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词: 检索到 29243 条相关资源
  • B.20 2023年城市居民交通出行调查报告

    作者: 孙磊,范文清

    出版时间: 2023年04月
    SSAPID:102-9903-2712-06
    DOI:

    在此背景下,叠加技术升级、市场需求、政策引导、经济推动等因素,我国的出行新方式随之诞生,其不仅满足了用户的差异化、多场景出行需求,同时也让居民在出行最为频繁的50公里半径内可选择的出行方式变得更加丰富。

  • B.18 陕西大学生就业需求与态度调研报告

    作者: 税亚男,田丽丽

    出版时间: 2023年04月
    SSAPID:102-5587-3500-25
    DOI:

    分析发现,陕西大学生就业面临着疫情和经济下行综合压力加大、就业供需结构性失衡加剧、就业政策供给有效性不高、就业指导服务欠缺精准、就业权益保障体系不完善以及大学生自身就业能力不足等问题。

  • B.1 2022~2023年陕西社会形势分析与展望

    作者: 陕西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课题组

    出版时间: 2023年04月
    SSAPID:102-9703-1812-51
    DOI:

    2022年,陕西深入贯彻落实省“十四五”规划,积极推动社会民生事业全面发展,稳步提升人民生活水平和社会治理能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得到切实巩固

  • B.1 2022~2023年中国共享出行发展形势分析与展望

    作者: 纪雪洪

    出版时间: 2023年04月
    SSAPID:102-3880-8512-17
    DOI:

    但与此同时,共享出行优化了城市交通结构,创造了重要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推动了低碳绿色出行理念的落地,促进了产业转型升级。

  • G.13 重庆市老旧社区绿色改造与品质提升路径研究

    作者: 钱艳

    出版时间: 2023年04月
    SSAPID:102-7773-5926-16
    DOI:

    通过调研重庆市老旧社区的现状,根据老旧社区不同经济属性、物理环境以及相异的社会历史和文化属性,分析借鉴其他城市老旧社区改造提升的案例经验,探索符合重庆山地城市特色“共商、共建、共治、共享”老旧社区绿色改造与品质提升路径及其对策建议

  • B.4 2022年陕西社会保险发展报告

    作者: 范钰玺,张永春

    出版时间: 2023年04月
    SSAPID:102-5322-2388-12
    DOI:

    2022年,陕西省全面统筹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和疫情防控工作,以社会保险事业发展肩负起稳定社会、保障民生的任务。

  • B.17 2022年中国互联网同城货运行业发展分析

    作者: 王学成,段晓红,王瑛

    出版时间: 2023年04月
    SSAPID:102-7233-0833-05
    DOI:

    互联网同城货运是数字经济时代城市物流创新发展的重要形式,通过数字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实现了车辆、司机、货物、平台的高效匹配,具有非常强的共享经济特征。

  • 重庆生态安全与绿色发展报告(2022)

    出版时间: 2023年04月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SSAPID:101-5980-3335-87
    ISBN:978-7-5228-1106-2
    DOI:

     皮书数据库

     Abstract

     序

     摘要

     基本子库

     Ⅰ 总报告

      G.1 重庆“山清水秀美丽之地”建设形势及展望

       一 山清水秀美丽之地的产生背景

        (一)2012年以前:着力解决环境污染防治,但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矛盾未得到根本解决

        (二)2012~2020年:把生态修复放在压倒性位置,山清水秀美丽之地建设开始发生根本性转变

        (三)2020年以来:全面绿色低碳转型,稳步迈向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二 山清水秀美丽之地的时代内涵与重要特征

        (一)深化对建设山清水秀美丽之地的认识

        (二)拓展山清水秀美丽之地的深刻内涵

        (三)把握山清水秀美丽之地的主要特征

         1.整体性

         2.时代性

         3.人民性

         4.地域性

         5.开放性

       三 建设山清水秀美丽之地的进展成效

        (一)凝聚战略共识、加强顶层设计,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战略全局的突出位置,建设山清水秀美丽之地成为全市上下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二)坚持问题导向、聚焦重点领域,举全市之力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生态环境质量显著改善

        (三)服从服务全局、担当历史使命,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进一步筑牢

        (四)学好用好“两山”理论、走深走实“两化路”,积极探索拓宽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全面绿色低碳转型迈出坚实步伐

