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词: 检索到 284 条相关资源
  • 不忘成长的足迹 见证历史的记忆

    作者: 洛桑山丹

    出版时间: 2018年10月
    SSAPID:102-9121-1010-27
    DOI:

    暂无内容

  • 记忆中的西藏民族学院

    作者: 陈钦甫

    出版时间: 2018年10月
    SSAPID:102-5017-6666-23
    DOI:

    暂无内容

  • 西藏的煤矿记忆*

    作者: 任珺□

    出版时间: 2018年10月
    SSAPID:102-6895-3511-58
    DOI:

    暂无内容

  • 难忘的记忆*

    作者: 天宝

    出版时间: 2018年10月
    SSAPID:102-9993-7017-12
    DOI:

    暂无内容

  • 默克尔政府与记忆文化建构*

    作者: 王丹妮

    出版时间: 2018年09月
    SSAPID:102-0892-1692-25
    DOI:

    暂无内容

  • 罪行与沉默:直面耶德瓦布内犹太人大屠杀

    出版时间: 2018年09月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SSAPID:101-1531-0537-79
    ISBN:978-7-5201-3083-7
    DOI:

    暂无内容

    在以编年史形式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针对犹太人的仇恨是如何一步步加深;记忆后面隐藏着怎样的谜题;他们为什么要制造这种毁灭以及他们为什么要拒绝承认针对犹太人的大屠杀。

  • 国家权力与历史记忆:东汉时期中南各民族的历史人类学研究

    作者:

    出版时间: 2018年09月
    SSAPID:102-3912-3856-99
    DOI:

    暂无内容

  • 东北文学文化

    作者: 王卓 杨春风

    出版时间: 2018年09月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SSAPID:101-5706-8335-91
    ISBN:978-7-5201-3201-5
    DOI:

     后记

     关于边疆民族文化特色化发展的思考

     总前言

     《东北文化丛书》编委会

     绪论

      一 东北文学文化的内涵、范畴、时限

      二 东北文学文化形成与发展的自然条件与人文环境

     第一章 东北文学文化的历史渊源与发展脉络

      一 东北文学文化的历史渊源

      二 东北文学文化的发展脉络

       (一)先秦时期

        1.史籍中有关东北的描写

        2.箕子

        3.伯夷、叔齐

        4.神话传说

       (二)两汉三国时期

        1.铜镜铭文

        2.汉末“辽东三杰”

        3.夫余神话

        4.琉璃明王的《黄鸟歌》

       (三)魏晋南北朝时期

        1.政令奏议文学

        2.诗歌创作

        3.碑刻文学

        4.神话传说

        5.歌谣俚语

       (四)隋唐时期

        1.征伐辽东时所作诗

        2.唐朝诗人与渤海国有关的诗作

        3.渤海国诗人与日本诗人的唱和之作

        4.多种版本的红罗女传奇

        5.渤海国散文

       (五)辽金时期

        1.辽代文学

        2.金代文学

       (六)元明时期

        1.元代文学

        2.明代文学

       (七)清代

        1.东北本土诗人

        2.东北第一个诗社:“冰天诗社”

        3.黑龙江第一个诗社:“七子诗会”

