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数

20

引证文献

0 !

参考文献

23

上海社会发展报告(2017)图书

Annual Report on Social Development of Shanghai (2017)

SSAPID:101-0369-7859-12
ISBN:978-7-5201-0269-8
DOI:
ISSN:

[内容简介] 本书以“共享发展”为主题,深入分析了上海社会经济发展中共建共享的现状和问题,努力探索破解困难和问题的关键环节,提出精准化的对策建议,促进上海2020年全面建成高质量的小康社会,促进上海社会经济的中长期持续稳定发展。

相关信息

丛书名:上海蓝皮书
编 辑:陈晴钰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7年01月
语 种:中文
中图分类:C91 社会学

 上海蓝皮书编委会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皮书系列

 子库介绍

 《上海社会发展报告》(2017)编委会

 主要编撰者简介

 皮书数据库

 Ⅰ 总报告

  B.1 坚持共享发展,构建特大城市社会治理新格局

   一 共享发展理念:“十三五规划”重要出发点与落脚点

    1.“共享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所在

    2.“共同享有”需通过“共同建设”来实现

    3.“共享发展”实质是社会公正

   二 落实“共享发展”理念要结合社会治理创新

    1.依据经济发展水平,保障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2.实现公共产品、社会服务的有效供给,保障社会公平正义

    3.以发展性民生建设为重点,以“全民共建”促“全民共享”

    4.优化城市公共管理,完善社会保障和医疗服务体系

    5.促进社会治理创新,加强综合管理与社区公共服务

   三 破除发展瓶颈,补齐共享发展中的“短板”

    1.公共服务资源投入与配置不合理问题并存

    2.市场化程度不高,公共服务社会化发育相对滞后

    3.“共治、共建、共享”社会治理新格局尚未形成,社会力量参与不充分

    4.公共服务制度可及性:有效配置、法规制度供给不足

   四 坚持社会公平,不断推进共享发展

    1.加强“共享发展”理念的预期引导

    2.进一步优化公共服务资源供给

    3.推进构建“共建共享”社会治理新格局

    4.为落实“共享发展”理念提供法治与制度保障

 Ⅱ 专题篇

  B.2 从2016年民生民意调查看上海的共享发展情况

   一 研究回顾与研究设计

    (一)研究回顾

    (二)研究设计

     1.民生民意发展指数设计

     2.抽样设计与样本描述

   二 民生民意调查总体情况分析

    (一)上海民生民意发展指数得分

    (二)上海民生发展指数得分

    (三)上海民意发展指数得分

   三 民生民意调查与特大城市共享发展中的突出矛盾

    (一)从民生调查结果看共享发展中的突出矛盾

    (二)从民意调查结果看共享发展中的突出矛盾

   四 推动特大城市共建共享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加强劳动合同管理,建立完善集体谈判制度,完善劳动争议处理制度,逐步实现劳动就业公共服务的均等化

    (二)重视中小企业的创新发展,创造有利于年轻人创业、创新的城市就业发展环境,继续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多渠道促进文化消费水平提升

    (三)积极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完善多样主体参与公共文化服务机制,营造良好的城市公共文化空间

    (四)重新审视“择校”政策的价值基础,完善“适度择校”的保障机制,并构筑全面迅捷的信息化平台,推动高中实质性的多样化发展

    (五)进一步规范住房租赁市场,探索提高住房自有率的社会机制,并鼓励市民广泛参与社区建设

    (六)建立和完善老年医疗保健服务体系,推动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多渠道推广健康生活理念与生活方式

