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词: 检索到 1907 条相关资源
  • B.11 制造商向出行服务商转型

    出版时间: 2019年12月
    SSAPID:102-1900-8159-87
    DOI:

    目前,车企的转型之路面临着许多挑战:车企思维模式需要从制造转为服务、不具备出行平台所拥有的流量优势、越来越多的同质化竞争对手进入、新的业务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高端IT等人才资源稀缺等。

  • B.10 中国品牌零部件全球化发展战略研究

    作者:

    出版时间: 2019年12月
    SSAPID:102-0370-0762-76
    DOI:

    对于汽车零部件企业而言,海外拓展之路受到诸多制约,实施全球化发展战略的机遇与挑战并存。

  • 菲律宾发展报告(2017-2018)

    出版时间: 2019年11月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SSAPID:101-0786-9360-21
    ISBN:978-7-5201-5369-0
    DOI:

    暂无内容

    书中以“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中国与菲律宾的关系”为题,讨论了杜特尔特执政后中菲关系的变化,涉及本年度菲律宾与中国在政治、经贸与人文领域的关系发展动态与形势,以及中菲在渔业、岛屿主权等问题的讨论。

  • R.8 拓宽人才开发渠道,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

    作者: 吉林东北袜业纺织工业园

    出版时间: 2019年11月
    SSAPID:102-2993-5618-67
    DOI:

    位于吉林省辽源市的东北袜业纺织工业园立足实际,放眼长远,成功探索出一条人才兴企的成功之路,园区先后被授予“全国就业先进企业”“全国大学生创业孵化示范基地”等荣誉称号。

  • R.17 国际化发展战略下的人才管理实践

    作者: 中信戴卡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时间: 2019年11月
    SSAPID:102-1710-7167-18
    DOI:

    推进国际化人才的招募计划,在国内外进行各类人才的战略储备;持续加强学习发展型组织建设,陆续开展了面向不同员工层级的人才发展项目,深入挖掘并构建各层级员工的胜任力模型,走出了一条独特的国际化发展战略下的人才管理创新之路

  • B.2 直谏新时代山西改革开放再出发

    出版时间: 2019年10月
    SSAPID:102-0020-1769-57
    DOI:

    提出在改革开放再出发的新时代,以万物互联和智能化推动山西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合理借鉴其他国家能源领域综合改革成功经验,高质量推动山西能源革命综合试点建设;聚焦扶贫领域,打赢打好山西脱贫攻坚硬仗;借鉴德国鲁尔区锈带复兴之路的经验助力山西转型发展

  • 中国中小城市发展报告(2019)

    作者: 《中国中小城市发展报告》编纂委员会;中小城市发展战略研究院;国信中小城市指数研究院

    出版时间: 2019年10月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SSAPID:101-7879-9777-55
    ISBN:978-7-5201-5542-7
    DOI:

     基本子库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皮书系列

     Abstract

     《中国中小城市发展报告》编撰委员会

     法律声明

     中国皮书网

     皮书数据库

     Ⅰ 总报告

      G.1 2019年中国中小城市高质量发展指数研究

       一 中小城市的范围及其地位

        (一)中小城市的范围界定

        (二)中小城市的地位

         1.中小城市是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2.加快发展中小城市是优化城镇规模结构的主攻方向

