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9 生产性服务业、制造业协同发展与全球价值链分工
作者: 李芳芳,解希玮
SSAPID:102-1915-8712-21DOI:结果表明,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协同发展有助于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的提升,但在一段时期内将抑制全球价值链参与度的增长,且这一关系在高
技术 行业中表现得更为显著。 -
B.4 新发展阶段中国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背离:机理与量化
作者: 苏治,方彤
SSAPID:102-8721-3075-06DOI:本文从
技术 进步促进实体经济发展和价格型货币政策转型两个视角,对促进实体经济发展、抑制虚实背离提出了政策建议。 -
祁连山生态系统发展报告(2021)
SSAPID:101-7333-7687-67ISBN:978-7-5201-9446-4DOI:暂无内容
本书由总报告、分报告、专题篇、政策篇、案例篇和附录六个部分组成,从祁连山2020~2021年的生态资源服务、珍稀野生动物栖息地、“山水林田湖草”系统生态功能、生态环境修复、戈壁生态农业发展、视频巡护
技术 以及自然教育等方面出发 -
中国环境管理发展报告(2020~2021)
作者: 李金惠
SSAPID:101-5809-3711-79ISBN:978-7-5201-9555-3DOI:暂无内容
本书结合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管理的实际需求,展示了近年来我国环境管理领域实践进展,并收录了来自政府和企业的在大气、水、土壤、固体废弃物、循环经济、生态保护、核安全、声等环境管理领域采用具有创新性、可推广性的管理模式、
技术 及方法 -
B.6 郑州市数字经济发展报告
作者: 陈巧云
SSAPID:102-7281-2653-12DOI:但在数字要素流通、关键领域
技术 创新、数字人才培养、企业竞争环境等方面还存在短板,需要从发展新基建、数据驱动、“城市大脑”建设、产业转型升级、人才培养、数据共享等方面持续发力,推进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 -
B.2 治理提效增能:“城市大脑”赋能“一网统管”的经验
作者: 姜朋
SSAPID:102-7539-8811-22DOI:现代城市治理情况日趋复杂,对城市管理理念、
技术 、手段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依托最新技术 手段,构建“组织成体系、发现智能化、处置高效化、管理可闭环”的模式,探索出一条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的城市精细化管理路径,为推动城市治理提效增能提供了有益借鉴。 -
B.5 吉林省工业投资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作者: 张春凤
SSAPID:102-5730-1182-20DOI:整体来看,吉林省工业投资后劲支撑不够,高
技术 制造业投资不足,工业民间投资活力有待增加,工业投资受多重因素影响波动较大。 -
B.4 吉林省加快构建新能源汽车配套体系的对策研究
作者: 崔剑峰
SSAPID:102-8656-1731-80DOI:由于整车产能尚未充分释放、新能源汽车本地推广较慢、