    (七)深化社保改革,逐步提高外来人口社会保障水平,加快养老保障制度建设,并完善生育配套政策支持

    (八)健全城市公共安全体系,提升社会管理和服务品质,不断增强居民的安全感、认同感、幸福感和信心度

  B.3 落实市委“一号课题”,推进基层社会治理创新

   一 “一号课题”贯彻落实情况及主要成效

    (一)街道体制改革全面完成,“三公职能”(公共服务、公共管理和公共安全)显著增强

     1.全部街道完成经济职能的转变,“6+2”机构设置全部到位

     2.条块关系基本理顺,街道和居民区的综合协调能力显著增强

     3.街镇层面的六大中心全部建立健全

    (二)居民区共治体系不断完善,民主化自治实践更加有效

     1.初步形成村居党组织领导下的社区共治体系

     2.大部分区县居民区探索实行“自治金”制度,居民主导下的社区自治水平显著提升

    (三)村镇治理模式不断创新,农村综合治理水平明显提升

     1.形成了一些富有特色的村级治理新模式

     2.析出街道和基本管理单元建设稳步推进

     3.“镇管社区”模式进一步深化、特色化

    (四)扶持政策不断完善,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服务和治理的活力得到释放

     1.鼓励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的扶持政策更加健全和完善

     2.形成鼓励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治理的多元化基层实践方略

     3.探索形成了以“社区发展基金”为主的社会资金参与社区治理的新路子

    (五)搭建了联勤联动、综合执法的城市网格化管理平台,群众诉求的回应能力和城市综合管理效能进一步提升

     1.城市执法管理力量下沉工作全面有序推进,基层执法力量得到了充实

     2.全面建立并做实了区、街镇双层城市网格化综合管理中心,衔接、联动、联勤、问题发现、分层分级派单、分类处置等工作机制成效开始显现

    (六)社区工作职业化制度体系基本建立,创新社会治理的人才队伍保障能力显著增强

     1.建立健全了契约化管理、职业化发展的岗位等级序列和薪酬体系

     2.开辟了社区工作者向上发展的通道

     3.社区工作者队伍年龄呈现年轻化态势

   二 一号课题贯彻落实中存在和面临的主要问题与瓶颈

    (一)区县职能部门和街道办公室之间的上下职能关系或边界尚未理顺,存在“一对多”“多对一”问题,容易导致“踢皮球”现象

    (二)在块层面上,因重心下移、力量下沉、权力下放的街镇“赋权”“赋责”与现实的街镇“赋能”之间存在不相适应,街镇部门的专业化管理指导能力显著不足

    (三)基层执法总体呈现专业化不强、公开化不够、公平性不足的问题,从而影响执法的权威性和公信力

    (四)社区工作者队伍在创新、自治、统筹整合等方面存在显著的能力危机,亟待进一步强化能力建设

    (五)全市范围内缺乏统一、规范的适应基层街镇职能转变后的绩效考核办法和政策后评估标准体系

   三 进一步完善政策、创新基层治理措施的对策建议

    (一)进一步强化制度的精细化,创新确权、赋权等制度化管理,理顺条块化机制,切实提高干部的行政服务能力,真正提高群众的获得感

    (二)继续推进和深化区县城管执法体制改革,进一步提升执法效能和执法质量,增强执法权威性,提高群众满意度

    (三)构建“社区工作者职业能力模块”,并以此开发职业培训课程,建立职业评价体系

    (四)制定全市统一的基层街镇绩效考核体系和“一号课题”改革成效评价标准体系,探索实施第三方目标绩效评估制度,努力提升基层治理工作的实际效果

  B.4 探索人口调控长效机制,控制城市人口数量过快增长*

   一 近年来上海人口调控工作的主要举措及效果

    (一)虹口区旧区改造举措及人口调控效果

     1.全面进行群租和规模租赁整治

     2.进一步规范居住证办理工作

     3.加强人口信息的清理与维护工作

    (二)普陀区中山北路街道中远两湾城群租整治举措及人口调控效果

     1.群租整治的主要做法

      (1)发挥中远两湾城业主和普通住户的积极性,实现属地管理和居民参与治理

      (2)通过强有力的多部门联合执法工作,大力整治“群租”现象

      (3)在集中整治之后安排小规模多班次的巡查工作,以尽快发现并遏制集中整治后的“回潮”

