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数

7

引证文献

0 !

参考文献

188

中国保险业:现状与发展图书

China's insurance:status and development

SSAPID:101-0127-9855-39
ISBN:978-7-5097-0497-4
DOI:
ISSN:

[内容简介] 本书从当前国内外保险业发展的一般原理和基本现状出发,对影响我国保险业发展前景的关键性因素进行了深入探讨,主要包括:保险市场发展过程中外部经济金融环境变化的冲击、保险市场发展本身的供求平衡状况、保险市场发展模式的设计与完善、保险市场整体产品创新和风险管理能力、保险市场发展的外部政策环境约束等,并在全面分析的基础上对相关问题提出有效的对策建议。

相关信息

丛书名:
作 者: 刘仁伍
编 辑:叶杰刚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年12月
语 种:中文
中图分类:E 军事

 后记

 序言

 导言

  一 问题的提出

   1.保险业发展的整体情况

   2.我国保险市场的供需状况

   3.我国保险市场的发展模式

   4.我国保险市场的创新方向

   5.我国保险市场的政策环境

  二 写作的思路及特点

  三 主要内容及结构安排

 第一章 保险市场概述与我国的保险市场

  第一节 保险和保险市场的一般概念

   一 保险的含义

    (一)保险的定义

    (二)保险的性质

    (三)保险的特征

    (四)保险的对象

   二 保险的要素

    (一)有可保风险的存在

    (二)大量同质风险的集合与分散

    (三)费率的合理计算

    (四)保险基金的建立

    (五)保险合同的订立

   三 保险的分类

    (一)按保险的实施方式分类

    (二)按保险的保障标的分类

     1.人身保险

     2.财产保险

    (三)按照保险的保障范围分类

    (四)按保险的承保方式分类

   四 保险市场

    (一)保险市场的特征

     1.保险市场是一个无形市场

     2.保险市场是一个预期市场

     3.保险市场商品具有两重性

     4.保险市场易受到政府干预

    (二)保险市场的要素

     1.保险市场的需求因素

     2.保险市场的供给因素

     3.保险市场的价格因素

     4.保险市场的中介因素

     5.保险市场的监管因素

    (三)保险市场的分类

     1.几种主要的分类方法

     2.再保险市场的专业术语

  第二节 保险的功能和作用

   一 保险的三大功能

    (一)保险的风险管理功能——保险最原始的功能

     1.分散风险的功能

     2.经济补偿和给付功能

     3.风险管理功能的演变

    (二)保险的资金融通功能——保险金融属性的表现

     1.保险业的资金积聚与运用

     2.保险业的资金配置功能

     3.再保险特殊的资金融通功能

    (三)保险的社会治理功能——保险是社会润滑剂

     1.有利于社会的稳定

     2.参与社会风险治理

     3.保障交易,启动消费

     4.减少社会的经济纠纷

     5.补充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二 保险的四大作用

    (一)保险是市场经济条件下风险管理的基本手段

    (二)保险是现代金融体系中的重要支柱

    (三)保险是社保体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四)保险还是促进创新的有效机制

  第三节 中国保险发展的历史及其特征

   一 全球保险业的起源和发展史

    (一)海上保险的产生和发展

     1.海上保险的萌芽和雏形

     2.现代海上保险的形成

     3.现代海上保险的发展

    (二)火灾保险的产生和发展

     1.火灾保险的产生

     2.火灾保险的发展

     3.火灾再保险出现

    (三)人身保险的产生和发展

     1.人身保险的产生

     2.人身保险的出现

     3.人身再保险出现

    (四)其他保险的产生和发展

     1.责任保险

     2.信用保证保险

   二 中国保险发展历史及其特征

    (一)第一阶段:民族保险业的兴起、发展和衰落

     1.国外保险势力的侵入时期

     2.中国民族保险业的兴起时期

     3.中国民族保险业的发展时期

     4.抗战后至新中国成立之前的保险业变迁

    (二)第二阶段:新中国人民保险事业的形成与停滞

     1.新中国人民保险事业的形成

     2.新中国人民保险事业的停滞

    (三)第三阶段:中国保险业在新时期的发展

     1.1979~1986年:保险市场由人保完全垄断

     2.1986~1992年:保险市场的有限竞争

     3.1992~2002年:保险业多元化竞争时期

     4.2002年至今:保险业的全面开放与发展

  第四节 中国保险市场发展的现状及问题

   一 中国保险市场发展的现状

    (一)保险市场的规模扩大

    (二)保险的业务品种丰富

    (三)保险市场的主体增加

    (四)中介市场的逐步发展

    (五)再保险市场已经形成

    (六)保险公司的效益提高

   二 中国保险市场发展中的问题

    (一)保险业的地位还比较低

    (二)保险业竞争依然不充分

    (三)保险业不能满足风险保障需求

    (四)保险业财务风险在高速积累

    (五)保险资金投资效益依然较低

    (六)再保险市场还很不成熟

    (七)保险市场的发展不平衡

    (八)国内保险公司的竞争力仍然不高

    (九)保险中介机构质量堪忧

    (十)中资保险公司信誉不高

 第二章 主要国家和地区保险市场的发展

  第一节 全球保险市场发展的趋势与特征

   一 保险市场的全球化程度越来越高

   二 保险业电子商务化的快速发展

   三 保险市场的险种结构出现调整

   四 保险业的保障范围不断扩大化

   五 保险业的经营模式出现混业化

   六 保险市场面临的巨灾风险加大

   七 保险公司风险管理不断证券化

   八 新兴市场国家的保险市场快速发展

  第二节 美国和英国保险市场的发展

   一 美国保险市场的发展

    (一)保险市场的规模和地位

    (二)保险产品的种类和创新

     1.人寿与健康保险的种类和创新

     2.财产与灾害保险的种类和创新

    (三)保险资金的积累和运用

     1.寿险资金的积累和运用

     2.非寿险资金的积累和运用

    (四)保险监管的演变和特征

     1.美国保险监管体系的演变

     2.美国保险监管的主要特征

   二 英国保险市场的发展

    (一)保险业的规模和地位

     1.英国保险业规模

     2.伦敦的保险市场

    (二)主要的保险产品和创新

     1.英国的汽车保险

     2.英国的巨灾保险

    (三)英国保险资金的运用

    (四)英国的保险监管制度

     1.保险监管法律的发展

     2.保险监管机构的变革

     3.保险业监管的自律性

  第三节 欧洲大陆德国和瑞士保险市场的发展

   一 德国保险市场的发展

    (一)德国保险业的规模和地位

    (二)商业化的巨灾保险体系

     1.德国巨灾保险体系的特征

     2.德国巨灾保险体系的效果

    (三)德国保险市场的监管

     1.2002年之前的分业监管

     2.2002年之后的混业监管

     3.接受欧盟保险指令监管

   二 瑞士保险市场的发展

    (一)瑞士保险市场的规模和地位

     1.保险密度和深度高

     2.保险公司的实力强大

     3.高素质的保险从业人员

    (二)保险业务的种类和创新

     1.寿险的业务比重大

     2.再保险占有重要地位

     3.保险业务上的创新

    (三)保险业资金的运用

    (四)瑞士的保险监管制度

     1.保险监管的相关法律

     2.保险监管的相关机构

  第四节 东亚地区日本和台湾保险市场的发展

   一 日本保险市场的发展

    (一)日本保险业规模和地位

    (二)日本保险市场的概况

     1.寿险业务方面

     2.非寿险业务方面

    (三)日本保险业资金的运用

    (四)日本保险业监管与改革

     1.保险业监管机构的变革

     2.保险监管重心的转变

     3.偿付能力监管的变革

   二 台湾地区的保险市场

    (一)保险市场的规模和地位

     1.市场的规模和地位

     2.保险机构和从业人员

    (二)保险业务分类和创新

     1.寿险业务

     2.非寿险业务

    (三)台湾保险公司资金的运用

     1.投资组合趋于谨慎

     2.海外投资将会增加

    (四)台湾保险业的监管及变革

     1.保险业监管机构的变迁

     2.台湾保险业监管的发展

 第三章 中国保险市场发展的经济环境分析

  第一节 中国经济金融发展与保险需求

   一 经济金融发展与保险发展的研究综述

   二 经济金融发展与保险需求分析

    (一)影响保险市场需求的因素

     1.经济增长(GDP)

