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数

32

引证文献

0 !

参考文献

0

应对气候变化报告(2012)图书

annual report on actions to address climate change(2012)

SSAPID:101-0093-0786-51
ISBN:978-7-5097-3884-9
DOI:
ISSN:
关键词:

低碳 融资 气候变化

[内容简介] 《应对气候变化报告》是气候变化绿皮书中的重点皮书,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气象局气候变化经济学模拟联合实验室”组织编写,本书的作者长期从事气候变化的科学问题、社会经济影响,以及国际气候制度等领域的研究工作,密切跟踪国际谈判的进程,参与国家应对气候变化相关政策的咨询。

相关信息

丛书名:气候变化绿皮书
编 辑:陶璇;林尧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2年11月
语 种:中文
中图分类:F1 世界各国经济概况、经济史、经济地理

 前言

 文前辅文

 法律声明

 摘要

 气候变化绿皮书编撰委员会

 GⅠ 总报告

  G.1 多哈规划未来

   一 德班会议的主要成果

    (一)延续《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

    (二)开启德班谈判授权

    (三)绿色气候基金、技术、适应等机制建设在框架构建方面取得进展

   二 德班平台谈判的主要问题

    (一)德班平台谈判覆盖的时间范围问题

    (二)新协议的原则问题

    (三)法律形式问题

    (四)德班平台的框架及主要议题

    (五)路线图及时间框架问题

   三 国际地缘气候政治新格局

    (一)三轨并进,重心后移

    (二)南北阵营边界模糊化

    (三)主要谈判力量重组,气候博弈新格局渐显

    (四)政府换届增加谈判不确定性

   四 中国参与德班平台谈判的两难境地

    (一)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尚待提升

    (二)城市化导致排放快速增长

    (三)工业化与转移排放

    (四)资源禀赋和能源结构难以调整

    (五)技术锁定效应导致的低效率

    (六)德班平台谈判中满足国际社会高预期与避免国内社会经济发展约束形成两难境地

   五 促进德班平台谈判的几点认识

    (一)单轨谈判不等于相同的责任和义务

    (二)德班平台对公平问题的理解与贯彻

    (三)发展中国家开展减排行动比实现减排目标更有效

    (四)建立切实有效的资金和技术支持机制

   六 规划未来,多哈会议的历史使命

  G.2 科学认识与应对极端气候事件和灾害

   一 近百年来的气候变化及认识

    (一)近百年来全球和中国气候变化的特点

    (二)科学认识全球气候变化

   二 气候灾害的影响及应对

    (一)全球和中国的气候灾害

    (二)气候灾害管理的核心要素

    (三)全球和中国灾害应对政策和措施

     1.国际减灾机制

     2.中国减灾机制

   三 气候灾害管理中的经济手段

    (一)国际上的资金需求和实施

    (二)国内的资金支持

    (三)多渠道融资对灾害防御的作用

  G.3 低碳融资的需求与政策分析

   一 低碳融资的挑战与困境

   二 国内外低碳融资的现状

    (一)中国低碳融资的现状

     1.公共财政对低碳发展的融资支持

     2.国内金融机构的低碳融资实践

     3.碳市场的试点与探索

     4.资本市场的融资现状

    (二)国际低碳融资的经验借鉴

     1.公共融资推动低碳发展

     2.金融机构创新碳金融产品和服务

     3.国际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快速发展

   三 中国实现低碳发展的经济损失与资金需求分析

    (一)实现低碳发展的资金总量

     1.基准情景

     2.减排情景

    (二)实现低碳发展的增量投资需求

     1.能源领域

     2.工业领域

     3.交通领域

     4.建筑领域

   四 中国低碳融资的政策思考

    (一)尽快制定支持低碳发展的公共融资的总体规划,发挥公共融资的杠杆作用

     1.尽快制定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中长期财政规划,明确财政支持低碳经济发展的中长期目标

