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数

14

引证文献

0 !

参考文献

71

四川社会发展报告(2022)图书

Annual Report on Social Development of Sichuan (2022)

SSAPID:101-0753-9325-21
ISBN:978-7-5228-0072-1
DOI:
ISSN:
关键词:

[内容简介] 本书全面系统地回顾四川省基层社会深刻调整甚至结构重塑的重大工程,即“两项改革”的实施现状及对策建议,选取并解剖了一批正在进行中的县域各级各类治理单元的创新探索,包括县域如何整体统筹、街镇如何统合调度治理资源、社区如何动员结构性的主体参与、小区如何创新激活多元主体主动性的治理机制等。书中还展示了“双龄共养”“双减”后的社会影响,乡村社工站、城乡人口迁徙、高等教育、网约车组织等社会热点,试图以管窥豹地呈现今天四川省社会治理的多元样态与生动的一线实践。

相关信息

丛书名:四川蓝皮书
作 者: 廖冲绪 刘伟
编 辑:张媛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22年06月
语 种:汉文
中图分类:C91 社会学

 主要编撰者简介

 基本子库

 四川蓝皮书编委会

 法律声明

 Abstract

 皮书数据库

 摘要

 Ⅰ 总报告

  B.1 2021~2022年四川省社会建设与社会发展的现状及趋势

   一 2021年四川省社会建设成就

    (一)城乡基层治理的体系化格局日渐形成

     1.城乡社区发展治理体系日臻完善

     2.城乡社区综合服务设施明显改善

     3.城乡社区综合服务功能明显增强

     4.城乡社区服务人才队伍日趋壮大

     5.城乡社区智慧治理格局初步形成

    (二)基层治理领域的重要举措不断创新出台

     1.出台全国首个省级层面的城乡社区发展治理五年规划*

     2.全面实施城乡社区综合服务设施“补短板”达标工程

     3.有序推动“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

     4.逐步完善社会工作服务体系建设*

     5.开展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社区治理

     6.加强城乡结合部新型社区治理

    (三)民生服务基础领域不断进步

     1.居民生活水平稳步提升

     2.人口结构呈现新变化

     3.教育服务进一步完善

     4.医疗卫生风险防控能力不断加强

     5.社会保障体系取得明显成效

     6.城镇新增就业人数稳步提高

     7.文化服务事业进一步繁荣

   二 2022年四川省社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与新挑战

    (一)风险因素增加给社会稳定与基层治理带来的挑战

    (二)缩短城乡、区域发展差距依然是关键的现实发展诉求

    (三)还需进一步理顺并平衡社会发展与社会治理的关系

   三 对策建议

    (一)着眼机制创新,在社会治理深水领域寻突破

    (二)聚焦四川特色,在三个重要领域探索社会建设模式

    (三)以保障和改善民生应对各类社会风险

 Ⅱ 年度主题:县域治理新探索

  B.2 四川“两项改革”的实施现状及对策

   一 “两项改革”的实施背景

    (一)四川原有基层组织架构已不适应现代基层治理的要求

    (二)国家对优化行政区划和加强基层治理作出系列部署

   二 “两项改革”的“前半篇”文章

    (一)经验做法

    (二)初步成效

   三 “两项改革”的“后半篇”文章

    (一)优化资源配置

    (二)提升发展质量

    (三)增强服务能力

    (四)提高治理效能

   四 做好“后半篇”文章的对策建议

    (一)重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权威

    (二)管控产业资本下乡的社会风险

    (三)促进村集体经济提质增效

  B.3 县域治理新探索:基层治理整体统筹的温江样本

   一 样本描述:温江在县域治理中的代表性

    (一)城市进阶程度不一,覆盖不同时代发展形态

    (二)人口持续高速增长,兼存稳态、流动双重特征

    (三)地域空间南城北林,兼备城乡融合治理要素

    (四)承扬巴蜀古今文脉,兼具稳健、创造双重气质

   二 行动策略

    (一)阶段一:夯实基层治理底部根基

     1.创新将“空间”作为基层治理单元

     2.在不同空间中识别治理元素

     3.在不同空间中探寻治理路径

     4.重构治理工作体系,为不同空间开展治理行动提供保障

    (二)阶段二:全面赋能,提升多元主体治理能力

     1.以民生诉求响应处置机制,赋能“政社”体系内各主体