技术 链发展不成熟、资金人才等要素缺乏优势,吉林省新能源汽车配套体系建设面临诸多困难。面对“十四五”期间新能源整车产能快速提升的有利契机,吉林省应借鉴欧洲、我国长三角等地区发展经验,通过加快新能源汽车的本地普及与国内推广、建立新能源汽车技术 研发联盟、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健全并延伸产业链 -
B.20 推进城市环境精细治理的探索与实践
作者: 丁青海,张雷,薛瑞斌,叶柏林,邢睿旻
SSAPID:102-8239-1610-19DOI:需要结合郑州市未来发展定位和建设目标,构建环境治理的新架构,培育高素质环境治理人才队伍,推进垃圾处理
技术 创新,不断提升城市环境治理能力。 -
B.4 中国(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郑州片区发展报告
作者: 张波,朱召龙,裴蕊寒,马邈,陈雪辉,杨万忠
SSAPID:102-9981-6172-71DOI:郑州片区在跨境电商、多式联运、商事登记等重点领域,实施了在全国具有一定领先示范性的系统
集成 性改革,并取得显著成效,但依旧存在功能定位和区域匹配性不够、整体开放度不足、协同创新机制不完善等问题。 -
B.12 “一码通用”:北蔡镇“智能码”创新城市智慧治理新途径
作者: 刘羽晞
SSAPID:102-9877-3380-93DOI:信息
技术 的发展为创新城市治理体系提供了新路径。未来“智能码”一码通用系统还将进一步拓展,通过打破部门壁垒、叠加更多应用场景、建立相关配套支持机制以及利用技术 创新增效赋能等方式,为相关职能部门及基层治理提效增能,助力浦东数字治理、精准管理、精细服务, -
B.3 智能监管:信息
技术 助推浦东垃圾分类数字化转型作者: 付建军
SSAPID:102-2530-1568-83DOI:运用信息
技术 推进垃圾分类工作已经成为垃圾治理的重要趋势。在治理需求、考核压力和议题复杂性等背景下,浦东新区运用信息技术 推动垃圾分类监管工作,经历了从分散化探索到统一化推进的发展历程。从浦东实践看,信息技术 推动垃圾分类监管主要集中在问题定义、治理要素提取、治理要素转化、平台运行和协同运行五个方面。目前浦东新区垃圾分类智能监管还面临着数据整合、公众参与和建设成本等方面的挑战,需要从成本—收益、统一性—多样性和技术 赋能—公众参与等方面进行优化。 -
B.17 杭州大健康共治机制的探索与评价
作者: 马海燕,张萌,谢璐,管帅,周侃
SSAPID:102-8079-8918-69DOI:杭州市探索建设健康治理由来已久,基于健康城市的建设经验及成果,通过组建健康杭州领导小组、成立7个专项组、建立健康影响评价制度、组织专职
技术 指导机构 -
上海浦东社会治理发展报告(2022)
SSAPID:101-3303-2271-81ISBN:978-7-5201-9477-8DOI:皮书
法律声明
基本子库
主要编撰者简介
Ⅰ 总报告
B.1 技术引领创新:浦东新区智慧社区建设的经验及启示
一 浦东新区智慧社区建设的发展阶段
(一)社区信息化起步阶段(1990~2003年)
(二)社区信息平台建设阶段(2004~2010年)
(三)智慧社区试点建设阶段(2011~2015年)
(四)智慧社区整合提升阶段(2016年至今)
二 浦东新区智慧社区建设的主要做法
(一)坚持党建引领智慧社区建设
1.组织引领:组建领导工作小组和管理机构
2.规划引领:制定智慧社区建设的规划方案
3.资源统筹:组建党建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平台
4.示范引领:坚持典型示范引领的渐进发展策略
(二)构建标准化制度化管理体系
1.建立智慧社区的建设规范
2.构建智慧社区建设的标准流程
3.推广新区智慧社区建设标准
(三)持续优化社区信息基础设施
1.不断推动社区信息技术应用
2.实现城乡社区网络全覆盖和网速升级