      (4)在现有法律法规框架下,尽可能实施行政处罚

      (5)对于一些已经消除群租或空置的房屋,通过代理经租的方式统一管理

     2.群租整治的主要成效

      (1)职业二房东数量大幅减少

      (2)群租人数大幅下降

    (三)闵行区华漕镇许浦村“城中村”改造的举措及人口调控效果

     1.“城中村”整治的主要举措

      (1)各级政府高度重视,组织领导有力

      (2)严密组织,工作推进有序

      (3)实时跟进,措施落实有效

      (4)广泛发动,群众参与有度

     2.“城中村”整治的主要效果

      (1)拆除了大量违法建筑

      (2)取缔了多家无证无照企业

      (3)来沪人员显著减少

    (四)杨浦区完善居住证管理举措及人口调控效果

     1.完善居住证管理的主要举措

     2.居住证管理的主要效果

      (1)实有来沪人员规模呈现减少态势

      (2)非户籍幼儿招生规模不断减少

      (3)非户籍儿童小学入学保持稳定

      (4)来沪人员办证率尤其是长期居住证办证率上升

      (5)来沪人员参保规模增加而灵活就业人数大幅度减少

   二 人口调控工作仍然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

    (一)法规政策不健全

     1.法规缺失

     2.政策模糊

     3.政策洼地

    (二)居住证管理仍有漏洞

     1.居住证办证率低

     2.居住证存在假证

    (三)保持调控效果难度大

     1.不能长期保持足够多的管理力量

     2.警力配置不足

     3.城管压力增大

     4.统计难度增大

    (四)人口反弹压力犹在

     1.群租回潮速度快

     2.旧区改造带来迁入人口

     3.区域间人口挤压

     4.符合入读条件人群可能会增加

    (五)人口统计数据存在失真

   三 建立人口调控长效机制的对策建议

    (一)完善人口调控的法律法规

     1.规范群租(包括规模群租)整治的法律依据及程序

     2.调整完善公共服务政策

     3.统一各区域的各项政策标准

    (二)调整和完善居住证管理制度

    (三)加快人口管理工作的信息化建设

  B.5 改进公共服务政策,促进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融入*

   一 上海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融入特征

    (一)新生代农民工居住边缘化

     1.超过半数新生代农民工分布在郊区,与老一代农民工的居住分布略有差异,与户籍新生代人口的分布差异更明显

     2.新生代来沪人员居住分布从中心城区、远郊区向近郊区集聚,集聚的幅度大于老一代来沪人口和新生代户籍人口

     3.新生代农民工自购房比例比老一代低,而住单位集体宿舍的比例比老一代农民工高

    (二)新生代农民工社区参与程度低

     1.新生代农民工社区活动参与率普遍不高,且低于老一代农民工

     2.新生代农民工经常参加社区活动的比例很低,更低于老一代农民工

    (三)新生代农民工与本地人交往比例低

    (四)新生代农民工听懂和会说本地语言的比例低

    (五)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生活愿望较高

    (六)上海新生代农民工长期居留意愿最强

   二 上海新生代农民工社会融入的主要障碍因素

    (一)经济条件的障碍

    (二)文化水平的障碍

    (三)社会关系网络的障碍

    (四)住房制度的障碍

    (五)教育制度的障碍

   三 促进上海新生代农民工社会融入的对策建议

    (一)从长计议,充分认识到促进新生代农民工社会融入的重要性

    (二)以人为本,改革住房制度,逐步解决新生代农民工的安居问题

    (三)转变观念,妥善解决农民工子女的义务教育问题

    (四)多方参与,全面提升新生代农民工社会资本

  B.6 调整失业保险制度,促进就业提高保障水平

   一 上海市失业保险政策沿革与发展状况

    (一)政策沿革

    (二)覆盖范围不断扩大

    (三)缴费费率不断降低

    (四)基金收支情况

   二 失业保险对促进就业的效果分析

    (一)失业保险用于促进就业的支出比例高

    (二)职业培训补贴支出项目逐渐缩减

   三 当前失业保险存在的问题

    (一)失业保险费率仍有下调空间

    (二)失业保险制度功能难以发挥

    (三)促进就业导向不明显

    (四)失业保险金给付水平较低

   四 对策与建议

    (一)扩大促进就业的项目支出

    (二)尽快完善失业保险关系跨地区转移接续政策

    (三)建立失业保险标准调整机制

  B.7 改革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制度,增强基金可持续性

   一 改革的背景和理念