     2.居民收入

     3.固定资产投资

     4.居民储蓄存款余额

     5.市场化程度

     6.其他因素

    (二)经济金融发展与保险需求的实证分析

     1.相关性分析

     2.回归分析

     3.实证分析的结论

   三 经济金融发展前提下的中国保险市场需求估算

    (一)中国保险市场需求的估算

    (二)中国再保险需求的分析与估算

     1.中国再保险需求分析

     2.中国再保险需求的估算

  第二节 中国保险业的地区性差异需求

   一 中国保险业的地区差异

    (一)保费收入的地区差异

    (二)保险密度和深度

    (三)主体结构

   二 中国保险业的地区性差异需求

    (一)直接保险的地区性差异需求

     1.z分数法

     2.各地区保险业的z分数得分

    (二)再保险的地区性差异需求

  第三节 基于国际比较的中国保险需求分析

   一 中国保险业发展的比较分析

    (一)保费收入

    (二)保险密度

    (三)保险深度

   二 基于国际比较的中国保险市场潜在需求分析

    (一)中国保险市场潜在需求

    (二)中国再保险潜在市场需求

   三 分析结论

  第四节 中国的巨灾风险与保险需求

   一 中国主要的自然灾害种类及其危害

    (一)地震灾害及其经济损失

    (二)洪水灾害及其经济损失

     1.中国洪水灾害的地区分布及特点

     2.中国洪水灾害造成的损失情况

    (三)台风灾害及其经济损失

    (四)冰冻雪灾害及其经济损失

    (五)沙尘暴灾害及其经济损失

   二 中国灾害损失的变动趋势与原因分析

   三 灾害经济损失的补偿机制及其比较

    (一)补偿机制的分类

     1.国家灾害补偿机制

     2.社会补偿

     3.保险补偿

    (二)不同补偿方式的效果比较

     1.补偿额度

     2.补偿速度

     3.补偿的效果

     4.可持续性

   四 中国的巨灾风险要求大力发展再保险

   五 中国巨灾再保险潜在的市场需求

  第五节 中国保险市场供给分析

   一 中国保险市场供给的发展与变化

   二 中国保险市场供给的竞争状况

    (一)完全垄断阶段:1980~1986年

    (二)寡头垄断阶段:1986~2000年

    (三)垄断竞争阶段:2001年至今

   三 中国保险市场的产品业务结构现状

    (一)寿险产品业务结构

    (二)非寿险产品业务结构

   四 中国再保险供给的历史

   五 中国再保险市场供给的现状

    (一)再保市场主体发展滞后于直保公司,供给主体结构不合理,再保险供给能力不足

    (二)再保险市场过分依赖国际市场。在保险市场上,如果一国的再保险需求超出其国内的供给时,就需要引入国外的再保险供给来满足市场需求

    (三)再保险超能力承担风险责任现象严重,承保能力有待加强

    (四)再保险专业人才短缺,技术和服务落后

    (五)保险公司间的竞争关系制约了潜在的再保险供给

   六 再保险供给主体的市场占有情况

    (一)再保险市场主体情况

    (二)产品结构状况

    (三)市场占有情况

  第六节 中国保险市场供需错配分析

   一 中国保险市场供需错配的主要表现

    (一)财产险市场供给主体过多,财产保险供给过剩甚至导致市场不正当竞争

    (二)责任保险发展滞后,市场需求迫切而有效市场供给不足

    (三)再保险市场需求旺盛,供给却不足,市场需求远大于国内再保险供给

   二 中国保险市场供需错配的原因

    (一)政府支持力度不够

    (二)保险项目自身的收益原因

    (三)法制制度环境不健全

   三 中国保险市场供需错配的对策

    (一)加大政府对巨灾再保险和责任保险的财政和政策支持力度

    (二)建立健全相关法律制度,改善法律环境

    (三)加大产品创新力度,积极开发和设计有特色的再保险和责任保险产品

 第四章 我国保险市场发展模式分析

  第一节 我国保险市场经营主体组织模式分析

   一 企业组织的基本理论与划分标准

    (一)企业组织的基本理论

    (二)企业组织模式的划分标准

    (三)企业组织模式发展的一般趋势

   二 保险公司组织形式的基本模式

   三 我国保险企业组织模式分析

    (一)国际保险组织形式的股份化趋势

    (二)我国保险公司的股份制改造进程

    (三)我国保险公司股份制改造的效应分析

    (四)我国股份制保险公司股权结构分析

    (五)关于保险公司上市的几点思考

  第二节 我国保险企业的公司治理模式分析

