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21 广元文物保护利用现状与策略研究
作者: 刘志国,何自力,俞天喜,付尹
SSAPID:102-6073-5265-38DOI:广元历史文化厚重,历史文化资源独特而稀有,有全国、省、市、
县 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56处,市级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73个,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总量居四川第二,中子铺细石器文化遗址是四川历史最长文保单位,“十古”资源全国独有 -
B.28 脱贫视角下的乡村振兴路径研究
作者: 尹国剑,杨雁冰,董红明,吴雨明,李少斌
SSAPID:102-2278-6302-96DOI:利州区在广元市率先退出贫困
县 序列,随即编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并组织实施,现已取得相当成效,农业农村现代化有了较强基础。 -
B.27 青川生态特色优势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研究
作者: 陈明忠,刘琪,李波
SSAPID:102-5192-8277-25DOI:尤其是生态旅游,2019年实现旅游收入103亿元,排位首次升至广元四
县 三区第二,成功实践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之路,生态经济成为青川经济发展的基础。 -
B.25 剑阁巩固提升天府旅游名
县 创建成果研究作者: 杜嫣然,杨仕甫,罗彦康,罗启,袁小勇
SSAPID:102-8823-9523-39DOI:巩固和提升创建天府旅游名
县 成果是一项前所未有的工作,是一项全新课题。2019年至今,剑阁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严重影响,创新采取系列措施和办法,促进旅游业健康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为天府旅游名县 巩固提升创建成果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宝贵经验。为了探索巩固天府旅游名县 创建成果,促进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对策,课题组通过实地考察、查阅资料、召开座谈会、分析讨论等方法,对剑阁县 巩固提升天府旅游名县 创建成果取得的成效、经验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总结、分析课题从进一步提升旅游景点品位、提升旅游服务质量、突出特色、形成联盟、整体推进、加大促销等方面,对巩固和提升天府旅游名县 工作提出了对策建议。 -
B.8 社会治理视角下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发展路径研究
作者: 王荟
SSAPID:102-9909-0580-30DOI:东乡
县 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以国家方针和政策为基准,进一步有效紧抓“两不愁三保障”的发展目标,进一步组织和动员全县人民群策群力,汇集各方智慧,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有效构建更系统完善的民生保障体系,切实做好脱贫攻坚工作本文尝试从社会治理的角度,结合东乡县 脱贫攻坚实效,分析东乡县 走出的特色脱贫路径,并对深度贫困地区进一步开展乡村振兴提出对策和建议。 -
甘肃县域和农村发展报告 (2021)
SSAPID:101-7896-3177-87ISBN:978-7-5201-7729-0DOI:主要编撰者简介
基本子库
皮书
摘要
甘肃蓝皮书编辑委员会办公室
Abstract
中国皮书网
甘肃县域和农村发展报告(2021)编辑委员会
Ⅰ 总报告
B.1 甘肃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总报告
一 甘肃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基本情况
(一)宏观经济竞争力
1.经济均量
2.经济总量
3.金融资本
(二)产业发展竞争力
1.产业总量
2.产业结构
3.产业效率
4.农业产业化
(三)基础设施竞争力
1.生活条件
2.互联通信
3.公路交通
(四)社会保障竞争力
1.医疗保险
2.养老保险
3.基本生活保障
(五)公共服务竞争力
1.科技文化
2.医疗卫生
(六)人居环境竞争力
1.生活环境
2.农业环境
(七)社会结构竞争力
1.人口结构
2.城乡结构
(八)科学教育竞争力
1.科教支出
2.科教资源
二 甘肃县域竞争力比较分析
