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数

15

引证文献

0 !

参考文献

286

中国经济运行与政策报告No.2图书

Annual report on economic performance and policies in China

SSAPID:101-0811-6235-36
ISBN:7-80149-953-0
DOI:
ISSN:

[内容简介] 本报告集中地探讨中国服务业改革与发展的有关问题,致力于为当年中国服务业运行与未来一年的经济走势提供一个全面、宏观的认识。

相关信息

丛书名:财经蓝皮书
编 辑:张大伟;宋娜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4年03月
语 种:中文
中图分类:E 军事

 相关链接

 《财经蓝皮书》编委会组成人员

 服务业与中国经济:相关性、结构转换和加快增长的潜力*

  一 中国服务业的发展水平和结构变化:趋势及国际比较

   1.改革开放以来服务业比重上升

   2.服务业发展与扩大就业

   3.服务业发展水平的国际比较

   4.服务业内部结构的变化

  二 中国服务业发展滞后的原因分析

   1.统计口径的影响

   2.“补偿性增长”与常规性增长的影响

   3.低消费率的影响

   4.服务业参与全球化程度较低的影响

   5.观念、体制和政策障碍的影响

  三 决定服务业发展水平的因素分析

   1.收入水平对服务业发展的影响:国别数据分析

   2.收入水平对服务业发展的影响:中国省际间数据分析

   3.多因素分析:GDP、人口规模、人口密度和城市化水平

  四 服务业增长能否提速:增长格局变化和趋势展望

   1.未来5~10年经济增长格局的变化及其对服务业的影响

   2.几点政策思路建议

 服务业在劳动就业中的贡献:实证分析、国际经验与政策思路

  一 服务业劳动力就业比重不断上升的理论解释

  二 服务业在劳动就业结构中贡献的国际经验

   1.从纵向看,各国服务业的劳动就业比重几乎不断攀升

   2.横向看,我国服务业的劳动就业贡献明显偏低,第三次产业的结构偏离度较高

  三 服务业在我国劳动就业中贡献的实证分析

   1.服务行业已经成为推动劳动就业结构转变的主要动力

   2.第一产业劳动力就业份额下降较快,而且呈现明显的阶段性特征

   3.第二产业劳动力就业的绝对人数迅猛增加,但就业份额基本稳定

   4.第三产业劳动力就业的份额仍然偏低,发展相对滞后,但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5.服务业领域内部就业份额呈现分化趋势