        (五)加强区域协同、推进城乡融合,统筹城市提升和乡村振兴,美丽宜居家园魅力更加彰显

        (六)深化体制改革、完善制度体系,推进生态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山清水秀美丽之地建设保障机制不断健全

       四 建设山清水秀美丽之地的主要目标与战略路径

        (一)山清水秀美丽之地的愿景蓝图

        (二)建设山清水秀美丽之地的战略举措

      G.2 重庆“山清水秀美丽之地”评价指数研究*

       一 山清水秀美丽之地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一)总体思路

        (二)基本原则

        (三)指标体系

        (四)数据与方法

         1.数据来源

         2.评价方法

          (1)全市指标评价方法

          (2)区县指标评价方法

       二 全市山清水秀美丽之地建设成效分析

        (一)综合指数变化趋势

        (二)生态自然本底指数变化趋势

         1.生态系统

         2.环境质量

        (三)绿色低碳转型指数变化趋势

         1.绿色低碳结构

         2.环境生态效率

        (四)生态宜居家园指数变化趋势

        (五)生态文化底蕴指数变化趋势

        (六)生态环境治理能力指数变化趋势

       三 区县山清水秀美丽之地建设成效分析

        (一)区县指数比较分析

        (二)“一区两群”指数比较分析

        (三)中心城区指数比较

        (四)主城新区指数比较

        (五)渝东北三峡库区城镇群指数比较

        (六)渝东南武陵山区城镇群指数比较

       四 研究结论

     Ⅱ 生态安全篇

      G.3 重庆生态风险动态演变特征及转移趋势*

       一 重庆面临的主要生态风险问题

        (一)经济发展加强生态风险压力

        (二)山区环境复杂性导致生态风险易发性

       二 重庆生态风险评价的数据来源及方法

        (一)数据来源

        (二)生态风险评价模型构建

         1.技术路线

         2.生态风险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3.生态风险指标权重确定

          (1)构建指标数据初始矩阵

          (2)数据标准化

          (3)度量信息熵

          (4)确定指标权重

         4.生态风险评价模型

        (三)生态风险转移模型构建

       三 重庆生态风险动态演变格局

        (一)风险源危险性—生态环境脆弱性—风险受体损失度动态演变趋势

        (二)综合生态风险等级划分

       四 重庆生态风险转移趋势结果

        (一)综合生态风险转移分析

        (二)综合生态风险等级预测

       五 重庆生态风险管控政策建议

        (一)地方政府制定具有地方特色的多层级差异化环境治理准则

        (二)建立一体化生态环境监测与预警系统

      G.4 重庆三峡库区腹心地带生态修复进展与展望

       一 重庆生态保护修复情况

       二 三峡库区腹心地带面临的主要生态问题

        (一)水土流失量大面广

        (二)消落区稳定性和生态服务功能低

        (三)面源污染风险大

        (四)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

        (五)地质灾害易发频发

       三 三峡库区腹心地带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

        (一)保护修复思路

        (二)项目总体布局

        (三)保护修复任务

        (四)项目实施效果

       四 前景展望和下一步建议

      G.5 三峡库区加快建设绿色生态廊道的路径及保障政策研究*

       一 绿色生态廊道的内涵与功能

        (一)绿色生态廊道的内涵

        (二)绿色生态廊道的功能

         1.过滤功能

         2.缓冲功能

         3.庇护功能

         4.涵养功能

       二 三峡库区生态系统存在的问题

        (一)水环境持续改善压力较大

        (二)森林草地质量不高

        (三)局部地区水土流失依然突出

        (四)生物多样性风险依然存在

       三 三峡库区绿色生态廊道建设的总体构想

        (一)三峡库区绿色生态廊道的识别

         1.数据来源

         2.廊道识别

          (1)生态源地提取

          (2)景观阻力分析

          (3)生态廊道识别

        (二)三峡库区绿色生态廊道建设总体框架

         1.实施绿源战略

         2.实施绿江战略

         3.实施绿岸战略

        (三)三峡库区绿色生态廊道建设实施路径

         1.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生态系统建设,完善三峡库区绿色生态廊道山清水秀的生态空间格局