三 甘肃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特点与存在的问题
(一)县域经济整体呈低速增长,但区域间差距进一步拉大
(二)县域综合竞争力不断提升,但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依旧突出
(三)县域公共服务短板明显,人口出现回流趋势
(四)农业现代化程度低,农业发展目前尚未达到高质量的标准
(五)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改善,生态宜居成为发展亮点
(六)县域教育投入持续增加,但科技投入明显不足
四 对策与建议
(一)坚决贯彻新发展理念,推进县域高质量发展
(二)充分发挥特色优势,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
(三)大力弘扬担当实干精神,树立风清气正的干事创业环境
(四)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着力优化营商环境
(五)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建立解决相对贫困长效机制
(六)提升县域公共服务能力,补齐城镇化发展的短板
Ⅱ 县域篇
B.2 甘肃县域竞争力综合评价报告
一 甘肃省县域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一)甘肃省县域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思路
(二)甘肃省县域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说明
二 甘肃省县域竞争力评价方法及评价标准
(一)甘肃省县域竞争力评价时间与地域范围
(二)甘肃省县域竞争力评价方法
(三)甘肃省县域竞争力评价标准
三 甘肃省县域竞争力综合评价
(一)甘肃省县域竞争力综合评价结果
1.评价结果
2.结果分析
(二)甘肃省市(州)县域竞争力综合评价结果
1.评价结果
2.结果分析
四 甘肃省县域竞争力子系统评价分析
(一)甘肃省县域宏观经济竞争力子系统评价分析
1.甘肃省县域宏观经济竞争力子系统评价结果
(1)评价结果
(2)结果分析
2.甘肃省市(州)县域宏观经济竞争力子系统评价分析
(1)评价结果
(2)结果分析
(二)甘肃省县域产业发展竞争力子系统评价分析
1.甘肃省县域产业发展竞争力子系统评价结果
(1)评价结果
(2)结果分析
2.甘肃省市(州)县域产业发展竞争力子系统评价分析
(1)评价结果
(2)结果分析
(三)甘肃省县域基础设施竞争力子系统评价分析
1.甘肃省县域基础设施竞争力子系统评价结果
(1)评价结果
(2)结果分析
2.甘肃省市(州)县域基础设施竞争力子系统评价分析
(1)评价结果
(2)结果分析
(四)甘肃省县域社会保障竞争力子系统评价分析
1.甘肃省县域社会保障竞争力子系统评价结果
(1)评价结果
(2)结果分析
2.甘肃省市(州)县域社会保障竞争力子系统评价分析
(1)评价结果
(2)结果分析
(五)甘肃省县域公共服务竞争力子系统评价分析
1.甘肃省县域公共服务竞争力子系统评价结果
(1)评价结果
(2)结果分析
2.甘肃省市(州)县域公共服务竞争力子系统评价分析
(1)评价结果
(2)结果分析
(六)甘肃省县域人居环境竞争力子系统评价分析
1.甘肃省县域人居环境竞争力子系统评价结果
(1)评价结果
(2)结果分析
2.甘肃省市(州)县域人居环境竞争力子系统评价分析
(1)评价结果
(2)结果分析
(七)甘肃省县域社会结构竞争力子系统评价分析
1.甘肃省县域社会结构竞争力子系统评价结果
(1)评价结果
(2)结果分析
2.甘肃省市(州)县域社会结构竞争力子系统评价分析
(1)评价结果
(2)结果分析
(八)甘肃省县域科学教育竞争力子系统评价分析
1.甘肃省县域科学教育竞争力子系统评价结果
(1)评价结果
(2)结果分析
2.甘肃省市(州)县域科学教育竞争力子系统评价分析
(1)评价结果
(2)结果分析
小结
B.3 甘肃市(州)县域竞争力评价报告
一 2019年甘肃省市(州)县域竞争力总体评价
二 2019年甘肃省县域竞争力分市(州)评价分析
(一)兰州市所辖县域竞争力评价分析
(二)金昌市所辖县域竞争力评价分析
(三)白银市所辖县域竞争力评价分析
(四)天水市所辖县域竞争力评价分析
(五)武威市所辖县域竞争力评价分析
(六)张掖市所辖县域竞争力评价分析
(七)平凉市所辖县域竞争力评价分析
(八)酒泉市所辖县域竞争力评价分析
(九)庆阳市所辖县域竞争力评价分析
(十)定西市所辖县域竞争力评价分析
(十一)陇南市所辖县域竞争力评价分析
(十二)临夏州所辖县域竞争力评价分析
(十三)甘南州所辖县域竞争力评价分析
Ⅲ 农村篇
B.4 甘肃省农村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研究
一 农村贫困新形态:从绝对贫困转向相对贫困
(一)实现从绝对贫困转向相对贫困
(二)建立更高层次的脱贫目标
(三)建立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
