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高新技术产业的金融支持体系研究
SSAPID:101-1991-6869-52ISBN:978-7-5201-4137-6DOI:摘要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
第二节 研究内容及研究架构
一 本书的研究内容
二 本书的研究架构
第三节 研究的技术路线及研究方法
一 研究的技术路线
二 研究方法
第二章 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下高新技术产业的研究背景
第一节 国际背景
一 全球经济呈现“分化发展,逆周期波动性”
二 全球经济发展的模式转换
三 全球产业转移的格局调整
四 “逆全球化”挑战日益加大
五 贸易保护主义日益升级,贸易保护主义2.0问世
六 地缘政治影响日益加深,对世界格局产生重要影响
第二节 国内背景
一 “一带一路”的实施——全球发展格局的转变
二 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三 我国产业升级战略的转变
四 我国要素供给结构的转变
五 我国国内外市场环境的转变
第三章 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下高新技术产业与融资约束关联
第一节 全球视角下的中国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一 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到创新驱动
二 中国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提出
第二节 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与高新技术产业的关系
一 技术创新、知识创新是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 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
第三节 高新技术产业及其相关范畴的界定
一 高新技术产业及其特征
二 高新技术产业的分类
第四节 高新技术产业的界定标准
一 企业的研发能力
二 企业的研发强度
三 企业的技术性收入
第五节 高新技术产业的特点与其融资约束
一 高新技术产业的特点
二 高新技术产业与其融资约束
第四章 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及其融资约束的理论述评
第一节 科技进步与经济发展理论述评
第二节 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融资约束理论述评
一 国外融资理论及启示
二 国内高新技术产业融资理论
第五章 金融体系对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支持:形成机制分析
第一节 传统企业主要融资渠道分析
一 传统产业融资渠道及其分类
二 内源融资
三 外源融资
第二节 金融体系对高新技术产业的支持:形成机制分析
一 种子期:金融需求不大,但风险高
二 初创期:资金需求大,易遇融资瓶颈制约
三 成长期:资金需求增大,易获间接融资
四 成熟期:融资风险低,易获资金支持
第三节 高新技术产业融资难的内外机理分析
一 财政税收投入的有限性与高新技术产业的资金需求量大的矛盾
二 政府制度的制约机制与高新技术产业的高风险性的矛盾
三 商业银行规避风险使得中小科技企业难以获得贷款支持
四 风险投资的发展不能满足高新技术产业的融资需求
五 资本市场对高新技术产业有诸多限制
六 民间资本的法律欠缺制约了高新技术产业的合理融资
第六章 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金融支持:发达国家和地区的考察
第一节 美国高新技术产业的金融支持体系
一 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体系对高新技术产业的金融支持
二 美国政府对科技的研究开发投入、技术服务和政策性导向
三 风险投资体系发展较为成熟
第二节 英国金融支持高新技术产业的经验借鉴
第三节 日本高新技术产业的金融支持体系
一 日本科技产业的现状分析
二 日本对高新技术产业金融支持的经验
第四节 德国高新技术产业的金融支持体系
一 德国高新技术产业的直接融资
二 以“职工参与决定制”为特征的企业治理结构
三 比较完善的中小高新技术产业金融体系
四 银行的混业模式使高新技术产业的融资得到了全能服务
第五节 中国台湾地区高新技术产业的金融支持体系
一 完备的政策性金融体系
二 优惠的财政金融政策
三 成熟的创业投资机制
四 发达的资本市场
五 全面的服务体系
第六节 启示与借鉴
一 政府的政策引导在高新技术产业融资中发挥指导作用
二 完善信用担保体系
三 建立多层次的资本市场
四 积极引导天使投资和风险投资的发展
第七章 我国科技发展变迁及现阶段国际比较
第一节 1949年以来我国科技发展成就
一 1949年以来我国科技的发展变迁
二 1949年以来我国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
第二节 我国科技创新的国际比较
一 科技创新水平的国际比较
二 科技投入——R&D经费总量的国际比较
三 我国科技产出的分析
四 “十三五”期间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重点发展方向
第八章 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现状及金融支持体系
第一节 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现状
一 高新技术产业主要经济指标的时间序列分析
二 高新技术产业主要经济指标的国际比较分析
三 我国现阶段的主要科技企业及高成长企业情况
第二节 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金融支持体系
一 政府的直接投入
二 财政科学技术支出情况
三 间接融资体系对高新技术产业的金融支持
四 直接融资体系的不断建立健全
五 风险投资的发展现状
第九章 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及金融支持分析
第一节 各省份高新技术产业基本情况的比较
一 各省份高新技术产业的企业数量分析
二 各省份高新技术产业的从业人数分析
三 各省份高新技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分析
四 各省份高新技术产业的利润总额分析
五 各省份高新技术产业的出口交货值分析
第二节 我国各省份高新技术产业金融支持现状分析
第三节 我国部分省份高新技术产业金融市场的经验
一 上海市的实践与经验
二 北京市的实践与经验
三 广东省的实践与经验
四 浙江省的实践与经验
第四节 西部地区的实践与经验
