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数

11

引证文献

0 !

参考文献

278

20世纪:战争、和平与国际法图书

The 20th Century: War, Peace and International Law

SSAPID:101-0125-1210-69
ISBN:978-7-5097-6535-7
DOI:
ISSN:
关键词:

国际关系史 国际法

[内容简介] “战争与和平”几乎就是对人类历史的一种最精炼的概括。“战争与和平”历史进程的事实一直在刺激着人类社会对国际法效力提出质疑,但国家在直面国际关系时又不断地在表达着对国际法的强调与坚守。本书从“国际体制”“国际组织”“国际关系”三个角度讨论“20世纪:战争、和平与国际法”这一主题,目标都指向“国际和平”,既有一般性的理论探讨,也有典型的个案分析,呈现了“战争与和平”的丰富面相。

相关信息

丛书名:
作 者: 杨和平
编 辑:李娟娟;关晶焱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4年11月
语 种:中文
中图分类:D5 世界政治

 后记

 绪论

  绪论

   一

   二

 第一篇 国际体制与国际和平

  一 维也纳体制与欧洲和平

   维也纳体制的确立

   维也纳体制的存续基础

   欧洲均势结构面临的冲击

   欧洲“世纪和平”的终结

  二 凡尔赛体制与和平

   凡尔赛和平体制建构时面临的情势

   凡尔赛和平体制的先天缺陷

   德国“翻身”与凡尔赛和平的命运

    1.道威斯计划与德国经济的复活

    2.洛加诺公约与德国的政治平等地位

    3.非战公约与德国的军事平等地位

  三 雅尔塔体制与全球化

   雅尔塔体制的创建

   雅尔塔体制的内涵

   雅尔塔体制尚未解体

   雅尔塔体制反映了全球化的需要

   全球化推动了雅尔塔体制的调整

 第二篇 国际组织与国际和平

  一 20世纪国际法上的国际组织

   国际组织概论

   20世纪国际组织的发展

   国际联盟与联合国

    (一)国际联盟

    (二)联合国

     1.联合国的宗旨与原则

     2.联合国的会员国

     3.联合国的主要机关

  二 国际联盟的历史方位

   作为国际组织新“种”的国际联盟

   作为集体安全机制的国际联盟

   作为联合国成功之母的国际联盟

  三 联合国与中美关系

   联合国的创建

   美国对中国的“抬举”和利用

   中国的席位问题与中美的对峙

   中美在联合国的斗争与合作

 第三篇 国际关系与国际和平

  一 法西斯意大利走向战争之路

   凡尔赛格局中的“自由度”

   谋取埃塞俄比亚

   意大利“外交革命”

   干涉西班牙与“自由度”的丧失

   “非交战”状态

   结语

  二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和平

   《巴黎非战公约》的价值认同

   联合国与世界和平

   “和平解决国际争端”

   余论

  三 国际法意义上的“台湾问题”

   台湾国际法律地位的历史考察

   “台湾问题”与“不干涉内政”原则

   “国际法主体”与联合国席位问题

  结语 20世纪:战争、和平与国际法

   20世纪:战争不再合法

   20世纪:人类和平的希望——和平解决国际争端

    1.政治解决方法

    2.法律解决方法

    3.通过国际组织解决争端

   20世纪:和平、保障和平的国际法依然面临着战争的威胁

“战争与和平”几乎就是对人类历史最精炼的一种概括。“战争与和平”历史进程的事实一直在刺激着人类社会对国际法效力提出质疑,但国家在直面国际关系时又不断地表达着对国际法的强调与坚守。本书从“国际体制”“国际组织”“国际关系”三个角度讨论“20世纪:战争、和平与国际法”这一主题,目标都指向“国际和平”,既有一般性的理论探讨,也有典型的个案分析,呈现了“战争与和平”的丰富面相。

Adamthwaite,Antony. The Making of the Second World War,London:George Allen & Unwin,1979.

Adamthwaite,Antony. The Last Peace,International Relations in Europe,1918—1939,London:Palgrave Macmillan,1981.

Aster,Sidney. 1939:the Making of the Second World War,Simon and Schuster,1974.

Badoglio,Pietro. Italy in the Second World War,Momoirs and Documents,Santa Barbara,California:Greenwood Press,1976.

Barnett,A.Doak. Our China Policy:The Need for Change,Washington,D.C.:Brookings Institution,1977.