二 甘肃省农村贫困现状及其产生原因
(一)甘肃农村基本情况
1.地形地貌
2.村庄人口
3.经济社会
4.农业经营主体和土地利用情况
5.农村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
(二)甘肃省农村贫困现状
1.农村贫困人口从绝对贫困转向相对贫困
2.贫困地区和人口分布在各市州差异明显
3.特殊群体贫困问题依旧突出,返贫情况不容小觑
(三)甘肃农村贫困形成原因
1.生态致困
2.资本致困
3.能力致困
4.精神致困
三 甘肃原有扶贫机制在解决相对贫困上遇到的问题和面临的挑战
(一)存在贫困对象不准确现象
(二)执行过程复杂
(三)家庭经济情况难以准确衡量
(四)农村人口的流动性贫困增加
(五)返贫风险和返贫程度增加
四 甘肃省农村解决相对贫困长效机制的建立
(一)构建基于要素结构层面的农村解决相对贫困长效机制
1.价值取向
2.职能
3.机构
4.人员
5.管理制度
(二)构建基于功能机理层面的农村解决相对贫困长效机制
1.构建“相对贫困线+致贫原因”的精准识别机制
2.构建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重点的长效运行机制
3.构建以“项目+资金+人员+政策”为内容的长效发展机制
4.构建以“监督与考核评价”为内容的约束机制
5.持续完善以“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为目标的社会保障制度
(三)构建基于外部环境层面的农村解决相对贫困长效机制
B.5 甘肃农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面临的问题与难点
一 甘肃农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形势研判
(一)2018年末甘肃农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实现程度分析
1.各指标实现程度
(1)二级指标实现程度
(2)一级指标实现程度
2.总体实现程度
(二)甘肃农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主要短板
二 甘肃农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存在的问题
(一)农民收入增长较快,但城乡收入绝对差距逐年增大
(二)农村生产要素配置错位,农民兼业化现象突出
(三)农业效益不高,农民增收后劲不足
(四)边缘贫困人口多,返贫和新致贫风险高
(五)相对贫困问题日益突出
(六)农村自我发展能力不强,地方财政支出压力较大
三 2020年后甘肃农村更高水平全面小康建设的思路与对策
(一)巩固全面小康社会建设成果
(二)推进脱贫攻坚政策与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衔接
(三)夯实产业发展基础
(四)加快引导农村生产要素集聚
B.6 甘肃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进展及问题研究
一 甘肃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现状
(一)稳步推进“厕所革命”
(二)深入推进“垃圾革命”
(三)扎实开展“风貌革命”
(四)“六项任务”进展顺利
二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主要措施与经验
(一)加强组织领导,持续高位推进
(二)完善政策措施,强化要素保障
(三)坚持分类推进,强化培训指导
(四)强化督促检查,确保工作实效
(五)注重宣传发动,营造浓厚氛围
三 甘肃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存在的问题
(二)原因分析
四 对策建议
B.7 南水北调西线工程促进甘肃农业发展的前期研究
一 南水北调西线工程概况
二 甘肃发展现状
(一)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现状
(二)甘肃农业发展现状
三 甘肃土地开发利用状况
四 水资源短缺是制约甘肃农业发展的瓶颈
(一)水资源短缺,水资源利用率不高
(二)水资源分布极不均匀
(三)水资源供需不平衡
(四)水资源开发难度大
五 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对甘肃农业发展启示
结语
B.8 甘肃农村土地管理与改革的难点与问题研究*
一 文献梳理与问题提出
(一)研究现状
(二)现实背景
(三)研究述评与问题提出
(四)样本选择与调查方法
二 甘肃省土地资源条件及“新土改”实践
(一)土地资源条件
1.土地资源
2.土地质量
3.水土匹配
(二)“新土改”实践
三 庆阳市土地资源条件及土地流转现状
(一)土地资源条件及利用现状
(二)土地流转经营
1.土地流转规模
2.土地流转方式
3.流转对象
四 庆阳市新型经营主体培育及土地经营管理