一 四川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概况
二 四川省金融支持高新技术产业的实践与经验
第十章 发挥金融推动力,推动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快速发展
第一节 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优势条件
一 科技资源优势明显,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提供资源动力
二 科技基础平台建设为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三 政府的政策支持为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四 经济发展迅速,为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经济环境
五 国家支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战略带来了外部机遇
第二节 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
一 外部因素
二 内部环境因素
第三节 我国高新技术产业金融支持缺失的原因分析
一 高新技术产业自身的融资缺陷
二 金融体系不健全
三 信用担保体系建设滞后
第四节 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政策组合
一 加强政府对高新技术产业金融支持的扶持力度
二 拓宽金融机构服务领域,为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提供融资支持
三 完善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为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扩充资金来源
四 完善高新技术产业的信用担保机制
五 构建社会服务体系
六 规范互联网金融发展,助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七 发展科技创新板,实现资本市场与科技创新的融合
本书从高新技术产业及其
融资 约束的基本理论出发,探讨了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下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在其成长各个阶段所面临的问题;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下健全我国高新技术产业金融支持体系的对策建议 -
金
融资 产管理公司功能研究作者: 王元凯
SSAPID:101-3623-9908-98ISBN:978-7-5201-4118-5DOI:内容摘要
Abstract
序言(一)
第一章 问题的提出*
一 研究背景和意义
二 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相关研究文献评述
三 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机构功能与股东功能
(一)功能的含义和规定
(二)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机构功能释义
(三)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股东功能释义
四 研究对象、方法和内容
(一)研究对象
(二)研究方法
(三)研究内容
第二章 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功能研究:基于微观市场视角
一 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与其他市场主体相互作用的内在机理
二 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在微观市场中的具体作用:一个简单的两部门模型
(一)微观市场的相关说明
(二)不良资产出售决策
1.不出售不良资产的情形
2.出售不良资产的情形
3.不良资产最优交易价值
(三)不良资产收购决策
1.资产公司技术设定
2.不良资产收购与处置
3.不良资产收购定价
(四)不良资产交易市场均衡
(五)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对银行的具体作用
1.资产公司的不良资产收购作用
2.资产公司对银行的效率改进作用
(六)对简单模型的小结
三 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在微观市场中的具体作用:基于简单模型的拓展
(一)拓展一:资产公司对银行的托管与救助作用
1.资产公司对银行的托管作用
2.资产公司对问题银行的救助作用
(二)拓展二:资产公司对实体企业的具体作用
1.资产公司对企业价值的提升作用
2.资产公司对企业存量资产的再配置作用
3.破产情况下资产公司对企业的托管处置
4.资产公司对问题企业的救助作用
(三)讨论:资产公司对政府的具体作用
四 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在微观市场中的具体作用:基于历史经验
(一)资产公司对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的具体作用
1.收购处置银行的不良资产
2.支持国有商业银行改革发展
3.对商业银行的托管及并购重组
(二)资产公司对实体企业的具体作用
1.积极支持企业减负脱困
2.推进企业改革发展
3.帮助企业实施并购重组及资本运作
(三)资产公司对政府的具体作用
五 小结
第三章 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功能研究:基于金融功能观视角
一 金融功能观理论概述
二 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基本金融功能
(一)金融风险处置功能
(二)跨周期金融功能
(三)金融救助和重整功能
(四)宏观审慎政策工具功能
1.非典型的宏观审慎政策工具包含在宏观审慎政策工具箱之中,也是针对系统性风险的
2.在中国,资产公司可以作为非典型的宏观审慎政策工具
3.资产公司发挥非典型的宏观审慎政策工具功能,需要必要的治理安排及政府支持
(五)存量资产盘活功能
1.资产公司在中国金融组织体系中具有盘活存量资产的独特功能
2.历史实践表明,资产公司已充分发挥了盘活存量资产的独特功能和专业优势
3.我国经济中的存量资产规模巨大,急需资产公司发挥盘活存量资产功能
三 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延伸金融功能
(一)资产管理功能
