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数

19

引证文献

0 !

参考文献

0

希望社工经典案例评析图书

SSAPID:101-0016-5625-82
ISBN:978-7-5097-2889-5
DOI:
ISSN:

[内容简介] 由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组编的《希望学校社会工作系列丛书》,是四川汶川地震灾后重建中,在四川广元、德阳两市十所中小学开展的学校社会工作服务活动的全景记录。服务活动由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和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联合发起,项目持续的三年中,先后有近二十所高校几百名社会工作专业的师生参与,他们的倾心奉献以及专业示范,谱写了中国大陆灾害救助社会工作和学校社会工作的最美篇章。

相关信息

丛书名:希望学校社会工作系列丛书
作 者: 史柏年
编 辑:秦静花;朱宪英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1年11月
语 种:中文
中图分类:C91 社会学

 致谢

 后记

 序言 体味真知:地震救灾及重建的社会工作实践

 丛书编委会

 Acknowledgement

 个案工作篇

  不爱做作业的“哲学家”

   一 接案时间:2010年5月11日

   二 结案时间:2010年6月25日

   三 个案缘起

   四 案主资料

   五 问题描述与分析

    (一)问题描述

    (二)工作员分析

   六 介入过程及策略

    阶段一:建立关系,评估需求

    阶段二:深入了解,促进表达

    阶段三:协调情绪,梳理人际

    阶段四:介入家庭,影响互动

    阶段五:持续跟进,巩固成效

   七 遇到的困难及策略

    (一)个案辅导中的阻抗与挑战

    (二)解决的策略

   八 效果评估及反思

    (一)目标达成情况

     1.关系建立方面

     2.问题解决方面

    (二)反思

     1.关于辅导方法

     2.关于辅导目标

     3.关于后续的跟进及讨论

   附录1 第一次会谈记录节选

   附录2 第一次会谈后对案主问题的界定及分析

  “徘徊天使”小芳变自信了

   一 案主的基本资料

   二 介入过程

   三 初步诊断

  做不完美的维纳斯

   一 案主基本资料

   二 访谈纪要

   三 工作员反思

  沉默女孩

   一 接案日期:2010年4月20日

   二 结案日期:2010年6月24日

   三 工作员:罗莎

   四 案主的基本资料

   五 个案缘起

   六 问题描述与分析

   七 理论支持

   八 介入策略及介入过程

    (一)建立关系

     1.“书香苑与棋艺堂”服务

     2.社工课堂的开展

    (二)提供辅导

     1.直接治疗

     2.间接治疗——建立案主周围的支持系统,优化生态

      (1)与案主母亲定期联系,协助其改善对女儿的教养方式

      (2)与案主任课老师经常联系,了解案主在班级中的表现

      (3)营造良好的同伴互动与支持的环境

   九 遇到的困难及策略

    (一)案主不说话,沉默,一对一的正式会谈无法进行下去

    (二)案主情况发生反复,中途有一次两天没来上学

   十 效果评估及反思

    (一)效果

     1.案主的主动性增强了,与朋友的交流增多了

     2.亲子关系得到极大改善

     3.案主的学习状态好了许多,作业完成情况较好

    (二)反思

     1.良好专业关系的建立为个案的成功奠定了基础

     2.优化案主生态系统促成了个案的成功

     3.实现了工作员与案主共同成长的专业目标

     4.辅导的过程对案主的老师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十一 同工(谢缘)观察

  “早恋”男孩

   一 接案日期:2010年1月4日

   二 结案日期:2010年6月26日

   三 个案身份:姓名——小浩,年龄——12岁,性别——男

   四 个案缘起

   五 背景资料

   六 呈现问题

   七 服务目标

   八 解决策略

   九 服务过程

    (一)预估阶段

    (二)介入阶段

     1.如何与异性同学相处

     2.如何正确看待班主任较严格的管理方式

    (三)巩固阶段

    (四)结案

  不想长大的小Y