       (八)近现代

        1.诗歌

        2.子弟书的流行与话剧、传送剧、电影的兴起

        3.小说

     第二章 日常生活与口头文学

      一 原始信仰与神词神话

      二 人生足迹与民间歌谣

      三 世俗文化与传说故事

       (一)历史人物传说

       (二)历史事件传说

       (三)地方风物传说

       (四)动植物故事

      四 文化传承与讲唱文学

       (一)英雄史诗

       (二)满族说部

     第三章 历史记忆与史传文学

      一 正史中的东北记录

      二 文人笔记中的东北记忆

       (一)历史人物传奇与历史事件演绎

        1.王鼎的《焚椒录》

        2.描写徽钦二帝被囚五国城的文学作品

        3.描写海陵王的笔记小说

        4.其他笔记小说

       (二)辽金奉使行程录

       (三)山水游记与纪程文学

      三 《蒙古秘史》《满文老档》

       (一)蒙古秘史

       (二)满文老档

     第四章 文化融合与汉语书写

      一 皇室写作

       (一)帝王文学

        1.气吞山河、霸气雄浑之征服帝王

        2.雍容闲适、华贵典雅的守成帝王

        3.志得意满、衣锦还乡之归省帝王

        4.风光不再、晚景凄凉之被俘帝王

        5.其他帝王诗

       (二)后妃文学

        1.懿德皇后萧观音

        2.文妃萧瑟瑟

        3.金代的昭德皇后

       (三)皇室贵族文学

        1.辽代耶律倍

        2.金代完颜璹

        3.清代宗室文学

      二 士子写作

       (一)本地风光:东北本土文人的文学创作

        1.金代本土诗人

        2.清代八旗作家及其创作

       (二)家国之叹:历代东北流人文学之苍凉咏叹

        1.亡国之痛与流离之感

        2.思乡之苦与回乡之乐

        3.苦寒之地与生活之苦

     第五章 休闲娱乐与通俗文学

      一 传统戏剧

       (一)玛虎戏与“百戏”

       (二)元杂剧与《虎头牌》

       (三)戏剧活动与京剧科班

      二 民间曲艺

       (一)子弟书

       (二)大鼓书

       (三)二人转

      三 评书艺术

     第六章 古今转换与现代书写

      一 白话文学的兴起

       (一)穆儒丐、王冷佛的小说创作

       (二)穆木天及其诗歌创作

      二 殖民统治下的呐喊与呻吟

       (一)“东北作家群”

        1.萧红

        2.萧军

        3.罗烽

        4.李辉英

        5.端木蕻良

       (二)沦陷区文学

        1.沦陷区民众的苦难生活群像

        2.知识分子的苦闷与焦虑

        3.浓重的乡土气息与浓浓的乡愁

        4.充满血性、侠义豪爽的关东硬汉形象

        5.梅娘及其关注女性命运的三部曲

        6.爵青笔下的“繁华都市中的罪恶与堕落”

      三 翻身解放后的倾情歌咏

       (一)土改题材小说代表作:《暴风骤雨》

       (二)工业题材代表作:草明的《原动力》

     第七章 传媒变迁与综合艺术

      一 “满映”及其电影创作

       (一)“满映”及其发展历程

        1.“满映”的成立

        3.“满映”的发展壮大

        3.“满映”的衰落与解体

       (二)“满映”拍摄的主要影片

        1.“国策”片

        2.反映社会底层生活的影片

        3.娱乐片

        4.古装片及戏曲片

       (三)“满映”的解体与“东影”的建立

      二 现代戏剧

       (一)“五四”时期

       (二)沦陷时期

        1.剧团的涌现

        2.沦陷初期“北满作家群”戏剧创作

        3.沦陷中后期戏剧创作

       (三)解放战争时期

      三 “放送剧”

     结论

      一 东北文学文化的主要特征

       (一)复合性

       (二)间歇性

       (三)继承性

       (四)混融性

      二 东北文学文化的珍贵价值

       (一)东北地域文学是人类早期文学的范本

       (二)东北地域文学是东北地域历史记忆的宝库

       (三)东北地域文学是东北地域文化的重要载体

       (四)东北地域文学是东北民间话语的表达途径

       (五)东北地域文学是中华文学文化的组成部分

    全书梳理和论述了中国东北地区文学文化的历史渊源与发展脉络、日常生活与口头文学、历史记忆与史传文学、文化融合与汉语书写、休闲娱乐与通俗文学、古今转换与现代书写、传媒变迁与综合艺术等,总结了东北文学文化的主要特征与珍贵价值

  • 第三章 历史记忆与史传文学

    作者:

    出版时间: 2018年09月
    所属图书:东北文学文化
    SSAPID:102-8993-1009-17
    DOI:

    暂无内容

  • 历史记忆与国家认同:一战前后中国“国耻记忆”的形成与演变

    作者: 马建标

    出版时间: 2018年08月
    SSAPID:102-6323-0503-03
    DOI:

    暂无内容

  • 第三章 散文写作的传统趣味与时代记忆

    作者:

    出版时间: 2018年08月
    所属图书:文学的传统与嬗变
    SSAPID:102-5660-0052-67
    DOI:

    暂无内容

  • 记忆

    作者:

    出版时间: 2018年08月
    SSAPID:102-2077-2788-86
    DOI:

