叶迎:《从农民工收入现状看我国城市社会和谐》,《理论前沿》2008年第9期。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

高中建:《市民化:解决农民工收入、消费问题的路径选择》,《青年学报》2015年第2期。

高中建、陈云:《流动人口的社会服务管理模式及其优化——基于国家卫生计生委流动人口调查数据的分析》,《人口与社会》2014年第9期。

格罗瑙:《趣味社会学》,南京大学出版社,2002。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流动人口司编《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中国人口出版社,2013。

侯玲:《消费视野下新生代农民工阶层固化的表现及危机》,《中国青年研究》2013年第6期。

侯云春、韩俊、蒋省三、何宇鹏、金三林:《农民工市民化进程的总体态势与战略取向》,《改革》2011年第5期。

胡枫、王其文:《中国农民工汇款的影响因素分析——一个区间回归模型的应用》,《统计研究》2007年第10期。

胡棋智:《中国城乡居民收入流动性实证研究》,经济科学出版社,2011。

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人民出版社,2007。

黄闯:《民工荒视域下新生代农民工就业环境研究》,《理论研究》2011年第4期。

黄乾:《两种就业类型农民工工资收入差距的比较研究》,《财经问题研究》2009年第6期。

黄正泉、王健:《人文关怀:思想政治教育之魂》,《现代大学教育》2007年第3期。

黄祖辉:《转型期中国居民收入差距问题研究》,浙江大学出版社,2011。

贾小玫:《消费属性:新划分及其意义》,《科学·经济·社会》2006年第3期。

金晓彤、崔宏静:《新生代农民工社会认同建构与炫耀性消费的悖反性思考》,《社会科学研究》2013年第7期。

金晓彤、李政:《西方非主流经济学的消费行为理论述评》,《长春市委党校学报》2003年第6期。

康康:《西方收入分配理论简述》,《理论参考》2010年第7期。

孔明安:《从物的消费到符号消费——鲍德里亚的消费文化理论研究》,《哲学研究》2002年第11期。

孔祥鸿:《做好“新生代”农民工权益维护》,《工人日报》2007年5月8日。

李炳炎:《共同富裕经济学》,2006,经济科学出版社。

李春玲、吕鹏:《社会分层理论》,2008,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李厚梅:《新生代农民工消费行为研究》,《安徽大学硕士论文》2011年第4期。

李建华:《农民工低工资收入问题探析》,《商场现代化》2008年第23期。

李连友:《我国不同时期收入分配理论与政策之演进》,《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07年第4期。

李培林、田丰:《中国新生代农民工:社会态度和行为选择》,《社会》2011年第3期。

李强:《中国农民工与社会分层》(第二版),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

《中国外出农民工及其汇款之研究》,《社会学研究》2011年第4期。

李蓉:《我国农民工收入分配问题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兰州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2011。

李实:《中国居民收入分配实证分析》,2000,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李微:《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公民教育》,博士学位论文,复旦大学社会科学基础部,2005。

李伟:《农民工消费观的现状与引导》,硕士学位论文,中南大学,2010。

辽宁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卢松、高炜:《推进辽宁省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政策设想》,《辽宁经济》2013年第4期。

刘传江、程建林、董延芳:《中国第二代农民工研究》,山东人民出版社,2007。

刘俊彦:《新生代——当代中国新生代农民工研究报告》,中国青年出版社,2011。

罗兆慈:《有关中国工业化与农民工关系研究的文献述评》,《南方经济》2008年第7期。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人民出版社,1972。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12。

马强:《西方收入分配的主要思想理论述评》,《现代管理科学》2011年第1期。

马西恒:《“阶层固化”折射改革尚不彻底》,《文汇报》2011年9月5日第10版。

潘洁:《西方收入分配理论的评述》,《知识经济》2010年第11期。

彭华民:《消费社会学》,南开大学出版社,1996。

钱雪飞:《新生代农民工收入情况及影响因素》,《当代青年研究》2010年第3期。

钱正武:《农民工市民化问题研究》,博士学位论文,中共中央党校科社部,2006。

沈千帆:《促进流动人口社会融入的政策建议 北京市第3期区县局级领导干部研修班》,《北京日报》2012年1月30日。

史柏年:《城市边缘人——进城农民工家庭及其子女问题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

史清华、程名望、赵永柯:《我国农民工进城务工区域差异的实证分析》,《经济地理》2007年第1期。

史耀波、任勇:《收入差距、流动成本与地区环境治理》,《生态经济》2007年第9期。

孙浩进:《中国收入分配公平的制度变迁》,博士学位论文,吉林大学经济学院,2009。

孙立平:《断裂: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中国社会》,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

