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数

0

引证文献

0 !

参考文献

83

2023-2024年中国旅游发展分析与预测图书

Tourism Development in China: Analysis and Forecast (2023-2024)

SSAPID:101-0239-5192-27
ISBN:978-7-5228-3146-6
DOI:
ISSN:

[内容简介] 本年度“旅游绿皮书”以“旅游业的转型与创新”为主题,通过两篇总报告以及“前沿探索”“文旅融合”“科技赋能”“三大市场"“港澳台旅游”等篇章对2023年中国旅游发展进行了全面透视2023年,全球旅游市场恢复相对稳健,迎来市场重塑的关键契机。我国经济回升向好态势明显,旅游业复苏潜力显著释放。文化和旅游融合更加深入并实现多业态赋能,不断推动产业转型、创新和提质升级,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应大力推动品质升级、激活有效需求、扩大对外开放、提升治理现代化水平,全面推进旅游高质量发展。

相关信息

丛书名:旅游绿皮书
编 辑:陈颖;郭聪燕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24年01月
语 种:汉文
中图分类:F2 经济计划与管理

谢伏瞻主编《2023年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2。

宋瑞、刘倩倩:《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旅游发展:意义、挑战与路径》,《旅游论坛》2023年第1期。

IMF,World Economic Outlook(October 2023),2023-10-03,https://www.imf.org/external/datamapper/datasets/WEO.

OECD,OECD Economic Outlook,2023-09-01,https://www.oecd.org/economic-outlook/.

UNWTO,World Tourism Barometer,2023-09-01,https://www.e-unwto.org/toc/wtobarometereng/21/3.

王瑞婷、宋瑞、周功梅:《21世纪以来国内外旅游需求研究述评与展望》,《社会科学家》2023年第3期。

金准、夏亚龙:《数字化对文化和旅游融合的推动机制研究》,《旅游论坛》2023年第10期。

王瑞婷、宋瑞、胥英伟:《新冠疫情背景下旅游需求新趋势——基于国内外文献综述的发现》,《资源开发与市场》2023年第3期。

刘德谦:《需求与关注度:40年国内旅游发展的动力》,《旅游学刊》2019年第2期。

宋瑞主编,金准、李为人、吴金梅副主编《2020~2021年中国旅游发展分析与预测》,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1。

曾博伟、程金燕:《经济新发展格局下的旅游改革道路》,《旅游学刊》2021年第1期。

曾博伟、李柏文:《非遗赋能乡村振兴的政策选择与措施》,《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5期。

大前研一:《低欲望社会》,上海译文出版社,2018。

武敏、彭小雷、叶成康等:《国家治理视角下我国新城新区发展历程研究》,《城市规划学刊》2020年第6期。

国家知识产权局战略规划司组织编写《中国专利密集型产业统计监测报告(2022)》,2023年6月。

艾瑞咨询:《2021年中国在线旅游行业研究报告》,2021年12月。

主题娱乐协会TEA、AECOM:《2021全球主题公园和博物馆报告》,2022年10月。

蒙大斌:《中国专利制度的有效性:理论与经验分析》,南开大学出版社,2016。

李昶:《中国专利运营体系构建》,知识产权出版社,2018。

欧阳志云、朱春全、杨广斌等:《生态系统生产总值核算:概念、核算方法与案例研究》,《生态学报》2013年第21期。

黄如良:《生态产品价值评估问题探讨》,《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5年第3期。

郭韦杉、李国平:《欠发达地区实现共同富裕的主抓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上海经济研究》2022年第2期。

窦亚权、杨琛、赵晓迪等:《森林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理论与路径选择》,《林业科学》2022年第7期。

Mcgladdery,C.,Lubbe,B. and Buhalis,D.,“Rethinking Educational Tourism:Proposing a New Model and Future Directions”,Tourism Review,2017,72(3).

白长虹、王红玉:《以优势行动价值看待研学旅游》,《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1期。

任唤麟、马小桐:《培根旅游观及其对研学旅游的启示》,《旅游学刊》2018年第9期。

Falk,J.H.,Ballantyne,R.,Packer,J. and Benckendorff,P.,“Travel and Learning:A Neglected Tourism Research Area”,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2012,39(2).

Han,H.,“Consumer Behavior and Environmental Sustainability in Tourism and Hospitality:A Review of Theories,Concepts,and Latest Research”,Journal of Sustainable Tourism,2021,29(7).

Stolz,Steven,A.,“Embodied Learning”,Educational Philosophy and Theory”,2015,47(5).

邹群:《论知、情、意、行理论在人生价值观教育中的运用》,《教育科学》1995年第2期。

叶浩生:《身体与学习:具身认知及其对传统教育观的挑战》,《教育研究》2015年第4期。

Plante,Isabelle,Paul A.O’Keefe and Manon Théorêt.,“The Relation between Achievement Goal and Expectancy-value Theories in Predicting Achievement-related Outcomes:A Test of Four Theoretical Conceptions”,Motivation and Emotion,2013,37(1).

Marchand,G.C.,Gutierrez,A.P.,“The Role of Emotion in the Learning Process:Comparisons between Online and Face-to-face Learning Settings”,The Internet and Higher Education,2012,15(3).