   二 上海市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收支状况

    (一)上海市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收入情况

     1.缴费收入

      (1)个人账户的基金收入

      (2)社会统筹基金收入情况

     2.财政补贴

     3.其他收入

    (二)上海市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支出情况

    (三)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平衡

     1.个人账户的资金缺口

     2.养老基金总体平衡情况

   三 完善上海市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对策建议

    (一)要设法解决个人账户资金空缺问题

    (二)处理好长期资金平衡问题,不要把问题留给未来

    (三)注重养老基金的增值

  B.8 探索医养结合的上海模式,提高养老服务质量

   一 医养结合基本含义和政策

    (一)医养结合含义

     1.医养结合是中国特有的突出问题

     2.医养结合基本层面——医疗护理与民政养老结合

     3.基本层面上的双向结合

     4.医养结合完整体系

      (1)六位一体提供

      (2)三个层面架构

    (二)医养结合上海政策

     1.医养结合的设施布局

     2.医养结合的服务流程

     3.医养结合的队伍构建

     4.医养结合的财政补贴政策

   二 医养结合的上海模式和经验

    (一)医养结合具备制度保障

     1.高龄老人居家上门护理服务制度保障

     2.老年人统一需求评估体系保障

    (二)医养结合内涵丰富

     1.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平台,实现医对养的结合

     2.通过护理站提供高龄老人医疗护理计划,实现医保与医养相结合

     3.明确养对医结合的三种载体

      (1)养老院设置医疗机构和护理床位,医保结算

      (2)社区托养机构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签约

      (3)老年护理床位建设

    (三)医养结合服务层次健全

     1.发展专业的老年医疗护理*

     2.促进社区居家医养结合发展*

     3.形成中医特色医养结合示范基地

    (四)医养结合社区组织模式——嵌入式养老模式:长者照护中心和老年日间照护中心

    (五)医养结合的社会参与信息化智慧化发展

   三 医养结合发展趋势和建议

    (一)发展趋势

     1.根据十三五规划目标补养老护理服务床位缺口

     2.根据医养结合体系补缺口和短板

      (1)全科医生缺口

      (2)康复医疗补缺口

      (3)失智老人服务补缺口

     3.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

      (1)基础条件

      (2)对象和内容

     4.综合为老服务中心成为社区医养结合新平台

    (二)医养结合进一步完善建议

     1.完善老年人统一需求评估

      (1)老年人统一需求评估作为医养结合的工具之一

      (2)将标准和统一与地方的特色和服务创新相结合,促进评估完善

      (3)长期护理保险资金效益评价来推动评估完善

     2.加强对医养结合服务提供机构的事后第三方评估和医养结合综合政策评估

     3.协同发挥民政综合为老服务平台和卫生社区卫生服务平台医养结合的功能

     4.以健康为宗旨,在健康融入所有政策指导下完善医养结合

  B.9 改善老年就医环境,探讨“敬老文明号”创建标准

   一 引言

   二 上海市黄浦区老年人就医中优待服务现状和需求情况

    (一)调查对象与调查方法

    (二)问卷调查结果

     1.就诊及就诊需求现状

     2.老年人优待对象的界定

     3.对老年优待措施的认同度

    (三)专家访谈结果

   三 上海市医院涉老服务窗口“敬老文明号”创建评估标准分析

    (一)创建的必要性

    (二)标准的构建

     1.基本合格指标

     2.优化指标

     3.评估主体和流程

   四 制定和实施上海市医院涉老服务窗口“敬老文明号”创建标准的政策建议

    (一)全市范围内广泛征求意见

    (二)选择合适的辖区,开展“敬老文明号”创建试点工作

    (三)以创建工作为基础,探索医疗机构为老服务延伸服务

    (四)多方参与,营造敬老、爱老氛围,构建老年友好型社会形态

   附1 上海市卫生计生系统“敬老文明号”创建标准(建议稿)

    一、创建对象

    二、优待对象

    三、考评指标内容与分值结构

    四、考评方法

   附2 “敬老文明号”考评指标(建议稿)

    一、基本合格指标(80分)

    二、优化指标(20分)

