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词: 检索到 284 条相关资源
  • 附录二 文化记忆、习性与审美

    作者:

    出版时间: 2015年10月
    所属图书:从行为到意义
    SSAPID:102-5350-3168-39
    DOI:

    暂无内容

  • 20世纪50年代的战争记忆与浅层的历史和解

    作者: 杨大庆

    出版时间: 2015年10月
    SSAPID:102-5265-7959-17
    DOI:

    暂无内容

  • 家屋与家先

    作者: 何海狮

    出版时间: 2015年09月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SSAPID:101-6729-9779-91
    ISBN:978-7-5097-7215-7
    DOI:

     第一篇 研究背景

      第一章 研究主题与理论脉络

       嵌入生态空间中的家

       家中心的社会

       家·生态·文化

      第二章 今与昔:方洞80年巨变

       对杨成志方洞调查过程的简单回顾

       从“荒洞”到“方洞”:走进“历史”的田野

       繁荣与荒芜:方洞巨变

     第二篇 家生境

      第三章 坑:瑶山生态与瑶民生计

       坑中谋生:水田与杂粮

       取之不竭的林下资源

      第四章 杉木生产:传统的延续与断裂

       劈斜与炼山:换工的渐亡

       密集化的种植

       护理:清除一切杂草

       杉木砍伐:被机械绑架的瑶民

       地方社会的“保护机制”:杉木生产中的杂粮种植

      第五章 卷入:方洞市场生计转型的理论分析

       小民族卷入大市场

       危险的脱嵌之旅

        (一)地方性劳动力市场的形成

        (二)山地:从自然物到商品

        (三)作为资本投资的杉木生产

        (四)流动的杉木生产:一种“反嵌”类型

     第三篇 家空间

      第六章 “里”与“外”:瑶山的空间与聚落

       瑶山聚落之基本空间布局

       “送懒”习俗中的象征意涵

       流动的聚落

      第七章 家屋:营造、布局及意涵

       2000年以前家屋的营造

        (一)营造的准备

        (二)房屋朝向与营造日期的选择

        (三)房屋正式营造

        (四)入住新居

       2000年前传统家屋的空间结构

       2000年后房屋格局的变迁

      第八章 生态移民:“两栖”的生活

       对生态移民政策的实践与研究的回顾

       乳源及方洞生态移民的基本情况

       生态移民中的摆动策略

        (一)社会及政治基础:“我是这里的人”

        (二)经济基础:“山上搞得到吃”

        (三)文化基础:“我们的‘厅’在山上”

       简单的小结

     第四篇 家社会

      第九章 家中心:两可继嗣与家的构建

       两可继嗣与灵活的婚姻形式

       婚姻过程与姻亲网络构建

       瑶人家庭结构及其变迁

       两性结合与家的构建和延续

      第十章 “黄牛不与水牛配”:婚姻圈及其变迁

       从“黄牛不与水牛配”到“黄牛水牛也能配”:方洞婚姻圈的扩大

       婚姻迁移与瑶族家的变迁

      第十一章 亲属实践与社会结群

       亲属网络与亲属实践

        (一)认干亲

        (二)认同年

       劳动互助与社会结群

       仪礼互助与社会结群:以挂灯仪式为例

      第十二章 厅:家的延续与仪式象征空间

       厅空间的建造过程及主要构件

       厅与厅下之家

       分厅:厅的分裂与家的延续

       厅与家的延续:以结婚时的“添人口”为例

       厅的变迁与汉文化影响

     第五篇 家观念

      第十三章 《家先单》与直线型谱系

       《家先单》结构——以盘天心为例

       《家先单》的内涵:两可继嗣与家屋延续

      第十四章 度戒仪式与家屋延续(一)

       物资筹备

       出信:仪式参与人员的邀请

       仪式空间布局

       仪式基本流程

        (1)安龙

        (2)请圣

        (3)除秽

        (4)挂灯

        (5)斋戒

        (6)禾穗祈福

        (7)酬神

        (8)还盘王愿

        (9)送神

        (10)师哥与师父互赠鸡腿

        (11)送秽

        (12)食物分享

      第十五章 度戒仪式与家屋延续(二)

       度身仪式的准备过程

       度身仪式的基本程序

       度戒仪式体现的男女/夫妻合作共建理想

       度戒仪式中对提供女人/妻子的外家的强调

       度戒与家的延续

      第十六章 花与生死转换

       对“祭花”仪式的简单描述

       家先、家屋与花观念

     第六篇 结论

      第十七章 家、空间与南岭山地文明

       主题一:家与“无家”

        家与社会

        迁徙与“无家”

        家与认同

       主题二:界与跨界

        被表达的边界

        边界与文化共生

        “界域”与南岭山地文明

     关于本书瑶语的说明

     后记

     家的传承与民族认同:方洞瑶族追踪调查与再研究

     《民族与社会丛书》总序

     附录

    作者指出,家是认识过山瑶社会的重要视角之一,通过日常生活的多维度展演,家在构建过山瑶的亲属制度、社会结构、族群文化、历史记忆、民族认同及国家想象等过程中扮演了不可忽视的角色。作者也试图以过山瑶家的研究为基础,进一步讨论山地民族的迁徙与记忆、界与跨界、山地文明等更宏观的话题。

  • 歌仔戏史话

    作者: 吴慧颖

    出版时间: 2015年09月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SSAPID:101-5867-5866-38
    ISBN:978-7-5097-7712-1
    DOI:

