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年吉林
经济 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SSAPID:101-6208-5289-72ISBN:978-7-5228-1462-9DOI:暂无内容
本书以党的二十大报告为指引,以高质量发展战略为统领,客观描述了吉林省
经济 社会发展的现状,科学剖析了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深层次原因,深刻研判了吉林省发展所面临的内外部环境和新发展格局,并对2023年吉林省经济 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与预测 -
重庆数字
经济 发展报告(2022)SSAPID:101-5921-0216-83ISBN:978-7-5228-1335-6DOI:《重庆数字经济发展报告(2022)》编辑委员会
皮书数据库
摘要
主编简介
皮书网
Ⅰ 总报告
B.1 2022年重庆数字经济发展形势与2023年展望
一 2022年重庆数字经济的总体态势和显著特点
(一)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协调推进,数字底座不断夯实
(二)公共数据有序开放,数据要素市场化体系建设稳步推进
(三)数字产业发展提档升级,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发展
(四)大力应用数字技术,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
(五)新型研发机构集聚发展,数字人才队伍发展壮大
(六)数据规则不断完善,“依法治数”有序推进
二 当前重庆数字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一)存在的主要困难
(二)拥有的重大机遇
三 2023年推动重庆数字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
B.2 推动数字经济赋能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研究
一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数字经济发展的总体进展
二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数字经济发展面临的困难挑战
三 推动数字经济赋能双城经济圈建设的战略路径
四 推动数字经济赋能双城经济圈建设的对策措施
(一)共建数字赋能产业转型升级引领示范区
(二)共建西部数字科技创新中心
(三)共建统一数据要素大市场标杆区
(四)共建数字应用场景创新发展试验区
(五)共建数字协同治理创新发展引领区
(六)共建数字经济生态培育示范区
B.3 重庆数字经济发展:测度与评价*
一 重庆数字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
(一)指标体系与指标解析
1.数字基础设施维度
2.数字产业化维度
3.产业数字化维度
4.数字治理维度
(二)测度方法
(三)数据来源
二 重庆数字经济时空演变特征
(一)横向对比:2016年、2020年省级数字经济时空演变特征
1.我国数字经济总体水平时空演变分析
2.我国数字基础设施时空演变分析
3.我国数字产业化时空演变分析
4.我国产业数字化时空演变分析
5.我国数字治理时空演变分析
(二)纵向对比:2016~2020年重庆数字经济时空演变特征
1.重庆数字经济总体水平时空演变特征
2.重庆数字经济分类得分时空演变特征
3.重庆数字经济发展的显著特点
(1)数字经济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
(2)人才集聚为数字经济发展提供持续动力
(3)数字经济为抗击疫情注入新动力
三 重庆数字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数字基础设施配套有待进一步完善
(二)“两化”深度融合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
(三)自主研发和创新能力有待进一步加强
四 重庆数字经济发展建议
(一)着力夯实数字基础设施支撑
(二)高效推进“两化”深度融合
(三)加大科技创新力度
(四)加强数字人才培养
Ⅱ 数字基础设施篇
B.4 重庆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进展、挑战与对策
一 重庆市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现状
(一)发展环境日趋完善
1.制定出台多项规划及政策,形成新型信息基础设施顶层设计