  四 发展服务业是提高就业增长弹性、避免出现“增长型失业”的有效途径

   1.发展中的困局:增长和就业的背离

   2.发展服务业是避免出现“增长型失业”的有效途径

  五 提升服务业在劳动就业中贡献的政策思路

   1.实施有效的产业政策,明确服务业发展的目标,调整服务业的内部结构

   2.从财税政策上为服务业的大力发展创造良好的经济环境

   3.在金融信贷政策上加大扶持服务业的力度,促进社区服务业的发展

   4.加快城市化进程,鼓励中小城市适度扩容

   5.抓住当前制造业迅猛发展的机会,大力发展生产服务业,促使生产服务业吸纳更多的就业

   6.放宽服务业市场准入,降低服务业进入门槛与成本,消除阻碍第三产业发展的体制障碍

   7.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为发展服务业培养适用型人才

 服务价格与中国服务业发展

  一 服务价格的涵义与特点

   1.服务价格的涵义

   2.服务业价格的特点

  二 服务业价格变动及其对物价水平的影响

   1.计划经济时期的服务业价格与物价总水平

   2.改革开放以来的服务业价格与物价总水平

   3.服务业价格与物价总水平的关系

  三 服务业价格与中国服务业的发展

   1.服务业价格对服务业发展的关系

   2.服务价格对服务业发展激励作用不明显的原因分析

  四 服务价格与服务业发展的国际比较

   1.服务价格水平及其变动趋势比较

   2.服务价格与劳动生产率变化关系比较

   3.服务价格对国民经济的调节和促进作用比较

  五 结论与建议

   1.两点结论

   2.两点建议

 中国服务业核算及其存在的问题研究

  一 服务业的范围及其生产核算分类的变化

   1.服务业的范围

   2.服务业生产核算分类及其变化

  二 服务业核算的基本方法

   1.生产核算方法

   2.使用核算方法

  三 现行服务业核算存在的基本问题

   1.现价核算存在的问题

   2.不变价核算存在的问题

  四 完善服务业核算的改革措施

   1.建立周期性经济普查制度

   2.建立服务业经常性调查制度

   3.完善部门服务业统计制度

   4.改革金融媒介服务的处理方法

   5.改革房地产业增加值核算方法

   6.把保姆提供的家庭服务纳入服务业生产和使用核算

   7.建立计算机软件统计制度

   8.调整进口税的处理方法

   9.建立服务业生产者价格指数和服务贸易价格指数

   10.完善金融保险业不变价增加值计算方法

 金融服务业:国际比较与中国的实践

  一 金融服务与金融服务业

   1.金融服务:含义、性质、类型

   2.金融服务业

   3.金融服务产出的计量

  二 金融服务业的发展趋势:国际比较

   1.国际标准产业分类

   2.主要发达国家的金融服务业

   3.金融服务业的内部结构:以美国为例

  三 中国金融服务业:发展历程、现状及问题

   1.中国金融服务业的界定*

   2.中国金融服务业的发展变化及影响因素

   3.中国金融服务业的现状

   4.中国金融服务业存在的问题

  四 若干结论与建议

 中国流通产业:增长与结构分析

  一 流通产业概述

   1.中外理论界对流通产业的定义

   2.流通产业的内涵与外延

   3.改革开放以来流通产业的发展历程

   4.中国流通产业的对外开放

  二 流通产业与国民经济发展的关系

   1.理论分析:流通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先导地位

   2.流通产业对中国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

   3.国际比较:流通产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

  三 中国流通产业发展的现状与问题

   1.产业规模过度扩张与规模不经济并存

   2.流通产业组织结构不合理,中资企业面临巨大挑战

   3.流通产业内部关联程度低,产业链有待完善

   4.东西部之间、城乡之间产业布局不合理

   5.较低进入壁垒与较高的退出壁垒并存,企业过度拥挤,竞争力难以提高

   6.流通产业的成本高,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低

  四 发展流通产业的政策思路

   1.从宏观层面强化对加快发展中国现代流通产业的政策支持

   2.通过制度创新降低进入与退出壁垒

   3.通过连锁经营提高产业组织化程度和关联性

   4.利用市场的手段完善产业布局、优化产业结构

   5.加快结构调整和资本重组,推出重量级大零售商,同时促进中小企业的创新与繁荣

   6.积极促进带有原创性的批发市场创新

   7.加快反垄断立法,改变阻碍流通的条块分割体制和政策

 中国房地产业:地位与作用

  一 房地产业:历史轨迹与理论回顾

   1.建国以来房地产经济的沉寂与重生

   2.房地产业的地位与作用:理论回顾

  二 房地产业的地位与作用:量化研究

   1.房地产业对增长的贡献:供给分析

   2.房地产业需求与增长:需求分析

   3.房地产业与其他产业的关联作用

  三 几点结论

 中国旅游业:发展历程与增长前景

  一 旅游业是一项新兴产业

   1.关于旅游业的定义

   2.旅游业的发展

  二 中国旅游业的发展历程

   1.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旅游市场空前发展,市场份额迅速扩大,为旅游产业的确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3.我国旅游业在国际市场上的地位不断提升

   4.旅游业具有很强的抗风险能力和自我恢复能力

   5.我国旅游业未来发展潜力巨大

  三 中国旅游业发展与服务业增长

   1.极大地拉动第三产业的发展

   2.大力发展旅游业是扩大就业的重要内容

   3.旅游业具有带动相对落后地区发展第三产业的重要作用

   4.旅游业的发展对于改善国民生活质量至关重要

  四 进一步发挥旅游业的先导作用,带动三产的全面发展

   1.进一步明确旅游业的产业定位

   2.进一步加强对旅游产业的培育

   3.进一步加强改革开放的力度

   4.完善带薪休假制度

   5.加快旅游产业结构调整,提高旅游业的效益和对经济的拉动作用

   6.进一步加强对旅游市场的规范,实施《旅游服务标准》小册子

  五 一个不得不说的话题:旅游业还应加强自身的基础研究

   1.加强对旅游业统计指标体系的基础研究

   2.加强旅游业对经济贡献问题的研究

 中国对外贸易行业的模式再造与内外贸一体化在美国统计署发布的社会经济统计中,并没有对外贸易行业的数据。即从统计的角度来看,对外贸易行业不是作为一个统计对象,只是把对外贸易额或进出口额作为经营效果的对象加以统计。这一(或许)难题通过忽略掉这一经营效果的主体的方法给予了妥当的处理。这或许就是内外贸统一的一种统计显示吧。本报告是将拥有进出口经营权的企业纳入对外贸易行业来进行分析的。">*

  一 进出口经营权管理体制改革

   1.计划模式的渊源

   2.体制改革起步

   3.与国际接轨

  二 对外贸易行业的主体结构及效率分析

   1.现行的行业模式

   2.对外贸易行业中的内资企业

   3.对外贸易行业中的外商投资企业

  三 对外贸易行业与国民经济运行的关系

  四 简短的结论

 电子商务与信息服务业*

  一 信息服务与经济发展

   1.对信息服务与信息产业的界定

   2.信息技术与通讯技术与国民经济发展的相关性分析:对发达国家的分析

  二 中国信息服务业的现状

   1.电信业

   2.计算机服务与软件业*

   3.互联网*

   4.电子商务*

  三 我国信息服务业发展的问题与对策

   1.电信服务业应进一步打破行政性垄断,完善市场结构

   2.数据库和互联网信息服务业应加强资源建设

   3.电子商务的外部环境亟待改善

 中国餐饮业:现状分析及前景展望

  一 餐饮业的内涵

  二 中国餐饮行业的现状

   1.我国餐饮市场的特点

   2.我国餐饮业的经济成分

   3.我国餐饮业的组织结构

   4.中国餐饮业的经营类别差异

  三 中国餐饮业发展的时代特征和轨迹

   1.餐饮业将步入产业化阶段

   2.餐饮业由传统的生产部门逐步转变为现代产业部门

   3.餐饮企业正在从传统餐馆向现代企业转变

  四 餐饮产业化与国民经济发展的关系

   1.假日经济促进餐饮产业化进程

   2.餐饮产业化是扩大内需的“急先锋”

