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14 大数据为集成改革植入智慧基因
SSAPID:102-5396-7882-93DOI:江阴以建设智慧城市为引领,把“共享、集中、协同”的大数据思维贯穿集成改革全过程,坚持“应接尽接、不打折扣”的原则,采取“实事求是、逐项突破”的方法,在全省率先建立了市(
县 )级大数据中心,打破信息壁垒,深挖潜在价值 -
B.3 河北省精准脱贫成效及法治保障研究报告
作者: 王艳宁
SSAPID:102-1277-3617-97DOI:圆满完成全省年度减贫任务,贫困地区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农村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得到有效改善,扶贫资金使用管理水平明显提升,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取得显著成效,实现现行标准下65万贫困人口脱贫,11个国定贫困
县 通过国家评估验收 -
B.14 贵州省脱贫攻坚退出工作第三方调研评估报告*
SSAPID:102-2739-2396-18DOI:近年来,W
县 精准扶贫工作取得了较大成绩,如漏评率为0、错退率为2.16%、综合满意度81.48%、贫困发生率下降为1.95%。 -
B.16 贵州“摘帽
县 ”脱贫成效巩固研究*作者: 赵琴
SSAPID:102-1996-5526-59DOI:为此,本文结合相关统计资料和政策文件,并在大量实地调研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贵州省“摘帽
县 ”稳定脱贫面临的农户收入结构不合理、社会保障水平不高、扶贫产业的可持续性有待进一步提升、易地扶贫搬迁的多重困境、扶贫领域各类专业技术人才供不应求、贫困户内生动力不足共六个方面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贵州省“摘帽县 ”脱贫成效巩固的六大提升路径。 -
河南文化发展报告(2019)
SSAPID:101-3671-8893-99ISBN:978-7-5201-5335-5DOI:暂无内容
并就河南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新闻事业、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文物保护利用、文化产业、电影业、出版传媒、河南会展业、文学艺术、小说、诗歌散文、戏曲等发展态势做了专题分析,对三门峡市文化建设、洛阳市家风家训馆建设、镇平
县 玉文化产业园区玉雕电商 -
中国康养产业发展报告(2018)
SSAPID:101-3838-6531-50ISBN:978-7-5201-5243-3DOI:暂无内容
为了全面掌握康养产业的资源与环境、技术创新与资本动态,本书项目课题组历时8个月,对全国2000多个
县 (市、区)的康养环境、政策与设施及康养企业等进行广泛调研,对搜集到的海量数据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梳理、建库 -
B.9 黄河古道边的森林小镇建设*
作者:
SSAPID:102-9766-1235-03DOI:山东省德州市夏津
县 地处黄河下游冲积平原地区,没有高山地带丰富的林业资源,同时地处黄泛区又使得土地沙石化,难以种植树木。 -
B.6 系统化思维引导的森林小镇建设*
作者:
SSAPID:102-7353-6763-59DOI:本文通过对青神
县 南城镇、洪雅县 柳江镇的深入调研发现:眉山市森林小镇以系统化思维为指引,深挖小镇的独特优势,切实做到全民参与建设森林小镇,取得了明显的建设成效和初步的建设经验。 -
山东文化发展报告(2019)
SSAPID:101-0325-8167-83ISBN:978-7-5201-4909-9DOI:Abstract
主要编撰者简介
前言
法律声明
《山东文化发展报告(2019)》专家咨询委员会
皮书数据库
摘要
中国皮书网
基本子库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皮书系列
Ⅰ 总报告
B.1 着力塑造文化品牌:2018年山东文化发展分析报告
一 山东文化改革发展回顾
(一)文化创新发展活力进一步释放
1.文化管理体制逐步优化
2.文化经营体制改革创新得到有力保障
(二)“文明山东”建设不断取得新突破
1.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力度不断加大
2.文明城市创建不断迈上新台阶
3.乡村文化振兴齐鲁样板打造成效初现
(三)齐鲁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弘扬持续发力