         3.中小城市是乡村振兴的战略支点

       二 指数研究的背景、目的和原则

        (一)指数研究的背景

        (二)指数研究的目的

        (三)指数研究的原则

       三 评价对象及数据来源

        (一)评价对象

        (二)数据来源

       四 评价体系及测评结果

        (一)综合实力指数

         1.现代经济发展

         2.社会民生改善

         3.生态环境建设

         4.城乡融合发展

         5.政府服务效率

        (二)绿色发展指数

         1.资源节约

         2.绿色生活

         3.污染治理

         4.生态建设

        (三)投资潜力指数

         1.人口和劳动力

         2.基础设施

         3.交通区位

         4.生态环境

         5.营商环境

        (四)科技创新指数

         1.“双创”平台

         2.研发潜力

         3.科技创新活力

         4.科技创新成效

        (五)新型城镇化质量指数

        (七)建制镇综合实力指数

       五 研究思路、计量方法和模型

        (一)研究思路

        (二)计量方法

         1.赋予权重

         2.选取标准并计算单项指标得分

        (三)指数和得分的具体计算

         1.综合实力指数

         2.绿色发展指数

         3.投资潜力指数

         4.科技创新指数

         5.新型城镇化质量指数

         6.建制镇综合实力

      G.2 中小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要求与路径选择

       一 中小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要求

        (一)要适应我国对外开放的新形势

        (二)要适应我国新的区域发展战略

        (三)要适应新一轮科技革命的新条件

        (四)要适应人民群众需求的新变化

        (五)要适应老龄化社会的发展趋势

        (六)要适应城镇化发展的新阶段

       二 推动中小城市高质量发展要处理好几个关系

        (一)要处理好规模与质量的关系

        (二)要处理好旧动能转换和新动能培育的关系

        (三)要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四)要处理好城乡关系

        (五)要处理好协调发展与重点发展的关系

        (六)要处理好增量与减量的关系

        (七)要处理好当前与长远的关系

        (八)要处理好供给和需求的关系

       三 推动中小城市高质量发展的路径选择

        (一)创新城市规划理念和方法

        (二)着力打造绿色生态的田园城市

        (三)深入推进城乡统筹和城乡融合

        (四)推进互联互通基础设施建设

        (五)科学合理选择产业

        (六)创新投融资机制

        (七)提升中小城市管理服务水平

        (八)创造重要制度供给

     Ⅱ 创新发展篇

      G.3 全球创新大变局与中小城市创新

       一 全球创新发生格局性变化

       二 中小城市创新呈现新特点

        (一)中小城市创新内涵特征:机遇与挑战

         1.中小城市创新的内涵特征

         2.创新的机遇

         3.面临的挑战

        (二)中小城市创新特点

       三 中小城市创新路径选择

        (一)遵循创新规律,务实推进具有中小城市特色的创新

         1.中小城市创新重在从实际出发,正确把握中小城市的创新特点,不能把大中城市的创新简单复制到中小城市

         2.中小城市创新要积极融入创新链

         3.打造产业技术创新载体

         4.融入城市群,共建协同创新共同体

         5.创新创业相结合

        (二)推动数字化创新,推进数字化转型

      G.4 中小城市人才引进面临的挑战及出路

       一 中小城市人才引进面临的挑战

        (一)大城市“人才虹吸”效应强劲

        (二)中小城市人才承载能力不足

        (三)中小城市人才政策定位不准

        (四)中小城市思想观念相对落后

       二 中小城市引进人才的出路与策略

        (一)实施“精准策略”,打造独具特色的人才体系

        (二)实施“错位策略”,用好中心城市溢出效应

        (三)实施“超车策略”,营造人才创新创业生态

        (四)实施“文化策略”,释放小城文化吸引力

      G.5 中小城市创新效率评价与分析

       一 引言

       二 方法与数据

        (一)研究方法

        (二)数据搜集

       三 中小城市创新效率评价体系与变量

        (一)投入变量

        (二)产出变量

        (三)环境变量

       四 数据分析与结果

        (一)初始创新效率值分析

        (二)第二阶段似SFA分析

        (三)第三阶段调整后的效率值

       五 研究结论和意义

      G.6 加快体制机制创新,推动撤村建居工作

       一 通州区撤村建居实践

        (一)撤村建居进展情况

        (二)撤村建居的主要做法

         1.社会保障和安置补偿方面

         2.农村集体资产处置方式

         3.土地征收和利用

       二 影响撤村建居工作的机制障碍和机制创新

        (一)关于撤村建居的实施条件

         1.土地征收的刚性制约

         2.土地征收问题的实践创新

        (二)关于集体经济组织的法律地位问题

         1.集体经济组织转型的法律困境

         2.规范集体经济组织发展的政策创新

        (三)如何界定集体经济组织、村委会和居委会的关系?