     2.进一步发挥财政政策的杠杆作用

    (二)建立绿色信贷支持低碳经济发展的长效机制,开发金融创新产品

     1.建立绿色信贷支持低碳经济发展的长效机制

     2.构建金融产品的创新机制

    (三)加快资本市场多层次建设的步伐,完善风险投资机制

     1.加快资本市场多层次建设的步伐,目标是建立以市场为主导的创新机制,加大市场创新力度,以创新提高市场效率,进一步拓展我国资本市场的广度和深度

     2.积极利用民间资本,要继续放宽限制,鼓励民间资本参与低碳产业的投融资活动

    (四)加快碳市场的建设

     1.完善碳交易相关的制度建设,加强政府监管机制

     2.建立统一的方法学与交易平台

     3.培育专业机构,并鼓励金融机构的积极参与

 GⅡ 国际低碳融资的热点议题

  G.4 应对气候变化资金机制谈判新进展与新格局

   一 前言

   二 德班会议资金机制进展评述

    (一)德班大会资金机制决议内容

    (二)对德班成果中绿色气候基金启动相关问题的分析与评述

     1.绿色气候基金的建立与运行

     2.长期资金来源问题

     3.常设委员会的作用

   三 国际政治经济形势对谈判局势与国际与国内履约资金的影响

   四 德班会议以来资金机制谈判中的焦点问题

    (一)航空航海税收等创新资金来源

    (二)2013~2020年资金空当期

    (三)快速启动资金

   五 展望多哈会议——气候资金治理新篇章

    (一)绿色气候基金董事会运行

    (二)巴厘授权长期特设工作组资金议题收尾

    (三)德班平台与未来履约资金机制

  G.5 碳排放权交易的国际经验比较

   一 总量目标的设定

   二 机制覆盖范围的设计

    (一)覆盖行业的选择

    (二)参与企业的规模的设计

   三 配额分配

    (一)免费分配配额

     1.按照历史排放分配

     2.按照历史产量或产能分配

     3.按照标杆能效分配

    (二)拍卖配额

   四 数据的监测、报告和核查(MRV)