     2.以公共服务精准对接机制,全面赋能党委、政府治理主体

     3.以企业参与城市运营机制,全面赋能市场领域治理主体

     4.以社会组织引育扶持机制,全面赋能社会领域治理主体

   三 对策建议

    (一)供给体系

    (二)运行体系

    (三)评估体系

    (四)价值体系

  B.4 街镇治理新探索:资源调度作用

   一 工区街道资源调度实践的成长背景

    (一)治理主体的参与和主动意识不强

    (二)资源分布不均匀

    (三)治理资源的需求多样性高

    (四)治理资源的调度和配备运行机制欠缺

   二 资源整合调度和基层治理创新的实践

    (一)抓党建引领,建强资源调度龙头

     1.强化街道党工委的统筹功能

     2.强化行业党组织的吸附功能

     3.强化小区楼栋支部的引领功能

    (二)抓平台建设,健全资源调度机制

     1.联席会议制度聚集资源

     2.一体化运作调度资源

     3.健全网格队伍用好资源

    (三)抓有感服务,用好资源调度成果

     1.1个街道便民服务中心集中共享

     2.15个党群服务中心精确共享

     3.N个主体互动服务暖心共享

   三 经验启示

    (一)资源有效下沉,必须发挥好街道的“承上启下”作用

    (二)资源有效下沉,必须健全一体联动的街道运行机制

    (三)资源有效下沉,必须打造多元共享的街道利益链

  B.5 社区治理新探索:社区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治理的政策与路径研究

   一 社区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治理的政策演进

    (一)社区治理的政策演进

     1.社区治理体系建设

     2.社区人才队伍建设

     3.社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二)社区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治理的政策演进

     1.引导社会组织开展社区服务阶段

     2.引导社会组织培育社区社会组织阶段

     3.引导社区社会组织和社会组织错位发展阶段

   二 社区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治理的路径发展

    (一)典型案例分析

     1.背景介绍

     2.评估分析

     3.营造计划

     1.社区基本情况

     2.评估分析

     3.项目目标

     4.阶段任务

    (二)案例展现的路径

   三 结语和思考

  B.6 小区治理新探索:信托制物业的武侯经验

   一 武侯区基层社区信义治理实践

    (一)党建引领确保信托制物业开展有方向、有力度

    (二)信义构建促使信托制物业实践有依托、有韧性

    (三)授权赋能推动信托制物业有活力、有支撑

    (四)公开透明助力信托制物业实践有持续、有保障

    (五)分类治理推进信托制物业实施有针对、有效力

   二 武侯区基层社区信义治理实践的重点工作与成效

    (一)武侯区基层社区信义治理实践的重点工作

     1.加强信托制物业服务的宣传

     2.持续健全信托制物业发展的保障体系

     3.保障信托制物业发展过程中的动力

    (二)武侯区基层社区信义治理的实践成效

   三 武侯区基层社区信义治理的经验与启示

    (一)武侯区基层社区信义治理的经验

     1.构建小区治理新体系,形成职责明晰的治理共同体

     2.激发小区治理新活力,形成持续有效的治理新动力

     3.聚焦小区治理新需求,形成需求导向的治理新方式

    (二)武侯区基层社区信义治理的启示

     1.以现实问题为导向紧扣时代步伐

     2.党建引领下的共识互信是根本

     3.互惠原则上的信义构建是关键

     4.基层协商中的活力激发是抓手

   四 发展基层社区信义治理的建议

    1.凝聚发展共识,推动信托制物业实践理论的全方位发展

    2.推动集成改革,健全信托制物业实践推广的治理体系

    3.强化制度保障,完善信托制物业持续发展的制度设计

 Ⅲ 专题篇

  B.7 构建四川省社区“双龄共养”模式研究*

   一 “一老一小”养育模式的发展及“双龄共养”的释义

    (一)“一老一小”养育模式的溯源与发展

    (二)“双龄共养”的释义

   二 四川省“一老一小”养育压力持续强化

    (一)四川省老年人口现状

    (二)四川省少儿人口现状

    (三)四川省“一老一小”的养育压力相互叠加

   三 构建四川省社区“双龄共养”模式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一)四川省构建“双龄共养”模式的必要性

