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数

8

引证文献

0 !

参考文献

73

深圳教育史图书

The Educational Histrory of Shenzhen

SSAPID:101-0196-3395-50
ISBN:978-7-5097-1254-2
DOI:
ISSN:

[内容简介] 本书论述了深圳秦砖汉瓦时代到20世纪末教育产生、嬗变和发展变革的全过程。作为南国边陲小镇,她经历了“自然”教育、县儒学和书院教育、近代教育转型和特区教育现代化若干历史阶段,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探索敢为、开放取长、包容豁达、务实求真的深圳教育精神。

相关信息

丛书名:深圳大学学术文库
作 者: 熊贤君
编 辑:赵学秀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年03月
语 种:中文
中图分类:G4 教育

 后记

 前言

 第一编 新安县建立前

  第一章 先秦至魏晋南北朝时期深圳的教育

   第一节 先秦时期深圳地区的教育

    一 地下遗址发掘

    二 出土文物上刻划的符号

    三 祭祀或宗教活动

   第二节 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深圳地区的教育

    一 文教政策的影响

     (一)“独尊儒术”的余波

     (二)道德教育的滞后性

     (三)异域佛教的偶然接触

    二 “九九口诀”铭文砖出土的意义

    三 佛教教育迈出的第一步

    四 社会教育初次挂果

  第二章 唐宋时期深圳地区的教育

   第一节 文教政策在屯门镇的实施

    一 隋唐时期的文教政策

     (一)南北经学的统一

     (二)崇儒兴学传统的宏扬

     (三)兼容道佛张显包容性

    二 宋元时期的文教政策

     (一)重文

     (二)尊孔

     (三)强化科举考试

     (四)以儒学促进汉化

     (五)大力推崇理学

   第二节 隋唐宋元时期深圳地区的书院教育

    一 邓符协家族

    二 力瀛书院的建立

    三 力瀛书院的归属

   第三节 隋唐宋元时期深圳地区的私家教育与科举

   第四节 隋唐宋元时期客家的迁入与社会教育

    一 深圳客家的落户

    二 社会教育的进行

 第二编 新安县时期

  第三章 明代至清代前期深圳的教育

   第一节 文教政策的一统化

    一 “世治宜用文”

    二 褒扬程朱理学

    三 严格控制思想言论

     (一)禁止一切不利皇权统治的思想言论

     (二)对教官及生员实行严格控制

     (三)兴起深文周纳的文字狱

    四 实行八股取士

   第二节 教育行政机构的始设

    一 教育行政机构及其职掌

    二 教育行政职官的选聘

   第三节 儒学教育的起步

    一 儒学教育发展概况

    二 新安县儒学的设立

    三 新安县学的教学

   第四节 深圳地区书院的创办

    一 明清的书院政策

    二 新安的凤岗等书院

   第五节 社学和义学的设置

    一 社学和义学的设置过程

     (一)社学的创办过程

     (二)义学设置的指归

    二 新安县社学和义学教育的实施

   第六节 私学和客家教育

    一 私家教育特色和客家南迁新安

    二 私学与客家教育的实施

   第七节 新安生员在科举考试中的表现

    一 举考试制度的形成

    二 人在科举考试中的表现

     (一)进士

     (二)举人

     (三)钦赐出身

     (四)副榜

     (五)拔贡、优贡、恩贡、岁贡

    三 举新安不后人

    四 同时期本省邻省相关县的比较

   第八节 利弊参半的社会教育

  第四章 清代后期新安县的教育

   第一节 文教政策的转型

    一 “千年未有之变局”

    二 “中体西用”方针的形成

    三 停止科举兴办学校

   第二节 新型官学教育的起步

   第三节 现代私立学校的开办

    一 乡绅名宿倡办教育

    二 华侨商人创办学校

   第四节 教会学校的开办

    一 教会在新安县的活动

    二 教会学校的创办

   第五节 留学教育的起步

    一 非官费留学的肇始

    二 官费留学的起步

 第三编 宝安县时期

  第五章 中华民国时期宝安县的教育

   第一节 教育方针与学制实施

    一 民初颁布的教育方针

    二 三民主义教育方针

    三 现代学制的颁布实施

   第二节 县教育行政机构更迭

    一 摇摆不定的县级教育行政

    二 宝安县教育行政机构的更迭

   第三节 初等教育的实施

    一 初等教育发展概况

    二 公立初等小学校

    三 私塾和私立初等小学校

     (一)对私塾进行改良

     (二)私立初等学校

    四 其他私立学校和幼儿园的开办

    五 私立燕贻小学的办理

   第四节 普通中学教育

    一 宝安县中学发展概况

    二 宝安县立第一初级中学

    三 私立初级中学

    四 华侨开办初级中学

    五 私立深圳中学、观澜中学和振能中学

     (一)私立深圳中学

     (二)私立观澜中学

     (三)私立振能中学

   第五节 教师教育的实施

    一 教师教育的起步

    二 县立简易师范的开办

   第六节 社会教育实施

   第七节 与香港的教育交流

  第六章 共和国建设起步时期深圳的教育

   第一节 宝安县教育行政革新

    一 县教育行政机构的变迁

    二 县教育人事行政

    三 县教育行政职能的履行

     (一)普通教育调查与调整

     (二)开展教师思想改造运动

     (三)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四)应对部分师生逃港

   第二节 幼儿教育的畸形发展

    一 幼儿园的大起大落

    二 宝安的幼儿教育“大跃进”

