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屋与家先
作者: 何海狮
SSAPID:101-6729-9779-91ISBN:978-7-5097-7215-7DOI:第一篇 研究背景
第一章 研究主题与理论脉络
嵌入生态空间中的家
家中心的社会
家·生态·文化
第二章 今与昔:方洞80年巨变
对杨成志方洞调查过程的简单回顾
从“荒洞”到“方洞”:走进“历史”的田野
繁荣与荒芜:方洞巨变
第二篇 家生境
第三章 坑:瑶山生态与瑶民生计
坑中谋生:水田与杂粮
取之不竭的林下资源
第四章 杉木生产:传统的延续与断裂
劈斜与炼山:换工的渐亡
密集化的种植
护理:清除一切杂草
杉木砍伐:被机械绑架的瑶民
地方社会的“保护机制”:杉木生产中的杂粮种植
第五章 卷入:方洞市场生计转型的理论分析
小民族卷入大市场
危险的脱嵌之旅
(一)地方性劳动力市场的形成
(二)山地:从自然物到商品
(三)作为资本投资的杉木生产
(四)流动的杉木生产:一种“反嵌”类型
第三篇 家空间
第六章 “里”与“外”:瑶山的空间与聚落
瑶山聚落之基本空间布局
“送懒”习俗中的象征意涵
流动的聚落
第七章 家屋:营造、布局及意涵
2000年以前家屋的营造
(一)营造的准备
(二)房屋朝向与营造日期的选择
(三)房屋正式营造
(四)入住新居
2000年前传统家屋的空间结构
2000年后房屋格局的变迁
第八章 生态移民:“两栖”的生活
对生态移民政策的实践与研究的回顾
乳源及方洞生态移民的基本情况
生态移民中的摆动策略
(一)社会及政治基础:“我是这里的人”
(二)经济基础:“山上搞得到吃”
(三)文化基础:“我们的‘厅’在山上”
简单的小结
第四篇 家社会
第九章 家中心:两可继嗣与家的构建
两可继嗣与灵活的婚姻形式
婚姻过程与姻亲网络构建
瑶人家庭结构及其变迁
两性结合与家的构建和延续
第十章 “黄牛不与水牛配”:婚姻圈及其变迁
从“黄牛不与水牛配”到“黄牛水牛也能配”:方洞婚姻圈的扩大
婚姻迁移与瑶族家的变迁
第十一章 亲属实践与社会结群
亲属网络与亲属实践
(一)认干亲
(二)认同年
劳动互助与社会结群
仪礼互助与社会结群:以挂灯仪式为例
第十二章 厅:家的延续与仪式象征空间
厅空间的建造过程及主要构件
厅与厅下之家
分厅:厅的分裂与家的延续
厅与家的延续:以结婚时的“添人口”为例
厅的变迁与汉文化影响
第五篇 家观念
第十三章 《家先单》与直线型谱系
《家先单》结构——以盘天心为例
《家先单》的内涵:两可继嗣与家屋延续
第十四章 度戒仪式与家屋延续(一)
物资筹备
出信:仪式参与人员的邀请
仪式空间布局
仪式基本流程
(1)安龙
(2)请圣
(3)除秽
(4)挂灯
(5)斋戒
(6)禾穗祈福
(7)酬神
(8)还盘王愿
(9)送神
(10)师哥与师父互赠鸡腿
(11)送秽
(12)食物分享
第十五章 度戒仪式与家屋延续(二)
度身仪式的准备过程
度身仪式的基本程序
度戒仪式体现的男女/夫妻合作共建理想
度戒仪式中对提供女人/妻子的外家的强调
度戒与家的延续
第十六章 花与生死转换
对“祭花”仪式的简单描述
家先、家屋与花观念
第六篇 结论
第十七章 家、空间与南岭山地文明
主题一:家与“无家”
家与社会
迁徙与“无家”
家与认同
主题二:界与跨界
被表达的边界
边界与文化共生
“界域”与南岭山地文明
关于本书瑶语的说明
后记
家的传承与民族认同:方洞瑶族追踪调查与再研究
《民族与社会丛书》总序
附录
作者指出,家是认识过山瑶社会的重要视角之一,通过日常生活的多维度展演,家在构建过山瑶的亲属制度、社会结构、族群文化、历史
记忆 、民族认同及国家想象等过程中扮演了不可忽视的角色。作者也试图以过山瑶家的研究为基础,进一步讨论山地民族的迁徙与记忆 、界与跨界、山地文明等更宏观的话题。 -
我的父亲沙飞(典藏版)
作者: 王雁
SSAPID:101-1586-7358-03ISBN:978-7-5097-7579-0DOI:暂无内容
沙飞是我国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著名的摄影家、革命新闻摄影事业的开拓者、著名摄影记者,许多过去早已留在我们
记忆 里的照片,都出自沙飞之手,如《聂荣臻与日本小女孩》、《鲁迅的最后时刻》、《战斗在古长城》等。 -
G.38 房山区琉璃河遗址旅游路径探析
作者: 韩晓庆