2.市级部门制定出台多项配套措施,完善新型信息网络建设保障支撑
(二)5G发展按下“快进键”
1.5G网络建设保持全国第一梯队
2.5G网络覆盖范围进一步扩大
3.5G网络质量同步提升
4.5G应用逐步深化
(三)千兆光纤网络发展步入“快车道”
1.千兆光纤网络建设加速
2.宽带速率接入用户逐步向高速带宽转移
二 重庆市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建设面临的挑战
(一)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与收益尚未形成良性循环
(二)“双千兆”网络协同发展能力有待提升
(三)“双碳”政策对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提出转型升级要求
三 加快重庆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对策及计划
(一)坚持政策引领,积极营造支撑保障有力、开放多元的发展环境
(二)坚持适度超前,加快构建全国领先的新型信息基础设施
(三)坚持创新驱动,推动新型信息基础设施绿色低碳转型发展
(四)发挥赋能作用,增强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对数字产业发展的带动助推作用
B.5 重庆“东数西算”建设的机遇、挑战与应对
一 “东数西算”工程的背景
二 “东数西算”带来的世纪机遇
1.算力发展带来新一轮经济增长
(1)时代定律
(2)增长定律
(3)经济定律
2.“东数西算”影响全国算力布局——算力西迁
3.“东数西算”带动西部地区产业发展——东数西存
4.重庆区位优势将发挥“东数西算”中转枢纽作用
5.立足本地产业发展与数字产业优势,联合成都领头西部
三 “东数西算”工程对重庆的现实挑战
1.重庆数字产业发展与行业数字化转型需加快
2.重庆数字基础设施需加快建设
四 重庆面对“东数西算”机遇与挑战,全面实现产业升级的思考
1.以数字科技底座强化产业生态引培,放大产业集聚效应
2.立足“承东启西”节点定位,加速与成都、贵州等省市结对
3.聚焦具体业务场景,立足合作基础,推动跨省/跨域“东数西算”落地
4.加强政策扶持,探索联合补贴新模式,推进成渝一体化发展
5.聚焦核心技术自主创新、安全可控,在“东数西算”落地过程中发挥国有企业牵头作用,打造本地化自主可控的软硬件产业生态
B.6 重庆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与运行情况分析
一 重庆市工业互联网平台的建设和运行情况
(一)顶层设计系统谋划,转型路径日益明晰
(二)多层次体系逐步形成,功能定位差异互补
(三)融合应用持续深化,提质增效成效显著
(四)产业生态不断健全,服务供给持续优化
二 重庆工业互联网平台发展面临的问题
(一)平台企业供给与工业企业需求不一致
(二)工业企业内部缺乏统一信息化规划
(三)生态构建能力不足、本地产品推广难度较大
(四)平台安全防护有待加强
三 重庆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与运行的政策建议
(一)提升平台赋能水平,夯实赋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基础
(二)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前沿热点,加快平台技术和模式创新
(三)深入推进“工业互联网平台+园区”,助力园区数字化创新升级
(四)完善服务体系和保障体系,构建良好发展环境
B.7 重庆科技创新平台建设:进展、挑战与对策
一 工作举措及成效
(一)有序推动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
(二)着力布局重点实验室
1.国家重点实验室
2.金凤实验室
3.重庆市重点实验室
(三)积极推动技术创新中心建设
(四)大力引育新型研发机构
二 面临挑战及存在问题
(一)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布局较为欠缺
(二)市级科技创新平台顶层设计不够系统
(三)科技创新平台发展政策环境有待优化
三 政策建议
(一)加快优化重组,统筹规划平台布局
(二)强化资源倾斜,打通平台建设卡点
(三)加强制度建设,促进平台规范发展
Ⅲ 数据要素篇
B.8 重庆市数据要素交易流通研究
一 数据要素交易流通定义
二 国内外数据要素交易流通情况
(一)国外数据要素交易流通情况
(二)国内数据要素交易流通基本情况
1.制度建设逐步完善
2.产业链向更多细分领域发展
3.人才培养得到重视和加强
4.市场培育仍处于起步阶段
三 数据要素交易流通发展趋势
(一)制度规范持续完善和健全
(二)数据交易流通形式及模式更加多样化
(三)数据要素交易流通支撑技术走向完备
(四)数据交易流通理论研究不断深入