   第三节 普通小学教育的曲折发展

    一 普通小学教育发展历程

    二 贯彻“两条腿走路”方针

    三 调整与教学改革探索

   第四节 普通中学教育

    一 普通中学曲折发展与调整

    二 普通中学的教学改革

    三 减轻中学生负担

    四 深圳中学的社会主义教育

   第五节 师范教育和大学教育

    一 师范教育发展的探索

    二 来去匆匆的劳动大学

   第六节 农业中学和职业教育

    一 农业中学的创办

    二 水产学校及职业培训

   第七节 扫盲与社会教育

    一 扫盲运动的开展

    二 职工教育的进步

  第七章 “文化大革命”时期深圳的教育

   第一节 教育陷入空前的大动乱

    一 “红卫兵运动”和“停课闹革命”

    二 教师队伍被整垮

   第二节 混乱不堪的教育行政

    一 县教育行政的无序化

    二 学校管理体制的混乱

   第三节 扰乱学校的“教育革命”

    一 学制教材和课程变动

    二 “走五七道路”与“开门办学”

    三 盲目“戴帽”办学普及教育

    四 逆境中的努力与抗争

 第四编 深圳建市至二〇〇〇年

  第八章 深圳特区建立到二〇〇〇年的教育

   第一节 教育行政机构的设立

    一 市教育行政机构的设置

     (一)改宝安县教育局为深圳市教育局

     (二)合组深圳市教育委员会

     (三)组建深圳市教育局

    二 区县教育行政机构

    三 直属教育机构和教育团体

     (一)直属教育机构

     (二)教育团体

    四 教育督导制度的确立

    五 教育经费投入及其管理

   第二节 幼儿教育的蜿蜒发展

    一 幼儿园创办方针的确定

    二 幼儿园的教学

    三 幼儿园的管理和问题

   第三节 普通中小学发展的尝试

    一 中小学的设置

    二 推进普及九年义务教育

    三 中小学的教学改革

     (一)学制改革的进行

     (二)课程设置和教材使用

     (三)教学方法改革尝试

    四 中小学德育的探索

   第四节 普通高等教育的起步

    一 深圳大学的崛起

     (一)粤海门边兴大学

     (二)院系与专业设置

     (三)教学、科研与管理改革

    二 其它高等教育机构

     (一)深圳职业技术学院

     (二)深圳大学城

     (三)深圳师范专科学校

     (四)新安职业技术学院

   第五节 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发轫

    一 从无到有的普通中等专业教育

    二 职业高中教育的推进

    三 技工教育的创办

   第六节 特殊教育和工读教育

    一 残疾儿童青少年教育

    二 青少年工读教育

   第七节 成人教育和社会教育

    一 扫盲和农民、职工文化教育

    二 成人、职工职业教育

    三 文化教育活动的开展

    四 成人高等教育的推进

   第八节 教师队伍建设和教育教学研究

    一 教师队伍建设

     (一)教师队伍发展概况

     (二)教师继续教育与培训

     (三)教师道德建设与管理

     (四)教师的物质待遇

    二 教育和教学研究

     (一)教育科学研究

     (二)有关教学的研究

   第九节 境外和国际合作交流

    一 国际合作与交流

     (一)高等教育领域的交流合作

     (二)基础教育领域的国际交流合作

     (三)科学技术研究领域的交流合作

    二 与港澳的教育交流合作

[1]《二十五史》,上海古籍出版社、上海书店,1986年影印版。

[2]张一兵校点《深圳旧志三种》,海天出版社,2006。

[3]宝安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宝安县志》,广东人民出版社,1997。

[4]深圳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深圳市志·教科文卫卷》,方志出版社,2004。

[5]蒋祖缘、方志钦主编《简明广东史》,广东人民出版社,1993。

[6]深圳市史志办公室纂《深圳市十九镇简志》,海天出版社,1996。

[7]《宝安县教育志》编纂小组编《宝安县教育志》(1106~1986),宝安县教育局,1988年12月油印本。

[8]郭培源主编《福永镇志》,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6。

[9]《沙井镇志》,吉林摄影出版社,2002。

[10]赖为杰主编《怀德村志》,中国文史出版社,2007。

[11]赖为杰主编《兴围村志》,中国文史出版社,2007。

[12]赖为杰主编《和平村志》,中国文史出版社,2007。

[13]赖为杰主编《桥头村志》,中国文史出版社,2007。

[14]欧阳发主编《万丰村志》,海天出版社,2001。

[15]《深圳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志》编纂委员会编《深圳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志》,海天出版社,2005。