1.齐鲁优秀传统文化成为山东现代化强省建设的强大精神力量
2.齐鲁优秀传统文化成为山东文化强省建设的深厚根基
3.齐鲁优秀传统文化全面服务于“以文化人”的时代任务
4.齐鲁传统文化在人类文明交流互鉴中彰显独特价值
(四)文化创意产业逐步实现高质量发展
1.文化产业整体实力不断壮大
2.文化产业所有制结构进一步优化
3.新兴文化业态成长迅速
4.文化产业投融资体系更加健全
5.对外文化贸易稳步增长
6.重点文化行业均发展迅速
二 山东文化发展问题诊断
(一)山东文化建设中面临的基本问题和挑战
1.思想道德领域存在许多错误思潮和负面现象
2.优秀传统文化“两创”力度不够、能力不足
3.文化产业新旧动能转换任重道远
4.文化发展存在后劲乏力的隐忧
5.关键性文化发展要素存在比较突出的配置缺陷
(二)山东文化领域的主要矛盾与发展困境解析
1.文化改革发展与文化安全体系构建的矛盾
2.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双重目标之间的矛盾
3.条块分割与多头管理的文化行政体制矛盾
4.事业体制与企业经营的运营管理机制矛盾
5.传统业态与科技进步的文化发展创新矛盾
6.文化消费升级与低效文化供给之间的矛盾
7.文化保护传承与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的矛盾
8.文化“走出去”与价值观之间的矛盾
三 山东文化发展展望
(一)弘扬改革开放精神,引领山东现代化强省建设
(二)思想阵地建设化实为虚,加强意识形态政策法规监管
(三)社会道德建设化虚为实,政治、经济、法制手段多管齐下
(四)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积极向现代化、社会化发展
(五)文化创意产业着力推进“全融合”发展
(六)现代文化市场体系要求科学合理的准入制度和评价制度
(七)国有文化企业应当加快产权制度和经营制度改革
(八)宏观文化管理要建立起协调高效的统筹联动机制
四 打造文化品牌、推动山东文化发展的思路对策
(一)坚决突破制约文化发展的几个关键节点
1.推动基层主流媒体集团化改革
2.推进科技类、学术类期刊制度改革
3.深化国有文化企业经营机制改革
(二)构建齐鲁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创新机制
1.提高山东标志性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水平
2.推动齐鲁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3.健全齐鲁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弘扬保障措施
(三)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1.建立健全市场化激励机制
2.提升文化产业现代化发展水平
3.促进文化产业集约化发展
4.积极拓展文化产业发展空间
(四)强化政策制度保障
1.完善文化政策法规
2.建立完善文化产权保护制度
3.创新文化人才使用机制
(五)打造山东文化品牌
1.整合文化资源,提炼文化精髓,大力加强品牌策划与设计
2.突出文化优势,完善品牌体系
3.实现精准营销,加大山东文化品牌宣传力
Ⅱ 文化事业篇
B.2 山东省关于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的研究报告
一 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的主要做法与基本成效
(一)研究阐发的“两创”
(二)精神文明创建的“两创”
(三)普及教育的“两创”
(四)文化事业的“两创”
(五)文化产业的“两创”
(六)文化交流的“两创”
二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过程中存在的值得关注的问题
(一)资源力量有待于进一步整合
(二)转化创新有待于进一步提升
(三)体制机制有待于进一步健全
(四)人才队伍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强
(五)内生动力不足
三 进一步推进山东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的对策建议
(一)激发全社会“两创”的生机与活力
(二)强化推进“两创”的文化自信与文化自觉
(三)构建完善“两创”有机体系
(四)打造有利于实现“两创”的创新文化
(五)推动中华文化与齐鲁文化的双向交流
B.3 山东省欠发达地区传统文化资源保护开发利用研究
一 山东省欠发达地区传统文化资源保护开发利用现状
(一)国家和地方政策法规不断完善,为传统文化资源保护和开发提供了强力支撑