         1.集体经济组织、村委会和居委会关系协调难题

         2.集体经济组织发展的机制创新:政经分离,撤村不撤社

        (四)关于撤村建居后的股权固化问题

         1.如何协调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和非集体经济组织成员(部分居民)的矛盾

         2.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权益保护:股权固化

       三 北京市撤村建居实践的借鉴意义

        (一)因地制宜制定撤村建居实施条件

        (二)开展清产核资,规范集体经济组织管理

        (三)完善撤村建居工作机制,研究制定“撤村建居实施办法”或指导意见

        (四)建立撤村建居事前评估标准,有效化解社会风险

        (五)坚持政经分离、政社分离方向,理顺集体经济组织与居委会的关系

        (六)做好村居委会过渡工作,加强村转居社区党建工作

        (七)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提高财力保障水平

     Ⅲ 产业升级篇

      G.7 中小城市培育“三新经济”的思路与对策

       一 中小城市发展“三新经济”的现实必要性

        (一)发展壮大“三新经济”是引领中小城市经济新常态的现实选择

        (二)发展壮大“三新经济”是中小城市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举措

        (三)发展壮大“三新经济”是中小城市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二 中小城市发展“三新经济”的现实阻碍

        (一)创新能力不足

        (二)产业基础薄弱

        (三)制度软环境缺失

       三 中小城市发展“三新经济”的有效途径

        (一)加强战略引导,注重科学规划

        (二)大力集聚人才,构筑人才高地

        (三)强化企业主体,激发创新活力

        (四)构筑平台载体,提供有效支撑

        (五)深化保障机制,营造良好环境

      G.8 提升中小城市承接产业转移能力

       一 产业转移的趋势和方向

       二 产业转移的效应

       三 中小城市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四 增强中小城市产业承接能力的建议

      G.9 “腾笼换鸟、凤凰涅槃” 提升中小城市传统产业竞争力

       一 实施“腾笼换鸟、凤凰涅槃”的现实背景

        (一)柯桥区是资源小区,要破解要素制约,唯有实施“腾笼换鸟、凤凰涅槃”

        (二)柯桥区是工业大区,要建设工业强区,唯有实施“腾笼换鸟、凤凰涅槃”

        (三)柯桥区是排放大区,要保障和改善民生,唯有实施“腾笼换鸟、凤凰涅槃”

       二 “腾笼换鸟、凤凰涅槃”的实践探索

        (一)坚持两翼齐飞,打造高质量产业发展新体系

        (二)坚持双轮驱动,打造高能级创业创新大平台

        (三)坚持内外联动,打造高水平对外开放新格局

        (四)坚持政企互动,打造高效能一流营商新环境

       三 “腾笼换鸟、凤凰涅槃”的初步成效

       四 “腾笼换鸟、凤凰涅槃”的基本经验

      G.10 基于城市群格局的中小城市房地产发展

       一 中心城市引领城市群发展是未来城镇化的新格局

       二 中小城市房地产发展要分类施策

        1.城市群内中小城市承接中心外溢需求发展房地产

        2.具有特色资源优势的中小城市重点发展特色房地产

        3.收缩性中小城市优化发展中心城区房地产

       三 “三结合”应是中小城市房地产发展的共同选择

        1.房地产发展与产业相结合

        2.房地产发展与特色相结合

        3.房地产发展与城市补短板相结合

     Ⅳ 城乡融合篇

      G.11 人口流动趋势与中小城市公共服务能力提升

       一 多口径指标看人口总量与地区结构的变迁

        (一)户籍人口:三类城市增速较快,三成县市人口下降

         1.户籍人口由普遍性增长向地区分化增减转变,2010年至今有5个省份人口出现负增长

         2.地级以上城市人口增速放缓趋势显著,三类城市人口增长较快

         3.人口减少的县市个数快速增加,县市抵御人口下降风险的能力较弱

        (二)常住人口变化特征分析

         1.分区域看,华南和华北地区增速最快,但走势迥异,华中、西南人口增长持续发力

         2.分省份看,经济发达省份常住人口增长较快,人口增长缓慢或增速下降的区域由西南地区向东北地区转移

         3.地级市常住人口分化明显

         4.县市人口早期流出显著,后期开始向中低速增长收敛

        (三)市区人口:“大者愈大”趋势显著,中小城市人口下降问题较为突出

       二 人口流动的特征分析

        (一)人口流动规模在2014年达到高潮,近年来缓慢回落

        (二)地级城市:大城市人口流动类型相对稳定,中小城市人口流动类型变化较大

        (三)县及县级市:华南和华中地区人口“勇创天涯”,东北和华北地区人口“乡音难改”