四 重庆数据要素交易流通进展情况
(一)数据关联政策频出,数据交易利好加码
(二)新型基础设施加快建设,为数据交易提供了良好的支撑
(三)数据资源汇聚融通,为数据交易奠定了良好的资源基础
(四)数据交易场景实践积累,为数据交易探索了可行的路径
(五)组建西部数据交易中心并积极探索交易模式
1.搭建技术平台
2.完善交易的体制机制
3.保障交易安全
4.创新交易模式
5.壮大交易主体
五 重庆市数据交易流通面临的问题
(一)市场主体进场交易数据的意愿不足
(二)权属不清,交易成本上升
(三)未能形成统一的定价标准
(四)部分高价值数据缺乏有效治理与开放机制,阻碍交易流通
(五)数据拥有主体众多,数据资源整合难
(六)数据要素交易市场同质化明显
(七)监管政策缺少对交易机构的约束
(八)核心技术创新不足支撑不够
(九)跨学科人才缺乏,阻碍数据交易市场发展
(十)数据交易配套服务产业不完善
六 政策建议
(一)做好制度机制顶层设计
(二)持续打造数据要素交易场景
(三)加快数据要素人才队伍建设
(四)积极培育数据要素市场主体
B.9 重庆市公共数据授权运营面临状况及对策研究
一 公共数据授权运营的相关概念及特征
(一)公共数据的内涵及法律属性
1.公共数据的内涵界定
2.公共数据的法律属性
(二)公共数据授权运营的概念及要素分析
1.公共数据授权运营的概念
2.公共数据授权运营的要素分析
二 重庆市公共数据授权运营的价值意义
三 重庆市公共数据授权运营面临的障碍
四 国内公共数据授权运营的经验借鉴
(一)国内公共数据授权运营的典型案件分析
1.贵阳“特许经营”模式
2.成都“服务供给”模式
3.北京“数据代理”模式
(二)国内公共数据授权运营的经验借鉴
五 重庆市公共数据授权运营的政策建议
Ⅳ 数字产业化篇
B.10 重庆市数字产业发展态势、挑战与应对
一 重庆市数字产业发展现状
(一)高起点高标准谋划布局
(二)数字产业规模稳步增长
(三)技术创新能力不断提升
二 重庆市数字产业发展主要问题
(一)产业发展缺乏顶层设计,难以形成发展合力
(二)“重硬轻软”现象明显,政策支持不精准不配套
(三)龙头企业较少,产业引领带动作用不强
(四)特色专业园区较少,载体支撑能力有待提高
(五)关键技术研发较弱,产业核心竞争能力不强
(六)数字人才紧缺,产业发展支撑不足
(七)融合赋能成效不足,数字化应用仍需深化
三 推动重庆市数字产业发展的对策
1.集成电路
2.新型显示
3.智能终端
4.智能网联汽车
5.通信网络
6.互联网平台
7.数字内容
8.人工智能
9.先进计算
10.网络安全
B.11 重庆数字产品制造业发展态势、挑战与应对
一 进展情况
1.集成电路方面,特色工艺领域优势加速构建
2.新型显示方面,行业龙头企业快速集聚
3.智能终端方面,世界级产业集群粗具雏形
4.物联网方面,产业规模效益双向提升
5.智能网联汽车方面,整车水平稳步提高
二 面临问题
三 前景展望
Ⅴ 产业数字化篇
B.12 重庆工业互联网产业生态培育创新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一 重庆工业互联网产业生态培育创新发展现状
1.大力实施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战略
2.网络基础设施走在全国前列
3.平台体系建设西部领先
4.安全保障体系建设加快推进
5.产业融合应用成效不断显现
6.工业互联网产业生态建设不断加强
7.推进成渝地区工业互联网一体化发展
二 重庆工业互联网产业生态培育创新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网络基础设施还需要加强,作用还有待进一步发挥
(二)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仍然不足,融合利用成效不高
(三)大部分企业对上云上平台数据安全存在顾虑
(四)产业融合应用特色不突出,规模效益还有待提升
(五)工业互联网产业生态体系建设仍需不断完善
三 加快国家工业互联网产业创新发展高地建设的对策建议
(一)认真贯彻中央决策部署,大力推进工业互联网产业创新发展高地建设
(二)结合高地建设大力推进川渝黔工业互联网产业一体化发展
(三)持续推进工业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
(四)深入推进不同类型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建设
(五)加强工业互联网安全保障体系建设
(六)不断提升工业互联网产业创新发展水平
B.13 重庆主城都市区中小制造企业数字化创新发展对策研究
一 重庆主城都市区中小制造企业数字化创新发展概况
(一)制造业数字化外部支撑不断充实
(二)产业数字化发展政策支持力度不断加大
(三)数字经济龙头企业队伍不断壮大
二 主城都市区中小制造企业数字化创新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中小制造企业对数字化认识水平亟待提升