    (一)监测的设计

     1.计算得出的排放量

     2.实际监测排放量

    (二)报告的设计

     1.需要报告的内容

     2.报告的周期

    (三)核查的设计

     1.核查机构的选定

     2.核查机构的责任

    (四)充分利用已有的MRV制度

   五 市场主体和机构设计

    (一)所需机构及各自职能

    (二)各个交易制度中的机构设置比较

  G.6 2012年后欧盟碳交易政策的挑战

   一 EU ETS市场运行的问题与挑战

   二 影响EU ETS的主要因素

    (一)能效、新能源政策对EU ETS的影响

    (二)欧盟长期气候政策对EU ETS的影响

    (三)欧盟气候治理结构对EU ETS的影响

   三 加强EU ETS效果的政策选择

    (一)减少EU ETS的排放配额总量

    (二)将多余EU ETS配额暂时搁置

    (三)直接干预碳配额价格

  G.7 欧盟将民航纳入欧盟排放交易体系的政治和金融因素分析

   一 引言

   二 欧盟排放交易体系(EU ETS)与航空运输

    (一)被纳入的民航活动范围

    (二)排放上限与配额分配

    (三)免费配额分配方案

    (四)实施时间表

    (五)惩罚措施

   三 欧盟将民航纳入EU ETS的政治与金融因素分析

    (一)强化气候变化主导权最终为经济谋利

    (二)加快完善欧盟碳交易市场以建设欧元货币权力体系

   四 可能引发的后果与思考

    (一)法律冲突

    (二)对国际航空运输发展的制约

    (三)对发展中国家能力建设的挑战

    (四)对《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下行业减排谈判造成一定影响

 GⅢ 国内低碳融资的实践与探索

  G.8 碳交易市场与能源改革及金融创新

   一 中国碳交易市场的发展现状

    (一)CDM及VER市场

    (二)“6+1”区域碳交易试点

   二 中国碳交易市场的融资

    (一)现有的主要融资方式

     1.中国清洁发展机制基金

     2.商业银行主导的融资行为

    (二)中国碳市场融资面临的挑战

     1.市场需求严重不足

     2.市场机制有待完善

     3.相关政策滞后缺失

     4.金融机构创新动力不足

    (三)建立健全中国碳交易市场的融资体系

     1.加大财政资金投入,促进碳市场建设

     2.建立碳市场平准基金,引导商业资金进入

     3.加强与金融监管机构的沟通,鼓励金融机构积极参与

     4.强化基础建设,保障融资安全

     5.加强人才培养,储备中坚力量

   三 碳交易市场与能源改革

    (一)EU ETS和欧洲电力自由化同步推进

    (二)CDM促进可再生能源发展

   四 碳交易市场与金融创新

    (一)EU ETS的金融化与金融创新

    (二)碳金融是一种创新的金融体系

  G.9 中国碳交易市场建设进展与展望

   一 前言

   二 碳交易市场建设基本思路

    (一)地方试点层面开展的工作

     1.制度设计层面

     2.技术方案层面

    (二)国家层面在推进的工作

   三 碳市场建设进展与主要问题

    (一)如何合理确定配额分配方案

    (二)如何建立强有力的MRV体系

    (三)如何确保对企业的约束力

    (四)基础能力薄弱和人才缺失

   四 未来展望

    (一)边做边学、逐步完善

    (二)抓大放小、由易而难

    (三)逐步收紧、减轻阻力

  G.10 低碳转型的公共融资机制

   一 公共融资是促进低碳转型的重要手段

    (一)实现低碳转型是未来我国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二)公共融资是促进低碳转型的重要手段

    (三)公共融资通过多种政策工具促进低碳转型

   二 促进低碳转型的公共融资现状

    (一)政府直接投入

     1.政府投入的总体情况

     2.政府直接投入的主要形式

    (二)通过税费减免政策间接引导与支持

     1.出台相关的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鼓励和支持资源综合利用

     2.出台相关企业所得税、增值税、消费税政策,促进节能环保

     3.出台相关的企业所得税和增值税政策,支持节能服务公司

     4.出台相关的增值税、消费税优惠政策,扶持新能源开发与利用

    (三)通过政府采购政策间接支持

    (四)现行公共融资政策的简要评价

   三 完善低碳转型公共融资机制的约束因素分析

    (一)工业化和城市化加速发展的经济阶段

    (二)政府财力增长放缓

    (三)低碳转型的投资需求巨大

    (四)财政管理水平和管理绩效尚待提升

   四 完善低碳转型公共融资机制的对策建议

    (一)增加低碳技术的研发投入,建立低碳转型财政投入的稳定增长机制

     1.增加低碳技术的研发投入

     2.建立支持低碳转型的财政投入稳定增长的机制

     3.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支持地方低碳经济发展

    (二)建立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成本低、可操作、有效率的公共融资政策工具体系

     1.以完善财政补贴政策工具设计为重点,逐步建立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成本低、可操作、有效率的公共融资政策工具体系

