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数

7

引证文献

0 !

参考文献

221

冲突与引导:文化资源开发中的价值选择图书

Collision & Guidance: A Selected Value of Cultural Resource Developing

SSAPID:101-0563-6328-27
ISBN:978-7-5201-2573-4
DOI:
ISSN:

[内容简介] 文化产业具备二重性。一方面具有经济属性,追求利益最大化,遵循市场经济法则和市场经济发展规律;另一方面也具有文化属性,遵循文化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生存法则。因此文化产业存在着经济价值与文化价值的双重引导。本书通过对我国文化产业开发过程中文化价值引导的形成机理进行研究,探讨如何优化文化产业开发,在文化价值的冲突中选取合适的文化价值,生产能形成较为健康的文化价值引导的文化产品。

相关信息

丛书名:
作 者: 王伟杰
编 辑:郑庆寰;杨涵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8年09月
语 种:汉文
中图分类:G0 文化理论

 序

 摘要

 绪论

  第一节 文化价值选择的研究背景

  第二节 文化价值选择的国内外研究综述

   一 国外研究综述

    (一)国外学者在文化资源开发方面的相关研究

    (二)国外学者对文化产业发展的态度变化过程

     1.马克思及法兰克福学派的批判研究

     2.伯明翰学派对文化产业逐步接受的态度

     3.“技术文化学派”对媒体符号或褒或贬的文化研究

   二 国内研究综述

    (一)国内学者对文化资源开发的相关研究

     1.保护与开发之辩

     2.区域文化资源开发的攫取与走向

     3.多样化的文化资源的开发对策与建议

     4.文化资源开发的相关利益主体研究

    (二)国内学者对文化产业发展的态度变化过程

     1.初期的批判式理论

     2.逐步变为积极接受态度

     3.文化产业精神引导的重新审视

    (三)文化资源开发中文化价值引导的研究

   三 国内外研究述评

    1.重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研究,轻文化资源的保护传承研究

    2.重文化遗产资源研究,轻其他类别文化资源研究

    3.重经济效益提升研究,轻文化价值引导等社会效益研究

    4.文化资源开发研究与文化价值引导研究两张皮现象明显

  第三节 文化价值选择研究的意义及主要研究术语

   一 研究意义

   二 主要研究术语

    (一)文化产业

    (二)文化价值

    (三)文化符号

 第一章 我国文化资源开发中双向价值引导现状分析

  第一节 文化资源开发中文化价值引导的概念体系

   一 文化资源开发过程中的文化价值引导

    (一)何谓“文化价值引导”