1.中小制造企业对数字化的紧迫性认识不足
2.中小企业对数字化和工业互联网平台了解不充分
3.中小制造企业对数字化创新发展投入产出缺乏清晰判断
(二)中小制造企业数字化创新发展能力欠缺
1.企业数据资产积累不足
2.数字化战略发展缺乏顶层设计
3.资源能力难以支撑数字化全面发展的要求
4.中小制造企业数字化创新发展的外部支撑不足
(1)数字经济体系不健全
(2)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不足
(3)平台型数字企业的数字化服务内容和层次亟待丰富
(4)数字资产产权保护机制不完善
三 主城都市区中小制造企业数字化创新发展的建议
(一)增强数字化平台专业性,加速赋能中小制造企业
1.推进工业互联网平台在重点行业的推广应用
2.推动工业互联网关键资源与工具的共享
3.培育基于数字化平台的产业集群
(二)重点推动园区数字化转型,构建数字化发展生态
1.提升园区数字化发展能力
2.建设一批示范性数字化中小微企业园
3.推动园区政、企、研、介数字化联动
4.依托“链主”企业发挥园区集群效应
(三)强化数字化转型政策支持力度
1.形成中小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政策合力
2.加大财税政策支持力度
3.引导人才向中小制造企业流动
B.14 重庆市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路径研究*
一 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核心特征
二 重庆市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发展现状
(一)核心技术攻关布局持续展开,支撑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创新能力提升
(二)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格局建设初见成效,助力制造业中小微企业转型
(三)多层次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体制机制初步形成,数字化进程加快
三 重庆市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技术创新能力不强
(二)跨界融合存在瓶颈
(三)平台支撑体系有待完善
(四)需求侧资源的开发深度不够
四 重庆市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基本路径
五 重庆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政策支持
B.15 重庆农业数字化转型发展的思考*
一 农业数字化转型的基本内涵和我国政策推进情况
二 重庆农业数字化转型的进展情况
(一)重视顶层设计,发挥好政策引领作用
(二)加大基础投入,数字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与服务水平大幅提升
(三)注重创新示范,“互联网+”在农业生产中得到广泛运用
(四)聚焦融合创新,新生产方式与农业生产效率得到提升
三 重庆农业数字化转型面临的问题
(一)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与网络服务供给需要加强
(二)农业数字化创新和应用不足限制数字红利释放
(三)数字技能不足制约其分享红利和就业增收
四 推进重庆市农业数字化转型的建议
B.16 发展国产汽车操作系统的思考
一 前言
二 发展趋势
(一)操作系统发展趋势
(二)电子电气架构发展趋势
三 汽车操作系统参考架构
四 发展建议
五 结论
B.17 搭建产业平台赋能中小型企业数字化转型与创新
一 进展情况
(一)重庆南岸新经济智能服务平台(线上)
(二)“创新合作+大数据”的研究开发实验室
(三)京东生态资源服务
二 面临问题
(一)企业内部存在的问题
(二)企业外部存在的问题
三 前景展望
四 政策建议
B.18 重庆自贸试验区数字贸易发展探讨*
一 数字贸易的科学内涵
(一)数字贸易基本概念
(二)数字贸易的特征
1.以贸易方式和贸易对象数字化为核心
2.以跨境数据的安全有序流动为极核
3.以数字平台服务为支撑
4.以跨界融合的全球性普惠化数字生态为发展方向
二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数字贸易发展态势
1.为推动全球服务贸易根本性变革注入新动能
2.为产业数字化发展提供广阔空间
3.为构建新的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体系注入“强芯剂”
4.为推动形成新的世界级产业集群提供强力支撑
5.为完善跨境数据传输规则提供中国方案