         2.推进绿色低碳循环生产,构建三峡库区绿色生态廊道集约高效的生态产业体系

         3.倡导绿色生活,构建三峡库区色绿生态廊道宜居适度的生活空间格局

       四 三峡库区绿色生态廊道建设保障措施

        (一)争取国家重大项目支持

        (二)开展禁止—修复—提升多层共治

        (三)建立流域与政区二元协同管理体制

        (四)建立资金、科技、用地支撑体系

        (五)加快建设完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

        (六)建立生态环境保护监测体系

        (七)因地制宜调整优化考核制度

      G.6 重庆江心岛保护与利用问题研究*

       一 重庆中心城区江心岛概况

        (一)岛屿组成

        (二)保护价值

         1.生态价值明显

         2.文化价值明显

         3.示范价值明显

       二 重庆江心岛保护现状与问题

        (一)保护现状

        (二)存在问题

         1.生态共性问题

         2.人文发展问题

         3.生态功能定位问题

       三 广阳岛保护利用的实践经验与启示

        (一)广阳岛基本情况

        (二)广阳岛保护与利用的实践

       四 重庆江心岛保护利用的建议

        (一)明确不同岛屿的保护利用目标

        (二)差异化修复不同类型的岛屿

        (三)适度开发和利用

        (四)加快推动重庆江心岛生态法治体系建设

      G.7 重庆云阳县生物多样性保护调查与评估

       一 调查范围和内容

       二 云阳县生物多样性调查结果

        (一)生态系统多样性特征

        (二)陆生维管束植物

         1.植被类型

         2.物种类群

         3.重点保护及珍稀濒危植物

         4.外来入侵植物

        (三)陆生动物

         1.陆生昆虫(蝴蝶)