     1.“双龄共养”模式有利于形成老幼养育工作合力

     2.“双龄共养”模式有利于弥合养育服务供给偏差

     3.“双龄共养”模式有利于提升社会养育服务水平

     4.“双龄共养”模式有利于完善社会养育服务监管体系

    (二)四川省构建“双龄共养”模式的可行性

     1.四川省养育服务的跨部门合力正在加强

     2.四川省发展“双龄共养”的可盘活资源较好

     3.四川省发展“双龄共养”模式前景良好

   四 构建四川省社区“双龄共养”模式的实践路径

    (一)分解需求层级,强化社会养育有效供给

    (二)多元模式推进,突破“双龄共养”协调难题

    (三)推动生活服务,实现社区“双龄共养”共融

    (四)强化政府支持,促进“双龄共养”公信认可

  B.8 “双减”的社会反响调查及深化治理的对策研究

   一 问题提出

   二 “双减”前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参加校外培训的特征及原因

    1.“双减”前学生参加校外培训的特征

    2.校外培训热的原因分析

   三 “双减”背景下的行为选择和社会隐忧

    1.“双减”落地引发的新问题

    2.“双减”的诱致性行为选择

    3.“双减”背景下的社会隐忧

    4.“双减”背景下的利益诉求

   四 深入推进“双减”治理和营造良好教育生态的对策建议

    1.持续深入推进校外培训机构治理

    2.强化学校职能职责和多元化服务供给能力

    3.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4.着力破除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壁垒

    5.缓解教育焦虑和营造良好的教育生态

   五 结语

  B.9 四川成都西部片区城乡人口迁徙制度改革研究报告

   一 我国城乡关系与人口迁徙的阶段性特征

    (一)城乡二元分割阶段

    (二)以乡促城阶段

    (三)城乡统筹阶段

   二 成都市城乡人口迁徙制度的演进历程

   三 城乡融合发展背景下成都西部片区人口迁徙制度创新

    (一)创新乡村人才引进机制

     1.依托乡村振兴战略构建乡村人才集聚机制

     2.深化人才返乡入乡创业激励机制

     3.建立城乡专业人才定期交流服务机制

    (二)创新城乡土地利用机制

     1.维护离乡进城“新市民”的土地权益

     2.回应“新村民”对承包地经营权和宅基地使用权的现实诉求

     3.构建促进人口集聚的城镇建设用地配置机制

    (三)创新城乡公共产品均衡配置机制

     1.基本公共服务由城市向农村延伸

     2.探索基本公共服务清单管理和动态调整制度

    (四)创新乡村社区治理机制

     1.引入社区治理人才,参与乡村社区治理

     2.探索形成多方共建的乡村治理模式

   四 成都西部片区城乡人口迁徙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本地农业转移人口面临“出得来”的问题