       三 中小城市在人口流动趋势方面的机遇和挑战

       四 公共服务能力是决定中小城市未来走向的关键因素

      G.12 “城乡双栖人口”对中小城市发展的影响

       一 已有文献研究

       二 “城乡双栖人口”的分类与学理解释

        (一)工作在城市,户籍在农村的农民工

         1.城乡户籍管制阻碍农业剩余劳动力的市民化

         2.土地退出困难阻滞农民工财产的城乡转置

        (二)工作在大城市,返乡购房的新一代流动人口

         1.高房价、高生活成本阻碍“大城市漂一族”定居

         2.养老压力对独生子女回乡的牵引

         3.落户大城市与农户退出的抉择

        (三)投资或购置乡村住宅的城市人口

         1.对于财产性收入的追求

         2.对于良好的生活环境的追求

       三 “城乡双栖人口”影响中小城市发展的案例分析

        (一)漂一族的“返乡置业”案例

         1.返乡置业对保定的影响

         2.返乡置业对烟台市的影响

        (二)城市人口乡村购房案例

       四 政策性含义

        (一)城乡双栖人口应当保持积极与理性的态度

         1.积极建立城市选择与职业规划梯度

         2.理性投资房产,住房而不炒房

        (二)法治化、市场化是中小城市发展的底线

         1.建立健全中小城市发展的规划纲要和法制体系

         2.减少行政干预和垄断,注重市场化改革

        (三)统一理念下的特色发展路线

         1.结合城市特色的清晰定位

         2.建立特色产业相关的人才、资金引进制度

      G.13 “空心村”的现实困境及改造路径

       一 问题提出

       二 “空心村”的成因探究

        (一)经济体制与制度根源

        (二)管理和政策根源

        (三)传统思想根源

       三 “空心村”的影响分析

        (一)造成大量土地闲置

        (二)影响农村社会稳定

        (三)削弱农业发展基础

        (四)阻碍农村生活环境改善

       四 “空心村”改造的路径

        (一)“重新整合中心村”型

        (二)“就地取材”型

        (三)“以新换旧”型

        (四)保护历史型

       五 结语

      G.14 推动中小城市城乡融合高质量发展

       一 城乡融合发展理论探讨

        1.从二元论到Desakota概念

        2.马克思城乡关系理论

        3.从二元分割到城乡融合

       二 国内外城乡融合发展历程

        1.国外城乡融合发展

        2.国内城乡融合发展

       三 中小城市城乡融合高质量发展实践

        1.贵州省玉屏县基本情况

        2.城乡融合发展实践

        3.城乡融合发展效果

       四 讨论与结论

        1.讨论

        2.结论

     Ⅴ 风险防范篇

      G.15 中小城市政府债务风险及其化解

       一 文献回顾

       二 中小城市政府债务规模及风险现状

       三 中小城市政府债务风险的影响因素及形成机理

        (一)中小城市政府债务风险的影响因素

        (二)中小城市政府债务风险的形成机理

       四 有效化解中小城市政府债务风险的路径选择

        (一)深化财政体制改革,优化中小城市政府事权财权配置

        (二)加快转变中小城市政府职能,理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三)构建中小城市政府债务法治化管理体系和问责追查制度

