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数

4

引证文献

0 !

参考文献

135

民国初期商法本土化——以票据法为视角图书

In the Early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Commercial Law Localization: In the Perspective of Negotiable Instrument Bill Law

SSAPID:101-0078-5586-82
ISBN:978-7-5201-3958-8
DOI:
ISSN:

[内容简介] 民国初期是我国传统法律近代化转型的重要阶段,民族工商业的发展产生了对商事立法的内在需求,但商法的制定面临移植与本土化的矛盾。因此,北洋政府曾组织大规模的民商事习惯调查,为习惯融入商事规则打下了坚实基础。本书以票据法为视角,分别从民商事习惯调查对立法的影响,票据立法的移植与本土化,商事裁判对商法本土化的推动几个方面出发,结合其他商事部门法内容,对民初商法本土化进程、结果及其影响进行研究和反思。

相关信息

丛书名:华侨大学哲学社会科学文库·法学系列
作 者: 陶倩
编 辑:高媛;蒋北娟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8年12月
语 种:汉文
中图分类:D9 法律

 附录三 商法法典草案票据

 序

 附录一 前清宪政编查馆票据法草案(志田案)

 前言

 附录二 前 北京修订法律馆票据法第一次草案(共同案)

 构建原创性学术平台 打造新时代精品力作

 附录点校说明

 附录四 前北京修订法律馆票据法

 附录五 前北京修订法律馆票据法

 内容摘要

 附录六 前北京修订法律馆票据法

 文前辅文

 第一章 千年票据一朝立法

  第一节 我国传统票据的千年沿革

   一 从唐飞钱到宋交子

    (一)飞钱——我国最早的汇票

    (二)交子——我国最早的本票

   二 明清早期会票的发展与不足

   三 票号会票的盛行与没落

   四 钱庄票据的兴衰

    (一)钱庄的兴起

    (二)钱庄票据的通行

    (三)钱庄的衰落

  第二节 我国第一部票据法草案——“志田案”评析

   一 “志田案”的立法背景

    (一)清政府的自救与收回法权的期盼

    (二)金融活动的增加与解决票据纠纷的需要

   二 “志田案”的内容及其评价

    (一)“志田案”的制定

    (二)“志田案”的体例和主要内容

    (三)对“志田案”的评价

 第二章 民商事习惯调查与传统票据习惯的整理

  第一节 清末民初的民商事习惯调查

   一 会通中外的思想与清末民商事习惯调查

   二 民国初期民商事习惯调查的继续展开

  第二节 传统票据习惯的整理与介绍

   一 官方调查报告的整理与介绍

    (一)李炘的介绍

    (二)王凤瀛的整理

     1.关于票据种类

     2.关于汇票事项

     3.关于期票事项

     4.关于支票事项

     5.关于票据贴现事项

     6.关于票据效力事项

     7.关于他项票据

   二 民间调查报告的整理与介绍

    (一)江苏省(南京、苏州、镇江、扬州、清江浦、无锡、通州)

    (二)直隶省(北京、天津、胜芳、芦台、祁县、石家庄)

    (三)浙江省(杭州、绍兴、海门、兰溪、温州、宁波)

    (四)福建省(漳州、厦门、延平、浦城、建瓯)

    (五)安徽省(安庆、芜湖、大通)

    (六)山西省(太原、绛县)

    (七)江西省(南昌、赣州)

    (八)东三省(奉天、吉林、黑龙江、营口、长春)

    (九)广东省(广州、汕头)

    (十)山东省(烟台、青岛、临沂、临清)

    (十一)河南省(开封、洛阳、道口、周口、禹县)

    (十二)湖北省(汉口、沙市)

    (十三)湖南省(长沙)

    (十四)陕西省(西安)

    (十五)四川省(成都)