          (1)物种组成

          (2)区系分析

         2.两栖动物

          (1)物种组成

          (2)重点保护及珍稀濒危物种

         3.爬行动物

          (1)物种组成

          (2)重点保护及珍稀濒危物种

         4.鸟类

          (1)物种组成

          (2)重点保护及珍稀濒危物种

         5.哺乳动物

          (1)物种组成

          (2)重点保护及珍稀濒危物种

        (四)鱼类

         (1)物种组成

         (2)重点保护及珍稀濒危物种

       三 云阳县生物多样性评估结果

        (一)评估方法

         1.指标归一化处理

         2.生物多样性指数计算方法

         3.生物多样性状况分析

        (二)评估结果

       四 云阳县生物多样性保护对策初探

        (一)将生物多样性纳入常态化观测

        (二)构建生物多样性保护空间格局

        (三)强化自然保护地保护

        (四)强化生态系统保护修复

        (五)提升物种资源保护能力

     Ⅲ 绿色发展篇

      G.8 重庆市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实践探索与对策建议

       一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进展成效

        (一)以生态环境保护修复为切入口,营造生态文明建设新境界

        (二)以城乡自然资本增值为着力点,塑造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

        (三)以产业绿色低碳转型为驱动轴,培育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动力

        (四)以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为动力源,贡献“两山”价值转化新方案

       二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典型案例

        (一)以生态修复带动价值提升

        (二)构建核算体系量化绿水青山

        (三)以市场交易实现生态产品价值

        (四)依托生态优势培育生态产业

        (五)创新生产经营模式促进生态资源开发

       三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主要问题

        (一)践行“两山”理念认识还不够深、导向还不够明

        (二)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有待充分发挥

        (三)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不够畅通和多元

       四 多渠道多元化探索拓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

        (一)推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进规划进考核

        (二)加快完善市场体系和价格机制

        (三)多元化探索拓展价值实现路径

      G.9 重庆市绿色农业发展困境与破解对策研究

       一 重庆绿色农业发展现状与成效

        (一)重庆市农业发展现状

        (二)重庆市绿色农业发展现状总体分析

        (三)重庆市绿色发展成效

         1.数量规模稳步增长

         2.产品结构不断优化

         3.产品市场竞争力明显增强

       二 重庆绿色农业发展面临问题

        (一)农业发展结构不合理,农业绿色发展水平低

        (二)重庆市绿色农业区域发展不平衡

        (三)绿色农业相关主体逆向选择倾向高

        (四)绿色生产政策供需不匹配

       三 重庆绿色农业发展的思路与对策

        (一)总体思路

         1.提高发展总量,进一步优化结构

         2.进一步提高规模化、组织化程度

         3.进一步提高人才队伍能力素质

        (二)政策建议

         1.绿色农业发展要数质并重,实现数量与质量的平衡

         2.创新土地流转制度

         3.加强绿色生产宣传,强化农户绿色教育

         4.针对农户开展个性化培训

         5.构建农产品质量监管体系,加大监管力度

         6.建立专业销售平台,打破市场信息不对称

         7.关注农户需求,完善相关扶持政策

      G.10 重庆建筑产业绿色低碳转型研究

       一 重庆建筑产业绿色低碳发展现状

        (一)建筑产品规模持续扩大

        (二)建筑节能工作稳步提高

        (三)现代建造方式融合推进

        (四)产业政策标准基本建立

        (五)低碳技术水平成绩显著

        (六)支撑管理模式创新发展

       二 重庆建筑产业绿色低碳发展问题

        (一)产品量质有待提升

        (二)产业链条有待融合

        (三)市场驱动有待加强

        (四)法律标准有待完善

        (五)激励措施有待强化

        (六)科技创新有待深入

       三 重庆建筑产业绿色低碳转型思路

        (一)推动“三全拓展升级”

        (二)实现“三维创新驱动”

        (三)加强“三化深度融合”

        (四)落实“三层协同治理”

       四 重庆建筑产业绿色低碳转型对策建议

        (一)健全政策标准,完善顶层设计

        (二)整合产业链条,提升发展水平

        (三)推动要素升级,强化支撑体系

        (四)优化组织结构,培育市场主体

        (五)强化协同创新,促进动力变革

        (六)升级建造方式,壮大绿色产业

        (七)建设产业载体,发挥引领作用

      G.11 重庆绿色金融高质量发展趋势

       一 国内外绿色金融发展趋势

       二 重庆市绿色金融发展现状

        (一)绿色金融组织管理体系逐渐完善

        (二)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覆盖面持续扩大

        (三)绿色金融改革创新持续深入

        (四)国家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获得批准

       三 重庆市绿色金融制约因素分析

        (一)全市绿色金融市场体系发育不成熟

        (二)绿色金融产品服务市场认可度有待提升

        (三)绿色金融风险防范管理机制不完善

        (四)绿色金融信息披露机制欠缺

       四 重庆市绿色金融体系发展对策建议

        (一)系统优化全市绿色金融聚集区空间布局

        (二)建立健全全市各类绿色金融组织体系基础

        (三)突出加强全市绿色金融产品服务体系创新

        (四)持续完善全市绿色金融基础设施体系建设

        (五)强化绿色金融政策支持体系建设

        (六)整体推进绿色金融风险防控体系

        (七)优化全市绿色金融市场营商环境

      G.12 重庆市节能减排进展与趋势

       一 节能降碳工作进展情况

        (一)总体目标完成情况

        (二)制度建设情况

         1.严格目标责任制度,压实行业地区主体责任

         2.强化节能审查制度,推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3.探索能耗平衡制度,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