    (二)文化价值引导的内涵及实质

    (三)文化价值引导的终极目标

   二 文化资源开发过程中文化价值引导的基本过程分类

    (一)开发主体的目标取向

    (二)开发客体的核心内容

    (三)开发方式的价值引导

    (四)开发过程不同的选取方式可能导致的多种结果

   三 优化文化资源开发过程中文化价值引导功能的意义

  第二节 我国文化资源开发中文化价值引导的基本现状

   一 开发主体目标取向亟待统筹兼顾

    (一)过分注重社会效益而忽视经济效益的正面功能

    (二)片面追求经济利益而弱化了社会效益

   二 开发客体核心内容有待统一管理

    (一)注重物质文化资源而轻视精神文化资源

    (二)注重文化遗产资源而不注重其他文化资源

    (三)注重俗文化资源而不注重雅文化资源

    (四)泥沙俱下形式下“伪文化、假文化”的横行

   三 开发方式价值选取急需规约监督

    (一)竭泽而渔式的外延开发

    (二)空洞苍白式的内涵开发

  第三节 文化产业发展文化价值引导功能较弱的原因分析

   一 经济利益至上的巨大诱惑

   二 开发与保护过程的偏离

    (一)重开发轻保护而导致建设性破坏

    (二)重保护轻开发而致文化久锁深闺

   三 多方参与力量的分散

    (一)作为生产者的内容创造者,逐步为市场所主导

    (二)作为传播者的信息化渠道,缺乏对信息过滤式传递

    (三)作为旁观者的消费公众,凝视着文化的侵袭与自戕

    (四)作为监督者的文化管理者,缺乏完备的法律体系

   四 文化资源开发评估机制亟待创新完善

    (一)过于僵化的评估机制

    (二)相对滞后的文化产业劳动消耗补偿标准

  第四节 文化价值与经济价值引导错位的主体性危害

   一 文化资源开发主客体的双向危害

    (一)文化资源开发中客体的被破坏及被浪费

    (二)开发主体和公众的价值观错乱

   二 文化经济一体化发展面临“双输”的威胁

    (一)文化价值本位错乱最终导致文化经济的消亡

     1.粗放型生产的民族文化企业将面临危机

     2.消极的文化价值引导带来的不良后果

    (二)文化价值本位错乱带来的文化创新发展成为空谈

     1.文化随着文化资源的耗费和破坏也面临着损害的极大威胁

     2.文化未能在文化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中得到有序的发展与传承

   三 文化建设中多项指标的达成将受冲击

    (一)“美丽中国”建设中多项指标亟待提升

    (二)社会主体核心价值体系将受急速冲击

     1.新兴比坏心理冲击社会主义荣辱观

     2.大众文化低俗化、商业化将使民众丧失公共理性批判

    (三)“文化中国梦”建设将受外来文化影响

     1.中国特色的文化复兴之路将受到国外文化的大肆入侵

     2.精神性空虚将导致不良文化入侵

 第二章 文化资源开发的双向价值引导分析

  第一节 文化资源的二重辩证性特征

   一 作为文化载体的文化资源的多样性特征

   二 文化资源的辩证性特征

   三 文化资源在文化传承与经济发展中的矛盾性特征

  第二节 文化资源产业化之后的文化经济二重性

   一 极具物质与精神二重性的文化

   二 身兼资源属性与文化属性的文化资源

   三 拥有经济属性与文化属性的文化产品

   四 追求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双重价值目标的文化产业

  第三节 文化产业在物质世界与精神世界的双核同心圆理论

   一 肩负双重世界价值引导的资源型文化产业

   二 “双核同心圆”衍生发展模式中现实世界的经济导向作用

    (一)经济内核内部的文化资源同心圆

    (二)经济内核外部的文化产品同心圆

    (三)经济内核外部的文化品牌同心圆

    (四)经济内核外部的文化资本同心圆

   三 “双核同心圆”衍生发展模式中精神世界中的文化导向作用

    (一)文化全球化带来的文化体验同质化

    (二)文化体验同质化同化了文化消费主体的文化价值观

    (三)文化价值观的同化成为文化性格同化的前提

   四 从文化体验到文化价值观再到文化性格的整体同化过程

   五 可能的对策思路——本土文化的传承与坚守

  第四节 文化产业发展中的文化认同与经济感知

   一 物质化的商品具备了文化属性

   二 由整体性文化商品价值转换至社会整体层面

   三 文化产品的社会性转换文化价值观念及社会标准竞争的过程

 第三章 城市核心文化定位中的城市文化集散过程

  第一节 中国文化自身有富含正能量的文化精髓内容

   一 “招魂与复兴”问题的提出——传统文化现代化的争论

   二 激进派、折中派与保守派的最终调和——文化现代化

   三 具备正能量的核心文化与文化资源

  第二节 城市文化资源的开发亟待核心文化定位

   一 城市——文化资源集聚的宝地与文化产业发展的载体

    (一)城市由功能城市向文化城市转变

    (二)从“千城一面”到“千城一化”——城市建设的深度特色危机

    (三)时代呼唤本土化的城市建设

   二 城市文化资本的构建需要对城市进行核心文化定位

    (一)现代城市中五彩缤纷的文化资源

    (二)城市文化资源不等于城市文化资本

    (三)城市文化资本构建的终极目标和归宿

   三 困难与抉择:城市文化资本构建中的城市文化定位

    (一)文化定位的先决性条件

    (二)城市文化定位应是对城市文化资本的传扬*

  第三节 城市核心文化定位借鉴:多面性箭垛式人物理论

   一 “箭垛式”理论的由来

    (一)正面人物的正面形象堆积

    (二)反面人物的反面形象堆积

    (三)正面人物的侧面形象堆积

    (四)正(反)面人物的负(正)面形象堆积

   二 多面性箭垛式人物的成因分析

   三 多面性箭垛式人物在民间传播中的积极效应

  第四节 城市文化定位中的核心文化集散过程

   一 城市核心文化定位的多样性前提

   二 箭垛效应在城市文化定位中运用的可行性

   三 从“箭垛式人物”到“城市核心文化集散”

   四 城市核心文化集聚阶段:集聚并抉择的博弈

   五 城市核心文化散播阶段:“文化意见领袖”的传播控制

   六 城市核心文化定位选取的局限性

 第四章 国外对文化产业及其文化价值引导功能的认识

  第一节 国外对文化产业概念的认识及其启示

   一 国外文化产业的名称及定义

   二 文化产业多重称谓催生的四种发展模式

   三 文化产业多重称谓的深层次解析

    (一)文化的多元角度定义和多重层面内容

    (二)各民族国家的文化资源现状引发的文化产业发展基本国情千差万别

    (三)文化产业“三核”之间的选择个性鲜明

   四 文化产业多重称谓对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启示

  第二节 美国文化贸易中的“门罗主义”与“门户开放”政策

   一 美国文化市场的“门罗主义”