   三 传统票据习惯的特点

    (一)注重票据信用

    (二)名称、样式极不统一

    (三)缺乏背书、承兑制度

    (四)票据关系与基础关系不分

    (五)追索范围有限

  第三节 民商事习惯调查对立法本土化的推动

   一 传统民事习惯与近代民事立法的本土化

   二 传统商事习惯与近代商事立法的本土化

 第三章 民初票据立法的移植与本土化

  第一节 票据立法的内在需求与政治功利性

   一 经济发展与票据立法的内在需求

   二 收回治外法权的期盼

   三 重商思潮的影响与维护商权的需要

  第二节 “共同案”的本土化尝试

   一 “共同案”对“志田案”的全面修正

    (一)体例结构的变化

    (二)总则的修订

    (三)汇票制度的完善

   二 “共同案”的移植与本土化

    (一)参以各国法例

    (二)准诸本国习惯

  第三节 “爱氏案”与“共同案”的冲突

   一 “爱氏案”与“共同案”的分歧

    (一)“爱氏案”的全盘西化

    (二)“爱氏案”与“共同案”的分歧

   二 王凤瀛和李对“爱氏案”的质疑

    (一)王凤瀛的质疑

    (二)李炘的评议

  第四节 从“三草”到“五草”的调和与完善

   一 “三草”对“共同案”和“爱氏案”的调和

    (一)对“共同案”的调整

    (二)对“爱氏案”的采纳

   二 “四草”和“五草”对“共同案”的继承和完善

    (一)“四草”对“共同案”的全面继承

    (二)“五草”的基本完善

 第四章 商事裁判对商法本土化的推动

  第一节 民国初期的法制困境

   一 立法机关的频繁变化

    (一)南京临时政府时期

    (二)北洋政府时期

   二 商事立法的长期搁置

    (一)已颁行的商事立法

    (二)未颁行的商事立法

     1.1914年《商事条例》草案

     2.1915年《破产法》草案

     3.1925年《票据法》草案

     4.1925年《海船律案》

     5.1927年《保险法》草案

   三 司法体制的缺陷与法源的不足

    (一)初级审判厅的严重缺失

    (二)法源不足的困扰

  第二节 司法实践对民初商法本土化的推动

   一 大理院判解要旨与商法本土化

    (一)民初大理院的地位和作用

    (二)判解要旨的形成与功能

    (三)判解要旨对商法本土化的推动

     1.判例要旨对传统商事习惯的确认与规范

     2.判解要旨对商事规则的创制

   二 地方各级审判厅的司法实践对商法本土化的推动

    (一)高等审判厅的司法实践与商法本土化

    (二)地方审判厅的司法实践与商法本土化

  第三节 商事公断对民初商法本土化的推动

   一 商会裁判权与商事公断处的沿革

   二 商事公断中传统习惯与其他商事规则的融合

 第五章 民初商法本土化的反思

  第一节 如何对待传统商事习惯

   一 传统商事习惯及其近代演变

   二 民初商法本土化对待习惯的态度及其反思

  第二节 如何发挥商会的作用

   一 商会对民初商事立法的积极参与

   二 商会对民初司法实践的重要影响

   三 可资借鉴之处

  第三节 如何看待判例要旨对商事立法的补充

   一 民初判例要旨的性质分析

   二 判例要旨对商事立法的补充及其反思

 结语

 Abstract

 《华侨大学哲学社会科学文库》编辑委员会

民国初期是我国传统法律近代化转型的重要阶段,民族工商业的发展产生了对商事立法的内在需求,但商法的制定面临移植与本土化的矛盾。因此,北洋政府曾组织大规模的民商事习惯调查,为习惯融入商事规则打下了坚实基础。在商事立法尤其是票据立法中,国际规则、法理和传统习惯有机融合,为中国近代商法本土化树立了较好的典型。在商事裁判中,大理院行使立法解释权,通过判解要旨创制商事新规则;地方各级司法机关和商事组织广泛参考传统习惯,结合法理进行裁判,共同推动了商法本土化的发展。民初商事立法和商事裁判中体现的融汇中西的精神和严谨务实的态度,对于当代中国的商事立法和商事司法仍然具有示范作用。

1.(宋)欧阳修、宋祁:《新唐书》。

2.(宋)王钦若、杨亿:《册府元龟》。

3.(宋)李攸:《宋朝事实》。

4.(宋)马端邻:《文献通考·钱币考》。

5.(清)贺长龄:《皇朝经世文编》。

6.(清)沈家本:《寄簃文存》。

7.《北华捷报》1853年5月7日。

8.中国海关编《海关贸易报告》,1867。

9.北洋政府《商务官报》1906年第5期、第23期、第26期。

10.直隶宪政调查局编《直隶调查局法制科第一股调查书》(四),宣统年间。

11.俞廉三、刘若曾等:《大清民律草案》,宣统三年修订法律馆印刷。

12.《临时公报》,1912。

13.朱寿朋、张静庐编撰《光绪朝东华录》,中华书局,1958。

14.《清实录·德宗景皇帝实录》,中华书局,1987。

15.修订法律馆编《商习惯调查问题》,光绪三十四年。

16.故宫博物院明清档案部编《清末筹备立宪档案史料》,中华书局,1979。

17.《修订法律馆全宗》(524-10-1)第七档,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

18.《北洋政府大理院全宗》1051,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藏。

19.《北洋政府国务院(政事堂)全宗》1002,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藏。

20.湖南高等审判厅1917年“函字第一〇八二号”,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藏,全宗号:241,卷号:2421。

21.《奏为遵章续陈第三年第二届筹备成绩折》,清法部档第32174号,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

