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数

11

引证文献

1 !

参考文献

63

延伸地带——昌五社区研究图书

Outstretched Zone A Study of Changwu Town

SSAPID:101-0826-6886-08
ISBN:978-7-5097-1583-3
DOI:
ISSN:

[内容简介] 《延伸地带》这本书对一个有百年移民史的东北内陆农村地区的集镇——?肇东市昌五镇从历史到现实,从经济到社会、文化方方面面的发展状况做了全面的考察,提出了实现东北农村发展的一些理论和实践问题,它可以为研究东北农村发展问题的学人提供一个真实的图像和案例。

相关信息

丛书名:
作 者: 张汝立 王雅林
编 辑:谢蕊芬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年07月
语 种:中文
中图分类:C91 社会学

 受访者暨提供调查资料人员名单

 序

 文前彩插

 再版前言

 第一章 社区开发与移民过程

  一 昌五镇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概况

   1.地理位置

   2.自然概貌

   3.土地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二 移民垦荒和昌五地名的由来

   1.社区开发的历史起点

   2.周冕放荒和昌五地名的由来

  三 “五方杂处”移民社区的形成

   1.昌五的开发者——“闯关东”的人们

   2.阴阳失衡的移民社会

   3.移民迁出地域构成

  四 屯名:移民开发史的记录

   1.屯名的历史印记

   2.屯名的社会、文化内涵

   3.“聚屯而居”与社区区位结构

  五 移民者的生存状态

   1.农事劳作

   2.生产工具

   3.生活用具

  六 社区开发的国际比较

   1.移民素质和迁移动机比较

   2.移民社区的社会制度模式比较

   3.人口流动和城乡人口转换率比较

 第二章 社区人口

  一 社区人口的增长方式

   1.人口增长方式的地域特殊性

   2.人口流动的静止化

  二 社区人口发展过程

   1.社区人口变动周期

   2.社区人口变动特点

  三 社区人口构成

   1.民族、性别构成

   2.人口金字塔和抚养比率

   3.人口受教育程度

  四 农业人口与非农业人口

   1.户籍制度对农业与非农业人口转换的控制

   2.“户口本”的贬值

   3.流动人口

  五 社区人口与土地资源约束

   1.五亩地:温饱的阈限?

   2.寻找新资源

 第三章 家庭与婚姻

  一 社区家庭形态

   1.社区家庭是什么?

   2.“老少间”合理性评说

   3.家庭的资源配置

  二 家庭结构和家庭网

   1.“小马拉大车”的核心家庭

   2.“靠一式”主干家庭

   3.“准联合家庭”

   4.“母子”家庭网

   5.家庭网的延伸

  三 家庭权力和地位

   1.家庭角色和职业角色

   2.家庭权力的重组

   3.妇女的家庭地位

  四 婚姻和生育

   1.择偶途径

   2.婚龄

   3.通婚圈

   4.生育意愿

   5.离婚

 第四章 组织结构

  一 社区组织的沿革

   1.从建制初期到解放前夕

   2.新中国成立前后

   3.合作化和人民公社时期

   4.恢复镇建制以后

  二 村级组织

   1.“九九归一”的村级权力体系

   2.村级干部的文化素质及任职年限

   3.体制转轨与村级组织的权威能力

   4.干群关系

  三 镇级组织

   1.镇级权力的“金字塔”结构

   2.干部的基本构成和文化素质

   3.驻镇机构

  四 权力限度与权力扩张

   1.体制特点分析

   2.行政机构的膨胀

   3.现行体制的弊端

  五 社会网络与行为规范

  六 政治体制的创新

 第五章 社会分层

  一 社区的职业构成

   1.社区的职业构成状况

   2.职业构成状况透视

  二 农民的社会分层

   1.一个大家族的繁衍及职业裂变

   2.考察农村社会分层的对象和标准

   3.农民的分层结构

    (1)纯务农劳动者阶层

    (2)“兼业农”阶层

    (3)乡镇企业工人阶层

    (4)个体劳动者和个体工商户阶层

    (5)私营企业主阶层

    (6)镇(村)集体企业管理经营者阶层

    (7)农村干部阶层

    (8)智力型职业者阶层

    (9)雇工阶层

    (10)零散工阶层

  三 农民阶层分化的社会条件和社区特征

   1.农民阶层分化的社会条件

   2.农民阶层分化的特征

  四 农民阶层分化的微观机理

   1.徐老汉和霍老汉的子女择业观

   2.“家庭网”与村落体的扶持和影响作用

   3.“地富”的后代们

 第六章 文化与价值观念

  一 “黑土文化”