   二 美国国外文化市场的门户开放政策

  第三节 法兰西的“文化例外”保护政策

   一 欧盟内“文化例外”战争的最终胜利者

   二 法国文化保护主义的主要文化政策

  第四节 其他国家文化政策中的文化价值引导政策

   一 英国创意产业的管理政策

   二 日本文化内容产业的管理政策

   三 政府推动的韩国内容产业

   四 德国的“文化与创意经济”政策

   五 澳大利亚文化产业管理政策

  第五节 国外注重文化产业文化价值引导功能的启示

   一 文化产业发达国家宣传和输出本土文化的初衷

   二 国外注重的文化价值引导功能的基本手段

   三 文化产业发达国家的文化政策的经验启示

 第五章 城市核心文化集散过程中的文化价值引导

  第一节 正确的文化价值引导下宏观层面的文化资源的开发

   一 尽量选取积极的健康的主体文化资源

   二 正确合理的开发目标中“德艺双馨”的开发主体

   三 开发方式:科学发展观下的多赢式开发策略

  第二节 以城市文化定位为核心的中观层面文化产业发展

   一 文化建设“以文教化、以人为本”的初衷和目的

   二 箭垛式文化引领下的文化行业定位及发展示范

    (一)以“首义文化”为文化源泉的传统文化产业

    (二)以“首义文化”为衍生文化的相关文化产业

    (三)以“首义文化”为创意源的新兴文化产业

   三 文化资源的利用:高唱主旋律、传递正能量

  第三节 微观层面的文化产业链过程各主体规约

   一 文化产品和服务生产者: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文化需求

   二 文化产品和信息传播者:文化产品和信息的中转流通枢纽

   三 文化产品和服务消费者:“自觉、不盲从”地优化文化消费结构

   四 文化市场和事业管理者: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文化管理

  第四节 积极文化价值引导下的文化产品评价体系构建

   一 时代呼唤文化产品文化价值引导功能的评价体系

   二 我国目前的文化产品评价体系研究现状

   三 积极文化价值引导中的文化产品评价体系要素构成

   四 文化产品评价体系的分指标体系构建探析

    (一)文化资源指标及其分解

    (二)文化体验指标及其分解

    (三)核心精神指标及其分解

    (四)文化功能指标及其分解

 第六章 城市核心文化集聚过程的部分案例实践分析

  第一节 中小城市文化定位的思考:以新乡市为例

   一 多元化的新乡文化资源

    (一)底蕴深厚的历史文化资源

    (二)继往开来的红色文化资源

    (三)特色鲜明的工业文化资源

    (四)内涵丰富的民间文化资源

    (五)独树一帜的饮食文化资源

   二 新乡各种文化资源及新乡的多元化文化

   三 多元文化对比及核心箭垛式文化的提炼与萃取

   四 “牧野文化”核心定位的合理性

    (一)与周边城市文化定位实现异质化发展

    (二)完美体现了箭垛式的典型文化特征

    (三)有效整合了新乡文化资源,助推城市文化及城市文化产业发展

   五 “牧野文化”的重新诠释及内涵

  第二节 我国大城市的文化定位实践:以武汉市为例

   一 武汉市多彩缤纷的文化资源

    (一)承前启后的历史文化资源

    (二)影响深远的红色文化资源

    (三)生态文化资源

    (四)科技文化资源

   二 武汉市文化资源象征的各种文化代表

   三 武汉市箭垛式文化的选取

   四 “首义文化”核心定位的合理性

    (一)武汉城市圈及中部其他省份省会城市的异质化发展

    (二)完美体现了箭垛式的典型文化特征

    (三)有效整合了武汉文化资源,助推武汉文化及城市文化产业发展

   五 “首义文化”的重新诠释及内涵

  第三节 积极文化价值引导下的文化产业发展成功案例

   一 《保密局的枪声》: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与革命热情的宣扬

   二 《405谋杀案》:红色文化资源与“希区柯克”创意的完美结合

   三 《神秘的大佛》:文化遗产的内涵式开发与惩恶扬善精神的褒奖

   四 《喜盈门》: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农村电影

   五 《少林寺》:历史文化资源的开发与“侠肝义胆、匡扶正义”的赞美

   六 《周恩来》:伟人文化资源的传扬与主旋律的绝美吟唱

 结语

  一 文化资源的无形文化内涵——文化经济发展的基础的基础

  二 文化经济二元主导的文化价值与经济价值双向获取的文化产业

  三 城市文化价值引导中的基础——城市箭垛式文化精神

  四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域下的城市文化资源开发原则

  五 面向未来的文化价值引导下的城市文化产业发展

 Abstract

 基金支持