Baumont,Maurice. The Origins of the Second World War,New Haven:Yale University Press,1978.

Bell,Philip Michael Hett. The Origins of the Second World War in Europe,New York:Pearson/Longman Group Limited,1986.

Blum,Robert. The United States and China in World Affairs,New York:Mcgraw-hill Book Company,1966.

Bridge,F.R. and Roger Bullen. The Great Powers and the European States System 1815—1914,London:Longman Group Limited,1980.

Cassels,Alan. Facsist Italy,New York:Harlan Davidson,1968.

Cassels,Alan. Switching Partners:Italy in A.J.P.Taylor’s Origins of the Second World War,Martel,Gordon.ed.. The Origins of the Second World War Reconsidered,The A.J.P.Taylor Debate after Twenty-five Years,London:George Allen & Unwin,1986.

Ciano,Galeazzo. Ciano’s Diary,1937—1938,London:Methuen & Co.Ltd.1952.

Clark,Martin. Modern Italy,1871—1982,London and New York,Longman Group Limited,1984.

Cohen,Warren I.. America’s Response to China-An Interpretative History of Sino-American Relations,John Wiley & Sons,Inc.1980.

Cooper,John Milton. Breaking the Heart of the World:Woodrow Wilson and the Fight for the League of Nations. New York: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1.

Coverdale,John F.. Italian Intervention in the Spalish Civil War,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75.

De Grand,Alexander. Italian Fascism,It’s Origins & Development,Lincoln & London:University of Nebraska Press,1982.

Debicki,Rorman. Foreign Policy of Poland,1919—1939.From the Rebirth of the Polish Republic to World War Ⅱ,New York:Pall Mall Press,1962.

Eden,Anthony. The Eden Memoirs,Facing the Dictators,London:Casell,1962.

Gatzke,Hans W.(ed.). European Diplomacy Between Two Wars,1919—1939. Chicago:Quadrangle Books,1972.

Gilbert,Felix. Ciano and His Ambassadors,Craig,G.A. & Gilbert,F.The Diplomats,1931—1939,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53.

Gromada,Thaddeus V. The Slovaks and the Failure of Beck’s“Third Europe”Scheme,The Polish Review,V.14(1960).

Gupta D.C.. United States Attitude Towards China,New Delhi:S.Chandand Co.,1969.

Hardie,Frank. The Abyssinian Crisis,London:B.T.Batsford,1974.

Heald,Stephen.et al.ed.. Documents on International Affairs,1936. London: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37.

Hearder,H. and Waley,D.P.ed.. A Short History of Italy,From Classical Times to Present Day,London: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63.

HMSO. Documents on German Foreign Policy 1918—1945. Series C.V4;Series D.V6、V7.

Hughes,H.Stuart.The Early Diplomacy of Italian Fascism:1922—1932.in Johari,J.C.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and Politics,Diplomatic History between Two World Wars,New Delhi:Sterling Pub.Private ltd.,1984.

Jurgen Gehl. Austria,Germany,and the Anschluss,1931—1938,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63.

Kirkpatrck,Ivone. Mussolini:Study of a Demagogue,London:Odhams Books,1964.

Komjathy,Anthony.The Crisis of France’ East-Central European Diplomacy,1933—1938. East Erope Monographs,V21(1976).

Kusnitz,Leonard A.. Public Opinion and Foreign Policy,America’s China Policy(1949—1979),Westport,Connecticut:Greenwood Press,1984.

Lebow,Richard N. Between War and Peace,Baltimore:John Hopkins University,1981.

Levin,N.Gordon.Jr. Woodrow Wilson and the Paris Peace Conference,Lexington:Heath,1972.

Low,Alfred D.. The Anschluss Movement,1931—1938,and the Great Powers,New York: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1985.

Lowe,J. and Marzari,F.. Italian Foreign Policy,1870—1940. London and Boston:Routledge & k.Paul,1975.

Lyttelton,Adrian(ed.). Italy Fascism:from Pareto to Gentile,London:Harper & Row,1973.

Macatney,Maxwell H.H.. and Cremona,Paul. Italy’s Foreign and Colonial Policy,1914—1937,London: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38.

Marks,Sally. The Illusion of Peace:International Relations in Europe,1918—1933,London:Palgrave Macmillan Limited,1976.

Martel Gorden ed.. The Origins of the Second World War Reconsidered..The A.J.P.Taylor Debate after Twenty-five Years. London:Unwin Hyman,1986.