   1.求解的问题及方法

   2.土地:厚馈与代价

   3.制度因素:被缚的普罗米修斯

   4.文化积淀:疏薄与宽容

  二 昌五人

   1.善于经商的昌五人

   2.精明与笨拙

   3.挣钱与守钱

   4.家族观念和“家本位”人格

   5.走出自我

  三 “街里人”和“村里人”

   1.商品意识的落差

   2.时间的升值与贬值

    (1)悠闲的“村里人”

    (2)忙碌的“街里人”

   3.从重“亲情”到重功效

    (1)街坊邻里的帮工

    (2)顺应市场“游戏规则”的雇工

 第七章 习俗、信仰与宗教

  一 习俗

   1.酒为媒

   2.衣、食、住习俗

    (1)服饰的变迁

    (2)饮食的变迁

    (3)民居与禁忌

   3.婚俗

    (1)“红事”和家庭声望

    (2)案例:霍老汉小儿子的婚礼

   4.拾蛋——草根的吉利习俗

   5.祭祀

    (1)祭祖

    (2)庙会

    (3)盂兰会

    (4)祈雨

    (5)其他祭祀活动

  二 宗教

   1.昌五形成史上的宗教

    (1)宗教活动场所

    (2)民间信仰和迷信活动

   2.基督教的现实发展

    (1)信仰及宗教活动

    (2)对一个女基督徒的访谈

   3.佛教信徒队伍的扩大

   4.基督教和佛教传播比较

 第八章 教育

  一 社区教育的历史过程

   1.玉树校和昌五的早期教育

   2.日伪时期的教育

   3.新中国成立以来社区教育的发展

  二 社区教育的结构

   1.小学

   2.中学

   3.幼儿园

   4.成人教育

  三 教育期望与教育投入

   1.家庭的教育期望

   2.学校的教育期望

   3.社区的教育投入

  四 教师

   1.教师的构成

   2.教师的生活状况

   3.韩春荣们和他们的事业

 第九章 城镇与城镇化

  一 百年小城的兴衰和发展因素

   1.“昌五城是一夜修起来的”

   2.“拉不败的昌五城”

   3.集镇经济地位的形成

   4.“大庆就在我们昌五”

  二 路和集镇的辐射功能

   1.社区的交通体系

   2.路的变迁和小城命运

   3.“离道不下雨”现象

   4.“惠芳路”——村民心中的纪念碑

  三 通讯设施和文化生活

   1.通讯设施

   2.文化设施与文化市场

   3.歌舞厅扫描

  四 城镇化和城镇建设

   1.城镇化的区位定位

   2.城镇化的发展模式

   3.城镇建设

 第十章 经济发展

  一 农业结构及其变迁

   1.改革以前

   2.改革初期

   3.实行责任制以后

   4.90年代以后

  二 乡镇企业

   1.发展基础比较

   2.被拉开了的差距

   3.大上和大下

   4.村办企业

   5.镇办企业为什么“办一个黄一个”

  三 个体与私营经济

   1.个体私营经济的恢复与发展

   2.个体户的经营种类

    (1)商业(包括批发、零售业)

    (2)服务业

    (3)加工业

    (4)交通运输业

    (5)建筑业

    (6)养殖业

   3.隐性私营经济

   4.企业制度

 结语

 后记

 前言

阿历克斯·英克尔斯等:《从传统人到现代人:六个发展中国家中的个人变化》,顾昕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2。

埃德温·奥·赖肖尔:《当代日本人——传统与变革》,陈文寿译,商务印书馆,1992。

安德烈·比尔基埃等:《家庭史第二卷——现代化的冲击》,袁树仁等译,三联书店,1998。

贝阿德·斯蒂尔编《美国西部开发纪实》,张禹九译,光明日报出版社,1988。

查尔斯·K.威尔伯主编《发达与不发达问题的政治经济学》,高铦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