文化产业兼具经济文化二重性,其发展是一个双核同心圆模式,由此形成了文化产业在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的二元价值引导功能。在物质世界中,文化资源最终变为文化资本而形成经济价值导向功能;在精神世界中,文化产品的消费因其精神影响而形成文化价值引导功能。在我国文化资源开发过程中,经济价值与文化价值的追逐是一个多方参与的博弈过程,本书通过对文化价值引导的形成过程进行研究,探讨如何在文化价值冲突中进行文化选择和价值引导,生产和创造富含正能量的文化产品,形成正面、积极、健康的文化价值引导。全书由八个部分组成。绪论讨论了本书的研究缘起,并整理了国内外文化产业发展中有关文化价值引导的文献,探讨了研究意义和主要术语。第一章对我国文化资源开发过程中的双向价值引导进行了现状描述,指出目前文化产业发展中的“偏经济效益轻文化价值”现象普遍存在。第二章论述了文化资源开发过程中的双向价值引导的具体内容。第三章引用箭垛式人物理论,探讨了城市核心文化定位过程中的城市文化集散过程。第四章介绍了西方经济发达国家在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为进行文化价值引导而采取的主要政策措施。第五章则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提出了合理开发文化资源并形成积极的正面的价值引导的基本路径,如在宏观的文化资源开发过程中,应选取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体文化资源,“德艺双馨”的开发主体应秉承正确合理的开发目标,在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下应选择“多赢”的开发方式等。第六章结合我国部分城市的核心文化定位实践,阐述了城市箭垛式文化的产生过程及其对城市文化产业定位和发展的具体影响,并列举了我国部分成功利用文化资源开发的正能量文化产品,印证了文化产品在追求文化价值的同时也可以获取经济价值的可能性。结语部分则对积极的健康的文化价值引导下的城市文化产业发展过程进行了规律性总结。

1.〔英〕马凌诺斯基:《文化论》,费孝通等译,商务印书馆,1947。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72。

3.《资本论》第1卷,人民出版社,1975。

4.〔美〕C.莱特·米尔斯:《白领——美国的中产阶级》,杨晓东等译,浙江人民出版社,1987。

5.〔美〕丹尼尔·贝尔:《资本主义文化矛盾》,赵一凡、蒲隆、任晓晋译,上海三联书店,1989。

6.〔日〕牧口常三郎:《价值哲学》,马俊峰、江畅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9。

7.〔美〕约瑟夫·奈:《美国定能独霸世界吗?》,何小东、盖玉云译,军事译文出版社,1992。

8.〔法〕让·拉特利尔:《科学和技术对文化的挑战》,吕乃基、王卓君、林啸宇译,商务印书馆,1997。

9.〔美〕克利福德·格尔茨:《文化的解释》,韩莉译,译林出版社,1999。

10.〔德〕尤尔根·哈贝马斯:《作为“意识形态”的技术与科学》,李黎、郭官义译,学林出版社,1999。

11.〔美〕劳拉·斯·蒙福德:《午后的爱情与意识形态:肥皂剧、女性及电视剧种》,林鹤译,中央编译出版社,2000。

12.〔法〕皮埃尔·布尔迪厄:《关于电视》,许钧译,辽宁教育出版社,2000。

13.〔美〕马歇尔·萨林斯:《文化与实践理性》,赵丙祥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

14.〔德〕瓦尔特·本雅明:《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王才勇译,中国城市出版社,2002。

15.费孝通、〔法〕德里达等:《中国文化与全球化》,江苏教育出版社,2003。

16.〔马来西亚〕冯久玲:《文化是好生意》,南海出版公司,2003。

17.〔英〕爱德华·B.泰勒:《原始文化:神话、哲学、宗教、语言、艺术和习俗发展之研究》,连树声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18.〔美〕刘易斯·芒福德:《城市发展史——起源、演变和前景》,宋俊岭、倪文彦译,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19.〔英〕华里克:《标竿人生》,PD翻译组译,上海三联书店,2006。

20.〔德〕马克斯·霍克海默、西奥多·阿德尔诺:《启蒙辩证法》,渠敬东、曹卫东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

21.〔美〕大卫·赫斯蒙德夫:《文化产业》,张菲娜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22.〔美〕赫伯特·马尔库塞:《单向度的人——发达工业社会意识形态研究》,刘继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8.

23.〔美〕迈克尔·埃默里等:《美国新闻史》,展江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24.〔英〕迈克·费瑟斯通:《消解文化——全球化、后现代主义与认同》,杨渝东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25.〔英〕阿诺德·汤因比:《历史研究》,郭小凌、王皖强、杜庭广、吕厚量、梁洁译,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10。

26.〔英〕吉姆·麦圭根:《重新思考文化政策》,何道宽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27.〔荷〕约斯特·斯密尔斯:《抛弃版权:文化产业的未来》,刘金海译,知识产权出版社,2010。

1.冯天瑜、何晓明、周积明:《中华文化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

2.司马云杰:《文化悖论——关于文化价值悖谬的认识论研究》,山东人民出版社,1992。

3.孔庆茂:《国学大师丛书——辜鸿铭评传》,百花洲文艺出版社,1996。

4.陈华文:《文化学概论》,上海文艺出版社,2001。

5.欧阳友权:《文化产业通论》,湖南人民出版社,2003。

6.司马云杰:《文化价值论——关于文化建构价值意识的学说》,陕西人民出版社,2003。

7.林拓等:《世界文化产业发展前沿报告(2003~2004)》,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