三 重庆自贸试验区数字贸易发展的条件分析
(一)重庆自贸试验区数字贸易发展的基础
1.规划引领作用突出
2.数字经济产业衍生出丰富的数字贸易新业态与新模式
3.初步构建数字服务贸易发展体制和机制
(二)重庆自贸试验区数字贸易发展面临的障碍
1.数字贸易系统不完善
2.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能力还需进一步提升
3.跨境数据流动规则体系尚未形成
4.数字贸易基础设施建设有待加强
四 加快推动重庆自贸试验区数字贸易发展的建议
(一)争创国家数字贸易先行示范区
(二)加快培育数据要素市场
(三)探索建立跨境数据流动规则体系
(四)探索建立跨境数据安全监管制度体系
(五)加快数字贸易基础设施建设
Ⅵ 数字社会与数字治理篇
B.19 重庆市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研究
一 重庆市智慧城市建设现状
(一)民生服务领域
(二)城市治理领域
(三)政府管理领域
(四)产业融合领域
(五)生态宜居领域
二 重庆市智慧城市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应用品牌打造缺乏亮点
(二)推进“三融五跨”的体制机制有待完善
(三)智慧城市应用场景开发深度不够
(四)智慧城市建设评价机制有待完善
(五)智慧城市建设保障措施亟待加强
三 国内外智慧城市建设情况
(一)纽约——智慧公共服务
(二)巴塞罗那——智慧环卫
(三)斯德哥尔摩——智慧生态
(四)上海——智慧城管
(五)杭州——智慧交通
四 重庆市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对策建议
(一)重点发展方向
(二)聚焦“四个一网”
1.城市运行“一网统管”
2.政务服务“一网通办”
3.应急管理“一网调度”
4.基层服务“一网治理”
(三)聚焦重点领域
1.交通出行“全城互联”
2.健康医疗“全民共享”
3.教育教学“全员可学”
4.生态环境“全域美丽”
5.城市管理“全城智管”
B.20 构建“渝快办”政务服务体系 推动数字政府建设提质增效
一 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围绕织好“一张网”,打造全市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的网上“总门户、总平台、总枢纽”
(二)围绕只进“一扇门”,推出政务服务“一站式”集成办理
(三)围绕“最多跑一次”,推动网上办、掌上办成为政务服务重要渠道
(四)围绕实施“一体监管”,构建政务服务全流程跟踪监管体系
二 经验与启示
(一)系统整合、信息互通是基石
(二)统一标准、规范服务是前提
(三)整合流程、协同业务是重点
(四)效能监管、考核评估是手段
三 存在的困难与问题
(一)网上服务供给还有待进一步丰富
(二)政务数据开放共享还有待深化
(三)有关法规保障体系还有待健全
(四)改革配套制度措施还有待完善
四 展望与建议
B.21 重庆市数字政府建设:现状、挑战与应对
一 重庆市数字政府建设现状分析
(一)强化机制建设,加强政务统筹管理
(二)共享数据,提升政务数据资源和协同能力
(三)构建平台,提升政务服务能力
(四)形成典型案例——“渝快办”
二 相关省市数字政府建设的经验与启示
(一)做法及成效
1.广东省数字政府建设及成效
2.浙江省数字政府建设及成效
3.山东省数字政府建设成效
(二)启示
1.注重顶层设计
2.提升数字化素养
3.迭代改善政务服务平台特别是掌上服务平台
4.成立“数字政府”公众监督咨询委员会
三 重庆数字政府建设的对策建议
(一)把握重庆数字政府建设面临的主要挑战
1.统筹规划服务支撑能力有待强化
2.政务信息资源共享水平有待提高
3.政务服务的广度和深度有待拓展
(二)谋划重庆市数字政府建设的总体思路
(三)具体的政策建议
1.打造可信赖的“整体政府”
2.重塑体制机制,构建“数据+服务+治理+协同+决策”的政府运行新范式
3.重塑组织体系,建设数智决策大脑
4.重塑核心能力,提高基层治理智能应用有效渗透率和到达率
B.22 重庆智能网联汽车与智慧城市的协同发展研究*
一 重庆智能网联汽车与智慧城市协同发展成效
(一)双智融合政策体系初步建立
(二)双智融合探索取得成效
二 重庆智能网联汽车与智慧城市协同发展瓶颈
(一)双智融合顶层设计有待强化
(二)智能网联汽车技术存在“卡脖子”瓶颈
(三)缺乏全市统一的大数据云控基础平台
(四)产业生态构建缺乏系统谋划
三 对策建议
(一)加强顶层设计,完善双智融合相关政策及标准
(二)加快平台建设,组建西部车网(重庆)有限公司
(三)加强创新发展,强化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支撑
(四)加大融合力度,构建双智融合生态系统
B.23 数字医疗促进重庆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实践探索