   3.餐饮产业化缓解社会就业压力

  五 中外餐饮业的比较

  六 中国餐饮产业化趋势及相应的对策建议

   1.树立新的思维模式

   2.建立餐饮创新体系

   3.大力开发人力资源

   4.全面推进机制转换

 中国科教文卫服务业的发展

  一 科教文卫服务业与国民经济发展的关系

   1.科教文卫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2.科教文卫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

   3.科教文卫在吸纳就业方面的功能

  二 中国科教文卫服务业的发展现状、结构及特点

   1.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

   2.教育服务业

   3.文化服务业

   4.卫生服务业

  三 中国科教文卫服务业的国际比较

   1.R&D经费及R&D从业人员比较

   2.教育支出及教育发展水平的比较

   3.文化服务业发展水平比较

   4.卫生费用支出及卫生资源占有情况的比较

  四 影响中国科教文卫服务业发展的因素分析

   1.观念滞后,体制改革滞后

   2.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与有限供给之间的矛盾

   3.资源配置不合理,发展不平衡

   4.人口负担过重,专业人才匮乏

  五 加快中国科教文卫服务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1.加大政府对科教文卫的支持力度

   2.放宽市场准入,多渠道地增加对科教文卫的投入

   3.优化资源配置,实现均衡发展

   4.处理好规模与效益、数量与质量的关系

 政府与公共服务:顺应公共管理变革的时代潮流

  一 当代公共管理变革的演进趋势

   1.引入私人部门的管理方法,探索建立“企业型政府”

   2.广泛推行合同制,实现政府管理的市场化改革

   3.分散政府管理职能,实施分权化改革

   4.推动公共管理信息化改革,逐步建立电子政府

  二 市场经济中政府公共服务的目标定位

   1.公共服务的内涵界定

   2.市场化进程中政府公共服务的目标定位

  三 市场经济国家政府公共服务变革的实证考察

   1.采用合同制的公共服务供给方式

   2.推行公共服务的民营化改革

   3.注重公共服务的绩效管理

   4.整合民间非营利组织的公共服务资源

  四 启示与借鉴:转型期中国政府公共服务管理改革的路径选择

   1.妥善处理国际经验与本国公共服务管理具体国情的协调整合

   2.利用市场力量改进公共服务管理,顺应公共服务变革的历史潮流

   3.增加政府公共管理的透明度,逐步实现民主政治下的共同治理

   4.推进政府间合理分权,进一步明晰纵向层级构架上的分工与整合

 附录Ⅰ 中国服务业问题研究评述

  一 研究历程的简单回顾

  二 服务业的概念与范围

   1.服务概念的争议

   2.服务业与第三产业

   3.服务业的范围与分类

  三 服务业增长的一般规律

   1.服务业比重越来越高

   2.服务化还是信息化

   3.服务业增长的一般规律

   4.当代服务业发展的新趋势

  四 中国服务业的发展现状:差距及原因分析

   1.我国服务业发展的差距

   2.我国服务业发展滞后的原因

  五 中国服务业核算存在的问题及其完善

  六 中国服务业发展的对策研究

  七 结语

 附录Ⅱ 服务经济理论的若干热点问题

  一 服务经济时代的到来

   1.服务经济社会到来的主要标志是

   2.进入后工业化社会的新经济形态是“服务经济”

   3.当今世界开始进入服务经济时代的说法是比较合适的

  二 服务、服务劳动及其性质

  三 服务业与工农业的关系

  四 传统服务业与现代服务业

  五 服务贸易与服务业的对外开放

 《皮书系列》主要编辑出版发行人

 序

许宪春:《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与宏观经济问题研究》,中国统计出版社,2003。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编:《中国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出版社,2002,2003。

国家统计局城市社会经济调查总队编:《中国城市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出版社,2002。

黄少军:《服务业与经济增长》,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

许宪春:《90年代我国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的原因分析》,《管理世界》2000年第6期。

侯永志、陈波:《中国服务业的结构特征》,国研网,2001。

李善同、陈波:《世界服务业发展趋势》,《经济研究参考》2002年第11期。

陈自芳:《经济增长与第三产业瓶颈》,《经济学家》2001年第3期。

何小峰:《劳务价值论初探》,《经济研究》1981年第4期。

陈志标:《国民收入范畴的重新思考》,《经济研究》1981第4期。

于光远:《首都经济学界继续座谈生产劳动与非生产劳动的问题》,《经济学动态》1981年第4期。

李江帆:《服务消费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中国社会科学》1984年第3期;

李江帆:《服务消费品的生产规模与发展趋势》,《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1985年第2期。

Hermelin,Brita,Professional Business Services:Conceptual Framework and a Swedish Case Study,Uppsala:Proefschrift Uppsala University,1997.