   一 接案时间:2010年6月11日

   二 结案时间:未结案

   三 个案缘起

   四 案主资料

   五 问题描述与分析

    (一)问题描述

     1.对母亲有严重的依赖,缺乏抗逆力

     2.极度缺乏自信和独立生活能力

     3.缺乏同伴支持

     4.有退行的表现,沉迷网络游戏

     5.对生活缺乏热情,没有任何目标

    (二)工作员分析

   六 介入过程及策略

    阶段一:建立关系,评估需求

    阶段二:提供支持,改善沟通

    阶段三:发展社会支持网络,持续跟进

   七 遇到的困难及策略

    (一)工作员面临的价值冲突和焦虑

    (二)解决的策略

     1.督导

     2.自我反思

   八 效果评估及反思

    1.目标达成情况

    2.反思

  “委屈”的小鹏

   一 接案面谈

    1.与案主母亲访谈结果

    2.与班长访谈结果

    3.与班主任访谈结果

   二 预评估结果

    1.案主的主要“问题”

    2.案主“问题”产生原因

   三 服务介入的理论支持

   四 社工初步介入策略

    1.家庭层面

    2.班级层面

    3.社工小屋

   五 服务记录表

    1.第一次会谈记录

    2.第二次会谈记录

    3.第三次会谈记录

   六 服务目标达成情况

   七 跟进

  一个人在家的小男孩

   一 案主基本情况

   二 第一学期学校社工介入情况

    1.介入的理论支持

    2.第一次家访

    3.社工的基本感受

   三 “我是男子汉”——“温暖学生之家”成员家访行

    1.家访前的准备

    2.家访过程

    3.社工跟进

  用眼睛发现美 用心灵感受美

   一 班主任老师的无奈

   二 来自社工站的邀请

   三 一根跳绳的魅力

   四 共同成长

  大块头“小霸王”

   一 理论描述

   二 问题界定与评估

   三 初步介入

   四 进一步介入

   五 对家庭的介入

   六 小刚变了

  缺乏父爱的小升

   一 预评估内容

    1.案主的个人情况

    2.案主与家人的互动

    3.案主的自我认知

    4.案主与同学的互动

    5.案主的学习问题

    6.各方期望

   二 预评估方式——访谈

   三 预评估结果

    1.案主的主要“问题”

    2.案主“问题”产生的原因

   四 服务介入的理论支撑

   五 社工初步介入策略

    1.案主自我层面

    2.案主家庭层面

    3.案主班级层面

   六 服务记录表

   七 服务目标达成情况

   八 跟进

 小组工作篇

  “爱之翼”儿童合唱团

   一 小组基本资料

   二 小组缘起

    (一)需求评估

    (二)专业小组服务遇到困难

   三 小组服务理念及设计思路

    (一)小组服务理念

     1.接纳

     2.平等与尊重

     3.关注

     4.相信每个孩子都是一座宝藏

     5.相信每个孩子都是可以改变的

     6.问题外化

    (二)小组设计思路

   四 每节活动计划(节选)

    第一次活动 很高兴认识你,我的朋友!

    第二次活动 我真的很不错!

    第三次活动 你我共唱《明日歌》

    第四次活动 让我自己更出色

    第五次活动 雪花和我们的校园

    第六次活动 新年礼物

   五 预料中的问题及应变策略

   六 服务效果评估

    (一)评估方法

     1.即时评估

     2.阶段性评估

     3.量表评估

     4.问卷评估

    (二)“爱之翼”儿童合唱团服务对孩子的影响

     1.有了一方可以大声唱歌的天地

     2.学会了很多歌曲

     3.学会了分享、互助、合作

     4.有了成就感,自信心获得了提升

     5.和社工成了一生的朋友

     6.小学阶段最难忘的回忆

     7.让“爱之翼”飞到北京去

  “五彩青春·社工相伴”

   一 服务缘起

   二 服务概况

    1.服务定义

    2.服务人群

     (1)直接服务人群

     (2)覆盖人群

    3.服务时间

    4.服务内容

   三 服务效果

    (一)目标达成情况

     1.第一单元——我爱我“家”

      (1)和谐班级建设

      (2)集体合作

      (3)承担责任

     2.第二单元——我心我知

      (1)我心我知——认识情绪

      (2)我心我知——情绪转化(上)

      (3)我心我知——情绪转化(下)