    暂无内容

  • 专家学者论昆仑

    作者: 米海萍

    出版时间: 2018年08月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SSAPID:101-6865-5220-09
    ISBN:978-7-5201-3149-0
    DOI:

     后记

     《昆仑文化研究丛书》编委会

     一 昆仑神话与昆仑文化

      大文化视野中的昆仑文化研究与文化建设

       一 海内外对昆仑神话的研究

       二 青海对昆仑神话与昆仑文化的研究

       三 昆仑神话与昆仑文化研究的重点评价

       四 青海对昆仑文化的建设实践

       五 昆仑文化与国家民族文化建设的理论思考

      论昆仑神话与昆仑文化

       一 “昆仑”及其昆仑神话

       二 神话昆仑山的基本风貌

       三 昆仑女主神西王母

       四 昆仑西王母神话与青海的关系

        1.河源圣山

        2.西王母国

        3.神话传说遗迹

        4.民族志与民俗志

        5.历代文人的渲染

       五 关于昆仑文化

      昆仑文化与藏族文化关系研究

       一 原始信仰的相似性

        (一)西王母与猕猴

        (二)文化山与神山

        (三)神秘数字与“九”文化

        (四)生命之水与神水

       二 不谋而合与互动共融

      昆仑文化与楚辞

       一 昆仑之地望

       二 昆仑之文化

       三 楚辞所受昆仑文化之影响

      绝地天通

       一 序言

       二 昆仑与绝地天通

       三 苗瑶彝族的绝地天通神话与民族葛藤

       四 天国之路——羌族圣岳与神话昆仑

      昆仑神话意义的发明

       一 昆仑之丘及其种种

       二 特论“昆仑”的字义

       三 “仆累蒲卢”解释

       四 《大荒西经》的昆仑描述

       五 《海内西经》的昆仑描述

       六 《十洲记》的昆仑描述

       七 《列子》中的昆仑描述

       八 昆仑神话与修仙意义

       九 结论

      昆仑之谜

       引论

       一 昆仑一词何时始见于中国载记

       二 汉武帝考定昆仑公案

       三 中国境内外之昆仑

        (A)中国境内之昆仑

        (B)海外之昆仑

       四 何者为神话昆仑?何者为实际昆仑?

        (A)神话的昆仑

        (B)实际的昆仑

       五 昆仑与四河

       六 昆仑与中国

       余论

      会见西王母:《穆天子传》中的西王母与瑶池宴

       一 昆仑与瑶池:西王母的空间符号

       二 真实或想象∶《穆天子传》与瑶池地理之考察

       三 游行天下:帝王巡游与宇宙秩序

       四 宴饮对歌:会见西王母与宇宙之秘

       五 代结语:瑶池宴的仪式功能:二元对立的消弭与相合

     二 文献典籍与昆仑文化

      《山海经》中的昆仑区

       (甲)昆仑区东部

       (乙)昆仑区本部

       (丙)昆仑区西部

      《禹贡》中的昆仑

      《穆天子传》及其著作时代

      《庄子》和《楚辞》中昆仑和蓬莱两个神话系统的融合

      读《山海经》札记

     三 河源昆仑与昆仑文化

      昆仑和河源的实定

      河出昆仑说

      “河出昆仑”神话地理发微

       一 “神话中国”视角VS西方“科学”视角

       二 “河出昆仑”神话与华夏版图

       三 和田玉:华夏对新疆的认识契机与过程

       四 玉石资源区的西扩与白玉崇拜——从甘肃到新疆

       五 西部玉矿开发的多米诺现象

       六 《山海经》的昆仑:中国话语的再认识

      昆仑山:在神话的光芒之下

       张骞在西域找到了昆仑山

       黄河源探险与青海昆仑的发现

       乾隆皇帝的新疆经略

       昆仑山脉的“移山大法”

      从文献看河源信仰的特征

       其一,河源信仰与昆仑信仰密不可分,“河出昆仑”之说影响广泛而深远

       其二,历代人们在追寻河源昆仑、回归故土的精神长旅中,最终探明河源所出,显示出务实进取的理性光辉

       其三,河源信仰是一种“国家在场”的典型话语

     四 神话人物与昆仑文化

      西王母神话的演化与解释*

      西王母的传说(西王母与昆仑山之一)