8.唐任武、赵莉:《文化产业——21世纪的潜能产业》,贵州人民出版社,2004。

9.卫绍生:《魏晋文学与中原文化》,学苑出版社,2004。

10.陈建宪:《中国民俗通志(民间文学志上)》,山东教育出版社,2005。

11.胡惠林:《文化产业概论》,云南大学出版社,2005。

12.李怀亮:《当代国际文化贸易与文化竞争》,广东人民出版社,2005。

13.钱穆:《中国思想通俗讲话》,上海三联书店,2005。

14.姜华:《大众文化理论的后现代转向》,人民出版社,2006。

15.吕庆华:《文化资源的产业开发》,经济日报出版社,2006。

16.刘锡诚:《20世纪中国民间文学学术史》,河南大学出版社,2006。

17.汤莉萍:《世界文化产业案例选析》,四川大学出版社,2006。

18.李思屈、李涛:《文化产业概论》,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

19.傅才武、宋丹娜:《文化市场演进与文化产业发展——当代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湖北人民出版社,2008。

20.张鸿雁、张登国:《城市定位论——城市社会学理论下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东南大学出版社,2008。

21.刘守华、陈建宪:《民间文学教程》,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22.温金玉:《释迦塔与中国佛教》,宗教文化出版社,2009。

23.钟敬文:《民俗学概论》,上海文艺出版社,2009。

24.艾伯亭、刘建、田野:《城市文化与城市特色研究——以天津市为例》,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25.梁漱溟:《东西文化及其哲学》,商务印书馆,2010。

26.徐根初:《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华战略文化》,时事出版社,2010。

27.单霁翔:《从“功能城市”走向“文化城市”》,天津大学出版社,2010。

28.吴存东、吴琼:《文化创意产业概论》,中国经济出版社,2010。

29.张鸿雁:《城市文化资本论》,东南大学出版社,2010。

30.梁漱溟:《东西方文化及其哲学》,商务印书馆,2011。

31.黄永林:《从资源到产业的文化创意——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现状评述》,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32.司马云杰:《价值实现论——关于人的文化主体性及其价值实现的研究》,安徽教育出版社,2011。

33.谈国新、钟正:《民族文化资源数字化与产业化开发》,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34.李建华:《多元文化时代的价值引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与社会思潮有效引领研究》,人民出版社,2012。

35.叶飞霞、刘淑兰:《引领文化与文化引领》,人民出版社,2012。

1.顾颉刚:《与钱玄同先生论古史书》,顾颉刚:《古史辨》第1册。

2.胡适:《古史讨论的读后感》,顾颉刚:《古史辨》第1册。

3.胡适:《胡适文存二集卷一》,上海亚东图书馆,1924。

4.胡适:《胡适文存三集卷六》,上海亚东图书馆,1924。

5.祁连休:《少数民族机智人物故事选》,上海文艺出版社,1978。

6.北京市历史学会主编《吴晗史学论著选集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88。

7.《中国民间故事集成》全国编辑委员会、《中国民间故事集成·河南卷》编辑委员会编《中国民间故事集成·河南卷》,中国ISBN中心。

8.《中国民间故事集成》全国编辑委员会、《中国民间故事集成·安徽卷》编辑委员会编《中国民间故事集成·安徽卷》,中国ISBN中心。

9.《中国民间故事集成》全国编辑委员会、《中国民间故事集成·河南卷》编辑委员会编《中国民间故事集成·河南卷》,中国ISBN中心。

10.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湖北分会、湖北省群众艺术馆编《湖北民间故事传说集·郧阳地区专集》,1982。

11.文化部文化产业司编《国家文化产业课题研究报告(2007年度)》,云南大学出版社,2008。

12.文化部文化产业司编《国家文化产业课题报告(2008年度)》,云南大学出版社,2009。

13.胡惠林、陈昕:《中国文化产业评论(第13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

14.叶朗主编《北大文化产业评论(2010年下卷)》,金城出版社,2011。

15.范建华:《21世纪中国文化产业论坛第四届年会——政治论坛论文集》,2006。

16.李力洋:《试论西方文化渗透及应对策略》,吉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

17.董雪梅:《公共历史文化资源的产业开发——以济南市为个案研究》,山东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8。

18.张泽兵:《谶纬叙事研究》,江西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1。

1.吴晗:《况钟和周忱》,《人民文学》1960年第9期。

2.韦华:《精巧安排,出奇制胜——〈保密局的枪声〉中的情节与悬念》,《电影艺术》1979年第5期。

3.沈耀庭:《〈405谋杀案〉编导札记》,《电影评介》1980年第3期。

4.黄式宪:《美,植根于生活的土壤——〈神秘的大佛〉浅议》,《电影评介》1981年第5期。

5.温洪隆:《重评“屈原——箭垛人物”论》,《华中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5年第5期。