(二)山东省欠发达地区传统文化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成就突出
二 山东省欠发达地区传统文化资源保护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
(一)欠发达地区传统文化资源的传承面临多方面挑战
(二)过度开发与开发不足并存
(三)发展观念有待于进一步提升
(四)基础配套设施有待完善
三 欠发达地区传统文化资源保护开发利用的思路和对策
(一)切实转变观念,统筹保护与利用
(二)把非遗保护传承融入实践,与文化扶贫相结合
(三)结合自然环境和地域特色发展文化旅游
(四)发展特色餐饮,做好美食文化品牌
(五)充分利用“互联网+”和数字技术,促进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
(六)政府合理规划布局,为传统文化资源开发利用提供保障
B.4 荣成院夼渔民祭海仪式保护现状与对策研究报告
一 荣成院夼渔民祭海仪式的历史与社会背景
(一)村落历史及基本情况
(二)祭海历史
二 非遗项目的现状
(一)祭海的仪式流程
(二)祭海人员及村民参与情况
(三)游客情况
三 非遗工作的经验与现存问题
(一)作为非遗传承与保护单位的院夼实业集团及院夼村委会
(二)地方产业布局约束及资金、人才缺乏的限制
(三)祭祀仪式类非遗传承与“非遗进校园”、“非遗展演”的困境
(四)非遗项目之间的比较与竞争
四 渔民祭海仪式保护与传承的对策建议
(一)从单个项目出发,构建适宜非遗保护与传承的个性体系
1.拓展渔民转产方向,使祭海仪式与休闲渔业相结合
2.落实以建立非遗档案库为主的静态保护
3.继续积极探索以走进现实生产、生活为主的非遗项目动态传承模式
4.高度重视非遗项目保护和传承的个性问题
5.以点面结合的方式保证非遗项目保护与传承的可持续发展
(二)从整体环境出发,构建非遗保护的区域性体系
1.以政府为主导,统筹规划相关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标准,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体系
2.以“一带一路”为纽带,建立非遗传承与保护平台,凝聚非遗传承人才,为非遗的传承与发展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
3.以“乡村振兴”为契机,打造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山东样本
4.以非遗保护为抓手,探索一条适合非遗发展的“非遗+”道路
5.以社会力量为主体,营造一个适合非遗保护传承发展的良好环境
Ⅲ 文化产业篇
B.5 2018年山东省新闻出版广播影视业发展报告
一 山东省新闻出版广播影视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展现状
(一)精品供给结构不断优化
(二)传统产业方式不断创新
(三)产业载体建设不断强化
(四)“走出去”成效不断显著
二 面临的机遇挑战
(一)机遇
(二)挑战
三 深化山东省新闻出版广播影视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对策建议
(一)聚焦减少低端供给,繁荣精品创作生产
(二)聚焦化解过剩供给,加快产业转型升级
(三)聚焦拓宽供给空间,加快“走出去”步伐
(四)聚焦激发供给主体活力,不断推进行业改革
(五)聚焦解决人才“供需错位”矛盾,推动人才队伍创新
B.6 2018年山东省文化旅游业发展报告
一 2018年山东旅游业发展成就
1.改革创新全面发力
2.文旅融合步伐加快
3.城市旅游发展升级
4.乡村旅游扎实推进
二 2018年山东旅游业发展亮点
1.峰会旅游效应显著
2.入境旅游取得突破性进展
三 2019年旅游业发展预测
1.文化旅游深度融合
2.不确定与不平衡因素增加
3.旅游消费进一步升级
4.境外旅游和投资继续升温
四 山东文化旅游业发展对策建议
1.做好机构改革与事业产业发展的结合
2.做好文化和旅游的结合
3.做好国内市场和国外市场的结合
4.做好发展速度和发展质量的结合
5.做好传统与现代的结合
6.做好旅游经济娱乐功能与精神教育功能的结合
B.7 2018年山东省动漫产业发展报告
一 山东动漫产业面临新的发展机遇
二 山东动漫产业取得重要成就
(一)动漫展赛依然活跃
(二)山东动漫组团出击产生一定影响
(三)启动齐鲁文化动漫工程
(四)山东电视动画片产量呈现较快发展势头
三 山东动漫产业存在的问题
四 加快山东动漫产业发展的对策
(一)注重产业性与艺术性的统一
(二)注重民族性与世界性的统一
(三)树立大动漫观念,拓展动漫发展空间
(四)充分发挥动漫协会作用,全方位提升山东动漫水平
B.8 2018年山东省艺术品业发展报告
一 山东画廊市场