   一 公司治理的基本概念与内涵

    (一)公司治理的概念

    (二)公司治理的本质

    (三)公司治理的特征

   二 公司治理一般框架

    (一)有效公司治理的基本指引

    (二)公司治理一般架构

   三 保险企业公司治理的相关内容

    (一)保险企业资本结构与公司治理

    (二)保险企业内部组织架构与公司治理

    (三)保险企业外部监管与公司治理

    (四)保险企业风险管理与公司治理

   四 我国保险业公司治理现状分析

   五 完善我国保险企业公司治理的基本思路

  第三节 我国保险市场风险管理模式分析

   一 保险市场风险的类型与发展趋势

    (一)保险业风险一般分类标准

     1.保险合约风险

     2.市场风险

     3.金融风险

     4.资产与负债的失衡风险

     5.经营风险

    (二)保险市场风险演变的特点与趋势

     1.市场利率波动导致的风险

     2.资本市场波动引致的风险

     3.产业联动效应导致的风险

     4.自然环境变化导致的偿付能力风险

   二 保险市场全面风险管理的整体框架

    (一)保险公司全面风险管理的内涵与特点

    (二)全面风险管理与企业内部控制的联系与区别

    (三)全面风险管理的外部监管框架

    (四)全面风险管理与保险企业竞争力

    (五)全面风险管理的框架体系

     1.保险公司全面风险管理的原则

     2.保险公司全面风险管理的维度

     3.保险企业全面风险管理的核心方法

     4.全面风险管理的实施系统

   三 我国保险业风险管理的现状与问题

    (一)保险市场的高速发展掩盖了保险业潜在风险

    (二)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使营运风险凸显

    (三)资金运用渠道放宽引致新的投资风险

    (四)市场的规范程度将影响保险行业可持续发展

    (五)金融业综合经营使风险关联度不断提高

   四 完善我国保险业风险管理的策略

    (一)加快调整产品结构,提高承保质量

    (二)提高信用风险监控力度

    (三)加强偿付能力监管,提高保险业抵御风险能力

    (四)加强公司治理结构和外部监管的融合

    (五)把握银保合作的风险控制重点

    (六)充分发挥再保险制度的风险管理职能

  第四节 我国保险市场经营模式分析:基于银保合作

   一 银保合作的国际发展历程与趋势分析

    (一)银保合作的发展历程

    (二)银行保险的发展趋势

   二 银保合作的主要模式与国际比较

    (一)银保合作的基本模式

     1.协议代理模式

     2.间接参股模式

     3.金融控股集团模式

    (二)发达国家银保合作的实践与特点

     1.法国银保合作模式

     2.英国银保合作模式

     3.德国银保合作模式

     4.美国银保合作模式

   三 与银行保险相关的几个问题

    (一)银行保险各主体的关系

    (二)综合性银行保险项目的组成要素

    (三)银保合作的效应分析

   四 我国银保合作的现状、问题与前景

    (一)我国银保合作的现状

    (二)我国银保合作的主要问题

     1.银保合作深度有待加强

     2.银保合作中的利益博弈问题没有妥善解决

     3.业务发展基础建设比较薄弱

     4.银保业务盈利贡献能力较弱

     5.银行保险品种单一导致业务可持续能力不强

     6.银保合作渠道信用风险突出

    (三)我国银保合作的前景分析

     1.综合经营体制下的银行保险相互参股将作为银保合作的主要模式

     2.银保合作主体增多,产品结构将逐步合理化

     3.银行系保险公司的诞生使得传统的银行保险市场格局发生改变

     4.银行进军保险业未必代表金融业的发展方向

   五 完善我国银保合作的途径分析

    1.改进银保合作的模式

    2.提高银保产品的创新程度

    3.完善银保合作的法律环境

    4.寻找战略联盟价值创造点

    5.注重银保合作的风险防范

 第五章 中国保险市场的产品创新与资金运用分析

  第一节 中国保险市场的产品创新

   一 中国保险市场产品创新的现状及问题

    (一)保险产品创新的现状

    (二)影响保险产品创新的主要因素

   二 国际保险市场的产品创新

    (一)国际保险市场产品创新的主要推动力

    (二)国际保险市场创新产品的分类

    (三)国际保险市场产品创新的融合发展趋向

    (四)国际保险市场的产品创新:非传统风险转移方式(ART)