     2.关注公共融资的投入产出效应,提升使用绩效,财政投入资金首先要讲求社会效益、宏观效益,同样,从机会成本的角度考量,财政投入也要讲求投入产出效益

    (三)创新财政投入方式,注重运用市场机制引导和促进低碳转型

     1.进一步完善我国相关税制,强化引导低碳转型功能

     2.实施“低碳”政府采购政策,由政府购买和使用符合低碳认证标准的产品和服务

     3.探索建立政府投入、企业运作的低碳公共融资机制

     4.促进碳排放权交易机制和市场的形成

    (四)注重顶层设计和政策间的协调

  G.11 商业银行在低碳融资领域的探索

   一 商业银行发展低碳金融的战略选择

   二 商业银行引入赤道原则与绿色信贷实践

    (一)商业银行引入赤道原则的国际经验

    (二)中国商业银行的绿色信贷实践

     1.绿色信贷的政策支持

     2.中国商业银行的绿色信贷实践

   四 商业银行在低碳金融领域的能力建设

    (一)商业银行的经营观念的转变

    (二)商业银行的制度建设

   五 商业银行在低碳金融领域的创新

    (一)基于CDM的业务创新

    (二)参与构建碳排放权交易平台

    (三)推出与碳排放权挂钩的理财产品

  G.12 利用碳金融推广节能产品的实践与探索

   一 节能灯推广的主要方式及其存在的问题

   二 规划类清洁发展机制(PCDM)介绍

   三 碳金融推广节能灯的基本商业模式分析

   四 前景展望

  G.13 中国绿色气候基金的创新与实践

   一 前言

   二 中国绿色气候基金的成立背景

   三 中国绿色气候基金的创新与实践

    (一)公益为本,创新运行模式

    (二)加快标准研建,规范实施项目

    (三)创新项目内容,质量控制为先

     1.广泛募集资金,加快项目实施

     2.开展碳中和,创立专业性品牌

     3.启动“碳汇中国”行动计划

    (四)开展碳汇交易试点

    (五)多方合作,开展科学研究

    (六)注重宣传,普及碳汇知识

   四 展望与建议

    (一)加强管理,规范化运行

    (二)拓展筹资渠道,可持续发展

 GⅣ 气候风险与适应融资

  G.14 中国地区未来极端气候事件预估及可能的风险

   一 引言

   二 RCPs排放情景及数据介绍

    (一)RCPs排放情景介绍

    (二)数据和定义

     1.数据来源

     2.极端气候事件定义

   三 RCPs情景下中国地区未来极端事件预估

    (一)与温度相关的极端气候事件预估

    (二)与降水相关的极端气候事件预估

   四 极端事件变化可能造成的风险

  G.15 主要流域的气候变化影响与适应效益评估

   一 主要流域的气候变化事实

    (一)流域降水变化情况

    (二)流域蒸发变化趋势

    (三)流域实测径流量的变化趋势

    (四)径流量变化对气候变化的响应与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二 典型流域的气候变化特点