  B.10 老年人口经济状况逐步改善,主观评价显著提高

   一 老年人的收入情况

    (一)2015年上海老年人收入情况

     1.老年人工作情况

     2.收入来源

      (1)保障性收入情况

      (2)财产性收入与转移性收入情况

      (3)从事理财活动情况

      (4)不动产情况

      (5)老年人存有养老钱的情况

    (二)老年人收入水平变化情况

     1.老年人的收入水平不断提高

     2.城乡老年人收入快速增长,但城乡差距依然很大

     3.老年人收入结构来源变化

   二 上海老年人支出水平与结构分析

    1.个人日常开支情况

    2.2015年购买衣装鞋帽等开支情况

    3.2015年老年人家庭房租等支出情况

    4.食品支出情况

    5.老年人支出变化情况

   三 老年人家庭总的收支情况

   四 上海老年人经济自评状况

   五 主要结论及对策建议

    (一)主要结论

    (二)对策建议

     1.开发老年人力资源,促进健康老年人就业

     2.进一步完善养老保险制度,积极开展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建设

     3.均衡城乡发展,重点改善农村地区老年人的经济状况

  B.11 关注侨界空巢老人,完善养老服务制度

   一 黄浦区侨界空巢老人的基本特点

    (一)女性老人、高龄老人、丧偶老人和高文化老人的比例高

    (二)主要与配偶居住,近八成老人有子女在国外,主要联系方式为打电话

     1.居住:主要与配偶居住,但独居者也超过了1/3

     2.子女数量:平均有1.8个子女,近一半只有一个子女

     3.子女居住地:近八成老人有子女在国外,也有部分子女在国内

     4.国外子女与老人的联系情况:近一半子女1年探望老人1次,平时主要的联系方式是打电话

    (三)经济状况比较好,但入不敷出者也超过一成

     1.收入状况:收入水平比较高,主要收入来源是养老金

     2.支出状况:消费水平也比较高,主要支出项目是饮食和医疗保健支出

     3.收支平衡状况:盈余多,但入不敷出者也超过一成

    (四)爱好广泛,参加志愿者的比例高

     1.兴趣爱好:绝大多数有兴趣爱好且非常广泛

     2.参加志愿者活动:参加过志愿者活动的比例高,每周参加活动时间集中在5个小时及以下,主要参加侨之家系列活动

   二 黄浦侨界开展的为老服务、老人享有现状及评价

    (一)侨界开展为老服务的举措及服务内容

     1.建立为侨服务志愿队,开展侨帮侨结对关爱

     2.依托专业机构或社会组织,开展个性化或专业化服务

     3.利用各类社区平台,打造多元文娱活动

     4.以节日活动为载体,开展帮困慰问活动

     5.依托海燕博客凝聚新侨白领,开展“子路厨房负米送餐”活动

     6.申报街道实事项目,推进开展“关爱工程——暖侨敬老行动”