     1.传统保险产品的缺陷及ART产品的优势

     2.部分ART产品

   三 中国保险市场产品创新的原则、策略、方向及路径

    (一)中国保险产品创新的原则

     1.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原则

     2.收益与风险对称原则

     3.效益原则

    (二)保险产品创新的策略

    (三)保险产品创新的方向

    (四)保险产品创新的路径

  第二节 保险创新产品的定价、营销与风险管理

   一 保险创新产品的定价风险及其防范

    (一)保险创新产品的定价风险

    (二)保险创新产品定价风险的防范

   二 保险创新产品的营销风险及其控制

    (一)保险创新产品的营销风险

    (二)保险创新产品的营销环境分析

     1.市场及购买行为

     2.产品替代

     3.政治、经济、法律及金融环境

    (三)保险创新产品的营销策略及营销渠道创新

     1.保险创新产品的营销策略创新

     2.保险创新产品的营销渠道创新

   三 保险创新产品的风险管理

    (一)保险创新产品的风险度量

    (二)保险创新产品的风险管理系统

    (三)再保险创新产品风险控制的主要措施

  第三节 保险公司的资金运用创新及风险管理

   一 中国保险资金的运用现状分析

    (一)保险资金的投资收益率偏低

    (二)保险资金投资结构需要进一步优化

    (三)保险资金的运用模式落后

    (四)资产负债风险管理体系建设滞后

   二 中国保险资金的运用模式及其创新

    (一)当前我国的保险资金运用模式

     1.公司内设投资部门模式

     2.外部委托投资模式

     3.专业资产管理公司模式

    (二)我国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发展创新的方向

   三 中国保险资金运用的渠道及其创新

    (一)保险资金运用渠道创新的必要性

    (二)保险资金运用渠道创新的路径

   四 保险资金运用的综合评价

    (一)保险资金运用效率评价的原则

    (二)保险资金运用的定性评价指标

     1.外部环境指标

     2.内部环境指标

    (三)保险资金运用的定量评价指标

     1.盈利能力

     2.偿付能力

     3.资产的流动性

     4.准备金提取

   五 保险资金运用的风险管理

    (一)保险资金运用的风险控制:内部管理

     1.建立有效的风险内控体系

     2.建立高效的风险管理组织架构与运行机制

    (二)保险资金运用的风险控制:外部监管

 第六章 中国保险市场发展的政策环境分析

  第一节 我国保险监管法律制度的变迁、现状以及不足

   一 我国保险业监管立法的变迁

    (一)第一阶段:1995年以前的不规范阶段

    (二)第二阶段:1995年以后的正规化发展阶段

    (三)第三阶段:1998年以后的分业监管阶段

    (四)第四阶段:2003年至今以偿付能力监管为核心的新阶段

   二 我国保险业监管法律制度现状

    (一)形成了较为系统的保险监管法律体系

    (二)强化对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的监管

    (三)确立了现代化的、可操作性强的保险监管目标

    (四)再保险监管逐步步入了专业化监管道路

   三 我国保险监管法律体系的不足

    (一)双重监管目标成为我国保险业加速发展的障碍

    (二)保险法律体系规定过于笼统,且内容冲突

    (三)我国再保险监管具体制度发展相对滞后

    (四)我国保险业务的信息披露制度仍然较为落后

  第二节 保险公司的准入制度

   一 保险公司的设立

    (一)保险公司设立的审批要件

    (二)保险公司设立的资本要件

    (三)保险公司设立的组织要件

   二 保险公司的行为能力

    (一)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

    (二)保险公司的经营范围

    (三)保险公司的缔约合约对象

   三 保险公司的退出

  第三节 我国保险资金运用方式的政策分析

   一 我国保险资金运用渠道的政策变迁

    (一)第一阶段(1980~1987):仅能运用于存款的阶段

    (二)第二阶段(1987~1995):无序、失控的阶段

    (三)第三阶段(1995~1998):管理较为严格的阶段

    (四)第四阶段(1999~2003):资金运用限制逐步放松的阶段

    (五)第五阶段(2004~2006.3):资金运用政策不断完善的阶段

    (六)第六阶段(2006.3~):资金运用渠道步入规范化的阶段

   二 当前我国保险资金运用风险控制的相关规定

    (一)银行存款及风险控制

    (二)债券风险及风险控制

    (三)股票风险及其风险控制

    (四)证券投资基金风险及风险控制

    (五)基础设施建设投资风险及风险控制

    (六)外汇资金境外投资风险及控制

   三 我国保险资金运用风险控制及监管制度存在的弊端

    (一)我国保险资金投资渠道明显偏窄

    (二)对不同的保险资金缺乏有针对性的监管制度

    (三)信息披露或报告时间频率规定不明确

    (四)监管缺乏严格的责任追究制度

  第四节 保险业的财税政策环境分析

   一 财税政策在促进保险业发展中的作用

    (一)调整保险供求,促进保险市场均衡发展

    (二)促进市场公平竞争,完善保险市场结构

    (三)促进保险功能的有效发挥,推动经济发展

    (四)培育保险税源,促进税收增长

   二 我国保险业财税政策的现状

    (一)保险业的流转税

     1.营业税

     2.增值税

     3.城市维护建设税法及教育费附加

    (二)保险业所得税

     1.企业所得税

     2.个人所得税

    (三)保险业的其他税种

     1.印花税

     2.城镇土地使用税

     3.车船税

   三 我国保险业财税政策存在的问题

    (一)保险业营业税和所得税税基不合理

    (二)保险业税率相对过高

    (三)税制结构不科学

    (四)保险业重复征税现象严重

    (五)保险税收征管的行政审批项目比较多

  第五节 我国保险公司的融资政策环境

   一 保险公司发行股票的政策分析

    (一)保险公司上市的政策条件

     1.公开发行股票需具备的条件

     2.股票上市需具备的条件

     3.企业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需满足主体资格要求