库兹涅兹:《现代经济增长》,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89。

钱纳里:《工业化和经济增长的比较研究》,上海三联书店,1995。

Baumol W. J.,Sue Anne Batey Blackman and Edward N. Wolff:Productivity and American Leadership,The Long View,The MIT Press,1991.

Bell D.,The Coming of Post-industrial Society,Heinemann Educational Books Ltd,1974.

Blackaby F.,De-industrialisation,Heinemann Educational Books,London,1979.

Clark C.,The Conditions of Economic Progress,Macmillan & Co. Lit,London,1960,pp.490~494.

Falvey R. E.,Gemmell N.,Are Services Income Elastic?Some New Evidence,The Review of Income and Wealth,No. 3,Sept. 1996.

Fuchs V. R.,The Service Economy,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New York,1968.

Gershuny J.,After Industrial Society?The Emerging Self-Service Economy,Humanities Press,1978.

Kravis I.,Heston A. W.,and Summers R.,The Share of Services in Economic Growth,in Adams,Hickman ed.,Global Econometrics:Essays in Honor of Lawrence R. Klein,MIT Press,1983.

OECD,The Service Economy,www.oecd.org.

OECD,Services:Statistics on Value Added and Employment,www.oecd.org.

Rostow W.,The Stages of Economic Growth,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60.

Summers R.,Services in the International Economy,in Inmann ed.,Managing the Service Economy:Prospects and Problems,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5.

Walker R.,Is There a Service Economy?The Changing Capitalist Division of Labor,in Bryson J.,and Daniels P. W.,Service Industries in the Global Economy,Vol. I,II,Edward Elgar Publishing Ltd,1998.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的决定》,《人民日报》1992年6月30日。

中共中央十六大报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人民出版社,2002。

〔美〕库兹涅兹:《现代经济增长》,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89。

〔美〕钱纳里:《发展的格局》,中译本,经济科学出版社,1988。

江小涓主编:《中国经济运行与政策报告No.1——迈向全面小康的中国经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

许宪春:《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与宏观经济问题研究》,中国统计出版社,2003。

李江帆:《发展广东第三产业若干认识问题》,《广东经济》2002年第12期。

许江萍等主编:《我国新兴服务业发展政策研究》,中国计划出版社,2003。

李冠华、任旺兵:《我国第三产业就业增长难度加大》,《财贸经济》2003年第10期。

龚玉泉、袁志刚:《中国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的非一致性及其形成机理》,《经济学动态》2002年第10期。

劳动部课题组:《中国未来10年就业发展战略研究》,《经济研究参考》1996第12期。

夏杰长:《反失业的财政政策》,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0。

夏杰长:《经济增长与就业关系及其财税政策选择》,《经济学动态》2002年第10期。

黄维兵:《现代服务经济理论与中国服务业发展》,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

张健仁:《第三产业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

黄少军:《服务业与经济增长》,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

李善同、华而诚主编:《21世纪初的中国服务业》,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

联合国等编,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核算司译:《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国统计出版社,1995。

国家计划委员会、国家经济委员会、国家统计局和国家标准局1984年12月1日发布:《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和代码》(GB 4754-84)。

国家技术监督局1994年8月13日发布:《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和代码》(GB/T 4754-94)。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2002年5月10日发布:《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 4754-2002)。

国家统计局:《国家统计调查制度》(2001)

国家统计局2001年8月制定:《批发零售贸易、餐饮业统计报表制度》(2001年统计年报和2002年定期报表)。

国家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关于印发《三次产业划分规定》的通知”,国家统计局文件:国统字〔2003〕14号。

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核算司编著:《中国年度国内生产总值计算方法》,中国统计出版社,1997。

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核算司编著:《中国国内生产总值核算手册》,2001。

李成瑞主编:《统计工作手册》,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86。

许宪春:《中国国民经济核算理论方法与实践》,中国统计出版社,1999。

许宪春:《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改革与发展》(修订版),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

许宪春:《中国国内生产总值核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许宪春:《中国国内生产总值核算中存在的若干问题研究》,《经济研究》2000年第2期。

许宪春:《我国国内生产总值核算行业分类的调整》,《统计与信息论坛》2001年第2期。

许宪春:《GDP核算中金融媒介服务的处理方法》,《统计与信息论坛》2002年第4期。

许宪春:《中国国内生产总值核算》,《经济学(季刊)》2002年第2卷第1期。

许宪春、李文政:《中国房地产业核算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和改革设想》,《研究参考资料》1999年第54期。

The Banker,July 2003.

Baumol,William J.:Macroeconomics of Unbalanced Growth:the Anatomy of Urban Crisis,American Economic Review,Vol. 57,1967,pp.415~426.