    (二)老人享有侨界为老服务的现状及评价

     1.侨界开展的为老服务知晓率和享受率都比较高,主要知晓文体活动、体检和生活照料三项活动,主要享受体检和文体两项活动

     2.享受为老服务的主要场所是“侨之家”,为老服务人员主要是社区工作人员

     3.对享受的为老服务满意度高,尤其是文体活动、“安康通”服务

   三 黄浦区侨界空巢老人养老服务供需面临的挑战

    (一)养老服务需求大

     1.生病照料服务需求大

     2.日常生活照料服务需求大

     3.社会化养老服务需求大

    (二)养老服务供给不足

     1.投入不足且投入不均衡

     2.志愿者服务人员不足

    (三)养老服务供需差距大

     1.最希望享受的服务内容是生活照料,就医绿色通道和体检需求也很迫切,与已享受的差距大

     2.最希望享受服务的场所是家里,与已享受的差距大

     3.最希望为老服务人员仍然是社区工作人员和侨联工作人员,但对侨界青年志愿者的需求也比较迫切

   四 提升黄浦区侨界空巢老人养老服务能力的对策建议

    (一)进一步重视侨界空巢老人养老服务工作

    (二)夯实侨界空巢老人养老服务工作的基础

    (三)加大侨界空巢老人养老服务工作的投入和资源整合力度

    (四)加强侨界空巢老人养老服务志愿者队伍的建设

    (五)丰富侨界空巢老人养老服务的方式方法

  B.12 健全困境儿童发现机制,提高困境儿童保障水平

   一 上海困境儿童现状

    1.总体情况

    2.困境儿童家庭状况

    3.监护情况

    4.困境儿童的个人情况

    5.发现机制情况

   二 困境儿童分类保障和发现机制的现状

    (一)困境儿童的定义

    (二)上海困境儿童及其保障工作的现状

    (三)现有困境儿童的主要发现机制

     1.民政系统

     2.共青团系统

     3.教育系统

     4.司法系统

   三 困境儿童发现机制存在的不足

    1.缺乏事前预防和主动发现的制度设计

    2.对困境儿童的认识和判定存在差异

    3.困境儿童发现和保障机制未形成合力

    4.社会力量协同参与的作用未发挥

    5.专业化方法和硬件设施较为欠缺

   四 国外困境儿童发现报告制度的启示

    (一)美国和澳大利亚的困境儿童保障制度

     1.美国的困境儿童发现和报告制度

     2.美国处置困境儿童的机构和机制

     3.澳大利亚困境儿童的处理制度和干预措施

    (二)国外困境儿童发现和保障机制的借鉴意义

     1.重视困境儿童的事前发现救助

     2.建立主动发现的报告机制

     3.提供多样化的救助服务

   五 构建困境儿童发现机制的基本思路

    (一)困境儿童发现机制的构建思路

     1.主动发现与事后救助相结合

     2.强制报告与主动报告相结合

     3.政府主导与社会参与相结合

    (二)困境儿童发现机制的主要原则

     1.坚持家庭尽责

     2.坚持政府主导

     3.坚持社会参与

     4.坚持分类保障

   六 完善困境儿童发现机制的建议

    (一)构建困境儿童发现和保障的制度体系

     1.建立强制报告制度

     2.建立主动报告制度

     3.建立一人一档的动态管理制度

     4.建立发现后的服务保障制度

    (二)建立困境儿童发现机制的工作网络

     1.构建区、街(镇)、居(村)三级工作网络

     2.在居(村)设立儿童福利督导员或者儿童权利监察员

     3.以社区为平台建立困境儿童发现报告机制

    (三)组织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困境儿童发现机制

     1.发挥社会工作者的专业优势

     2.发挥社会组织的积极作用

     3.宣传营造全社会保护困境儿童的氛围

   附件1 困境儿童发现记录表

   附件2 困境儿童认定条件参考标准

  B.13 上海市失独家庭的需求与社会支持体系构建研究

   一 上海市失独家庭社会支持体系的发展状况

    (一)上海失独家庭基本情况

     1.总量

     2.结构

    (二)上海失独家庭社会支持体系的初步构架

     1.政府层面发挥扶助失独家庭的基本托底作用

     2.计生协会发动社会力量关怀失独家庭

     3.社会组织对失独家庭提供专业化的服务支持

     4.社区志愿者给予失独家庭贴近、贴心服务

     5.家庭“自救”和“抱团取暖”帮助失独者安度失独之痛

   二 失独家庭仍然需要广泛的社会支持

    1.心理健康和精神慰藉需求

    2.保健与医疗服务需求

     (1)失独者的健康状况不佳,病患多,医疗保健需求大

     (2)部分家庭需要再生育孩子的医学帮助

    3.生活照料和养老服务需求

    4.经济扶助的需求

    5.家庭稳定与法律支持的需求

   三 失独家庭的社会支持体系发展中存在的不足与问题

    (一)从政府支持看,对失独家庭的刚性扶持仍然需要加强

     1.政府对失独人员的经济扶助力度有待提升

     2.多部门协同支持失独家庭的细化配套政策不足

    (二)从社会组织的作用看,对失独家庭支持的规范性还不够

     1.高水准的失独帮扶民非组织培育不够,专业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尚待提高

     2.项目服务的碎片化特征明显,周期短,缺少统一的、持续的服务部署

     3.项目管理规范化不够

    (三)从志愿者支持看,帮扶失独群体的服务机制还不完善

     1.志愿者失独服务的管理体系不健全

     2.志愿者失独服务的定位与范围没有理顺

     3.志愿者失独服务的质量和效果有待进一步提高

    (四)从家庭自身支持看,部分失独家庭人际资源缺乏

     1.失独家庭内部“亲密同伴”支持的丧失

     2.失独者“朋友、同事”支持的隔离

    (五)从失独者自我组织看,诉求过度容易走入歧途

    (六)从社会其他力量的介入看,对失独家庭支持的广泛性不够

     1.失独者的社区融入不佳

     2.社会公众对失独群体的理解还不够

     3.社区慈善还没有成为普遍的共识,社区企业家、富人对于失独家庭的关爱不够

   四 进一步完善失独家庭社会支持体系的对策建议

    (一)坚持发挥政府对失独家庭支持的主导作用

     1.加大对失独家庭享受公共福利优先优惠力度,完善失独家庭的经济扶助政策

     2.强化政府各部门对失独家庭支持的资源整合力度,精细化落实各相关部门失独家庭帮扶的职责

     3.建立失独家庭服务信息库,为提供针对性分类服务创造条件

    (二)全面发挥社会组织对失独家庭的专业化服务作用

     1.计生协会做强生育关怀基金,对社会组织开展失独家庭服务项目进行资质审核

     2.大力培育为失独服务的非营利组织,加大政府购买力度

     3.制定监督机制,规范社会组织服务的项目

     4.提升失独服务社会工作的专业程度和为失独家庭服务的能力

    (三)广泛利用社区资源,积极参与对失独家庭的关怀

     1.依托社区优势,整合多方资源,拓展失独关怀的新空间

     2.加大亲戚、朋友、邻里等初级社会群体的支持力度

    (四)完善志愿者扶助失独老人服务机制

     1.培育社区相对稳定的失独助老志愿者队伍

     2.加强志愿者服务失独家庭的规范化建设

     3.促进失独志愿者的服务能力建设和服务水平提高

     4.积极创新志愿者和失独家庭结对服务模式

 Ⅲ 案例篇

  B.14 黄浦区“公益律师”进社区,服务基层社会治理的实践探索

   一 “公益律师”进社区服务基层的做法与成效

    (一)法律服务内容延伸,从单一法律咨询发展到综合性法律服务,满足社区居民法律需求

    (二)法律服务方式拓展,从被动等待需求到主动提供多元服务,提高社区居民法治意识

    (三)法律服务对象扩大,从以居民群众为主到服务居委会自治,努力提升社区依法治理水平

    (四)根据志愿者工作特点,探索形成富有黄浦特色的社区公共法律服务模式

   二 当前社区公共法律服务工作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一)志愿式服务模式难以保证社区公共法律服务的可持续、高质量