     4.企业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应当符合的财务要求

     5.企业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的独立性要求

     6.首次发行股票并上市条件对企业盈利能力的要求

     7.设立股份有限公司需具备的条件

     8.改制设立股份有限公司应达到的要求

    (二)保险公司上市存在的障碍

     1.保险法相关法律法规与证券法相关规定不相协调

     2.我国保险公司内控制度和治理结构离上市标准还有一定差距

     3.盈利低下与法律法规对上市公司财务水平和盈利能力的要求的差距

    (三)我国保险公司上市的风险

     1.资本市场的系统风险

     2.信息披露风险

     3.多重监管体系的风险

   二 保险公司发行债券的政策分析

    (一)保险公司发行次级债券的条件

     1.财务条件

     2.内控以及公司治理条件

     3.业务及资金使用途径条件

     4.限制类条件

    (二)保险公司发行次级债券的潜在风险

     1.金融机构相互持有次级债可能会引发系统性风险

     2.发行次级债券无法真正化解保险公司偿付能力不足的风险

     3.信息披露不完全或不真实的风险

  第六节 我国保险业与银行业合作监管模式分析

  第七节 中国保险业的对外开放政策分析

   一 我国保险企业“走出去”的政策分析

    (一)我国一般企业及保险公司境外投资政策的变迁

     1.探索阶段(1979~1985年)

     2.初步发展阶段(1986~1991年)

     3.调整阶段(1992~1998年)

     4.有步骤的提升阶段(1999年至今)

    (二)我国一般企业及保险公司境外投资政策现状

     1.境外投资项目核准

     2.境外开办企业的商务核准

     3.境外投资申请使用外汇核准

     4.境外设立保险公司的审批

    (三)我国一般企业及保险公司境外投资政策的不足

     1.多元、分级的审批与监管体制导致政出多门

     2.不合理的审批与监管体制导致审批手续繁琐

     3.严格的外汇管制影响了境外投资企业的融资能力

     4.对保险企业与非保险企业境外投资的非对称监管导致不公平竞争

   二 我国保险企业“引进来”的政策分析

    (一)外资保险公司进入中国的政策变迁

     1.入世前我国外资保险公司市场准入监管法制的状况

     2.入世后我国外资保险公司市场准入监管法制的发展

    (二)外资保险公司准入的政策现状

     1.准入目标和准入原则

     2.保险公司的组织形式要求

     3.注册资本的要求

     4.投资主体的法定条件

     5.外资保险机构的经营范围限定

    (三)我国保险企业“引进来”政策的不足

     1.保险立法体系不协调

     2.疏忽了通过收购股份进入我国保险市场的问题

     3.有关市场准入申请与批准的程序规则缺漏较多

     4.内外资保险公司在兼业规定方面的不统一

     5.监管缺乏国际合作

  第八节 我国保险市场政策环境的完善

   一 完善我国保险业准入制度

    (一)加快设立我国的民营再保险公司

    (二)丰富我国保险公司组织形式

    (三)加快金融机构破产立法以及保险公司市场退出方面的立法进程

   二 完善保险财税政策环境

    (一)降低金融保险业营业税税率,合理确定营业税的税基

    (二)完善保险税收执法,优化保险业税收行政效益

   三 完善保险融资政策环境

    (一)加强机构监管与机构立法,降低保险公司股市融资风险

    (二)加强次级债务管理,确保保险公司次级债交易稳健运作

   四 完善保险国际化政策环境

    (一)完善保险公司对外投资监管体系

    (二)完善外资保险公司准入政策

   五 完善保险资金运用政策

    (一)对保险资金按照不同的性质进行匹配性立法

    (二)完善对违法运用资金行为的法律责任

    (三)将保险资金运用渠道拓展到贷款以及房地产投资

    (四)完善保险业务的信息披露制度

在外部环境变化加快的背景下,保险业发展面临着许多新的命题。本书从当前国内外保险业发展的一般原理和基本现状出发,对影响我国保险业发展前景的关键性因素进行了深入探讨,主要包括:保险市场发展过程中外部经济金融环境变化的冲击、保险市场本身的供求平衡状况、保险市场发展模式的设计与完善、保险市场整体产品创新和风险管理能力、保险市场发展的外部政策环境约束等,并在全面分析的基础上对相关问题提出有效的对策建议。

[1]刘连生:《保险概论》,中国金融出版社,2000。

[2]魏华林、林保清:《保险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3]张洪涛、郑功成:《保险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4]吴定富:《中国保险业发展报告》,中国经济出版社,2004。

[5]中国保险学会等:《中国保险史》,中国金融出版社,1998。

[6]吴定富:《保险业在中国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和发展方向》,《中国金融》2008年第12期。

[7]王银成:《中国保险市场研究》,中国经济出版社,2006。

[8]孙祁祥等:《中国保险业:矛盾、挑战与对策》,中国金融出版社,2000。

[9]丁孜山、丁蔚:《保险发展与创新》,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

[10]江生忠:《中国保险业发展报告2007》,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7。

[11]中国金融出版社:历年《中国金融年鉴》。

[12]中国金融出版社:历年《中国保险年鉴》。

[13]瑞士再保险公司:《2007年世界保险业:新兴市场主导》,《sigma》2007年第4期。

[1]瑞士再保险公司:《2007年世界保险:新兴市场主导》,《sigma》2008年第3期。

[2]瑞士再保险公司:《2006年世界保险:增长由寿险带动》,《sigma》2007年第4期。

[3]瑞士再保险公司:《为公司提供的非传统风险转移方式(ART)》,《sigma》1999年第2期。

[4]瑞士再保险公司:《保险业的资本市场创新》,《sigma》2001年第3期。

[5]瑞士再保险公司:《保险业面对电子商务带来的影响》,《sigma》2000年第5期。

[6]瑞士再保险公司:《伦敦市场在变革中奋进》,《sigma》2002年第3期。

[7]瑞士再保险公司:《银行保险:最新趋势、机遇和挑战》,《sigma》2007年第5期。

[8]刘宇等:《美国保险业运用衍生金融工具的经验及启示》,《河南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年第4期。