3.推动物联网感知设备建设
4.加强空间地理信息交换共享平台建设
(四)构建上下畅通的数据资源库
(五)构建开放式的智慧社区平台
(六)构建完善的网格化管理模式
(七)不断开拓智能应用系统场景
(八)推动智慧社区保障机制建设
三 浦东新区智慧社区建设的主要成效
(一)深入夯实了党的执政基础
(二)打通部门和层级间的壁垒
(三)显著提升了社区治理的效能
(四)增强社区治理的活力和韧性
(五)切实为社区干部减负增能
(六)提高了广大社区居民的获得感
四 浦东新区智慧社区建设的未来思路
(一)强化智慧社区统筹设计环节的上下联动
(二)坚持以回应居民实际需求丰富智慧应用场景
(三)持续健全畅通共享的大数据公共基础平台
(四)推动市场和社会力量参与智慧社区建设
(五)推动相关治理资源向社区倾斜和下沉
(六)牢固树立智慧社区数据安全底线观
Ⅱ 数字驱动智慧治理
B.2 治理提效增能:“城市大脑”赋能“一网统管”的经验
一 背景
二 举措机制
(一)“城市大脑”升级迭代的历程
(二)“城市大脑”提效增能的主要做法
1.集成管理力量和数据资源
2.最新科技助力智能应用场景全面开发
3.率先建立城市平急融合的综合管理体系
4.实现行业联动监管大闭环
(三)“城市大脑”运行机制
1.深化社会治理机制创新
2.推动管理力量高度集成
3.构建城市治理闭环链条
4.助推智能治理迭代升级
三 成效体现
(一)构建完善的智慧城区基础
(二)缩小数据鸿沟
(三)建成平急融合的治理机制
(四)实现闭环管理
四 经验启示
(一)智慧治理核心是“智惠”人民
(二)推动数据共享走向数据安全
(三)推动“一网统管”走向深化整合
(四)推动闭环管理走向全周期管理
五 建议与展望
(一)全要素“一屏统览”
(二)跨平台“一事统办”
(三)全覆盖“一网统管”
(四)全方位技术赋能
(五)以韧性城市建筑夯实基础
B.3 智能监管:信息技术助推浦东垃圾分类数字化转型
一 浦东推进垃圾分类智能监管的背景与历程
(一)浦东推进垃圾分类智能监管的背景
1.内生性动力源自内在治理需求
2.内生性动力源自议题考核压力
3.内生性动力源自议题复杂性
(二)浦东新区推动垃圾分类智能监管的历程回顾
二 浦东推进垃圾分类智能化的机制
(一)垃圾分类的流程定义机制
(二)垃圾分类治理要素提取机制
(三)治理要素转化机制
(四)数字化平台运行机制
(五)事项处置协同机制
三 浦东新区垃圾分类智能监管的成效与特色
(一)浦东新区垃圾分类智能监管取得的成效
1.区级层面
2.街镇层面
(二)浦东新区垃圾分类智能监管的实践特色
1.区级平台注重垃圾分类问题“智能发现”
2.区级平台突出垃圾分类问题“协同处置”
四 浦东新区垃圾分类智能监管的实践挑战与完善思路
(一)浦东新区垃圾分类智能监管面临的挑战
1.数据共享整合的挑战
2.平台开发成本的挑战
3.公众参与缺位的挑战
(二)垃圾分类智能监管的完善思路
1.注重完善成本—收益约束机制
2.突出统一性与多样性的协同发展
3.坚持技术赋能与公众参与双轮驱动
五 结语
B.4 技术赋能+体系创新:推动城管执法精准高效*
一 浦东新区创新街面秩序智能管理模式的背景
二 浦东新区街面秩序智能化管理的举措机制
(一)全面构建三级智能化指挥新体系
(二)全覆盖建立管理要素数据库
1.实现信息采集标准化
2.形成商户数据更新机制
3.布局数据信息感知和分析网络
(三)全链条实施分级分类管理机制
(四)全流程实施“双现”执法方式
(五)全周期建立街面秩序指数
(六)全方位构建立体化智能治理模式
三 浦东新区街面秩序智能化管理的成效与挑战
(一)城管执法模式由被动处置型向主动发现型转变
(二)城市管理资源配置由经验判断型向数据分析型转变
(三)城管执法形式由自由裁量型向规范统一型转变
(四)城管执法流程由片段化向闭环化机制转变
(五)浦东城管数字化转型面临的挑战
1.非现场执法的法制保障