[16]《龙华史志》编委会主编《龙华史志》,中国新闻出版社,2001。

[1]《张之洞全集》(第十二册),河北人民出版社,1998。

[2]《龚自珍全集》,上海人民出版社,1975。

[3]张品兴主编《梁启超全集》(全10册),北京出版社,1999。

[4]《全祖望集汇校集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

[5]高平叔编《蔡元培全集》(第1~8卷),中华书局版。

[6]商衍鎏:《清代科举考试述录》,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58。

[1]深圳市宝安区档案馆,全宗号47,目录号A1,案卷号3。

[2]深圳市宝安区档案馆,全宗号47,目录号A1,案卷号4。

[3]深圳市宝安区档案馆,全宗号47,目录号A1,案卷号5。

[4]深圳市宝安区档案馆,全宗号2;目录号1;案卷号10。

[5]深圳市宝安区档案馆,全宗号2;目录号1;案卷号12。

[6]深圳市宝安区档案馆,全宗号47,目录号A1,案卷号28。

[7]深圳市宝安区档案馆,全宗号4;目录号1;案卷号36。

[8]深圳市宝安区档案馆,全宗号4;目录号1;案卷号39。

[9]深圳市宝安区档案馆,全宗号4;目录号1;案卷号43。

[10]深圳市宝安区档案馆,全宗号2;目录号1;案卷号48。

[1]璩鑫圭编《鸦片战争时期教育》,上海教育出版社,1990。

[2]舒新城编《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上中下),人民教育出版社,1981年2版。

[3]宋恩荣、章咸选编《中华民国教育法规选编》(修订版),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年第2版。

[4]朱有瓛主编《中国近代学制史料》(第二辑上册),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7。

[5]《第一次中国教育年鉴》,开明书店,1934。

[6]《宝安学会杂志》,1924年第2期。

[7]全国政协广东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广东文史资料》(第74辑),广东人民出版社,1994。

[8]《宝安史志通讯》编审委员会、宝安区史志办公室、宝安区档案局编《宝安史志通讯》(后更名为《宝安史志》)2001年第1期至2009年第1期。

[9]深圳市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深圳市档案馆编《深圳文史》第1~9辑,海天出版社。

[10]深圳市南头中学校史资料汇编《岁月留痕——深圳市南头中学校史资料汇编》,香港大道出版社,2006。

[11]深圳市南头中学校史资料汇编《流光碎影——深圳市南头中学校友回忆录》,香港大道出版社,2006。

[1]张朋园:《湖南现代化的早期进展(1860~1916)》,岳麓书社,2002。

[2]王齐乐著《香港中文教育发展史》,三联书店(香港)有限公司,1996。

[3]王东著《社会结构与客家人教育》,湖北教育出版社,2003。

[4]深圳博物馆编《深圳考古发现与研究》,文物出版社,1994。

[5]深圳博物馆编《深圳考古发现与研究》,文物出版社,1994。

[6]陈青之著《中国教育史》,东方出版社,2008。

[7]李国钧主编《中国书院史》,湖南教育出版社,1994。

[8]刘伯骥著《广东书院制度》,国立编译馆中华丛书编审委员会印行,1978年再版。

[9]别必亮:《承传与创新——近代华侨教育研究》,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

[10]顾长声:《从马礼逊到司徒雷登》,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

[11]李喜所:《中国留学史论稿》,中华书局,2007。

[12]实藤惠秀:《中国人留学日本史》,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3。

[13]黄浩炯、何景安编著《今日香港教育》,广东教育出版社,1996。

[14]广东地方史志办公室编《当代广东简史》,当代中国出版社,2005。

[15]张卫东、王洪友主编《客家研究》(第一集),同济大学出版社,1989。

[16]深圳博物馆编《深圳古代简史》,文物出版社,1997。

[17]深圳博物馆编《深圳近代简史》,文物出版社,1997。

18.深圳博物馆编《深圳特区史》,人民出版社,1999。

[19]朱来常主编《万丰村史》,当代中国出版社,2001。

[20]唐冬眉、申晨编著《远去的家园——宝安古村落记》,中国文史出版社,2007。

[21]深圳商报社编《经典深圳》,中国言实出版社,2000。

[22]《深圳全记录》编委会编《深圳全记录》,海天出版社,2000。

[23]申晨著《寻根宝安》,作家出版社,2006。

[24]《深圳特区报》主编《深圳大视角》,海天出版社,2003。

[25]段亚兵著《深圳精神文明之路》,海天出版社,2000。

[26]何学文主编《宝安人文风物》,北岳文艺出版社,2001。

[27]刘丽川著《深圳客家研究》,南方出版社,2002。

[28]周肇仁著《宝安华侨往事》,深圳市宝安区档案局(馆)、深圳市宝安区史志办公室2006年8月印行。

[29]杨宏海主编《深圳文化研究》,花城出版社,2001。

[30]深圳大学校友会主编,金伯杨著《创业报告(商海篇)》,海天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