        (四)加强中小城市政府债务风险预警和处置化解机制建设

      G.16 PPP模式助推县域生态产业发展

       一 生态产业运营价值

        (一)对生态产业的理解

        (二)生态领域PPP项目的特点

         1.生态领域PPP项目的公益性显著

         2.生态领域PPP项目可以造福广大人民群众

         3.生态领域PPP项目的运营价值潜力巨大

         4.生态领域PPP项目内的基础设施建设需要以生态环境保护为前提

         5.生态领域PPP项目是国家各项政策集中倾斜的领域

        (三)生态产业运营的价值

         1.生态产业以提供生态产品为基础

         2.生态产业的顶层设计决定价值高低

         3.生态新项目更多表现为综合开发项目

         4.生态产业项目的运营基点是产业链的整合和升级

         5.生态产业的利益相关方更加多元

         6.生态产业项目的运营要重视产业价值链体系的建设

       二 生态功能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之道——打造特色生态产业集聚区

        (一)区域产业定位,提炼特色生态产业基因

        (二)以县域为载体打造特色生态产业集聚区

         1.特色产业新区

         2.食品加工园区

         3.乡村规模基地

         4.绿色生态环境

       三 以PPP模式打造特色生态产业集聚区

        (一)以PPP模式打造特色生态产业集聚区

         1.以PPP模式推动区域从产业定位到具体项目落地

         2.PPP模式下打造特色生态产业孵化平台

         3.PPP模式特色生态产业集聚区精准招商引智

         4.PPP模式创新县域产业园区投融资模式

         5.PPP模式实现生态保护体系的创新

         6.PPP模式保证生态产业长期有效运营

         7.产业运营为导向的生态产业PPP项目创新县域PPP项目模式

        (二)PPP模式下特色生态产业集聚区项目运作的关键

         1.区域产业定位高举高打,紧跟国家大势

         2.PPP项目的运作要与政府债务管理相结合

         3.培育扶持本地龙头企业,发挥龙头企业对产业发展的带动作用

         4.将政府平台公司的市场化转型与生态特色产业衔接

         5.创新专项资金使用模式,探索项目资本金的多种来源渠道

         6.特色生态产业的培育要高度重视品牌建设的作用

      G.17 社会治理现代化与中小城市社会稳定

       一 当前影响中小城市社会稳定的因素

        (一)中小城市突发事件呈现新的特点

        (二)中小城市应急管理系统不完善

        (三)中小城市安全监管不力

        (四)中小城市社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乏力

       二 推动社会治理现代化、维护中小城市社会稳定的路径

        (一)完善中小城市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系统的构建

        (二)构建“六合一”智慧城市安全监管平台

        (三)提升政府社会治理能力

        (四)加强中小城市社区思想政治教育

     Ⅵ 案例篇

      G.18 树立发展新理念、探索发展新路径 打造全国“两高四好”示范区

       一 聚焦产业调结构、快转型,夯实高质量发展基础

        1.做强“五大经济”,引领产业升级

        2.做精“千百亿产业”,优化产业布局

        3.养好“两只鸟”,推动产能转换

       二 聚焦创新转动能、增效益,开拓高质量发展路径

        1.大力推进主体创新“四百工程”

        2.深入推进科技创新“十百千万工程”

        3.扎实推进品牌创新发展工程

       三 聚焦改革优体制、破制约,激发高质量发展活力

        1.聚焦“事情怎么办”,深化行政效能改革

        2.聚焦“资源哪里来”,深化要素配置改革

        3.聚焦“负担怎么减”,深化基层事项改革

       四 聚焦平台拓空间、提能级,建强高质量发展载体

        1.高品质打造“国家省级平台”

        2.高起点拓展“六大新空间”

        3.高强度整规“低效散乱空间”

       五 聚焦治理强共建、促共享,优化高质量发展环境

        1.强化党建“一核”引领

        2.强化基层“三治”融合

        3.强化社会“五共”协同

       六 聚焦作风抓实干、重担当,强化高质量发展保障

        1.“三进三访”送服务

        2.“三亮三考”提绩效

        3.“六赛六比”争攀高

        4.“五聚五治”比作风

      G.19 紧扣“一体化”突出“高质量”优化“一核一轴一带”生产力布局

       一 战略逻辑

        1.优化“一核一轴一带”生产力布局是基于问题导向的倒逼之为

        2.优化“一核一轴一带”生产力布局是基于比较优势的顺势而为

        3.优化“一核一轴一带”生产力布局是基于时代答卷的主动作为

       二 发展逻辑

        1.“中心城市核”致力“新建”与“修补”互促,重点在提升区域首位度上下功夫,引领吴中发展能级全面提升

        2.“先进制造轴”突出“产业”与“空间”联动,围绕关键领域自主可控,构建彰显吴中高度的现代产业体系

        3.“生态文旅带”坚持“加法”与“减法”并进,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吴中由文旅大区向文旅强区蝶变