     1.提供法律服务时间难以保证

     2.服务质量难以满足社区期待

     3.社区法律服务需求受到抑制

     4.管理手段上难以实现有效监督

    (二)以司法行政机关为主导管理体制较难达到政府强化公共法律服务职能新要求

     1.区司法局单部门管理体制局限了公共法律服务配置效果

     2.街道对公共法律服务产品统筹管理职责还未有效发挥

     3.居委会对律师服务的使用和协作配合需进一步加强

    (三)基层社区尚未建立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开展社区自治的现代理念

     1.居委会干部解决问题习惯用传统办法

     2.部分居委会干部对律师服务的价值作用认识不足

     3.居委会干部流动影响工作连续性

   三 完善社区“公益律师”法律服务体系的政策建议

    (一)构建政府主导、司法行政部门统筹提供的社区公共法律服务工作体制

     1.建立政府主导的社区公共法律服务工作体制

     2.建立政府购买服务的经费保障机制

     3.明确区司法局的统筹管理职能

     4.加强社会力量参与,统筹多元化、多样化的法律服务供给

     5.建立政府部门各司其职、协作配合的共建机制

    (二)全面建立居委会法律顾问制度,提高律师责任意识和服务质量

     1.明确居委会法律顾问的公共法律服务职责清单

     2.提高居委会法律顾问服务质量

     3.加强律师行业的自律管理和社会责任机制

    (三)进一步落实街道居委会对社区公共法律服务资源的管理职能

     1.各街道要统筹协调、组织指导居委会用好法律顾问

     2.居委会要履行社区法律顾问直接使用管理职责

  B.15 静安区宝山路街道基层社区自治的探索与实践

   一 理顺居民区工作机制,夯实居民自治基础

    (一)规范管理居民区工作事务,推进居民区减负增能

    (二)建立社区居委会约请制度,构建问题解决“直通快办”机制

    (三)建立居委会、业委会、物业三方平台,畅通居民区沟通协调渠道

   二 强化居民主体作用,激发社区活力

    (一)实施“民情日记”制度,精准掌握居民需求

    (二)实施社区营造计划,激发居民自治活力

   三 引入多元力量共同参与,提升社区自治能级

    (一)搭建社区自治项目化平台,规范社区自治项目运作

    (二)引入社会组织共同参与,提升社区治理能力

   四 居民主动参与,破解社区治理难题

    (一)居民自治,破解无物业小区管理困境

     1.居民自主管理物业,社区井然有序

     2.宝昌路520弄居民自治,小区秩序井井有条

    (二)居民自治,提升旧里公共安全等级

    (三)居民自治,化解楼道治理顽症

     1.楼组自治小组,邻里和睦新家园

     2.提高居民文明素养,助力楼组常效管理

    (四)居民自治,提升小区公共管理水平

     1.车友会迸发新能量

     2.自治队伍不断扩大,共建和睦家园

  B.16 普陀区探索完善社区协商议事机制

   一 社区协商现状分析

    (一)协商议事平台丰富多样

    (二)协商议事主体呈现多元化趋势

    (三)社区自治组织发挥了积极作用

    (四)居民参与公共事务的意愿趋于强烈

     1.不同小区落差较大,民意诉求多样

     2.协商议事程序不够规范,主观随意性较大

     3.社区自治共治保障不足,居民话语权较弱

     4.社区协商议事评估体系不健全,缺乏专业性和系统性

   二 社区协商平台

    (一)区域化党建工作平台

     1.区级层面区域化党建平台

     2.街镇层面党建“1+2+2+X”新体制

     3.居(村)层面区域化党建组织网络

    (二)社区共治协商平台

    (三)居民区自治协商平台

     1.居民区联席会议

     2.社区“三会”制度

     3.居民自治组织

   三 社区协商主体

    1.社区共治协商主体及作用一览表

    2.居民区自治协商主体及作用一览表

   四 社区协商议题

    (一)协商议题的选择

    (二)年度协商计划制订流程

     1.议题征集

     2.议题遴选

     3.汇总初稿

     4.征求意见

     5.议题确定

    (三)社区年度协商计划制订流程

    (四)相关说明

   五 社区协商工作流程

    (一)共治议题的协商流程

     1.协商活动承办方

     2.协商前的准备工作

     3.组织好协商会议

     4.加强协商意见的跟踪办理

    (二)自治议题的协商流程

     1.协商前的准备

     2.规范协商程序

     3.拓展协商形式

   六 进一步完善社区协商议事机制的思考

    (一)进一步完善社区协商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

    (二)进一步发挥人大、政协在社区协商中的作用

    (三)加强对社区协商工作的指导与培训

    (四)重视对协商骨干力量的培育工作

    (五)重视协商成果的转化运用

   附件1 社区年度协商计划制订流程

   附件2 社区共治议题协商流程

   附件3 社区自治议题协商流程

 Ⅳ 附录

  B.17 附录一 上海社会发展主要指标

  B.18 附录二 全国直辖市主要社会指标

  B.19 附录三 小康生活标准综合评价值

  B.20 后记

 摘要

 Contents

 法律声明

 Abstract