Mommsen,Wlofgang J. and Kettenacher,Lothar.ed.. The Fascist Challenge and the Policy of Appeasement,London:George Allen & Unwin,1983.

Muggeridge,Malcolm.ed.. Ciano’s Diplomatic Papers,London:Odhams Press,1948.

Northedge,F.S.. The League of Nations:Its Life and Times,1920—1946. Leicester University Press,1986.

Pratt,Lawrence R. East of Malta,West of Suez,Britain Meditrrean Crisis,1936—1939. London: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75.

Puzzo,Dante A.. Spain and the Great Powers,1936—1941. New York: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1962.

Randle,Robert F.. The Origins of Peace:A Study of Peacemaking and the Structure of Peace,New York:Free Press,1973.

Remak,Joachim. The Origins of the Second World War,New Jersey:Prentice-Hall,1976.

René,Albrecht-Carrie. The Concert of Europe,New York:Walker,1968.

René,Albrecht-Carrie. A Diplomatic History of Europe since the Congress of Vienna,New York:Harper & Row,1973.

Robertson,Esmonde M.. Mussolini as Empire-Builder,Europe and Africa,1932—1936,London and Basingstoke:The Macmillan Press Ltd.,1977.

Robertson,Esmonde M.. Hitler and sanctions:Mussolini and the Rhineland,European Studies Review,V7(1977).

Robertson,Esmonde M.. The Origins of the Second World War:Historial Interpretations,London:The Macmillan Press Ltd.,1971.

Sbacchi,Alberto. Ethiopia under Mussolini,Fascism and the Colonial Experience,London:Totowa,1985.

Schroth,T.N.et al.. China and U.S.Far East Policy,1945—1967,Washington,D.C.Congressional Quarterly Service,1967.

Scott,George. The Rise and Fall of the League of Nations,London:The Macmillan Press Ltd.,1973.

Seton—Waston,Christopher. The Anglo-Italian Gentlimean’s Agreement of January 1937 and Its Aftermath,Wolfgang J.Mommsen and Lothar Kettenacher ed.. The Fascist Challenge and the Policy of Appeasement,London:George Allen & Unwin,1983.

Schuman. International Politics,New York:Mcgraw-Hill,1948.

Smith,Denismack. Mussolini’s Roman Empire,New York:Longman Group Limited,1976.

Smith,Denismack. Italy,A Modern History,The University of Michigan Press,1959.

Stimson,H.L. and Bundy,M.. On Active Service in Peace and War. New York:Harper & Row,1948.

Templewood,Viscount. Nine Troubled Years,London:Greenwood Publishing Group,1954.

Thomas,Hugh. The Spanish Civil War,New York:Harper & Row,1977.

Throne,Christogher. The Limits of Foreign Policy:the West,the League,and the Eastern Crisis of 1931—1933. London:Hamish Hamilton,1972.

Villari,Luigi. Italian Foreign Policy Under Mussolini,New York:The Devin-Adair Company,1956.

Watt,Donald Cameron. Too Serious a Business:European Armed Forces and the Approach to the Second World War,Berkelry and Los Angeles: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1975.

Winberg,Gerhard L.. The Foreign Policy of Hitler Germany,Diplomatic Revolution in Europe,1933—1936,Chicago: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70.

Winchester,Betty J. Hungary and the“Third Europe”in 1938,Slav Review,V32(1973).

Yergin,Daniel. Shattered Peace:the origins of the cold war and the national security state,Boston:Houghton Mifflin,1977.

〔英〕A.J.P.泰勒:《争夺欧洲霸权的斗争(1848—1918)》,沈苏儒译,商务印书馆,1987。

〔英〕A.J.P.泰勒:《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源》,潘人杰等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

〔英〕艾登:《艾登回忆录·面对独裁者》(上、下),北京编译社译,商务印书馆,1977。

〔英〕艾登:《艾登回忆录·清算》(上、中、下),瞿同祖、赵曾玖译,商务印书馆,1977。

〔英〕艾伦·帕麦尔:《俾斯麦传》,高年生、张连根译,商务印书馆,1982。

〔英〕爱德华·卡尔:《二十年危机(1919—1939)——国际关系研究导论》,秦亚青译,世界知识出版社,2005。

〔英〕提莫·邓恩等主编《八十年危机——1919—1999年国际关系》,周丕启译,新华出版社,2003。

〔英〕丘吉尔:《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原北京编译社译,时代文艺出版社,1995。