[9]阳玉浪:《国际保险市场变化与中国保险业发展》,《保险职业学院学报》2006年第2期。

[10]赵伟荣等:《西方保险监管制度的比较与启示》,《经济纵横》2001年第9期。

[11]梁国勇:《美国的保险监管及其借鉴意义》,《中国金融》2003年第7期。

[12]边疆:《美国保险业现状、问题及发展趋势》,《全球科技瞭望》2001年第10期。

[13]李蕊:《美国保险业资金运用》,《银行家》2005年第5期。

[14]张红梅:《德国金融集团的监管》,《上海金融》2008年第5期。

[15]商务部驻瑞士经商参处:《瑞士保险业概况分析》2007。

[16]李纪珠:《加入WTO后的台湾金融业》,《银行家》2007年第1期。

[17]穆迪投资资讯:《台湾保险业——迎接挑战》,《穆迪特别评论》2003年第4期。

[18]张雪梅:《国外巨灾保险发展模式的比较及其借鉴》,《财经科学》2008年第7期。

[19]张楠楠:《保险资金运用国际比较》,2004年10月26日《上海证券报》。

[1]中国保监会:《中国再保险市场发展规划》,2007。

[2]彭喜锋:《对发展我国再保险业的思考》,《财经问题研究》2004年第9期。

[3]唐俊虎:《我国再保险的发展策略》,《经济论坛》2003年第1期。

[4]刘红、麦勇:《我国再保险市场供求结构变迁及其动因》,《保险研究》2006年第3期。

[5]曹志波、叶亮:《中国再保险业面临的问题及发展对策》,《上海保险》2006年第1期。

[6]周志刚:《世界巨灾保险市场的最新动态》,《上海保险》2005年第5期。

[7]李永、许学军、刘鹃:《当前我国巨灾经济损失补偿机制的探讨》,《灾害学》2007年第1期。

[8]姚伊娜:《对我国保险需求的思考》,《经济研究导刊》2007年第1期。

[9]孙秀清:《对中国区域保险竞争模式的探讨》,《经济问题》2007年第10期。

[10]赵苑达:《洪水灾害损失的风险分析与国家洪水保险制度的探讨》,《管理世界》2005年第4期。

[11]林宝清:《保险增长与GNP增长同步相关及验证》,《发展研究》1996年第7期。

[12]孙祁祥:《中国保险产业发展的供需规模分析》,《经济研究》1997年第3期。

[13]肖文、谢文武:《经济增长和政策因素对保险业发展的影响及其内在传导机制分析》,《金融与保险》2003年第7期。

[14]栾存存:《我国保险业增长分析》,《经济研究》2004年第1期。

[15]徐为山、吴坚隽:《经济增长对保险需求的引致效应》,《财经研究》2006年第2期。

[16]肖文、谢文武:《经济增长和政策因素对保险业发展的影响及其内在传导机制分析》,《金融与保险》2000年第7期。

[17]吕宙:《论中国保险业国际竞争力》,《保险研究》2003年第4期。

[18]杜聪慧、崔永伟、崔玉杰:《我国保险业发展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北方工业大学学报》2006年3月刊。

[19]谢家智:《我国自然灾害损失补偿机制研究》,《灾害学》2004年第4期。

[20]张芳洁:《影响我国保险业发展的经济因素的实证分析》,《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4年第3期。

[21]孙秀清:《中国区域保险发展面临的主要矛盾分析》,《保险研究》2006年第12期。

[22]黄薇:《保险业发展的地区差异值得重视》,《财经科学》2006年第3期。

[23]陈华、齐红梅:《我国保险业的地区差异及协调发展》,《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08年第2期。

[24]罗皓、吴英杰:《中国保险发展的地区差异及对策》,《辽宁工程技术大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3期。

[25]张伟、郭金龙、张许颖、邱长溶:《中国保险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及地区差异分析》,《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5年第7期。

[26]唐金成、马新华:《论我国责任保险之存在问题与发展对策》,《上海保险》2008年第2期。

[27]车昭益:《我国责任保险发展的现状、问题与对策》,《广西金融研究》2007年第10期。

[28]周奕丹:《我国责任保险发展前景》,《中国保险》2007年10月刊。

[29]余伟兵:《试论我国灾害损失的赔偿机制》,《鄂州大学学报》2007年第4期。

[30]北京大学课题组:《中国巨灾风险管理:再保险的角色》2003年10月。

[31]钟朋:《再保险》,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

[32]赵苑达:《再保险学》,中国金融出版社,2003。

[33]李丽:《中国再保险的市场供求及组织体系探讨》,西南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

[34]劳岚:《世界保险业的创新与中国再保险业的发展》,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硕士学位论文,2001。

[35]张拴林:《再保险学》,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7。

[36]江生忠:《中国保险业发展报告》2005~2007年,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5。

[37]Harold D.Skipper,Jr.:《国际风险与保险:环境与管理分析》(中译本),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9。

[38]罗纳德、麦金农:《经济发展中的货币和资本》,中译本,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6。

[39]Swiss Re,“Swiss Re 2002 Annual Report:World insurance in 2002”,Si40.ma NO.3,2003.

[40]Outreville,J.F. 1996,Life Insurance Markets in Developing Countries,Journal of Risk and Insurance,Vol 63,No.2.

[41]Swiss Re,“Swiss Re 2003Annual Report:World insurance in 2003”,Sigma,NO.3,2004-2007.

[42]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Insurance Supervisors,“Global reinsurance market report 2007”,December,2007.

[43]George Blazenko. The economics of reinsurance. The Journal of Risk and Insurance,1986,(6).

[44]REINSURANCE,THE CHARTERET INSURANCE INSTITUTE,1999.

[45]PRACTICE OF REINSUANCE,THE CHARTERED INSURANCE INSTITUTE,1991.