    (一)海河流域的气候变化特点

    (二)塔里木河流域的气候变化特点

    (三)长江流域的气候变化特点

   三 具有流域特色的适应行为的效益评估

    (一)海河流域适应气候变化的“枣粮间作”技术效益评估

    (二)塔里木河流域的荒漠河岸林生态系统适应对策评估

    (三)流域适应气候变化的效益评估与未来展望

  G.16 适应气候变化的资金机制

   一 引言

   二 适应气候变化的内涵及意义

    (一)适应气候变化内涵

    (二)适应气候变化意义

   三 适应气候变化的主要领域和资金需求

    (一)适应气候变化的主要领域

     1.农业领域

     2.水资源领域

     3.人体健康

     4.海岸带及沿海地区

     5.基础设施

    (二)适应气候变化的资金需求及特征

     1.适应资金需求量大小

     2.气候适应资金需求特征

   四 已有适应气候变化资金机制的局限性

   五 适应气候变化的资金机制及分配原则

    (一)适应气候变化资金机制

     1.国际适应性资金

     2.国家财政适应性投入与保障

     3.商业金融适应性支持

     4.市场适应性资金

     5.自愿捐助性适应资金

    (二)适应资金分配原则

     1.可持续发展下的效率优先原则

     2.适应性资源分配的公平原则

  G.17 充分发挥保险的社会管理职能,提升气候变化应对能力

   一 气候变化风险及其对保险业的影响

   二 保险在应对气候变化行动中的作用

    (一)发挥保险正外部性的作用

    (二)发挥环境风险共担机制的作用

    (三)提供全方位、多层次风险保障的作用

    (四)推动绿色产业资金融通的作用

    (五)改变社会生产和生活方式的作用

    (六)推动气候变化科学研究的作用

    (七)以实际行动倡导绿色低碳理念的作用

   三 中国保险业应对气候变化的机遇和挑战

    (一)中国保险业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机遇

    (二)中国保险业应对气候变化面临的挑战

  G.18 气象灾害风险转移的实践与探索

   一 农业保险在适应气候变化中的作用

   二 浙江省的探索与实践

    (一)浙江省农业保险的发展

    (二)气象灾害风险管理在农业保险中的拓展

     1.合理的费率需以灾害风险分析为基础

     2.气象灾害预警降低保险标的损失

     3.气象理赔指数提高农险赔付效率

     4.气象科普培训提高农保专业队伍技术水平

    (三)气象理赔指数在农业保险中的实际应用案例

   三 前景展望

    (一)重视气象保险指数设计,是解决传统农业保险弊病的重要手段

    (二)加强精而细的灾害风险区划,是降低逆选择的重要基础

  G.19 商业化气象指数保险及其在中国的实践

   一 气象指数保险的优缺点

   二 气象指数产品的市场化

   三 中国气象指数产品的实践

    (一)需求分析

    (二)气象资料初步分析

    (三)致灾因子分析

    (四)灾情分析

    (五)指数产品的设计

    (六)指数产品的实施

 GⅤ 研究专论

  G.20 里约20年回顾与可持续发展展望

   一 里约20年回顾:全球可持续发展的进展

   二 峰会情况介绍

   三 里约20年峰会的成果:《我们期望的未来》

    (一)成果文件重申共同但有区别的原则

    (二)成果文件决定启动可持续发展目标讨论进程

    (三)成果文件肯定了绿色经济的作用

    (四)成果文件决定建立可持续发展的高级别政治论坛

   四 峰会关注焦点问题

    (一)绿色经济

    (二)可持续发展的框架路线

    (三)资金问题

    (四)执行手段

    (五)南南合作

   五 中国对峰会的贡献和峰会对中国的影响

    (一)中国对峰会的贡献

    (二)峰会对中国的影响

     1.峰会使得中国的发言权和话语权得到提升

     2.峰会将使中国承担更多的国际责任

     3.峰会使中国国内经济面临转型的压力

     4.峰会将使中国出口企业面临绿色壁垒的挑战

   六 各方对峰会成果的评价

  G.21 反思碳交易与碳税在中国特色减碳政策体系中的地位

   一 碳税与碳交易的理论之争

   二 减排政策工具选择的中国困境

   三 构建一个通往2050年的中国特色减碳政策体系

    (一)在2020年以前,以构建自愿碳交易体系为中心,配以其他法律行政手段,同时加快碳税研究和立法

    (二)2020~2030年,选择试点尝试开征碳税,构建全国性的、完整统一的碳交易体系

    (三)2030~2050年,全面开征碳税,配以绿色金融等手段

  G.22 中国风能太阳能资源及其开发潜力

   一 中国风能太阳能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一)风能开发现状

    (二)太阳能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二 中国风能太阳能资源分布和开发潜力

    (一)风能资源分布和开发潜力

    (二)太阳能资源分布和开发潜力

   三 风能太阳能资源开发的政策保障措施

  G.23 气候变化评估中对不确定性的处理方法

   一 不确定性的影响因素

    (一)观测的不确定性

    (二)预估的不确定性

     1.气候模式结构的不确定性

     2.排放情景的不确定性

     3.降尺度方法的不确定性

    (三)不确定性的传递

   二 不确定性的处理方法

    (一)观测不确定性的处理方法

    (二)预估不确定性的处理方法

     1.模式对比

     2.集合模拟

     3.误差纠正方法

     4.普适似然法

    (三)IPCC评估报告对不确定性的处理方法

     1.IPCC前四次评估报告处理不确定性的方法

     2.IPCC第五次评估报告处理不确定性的方法*

   三 讨论与建议

 GⅥ 附录

  G.24 附录1 世界部分国家和地区人口数据(2011年)

  G.25 附录2 世界部分国家和地区经济数据(2011年)

  G.26 附录3 世界部分国家和地区能源与碳排放数据(2011年)

  G.27 附录4 2011年中国分省区人口、地区生产总值及构成

  G.28 附录5 中国能源生产、消费总量及构成(1978~2011年)