董鸿扬:《东北人:关东文化》,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4。

杜赞奇:《文化、权力与国家》,王福明译,江苏人民出版社,1996。

费尔南·布罗代尔:《资本主义论丛》,顾良等译,中央编译出版社,1997。

富永健一:《社会结构与社会变迁》,董兴华译,云南人民出版社,1988。

富永健一:《社会学原理》,严立贤等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2。

费孝通:《江村经济》,江苏人民出版社,1986。

费孝通:《乡土中国》,三联书店,1985。

费孝通:《费孝通选集》,天津人民出版社,1988。

方明等:《观察社会的视角——社区新论》,知识出版社,1991。

侯文若:《当代外国人口:理论·学科·研究》,经济科学出版社,1988。

何肇发等:《社区概论》,中山大学出版社,1994。

黄宗智:《华北的小农经济与社会变化》,中华书局,1986。

赫伯特·西蒙:《管理行为:管理组织决策过程的研究》,杨砾等译,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88。

辜胜阻等主编《当代中国人口流动与城镇化》,武汉大学出版社,1994。

吉尔伯特·罗兹曼主编《中国的现代化》,“比较现代化”课题组译,江苏人民出版社,1988。

J.罗斯·埃什尔曼:《家庭导论》,潘允康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

陆学艺主编《社会学》,知识出版社,1996。

陆学艺主编《转型中的中国社会》,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4。

陆学艺等:《社会结构的变迁》,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

罗荣渠:《现代化新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

罗萍主编《社区导论》,武汉大学出版社,1995。

罗森堡等:《西方致富之路》,刘赛力等译,三联书店,1989。

李德滨等:《黑龙江移民概要》,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7。

李强:《当代中国社会分层与流动》,中国经济出版社,1993。

赖特·米尔斯等:《社会学与社会组织》,何维凌等译,浙江人民出版社,1986。

孟德拉斯:《农民的终结》,李培林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

马克·布洛赫:《法国农村史》,余中先等译,商务印书馆,1991。

马克斯·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于晓、陈维纲译,三联书店,1987。

马克斯·韦伯:《儒教与道教》,王容芬译,商务印书馆,1995。

马克斯·韦伯:《经济与社会》,林荣远译,商务印书馆,1997。

马克·赫特尔:《变动中的家庭——跨文化的透视》,宋践等译,浙江人民出版社,1988。

帕森斯:《现代社会的结构与过程》,梁向阳译,光明日报出版社,1988。

秦晖、苏文:《田园诗与狂想曲——关中模式与前近代社会的再认识》,中央编译出版社,1996。

乔纳森·H.特纳:《社会学理论的结构》,吴曲辉等译,浙江人民出版社,1987。

沈红等:《边缘地带的小农》,人民出版社,1992。

孙占文:《黑龙江史探索》,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3。

罗荣渠主编《现代化:理论与历史经验的再探讨》,上海译文出版社,1993。

S.N.艾森斯塔德:《现代化:抗拒与变迁》,张旅平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8。

吴大声等:《江南农村十年大变化》,江苏人民出版社,1993。

威廉.古德:《家庭》,魏章玲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86。

威廉·富特·怀特:《街角社会》,黄育馥译,商务印书馆,1994。

王铭铭等主编《乡土社会的秩序、公正与权威》,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7。

王雅林:《繁难的超越》,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5。

王雅林:《中国的赶超型现代化》,《社会学研究》1994年第1期。

王雅林等主编《闲暇社会学》,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2。

王沪宁:《当代中国村落家族文化》,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

西奥多·W.舒尔茨:《改造传统农业》,梁小民译,商务印书馆,1999。

中国科学院国情分析研究小组:《城市与乡村》,科学出版社,1994。

中国科学院国情分析研究小组:《生存与发展》,科学出版社,1989。

郑杭生主编《当代中国农村社会转型的实证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6。

《白山黑水录》,(上海)作新社,1903(光绪二十八年)。

折晓叶:《村庄的再造》,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

肇东县志办公室编《肇东县志》,黑龙江省出版总社,1985。

肇东市情调查组编《中国国情丛书——百县市经济社会调查肇东卷》,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4。

张琢:《九死一生——中国现代化的坎坷历程和中长期预测》,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

张静:《国家与社会》,浙江人民出版社,1998。

赵辰昕:《乡政府管理》,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8。

袁方主编《社会研究方法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

简 介:本书作者通过实地调查,分析了不同时期农转工人员在城市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特征,并总结出计划经济城乡二元体制下的农转工人员的主动边缘化以及在市场经济发展,城郊农民的比较利益发生变化情况。

作者: 张汝立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5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