二 艺术品拍卖市场
(一)艺术品拍卖市场状态
(二)艺术品拍卖市场的特点
1.书画艺术仍是主流板块
2.瓷器杂项板块表现不俗
三 艺术品博览会市场
(一)博览会市场状态
(二)艺术品博览会市场的特点
1.艺术消费的壮大是趋势
2.艺术博览会关注中外文化交流
四 山东艺术品市场展望
(一)艺术市场金融化发展
(二)艺术消费群体年轻化
(三)二元市场结构逐渐形成
B.9 2018年山东省文化文物单位文创产品开发报告
一 山东省文化文物单位文创产品开发的基本情况
(一)文化文物单位参与情况
(二)文创产品研发情况
(三)文创产品开发模式情况
(四)文创产品营销情况
二 存在的问题
(一)体制机制障碍
(二)文创研发经费匮乏
(三)文创人才严重不足
(四)文创产品开发缺乏创意
(五)文创产品的销售模式单一
三 促进进一步发展的建议
(一)充分调动省内文化文物单位积极性
(二)健全投入机制
(三)允许政策激励
(四)提升文化创意产品开发水平
(五)打造齐鲁文化文物创意品牌
(六)拓宽文化创意产品营销体系
Ⅳ 专题篇
B.10 关于加快山东省文化产业发展、推动新旧动能转换的调研报告
一 山东省文化产业发展基本情况
二 当前山东省文化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三 当前山东省文化产业发展面临的形势
四 加快山东省文化产业发展的对策和措施
(一)充分挖掘齐鲁文化资源
(二)加快培育骨干文化企业
(三)推动国有文化企业改革
(四)积极推进数字文化创意健康发展
(五)大力拓展文创产业发展空间
(六)拉动城乡居民文化消费
五 关于加快山东省文化产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一)进一步优化文化产业机制体制
(二)鼓励社会资本发展文化创意产业
(三)强化文化产业统计数据监测
B.11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视角下的山东文化产业竞争力水平分析与发展对策建议
一 在文化供给侧方面探索推进结构性改革
(一)科学定位供给主体功能,充分释放发展活力
(二)积极扩大有效供给,解决供需错配
(三)大力培育新型文化业态,以新供给拓展文化发展新空间
(四)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制订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方案
二 山东文化产业发展基本情况
(一)加强顶层设计,完善政策体系
(二)市场主体结构优化效益提升
(三)积极举办文化会展和文化贸易活动
三 建设分层指标测评标准,进行文化产业竞争力分析
(一)构建科学测评标准
(二)建立因子分析模型
(三)指标体数据的分析计算
四 推动山东省文化产业加快发展、新旧动能转换的建议举措
(一)积极投入内容产业,打造数字齐鲁
(二)全面推进文化融合,打造“文化+”高地
(三)着力打造精品影视产业,擦亮“鲁剧”金字招牌
(四)推进创意设计创新发展,推动文化产业“智造”升级
B.12 乡村振兴战略机遇下的山东乡村文创产业发展探析*
一 乡村文创的内涵
(一)相关概念界定
(二)乡村文创的分类
(三)二者的关联
二 乡村振兴战略给乡村文创产业发展带来的机遇
(一)乡村振兴战略带来政策红利,为乡村文创发展提供政策保障和动力支持
1.乡村振兴战略及配套方案措施解决乡村文创发展资金层面的难题
2.乡村振兴战略及配套方案措施满足乡村文创发展人力方面的需求
3.乡村振兴战略及配套方案措施破解乡村文创发展土地方面的困境
(二)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倒逼产业选择,强化乡村文创产业的主导产业地位
(三)乡村振兴战略从更高层面统领既往乡村工作部署,昭示新的响应逻辑
三 山东乡村文创产业发展现状与机遇
(一)山东发展乡村文创产业的基础优势
(二)乡村文创发展初现成效
(三)乡村文创产业困境
(四)乡村振兴战略给山东乡村文创发展带来的特殊机遇
1.实现山东乡村振兴需要乡村文创产业提供发展新模式
2.助推山东新旧动能转换需要乡村文创产业提供新驱动
3.山东文化产业结构优化调整需要乡村文创产业提供新路径
四 山东乡村文创的发展思路
(一)因地制宜,研究受众需求,选准发展模式,做强支撑产业
(二)立足本地文化资源,依靠创意开发,打造一村一品
(三)让艺术介入乡村,营造生活美学氛围,建构创意生态
(四)强调村民主体地位,引入外部人才助力
(五)注重品牌开发、运营,形成乡村文创产业品牌体系
B.13 支持民营文化企业高质量发展调研报告
一 枣庄市在支持民营文化企业、推动文化产业发展方面的经验做法
(一)精准对接服务,激发民营文化企业发展活力
(二)引导企业上市,破解民营文化企业融资难题
(三)聚力创新发展,推动民营文化企业提质增效
二 山东省文化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和未来发展趋势