一 数字医疗促进重庆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的实践及其成效
(一)全民健康信息平台的基础支撑不断夯实
(二)医院信息化智慧化水平不断提升
(三)健康医疗大数据汇聚和创新应用不断深化
(四)“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应用范围不断拓展
(五)医学人工智能应用实践不断涌现
(六)疫情防控信息化智慧化保障不断坚实
(七)智慧化“互联网+政务”不断落地
二 数字医疗促进重庆卫生健康事业发展面临的困境
(一)统筹管理方面
(二)大数据分析应用方面
(三)标准落地方面
三 数字医疗促进重庆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思路与主要任务
(一)工作思路和目标
(二)主要工作任务
四 数字医疗促进重庆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政策建议
(一)强化顶层设计和统筹规划
(二)加强有利于数字医疗发展的体制机制创新
(三)出台推动数字医疗创新应用的标准和政策
B.24 重庆市数字经济发展的法治保障研究
一 重庆市数字经济发展法治保障的现状
(一)数字经济立法工作稳步推进
(二)对数字经济的监管能力不断强化
二 重庆市数字经济发展法治保障的主要问题
(一)数字经济治理框架和规则体系有待完善
(二)数字经济监管机制面临挑战
三 重庆市数字经济发展的法治保障对策
(一)加强制度供给,夯实制度基础
(二)转变执法理念,创新监管模式
(三)建设智慧司法,强化司法保障
(四)凝聚社会力量,实现多元共治
四 结语
B.25 重庆数字经济人才队伍建设研究
一 重庆市数字经济和数字经济人才发展概况
二 重庆市数字经济人才队伍建设举措
(一)强机制
(二)建平台
(三)聚产业
(四)优服务
三 数字生态与人才建设
(一)人才建设需要发挥数字化优势
(二)人才建设需要数字化市场对劳动资源的有效配置
(三)从数字生态视角看人才建设
四 研究院在人才队伍建设方面的探索
(一)基本情况
(二)具体做法
五 小结
Ⅶ 应用案例篇
B.26 中新(重庆)国际互联网数据专用通道建设:发展与展望
一 战略定位明确
二 性能优势突出
三 应用快速起步
四 下一步工作
B.27 重庆“东数西算”建设进展与展望
一 重庆市推进“东数西算”工程情况
二 重庆数据中心集群内各起步区建设情况
(一)起步区数据中心建设情况
(二)配套保障情况
1.网络配套情况
2.电力配套情况
三 重庆数据中心企业情况
四 下一步工作安排
(一)统筹全市数据中心规划布局
(二)推动集群内三个起步区建设
(三)探索创建国家(重庆)算力调度中心
B.28 两江数字经济产业园打造数字产业标杆
一 数字经济产业发展亮点及成效
二 经验总结
B.29 渝中倾力建设基层智慧治理平台 奋力推进新时代基层治理现代化
一 坚持目标导向,突出集成融合,打造一个“数据智库”
二 坚持问题导向,突出增效减负,建强四个“基础功能”
三 坚持需求导向,突出提质赋能,上线N个“智慧场景”
B.30 垫江县聚焦全域数字化转型 加快推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
一 发展背景
二 实践探究
(一)发展思路
(二)发展路径
B.31 探索“平台+龙头企业”合作模式 飞象工业互联网助力企业转型升级
一 飞象工业互联网平台
(一)平台整体情况
(二)平台架构
(三)平台发展情况
二 “平台+龙头企业”模式
三 典型案例
(一)客户痛点
(二)客户诉求
(三)解决方案
(四)实施成效
Abstract
法律声明
皮书
基本子库
序 更好推动大数据智能化引领创新驱动发展
数字社会与数字治理篇、应用案例篇7个部分,旨在全面反映重庆在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数据要素、数字科技、数字人才、数字治理、数字生态等方面的新情况、新进展、新成就、新趋势,旨在动态跟踪重庆数字
经济 年度变化及发展趋势 -
嘉峪关市
经济 社会发展报告(2021~2022)SSAPID:101-5623-1700-87ISBN:978-7-5228-1366-0DOI:暂无内容
本书包括总报告、
经济 发展篇、文化产业篇、社会事业篇、深化改革篇、城市建设篇、企业案例篇等七个板块的内容,每个板块根据宏观形势变化和嘉峪关市经济 社会发展实践,选取了重点、热点和社会关注度较高的领域作为研究对象,科学理性地总结了2021年嘉峪关经济 社会发展情况,透彻分析了行业领域发展现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关于嘉峪关经济 、文化产业、社会事业、改革发展、城市建设等方面提质增效的工作建议。 -
B.11 重庆数字产品制造业发展态势、挑战与应对