22.《上海银行公会致各银行公会、钱业公会和商会函》,载《上海银行公会档案》,上海市档案馆藏,S173-1-206。

23.北洋政府司法部参事厅编《司法公报》,1912~1928。

24.北洋政府工商部编《工商会议报告录》,1913。

25.大理院编辑处编《大理院判例要旨汇览》,民国二年版。

26.大理院书记厅编《大理院判决录》,民国三年四月。

27.中国银行编《各省金融概略》,1915。

28.(旌德)吕世芳编《直隶高等审判厅民三庭判决录》,出版不详(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图书馆藏)。

29.大理院编辑处编《大理院判例要旨汇览》,民国八年版。

30.上海总商会编《上海总商会商事公断处报告》,1922。

31.京师商事公断处编《京师商事公断处公断书录》第一、二集,出版不详(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图书馆藏)。

32.调查法权委员会编《调查治外法权委员会报告书》,商务印书馆,1926。

33.大理院编辑处编《大理院判例要旨汇览》,民国十五年版。

34.工商部工商法规委员会编《工商法规辑览》第一部,中华书局,1930。

35.实业部总务司编《全国工商会议汇编》,京华印书馆,1931。

36.杨幼炯:《近代中国立法史》,商务印书馆,1936。

37.中国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编《辛亥革命资料》,中华书局,1961。

38.郭卫编《大理院解释例全文》,台湾成文出版社,1972。

39.郭卫编《大理院判决例全书》,台湾成文出版社,1972。

40.郭卫编《大理院解释例全文检查表、大理院判决例全书检查表》,台湾成文出版社,1972。

41.天津市档案馆编《天津商会档案汇编(1903~1911)》,天津人民出版社,1987。

42.章开沅编《苏州商会档案(1905-1911)》第一辑,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

43.张之洞:《张文襄公全集》,中国书店,1990。

1.王敦常:《票据法原理》,商务印书局,1922。

2.银行周报社编《票据法研究》,银行周报社,1922。

3.徐沧水编《票据法研究续编》,银行周报社,1925。

4.谢菊曾:《票据法概论》,世界书局,1930。

5.张知本:《破产法论》(上册),上海法学编译社,1930。

6.丘汉平:《中国票据法论》,上海世界政法学社,1933。

7.王效文:《商事法概论》,上海法学编译社,1933。

8.陈天表:《票据通论》,商务印书局,1937。

9.陈其田:《山西票庄考略》,商务印书馆,1937。

10.王孝通:《商事法要论》,商务印书馆,1938。

11.卫聚贤编《山西票号史》,中央银行经济研究处,1944。

12.刘笃:《海商法》,国立同济大学法学院法律学会,1947。

13.彭信威:《中国货币史》,群联出版社,1954。

14.严中平编《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选辑》,科学出版社,1955。

15.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市分行编《上海钱庄史料》,上海人民出版社,1960。

16.中国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编《辛亥革命资料》,中华书局,1961。

17.杨端六:《清代货币金融史稿》,三联书店,1962。

18.汪敬虞编《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中华书局,1962。

19.杨幼炯:《近代中国立法史》,商务印书馆,1966。

20.赵靖、易梦虹编《中国近代经济思想资料选辑》,中华书局,1982。

21.谢怀轼主编《票据法概论》,法律出版社,1990。

22.陆仰渊、方庆秋主编《民国社会经济史》,中国经济出版社,1991。

23.李贵连:《沈家本年谱长编》,台湾成文出版社,1992。

24.周华孚、颜鹏飞编《中国保险法规暨章程大全(1865~1953)》,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

25.《中华民国史法律志(初稿)》,台湾省历史馆,1994。

26.高其才:《中国习惯法论》,湖南出版社,1995。

27.朱苏力:《法治及其本土资源》,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6。

28.严昌洪:《中国近代商事习惯的变迁》,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7。

29.胡长清:《中国民法总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7。

30.直隶高等审判厅编《华洋诉讼判决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7。

31.史若民:《票商兴衰史》,中国经济出版社,1998。

32.王小能:《中国票据法律制度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33.张晋藩:《中华法制文明的演进》,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

34.朱勇主编《中国法制通史》(第九卷),载张晋藩总主编《中国法制通史》,法律出版社,1999。

35.谢振民编著《中华民国立法史》,张知本校订,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

36.上海市工商业联合会、复旦大学历史系编《上海总商会组织史资料汇编》,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

37.汪敬虞编《中国近代经济史(1895~1927)》,人民出版社,2000。

38.黄源盛:《民初法律变迁与裁判(1912~1928)》,台北政治大学,2000。

39.李胜渝:《中国近代票据立法通论》,重庆出版社,2001。

40.何勤华编《法的移植与法的本土化》,法律出版社,2001。

41.黄鉴晖:《山西票号史》,山西经济出版社,2002。

42.胡旭晟等点校:《民事习惯调查报告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

43.施沛生编《中国民事习惯大全》(影印版),上海书店出版社,2002年影印版。

44.李贵连:《近代中国法制与法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45.朱勇:《中国法律的艰辛历程》,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2。