[46]Mark S.Dorfman:“Introduction to Risk Management and Insurance”,7th ed. PearsonEducation Company,2002.

[47]Eric Briys,“Insurance,From Underwriting to Derivatives”,John Wiley & Sons,1st edition,2001.

[48]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网站:www.circ.gov.cn。

[49]中国保险报网站:www.zgbxb.com.cn。

[50]中国保险网:www.china-insurance.com。

[51]中国发展门户网:www.cn.chinagate.com.cn。

[1]Mark S.Dorfman,Introduction to Risk Management and Insurance,7th ed.,PearsonEducation Company,2002.

[2]D IN E,Jane. Company Law (Third Edition). Macmillan Press LTD,1998.

[3]Scott E.Harrington,Gregory R.Niehaus著《风险管理与保险》,陈秉正等译,清华大出版社,2005。

[4]Swiss Re,“Swiss Re 2005 Annual Report:World insurance in 2005”,Sigma,No.3,2006.

[5]Swiss Re,“Swiss Re 2006 Annual Report:World insurance in 2006”,Sigma,No.3,2007.

[6]Swiss Re,“Swiss Re 2007 Annual Report:World insurance in 2007”,Sigma,No.3,2008.

[7]张维迎:《企业的企业家——契约理论》,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

[8]马克·J.洛:《强管理者,弱所有者》,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

[9]迈克尔·L.麦特森、约翰·M.伊万舍维奇:《管理与组织行为经典文选》[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

[10][美]理查德·L.达夫特:《组织理论与设计精要》(李维安中译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9。

[11]刘兴国:《知识经济与企业组织结构》,《经济师》2002年第5期。

[12]肖文:《我国保险企业风险管理的环境与策略》,《财贸经济》2001年第5期。

[13]张广增:《论防范和化解新时期保险业风险》,《保险研究》2007年第11期。

[14]祝向军:《加拿大保险监管中的风险评估模型及其借鉴》,《保险研究》2008年第6期。

[15]赵卫星、杜厚文:《21世纪全球保险业风险与管理》,《金融与保险》2004年第6期。

[16]郑红亮、王凤彬:《中国公司治理结构改革研究:一个理论综述》,《管理世界》2000第6期。

[17]瑞士再保险公司:《银行保险:最新趋势、机遇和挑战》,《sigma》2007年第5期。

[18]刘宇等:《美国保险业运用衍生金融工具的经验及启示》,《河南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年第4期。

[19]阳玉浪:《国际保险市场变化与中国保险业发展》,《保险职业学院学报》2006年第2期。

[20]陈景:《论国有保险公司的股份制改造》,《保险研究》2001年第6期。

[21]王俊:《论国有独资保险公司的改革》,《保险研究》2000第9期。

[22]梁国勇:《美国的保险监管及其借鉴意义》,《中国金融》2003年第7期。

[23]边疆:《美国保险业现状、问题及发展趋势》,《全球科技瞭望》2001年第10期。

[24]周其仁:《市场里的企业:一个人力资本与非人力资本的特别合约》,《经济研究》1996第6期。

[25]杨瑞龙、周里安:《一个关于企业所有权安排的规范性分析框架及其理论含义》,《经济研究》1997年第1期。

[26]林毅夫等:《现代企业制度的内涵与国有企业改革方向》,《经济研究》1999第3期。

[27]孟昭亿:《银行保险的经营与监管》,《银行家》2007年第4期。

[28]中国金融出版社:历年《中国金融年鉴》。

[29]中国金融出版社:历年《中国保险年鉴》。

[30]中经网行业发展报告文库:《2002~2007年保险业年度分析报告》。

[31]慕刘伟:《国有保险公司产权股份制改造》,《金融与保险》2003年第9期。

[32]孟飞:《保险资金运用风险控制研究》,《法制与经济》2008年第1期。

[1]Cordell,David M. Risk Pack:How to Evaluate Risk Tolerance,[J]. Journal of Financial Planning,2001.

[2]Morgan,P.J. Risk Metrics Technology Document:3rded.New York:Morgan Trust Company Global Research,1995.

[3]Kim B.Staking and David F.Babbel,The relation between Capital Structure,Interest Rate Sensitivity and Market Value in the Property-Liability Insurance Industry. The Journal of Risk and Insurance. 1995.

[4]Nell A. Doherty,Financial Innovation In the Management of Catastrophe Risk,1997.

[5]Pamela Levin,Editor:PROPERTY INSURANCE ISSUES IN CATASTROPHY LOSSES(LEGAL QUESTIONS&PRACTICAL SOLUTIONS)Tort and Insurance Practice Section American Bar Association,1996.

[6]Mark S.Dorfman,Introduction to Risk Management and Insurance,7th ed.,PearsonEducation Company,2002.

[7]Scott E.Harrington,Gregory R.Niehaus:《风险管理与保险》,陈秉正等译,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8]曹雪琴:《金融一体化中的国际保险:产品创新和应用研究》,学林出版社,2005年8月。

[9]赵苑达:《再保险学》,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3年1月。

[10]周明芳:《巨灾债券定价及其与再保险的比较分析》,2007年6月《保险职业学院学报》。

[11]程惠霞、杜奎峰:《再保险业的风险管理探析》,2003年9月《企业经济》。

[12]胡庆康、叶明华:《保险产品创新与保险监管效率的经济学分析》,《上海立信会计学院学报》2005年第4期。

[13]肖兰华:《产品创新是保险业加快发展的引擎》,2007年6月《中国保险》。

[14]尹小玲:《我国保险资金投资分析》,《盐城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4期。

[15]李黎、张羽:《农业自然风险的金融管理:天气衍生品的兴起》,《证券市场导报》2006年第3期。

[16]许谨良:《保险产品创新》,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年6月。

[17]邱波、朱一鸿:《论金融化趋势下再保险发展新模式的构建》,《上海保险》2007年第3期。

[18]袁欣:《我国保险资金运用初探》,西南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年4月。

[19]sigma:《瑞士再保险公司季度报告》,1999年第2期,http://www.swissre.com。

[20]范南:《我国保险资金投资渠道创新讨论》,《上海金融》2008年第6期。

[21]孟飞:《保险资金运用风险控制研究》,《法制与经济》2008年第1期。

[22]杨凯、齐中英、岳上植:《我国巨灾保险再保险体系构建的研究》,《中国软科学》2007年第3期。

[23]李晓缳:《财务再保险的兴起及对我国保险业的启示》,《上海保险》2007年第1期。

[24]张云起:《营销风险管理》,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25]陈亮:《投资连结保险的营销环境》,《证券市场导报》2006年第3期。