  G.29 附录6 2011年分省区市万元地区生产总值(GDP)能耗等指标公报

  G.30 附录7 全球气候灾害历史统计

  G.31 附录8 中国气候灾害历史统计

  G.32 缩略词

 主要编撰者简介

 中国皮书网

 Abstract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皮书系列

 皮书数据库

气候变化事关全球可持续发展与国计民生,各国利益博弈不断引发新的机遇与挑战。2012年,是《京都议定书》第一承诺期的终止年;是2011年达成的德班平台谈判的启动年。2012年底,联合国气候变化多哈会议的各方博弈面临新的不断变化的格局,前行阻力重重,进程暗流涌动,谈判难以有革命性的突破,合作定有务实性的进展。近年来,中国作为温室气体排放大国,以实际行动向世界宣示了力行节能减排、发展低碳经济的决心与勇气,但中国现阶段的国情与发展特征决定了实现减排目标,有困难,有机遇,但机遇需要在克服困难中发现、把控并抓住。中国参与德班平台谈判,注定在重压下前行,但是中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步伐从未停止,中国从传统经济向低碳经济的迈进,离不开金融的承载与推动。近年来,中国的政府、企业、金融机构通力协作,共同启动了金融体系的绿色变革。2012年的气候变化绿皮书从不同角度评述多方观点,展示了中国如何培育一个包括多元化市场参与主体、高效率交易平台和多层次金融服务的气候融资体系的实践与探索。本书邀请了国内外长期从事气候科学评估、能源与气候政策研究、低碳金融研究方面的专家以及直接参与国际气候谈判的30多位资深学者撰稿,分析2011年底德班会议以来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最新进展,关注启动德班平台谈判对国际国内气候政策选择的可能影响,以及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长期战略,并着重考察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低碳融资政策、行动及面临的挑战。本书包括总论、三个专题及附录。总论侧重于三个方面。一是国际气候谈判的回顾与展望,2012年国际气候谈判“两个授权”“三个轨道”同时开展,体现出在气候谈判变局期复杂的谈判格局。发达国家积极推动在单一的“德班平台”下开展谈判,希望尽快结束巴厘行动计划授权下的双轨谈判;发展中国家则希望在长期合作行动工作组和《京都议定书》工作组双轨谈判中,进一步明确发达国家2012年后的减排义务和责任,明确《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的继续方式;二是通过分析近些年全球和中国极端气候事件趋多趋强的事实,总结了全球和中国近百年气候变化的主要特点,从风险信息沟通、多方合作协同、灾害风险管理中的资金手段等角度分析了应对极端气候变化的途径与方法。三是通过分析公共财政资金、金融机构、资本市场、碳市场等主要融资方式在中国发展的状况,评估现有政策的执行效果,在预测2020年中国低碳发展的成本与资金需求的基础上,就如何实现该目标,提供政策上的建议。第一部分聚焦国际低碳融资的热点议题。对应对气候变化资金机制谈判的新进展与新格局,碳排放权交易的国际经验与比较,2012年后欧盟碳交易政策的挑战,以及广受关注的是否将民航业纳入欧盟排放交易体系等热点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评估与展望。第二部分反映国内最新的低碳融资的实践与探索。内容包括中国碳交易市场的进展及展望、低碳转型的公共融资机制、商业银行在低碳融资领域的实践与探索、碳金融产品的推广、中国绿色气候基金的创新与实践等。第三部分气候风险与适应融资,内容包括中国地区未来极端气候事件预估及可能的风险,中国主要流域的气候变化影响与适应效益评估,适应气候变化的资金机制,发挥保险的社会管理职能,提升气候变化应对能力,气象灾害风险转移的实践与探索,商业化气象指数保险及其在中国的实践。第四部分为热点追踪与专家解读,重点考察国际上最新的一些气候变化政策和研究进展。本书附录中收录了全球主要国家的人口、经济、能源和排放等主要数据,中国各地区完成“十二五”规划节能目标进展情况,全球气候变化灾害历史数据等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