(一)新型经营主体类型
1.农民专业合作社
2.家庭农场
3.龙头企业
(二)新型经营主体产业分布
1.总体产业分布
2.农业细分产业分布
五 庆阳市进一步推动农村土地管理与改革的重难点及现实问题
(一)重点难点
(二)现实问题
1.合作社带动能力不强
2.专业人才匮乏
3.农经管理工作队伍不健全
4.融资渠道不畅
六 相关对策建议
(一)广泛宣传和深入贯彻农村土地承包政策
(二)推进农村土地集约化管理,提高农村土地利用率
(三)持续推进合作社规范运行与质量提升
(四)加强合作社入股资金监管
(五)做实做强村集体经济
B.9 “一带一路”背景下甘肃农业“走出去”问题研究
一 甘肃农业“走出去”发展现状
(一)顶层设计进一步加强
(二)特色农产品出口呈现上升态势
(三)农业国际区域合作趋于多元化
二 甘肃农业“走出去”面临的主要困难
(一)农业企业实力不强,出口产品单一
1.农业企业规模小,带动能力较弱,“走出去”能力有限
2.产业支撑力度不足
3.企业国内外市场竞争力缺乏
(二)政策体系和服务体系不完善
1.缺少对涉农企业融入“一带一路”的平台建设
2.缺乏外向型农业技术专家和企业经营管理人才
3.基础设施不完善,陆空港建设水平仍待提高
三 加快农业“走出去”的几点建议
(一)合理布局,选择重点国家(地区)和领域“走出去”
1.中亚地区
2.东南亚地区
3.西亚地区
(二)大力提升农产品附加值
(三)增强企业整体竞争力
(四)制定和完善农业“走出去”的政策和制度体系
B.10 甘肃主要农产品供给保障体系研究
一 基本概念
(一)主要农产品
(二)农产品供给特点
1.周期性
2.地域性
3.质量性
二 甘肃省主要农产品供给现状
(一)甘肃省主要、优势农产品种类
1.主要农产品种类及产量
2.优势农产品种类
(二)主要农产品供给
1.主要农产品生产情况
2.主要农产品供给区域布局
(三)主要农产品供给质量
1.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行动
2.主要农产品生产加工体系逐步完善
(四)主要农产品供给过程保障情况
三 存在的问题与短板
(一)供给方式陈旧,数字技术应用滞后
(二)农产品供给设施薄弱、风险大
(三)营销专业人才不足
(四)特色农产品缺乏品牌效应
四 加强甘肃省主要农产品供给保障体系建设的对策建议
(一)推动农业新基建投入,改善农产品供给基础条件
1.加强基础设施及生产配套建设
2.推广数字技术在农产品供给领域的应用
(二)优化主要农产品布局,增强农产品供给的数量保障
1.改造提升农产品生产能力
2.以农业产业园区建设推动农产品供给规模化
3.强化特色优势农产品有效供给
4.优化主要农产品生产区域布局
(三)打造农产品知名品牌,强化农产品质量供给保障
1.强化提升特色农产品品质
2.打造“甘味”特色农产品知名品牌体系
3.培育延长道地药材等特色农产品产业链
(四)促进农产品物流发展,强化农产品供给过程保障
(五)健全农产品供给相关政策法律保障
1.规划、法律法规保障
2.技术、人才支撑保障
B.11 甘肃农民专业合作社质量提升调查研究
一 华亭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运营现状
(一)从规范标准来看
(二)从涉及行业产业领域来看
(三)从发展运行模式来看
(四)从带动群众成效来看
(五)从创建示范等级来看
二 华亭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巩固提升方面的做法
(一)抢抓政策机遇,严格适度发展
(二)重视培训教育,提升人员素质
(三)强化监管指导,完善规章制度
(四)引导发挥作用,助力脱贫攻坚
(五)加大扶持力度,培育示范典型
三 华亭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巩固提升方面的成效
(一)多元入股提高了农户收益
(二)盘活资源壮大了村级集体经济
(三)创新思路形成了多元发展模式
(四)细化举措规范了产业发展
(五)积极争取拓展了销售渠道
四 华亭市农民专业合作社质量提升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一)自身发展基础不牢
(二)规范运营程度不高
(三)合作带动能力不强
(四)技术人才严重不足
(五)激励融资机制不活
五 多措并举推进华亭市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提升的思路对策
(一)积极开展教育培训,提供人才智力支撑
(二)健全监管服务机制,提升办社质量
(三)规范运行发展模式,发挥引领带动作用
(四)加大政策宣传力度,引导农户主动参与
(五)落实政策激励措施,增强内生发展动力
B.12 甘肃易地搬迁实现稳定脱贫的实证调查
一 陇南市西和县基本情况
二 西和县易地搬迁脱贫户调查与分析
三 西和县易地搬迁稳定脱贫实证分析
(一)变量选择
(二)模型选择
(三)差异性分析
(四)模型计算与结果
(五)实证结果与分析
四 易地搬迁实现稳定脱贫中存在的问题
(一)扶贫产业可持续发展基础不稳固
(二)基础设施建设水平还需进一步提升