6.韩致中:《漫画箭垛式人物》,《湘潭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6年第3期。

7.梁镛:《联邦德国的对外语言政策及其实施》,《联邦德国研究》1988第1期。

8.蔡瑞森、杨丽瀛:《云南民族文化资源开发之我见》,《思想战线》1992年第6期。

9.程恩富:《文化生产力与文化资源的开发》,《生产力研究》1994年第5期。

10.刘守华:《张天师传说的历史文化价值》,《中国道教》1995年第1期。

11.刘忠群:《论大众文化的导向》,《西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年第3期。

12.祁和晖:《夏禹之有无及族属地望说商兑》,《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年第3期。

13.杨虹:《论昆明旅游业中的民族文化资源开发》,《云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年第3期。

14.马辉军:《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国文化的修复》,《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年第1期。

15.潘建生:《市场经济下藏族文化资源开发初探》,《西藏研究》1998年第1期。

16.邱安昌:《文化价值恰:一个宇宙秩序论的视角》,《东疆学刊》1998年第1期。

17.鲍超佚:《德国的对外文化政策》,《德国研究》1998年第2期。

18.牟岱:《澳大利亚的多元文化》,《辽宁公安司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1999年第1期。

19.郭建宁:《五四时期的文化论争与当代中国的文化选择》,《学术论坛》1999年第3期。

20.〔美〕小约瑟夫·S.奈:《重新界定美国国家利益》,《战略与管理》1999年第6期。

21.肖云上:《法国为什么要实行文化保护主义》,《法国研究》2000年第1期。

22.王昱:《历史文化资源开发:青海大开发的重头戏》,《青海社会科学》2000年第6期。

23.刘家志、朱海林:《西部民族文化资源的综合开发与产业化的思考》,《思想战线》2001年第5期。

24.彭岚嘉:《西部文化生态保护与文化资源开发的关系》,《社会科学研究》2001年第5期。

25.许长山、曾云莺:《大众文化的二重性及其价值引导》,《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6期。

26.黎永泰:《西部大开发中的文化资源开发战略》,《经济体制改革》2002年第1期。

27.叶隽:《文化权力与外交解读——读〈德国对外文化政策〉》,《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3年第5期。

28.刘阳、石破、尹鸿伟、吴真、任点:《申遗生意经》,《南风窗》2003年第11期。

29.孟晓驷:《中外文化产业之比较研究》,《中外文化交流》2004年第1期。

30.陶东风:《大话文学与消费文化语境中经典的命运》,《天津社会科学》2005年第3期。

31.李忠斌:《论科技进步与民族文化资源开发——以土家族为例》,《民族研究》2002年第3期。

32.李波:《对大众文化低俗化倾向的审视与价值引导》,《理论观察》2002年第4期。

33.徐纪律:《论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的时代性和民族性标准》,《社会科学研究》2004年第3期。

34.樊泳湄:《以创新开发民族文化资源》,《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04年第5期。

35.周正刚:《论文化资源的可持续开发》,《求索》2004年第11期。

36.苑洁:《文化产业行业界定的比较研究》,《理论建设》2005年第1期。

37.王大良:《夜郎之争与文化资源开发》,《贵州民族研究》2005年第5期。

38.陈咏梅:《旅游文化资源开发与旅游经济》,《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6期。

39.马修·福涅:《耐克是怎样算计中国的》,金晶译,《国外社会科学文摘》2006年第1期。

40.聂华林、李莹华:《农村文化资源开发——西部地区农村经济发展超越之路》,《经济问题》2006年第1期。

41.胡兆量:《文化资源论》,《城市问题》2006年第4期。

42.李宁:《“自由市场”还是“文化例外”——美国与法—加文化产业政策比较及其对中国的启示》,《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06年第5期。

43.张宏山:《河南传统文化资源开发问题研究》,《商场现代化》2006年第17期。

44.何丽芳:《乡村旅游饮食文化资源开发研究》,《福建林业科技》2007年第1期。

45.王昱、毕艳君、刘景华、马生林:《青海民族民间文化资源开发之思考》,《青海社会科学》2007年第2期。

46.赵志颖:《谈民族文化资源开发中的市场价值与审美价值的关系——以贵州部分民族村镇的个案为例》,《贵州民族研究》2007年第2期。

47.范波:《贵州少数民族文化资源开发的思考》,《贵州民族研究》2007年第4期。

48.韩健平:《传说的神医:扁鹊》,《科学文化评论》2007年第5期。

49.杜建国等:《湖北特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的思路与对策》,《江汉论坛》2007年第8期。

50.唐德彪:《论民族文化的资源化》,《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第2期。

51.张小林、孙玮、龙佩林:《少林武术文化资源开发与品牌营销研究》,《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8年第2期。

52.魏佐国:《江西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刍议》,《农业考古》2008第6期。

53.李莹华、张静、姚爱琴、蔡文春:《民俗风情文化资源深度开发及其保护动力机制》,《前沿》2008年第9期。

54.岳红记:《论新闻媒体对陕西历史文化资源开发的影响》,《新闻知识》2008年第9期。

55.程玲俐、吴铀生:《西部民族文化资源开发中的支撑与反支撑》,《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12期。