陈醒、王国光:《国际具身学习的研究历程、理论发展与技术转向》,《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9年第6期。

郑旭东、王美倩、饶景阳:《论具身学习及其设计:基于具身认知的视角》,《电化教育研究》2019年第1期。

蔡克信、贺海、郭凌:《自然联结:自然研学旅游体验研究》,《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4期。

王佳钰、徐菲菲、严星雨等:《野生动物旅游者价值观、共情态度与动物友好行为意向研究》,《旅游学刊》2023年第12期。

钟柏昌、刘晓凡:《论具身学习环境:本质、构成与交互设计》,《开放教育研究》2022年第5期。

周美玉、孙昕:《博物馆文创产品设计研究》,《包装工程》2020年第20期。

张迪、郑红:《基于因子分析的北京旅游文创产品游客感知评价体系研究——以故宫为例》,《旅游纵览》2019年第24期。

钱凤德、尹泽和、丁娜:《文创产品的综合评价与购买行为关系研究》,《包装工程》2018年第24期。

王倩、刘俊哲、刘彦:《旅游文创产品的常见问题、价值构成与设计评价体系》,《艺术与设计(理论)》2019年第Z1期。

王梦蝶:《文化创意产品绩效评价体系探析——基于NPS测量体系的视角》,《理论导刊》2019年第10期。

杨慧子:《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文化创意产品设计》,中国艺术研究院,2017。

李志春、李日辉、包长江:《文创产品相关评价研究综述及展望》,《包装工程》2023年第10期。

陈泽恺:《“带得走的文化”——文创产品的定义分类与“3C共鸣原理”》,《现代交际》2017年第2期。

郝鑫:《浅析文化创意产品的内涵和外延》,《现代交际》2012年第7期。

高舜礼:《说千道万,发展旅游还得遵循基本规律》,品橙旅游官方账号2023年9月7日。

夏先清、杨子佩:《河南洛阳 文旅文创热起来》,《经济日报》2023年5月3日。

田宜龙、王雪娜、张艳艳:《“洛阳味道” 扮靓文旅添香古都》,河南日报客户端2023年5月18日。

丁永勋:《这一波汉服热为什么洛阳最能成势》,“封面中国”微信公众号2023年9月23日。

谢彦君:《基础旅游学》,中国旅游出版社,1999。

邹驾云:《“沉浸式”体验助力文旅消费提质升级》,《人民论坛》2020年第15期。

王爽:《我国文化旅游产业的转型路径研究——基于媒介生态变革的视角》,《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6期。

蔡雨晨、王梦婷:《文旅融合视角下沉浸式旅游体验发展思路研究——以“只有河南·戏剧幻城”为例》,《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2年第34期。

方媛、张捷:《创意体验视角下沉浸式文旅发展及创新策略》,《艺术管理》(中英文)2023年第1期。

周子若:《数字经济、旅游科技创新与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关系研究》,《中国物价》2023年第9期。

田博文、余渭恒:《科技赋能打造智慧旅游时代——以剑川古城为例》,《旅游纵览》2023年第14期。

陈晔、马季振、李恒云等:《科技赋能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实践路径与研究议题》,《旅游导刊》2023年第5期。

吴金梅:《激发旅游企业内生动力,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中国旅游报》2023年11月13日。

郭启光:《以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赋能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研究》2023年第1期。

王石峰、夏江涛:《粤港澳大湾区体育旅游资源空间结构及其协同路径研究——以珠海为例》,《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21年第6期。

李晓红:《“跟着赛事去旅游” 体育旅游成新风尚》,《中国经济时报》2023年9月27日。

黎镇鹏、张泽承、李志敢:《新发展格局下体育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阻滞因素与应对策略》,《体育文化导刊》2022年第12期。

张鸿、董聚元、王璐:《中国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内涵、现状及对策》,《人文杂志》2022年第10期。

冯兴元、陈亚坤:《数字经济有什么内涵、特点与作用》,《民主与科学》2020年第6期。

赵剑波:《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理论逻辑与政策供给》,《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4期。

夏江涛、王石峰、黎镇鹏:《我国体育旅游产业数字化转型:动力机制、现实困境与实践路径》,《体育学研究》2023年第3期。

曾玉兰、沈克印:《数字化背景下体育旅游业趋势研判与发展路径》,《体育文化导刊》2021年第6期。

任保平、何厚聪:《数字经济赋能高质量发展:理论逻辑、路径选择与政策取向》,《财经科学》2022年第4期。

张恩利、刘新民:《我国户外运动安全的法律保障》,《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20年第5期。

柴王军、李杨帆、李国等:《数字技术赋能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逻辑、困境及纾解路径》,《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22年第3期。

张琳、王李祥、胡燕妮:《我国数字化人才短缺的问题成因及建议》,《信息通信技术与政策》2021年第12期。

林章林、刘元梦:《标准化助推体育旅游高质量发展》,《质量与标准化》2021年第5期。

徐菊凤、潘悦然:《旅游公共服务的理论认知与实践判断——兼与李爽商榷》,《旅游学刊》2014年第1期。

李健仪、谢礼珊、关新华:《旅游公共服务质量量表的设计与检验》,《旅游学刊》2016年第11期。

李爽、黄福才、钱丽芸:《旅游公共服务多元化供给:政府职能定位与模式选择研究》,《旅游学刊》2012年第2期。

夏杰长:《促进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政策着力点》,《社会科学家》2019年第5期。

张丹、谢朝武:《我国旅游者公共安全服务:体系建设与供给模式研究》,《旅游学刊》2015年第9期。

王郁、赵一航:《基于协调度时空分析的上海超大城市公共服务供需关系》,《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4期。

邹再进、罗光华:《旅游公共服务》,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5。

中国旅游研究院入境旅游课题组:《中国入境旅游发展年度报告2023》,旅游教育出版社,2023。

杨劲松:《出境团队旅游重启,再出发的不仅仅是游客》,《中国旅游报》2023年2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