      (4)我心我知——情绪调节方法

     3.第三单元——我的社区

      (1)我的社区——感知学校

      (2)我的社区——改善行动

    (二)从服务评估问卷数据结果看服务效果

     1.对该小组有比较普遍的高满意度

     2.对该小组有较高的认可度

     3.对服务形式的肯定

    (三)从收获树上看服务效果

   四 服务模式

    (一)以思想品德教材为纲

    (二)融入生命教育的多元形式

    (三)班级小组发展模式

   五 服务反思

    (一)绘本的运用为小组服务省力、增色

    (二)社工自我情绪的流露

    (三)小组服务之后

    (四)活动容量与连贯性

    (五)从分组看班级小组的场地限制

    (六)分组风波成为强化前两单元小组活动的机会

  “坚持就是美丽”学习意志力提升小组

   一 需求背景

    1.需求为本

    2.量力而行

   二 理论支持

    1.库利的镜中自我理论

    2.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3.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三 小组目标

   四 小组过程

    1.第一次活动:团队与规范

    2.第二次活动:精神力量

    3.第三次活动:坚持就是胜利

    4.第四次活动:认识自己 欣赏自己

    5.第五次活动:预见未来

    6.第六次活动:相约守约

   五 小组点滴——总结与反思

    1.准备工作——再怎么用心都不为过

    2.工夫在诗外

    3.应对意外——冷静面对,果断决策

    4.沉默的小林

    5.评估:以多元化方式进行

    6.结语

  学生领袖成长ZONE

   一 小组基本资料

   二 小组活动目标

   三 小组活动目的

   四 小组缘起

   五 小组理论依据及设计理念

    1.工作员增权

    2.集体增权

    3.个人增权

   六 小组需求评估

    (一)需求评估设计

    (二)需求评估结果分析

     1.访谈结果

     2.问卷调查结果

   七 小组内容及流程

    第一次活动:破冰、相识

    第二次活动:领导能力

    第三次活动:协调能力

    第四次活动:自控能力

    第五次活动:组织协调能力

    第六次活动:总结收获,结束小组

   八 小组评估

    (一)评估类型

    (二)评估方法

    (三)评估内容

     1.前测数据

      (1)团队领导能力问卷结果

      (2)班级管理能力问卷结果

     2.后测数据

      (1)团队领导能力问卷结果

      (2)班级管理能力问卷结果

    (四)评估结果

     1.组员总体领导能力提升

     2.增权理论的应用效果显现

     3.小组活动的不足和缺陷

     4.不足之原因剖析

 社区工作篇

  “成长在我家”社区活动

   一 需求评估

    1.从学生层面看需求

    2.从社区层面看需求

    3.从家庭层面看需求

    4.从家校关系层面看需求

    5.从服务团队层面看需求

    6.从项目影响力层面看需求

   二 活动的理论支持

    1.生态系统理论

    2.优势视角

   三 活动目的与目标

    1.活动目的

    2.活动目标

   四 活动的具体实施

    1.前期策划准备

     (1)“成长在我家”社区活动筹备交流会

     (2)外部支持

    2.活动实施

   五 活动评估

    1.满意度评估问卷

    2.个案访谈

    3.留言本

   六 活动反思

    1.活动效果

     (1)社工影响力提升

     (2)社区活动辐射

     (3)亲子关系改善

     (4)应对压力、调节情绪的能力增强

     (5)学习生涯的明确规划

     (6)初步建立健康上网意识

     (7)社工团队内部的整合与凝聚

    2.活动心得

     (1)以服务对象的需求为本是保证服务质量的根本出发点

     (2)社区居民的积极参与是体现服务效果的基本保证

     (3)服务的专业性是提升社工影响力、更好服务受众的必然要求

     (4)社工团队内部的分工合作是保证服务质量的必要条件

     (5)外部支持力量是保证服务开展、提升服务效果的前提

     (6)服务对象的内省和反思是保证服务效果的有效途径

     (7)小志愿者团队的招募和作用发挥有效维持了活动现场的秩序

    3.活动反思