    (二)城市居民向乡村流动面临“进得去”的问题

    (三)市域外来人口市民化面临“进得来”的问题

   五 推进成都西部片区城乡人口迁徙的思路与建议

    (一)推进成都西部片区城乡人口迁徙的思路

    (二)推进成都西部片区城乡人口迁徙的建议

     1.从制度上保障农业转移人口带着财产权落户

     2.明确新村民可享受和获得的各项权利

     3.建立健全城乡一体的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机制

     4.打通从居住证到户籍的体制机制障碍

     5.切实推进基于常住人口的城市公共服务均等化

  B.10 从精准扶贫到乡村振兴

   一 四川省社会组织参与精准扶贫概况

    (一)社会组织参与精准扶贫的主要内容

     1.党建引领,发挥社会组织专业性

     2.政府购买社会组织专业、多元的服务

     3.打造服务平台,链接多方社会资源

     4.创新帮扶机制,提升扶贫工作水平

    (二)社会组织参与精准扶贫的保障机制

     1.多形式宣传动员,提升社会组织积极性

     2.组织建设完善工作格局

     3.优化登记管理,夯实工作基础

     4.人才培训提升工作能力

    (三)社会组织参与精准扶贫的不足

   二 四川省社工站(室)建设的现状与成效

   三 四川省社工站(室)参与乡村振兴的展望

    (一)社工站(室)参与乡村振兴的内容

     1.提供公共服务

     2.公共政策倡导

    (二)社工站(室)参与乡村振兴的保障机制

     1.加强制度建设,明确政府职责

     2.加强社工站(室)规范建设,建立多元协同平台机制

     3.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升专业能力

     4.开展专项行动,加大资金支持和宣传力度

   四 结语

  B.11 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组织特征研究*

   一 研究对象

    (一)网约配送行业基本概况

    (二)网约配送员特征描述

   二 研究方法

   三 组织形态

    (一)站点概况

    (二)组织形式

    (三)规章制度

    (四)工作流程

    (五)技术管控

   四 总结与建议

  B.12 2017~2022年四川省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成效与改革趋势

   一 四川省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背景与政策支持

    (一)发展背景

    (二)政策支持

   二 四川省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成效

    (一)高等教育经费支出不断增加

    (二)高校“一把手”提能和教师质量提高

     1.领导队伍提能

     2.优质教师队伍建设

    (三)教育教学质量提高

     1.优化学科布局,加强学科建设

     2.创新培养模式,促进交流合作

     3.毕业生质量稳步提升

      (1)普通高等院校毕业生质量平稳提升

      (2)高等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质量稳步提升

    (四)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增强高校软实力

   三 四川省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机遇、挑战与改革趋势

    (一)机遇与挑战

     1.四川省高等教育发展机遇

     2.四川省高等教育发展面临挑战

    (二)改革趋势

     1.加大教育经费投入

     2.回应经济社会均衡发展现实需求

      (1)推动区域协同发展

      (2)培养乡村振兴专类人才

     3.建设高水平高等职业学校,大力发展现代职业教育

     4.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三)展望

     1.高校要以增强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为目标创新培养体系

     2.高校要承担社会责任服务于地方经济发展

     3.高校要主动担当乡村振兴人才培养的使命

 Ⅳ 案例篇

  B.13 县域治理的经验案例

   一 县域治理的必要性与紧迫性

    (一)邛崃基本概况

    (二)邛崃推进县域治理的重要性

   二 推进县域治理的探索与实践

    (一)政府治理

    (二)经济治理

    (三)文化治理

    (四)社会治理

    (五)生态治理

   三 推进县域治理的路径选择

    (一)探索“中心城市+特色镇”方式,增强人口集聚和承载能力

    (二)打通东西通道,提升区域辐射带动能力

    (三)吸引人才下沉,激发城市发展活力

    (四)提升区域首位度,塑造城市新形象

  B.14 中心镇社会治理的四川实践与思考*

   一 中心镇发展与治理实践历程

   二 泸州中心镇社会治理的实践和经验

    (一)推动行政执法改革,创新街镇行政执法体系*

    (二)探索县域医共体,优化农村卫生健康服务*

    (三)清单制破解小城镇社会治理难题

    (四)注重产城人景融合,注重民生工程配套

    (五)盘活闲置资源,创新集体经济

    (六)全面推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抓好三支队伍

   三 中心镇社会治理面临的问题

   四 完善中心镇社会治理的建议

 皮书

彭清华:《激活四川乡村治理“一池春水”——三台县、盐亭县“两项改革”调查》,《乡村振兴》2021年第1期。

胡建林:《谋深做实镇村建制调整改革“后半篇”文章》,《四川日报》2020年4月8日,第006版。

望超凡:《资本下乡与小农户农业收入稳定性研究———兼论农村产业振兴的路径选择》,《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1期。