SSAPID:102-5953-7570-59DOI:历史文化遗产是承载一个城市、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优秀文化的历史实物,也是继承传统、延续文脉的时间
记忆 。 -
机动车驾驶员安全救护手册
作者: 中国红十字会总会
SSAPID:101-8728-0388-57ISBN:978-7-5097-5995-0DOI:第一章 安全驾驶技巧
第一节 上车前检查有讲究
一 常规检查
1.车辆周边检查
2.车辆状况检查
二 非常规检查
1.需要非常规检查的情形
2.非常规检查的项目
第二节 座椅、后视镜调整有方法
一 座椅调整
1.距离
2.高度
3.头枕
二 后视镜调整
1.左后视镜
2.中央后视镜
3.右后视镜
第三节 安全带系扣有秘诀
一 驾驶员安全带的系扣
1.安全带系扣的必要性
2.安全带系扣的标准
二 其他乘车人员安全带的系扣
第四节 安全驾驶须规范
一 启动时的操作规范
1.启动时
2.启动后
二 五大机械部件操作规范
第五节 安全驾驶须理性
一 要有预见性
二 要有防范意识
三 要有方法
第六节 路面人群巧观察
一 注意观察儿童、青少年
1.学龄前儿童(1~5岁)
2.学龄期儿童(6~12岁)
3.青少年(13~18岁)
二 注意观察非正常行人
1.安全过敏者
2.残疾人
3.精神异常者
4.醉酒行人
5.情绪异常者
三 注意观察其他行人
1.麻痹大意者
2.顾此失彼者
3.躲避灰尘和溅水者
4.沉思者
第七节 雪雾天出行要慢缓
一 雪天行车要点
1.防滑
2.一慢三缓
3.保持车辆清洁
4.巧妙脱险
二 雾天行驶要点
1.打开车灯
2.控制车速
3.团雾及其他情况处理
第八节 长途驾车多留心
一 出发前检查
1.车辆保养、检查
2.准备物品
二 行车注意事项
1.切勿超载
2.注意物品码放
3.安排好开车和休息时间
4.饮食清淡
三 高速、国道区别对待
1.高速路行驶注意
2.国道行驶注意
第二章 交通事故概述
第一节 交通事故的特点
一 现场特点
1.次生灾害较严重
2.周围环境较危险
3.事故现场较混乱
二 伤情特点
1.多发伤和复合伤发生率高
2.易发生休克
3.伤情判断难,救护矛盾多
第二节 现场救护的原则与程序
一 现场救护的原则
1.注意自我保护
2.先救命后治伤
3.先抢后救,抢中有救
二 现场救护的程序
1.现场评估,迅速呼救
2.移出伤员,开展救治
3.保护现场,后送伤员
第三章 现场评估与呼救
第一节 现场评估
一 现场安全性评估
二 伤员伤情评估
第二节 迅速呼救
一 呼救内容
二 呼救方法
第四章 伤员的转移
第一节 紧急移动
一 移动原则
二 移动及摘头盔方法
1.从驾驶室移出
2.脊柱骨折搬移法
3.骨盆骨折搬移法
4.对头盔的处理
第二节 正确搬运
一 徒手搬运
二 担架搬运
第五章 创伤救护
第一节 止血包扎方法
一 止血方法
1.指压止血法(图5-1a~d)
2.加压包扎止血法
3.填塞止血法
4.止血带止血法
二 包扎方法
1.绷带包扎
2.三角巾包扎
三 特殊伤口的处理
第二节 骨折固定方法
1.前臂骨折固定
2.上臂骨折固定(图5-19a、b)
3.大腿骨折利用健肢固定(图5-20)
4.小腿骨折利用健肢固定(图5-21)
5.骨盆骨折固定(图5-22)
6.颈椎骨折固定
第六章 心肺复苏
第一节 心肺复苏术
一 心肺复苏适应证
二 心肺复苏操作程序
1.判断意识
2.高声呼救
3.将伤员翻成仰卧姿势,放在坚硬的平面上
4.胸外心脏按压
5.打开气道
6.口对口人工呼吸
7.儿童心肺复苏与成人心肺复苏的不同点
三 心肺复苏有效指征
四 复原(侧卧)位
第二节 体外心脏除颤
一 自动体外除颤器(AED)的使用
二 胸前区捶击
第七章 阅读篇
第一节 常见事故应急自救
一 冲出路面时的应急自救
二 刹车失灵时的应急自救
三 发生撞车时的应急自救
四 受伤时的应急自救
第二节 汽车起火时的自救
一 发动机起火
二 车厢货物起火
三 加油时起火
四 公共汽车起火
第三节 汽车落水及水淹时的自救
一 坠落入水时的自我保护
二 水中自救逃生
第四节 汽车爆胎时的应急
一 爆胎应急措施
二 爆胎预防措施
第五节 汽车刮擦时的处理
一 汽车刮擦时的处理步骤
二 需要报警的情形
本书专门针对机动车驾驶员以及交警等人群,讲解安全驾驶技巧、交通事故的现场处理原则和救护知识,包括伤员转移、
创伤 救护、心肺复苏以及常见交通事故应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