2.部门之间的协同联动
3.信息数据的安全与开发应用
4.高效执法兼顾执法温度
四 浦东新区街面秩序智能化管理的经验与启示
(一)问题导向是城管智能化的强大动力
(二)顶层设计是城管智能化的落实保障
(三)数据管理是城管智能化的坚实基础
(四)流程优化是城管智能化的关键路径
(五)以人为本是城管智能化的根本宗旨
五 进一步优化街面秩序智能化管理的对策建议
(一)完善智能应用,强化源头治理
(二)坚持系统谋划,着力整体推进
(三)坚持需求导向,优化体系创新
(四)强化实战培训,提升整体素质
B.5 多元共治+数字赋能:浦东新区“飞线充电”乱象治理
一 案例背景
二 主要举措
(一)凝意:以党建引领凝聚社区力量
(二)筑基:以顶层设计加强组织领导
(三)探需:以深度调研了解服务供需
(四)施策:以软硬手段培育社区习惯
(五)监管:以共治自治促进日常管理
(六)赋能:以数字技术营造智慧生态
三 主要成效
(一)破解了社区治理顽疾
(二)激发了居民自治热情
(三)实现了社区共建共治
(四)形成了可推广复制经验
四 经验和启示
(一)问需于民,实现自主治理
(二)问题导向,开展源头治理
(三)党建引领,强化协同治理
(四)科技赋能,推进智慧治理
五 对策和建议
(一)加强治理内容的党建融合
(二)推进社区资源的组织整合
(三)深化行动主体的正向聚合
B.6 记分管理+安全联盟:浦东外卖快递骑手交通安全治理*
一 浦东外卖快递骑手交通安全治理的背景和缘起
二 浦东外卖快递骑手交通安全治理的举措与机制
(一)研发骑手记分管理App软件
1.多终端设置
2.多功能运用
(二)依托平台开展全流程交通安全治理
1.实名注册核验
2.违法记分处罚
3.学习教育联动
(三)运用科技手段助力骑手交通安全治理
1.三件装备
2.号码识别
(四)建立和完善管理办法保证制度规范化
1.统一记分周期
2.明确记分清分方式
3.完善复职申请方式
三 浦东外卖骑手交通安全治理的创新成效
(一)科技助力:大大降低了骑手违章和事故发生率
(二)行业协同:压实企业主体责任并推动警企合作共治
(三)疏堵结合:初步解决骑手教育抓手不足、安全意识淡薄的难题
四 浦东外卖骑手交通安全治理的经验启示
(一)良性互动:线上与线下相融合是有效开展社会治理的重要手段
(二)共建共治:党建引领是推动社会治理的重要保障
(三)人民至上:实现社会治理的力度与温度并存
五 进一步提升浦东外卖快递骑手交通安全治理成效的对策建议
(一)不断提升科技创新赋能交通安全治理
(二)引入动态化管理手段加强精细化治理
(三)拓展记分管理制的外延范围
(四)进一步加强骑手群体的党群工作
Ⅲ 数据赋能公共服务
B.7 高效能治理打造高品质生活:进一步深化“家门口”服务体系建设
一 进一步深化“家门口”服务体系建设的工作缘起
(一)“家门口”服务体系的发展演进过程
(二)进一步深化“家门口”服务体系建设
二 进一步深化“家门口”服务体系建设的举措机制
(一)进一步夯实基层组织体系
(二)进一步强化沟通协同
(三)进一步优化服务供给
(四)进一步提升治理效能
(五)进一步推进智能化建设
三 进一步深化“家门口”服务体系的成效与挑战
(一)“家门口”服务体系深化建设初见成效
(二)进一步深化“家门口”服务体系建设面临诸多挑战
四 进一步深化“家门口”服务体系建设的经验与启示
(一)党建引领保证方向
(二)联勤联动提高效能
(三)服务标准规范流程
(四)智能化创新赋能
五 浦东新区“家门口”服务体系建设的未来展望和建议
(一)党建引领与自治共治相结合
(二)“一站式”服务与联勤联动相结合
(三)标准化规范与个性化服务相结合
(四)智慧治理与精细治理相结合
B.8 提能增效:张江镇创新租赁住房管理新模式
一 张江镇创新租赁住房管理模式的背景
二 张江镇创新租赁住房管理的举措与机制
(一)“六大转变”完善顶层设计
(二)政府搭台健全治理机制