         4.健全监督检查制度,强化用能监管

        (三)重点领域节能工作成效

         1.突出推动工业节能

         2.积极推进建筑节能

         3.全力抓好交通节能

         4.扎实开展公共机构节能

        (四)保障措施落实情况

         1.认真落实价格、税收政策保障

         2.加大财政专项资金支撑保障

         3.加强节能技术推广支持保障

         4.强化能源统计体系保障

       二 节能降碳工作发展趋势

        (一)基于“十四五”规划目标的趋势分析

         1.以2020年为基期的预测

          (1)以2020年为基期的基本情景

          (2)以2020年为基期的激励情景

         2.以2021年为基期的预测

          (1)以2021年为基期的基本情景

          (2)以2021年为基期的激励情景

        (二)基于2026年4万亿目标的趋势分析

       三 存在问题

        (一)高能耗高排放项目盲目扩张势头未得到有效抑制

        (二)对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的理解存在误区

       四 对策与建议

        (一)坚持节能优先,提高全社会能源利用效率

        (二)严格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

        (三)加快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推动实现高质量发展

        (四)深度挖掘全社会节能潜力,高标准实施节能降碳行动

        (五)抓住机遇,大力发展节能低碳产业

      G.13 重庆市老旧社区绿色改造与品质提升路径研究

       一 重庆城市老旧社区的概况

        (一)重庆城市老旧社区的三维分类

        (二)三维属性下老旧社区分类测度指标框架

         1.主客观指标选择

         2.指标特异性

         3.分析规模

         4.社会群体维度

         5.生活质量指标构成

         6.测量难度

        (三)重庆城市老旧社区的基本特征

         1.改善物理环境,完善配套设施

         2.盘活社区资产,发展服务业态

         3.保护历史建筑,功能提档升级,发展文旅事业

       二 重庆城市老旧社区的改造提升案例研究

        (一)沙坪坝区灯头厂小区改造项目

         1.通过分析社区规模确定相应分级提升路径

         2.围绕“共商、共建、共享、共治”原则确定改造路径

         3.结合居民诉求制订改造方案,提高社区改造满意度

        (二)渝中区沧白路社区改造项目

        (三)南坪正街、新街片区改造项目

        (四)九龙坡区白马凼社区改造项目

        (五)案例总结

       三 重庆城市老旧社区的改造提升建议

        (一)提高认识,将老旧社区改造作为重庆经济社会发展的长期重要工作之一

        (二)编制老旧社区专项城市更新规划、细化老旧社区物质改造与社区治理建设清单

        (三)构建城市老旧社区更新改造的技术标准体系

        (四)完善老旧社区更新改造公共政策

      G.14 重庆市碳减排进展及对策研究*

       一 重庆碳减排面临的国内外形势

       二 重庆碳排放及碳减排的推进情况

        (一)碳排放状况

        (二)碳减排推进情况

         1.扎实推进地方试点碳市场建设

         2.探索开展多项创新实践工作

         3.其他工作推进情况

       三 重庆碳减排推进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或挑战

        (一)经济社会面临发展和转型的双重挑战

        (二)碳排放总量监测和核查不完善

        (三)高碳排放行业占比高且节能降碳潜力不足

        (四)在建新建项目给碳达峰带来较大压力

        (五)碳排放交易市场作用没有充分发挥

        (六)政策平台技术人才等保障不成熟

       四 重庆推进碳减排的对策建议

        (一)统筹安排碳减排的目标和进程

        (二)建立碳排放总量统计核算机制

        (三)严格控制“两高”项目,优化产业结构

        (四)完善碳交易市场体制机制

        (五)强化政策平台技术人才等基础保障

        (六)大力推进绿色低碳生活环境建设

      G.15 重庆地区区域隐含碳排放强度网络构建及空间影响研究

       一 研究方法及数据来源

        (一)隐含碳计算方法

        (二)隐含碳排放空间网络结构构建

         1.网络密度

         2.网络效率

         3.网络强度

         4.网络关联度

         5.网络中心性

        (三)数据来源

       二 重庆地区隐含碳排放强度网络结构分析

       三 实证结果及分析

        (一)基准回归结果分析

        (二)隐含碳排放强度输入输出网络互动效应及其对重庆地区隐含碳排放强度影响

        (三)稳健性检验

       四 结论及政策启示

     Ⅳ 治理能力篇

      G.16 重庆推进绿色发展法治建设的问题与思路

       一 重庆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的法治现状

        (一)重庆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的立法现状

        (二)重庆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的执法现状

        (三)重庆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的司法现状

        (四)重庆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的普法现状

       二 重庆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的法治隐忧

        (一)重庆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形式化立法隐忧

        (二)重庆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运动式执法隐忧

        (三)重庆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机械性司法隐忧

        (四)重庆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应付式普法隐忧

       三 重庆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的法治完善思路

        (一)重庆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立法完善思路

        (二)重庆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执法完善思路

        (三)重庆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司法完善思路

        (四)重庆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普法完善思路

      G.17 重庆推动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的法律促进机制研究*

       一 重庆推动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对法律促进机制的客观要求

        (一)长江经济带重视“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建设

        (二)长江经济带要求“水陆港岸产城”流域共同体建设

        (三)长江经济带要求东中西部区域协调统筹合作

       二 重庆推动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的法律促进机制存在的问题

        (一)模糊的事权配置体制机制,导致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整体性缺失

        (二)单一的法律机制参与主体,致使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协同性不足

        (三)片面的法律机制治理手段,引致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综合性不强

        (四)疲软的环境问责追究机制,导致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实效性欠缺

       三 重庆推动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的法律促进机制优化路径

        (一)健全长江流域管理体制机制,提升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的整体性

        (二)扩大法律促进机制参与主体,增强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的协同性

        (三)具化法律促进机制治理手段,巩固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的综合性

        (四)落实政府环境责任问责机制,增强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的实效性

      G.18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流域治理合作机制构建研究*

       一 流域治理相关研究及实践

        (一)流域治理理论

        (二)流域治理实践及经验借鉴

         1.国内重点区域生态环境合作治理

         2.国外重点区域生态环境合作治理

       二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生态环境合作治理的基础

        (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是长江上游流域的核心区域,其生态环境保护问题本质上是“流域生态环境治理”