46.季怀银:《中国传统民商法兴衰之鉴》,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03。

47.〔美〕黄宗智:《法典、习俗与司法实践:清代与民国的比较》,上海书店出版社,2003。

48.何勤华、李秀清:《外国法与中国法——20世纪中国移植外国法反思》,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

49.张德美:《探索与抉择——晚清法律移植研究》,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50.张晋藩:《近代社会与中国法制文明》,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

51.张家镇、秦瑞玠等编著《中国商事习惯与商事立法理由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

52.尹伊君:《社会变迁的法律解释》,商务印书馆,2003。

53.张生:《中国近代民法法典化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

54.眭鸿明:《清末民初民商事习惯调查之研究》,法律出版社,2005。

55.张晋藩:《中国法律的传统与近代转型》,法律出版社,2005。

56.李卫东:《民初民法中的民事习惯与习惯法》,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

57.侯强:《社会转型与近代中国法制现代化:1840-1928》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

58.曹全来:《国际化与本土化——中国近代法律体系的形成》,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59.季立刚:《民国商事立法研究》,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

60.江眺:《公司法:政府权力和商人利益的博弈》,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6。

61.何勤华等:《法律移植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62.张松:《变与常:清末民初商法建构与商事习惯之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

1.李炘:《商法之沿革及其系统》,《法学会杂志》1922年第5期。

2.李炘:《调查票据法习惯设问》,载《票据法研究·建言》,银行周报社,1922。

3.李炘:《我国票据固有习惯之调查》,《法学会杂志》1923年第10期。

4.王凤瀛:《票据习惯目次》,《法学会杂志》1923年第10期。

5.王凤瀛:《起草票据法之管见》,《法律评论》1924年第37期。

6.李炘:《爱氏票据法案评议》,载徐沧水编《票据法研究续编·论丛》,银行周报社,1925。

7.余棨昌:《民国以来新司法制度——施行之状况及其利弊》,《法律评论》1928年第36期。

8.胡汉民:《国民政府明令撤废领事裁判权的三大意义》,载《革命理论与革命工作》,民智书局,1932。

9.魏友棐:《庄票信用问题之研究》,《钱业月报》1933年第13卷。

10.梅汝璈:《新破产法草案之特征与理论》,《中华法学杂志》,1935年第6卷第1期。

11.王其矩:《有关义和团舆论》,载中国史学会主编《义和团》(第4册),神州国光社,1951。

12.汪宗义、刘宣:《清初京师商号会票》,《文献》1985年第2期。

13.唐传泗、黄汉民:《试论1927年以前的中国银行业》,载《中国近代经济史研究资料》,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

14.张国福:《关于北洋政府援用清末法律的依据问题》,《法学研究》1986年第1期。

15.虞和平:《民国初年经济法制建设述评》,《近代史研究》1992年第4期。

16.帅天龙:《1840~1930年中国商事立法思想研究》,博士学位论文,中国政法大学,1995。

17.刘广安:《传统习惯对清末民事立法的影响》,载《比较法研究》1996年第1期。

18.江旭伟:《中国近代商法研究》,博士学位论文,中国政法大学,1997。

19.胡旭晟:《20世纪前期中国之民商事习惯调查及其意义》,《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第2期。

20.李胜渝:《北洋政府票据立法论略》,《法商研究》2000年第6期。

21.戴建兵:《上海钱庄庄票略说》,《档案与史学》2002年第2期。

22.袁明圣:《司法解释“立法化”现象探微》,《法商研究》2003年第2期。

23.俞江:《清末民事习惯调查说略》,载梁慧星《民商法论丛(第30卷)》,法律出版社,2004。

24.张群、张松:《北洋时期对票据习惯的调查研究及其与立法的关系》,载许章润主编《清华法学(第六辑)》,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25.张勤、毛蕾:《清末各省调查局和修订法律馆的习惯调查》,《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6期。

26.朱勇:《私法原则与中国民法近代化》,《法学研究》2005年第6期。

27.沈四宝、薛源:《论我国商事仲裁制度的定位及其改革》,《法学》2006年第4期。

28.肖海军:《论我国商会制度的源起、演变和现状》,《北方法学》2007年第4期。

29.张榕:《司法能动性何以实现?——以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释为分析基础》,《法律科学》2007年第5期。

30.赵钢:《我国司法解释规则的新发展及其再完善——〈07规定〉与〈97规定〉的比较分析》,《现代法学》2008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