〔英〕阿诺德·托因比、维罗尼卡·M.托因比:《大战前夕,1939年》,劳景素,复旦大学历史系世界史教研室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4。

〔英〕阿诺德·托因比、维罗尼卡·M.托因比:《轴心国初期的胜利》,许步曾等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3。

〔英〕基思·米德尔马斯:《绥靖战略》,复旦大学国际政治系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76。

〔英〕麦克唐纳:《美国、英国与绥靖》,何抗生等译,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88。

〔英〕丹尼斯·麦克·史密斯:《墨索里尼其人》,许其鹏、陆炳华译,军事译文出版社,1985。

〔英〕丹尼斯·麦克·史密斯:《墨索里尼传》,王三水译,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0。

〔英〕布林克霍恩·马丁:《墨索里尼与法西斯主义意大利》,吴杨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3。

〔英〕约翰·惠勒-贝内特:《慕尼黑:悲剧的序幕》,杨书武等译,北京出版社,1978。

〔英〕艾伦·布洛克:《大独裁者希特勒(暴政研究)》,朱立人等译,北京出版社,1986。

〔英〕J.F.佩克:《国际经济关系——1850年以来的国际经济关系的演变》,卢明华等译,贵州人民出版社,1990。

〔英〕华尔脱斯:《国际联盟史》,汉敖、宁京、封振声译,商务印书馆,1964。

〔英〕劳特派特:《奥本海国际法》,王铁崖、陈体强译,商务印书馆,1980。

〔美〕迈克尔·沙勒:《美国十字军在中国(1938—1945)》,郭济祖译,商务印书馆,1982。

〔美〕迈克尔·谢勒:《二十世纪的美国与中国》,徐泽荣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5。

〔美〕马士:《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张汇文等译,上海书店出版社,2000。

〔美〕阿瑟·林克、威廉·卡顿:《1900年以来的美国史》,刘绪贻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3。

〔美〕H.N.沙伊贝等:《近百年美国经济史》,彭松建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3。

〔美〕托马斯·帕特森等:《美国外交政策》(上、中、下),李庆余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

〔美〕亨利·基辛格:《大外交》,顾淑馨、林添贵译,海南出版社,1998。

〔美〕J.斯帕尼尔:《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的外交政策》,段若石译,商务印书馆,1992。

〔美〕J.R.麦克法夸尔、费正清:《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1949—1965)》,谢亮生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

〔美〕J.R.麦克法夸尔、费正清:《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1966—1982)》,金光耀译,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

〔美〕孔华润等:《美国对中国的反应:中美关系的历史剖析》,复旦大学出版社,1997。

〔美〕罗伯特·S.罗斯:《风云变幻的美中关系,1969—1989》,丛凤辉等译,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

〔美〕费正清:《美国与中国》,张理京译,世界知识出版社,2000。

〔美〕罗伯特·达莱克:《罗斯福与美国的对外政策(1932—1945)》,陈启迪等译,商务印书馆,1984。

〔美〕哈里·杜鲁门:《杜鲁门回忆录》(两卷本),李石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74。

〔美〕艾奇逊:《艾奇逊回忆录》,伍协力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78。

〔美〕德怀特·艾森豪威尔:《白宫岁月·受命变革》,复旦大学资经研所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78。

〔美〕谢伟思:《美国对华政策:1944—1945》,王益、王昭明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

〔美〕艾森豪威尔:《艾森豪威尔回忆录——白宫岁月(1953—1956)》,静海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78。

〔美〕理查德·尼克松:《尼克松回忆录》(上、中、下),伍任译,商务印书馆,1978。

〔美〕亨利·基辛格:《白宫岁月——基辛格回忆录》,陈瑶华等译,世界知识出版社,1980。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董书慧、王昶、徐正源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美〕杰里·本特利、赫伯特·齐格勒:《新全球史》,魏凤莲、张颖、白玉广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美〕C.E.布莱克、E.C.赫尔姆赖克:《二十世纪欧洲史》,山东大学外文系英语翻译组译,人民出版社,1984。

〔美〕特尔福德·泰勒:《慕尼黑,和平的代价》,石益仁译,新华出版社,1984。

〔美〕威廉·哈代·麦克尼尔:《美国、英国和俄国——他们的合作和冲突(1941—1946)》,叶佐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79。