        (二)流域治理是成渝地区完善生态环境治理体系、提升生态环境治理能力的重要抓手

        (三)跨行政区域流域治理是环境保护和促进流域高质量发展的关键

       三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生态环境合作治理现状

        (一)生态共建有序推进

        (二)环境共保积极开展

        (三)合作机制初步建立

       四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生态环境合作治理问题及原因

        (一)生态共建任务艰巨

        (二)各管一段的治水困局尚未打破

        (三)大气污染治理政策措施有差异

        (四)规划、标准、执法监督不统一

        (五)合作机制还不够健全

       五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生态环境合作治理对策建议

        (一)以流域为单元构建生态治理和环境保护空间格局

        (二)以水为脉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建设与修复

        (三)以流域水环境容量为最大刚性约束确定生态环境管控目标

        (四)以流域为单位建立跨行政区生态环境联防联控联治机制

        (五)以流域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加强生态系统治理统筹规划

      G.19 重庆碳交易机制建设进展与趋势

       一 进展情况

        (一)制度框架

        (二)管理体系

        (三)覆盖范围

        (四)运行机制

        (五)交易平台

        (六)与全国碳市场并行

       二 面临问题

        (一)纳入的排放单位标准较高、范围较窄

        (二)缺乏专业化技术支持与第三方评估

        (三)交易产品种类和形式的创新能力不足

       三 前景展望

        (一)重庆碳市场扩容增量

        (二)调控机制越发完善

        (三)开展绿色金融

        (四)碳配额价格稳步上升

       四 对策建议

        (一)修订并出台相关政策,拓展碳交易市场覆盖范围

        (二)构建专家智囊团队,探索开展第三方绩效评估

        (三)逐渐丰富碳抵消信用产品的种类

        (四)推动实现减污降碳协同效应,积极构建区域化环境资源交易平台

        (五)拓展平台功能,构建立体化绿色发展服务体系

        (六)加大低碳领域科研力度,打造低碳工程示范

      G.20 重庆生态文明转型的治理机制研究

       一 向生态文明转型刻不容缓

       二 培育指导向生态文明转型的三大新理念

        (一)强乐观主义

        (二)合作共赢

        (三)循环再生

       三 实施向生态文明社会转型的系统行动规划

        (一)基于共同愿景规划向生态文明的具体行动部署

        (二)积极响应全球共同行动

        (三)平衡好向绿色生产转型的矛盾与节奏

        (四)支持绿色消费

       四 创建更适应向生态文明转型的治理新机制

        (一)积极发挥“有为政府”的市场化资源配置功能

        (二)完善面向生态文明建设的社会治理新机制

      G.21 重庆生态环保科技创新进展与趋势研究

       一 重庆生态环保科技创新现状与问题

        (一)重庆生态环保科技创新现状

         1.关键技术点上有突破,总体有差距、“卡脖子”瓶颈明显

         2.创新平台逐步完善,国家环保战略科技力量缺乏

         3.人才队伍不断壮大,与发达地区相比仍有不小差距

         4.产业体系日渐完善,装备和产品制造短板突出

         5.企业主体不断壮大,结构不优、龙头企业缺乏

        (二)重庆生态环保科技创新的主要问题

         1.环保科研系统性、前瞻性不足

         2.多学科技术交叉融合进展缓慢

         3.科技创新研发投入不足

         4.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不足

         5.科技创新体制机制不顺畅

       二 重庆生态环保科技创新的重点与趋势

        (一)生态环保领域基础研究

        (二)流域生态环境质量改善技术体系

        (三)碳达峰碳中和技术体系

        (四)生态环境技术集成示范

        (五)以科技驱动生态环保产业发展

       三 推进重庆市生态环保科技创新的保障措施

        (一)完善生态环保科技创新体系

        (二)完善生态环保科技创新体制机制

        (三)完善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配套服务

     主要编纂者简介

     重庆生态绿皮书编委会

     法律声明