《上海社会发展报告(2017)》全书共有四大部分,第一部分是总报告,第二部分是分报告,第三部分是案例,第四部分是附录。2017年上海社会蓝皮书主题是“共享发展”,围绕这一主题,本书深入分析了上海社会经济发展中共建共享的现状和问题,努力探索破解困难和问题的关键环节,提出精准化的对策建议,促进上海2020年全面建成高质量的小康社会,促进上海社会经济的中长期持续稳定发展。总报告论述了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共建共享”的社会治理理念,认为“共建共享”体现了人民群众是改革发展成果的创造者,也是改革发展成果的享有者。要实现“共享发展”的目标,就要持续推进社会治理创新,完善公共政策法规体系,加快民生建设,增加社会公共服务供给,实现效率与公平的统一,缩小贫富差距,破除发展瓶颈,补齐共享发展中的“短板”。专题篇总结了近年来上海着力推进社会治理创新,探索社会治理上海模式的实践经验。同时,分析了上海按照中央要求,积极推进社会经济发展成果共建共享,调整和改革过去不合理的教育、卫生、养老、社会保险等公共服务政策,实现“以人为本”的发展目标。比如:探索基层社会治理模式,提升社会治理水平;建立人口调控长效机制,使人口增长与城市承载力相适应;改进公共服务政策,促进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融入;调整失业保险制度,促进就业和创业发展;改革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制度,增强基金可持续性;探索医养结合的上海模式,提高养老服务质量;健全困境儿童发现机制,提高困境儿童保障水平;提高老年人口收入,提高经济保障水平;等等。“附录”部分列出了上海社会发展一些主要指标的最新数据,并与一些直辖市的发展指标进行了比较,量化地记录了上海社会发展的进程。

《关于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指导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15]84号)。

《上海市关于印发〈关于全面推进本市医养结合发展的若干意见〉的通知》(2015年),上海市民政局,2016年1月11日。

《关于进一步推进本市卫生计生系统医养结合工作的通知》(沪卫计基层[2015]21号),2015年9月21日。

上海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关于印发〈上海市护理站管理办法〉的通知》,2016年9月7日。

《关于鼓励社会力量发展本市护理站的通知》(沪卫计医政[2016]036号)。

《上海市关于印发〈关于全面推进本市医养结合发展的若干意见〉的通知》,2015年8月4日,上海市民政局:2016年1月11日。

《上海市老年照护需求评估办法(试行)》(沪社养老领办[2014]2号)。

中国残联、原卫生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关于将部分医疗康复项目纳入基本医疗保障范围的通知》(卫农卫发[2010]80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2010年9月6日,http://www.moh.gov.cn。

人社部等:《关于新增部分医疗康复项目纳入基本医疗保障支付范围的通知》(人社部发[2016]23号。

上海市老龄办:《关于印发〈本市推行“养老服务包”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沪老龄办发[2016]17号),2016年9月6日。

上海市老龄办等:《关于加强社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建设的指导意见》(沪老龄办发[2016]5号),上海市政府网站,2016年4月8日。

上海市民政局、工商局:《关于本市养老服务业企业登记管理实施意见的通知》(沪府办[2016]39号),2016年4月28日。

吴乾渝等:《医养结合视角下上海市老年照护体系建设研究》,《卫生政策研究·老年照护专刊》2016年第4期,第23页。

黄杨子:《本市社区养老形成完整体系医养深度融合,让老年人安享晚年》,《解放日报》2016年11月21日。

张骏:《上海签约1+1+1医疗机构组合居民超60万,可享优先就诊》,《上海观察》2016年10月27日。

丁汉升等:《上海市老年照护统一需求评估实践》,《卫生政策研究·老年照护专刊》2016年第4期(总第71期),第36页。

祝玲:《徐汇区试点老年人照护统一需求评估 在哪养老先看报告》,解放网,2016年1月28日。

郑洁皎、俞卓伟等:《上海市康复医疗资源调查报告》,《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3年第2期,第28卷,第143~147页。

刘佩等:《上海市医疗机构康复床位分析与发展建议,《中国卫生资源》2016年第1期,第22~25页。

鲁哲:《上海5月1日起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 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新民晚报》2016年4月29日。

姚丽萍:《民间资本参与“医养结合”,沪最大老年护理中心落户航头》,《新民晚报》2014年1月8日。

孔同、顾卓丹:《申城开展失智老人康复服务需求调查》,《新闻晚报》2009年5月17日。

孙国根:《上海:12位失智老人仅有1张护理床位》,《健康报》2014年9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