望超凡:《村社主导:资本下乡推动农村产业振兴的实践路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3期。

望超凡:《资本下乡的行政逻辑:表现形式、形成机制与实践影响》,《农林经济管理学报》2022年第1期。

王璐瑶、刘江、董法尧:《镇村建制改革视阈下农村集体经济转型发展路径——以四川省彭州市为例》,《乡村论丛》2022年第1期。

应寿英、罗娟、胡碧霞、李传昊:《西部地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以简阳市为例》,《安徽农学通报》2022年第2期。

何安华、倪坤晓、庞洁:《基础薄弱地区如何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农村工作通讯》2022年第3期。

易安:《从“并肩走”到“一肩三任”:合并村庄基层党组织权威重塑路径研究——基于四川省眉山市新C村的调查》,华中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21。

《国务院关于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的指导意见》(国发〔2019〕12号),2019年6月28日。

党俊武:《老龄社会的革命——人类的风险和前景》,人民出版社,2015。

曹阳:《城市社区“代际融合”互助养老模式实现路径研究——基于积极老龄化的理论视角》,《就业与保障》2021年第8期。

吴蕾、沈勤:《国外老幼结合养老模式及其对中国的启示》,《调研世界》2021年第3期。

司马蕾:《老幼复合型社区养老机构的构想与实践——日本的经验与启示》,《城市建筑》2015年第1期。

潘林、李泊宁、马跃:《大连市“老幼同乐”双托园运营模式可行性分析》,《时代贸易》2016年第3期。

曹迪、吴阿娟:《“一老一小”跨代共融为老服务模式探究——以“一老一小”成长ING项为例》,《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2期。

肖遥、左瑞勇:《“老幼搭配”代际学习中心的优势价值及实现路径》,《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21年第1期。

张金峰、朱婉君:《新时代背景下构建社区老幼结合服务途径研究》,《劳动保障世界》2019年第17期。

赵倩倩:《四川老幼人口“两端”数据透视》,《四川省情》2021年第11期。

陈先哲:《双减:中国教育改革新起点》,《光明日报》2021年9月28日,第14版。

张志勇:《“双减”格局下公共教育体系的重构与治理》,《中国教育学刊》2021年第9期。

王煜:《教育学专家谈“双减”:“减”后还要“增”》,《新民周刊》2021年第35期。

代蕊华、仰丙灿:《国外校外培训机构治理:现状、经验、问题及其启示》,《教师教育研究》2017年第5期。

李健:《校外培训机构治理可参考国际经验》,《中国教育报》2019年12月24日,第2版。

薛海平:《校外培训的“堵”与“疏”》,《光明日报》2021年9月8日,第7版。

黄冲等:《86.8%受访家长支持提高校内教学质量 同时减轻校外培训负担》,《中国青年报》2021年9月16日,第10版。

周世祥:《“双减”组合拳如何直击减负难点》,《光明日报》2021年10月8日,第8版。

民政部、国家乡村振兴局:《关于动员引导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振兴工作的通知》,民政部官网,2022年3月1日。

《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国共产党新闻网,2017年10月。

中共中央、国务院:《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中国政府网,2018年9月。

民政部、财政部、国务院扶贫办:《关于支持社会工作专业力量参与脱贫攻坚的指导意见》,中国政府网,2017年8月。

民政部办公厅:《关于加快乡镇(街道)社工站建设的通知》,民政部官网,2021年4月。

成都市社会工作支持中心:《成都市社会工作服务体系建设现状的调研报告》,2021年12月。

成都市社会工作支持中心:《四川省社工站建设阶段性总结》,2021年12月。

廖彩荣、陈美球:《乡村振兴战略的理论逻辑、科学内涵与实现路径》,《农林经济管理学报》2017年第6期。

马丰胜:《回顾脱贫攻坚伟大胜利 深刻感悟党的伟大领导》,《青海党的生活》2021年第9期。

黄林、卫兴华:《新形势下社会组织参与精准扶贫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经济问题》2017年第9期。