作者: 重庆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SSAPID:102-3827-8676-83DOI:数字产品制造业是数字
经济 的核心产业之一,也是驱动产业转型的重要动能。近年来,重庆市积极发展数字产品制造业,加快推进数字经济 与实体经济 融合,集成电路、新型显示、智能终端、核心器件、网络及信息服务“芯屏器核网”全产业链加速补链强链,数字产品制造业发展取得了较好成效,但仍存在诸多问题,下一步重庆市将抢抓建设国家数字经济 创新发展试验区、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的战略机遇,加快做强做大数字产品制造业,着力实现更大规模更高质量突破。 -
B.7 重庆科技创新平台建设:进展、挑战与对策
作者: 重庆市科学技术局
SSAPID:102-8785-2695-76DOI:text-indent:20pt;">近年来,重庆有序推动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着力布局重点实验室,积极推动技术创新中心建设,大力引育新型研发机构,以各类科技创新平台为重要载体,提高数字技术基础研发能力,助推数字
经济 高质量发展然而,从全市数字经济 领域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和发展情况来看,还存在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布局较为欠缺、市级科技创新平台顶层设计不够系统、科技创新平台发展政策环境有待优化等问题。 -
B.3 重庆数字
经济 发展:测度与评价*作者: 李万慧,谢攀
SSAPID:102-1521-6507-36DOI:客观分析区域数字
经济 的发展水平及其差异是进一步发挥数字经济 正外部性的基础,也是缩小区域差异的新途径。本文从数字基础设施、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数字治理四个维度选取22个指标构建数字经济 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并基于横向比较与纵向比较、时空演变等角度对2016~2020年重庆数字经济 发展水平进行探究。评价结果表明,重庆在数字经济 发展中存在数字基础设施配套、“两化”深度融合、自主研发和创新能力仍需进一步加强等问题,本研究提出了着力夯实数字基础设施支撑、高效推进“两化”深度融合、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加强数字人才培养等针对性建议 -
B.1 2022年重庆数字
经济 发展形势与2023年展望作者: 重庆数字经济研究中心
SSAPID:102-9395-5280-80DOI:数字
经济 是现代经济 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当前发展最为迅猛的领域。重庆自实施以大数据智能化为引领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来,加快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数字经济 得到长足发展,并已进入全国第一方阵,但也面临关键技术不硬、新兴数字产业规模不大、龙头企业偏少、数字场景开放 不足和数字人才供给不足等问题为进一步推动重庆数字经济 发展,本报告建议围绕产业链、创新链深入推动数字产业发展,加快数字经济 与实体经济 融合发展,加快培育数字经济 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打造数字经济 人才集聚新高地,加大力度推进公共数据开放 以及健全数据合规交易流通机制 -
长江
经济 带发展报告(2021-2022)SSAPID:101-9031-7933-57ISBN:978-7-5228-1338-7DOI:暂无内容
本书以长江
经济 带区域整体发展为研究对象,分为总报告、指数篇和产业篇三大部分,重点对2021~2022年长江经济 带的经济 、社会、环境等发展状态与态势做比较全面的梳理。书中运用统计数据和政府报告资料,一方面,继续对长江经济 带126个城市的绿色发展、科技创新、产业转型、社会发展等进行综合评估和排名;另一方面,对长江经济 带农业、工业、旅游业、交通运输业、数字经济 产业等主要产业进行全面梳理,这些指数的发布和主要产业及城市发展的研究,对于长江经济 带建设具有重要的决策参考价值。 -
B.14 重庆市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路径研究*
作者: 黄庆华,潘婷