〔美〕阿诺德·A.奥夫纳:《美国的绥靖政策:1933—1938年美国的对外政策与德国》,陈恩民、余昌楷译,商务印书馆,1987。

〔美〕A.W.德波特:《欧洲与超级大国》,唐雪葆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

〔美〕科佩尔·平森:《德国近现代史:它的历史和文化》,范德一译,商务印书馆,1987。

〔美〕温伯格:《希特勒德国的对外政策》(上、下),何江、张炳杰译,商务印书馆,1992/1997。

〔美〕威廉·L.夏伊勒:《第三帝国的兴亡》,董乐山等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74。

〔美〕威罗贝:《外人在华特权和利益》,王绍坊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57。

〔美〕查尔斯·波伦:《历史的见证(1929—1969年)》,刘裘、金胡译,商务印书馆,1975。

〔美〕詹姆斯·多尔蒂、小罗伯特·普法尔茨格拉夫:《争论中的国际关系理论》,邵文光译,世界知识出版社,1987。

〔美〕爱德华·C.勒克等:《美国政治与国际组织》,裘因、邹用九译,新华出版社,2001。

〔美〕汉斯·摩根索:《国家间政治——寻求权利与和平的斗争》,徐昕等译,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0。

〔美〕汉斯·摩根索:《国际纵横策论——争强权,求和平》,卢明华、时殷弘、林勇军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95。

〔美〕塞缪尔·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周琪等译,新华出版社,1998。

〔美〕兹比格纽·布热津斯基:《大棋局:美国的首要地位及其地缘战略》,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译,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

〔美〕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蒋葆英等译,中国经济出版社,1989。

〔美〕戴维·S.兰德斯:《国富国穷》,门洪华等译,新华出版社,2010。

〔日〕入江昭:《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李静阁等译,世界知识出版社,2005。

〔日〕山极晃:《中美关系的历史性展开(1941—1979)》,鹿锡俊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

〔澳〕罗·霍尔顿:《全球化与民族国家》,倪峰译,世界知识出版社,2006。

〔埃及〕萨米尔·阿明:《不平等的发展:论外围资本主义的社会形态》,高铦译,商务印书馆,1990。

〔埃及〕萨米尔·阿明:《全球化时代的资本主义》,丁开杰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意〕加莱阿佐·齐亚诺:《齐亚诺日记(1939—1943年)》,武汉大学外文系译,商务印书馆,1983。

〔意〕路易吉·巴尔齐尼:《意大利人》,刘万钧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6。

〔意〕卡罗齐·贾姆皮埃洛:《法西斯主义史:从灾难走向灭亡》,徐映译,四川人民出版社,2000。

〔意〕C.M.奇波拉:《欧洲经济史》(第五卷),胡企林、朱泱、林尔蔚译,商务印书馆,1991。

〔德〕海因里希·贝克、吉塞拉·希密尔贝尔:《文明:从“冲突”走向和平》,吴向宏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

〔德〕埃尔德曼:《德意志史》(第四卷),华明、高年生等译,商务印书馆,1986。

〔法〕让·巴蒂斯特·迪罗塞尔:《外交史(1919—1978)》,李仓人等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2。

〔法〕亨利·米歇尔:《第二次世界大战》,九仞译,商务印书馆,1980。

〔苏〕维戈兹基:《外交史》(第三卷),大连外国语学院俄语系翻译组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79。

〔苏〕伊·米·马依斯基:《西班牙史纲(1918—1972年)》,中山大学外语系翻译组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3。

〔苏〕萨拉柯耶夫·崔布列夫斯基:《德黑兰、雅尔塔、波茨坦会议文件集》,〔德意志联邦共和国〕亚·菲舍尔注释,北京外国语学院俄语专业、德语专业1971届工农兵学员译,教师校,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78。

〔加〕卡列维·霍尔蒂斯:《和平与战争——1648—1989年的武装冲突与国际秩序》,王浦劬等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联合国新闻部:《联合国概况》,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86。