1.资产公司的资产管理覆盖正常资产和不良资产
2.资产公司的资产管理涉及各类流动性的资产
3.资产公司的资产管理包括自营和受托管理
(二)融合创新功能
1.经济金融环境变化促进资产公司融合创新发展
2.资产公司具备融合创新的资源和能力
3.资产公司的融合创新表现形式多样
(三)综合金融服务功能
1.综合金融服务功能是资产公司开展不良资产业务的自然延伸
2.客户金融需求日益多元化,要求资产公司发展综合服务
3.“大资管时代”到来,促进资产公司参与综合服务竞争
四 小结
第四章 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功能研究:基于新制度经济学视角
一 新制度经济学视角下的金融资产管理公司
(一)新制度经济学概论
(二)交易成本经济学的分析方法
(三)资产公司的制度属性
二 基于交易成本分析框架的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功能研究
(一)不良资产的交易特性
1.不良资产的专用性
2.不良资产交易处置的不确定性
3.不良资产的交易频率
(二)不良资产收购和处置的交易成本
1.事前成本
2.事中成本
3.事后成本
(三)资产公司在金融体系中节约交易成本的功能
1.不存在资产公司的不良资产市场的交易成本分析
2.资产公司在不良资产交易市场中的交易成本节约
3.资产公司在不良资产处置市场中的交易成本节约
(四)资产公司在资产市场中提高市场效率的功能
(五)资产公司在经济体系中优化资源配置的功能
三 制度环境对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功能的影响
(一)正式制度对资产公司功能的影响
1.法律安排对资产公司功能的影响
2.产权安排对资产公司功能的影响
3.经济激励安排对资产公司功能的影响
(二)非正式制度对资产公司功能的影响
1.社会习俗机制对资产公司功能的影响
2.市场声誉机制对资产公司功能的影响
(三)制度实施机制对资产公司功能的影响
1.法院机制对资产公司功能的影响
2.监管机制对资产公司功能的影响
四 小结
第五章 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在金融组织体系中的功能比较
一 中国金融组织体系的基本情况
(一)教科书式划分法
(二)央行划分法
(三)行政划分法
(四)功能划分法
二 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与商业性金融机构的功能比较
(一)与商业银行的功能比较
(二)与证券公司的功能比较
(三)与保险公司的功能比较
(四)与其他资产管理公司比较
三 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与保障性金融机构的功能比较
四 小结
第六章 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在金融组织体系中的功能演进
一 长城公司金融功能的历史变迁
(一)长城公司在政策性经营时期的金融功能
(二)长城公司在商业化过渡时期的金融功能
(三)长城公司在商业化发展时期的金融功能
二 长城公司金融功能演进的动因
(一)政府层面因素
(二)市场同业竞争因素
(三)客户金融需求因素
(四)公司自身发展因素
三 长城公司金融功能的未来定位
(一)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功能
(二)盘活存量资产功能
(三)资产管理功能
(四)融合创新功能
(五)综合金融服务功能
四 小结
第七章 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被所有者定位的功能:股东功能
一 政策性经营时期的特殊财务装置功能
二 商业化转型发展时期的经营利润目标制和多元化发展
三 新时代的新功能定位:聚焦主业、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风险
四 小结
第八章 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被所有者定位的功能:保障机制
一 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法律法规机制
二 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人事管理体制
三 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考核管理体制
四 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业务监管体制
五 小结
第九章 结论、建议与展望
一 基本结论
(一)资产公司具有强大的金融功能
(二)资产公司发挥金融功能的保障措施有待完善
二 政策建议
(一)改进和完善资产公司制度安排
1.改进和完善资产公司正式制度安排的政策建议
2.改进和完善资产公司非正式制度安排的政策建议
3.改进和完善资产公司制度实施机制的政策建议
(二)加强资产公司发展的政策支持
三 未来展望
附录
一 中国华融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大事记*
1999年
2000年
2001年
2002年
2003年
2004年
2005年
2006年
2007年
2008年
2009年
2010年
2011年
2012年
2013年
2014年
2015年
2016年
二 中国长城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大事记*
1999年
2000年
2001年
2002年
2003年
2004年
2005年
2006年
2007年
2008年
2009年
2010年
2011年
2012年
2013年
2014年
2015年
2016年
三 中国东方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大事记*
1999年
2000年
2001年
2002年
2003年
2004年
2005年
2006年
2007年
2008年
2009年
2010年
2011年
2012年
2013年
2014年
2015年
2016年
四 中国信达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大事记*
1999年
2000年
2001年
2002年
2003年
2004年
2005年
2006年
2007年
2008年
2009年
2010年
2011年
2012年
2013年
2014年
2015年
2016年
序言(二)
本书在金融市场学、金融中介学、新制度经济学等经济学理论框架下,从微观市场、金融功能观、交易成本等角度研究了金
融资 产管理公司的功能,在金融组织体系中比较了金融资 产管理公司与其他金融机构的功能差异,以中国长城资产管理公司为例研究了金融资 产管理公司的功能演进,还分析了国家对金融资 产管理公司定位的功能,及相关的保障措施,最后给出结论及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