    研究发现山清水秀美丽之地建设在思想理念、污染防治攻坚、生态系统修复、经济绿色低碳转型、城乡美丽家园建设以及生态治理体系和能力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与维持长江上游乃至长江流域生态安全的要求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未来重庆将推进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建成美丽中国的典型范例、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的引领示范,为共建绿色“一带一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重庆智慧。

  • G.16 重庆推进绿色发展法治建设的问题与思路

    作者: 全威巍

    出版时间: 2023年04月
    SSAPID:102-9899-6226-25
    DOI:

    运用法治举措推进重庆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具有重大现实意义。近年来,重庆坚持高质量立法、零容忍执法、恢复性司法并举,在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法治建设中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是,也应清醒认识到,重庆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的法治实践与党中央、国务院及市委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期待还存在一定差距,仍应警惕形式化立法、运动式执法、机械化司法、应付式普法隐患。唯有如此,才能充分发挥法治对于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的保障作用,奠定有力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加快建设山清水秀美丽之地的法治根基。

  • G.1 重庆“山清水秀美丽之地”建设形势及展望

    作者: 刘嗣方,彭国川,代云川,吕红,李春艳,孙贵艳,朱旭森,刘严严

    出版时间: 2023年04月
    SSAPID:102-7726-0595-51
    DOI:

    党的十九大以来,山清水秀美丽之地建设在思想理念、污染防治攻坚、生态系统修复、经济绿色低碳转型、城乡美丽家园建设以及生态治理体系和能力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未来将推进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建成美丽中国的典型范例、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的引领示范,为共建绿色“一带一路”、构建人类生命共同体贡献重庆智慧。

  • B.16 陕西省地方病防治现状与策略研究

    作者: 刘远霸,宋运龙,杨柳,曹静,杨晓栋

    出版时间: 2023年04月
    SSAPID:102-9926-8371-29
    DOI:

    地方病千百年来一直困扰着许多地方的人们,严重影响家庭生活、经济和社会发展。

  • B.14 新业态下出租车电动化转型的政策分析

    作者: 王双,董静,张婧嫄,张海颖

    出版时间: 2023年04月
    SSAPID:102-9909-0780-70
    DOI:

    受政策驱动及经济优势影响,出租汽车在使用、运维等方面逐步实现良性可持续发展。长里程、高频次使用的出租汽车电动化,能在更大程度上实现节能降碳,拉动汽车制造业、充换电站等相关产业的发展。

  • B.11 共享出行的社会与经济价值研究

    作者: 纪雪洪,刘浩

    出版时间: 2023年04月
    SSAPID:102-0580-5589-85
    DOI:

    本报告测算了共享出行主要业态产生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互联网租赁(电动)自行车行业产生的直接经济效益约为285亿元,碳减排量约为169万吨。

  • B.6 2022年丝绸之路经济带科技创新合作发展报告

    作者: 段利民,李晓

    出版时间: 2023年04月
    SSAPID:102-7331-9070-99
    DOI:

    本报告主要就2021~2022年“一带一路”科技创新合作方面进行分析,首先对科技创新合作方面的总体进展与成效做出总结,分析认为本年度在强化产学研国际合作、大力发展数字科技、加强知识产权国际合作等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建设“一带一路”过程中遇到的困难,突出表现为地缘政治阻碍、“数字鸿沟”制约成果共享以及数字治理规则及跨境电商标准规则缺位等;最后提出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合作、构建数字治理规则及跨境电商标准规则等对策建议,并对“一带一路”科技创新合作的未来趋势做出预测。

  • B.3 2022年丝绸之路经济带设施联通发展报告

    作者: 孙雅姗,张浩然

    出版时间: 2023年04月
    SSAPID:102-8619-7580-89
    DOI:

    对丝绸之路经济带设施联通建设的几个重点领域:铁路、公路、航空、信息等方面的互联互通在2021~2022年最新发展与成效做出总结与分析。

筛 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