     (1)客观条件限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服务效果的显现

     (2)工作员专业能力水平限制影响了服务效果的显现,并给团队成员造成一定的心理挫败感

     (3)后续工作的跟进问题

     (4)服务的评估策略问题

     (5)社工与服务对象的信息不对称

  “宝贝计划”生命教育工作坊暑期社区活动

   一 工作坊背景

   二 工作坊理念

   三 工作坊概况

   四 工作坊流程

    1.人员招募

    2.前期准备

    3.具体安排

    4.活动具体流程

    5.小故事

     (1)保护鸡蛋

     (2)你真的很不错

   五 评估与反馈

    1.基本评估数据

    2.评估方法

    3.效果评估

    4.反馈意见

   六 工作坊特色

    1.工作坊充分发挥了“1+2+3”本土社工老师的概念:在抗震希望学校社会工作志愿服务项目中,考虑到项目撤离后社会工作服务的延续性,项目有意在服务的过程中加强与当地学校老师(一般为班主任、团委、少先队、德育等做学生工作的老师)的合作,在合作中将社工的技巧、理念传递给这些老师,使他们能够学习并最终运用这些技巧和理念来开展各项工作、服务学校。我们称这部分老师为本土社工老师。">*模式的优势,既将这种模式当成一种资源,也将“赋权”于“3”作为我们工作的主要目标之一

    2.与社区组织合作,发挥社区组织的沟通和资源调动的优势

    3.以“团”带“组”,扩大受益人群

    4.根据不同服务对象的特点,适度更改活动方案

   七 困难与启示

    1.各点学生的特点不一样,对相同的活动的接受能力及活动表现也不一样

    2.活动要追求效果,可能规模就不宜太大

    3.让家长参与进来比较困难

    4.学校社会工作的身份不够鲜明

   八 财务报告(略)

  阳光社区公益行:让爱传下去

   一 活动主题

   二 活动背景

   三 活动目的

   四 活动基本资料

    1.服务提供者

    2.服务对象

    3.活动时间

    4.活动地点

   五 活动流程

    1.准备阶段(2009年10月22日星期四)

    2.准备活动物资(略)

    3.实施阶段(2009年10月23日星期五下午)

     (1)开场白(5分钟)

     (2)小游戏“笑口常开”(10分钟)

     (3)冬季养生小知识介绍“早晚运动好过冬”(20分钟)

     (4)冬季养生知识介绍

     (5)喝热茶、看电影(2小时)

   六 活动评估

    1.对老人的评估

    2.对敬老院管理人员的评估

    3.对志愿者的评估:问卷评估

   七 服务反馈

   八 服务反思

    1.关于服务过程中参与度的思考

    2.注重启发和引导服务对象去思考

    3.更多发挥服务对象的优势和主动性

  希望社工进军营

   一 需求评估

    1.从军队层面看需求

    2.从社工层面看需求

   二 服务的理论支持

    1.增权理论

    2.场域理论

   三 服务目标

   四 服务的具体实施

    1.前期策划准备

    2.服务实施

   五 服务效果评估

   六 服务总结与反思

    1.进行充分的需求评估,保证服务有据可依,避免建构需求

    2.活动前期的准备工作至关重要,事先预设活动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并制定相应对策,可以更好地保证服务质量

    3.加强各项目点专职社工的配合及合作,更好地保证服务质量

    4.扩展社工服务进社区,增强希望工程社工影响力

    5.促进了社工团队与服务学校本土社工力量的配合和合作

    6.各参与社工自身专业能力得到充分显现,并获得较大提升

    7.军警的氛围与社工的氛围大相径庭,强调纪律、服从、惩罚的氛围为社工开展活动带来了较大影响

    8.军警战士彼此之间的熟识、不拘束导致部分活动环节出现秩序混乱的情况,超出社工控制范围

    9.社工普遍缺乏开展大目标人群活动的经验,对于整体活动流程的控制、活动规则的熟悉、活动过程中的随机应变稍显不足

《希望社工经典案例评析》为希望学校社会工作系列丛书之二。本书记录了社会工作者在三年服务中遇到和处理过的典型案例,案例个案工作、小组工作和社区工作三个层面,服务对象涉及学生、教师、家长和社区居民等不同主体,指导思想涉及社会生态、心理一社会、社会支持、优势视角、家庭结构等不同理论,每一个案例又配有资深专家的专业点评,兼具理论思考和实践指导双重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