(一)存在的问题
(二)发展趋势
三 推动山东省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具体措施
(一)坚持“双效”统一,培育壮大民营文化企业
(二)坚持开放合作,推动文化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
(三)坚持创新驱动,拓展文创产业发展空间
(四)坚持扩大文化消费,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
B.14 新形势下山东推动文化改革发展需要着重把握的问题与思路*
一 新形势下推动文化改革发展需要着重把握的问题
(一)对新形势认识不足,保守观念束缚手脚
(二)改革模式单一,企业内生力不足
(三)事、企体制共存,管理制度不畅
(四)市场主体不明,深层问题突出
(五)顶层设计薄弱,政策法规不健全
(六)投融资体制不健全,文化专业人才匮乏
二 新形势下推动文化改革发展需要着重把握的思路建议
(一)紧握改革主导权,做好改革顶层设计
(二)激发文化创新活力,搭建文化发展平台
(三)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搞好文化民生工程
(四)深化产权制度改革,创新投融资机制
(五)完善人才吸纳机制,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六)完善文化政策法规,优化文化改革环境
B.15 山东本土电影院线差异化发展新路径研究
一 本土电影院线快速发展是山东新旧动能转换重要组成部分
二 山东本土院线目前存在的问题
(一)影院建设不平衡,本土院线占比偏低
(二)资本投入不足,影城建设放缓
(三)影城放映环境和设备设施亟待升级改造
三 山东本土院线新路径
(一)加强顶层设计,推动扶持政策落地落实
(二)深化本土电影院线企业内部改革
(三)现有城市影城加快升级改造
(四)充分发挥渠道优势,深耕差异化发展
(五)鼓励建设制、发、放一体的电影院线
(六)引进专业人才,提高经营能力
(七)重视“互联网+”,积极探索新型宣发模式
Ⅴ 案例篇
B.16 山东文化惠民消费季的启示
一 基本情况
(一)完善工作组织和保障机制
(二)全省性文化消费活动高潮迭起
(三)各市文化消费活动精彩纷呈
二 取得的主要成效
(一)消费季对居民文化娱乐消费增长拉动明显
(二)引领消费新风尚,催生消费新业态,推动新旧动能转换
(三)云服务平台功能不断完善,参与性、便利性大幅提升
(四)全方位宣传报道,文化消费氛围浓厚
(五)推动产品服务质量提升,企民参与度明显提高
(六)大数据应用促进文化消费深入可持续发展
(七)形成山东特色模式,打响文化消费品牌
三 主要启示
(一)建设消费活动运营的大数据平台
(二)创新文化消费营销模式
(三)推动文化消费场所建设
(四)广泛探索文化消费示范经验
四 结语
B.17 济南市推进乡风文明建设研究报告
一 乡风文明的基本内涵、价值意义及作用
(一)乡风文明的基本内涵
(二)以乡风文明促进乡村振兴的价值意义及现实作用
1.乡村文明是乡村振兴的“根”与“魂”
2.乡风文明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条件
3.乡风文明是乡村振兴的善治良方
4.乡村文明是乡村振兴的持续动力
二 济南乡村建设发展现状*
(一)农业发展水平和农村发展活力稳步提高
(二)农民生活条件和乡村治理水平持续改观
(三)农村人才结构和城乡融合发展机制日趋优化
(四)村民整体素质和文明乡风愈加浓郁
三 推进济南乡风文明建设的基本原则和实践路径
(一)乡风文明建设的基本原则
(二)济南推进乡风文明建设的对策建议和实践路径
1.持续开展乡村精神文明建设,焕发乡村文明新风尚
2.强化乡村公共文化服务,满足农民精神文化向往
3.弘扬乡村优秀传统文化,以寄托情感的乡土文化淳化乡风
4.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乡风文明建设长效机制
B.18 滨州市传统文化资源保护传承和创新发展调研报告*
一 滨州市传统文化当代保护传承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文物保护意识不强,普法工作有待加强
(二)文化旅游整体水平不高
(三)资金短缺,文化宣传不到位
(四)专业创作人才缺乏,文化价值挖掘不够
(五)对外文化交流较少,国际化文化平台匮乏
二 滨州市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做法及成就
(一)实施文化艺术精品创建工程
1.健全艺术繁荣发展的政策保障机制
2.精品力作实现历史性突破
3.通过政策破题,市县联动,免费送戏下乡
4.优化政策环境,做好结合文章,送戏曲进校园
(二)着力构建优秀中华传统文化传承体系