(三)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还需进一步提升
(四)扶贫攻坚战后续扶贫政策不确定
五 易地搬迁实现稳定脱贫长效机制构建的对策建议
(一)进一步推进产业发展,夯实稳定脱贫基础
(二)加快补齐基础设施建设,促进高质量稳定脱贫
(三)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夯实稳定脱贫组织基础
(四)加强农村教育培训,提升稳定脱贫内生动力
(五)强化政策保障,筑牢稳定脱贫防线
皮书数据库
总序
法律声明
甘肃蓝皮书编辑委员会
书中结合甘肃省统计局
县 卡统计数据,运用层次分析法系统记录、分析评价甘肃省86个县 (市、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同时,通过实地调研对农业与农村经济领域的热点问题进行了专题研究,为甘肃省农业和农村发展提出可参考的建议与对策 -
B.3 甘肃市(州)县域竞争力评价报告
作者: 何剑,李振东
SSAPID:102-0988-8522-82DOI:本报告在参照《甘肃县域竞争力评价(2019)》研究结果的基础上,对甘肃省14个市(州)所辖县域竞争力进行总体及分项评价与分析,并根据各市(州)所辖
县 (市、区)经济社会发展优劣势特征,为各县域如何发挥优势 -
B.2 甘肃县域竞争力综合评价报告
作者: 李振东,张福昌
SSAPID:102-3998-3902-67DOI:本报告主要通过构建甘肃省县域竞争力指标体系,利用一定的数理分析方法,对2019年甘肃省86个
县 (市、区)经济社会发展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得出2019年甘肃省县域竞争力发展特征。八是从2019年甘肃省县域基础设施、社会保障、公共服务、人居环境、社会结构和科学教育6个指标竞争力来看,贫困县域与非贫困县域差异性不明显,一方面反映出近几年对各贫困县 (市、区)基础设施投资力度较大,社会保障、科学教育、人居环境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另一方面反映出近几年对各非贫困县 (市、区)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相对不足。 -
B.1 甘肃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总报告
作者: 王建兵,王卫华
SSAPID:102-8770-7556-53DOI:课题组通过建立县域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用甘肃省86个
县 (市、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县 卡数据,通过计算比较分析,总结出2019年甘肃县域竞争力发展特征和存在的问题:一是县域经济整体呈低速增长,但区域间差距进一步拉大 -
B.17 深圳推动科技创新发展的特色实践
作者: 熊雪如,覃成林
SSAPID:102-0058-0986-18DOI:自1980年经济特区成立以来,深圳通过不断改革创新,从“无高等院校、无科研机构、无创新载体”的低起点边陲农业
县 发展成为全国首个以城市为单元的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城市、首个标准国际化创新型城市、首个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 -
B.9 多元乡村治理体系中的志愿者参与实践
作者: 昝宝毅
SSAPID:102-7727-1867-18DOI:北川羌族自治
县 桃龙藏族乡创新探索实践了嵌入式吸纳志愿者参与社会治理的模式,具有普遍推广价值。 -
B.1 湖南传统工艺振兴发展现状与趋势(2020)*
作者: 陈鸿俊,刘光平,陈剑,包文婷
SSAPID:102-1219-6318-70DOI:本报告对列入
县 (区)级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738项湖南省传统工艺项目的类别情况、分布情况进行了系统梳理,从制度完善、实践情况等角度对湖南省传统工艺发展现状进行了概述,总结了湖南传统工艺发展的主要趋势 -
B.6 “花瑶挑花”发展报告
作者: 唐云
SSAPID:102-2077-8696-38DOI:通过赴隆回
县 和溆浦县 等地的调查走访,笔者了解了花瑶挑花目前的传承现状、基地(公司)建设以及相关产品市场情况,分析其传承队伍、产品市场、传承环境等面临的问题与困境,进而提出强化教育培训、增强文化认同、立足生活所需 -
B.21 将承包地先流转给集体
作者: 张文静,张成东
SSAPID:102-1632-8087-33DOI:陕西省靖边
县 黄蒿界镇马季沟村地处典型的陕北风沙滩区,地广人稀,是一个缺少集体经营性资产的“空壳村”。尽管集体土地资源丰富,但长期以来因为农户承包地分散、零碎,难以实现高效规模化经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