       三 实践逻辑

        1.强化政策机制引导保障

        2.强化基础设施快捷联通

        3.强化产业发展特色互补

        4.强化民生事业共建共享

      G.20 打响村级工业园攻坚战 率先建设高质量发展综合示范区

       一 激发新时代敢想敢闯、敢为人先的干事创业精气神

       二 全力攻坚村级工业园改造

        (一)坚持原则,确保改造方向正确

        (二)直面问题,创新政策撬动市场力量

        (三)创新模式,闯出推动改造的有效路径

       三 经济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

        (一)重点企业逆势增长

        (二)创新动能不断叠加

        (三)企业增资扩产迅猛增长

        (四)营商环境不断优化

       四 全力以赴建设好高质量发展综合示范区

      G.21 加速园区校区融合 助推高质量发展

       一 融合共生——高新园区与科教园发展的必然趋势

        1.高科技园区与科教园是共生共融的结合体

        2.世界知名高科技园区发展的主要模式

        3.高科技园区与大学城融合发展的成功要素

       二 “四优”叠加——扬州高新区打造“科创样板”的现实依托

        1.区位之优为承接资源、辐射周边创造了更多机遇

        2.产业之优为构建先进制造业体系提供了广阔空间

        3.平台之优为产学研深度合作建立了载体支撑

        4.设施之优为产城人融合营造了优质环境

       三 立体对接——高新区与科教园融合发展的科学路径

        1.着力推动规划建设融合

        2.着力推动产业结构与学科结构融合

        3.着力推动产学研金融合

        4.着力推动产城人文融合

      G.22 探索系统化改革模式 推动高质量赶超发展

       一 以党建治理改革为龙头,锻强县域发展引领力

       二 以经济治理改革为中心,提升县域发展竞争力

       三 以城乡治理改革为重点,增强县域发展支撑力

       四 以生态治理改革为导向,增进县域发展持续力

       五 以社会治理改革为根本,激发县域发展内生力

      G.23 “五方联动”促余姚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 “平台带动”强支撑

       二 “创新驱动”促转型

       三 “政策促动”重引领

       四 “服务推动”增效率

       五 “防控策动”降风险

      G.24 加快印染产业转型升级 推进石狮绿色制造

       一 实施五大提升工程

        (一)管理提升工程

        (二)设备和工艺改造提升工程

        (三)产品和市场拓展工程

        (四)人才培养工程

        (五)企业做大做强工程

       二 开展印染专项整治行动

        (一)组织专项检查活动

        (二)规范企业生产经营

        (三)重点整改验收C、D级印染企业

       三 鼓励企业加大技改及工艺创新

        (一)加强政策引导和扶持

        (二)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三)借力公共服务平台

       四 全面改革污水厂管理体制和运营机制

        (一)加快集控区污水厂收储

        (二)抓紧推动污水管网改造

        (三)持续推进污水厂技改提升

        (四)加大污水厂运营管理力度

       五 推进集中供热

        (一)集中供热实施情况

        (二)高新区和海洋食品园供热管道建设情况

        (三)燃煤锅炉节能环保综合提升工作情况

        (四)定型机废气净化治理情况

       六 主要工作成效

        (一)税收方面

        (二)耗水量

        (三)总能耗(包括蒸汽、电力)

        (四)技术改造

        (五)分级管理

      G.25 聚力新时代“两个健康”先行区创建 打造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强市

       一 聚力改革开放两轮驱动,激发民营经济发展活力

        1.打造金融改革升级版

        2.全面融入温州国家自创区建设

        3.扩大民营经济投资领域

        4.拓展扩大开放新平台

        5.推动瑞安人经济与瑞安经济互动发展

       二 聚力平台项目科创支撑,牵引民营企业做大做强

        1.搭建现代化产业大平台

        2.招引高质量产业大项目

        3.强化城市能级品质支撑

        4.小微园建设新三年行动计划

        5.支持民营企业“四化”改造

       三 精准扶企贴心助企,破解民营企业发展难题

        1.开展“千名干部进千企”活动

        2.加大降本减负力度

        3.着力破解企业用地难

        4.加大金融风险防范化解力度

        5.培养“四型”人才

       四 聚力放活“草根”经济,焕发大众创业蓬勃生机

        1.以思想再解放推动市场大开放

        2.鼓励支持大众创业

        3.尝试有限度自由经营

      G.26 坚持科技创新引领 推动辛集高质量发展

       一 坚决贯彻落实创新发展理念,着力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

       二 坚决贯彻落实协调发展理念,着力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

       三 坚决贯彻落实绿色发展理念,着力提升生态环境质量

       四 坚决贯彻落实开放发展理念,着力构建外向型经济格局

       五 坚决贯彻落实共享发展理念,着力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G.27 聚力攻坚 加速转型 奋力推动南昌县高质量发展全面突破