Bryson J.R.and Daniels P.W.:Service Industries in the Global Economy,Vol.1,Edward Elgar Publishing Limited,1998.

Bureau of Economic Analysis:Gross Domestic Product by Industry in Current Dollars as a Percentage of Gross Domestic Product:1987~2001(http://www.bea.doc.gov/bea/dn2/gposhr.htm).

Hill,T.:“On Goods and Services”,Review of Income and Wealth Series 23,1977.

Johnson,Hazel J.:Global Positioning For Financial Services,World Scientific Publishing Co. Pte. Ltd.,2000.

Katouzian,M.A.:“The Development of the Service Sector:a New Approach”,Oxford Economic Papers,1970.

Kono,Masamichi,Patrick Low,Mukela Luanga,Aaditya Mattoo,Maika Oshikawa,and Ludger Schuknecht:Opening Markets in Financial Services and the Role of the GATS. WTO Special Study. Geneva:World Trade Organization,1997.

Mattoo,Aaditya:“Financial Services and the WTO:Liberalization in the Developing and Transition Economies.” Mimeo. Geneva:World Trade Organization,1998.

Nelson,Phillip,Information and Consumer Behavior,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78,No.20,1970,pp.311~329.

OECD:OECD in Figures(2003 edition):Statistics on the Member Countries,Paris,2003.

OECD:OECD in Figures:Statistics on the Member Countries(2000 edition),Paris,2000.

OECD:Services:Statistics on Value Added and Employment(2001 edition),2001.

OECD:National Accounts of OECD Countries:Detailed Tables(VolumeⅡ 1990~2001),2003.

Parasuraman,A.,Zeithaml,Valarie A.,and Berry,Leonard L.:A Conceptual Model of Service Quality and Its Implications for Future Research,Journal of Marketing 49,Fall 1985,p41.

Pierre Sauvé and James Gillespie:“Financial Services and the GATS 2000 Round”,Papers on Financial Services,Robert E. Litan and Anthony M. Santomero Editors,Brookings Institution Press,2000.pp.425.

Quinn,J.B.,Baruch,J.J.,and Paquette,P.C.:“Technology in Services”,Scientific American257,Dec.1987.

Ruding,H Onno: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financial services industry,Occasional Paper,No.2,Bank for International Settlements,March 2002.

Riddle,D.:Service-led Growth-the Role of Service Sector in World Development,Publishers,1986.

Singelmann,Joachim:From Agriculture to Services:The Transformation of Industrial Employment;Sage Publication,Inc.,1978.

United Nations Statistics Division:Detailed Structure and Explanatory Notes(ISIC Rev.3)(http://unstats.un.org/unsd/cr/registry/regcst.asp?Cl=2).

Zeithaml,V.A. &Bitner,M.J.:Services Marketing:Integrating Customer Focus across the Firm,McGraw-Hill Companies,2000.

〔美〕菲利普·科特勒:《营销管理:分析、计划和控制》,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

〔美〕迈克尔·波特:《竞争战略》,华夏出版社,1997。

〔美〕迈克尔·波特:《国家竞争优势》,华夏出版社,2002。

〔美〕维克托·R.福克斯:《服务经济学》,商务印书馆,1987。

〔加〕赫伯特·G.格鲁伯、迈克尔·A.沃克:《服务业的增长:原因与影响》,上海三联书店,1993。

〔英〕亚瑟·梅丹:《金融服务营销学》,中国金融出版社,2000。

白仲尧:《服务经济论》,东方出版社,1991。

弗雷德里克·巴师夏:《和谐经济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

弗里德里希·李斯特:《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商务印书馆,1997。

高涤陈、白景明:《服务经济学》,河南人民出版社,1990。

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出版社,1995、1998、2003。

国家统计局课题组:《加快发展我国第三产业的研究报告》,中国经济出版社,1994。

黄达:《金融:词义、学科、形势、方法及其他》,中国金融出版社,2001。

黄少军:《服务业与经济增长》,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

黄维兵:《现代服务经济理论与中国服务业发展》,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

金碚:《论企业竞争力的性质》,《中国工业经济》2001年第10期。

课题组:《我国金融服务业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国家统计局网站(http://www.stats.gov.cn/tjfx/decjbdupc/1200307140135.htm)。

焦瑾璞:《中国银行业竞争力比较》,中国金融出版社,2002。

李江帆:《第三产业的产业性质、评估依据和衡量指标》,《华南师范大学学报》1994年第3期。

联合国等:《国民经济核算体系1993》,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核算司译,中国统计出版社,1995。

倪鹏飞:《金融服务业》,载李善同、华而诚主编:《21世纪初的中国服务业》,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

裴光:《中国保险业竞争力研究》,中国金融出版社,2002。

世界银行:《世界发展报告2002》,中国金融出版社,2003。

王小平:《服务业竞争力》,经济管理出版社,2003。

王粤:《服务贸易——自由化与竞争力》,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吴进红、张为付:《劳动生产率不同计算方法的现实意义》,《生产力研究》2003年第4期。

许宪春:《中国国内生产总值核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上卷),商务印书馆,1997。