联合国新闻部:《联合国手册》,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88。

陈兼:《走向全球战争之路》,学林出版社,1989。

陈乐民:《20世纪的欧洲》,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7。

陈乐民:《欧洲文明的进程》,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3。

陈乐民:《战后西欧国际关系(1945—1984)》,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

陈鲁直、李铁城:《联合国与世界秩序》,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3。

[美]陈世材:《国际组织——联合国体系研究》,中国友谊出版公司,1986。

[美]陈世材:《国际法院的透视》,中国友谊出版公司,1984。

陈祥超:《墨索里尼与意大利法西斯》,中国华侨出版社,2004。

程道德:《近代中国外交与国际法》,现代出版社,1993。

邓正来编《王铁崖文选》,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4。

端木正主编《国际法》,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

丰子义、杨学功:《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与全球化》,人民出版社,2002。

冯绍雷:《20世纪的俄罗斯》,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7。

房宁、王小东等:《全球化阴影下的中国之路》,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

方连庆、杨淮生、王玖芳编《现代国际关系史资料选辑》,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

方连庆等编《现代国际关系史资料选辑》(上、下),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

方连庆主编《战后国际关系史(1945—1995)》,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方连庆等:《国际关系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复旦大学历史系中国近代史教研组:《中国近代对外关系史资料选集(1840—1949)》,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

高德步:《世界经济通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国际和平年中国组委会编《国际和平年学术讨论会资料汇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86。

郭隆隆等:《联合国新论》,上海教育出版社,1995。

郝雨凡:《美国对华政策内幕》,台海出版社,1998。

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第二次世界大战史研究室:《第二次世界大战起源研究论集》,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6。

华庆昭:《从雅尔塔到板门店——美国与中、苏、英:1945—1953》,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

韩莉:《新外交·旧世界——伍德罗·威尔逊与国际联盟》,同心出版社,2002。

韩洪文:《二十世纪的和平研究:历史性考察》,当代中国出版社,2002。

韩念龙主编《当代中国外交》,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

韩召颖:《输出美国——美国新闻署与美国公众外交》,天津人民出版社,2000。

何春超:《国际关系史》,武汉大学出版社,1983。

何春超等主编《国际关系史资料选编(1945—1980)》,法律出版社,1988。

何曼青、马仁真:《世界银行集团》,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

洪育沂:《1931—1939年国际关系简史》,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0。

黄光耀:《联合国与世界和平》,重庆出版社,2004。

姜长斌、〔美〕罗伯特·罗斯主编《从对峙走向缓和——冷战时期中美关系再探讨》,世界知识出版社,2000。

金羽主编《邓小平国际战略思想研究》,辽宁人民出版社,1992。

李长久、施鲁佳主编《中美关系二百年》,新华出版社,1984。

李琮:《当代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发展史略》(上、下),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89。

李健主编《中国与周边国家》,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

李金荣:《国际法》,四川人民出版社,1990。

李巨廉、潘人杰:《第二次世界大战——专题述评》,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

李巨廉:《战争与和平——时代主旋律的变动》,学林出版社,1999。

李巨廉、王斯德主编《第二次世界大战起源历史文件资料集(1937.7—1939.8)》,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5。

李铁城:《联合国的历程》,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3。

李铁城:《联合国五十年》,中国书籍出版社,1996。

李铁城,钱文荣主编《联合国框架下的中美关系》,人民出版社,2006。

梁西:《国际组织法》,武汉大学出版社,1993。

刘靖华:《20世纪的国际政治逻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7。

刘连弟、汪大为:《中美关系的轨迹——建交以来大事纵览》,时事出版社,1995。

刘培华:《近代中外关系史》(上、下),北京大学出版社,1986。

刘绪贻、杨生茂:《战后美国史(1945—1986)》,人民出版社,1989。

刘颖、吕国民:《国际法资料选编(中英文对照)》,中信出版社,2004。

梅孜主编《美台关系重要资料选编》,时事出版社,1997。

倪征 :《淡泊从容莅海牙》,法律出版社,1999。

齐世荣主编《世界通史资料选辑(现代部分)》,商务印书馆,1985。

庞森:《走进联合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5。

秦亚青:《霸权体系与国际冲突——美国在国际武装冲突中的支持行为》,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