胡善平、程书松:《社会组织介入农村精准扶贫工作的机制构建研究——基于地方性实践的经验总结》,《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6期。

汤伟清:《社会组织参与精准扶贫的发展机遇与对策》,《法制博览》2019年第32期。

周婉婷:《社会组织参与农村精准扶贫的内在逻辑与实现路径研究》,《农业与技术》2021年第22期。

张博:《PPP模式下社会组织参与精准扶贫的路径探究》,《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18年第21期。

李睿:《四川省慈善总会:贡献公益力量 参与精准扶贫》,《中国社会组织》2017年第17期。

程禹、王洪涛:《社会组织协同参与精准扶贫政策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农家参谋》2018年第13期。

王晓芳:《新时代社会组织参与精准扶贫的困境与对策研究》,《经济研究导刊》2018年第34期。

桂文龙、刘俊栋、苏治国、吴双、陈文芳:《社会组织参与精准扶贫的问题与思考》,《安徽农业科学》2020年第12期。

贾双跃:《更好发挥社会参与主体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18年第8期。

于健慧:《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治理:功能、挑战、路径》,《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6期。

黄丹:《乡村振兴背景下社会组织参与农村治理的困境及对策研究》,《现代商贸工业》2020年第5期。

陈斌:《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价值意蕴、现实境遇与推进策略》,《重庆高教研究》2022年第1期。

包永梅、陈秋萍:《我国区域间高等教育对经济发展贡献率的比较分析——基于近20年中国省域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5期。

袁利平、李君筱:《我国高等教育扶贫政策的演进逻辑与未来展望——基于历史制度主义的视角》,《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21年第5期。

王丽、李凤兰:《普及化阶段高等教育对收入及收入分配的影响——来自中国家庭追踪调查微观数据的经验证据》,《重庆高教研究》2021年第11期。

于光:《提升高校软实力 促进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8年第6期。

游旭群:《新时代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路径探析》,《中国高等教育》2020年第5期。

孙树彪:《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立德树人”研究》,吉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9。

刘国瑞:《新发展格局与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21年第1期。

姚芳:《地方高等教育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研究》,《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4期。

刘小俊:《农村职业教育助力四川民族地区乡村振兴思考》,《合作经济与科技》2021年第18期。

覃红霞、李政:《高等教育扶贫与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苏州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1年第4期。

王福颖:《高等教育人力投入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基于西部12省市区面板数据》,《智库时代》2020年第16期。

蔡文伯、赵志强、禹雪:《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等教育——科技创新—经济发展动态耦合协同研究》,《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1期。

邓鼎成:《面向成渝双城经济圈先进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校企合作协同育人培养模式探索》,《中外企业文化》2021年第11期。

古银华、罗钰、叶华、阳琴、曹鹏:《人力资源地域协同发展模式探索——以成渝地区为例》,《时代经贸》2021年第12期。

蔡群青、袁振国、贺文凯:《西部高等教育全面振兴的现实困境、逻辑要义与破解理路》,《大学教育科学》2021年第1期。

管培俊:《振兴中西部高等教育 助力高质量发展》,《中国高教研究》2021年第12期。

马鸿霞、朱德全:《民族地区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研究的知识图景与发展前瞻——基于CNKI数据库的分析》,《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1期。

于建嵘、张正州:《理念、体系、能力:当前县域治理的转型困境与发展方向》,《学术界》2019年第6期。

郁俊莉、姚清晨:《内容指向与结果导向:县域治理评估框架构建研究》,《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1期。

翟坤周:《新发展格局下乡村“产业—生态”协同振兴进路——基于县域治理分析框架》,《理论与改革》2021年第3期。

邹毅:《现阶段我国县域治理问题研究》,中共中央党校博士学位论文,2016。

唐惠敏、范和生:《县域社会治理:问题指向、核心目标与路径实践》,《宁夏社会科学》2021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