岳希明、张曙光:《我国服务业增加值的核算问题》,《经济研究》2002年第12期。

郭冬乐、宋则:《中国商业理论前沿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

路易斯·普特曼、兰德尔·克罗茨纳:《企业的经济性质》,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0。

J.卡布尔:《产业经济学前沿问题》,中国税务出版社,2000。

杨蕙馨:《企业的进入退出与产业组织政策》,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

徐从才:《现代商品流通转型与发展》,人民出版社,2000。

江小涓等:《体制转轨中的增长、绩效与产业组织变化—一对中国若干行业的实证研究》,上海三联书店,1999。

康芒斯:《制度经济学》,商务印书馆,1962。

文启湘 :《商业与市场经济研究》,陕西人民出版社,1999。

丁俊发、张绪昌:《跨世纪的中国流通发展战略——流通体制改革与流通现代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

晏维龙:《流通革命与中国流通产业的结构变动》,《财贸经济》2002年第10期。

〔日〕林周二:《流通革命:产品、路径及消费者》,华夏出版社,2000。

金永生:《流通产业组织论》,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2。

路易斯·普特曼、兰德尔·克罗茨纳:《企业的经济性质》,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0。

许英杰:《流通经营未来》,(台北)书华出版事业有限公司,1997。

贾履让、张立中:《中国流通产业及其运行》,中国物资出版社,1998。

张绪昌、丁俊发:《流通经济学》,人民出版社,1995。

〔日〕林 周二:《流通革命》(译著,第53版),华夏出版社,2000。

〔美〕马歇尔·C.霍华德:《美国反托拉斯法与贸易法规》(译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

黄国雄、曹厚昌:《现代商学通论》,人民日报出版社,1997。

宋则:《中国经济发展前沿报告》,经济管理出版社,2002。

宋则:《透过“洪城商港现象”看思路创新》,《中国商报》2002年5月14日。

宋则:《新世纪流通创新的理论思考》,《商业时代》2002年第12期。

宋则:《加快流通创新步伐》,《经济日报》2001年10月29日。

宋则、荆林波:《流通业态变迁及促进中国流通业发展的建议》,中国社科院《要报》编辑部2002年3月《专供信息》和《领导参阅》第17期。

宋则:《流通创新需要关注新动向 打破新僵化 寻求原创性》,《财贸经济》2002年第8期。

徐从才:《现代商品流通:转型与发展》,人民出版社,2000。

徐从才等:《商业产业论》,中国商业出版社,1995。

张声书:《流通产业经济学》,中国物资出版社,1999。

丁俊发、张绪昌:《跨世纪的中国流通发展战略》,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

张旭宏:《改善流通环境 加速资本周转 提高流通效益》,国家计委《经贸情况与研究》2002年2月9日。

方虹:《中国流通产业组织结构优化与政策选择》,《财贸经济》2002年第3期。

张弘:《立足中国国情 加快流通创新》,《财贸经济》2002年第4期。

荆林波:《解读电子商务》,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

包宗华:《先导产业与泡沫经济》,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3。

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核算司:《1997年度中国投入产出表》,中国统计出版社,1999。

国家统计局编:《中国统计年鉴(1993~2003)》,中国统计出版社。

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核算司编著:《中国年度国内生产总值计算方法》,中国统计出版社,1997。

国家统计局编:《国际统计资料》历年,中国统计出版社。

赫希曼:《经济发展战略》,经济科学出版社,1991。

胡乃武、董藩:《利用房地产业拉动经济增长必须考虑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改革》2000年第2期。

库兹涅茨:《现代经济增长:速度、结构与扩展》,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89。

库兹涅茨:《各国的经济增长:总产值和生产结构》,商务印书馆,1999。

李启明:《论中国房地产业与国民经济的关系》,《中国房地产》2002年第6期。

李强、薛天栋:《中国经济发展部门分析,兼新编可比价投入产出序列表》,中国统计出版社,1998。

刘维新:《论房地产业同经济发展的关系》,《城市经济研究》1994年第4期。

钱纳里、鲁宾逊、塞尔奎因:《工业化和经济增长的比较研究》,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

索洛:《经济增长理论:一种解说》,三联书店上海分店,1989。

筱原三代平:《产业构造与投资配分》,《一桥大学经济研究》第8卷第4号。

许宪春编著:《中国国内生产总值核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许宪春、李文政:《中国房地产业核算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和改革的设想》,《研究参考资料》(国家统计局统计科学研究所编)1998第54期。

印坤华:《关于房地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若干政策问题的思考》,《财经研究》1998第2期。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贸所“房地产周期波动研究”课题组:《中国房地产周期波动:解释转移与相机政策》,《财贸经济》2002年第7期。

张秋舫:《论住宅产业将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中国房地产》1997年第2期。

Clark,Colin. 1940,The Conditions of Economic Progress,London,Macmillan.

Hirschman,A.O. 1958,The Strategy of Economic Development,New Haven,Yale University Press.