[26]程云翔:《论保险市场转型过程中的营销创新》,《现代企业文化》(理论版)2008年第1期。

[27]论我国保险营销渠道运营模式创新策略,http://www.cccs.com.cn/article/2007/0803。

[28]李伟、郭晓宁:《保险产品定价的主要风险及控制分析》,2005年6月《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9]盛和泰:《保险产品创新方向》,《中国保险》2006年第5期。

[30]中国保险业制度创新背景和趋势研究,http://www.chinairn.com/doc/70300/104061.html。

[31]石磊:《发达国家保险资金运用的比较研究》,《黑龙江对外经贸》2007年第6期。

[32]张仲明:《保险资金运用研究》,厦门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年5月。

[33]李静:《我国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的发展创新与监管模式改革》,《金融与经济》2007年第7期。

[34]周世军:《我国保险资金运用及评价研究》,华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年12月。

[35]孙浩:《保险资金运用风险研究》,吉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年4月。

[36]段国圣、阎斌:《保险资金如何做好风险管理》,2005年11月16日《上海证券报》。

[1]舒友文:《论完善我国再保险业监管体系》,《保险研究》2007年第4期。

[2]周瑞、马广奇:《新会计准则下公司会计核算与信息披露问题分析》,《金融会计》2007年第9期。

[3]李新天、郑鸣:《论再保险的法律规制与立法展望》,《中国商法年刊》,2007。

[4]李亚敏:《我国保险资金运用问题研究——基于资本市场的收益与风险分析》,复旦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7。

[5]范南:《我国保险资金投资渠道创新讨论》,《上海金融》2008年第6期。

[6]任燕珠:《试析我国保险资金运用法律监管制度的完善》,《学术探索》2007年第1期。

[7]陈兰红:《我国保险税收法律制度研究》,安徽大学硕士论文,2007。

[8]张为黎、李卫:《我国保险公司上市必要性与近期上市障碍初探》,《财经论丛》2000年第9期。

[9]王倩:《我国银行保险的合作及发展》,《中国保险》,2007年第3期。

[10]孙祁祥、朱俊生:《民营资本进入再保险市场:可行性、路径选择与风险控制》,《中国金融》2007年第14期。

[11]石莉姝:《呼吁现行保险税制破冰》,《中国保险》2005年第12期。

[12]陈兰红:《我国保险税收法律制度研究》,2007年安徽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3]刘淼赢:《我国保险公司上市风险防范的法律问题思考》,《法制与社会》2008年第2期。

[14]徐婧、朱启荣:《对外直接投资政策体系的问题与对策》,《国际经济合作》2008年第5期。

[15]张莹:《外资保险公司市场准入监管法律制度研究》,重庆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7。

[16]邓楷凯:《论外资银行市场准入的法律制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

[17]孙同舟:《国际视野下的保险投资监管法律制度研究》,大连海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18]陈芝凯:《浅议保险资金运用渠道的拓宽及风险管理》,《金融与经济》2007年第3期。

[19]段善雨:《我国保险资金的运用渠道及其风险管理》,《经济经纬》,2007年第4期。

[20]刘新立:《我国保险资金运用渠道的拓宽及风险管理》,《财经研究》2004年第9期。

[21]孟飞:《保险资金运用风险控制研究》,《法制与经济》2008年第1期。

[22]黄金财:《欧洲银行保险制度的现状及发展趋势》,《保险研究》2002年第7期。

[23]王倩:《我国银行保险的合作及发展》,《中国保险》2007年第3期。

[24]吴金光、赵正堂:《美国州保险企业税收制度及其启示》,《财贸研究》2003年第4期。

[25]刘少华:《商业保险行业税收政策分析与改革研究》,南昌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26]朱俊生:《理性看待保险次级债券》,《中国保险》2004年第11期。

[27]李莉:《保险监管法律制度之比较研究》,中国海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

[28]罗世瑞:《再保险监管问题研究》,上海三联书店,2006。

[29]孟昭亿:《国际保险监管文献汇编—(NAIC卷)》,中国金融出版社,2008。

[30]IAIS Paper on Credit Risk Transfer between Insurance,Banking and Other Financial Sectors,13 March,2003.

[31]Chinese Insurers Set Up Asset Management Company,Asian Pulse,June 27,2003.

[32]Credit Risk Transfer between Insurance,Banking and Other Financial Sectors,IAIS,7 April,2003.

[33]Guidance paper no.9. Investment risk management,October 2004.

[34]Supervisory standard on disclosures concerning technical performance and risksfor non-life insurersand reinsurers,October 2004.

[35]Swissre.The EeonomieS of Insuranee. 2001. www.swiss.ye.com.

[36]Christensen,C.V:A New Model for Pricing Catastrophe Insurance derivatives,CAF Working Paper Series No.28,Centre for Analytical Finance,University of Aarthus,2006.

[37]Christensen,C.V. & Schmidli,H:Pricing Catastrophe Insurance Products Based on Actually Reporter Claims,Insurance:Mathematics and Economics Vol.2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