1.做好文物保护和利用工作
2.做好古籍和遗迹遗址保护普查工作
3.着力全市非遗保护传承创新工作
(三)不断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1.健全和完善市、县、乡、村四级公共文化设施网络
2.不断丰富城乡群众精神文化活动
3.发展壮大文化类社会组织
4.有效保障特殊群体基本文化权益
(四)积极强化现代文化产业体系
(五)大力拓展对外文化交流体系
三 滨州保护传承和创新发展优秀传统文化的对策和建议
(一)强化文物保护意识,大力加强普法宣传
(二)突出地方文化旅游特色,打造文化辐射旅游链
(三)继续加大经费投入,争取专项经费支持
(四)培育引进文化创作人才,铸造本土文化特色品牌
(五)积极拓展对外交流渠道,搭建国际文化交流平台
B.19 山东县域文化产业发展与品牌建设研究
一 临朐县文化产业发展概况与优势
(一)临朐县文化产业发展概况
(二)临朐县文化产业发展的优势
1.资源丰富、区域独特的自然景观资源优势
2.历史悠久、特点鲜明的文化积淀优势
3.品牌建设、市场发展为核心的政策资源优势
4.群众基础雄厚、人才辈出的人文资源优势
二 临朐县文化产业的进步与成绩
(一)“文化临朐”品牌优势初步确立
(二)文化市场日渐繁荣,文化产业发展规模不断扩大
(三)文化产业体系逐步建立和完善
三 临朐县文化产业发展的局限与不足
(一)文化品牌建设滞后,品牌的影响力、辐射力亟待加强
1.文化品牌知名度不高,影响力与辐射范围较小
2.文化品牌建设中团结协作、联合发展的意识不足
3.宣传模式陈旧,宣传力度受限
(二)文化产业人才匮乏,复合型人才奇缺
(三)文化产业投资渠道单一,资金投入不足
(四)“互联网+”文化产业起步较晚,文化产业链与互联网的融合尚处于起步阶段
四 推进临朐县文化产业深入发展的策略
(一)继续推动文化品牌建设向深度和广度发展,打造“文化临朐”优质品牌
1.增强品牌意识,启动文化品牌影响力提升工程
2.创造性地实施文化品牌的拓展化经营
3.与时俱进,创新宣传模式
(二)加大文化人才引进和培训力度,为打造文化品牌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
(三)进一步拓宽投资融资渠道,形成科学合理的多元化文化产业投入机制
(四)依托“互联网+”有利背景,加快实施“弯道超越”战略
B.20 中国实景演出发展及其对山东的启示
一 中国实景演出的发展现状和特点
(一)两线多点密集布局
(二)类型多样
(三)成本高昂 收益难测
(四)实景演出走出国门
二 实景演出蓬勃发展的原因分析
(一)对地方政府来说,发展旅游业,打造地方名片,带动就业
(二)对于投资及策划运营企业来说,意味着巨额利润
(三)从艺术的角度看,实景演出实现了中国传统山水理念基础上的艺术创新
三 实景演出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大部分项目难以实现盈利
(二)盲目建设和缺乏创新
(三)演出季节太短
(四)环境污染不可避免
四 中国实景演出发展对山东的启示
(一)前期做好论证
(二)加强创新
1.内容创新
2.技术创新
3.开拓国外市场
4.营销创新
(三)拉长产业链
(四)做足服务
B.21 世纪天鸿教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功运营的经验启示
一 实天生德、应运而生
二 因势而动、顺势而为
三 展望未来、构筑蓝图
《山东文化发展报告(2019)》编委会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文化产业发展、文化人才队伍建设等情况进行了持续多年跟踪研究、分析和预测,形成了系列成果,记录了历年来山东省文化发展的轨迹, 为山东省文化强省建设提供了重要决策参考,在服务省、市、
县 各级领导决策方面发挥了良好的作用 -
B.19 山东县域文化产业发展与品牌建设研究
作者: 鲁春晓
SSAPID:102-5885-9596-70DOI:临朐
县 作为山东省县域文化产业发展的先行地区,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积累了成功经验,但与此同时,也面临着文化品牌建设滞后,文化产业人才匮乏,文化产业链与互联网的融合不到位等诸多问题,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既有县域规模 -
B.23 “冰花男孩”事件背后的乡村教育困境
作者: 章伟升
SSAPID:102-3399-1738-20DOI:2018年1月9日,云南省昭通市鲁甸
县 一个小学生王福满头顶冰花上学的照片在社交媒体上刷屏。照片中反映的农村儿童生活与教育条件之恶劣,引发社会反思。热心网友与慈善机构的捐款蜂拥而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