Solow,R.M.,1956,“A Contribution to the Theory of Economic Growth”,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70,February,pp.65~94.

张广瑞等:《2000~2001年中国旅游发展:分析与预测》,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

张广瑞等:《2001~2003年中国旅游发展:分析与预测》,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

张广瑞等:《2002~2004年中国旅游发展:分析与预测》,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

威廉·瑟厄波德(张广瑞等译):《全球旅游新论》,中国旅游出版社,2001。

魏小安等:《中国旅游业新世纪发展大趋势》,广东旅游出版社,1999。

何光 等:《新世纪、新产业、新增长——旅游业成为心得经济增长点研究》,中国旅游出版社,1999。

国家旅游局:《中国旅游业50年》,中国旅游出版社,2000。

匡林:《旅游业政府主导型发展战略研究》,中国旅游出版社,2001。

魏小安:《旅游业必将成为中国的支柱产业》(http://www.lixinjian.com/ArticleShow.asp?ArticleID=116)。

戴学锋:《扩大内需,旅游业应有建树》,《中国国情国力》1999第11期。

北京市统计局:《北京统计年鉴》,2002、2003。

国家旅游局:《中国旅游统计年鉴》,2002、2003。

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02、2003。

国家旅游局:《中国旅游业发展“十五”计划和2015年、2020年远景目标纲要》,中国旅游出版社,2001。

中国旅游网,(http://www.cnta.com/)(国家旅游局网站)。

国研网数据(http://www.ynst.net.cn:8080/drcnet/FinanceView/inet/inetindex.asp)。

国家统计局网站(http://www.stats.gov.cn/)。

世界旅游组织网站(www.world-tourism.org)。

Burkart,A.J. and Medlik,S.(1981),Tourism:Past Present and Future Heinemann,London.

Medlik,S.(1996),Dictionary of Travel,Trousim and Hospitality,2nd edn,Butterworth Heinemann,Oxford,UK.

郭言:《关于放开外贸经营权的理论探讨》,《经济学动态》1996年第8期。

李雨时:《朝向依法登记制度的过渡:关于放开外贸经营权的探讨》,《国际贸易》1997年第11期。

严建苗,俞洁芳:《我国生产企业自营出口的制度、现状与对策》,《国际贸易问题》1999年第8期。

傅江景:《外贸经营权开放的市场效应和国有外贸企业的对策》,《国际贸易问题》2000年第6期。

李荣林、张岩贵:《我国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转型的理论与实证研究》,中国经济出版社,2001。

钟山、郑志海:《淡化所有制形态——中国加入WTO后外贸经营主体发展问题研究》,《国际贸易》2001年第9期。

孟冬平:《中国外经贸企业改革20年回顾》,《国际商报》2000年9月21日第6版。

钟棣:《新中国外贸体制改革的回顾与展望》,《财经研究》1999年第10期。

陈家勤:《我国外贸出口依存度比较研究》,《财贸经济》2002第2期。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2003年中国外商投资报告》。

历年《中国对外经济贸易白皮书》、《中国对外经贸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年鉴》、《海关统计年鉴》等。

李善同、华而诚:《21世纪初的中国服务业》,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2002,http://www.cnnic.net.cn/tj/rep2002.shtml。

《电信网通竞争升级,两个“小灵通”无锡开打》,《21世纪经济报道》2003年6月27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2002年中国通信统计年报》。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历年通信行业统计数据,www.mii.gov.cn。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2002年我国软件产业发展公报》,www.mii.gov.cn。

马德秀等主编:《中国电子商务年鉴》2003卷,中国电子商务年鉴编辑部,2003。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历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OECD 2000a:“A New Economy:The Changing Role of Innovation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Growth”,Paris,2000.

OECD,2000b:Information Technology Outlook 2000,Paris.