SSAPID:102-1966-2062-97DOI:在梳理重庆市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发展现状和问题的基础之上,围绕夯实技术基础、打造支撑平台、加强跨界融合和创造用户价值,规划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基本路径,进一步提出促进重庆市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政策支持:明确数字
经济 地位,深挖数据潜在价值;增加数字转型投入,重构产业竞争模式;赋能产业组织升级,培育产业发展动能;夯实数字经济 人才,提升产业创新能力。 -
B.13 重庆主城都市区中小制造企业数字化创新发展对策研究
作者: 江薇薇
SSAPID:102-3359-3003-61DOI:经过多年积累,重庆数字
经济 发展的整体骨架、龙头企业、大型平台等都取得了显著成效,而工业主战场主城都市区的中小制造企业数字化创新发展可谓刚刚起步,很多企业还处于对数字经济 的感知阶段。 -
B.6 重庆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与运行情况分析
作者: 杨威威,华晶晶
SSAPID:102-5999-8199-03DOI:近年来,我国工业互联网发展蹄疾步稳,成为加快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和支撑
经济 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工业互联网平台作为发展工业互联网的关键核心,是推动数据汇聚、资源配置、应用创新的重要载体和实现工业智能化的神经中枢系统,对于促进我国工业经济 现代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成为政产学研金各方布局和关注的热点。 -
B.2 推动数字
经济 赋能成渝地区双城经济 圈建设研究作者: 刘嗣方,李万慧,彭劲松,程凯
SSAPID:102-9219-9869-53DOI:当今时代是科技创新引领的时代,是区域板块竞争的时代,是数字
经济 崛起的时代。实施成渝地区双城经济 圈建设战略以来,川渝两地加强顶层设计、强化政策协同,提升合作层级、完善合作机制、落实合作项目,采取一系列重大务实举措推动双城经济 圈建设,数字经济 发展保持强劲态势,但两地在数字经济 合作领域仍存在一些短板和不足做大做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 圈数字经济 关乎未来、事关大局,加强川渝两地合作势在必行、恰逢其时。本文对推动数字经济 赋能成渝地区双城经济 圈建设展开了深入分析,提出创新性路径办法和针对性对策措施。 -
B.25 重庆数字
经济 人才队伍建设研究作者: 王涛
SSAPID:102-6880-8797-67DOI:数字
经济 的快速发展催生了数字经济 人才需求,各地纷纷采取措施加快促进数字化人才的培养和集聚。重庆作为数字经济 全国“第一方阵”,强机制、建平台、聚产业、优服务,多措并举,大力推动数字经济 人才队伍建设。本文介绍了北京大学大数据分析与应用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关于数字生态与人才建设的研究,以及北京大学重庆大数据研究院在数字经济 人才队伍建设方面的探索经验,以期为重庆数字经济 人才队伍建设发展提供参考。 -
B.18 重庆自贸试验区数字贸易发展探讨*
作者: 马晓燕
SSAPID:102-7299-8020-68DOI:重庆自贸试验区作为对标国际高水平贸易投资规则,探索高水平制度
型 开放 、推动更高水平对外开放 的核心载体,探索数字贸易发展是其先行先试的内在要求,且具有先发优势和基础因此要争创国家数字贸易先行示范区,加快培育壮大数据要素市场,探索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跨境数据流动规则体系和跨境数据安全监管制度体系,加快建设数字贸易基础设施,推动重庆自贸试验区数字贸易创新发展,进一步激发自贸试验区制度型 开放 新活力 -
B.5 重庆“东数西算”建设的机遇、挑战与应对
作者: 李秀林
SSAPID:102-6380-2278-78DOI:随着“数字中国”建设进程的加快,加速算力的布局和规模发展是我国打造数字
经济 新优势、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加强国家整体竞争力的重要举措。基于此背景,本文剖析了“东数西算”工程带来的经济 增长、算力西迁、东数西存、中转枢纽、西部领头等机遇和在数字产业与行业数字化转型、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给重庆带来的挑战,认为在国家算力体系架构中,重庆作为成渝枢纽节点,应以“东数西算”工程落地为契机,以数字科技底座强化产业生态引培,加速与成都、贵州等省市结对,推动跨省/跨域“东数西算”落地和成渝一体化发展,助力中国数字经济 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