1.“1+1+4”优化工作架构
2.多管齐下完善工作体系
(三)市场驱动为治理注入动力源
1.用好“X+1”市场准入这一核心抓手
2.活用奖惩机制让“良币驱逐劣币”
(四)大数据场景落地助推长效治理
1.“大平台”布局一盘棋
2.多功能小程序寓管理于服务
(五)智能化监管完善日常安全风险防范
1.精准数据从源头杜绝安全隐患
2.“四件套”智能防范破解监管难题
3.监管平台创新服务为消费者保驾护航
三 张江镇创新租赁住房管理模式的治理成效
(一)“科学城后花园”变得和谐有序
(二)租赁市场由无序走向规范化
(三)治理由传统粗放走向智慧化、精细化
四 张江镇创新租赁住房管理的经验与启示
(一)政府主导是长效治理的保障
(二)市场机制是长效治理的动力
(三)智能化手段是高效常态治理的关键
五 进一步优化租赁住房管理的对策建议
(一)政府主导形成共治合力
(二)构建多渠道的人才住房保障体系
(三)提升智慧治理能力
(四)完善租赁住房管理服务中心平台功能
B.9 “政策找人”:精准救助平台赋能城市社会救助体系现代化
一 浦东精准救助平台的工作缘起
二 浦东精准救助平台的主要举措
(一)建立救助专题数据库
(二)全景展示救助要素分布
(三)应用智能化技术精准研判
(四)与其他技术平台精准衔接
(五)推动社会救助过程可视化
三 浦东精准救助平台的实践成效
(一)实现了以民生标签精准“找人”
(二)实现了以专题项目精准“找人”
(三)实现了以智能算法精准“找人”
(四)实现了以救助需求精准“找人”
四 浦东精准救助平台的经验启示
(一)以数字模型推动社会救助数字化转型
(二)以闭环场景实现社会救助一体化供给
(三)以线上线下的联动确保救助政策精准落实
(四)以主动精准救助保证社会救助的温度
五 浦东精准救助平台存在的问题与改进建议
(一)存在的问题
1.重点数据平台尚未打通
2.部门数据共享程度较低
3.线上线下联动程度不足
4.救助数据难以实时更新
(二)改进建议
1.推动接入上海市“社区云”平台数据
2.充分协调职能部门提供相关数据
3.梳理建立救助平台自动派单机制
4.打通救助平台数据实时更新渠道
B.10 空间共享:破解大城市停车难题的浦东实践
一 市民生活中的停车难题
二 浦东新区破解停车难的举措机制
(一)党建引领深挖社区潜力
(二)空间赋能增量停车资源
(三)单位合作共享停车空间
(四)数字助力基层停车治理
三 浦东新区破解停车难的成效
(一)增量空间提升市民获得感
(二)伙伴合作化解资源孤岛困境
(三)数字赋能提升城市空间复合价值
四 浦东新区破解停车难的经验启示
(一)党政引领促进多元协同
(二)整体治理打破政策孤岛
(三)数字赋能推动共享共治
(四)激发自治实现自主挖潜
五 浦东空间共享破解停车难的对策建议
(一)加强社区自治力量建设
(二)加强空间资源信息整合能力
(三)协同推进城郊社区空间治理
Ⅳ 技术优化基层治理
B.11 “六诊工作法”:高行镇一条热线撬动基层治理变革
一 高行镇一条热线撬动基层治理变革的工作缘起
二 高行镇撬动基层治理变革的举措机制
(一)持续推进智慧社区建设
(二)以热线和网格工单为抓手解决实际问题
(三)发挥党组织引领力与战斗力
(四)抗击疫情保障基层平安
三 高行镇一条热线撬动基层治理变革的成效与问题
四 高行镇一条热线撬动基层治理变革经验与启示
(一)以绣花功夫做实“接诉即办”
(二)以公仆意识做到“我有所应”
(三)以科技赋能探索“未诉先办”
(四)以制度创新实现“民事我办”
五 高行镇一条热线撬动基层治理变革的对策建议
(一)提升市民服务热线工单群众满意率
(二)加大信息资源整合力度
(三)建立健全舆情分析和预警机制
(四)加速“城市大脑”实战应用和迭代升级
B.12 “一码通用”:北蔡镇“智能码”创新城市智慧治理新途径
一 北蔡镇“智能码”的工作缘起
二 北蔡镇“智能码”的举措机制
(一)分类治理促进管理事项精细化