       一 坚持园区支撑与产业升级相结合,提升高质量发展引领

        1.矢志不渝促进工业崛起跨越

        2.锲而不舍推动服务业蓬勃发展

        3.驰而不息唱响昌南建筑品牌

       二 坚持建管提质与生态建设相结合,筑强高质量发展载体

        1.以“工匠精神”打造宜居城市

        2.以“绣花功夫”推动精细管理

        3.以“绿色理念”引领生态文明

       三 坚持农村改革与乡村振兴相结合,补齐高质量发展短板

        1.全力发展现代农业,让农村经济强起来

        2.全域打造秀美乡村,让田园风光靓起来

        3.全面激发农村活力,让农民生活富起来

       四 坚持深化改革与创新驱动相结合,增强高质量发展动能

        1.更宽领域推进改革攻坚

        2.更高水平推进开放提升

        3.更大力度推进创新引领

       五 坚持安全稳定与改善民生相结合,强化高质量发展保障

        1.提供更加可靠的民生保障

        2.打造更加优质的公共服务

        3.营造更加和谐的社会环境

      G.28 镇域高质量发展的实践探索

       一 以狠抓基层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

       二 以狠抓创新驱动拉动高质量发展

       三 以狠抓产业升级带动高质量发展

       四 以狠抓城市品质推动高质量发展

       五 以狠抓社会治理保障高质量发展

       六 以狠抓生态文明践行高质量发展

       七 以狠抓民生事业促进高质量发展

     《中国中小城市发展报告》

     摘要

     序言

    本书以“高质量发展之路”为主题,从创新发展、产业升级、城乡融合、风险防范四个维度全面、系统地阐述高质量发展。

  • G.16 PPP模式助推县域生态产业发展

    作者: 王欣然 刘娟 赵蕊

    出版时间: 2019年10月
    SSAPID:102-0189-0873-98
    DOI:

    采用PPP模式,引入专业的投资商和运营商,深入挖掘县域优势资源,定位县域优势产业,为生态功能区搭建特色生态产业交流平台,实现特色生态产业集聚,是生态功能区突破困境的必由之路

  • B.10 蒙古国旅游业发展现状与前景预测

    作者: 阿拉坦

    出版时间: 2019年10月
    SSAPID:102-7328-6861-56
    DOI:

    另外,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与蒙古国“发展之路”计划对接推进加速了双方旅游业交流合作进程。本文对蒙古国旅游业发展现状进行分析研究,提出了相应预测建议。

  • B.3 2018~2019年贵州大旅游助推大扶贫实践研究*

    作者: 邓小海

    出版时间: 2019年09月
    SSAPID:102-1788-8336-77
    DOI:

    贵州大力发展旅游业,努力将旅游资源优势转为经济优势,将扶贫开发与旅游业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先行先试、积极探索,实施差异化和规范化发展,全面推动旅游扶贫,不断发挥旅游贴近农村、贴近农民的优势,走出了一条特色的旅游扶贫之路

  • B.2 浦东新区“城市大脑”走向“智理”之路的实践探索与展望

    作者: 姜朋

    出版时间: 2019年08月
    SSAPID:102-0752-0799-31
    DOI:

    但浦东在“智理”之路上还面临着整体规划构建的困境以及多元主体参与不足、数据鸿沟难以消除等问题。

  • B.6 浦东新区“镇管社区”建设的实践与展望*

    作者: 中共上海市浦东新区地区工作委员会

    出版时间: 2019年08月
    SSAPID:102-2153-7958-55
    DOI:

    浦东干部群众发扬改革创新精神,成功探索出一条镇域内城市化社区的有效治理之路,即“镇管社区”模式。

  • B.11 南宁市铝产业品牌战略研究

    作者: 南宁市社会科学院课题组

    出版时间: 2019年08月
    SSAPID:102-8309-8155-08
    DOI:

    因此,南宁市应结合自身铝产业品牌优势,走一条提升品牌意识、注重品牌质量、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加快产业集群打造、加强服务体系建设、加大人才培养和引进的铝产业强品牌之路

  • B.14 基于VR技术的体验式营销变革趋势初探*

    作者: 罗希 蒯光武

    出版时间: 2019年08月
    SSAPID:102-6708-0696-32
    DOI:

    此外,结合VR科技及其发展趋势,通过剖析中外体验式营销最新案例,窥探融合“虚拟现实技术”后的新型营销模式,以期能为企业未来的营销之路提供借鉴。

  • B.28 盐田区2018年经济发展回顾与2019年展望

    作者: 何吉

    出版时间: 2019年08月
    SSAPID:102-8516-3890-73
    DOI:

    2019年,盐田区将围绕既定目标,坚定不移走产业兴区之路,持续深化改革开放,切实增强内生动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高位提升绿色生态能级,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加快建成现代化国际化先进滨海城区。

筛 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