OECD部长级会议,2003年报告。

世界银行:《2001年世界发展指标》,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

国际电信联盟:《2002年世界电信发展报告》,2002。

世界银行学院:《中国与知识经济:把握21世纪》发展研究报告,2001。

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出版社。

亚历山德拉·克拉克查尔、保罗·施里耶:《90年代信息与通讯技术投资与经济增长:美国是一个特例吗》,2001。

荆林波:《美国信息产业就业分析》,工作论文,2003。

中国烹饪协会:《五千亿元大跨越》,《餐饮世界》2003年第2期。

中国烹饪协会:《2002年餐饮百强传递新信息》,《中国烹饪信息》2003年第4期。

杨益华:《替股东管理“奶酪”》,《餐饮世界》2002年第5期。

国家统计局:《200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中国网2003年2月28日。

赵涛:《餐饮店经营管理》,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02。

肖崇俊:《全新的餐饮形式——现代快餐》,载国家国内贸易局服务消费司餐饮业发展处编:《中国快餐发展启示录(上册)》(内部资料),2002。

赵嘉祥:《植根中华民族文化创新品牌经营战略》,载《饮食文化与中餐业发展问题研究——国际饮食文化研讨会论文集》,中国商业出版社,2002。

杨柳:《餐饮业人力资源开发的思考与对策》,载《中国餐饮业发展战略研究》,香港经济导报社,2003。

朱鹰:《2002中国连锁百强公布年营业额高达2465亿元》,《北京青年报》2003年3月21日。

杨宏亮、杨澎涛、杨洪涛:《团体膳食企业的十大系统》,《餐饮世界》2003年第11期。

李江帆:《第三产业经济学》,广东人民出版社,1990。

张健仁:《第三产业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

李善同、华而诚:《21世纪初的中国服务业》,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

黄少军:《服务业与经济增长》,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

黄维兵:《现代服务经济理论与中国服务业的发展》,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

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03)》,中国统计出版社,2003。

国家统计局、科学技术部:《中国科技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出版社,2002。

孙家正:《中国文化年鉴》,新华出版社,2002。

郑树山:《中国教育年鉴》,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

刘新明、刘益清:《中国卫生年鉴》,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

高培勇、温来成:《市场化进程中的中国财政运行机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胡鞍钢、王绍光:《政府与市场》,中国计划出版社,2000。

黄少军:《服务业与经济增长》,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

黄宗志:《中国研究的范式问题讨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

江波:《体制分析与体制选择——中国第三产业中的公共服务与准公共服务》,中国物资出版社,2002。

李元江、官锋、赵德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公共财政制度研究》,《财政研究》2002年第1~2期。

刘丽霞:《公共管理学》,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

罗自刚:《公共服务:重塑政府的核心理念》,《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2003年第3期。

马蔡琛:《社会转型期的政府职能转变与公共管理改革》,《安徽大学学报(哲社版)》2002年第5期。

马蔡琛:《西方公共管理改革的比较与借鉴》,《社会科学》2002年第11期。

马蔡琛:《政府预算管理研究——一种利益相关方视角的考察》(未出版的博士学位论文),2003。

毛寿龙、李梅:《有限政府的经济分析》,上海三联书店,2000。

王绍光:《美国进步时代的启示》,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

俞梅珍:《服务业与当代国际经济竞争》,中国物资出版社,2002。

张成福、党秀云:《公共管理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张康之、凌岚、马蔡琛、陈重延:《公共管理导论》,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

〔美〕爱伦·希克:《当代公共支出管理方法》,经济管理出版社,2000年。

〔美〕B.盖伊·彼得斯:《政府未来的治理模式》,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美〕史蒂文·科恩、威廉·埃米克:《新有效公共管理者——在变革的政府中追求成功》(第二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高涤陈、白景明:《服务经济学》,河南人民出版社,1990。

白仲尧:《服务经济论》,东方出版社,1991。

李江帆:《第三产业经济学》,广东人民出版社,1990。

黄少军:《服务业与经济增长》,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

李善同、华而诚主编:《21世纪初的中国服务业》,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

黄维兵:《现代服务经济理论与中国服务业发展》,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

〔美〕维克托·R.富克斯:《服务经济学》,商务印书馆,1987。

江小涓主编:《中国经济运行与政策报告No.1——迈向全面小康的中国经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

张卓元:《构建第三产业经济学的理论体系——读〈第三产业经济学〉》,《人民日报》1996年3月2日。

岳希明、张曙光:《我国服务业增加值的核算问题》,《经济研究》2002年第12期。

侯永志、陈波:《中国服务业的结构特征》,载李善同、华而诚主编:《21世纪初的中国服务业》,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

李善同、陈波:《世界服务业发展趋势》,《经济研究参考》2002年第11期。

陈自芳:《经济增长与第三产业瓶颈》,《经济学家》(成都)2001年第3期。

王佳元:《关注第三产业运行新特点》,《经济日报》2002年8月16日。

郭怀英:《我国服务业面临的问题及对策》,《宏观经济研究》2003年第7期。

齐建国:《内需不足主要是服务业不足》,《经济参考报》2002年12月4日。

李善同、侯永志:《大力发展服务业是实现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的需要》,见国研网2001年12月31日。

李善同、侯永志:《我国服务业发展的差距及其原因》,国研网2001年8月6日。

许宪春:《中国服务业核算存在四方面问题》,《经济参考报》2003年9月24日。

陈自芳:《经济增长与第三产业瓶颈》,《经济学家》(成都)2001年第3期。

郭怀英:《我国服务业面临的问题及对策》,《宏观经济研究》2003年第7期。

北京大军经济观察研究中心:《必须打破第三产业国有垄断格局》,《中国经济时报》2002年6月7日。

彭志龙:《从国际比较看我国第三产业比重》,《统计研究》2001年第3期。

国家计委规划司:《从战略高度认识和加快服务业发展》,国研网2002年10月21日。

何一涛:《大力拓展服务业促进经济稳定增长》,《中国财政》2002年第11期。

俞梅珍:《服务贸易总协定框架下中国第三产业的发展及对策》,《经济研究参考》2000年第8期

温家宝:《以扩大就业为重点加快服务业发展》,《经济参考报》2002年4月25日。

任旺兵、李冠霖、王佳元:《中国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的问题研究》,国研网2002年4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