(二)以明确分工推动多主体协同合作
(三)综合指挥与专项监管相结合
1.“三城联动”的智能化综合指挥机制
2.沿街商户的ABC专项管理机制
3.重点区域的弹性监管机制
(四)以智慧研判促使数据价值落地
三 北蔡镇“智能码”的创新成效
(一)创新了智慧治理的理念
(二)简化了街面管理全过程
(三)破解了街面治理的瓶颈
(四)提升了监管的精度和效能
四 北蔡镇“智能码”的经验与启示
(一)以较少投入获得较高效率
(二)以场景的全覆盖实现管控的无盲区
(三)以流程的精细化优化治理的全过程
五 北蔡镇“智能码”对策建议
B.13 以分促精:浦东超大区域社区分类治理的探索
一 浦东社区分类治理的工作缘起
二 浦东新区社区分类治理的举措机制
(一)系统制定浦东推进城乡社区治理分类指导工作方案
1.部署启动
2.推进实施
3.总结推广
4.深化完善
(二)精心组织编写《浦东新区社区分类治理指导手册》
(三)各街镇根据自身特点细化本区域社区分类治理工作
三 浦东新区社区分类治理的成效与问题
(一)厘清了浦东小区、社区的类型及其占比
1.小区类型在街道和镇的分布差异
2.社区类型分布情况
3.农村地区居住类型分布情况
(二)挖掘了更多社区治理的典型案例
(三)培养了基层干部的分类治理意识
(四)提升了社区治理的预见性前瞻性
四 浦东新区社区分类治理的经验与反思
(一)以房屋建筑作为分类标准是恰当?
(二)社区分类是否分得越细越好?
(三)社区分类治理是否会继续拉大社区差异?
五 深入推进浦东新区社区分类治理的对策与展望
B.14 协商的力量:破解老旧小区电梯加装难
一 加装电梯民主协商的背景
二 加装电梯民主协商的举措与机制
(一)政府助力居民破解加装电梯信息壁垒
(二)沟通指南提升社区协商效率
(三)多措并举保障电梯运维无忧
(四)法律仲裁形成加装电梯示范效应
三 社区民主协商成效显现,小区加装电梯不再难
(一)老旧小区逐渐摆脱“加梯难”
(二)民众积累民主沟通协商经验
(三)政府开创基层民主治理新模式
(四)社区自治实体初步成型
四 破解“加梯难”的社区民主建设经验与启示
(一)宽广的社区民主协商空间可进一步提升治理效能
(二)平衡多元主体利益诉求可保障弱势群体合法权益
(三)法治精神引导下的沟通协商可促成民众共识
(四)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可有效保障加装电梯成果
五 未来展望
B.15 浦东新区社区治理指数构建研究
一 构建浦东新区社区治理指数的意义
二 浦东新区社区治理指数的特点
三 小区分类标准与前期调研发现
四 指数构建的科学性论证
(一)管理精细指数
(二)社群活力指数
(三)居民满意指数
(四)能力进步指数
五 浦东新区社区治理指数的测评方法
(一)指标阈值的确定方法
(二)指标值的计算方法
(三)指标权重的设定方法
六 经验与展望
皮书网
皮书数据库
摘要
《上海浦东社会治理发展报告(2022)》编委会
本书总结和归纳了浦东城市治理数字化转型中的改革创新及其经验,其中总报告对浦东智慧社区的发展历程、
技术 应用、政策体系和成效经验等进行了系统梳理,分报告的主题分别是数字驱动智慧治理、数据赋能公共服务和技术 优化基层治理 -
B.17 郑州市智慧城市建设调研报告
作者: 郭程明,王珂,于光宗,王庆
SSAPID:102-0590-1875-51DOI:随着信息
技术 的快速发展,新型智慧城市已经成为重点的发展方向,也是提高城市建设与管理水平、推动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支撑。郑州市高度重视智慧城市建设,通过体制机制创新、智慧管理平台建设、基础设施完善、智慧技术 运用等,推动城市管理精细化水平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