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所编译:《国际公法》,知识出版社,1981。

沈骥如:《欧洲共同体与世界》,人民出版社,1994。

沈骥如:《中国不当“不先生”——当代中国的国际战略问题》,今日中国出版社,1998。

盛红生:《联合国维持和平行动法律问题研究》,时事出版社,2006。

师哲:《在历史巨人身边——师哲回忆录》,中央文献出版社,1991。

时殷弘:《敌对与冲突的由来——美国对新中国的政策与中美关系(1949—1950)》,南京大学出版社,1995。

《世界历史》编辑部编《欧美史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

宋则行、樊亢:《世界经济史》,经济科学出版社,1989。

苏格:《美国对华政策与台湾问题》,世界知识出版社,1998。

孙哲:《美国国会与中美关系案例与分析》,时事出版社,2004。

陶文钊:《中美关系史(1911—1950)》,重庆出版社,1993。

陶文钊:《中美关系史(1949—1972)》,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

田曾佩:《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外交》,世界知识出版社,1993。

涂亚杰等:《中国外交事例与国际法》,现代出版社,1989。

王炳南:《中美会谈九年回顾》,世界知识出版社,1985。

王德迅、张金杰:《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王沪宁:《国家主权》,人民出版社,1987。

王家福主编《法西斯人物列传》,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6。

王杰:《国际格局与国际组织》,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

王杰主编《大国手中的权杖——联合国行使否决权纪实》,当代世界出版社,1998。

王杰:《国际机制论》,新华出版社,2002。

王列、杨雪冬编译《全球化与世界》,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

王宁、薛晓源主编《全球化与后殖民批评》,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

王绳祖:《国际关系史》,世界知识出版社,1995。

王铁崖主编《国际法》,法律出版社,1981、1995。

王铁崖:《国际法引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

王铁崖、田如萱编《国际法资料选编》,法律出版社,1982、1986。

王铁崖:《中外旧约章汇编》,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62。

王玮:《美国对亚太政策的演变1776—1995》,山东人民出版社,1995。

王献枢主编《国际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4。

王晓德:《梦想与现实》,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

王正毅:《世界体系论与中国》,商务印书馆,2000。

王在帮:《霸权稳定论批判——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历史考察》,时事出版社,1994。

许江瑞:《火淬天平——二战中的法律战》,军事科学出版社,2004。

颜声毅等:《现代国际关系史》,知识出版社,1983。

杨生茂:《美国外交政策史(1775—1989)》,人民出版社,1991。

杨玉圣:《中国人的美国观》,复旦大学出版社,1996。

叶宗奎、王杏芳主编《国际组织概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仪名海:《20世纪国际组织》,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3。

尹保云:《什么是现代化》,人民出版社,2001。

俞可平等:《全球化与国家主权》,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

俞可平、黄卫平主编《全球化的悖论》,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

余建华:《民族主义——历史遗产与时代风云的交汇》,学林出版社,1999。

袁明、〔美〕哈里·哈丁主编《中美关系史上沉重的一页》,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

战后世界历史长编编委会:《战后世界历史长编》,上海人民出版社,1975。

章开沅、林增平:《辛亥革命史》,人民出版社,1981。

张景恩:《国际法与战争》,国防大学出版社,1999。

张力:《国际合作在中国——国际联盟角色的考查,1919—1946》,台湾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1999。

张小明:《冷战及其遗产》,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

中国大百科全书编辑部:《世界经济百科全书》,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7。

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中华美国学会编《中美关系十年》,商务印书馆,1989。

中国现代史研究会编《世界现代史论文集》,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2。

中共中央文献编辑委员会:《邓小平文选》,人民出版社,1993。

中共中央台湾工作办公室、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中国台湾问题(干部读本)》,九州图书出版社,1998。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毛泽东外交文选》,中央文献出版社、世界知识出版社,1994。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周恩来外交文选》,中央文献出版社,1990。

中央档案馆:《中共中央文件选集》,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

朱庭光主编《法西斯主义与第二次世界大战》,华夏出版社,1988。

朱庭光主编《法西斯新论》,重庆出版社,1991。

朱庭光主编《法西斯体制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

资中筠:《战后美国外交史——从杜鲁门到里根》,世界知识出版社,1994。

资中筠:《20世纪的美国》,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7。

资中筠、何迪主编《美台关系四十年》,人民出版社,1991。

资中筠:《美国对华政策的缘起和发展(1945—1950)》,重庆出版社,1987。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协定》,中国金融出版社,1995。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附则和规章》,中国金融出版社,1995。

《国际条约集(1917—1923)》,世界知识出版社,1961。

《国际条约集(1924—1933)》,世界知识出版社,1961。

《国际条约集(1934—1944)》,世界知识出版社,1961。

《国际条约集(1945—1947)》,世界知识出版社,1961。

《国际条约集(1948—1949)》,世界知识出版社,1961。

《历史潮流不可抗拒》,人民出版社,1971。

《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关系文件集》,世界知识出版社,19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