      论“虎齿豹尾”的西王母

       一

       二

       三

       四

       五

      西王母的五行属性与唐诗的月宫想象

       一 西王母作为月神的五行属性

       二 唐玄宗所见之月宫景象

       三 诗人想象之月宫要素

        1.嫦娥

        2.月桂

        3.蟾蜍

        4.玉兔

        5.水精和云母

        6.吴刚

        7.月宫全貌

      域外西王母神话新证

       (一)

       (二)

       (三)

      神话昆仑与西王母原相

       神话昆仑

        (一)“帝之下都”,众神所集之山

        (二)天地之脐、天之中柱

        (三)幽都之山

       山神西王母

       统属关系顶端的西王母

     五 昆仑地望与昆仑文化

      昆仑丘与西王母

       一 引言

       二 昆仑字义的新解

       三 《山海经》中的昆仑

        (一)《西次三经》的昆仑之丘

        (二)《海内西经》的昆仑之虚

        (三)《大荒西经》的昆仑之丘

        (四)《海内北经》的昆仑

        (五)《海内东经》的昆仑

        (六)《海外南经》的昆仑虚

        (七)《海外北经》的昆仑

        (八)《大荒北经》的昆仑

       四 其他古籍所载的昆仑

       五 昆仑丘与明堂

       六 西王母与昆仑丘

      《山海经》昆仑校释

       一

       二

       三

      论古代昆仑神话的真实性

       一 昆仑神话的超自然性和信仰真实性是一致的

       二 汉武帝命名于阗南山为昆仑是基于信仰和当时的考察事实

       三 如何看待《山海经》中出现多个昆仑的问题

      神话中之昆仑山考述

       一

       二

     六 中国古史与昆仑文化

      论炎帝大岳与昆仑山

       一 论望与封,禅,非祭天地,但祭山神

       二 论炎帝太岳、四岳、伯夷皆姜姓

       三 论炎帝即烈山氏,烈山氏即伯夷、伯益

       四 论火山为岳,岳即太岳,因岳用禘礼,遂又号炎帝

       五 论太岳之后,分为齐、吕、申、许四国,因讹太岳为四岳

       六 论方岳之说演自昆仑山神话

       七 论昆仑山为帝之下都·演自印度三十三天宫

       八 论须弥山四大天王即秦畤四帝所本

       九 论须弥山与昆仑山神格风物多相同

       十 论昆仑一名西俞,西俞即须弥之对音,故知山神名□即是须弥山王

       十一 论昆仑得名于火山,华夏谓之岳

       十二 论《禹贡》所见昆仑即汉代乌孙王号之昆弥

       十三 论瓜州、九州即Kundur之对音,陆浑与流昆即Pulaw Kundur之简译

       十四 论陆浑即昆仑,三涂即须弥,伊川附近昆仑祠即陆浑遗迹

       十五 论申,本西戎,吕即Kwru之对音,申吕与陆浑同为西羌,故皆姜姓

       十六 论方岳学说因方望故事附会五阮与须弥四垛而成

       十七 论方岳与封禅皆造说于燕齐方士

       十八 结论

      炎黄以前古史系统考*

       一 有巢、燧人、伏羲、女娲、神农各氏的来源

        1.有巢、燧人、神农

        2.伏羲、女娲

       二 《春秋命历序》的古史系统及其补充的来源

      西王母与西戎

       一 中国说与大九州说

       二 西王母与西戎

       三 西王母国之远徙及其还原

      古西王母国考

    “赫赫我祖,来自昆仑”是千百年来中国人文化记忆中难以抹去的印痕。

  • B.26 展示江苏地方文献,再现江苏文化记忆

    作者: 江庆柏

    出版时间: 2018年08月
    SSAPID:102-9585-9571-59
    DOI:

    暂无内容

  • B.13 年度热点作品《高莽画传之·感谢故乡——哈尔滨的青春时光》:抢救哈尔滨记忆

    作者: 郭淑梅 郝帅

    出版时间: 2018年07月
    SSAPID:102-6900-5082-81
    DOI:

    在旧城改造兴起,老城文化日渐消失的当下,王宏波的传记文学《高莽画传之·感谢故乡——哈尔滨的青春时光》,以历史学家严谨的考证和作家的社会责任感,于沉积在历史深处的文化板块中抢救出一个老哈尔滨人的文化记忆

筛 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