56.黄银华、龚群:《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资源开发中存在问题及对策探析》,《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1期。

57.张小林:《峨眉武术文化资源开发与产业化运作的思考》,《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9年第2期。

58.陈永辉、白晋湘:《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视角下我国少数民族民俗体育文化资源开发》,《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9年第3期。

59.张胜冰:《科学发展观视野下文化资源开发的创新——对我国文化产业发展模式的思考》,《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4期。

60.李德建:《论文化视阈中的乡村文化资源开发》,《农村经济》2009年第6期。

61.李萍:《民歌文化资源开发视阈下和谐歌圩的建构——以广西壮族为例》,《南方文坛》2009年第S1期。

62.中国文化产业编辑部:《日本的文化政策与产业振兴》,《中国文化产业》2010年第2期。

63.陈旖、邓玲:《民族文化资源开发与生态文明建设联动的研究——贵州雷山县生态文明建设联动的思考》,《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4期。

64.丁培卫:《新时期中国民族动漫产业核心竞争力研究——基于传统历史文化资源开发的路径选择》,《社会科学辑刊》2010年第4期。

65.王永明、李宴群、吴丹:《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必须构建文化安全体系》,《理论探讨》2010年第4期。

66.魏佐国:《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与赣鄱文化资源开发》,《农业考古》2010年第6期。

67.刘纪昌:《我们不需要伪文化》,《记者观察》(上半月)2010年第7期。

68.曹水群:《西藏乡村旅游中的饮食文化资源开发》,《农业经济》2010年第9期。

69.梁华伟:《地方特色体育文化资源开发与品牌战略研究——兼论焦作市太极文化产业发展》,《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1年第2期。

70.李萍:《壮族绣球产业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兼论民歌文化资源开发创意之绣球产业链的启动》,《前沿》2011年第2期。

71.张开城:《粤浙两省海洋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的思考》,《特区经济》2011年第4期。

72.高新才、闫磊:《民族地区文化资源开发路径的实证分析》,《东岳论丛》2011年第5期。

73.江凌:《城市文化精神及其定位策略——以湖北黄冈市为例》,《长江论坛》2011年第6期。

74.唐志伟:《中西神灵文化的价值引导及作用》,《中华文化论坛》2011年第6期。

75.杨京钟:《日本文化产业财政政策对中国的启示》,《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2011年第6期。

76.王中云、骆兵:《保护与开发:我国文化资源空间的扩展着力点》,《江西社会科学》2011年第8期。

77.赵渊:《特色文化资源开发与文化产业园区竞争力建构》,《新闻界》2011年第9期。

78.贺菊莲:《饮食文化资源开发利用与贵州新农村建设》,《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第13期。

79.王娟娟:《民族文化资源开发潜力评价》,《统计与决策》2011年第22期。

80.凌河:《秦桧“故里”:“站起来”的秦桧,呸》,《中国地名》2012年第1期。

81.史小建、张李娜、祝大勇:《河北省乡土文化资源开发的问题及制约因素研究》,《安徽农业科学》2012年第2期。

82.万书辉、祝新艳:《“全球化”视野下的西部文化资源开发》,《当代文坛》2012年第2期。

83.张训谋:《宗教文化开发之度》,《中国宗教》2012年第2期。

84.陈莹、张树武:《对经典名著文化资源开发策略的新思考》,《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3期。

85.和磊:《公共理性与当代中国大众文化批判》,《思想战线》2012年第3期。

86.叶飞霞:《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健康的文化消费》,《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4期。

87.陈炜、文冬妮:《桂滇黔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的现状及前景》,《贵州民族研究》2012年第5期。

88.黄滨、刘元国、宋琼:《辽宁省体育文化资源开发及利用的SWOT分析》,《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2年第5期。

89.雷海栋:《中原经济区根亲文化资源开发战略理念创新及其策略》,《湖南社会科学》2012年第5期。

90.王明霞、王微、李寒:《满族游艺文化资源开发研究》,《黑龙江民族丛刊》2012年第6期。

91.杨玉辉:《论我国的宗教文化资源及其开发》,《中国宗教》2012年第6期。

92.尹世杰:《发展文化产业值得探讨的几个问题》,《财经科学》2012年第10期。

93.李军:《区域文化资源开发与影视产业化战略》,《前沿》2012年第24期。

94.解梅:《敦煌旅游业中的饮食文化资源开发》,《中国商贸》2012年第29期。

95.陈炜、钟学进、张露露:《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资源开发模式研究——以广西三江富禄苗族乡花炮节为例》,《广西民族研究》2013年第2期。

96.杨福泉:《探寻文化资源与民族文化产业发展之间的平衡——以云南为例》,《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2期。