唐有财:《新生代农民工消费研究》,《学习与实践》2009年第12期。

田青、马健、高铁梅:《我国城镇居民消费影响因素的区域差异分析》,《管理世界》2008年第7期。

托马斯·皮凯蒂:《21世纪资本论》,中信出版社,2014。

万家明:《我国居民收入结构优化及对策研究》,《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9期。

王春光:《流动人口的社会认同与城乡融合的关系》,《社会学研究》2001年第3期。

《中国职业流动中的社会不平等问题研究》,《中国人口科学》2003年第2期。

《农村流动人口的“半城市化”问题研究》,《社会学研究》2006年第5期。

《新生代农村流动人口的社会认同与城乡融合的关系》,《社会学研究》2011年第3期。

王东、秦伟:《农民工代际差异研究——成都市在城农民工分层比较》,《人口研究》2002年第5期。

王海港:《中国居民的收入分配和收入流动性研究》,中山大学出版社,2007。

王璐:《农民工收入问题研究》,硕士学位论文,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2。

王萌:《收入状况、消费行为与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基于河南省十八地市的实证分析》,《中国青年研究》2014年第9期。

王宁:《消费社会学——一个分析的视角》,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

尼古拉·埃尔潘:《消费社会学》,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消费与认同——对消费社会学的一个分析框架的探索》,《社会学研究》2011年第1期。

王宁、严霞:《两栖消费与两栖认同——对广州市J工业区服务业打工妹身体消费的质性研究》,《江苏社会科学》2011年第4期。

夏丽霞、高君:《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进程中的社会保障》,《城市发展研究》2009年第7期。

邢春冰:《农民工与城镇职工的收入差距》,《管理世界》2008年第5期。

徐辉、甘晓燕:《新生代农民工人力资本与收入的相关性研究》,《调研世界》2013年第2期。

严翅君:《长三角城市农民工消费方式的转型——对长三角江苏八城市农民工消费的调查研究》,《江苏社会科学》2007年第5期。

杨璠:《农民增收减负政策解读》,天地出版社,2006。

杨嫚:《消费与身份构建:一项关于武汉新生代农民工手机使用的研究》,《新闻与传播研究》2011年第6期。

杨思远:《中国农民工的政治经济学考察》,博士学位论文,中央民族大学经济学院,2005。

杨天宇:《西方社会学消费理论的经济学评析》,《消费经济》2006年第2期。

姚先国、赖普清:《中国劳资关系的城乡户籍差异》,《经济研究》2004年第7期。

叶洋阳:《时尚的社会心理学》,《社会心理科学》2005年第3期。

伊伯成:《西方经济学说史》,科学出版社,2007。

伊志宏:《消费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于丽敏、王国顺:《农民工收入与消费问题的实证分析——以东莞为例》,《税务与经济》2009年第5期。

于扬:《徐州市外来务工青年社会满意度调查报告》,《中国青年研究》2005年第1期。

曾湘泉:《劳动经济学》,复旦大学出版社,2011。

张晶:《趋同与差异:合法性机制下的消费转变——基于北京地区青年女性农民工消费的实证研究》,《中国青年研究》2010年第6期。

张叶云:《转型期社会资本在青年农民工就业中的地位》,《中国青年研究》2005年第6期。

张兆伟:《新生代农民工的符号消费与社会认同研究——基于某高校外来务工群体的个案研究》,山东大学,2008。

赵萍:《消费经济理论溯源》,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

赵卫华:《从私人消费—集体消费的关系看我国民生发展的阶段性》,《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4期。

赵振华:《当前促进农民工就业的若干思考》,《学习论坛》2009年第10期。

郑红娥:《社会转型与消费革命——中国城市消费观念的变迁》,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公报》,《三中全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人民出版社,1982。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国共产党第十四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十四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人民出版社,1996。

钟春华、李东风:《影响进城农民工就业、收入的因素及对策研究》,《价格月刊》2008年第9期。

钟甫宁、何军:《增加农民收入的关键:扩大非农就业机会》,《农业经济问题》2007年第1期。

周林刚:《地位结构、制度身份与农民工集体消费——基于深圳市的实证分析》,《中国人口科学》2007年第8期。

周其仁:《农村建设用地转让制度试验正当其时》,《农村工作通讯》2007年第11期。

周宪:《从视觉文化观点看时尚》,《学术研究》2005年第4期。

朱国宏:《经济社会学》,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

朱松梅、雷晓康:《流动人口城市公共产权缺失的治理路径》,《中国行政管理》2015年第2期。

朱永安:《新生代农民工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2005。

《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人民出版社,1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