97.聂圣哲:《美国版东郭先生》,《芳草》2013年第3期。

98.杨振闻:《能力化生存与精神世界重建》,《求索》2013年第3期。

99.周全明:《文化科技融合视野下博物馆事业的发展路径及趋向》,《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3期。

100.陈炜、钟学进、张露露:《基于地域分类的桂滇黔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资源开发研究》,《社会科学家》2013年第5期。

101.唐梦雪、谭春兰:《滨水旅游文化资源开发探析——以上海为例》,《安徽农业科学》2013年第11期。

102.唐梦雪、谭春兰:《海洋文化资源开发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安徽农业科学》2013年第13期。

103.贾磊磊:《和谐,中国文化的核心价值观》,《人民论坛》2013年第16期。

104.张培培、蒋清文:《地域旅游文化资源开发的原则及对策》,《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S2期。

1.陈元平、张国洪:《中国文化市场与文化产业全国文化市场与文化产业区域调研活动的目标与任务》,《中国文化报》2004年2月9日。

2.张艳国、刘俊峰:《简论辛亥首义文化》,《光明日报》2005年3月22日。

3.张文伯:《〈少林寺〉改变命运,一毛票价创上亿票房》,《新京报》2005年4月6日。

4.《〈神秘的大佛〉票房上亿,今再强强出击》,《华西都市报》2005年11月23日。

5.李泓冰:《“脱衣舞”、赌博在农村为啥大行其道?》,《人民日报》2006年11月13日。

6.《政府经费投入仍为文化产业资金主要来源》,《中国文化报》2009年7月23日。

7.吕绍刚:《“申遗热”请慎行》,《人民日报》2009年8月24日。

8.《我国关闭“涉黄”网站1.6万个,已清查80%域名》,《中国青年报》2010年2月11日。

9.王开林:《孔子是个典型的悲剧人物》,《今晚报》2010年3月17日。

10.江肃京:《感受到美国文化入侵了吗》,《环球时报》2010年2月12日。

11.裴钰:《鲁皖三地争西门庆故里,大淫贼追捧成文化产业英雄》,《中国经济周刊》2010年5月4日。

12.《三地否认争夺“西门庆故里”改打“潘金莲”牌》,《广州日报》2010年5月26日。

13.王保纯、庄建:《怎样理解文化产品的“双重属性”和“两个效益”》,《光明日报》2010年6月7日。

14.《“申遗疯”:丹霞地貌申遗耗资超10亿元》,《国际先驱导报》2010年8月16日。

15.石教灯:《千年炉火淬出黄石城市精神》,《东楚晚报》2010年8月28日。

16.田国垒:《4.5亿元:一个贫困县的“申遗”账本》,《中国青年报》2010年9月27日。

17.邢兆远、丁永宏、周广慧:《让乡村文化生长发育起来》,《光明日报》2010年12月27日。

18.《〈少林寺〉票房等同今日200亿——银都机构庆祝60华诞》,《合肥晚报》2011年1月5日。

19.苗春:《2010年中国电影票房过百亿》,《人民日报》(海外版)2011年1月8日。

20.郝立新:《文化建设中的现代性与传统性关系》,《光明日报》2011年3月7日。

21.潮白:《修复秦桧墓看来为期不远了》,《南方日报》2011年8月18日。

22.《文化的双重属性是确定文化政策的根本依据》,《中国文化报》2011年9月14日。

23.李君如:《从文化古国、文化大国到文化强国》,《北京日报》2011年11月7日。

24.王涛:《英国:“创意”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经济日报》2011年11月17日。

25.宋兰兰:《武汉汉口:“打包”旧址资源建红色主题景区》,《长江日报》2011年12月22日。

26.王孟举:《警惕美国霸权文化入侵》,《时代报告》(学术版)2012年1月18日。

27.赵立、袁媛:《澳大利亚创意产业发展战略亮点解读》,《中国文化报》2012年2月10日。

28.于青:《关注国外文化管理体制之三:日本,聚合多方力量,打造流行文化》,《人民日报》2012年3月21日。

29.陈振凯:《中国城市群发展迅速增至23个功能定位日益清晰》,《人民日报》(海外版)2012年4月4日。

30.冯皓:《文化产业发展需处理好两个关系》,《云南日报》2012年4月27日。

31.李青:《发达国家的文化管理政策》,《学习时报》2012年10月22日。

32.李春利、李蕾:《2012年全国电影总票房超170亿元》,《光明日报》2013年1月10日。

33.刘望春:《法国赢得“文化例外”斗争胜利》,《中国文化报》2013年6月25日。

34.彭波、毛磊:《城镇化率与世界平均水平相当质量不高问题突出》,《人民日报》2013年6月27日。

35.陶东风:《比坏心理腐蚀社会道德》,《人民日报》2013年9月19日。

36.黄征、涂腊梅:《武汉非物质文化遗产十大代表项目》,《长江日报》2013年10月10日。

37.徐启生:《美枪击案的“暴力文化”因素》,《光明日报》2012年7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