    暂无内容

    它始终以浓郁的乡土气息和质朴的情感,传唱海峡两岸,成为海内外中华儿女的乡愁记忆,至今仍是两岸血脉相连的重要文化纽带和交流合作平台。

  • 历史记忆中的近代潮汕侨批与乡村社会*

    作者: 陈海忠

    出版时间: 2015年09月
    SSAPID:102-2628-9992-98
    DOI:

    暂无内容

  • 我的父亲沙飞(典藏版)

    作者: 王雁

    出版时间: 2015年08月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SSAPID:101-1586-7358-03
    ISBN:978-7-5097-7579-0
    DOI:

    暂无内容

    沙飞是我国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著名的摄影家、革命新闻摄影事业的开拓者、著名摄影记者,许多过去早已留在我们记忆里的照片,都出自沙飞之手,如《聂荣臻与日本小女孩》、《鲁迅的最后时刻》、《战斗在古长城》等。

  • 记忆是很危险的”

    作者:

    出版时间: 2015年08月
    所属图书:胡适故实
    SSAPID:102-8538-8619-88
    DOI:

    暂无内容

  • 建构创伤与抵抗遗忘

    作者: 朱楠

    出版时间: 2015年08月
    SSAPID:102-3097-0195-62
    DOI:

    暂无内容

  • 第六章 创伤与超越

    作者:

    出版时间: 2015年07月
    SSAPID:102-0369-1553-16
    DOI:

    暂无内容

  • G.38 房山区琉璃河遗址旅游路径探析

    作者: 韩晓庆

    出版时间: 2015年07月
    SSAPID:102-5953-7570-59
    DOI:

    历史文化遗产是承载一个城市、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优秀文化的历史实物,也是继承传统、延续文脉的时间记忆

  • 记忆的消费与政治

    作者: 贺桂梅

    出版时间: 2015年05月
    SSAPID:102-0276-3796-68
    DOI:

    暂无内容

  • “科学家的悲剧”:周行功故事的生产、传播与记忆

    作者: 冯筱才

    出版时间: 2015年05月
    SSAPID:102-8278-1271-61
    DOI:

    暂无内容

  • 第五章 创伤救护

    作者:

    出版时间: 2015年04月
    SSAPID:102-0782-3565-31
    DOI:

    暂无内容

  • 机动车驾驶员安全救护手册

    作者: 中国红十字会总会

    出版时间: 2015年04月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SSAPID:101-8728-0388-57
    ISBN:978-7-5097-5995-0
    DOI:

     第一章 安全驾驶技巧

      第一节 上车前检查有讲究

       一 常规检查

        1.车辆周边检查

        2.车辆状况检查

       二 非常规检查

        1.需要非常规检查的情形

        2.非常规检查的项目

      第二节 座椅、后视镜调整有方法

       一 座椅调整

        1.距离

        2.高度

        3.头枕

       二 后视镜调整

        1.左后视镜

        2.中央后视镜

        3.右后视镜

      第三节 安全带系扣有秘诀

       一 驾驶员安全带的系扣

        1.安全带系扣的必要性

        2.安全带系扣的标准

       二 其他乘车人员安全带的系扣

      第四节 安全驾驶须规范

       一 启动时的操作规范

        1.启动时

        2.启动后

       二 五大机械部件操作规范

      第五节 安全驾驶须理性

       一 要有预见性

       二 要有防范意识

       三 要有方法

      第六节 路面人群巧观察

       一 注意观察儿童、青少年

        1.学龄前儿童(1~5岁)

        2.学龄期儿童(6~12岁)

        3.青少年(13~18岁)

       二 注意观察非正常行人

        1.安全过敏者

        2.残疾人

        3.精神异常者

        4.醉酒行人

        5.情绪异常者

       三 注意观察其他行人

        1.麻痹大意者

        2.顾此失彼者

        3.躲避灰尘和溅水者

        4.沉思者

      第七节 雪雾天出行要慢缓

       一 雪天行车要点

        1.防滑

        2.一慢三缓

        3.保持车辆清洁

        4.巧妙脱险

       二 雾天行驶要点

        1.打开车灯

        2.控制车速

        3.团雾及其他情况处理

      第八节 长途驾车多留心

       一 出发前检查

        1.车辆保养、检查

        2.准备物品

       二 行车注意事项

        1.切勿超载

        2.注意物品码放

        3.安排好开车和休息时间

        4.饮食清淡

       三 高速、国道区别对待

        1.高速路行驶注意

        2.国道行驶注意

     第二章 交通事故概述

      第一节 交通事故的特点

       一 现场特点

        1.次生灾害较严重

        2.周围环境较危险

        3.事故现场较混乱

       二 伤情特点

        1.多发伤和复合伤发生率高

        2.易发生休克

        3.伤情判断难,救护矛盾多

      第二节 现场救护的原则与程序

       一 现场救护的原则

        1.注意自我保护

        2.先救命后治伤

        3.先抢后救,抢中有救

       二 现场救护的程序

        1.现场评估,迅速呼救

        2.移出伤员,开展救治

        3.保护现场,后送伤员

     第三章 现场评估与呼救

      第一节 现场评估

       一 现场安全性评估

       二 伤员伤情评估

      第二节 迅速呼救

       一 呼救内容

       二 呼救方法

     第四章 伤员的转移

      第一节 紧急移动

       一 移动原则

       二 移动及摘头盔方法

        1.从驾驶室移出

        2.脊柱骨折搬移法

        3.骨盆骨折搬移法

        4.对头盔的处理

      第二节 正确搬运

       一 徒手搬运

       二 担架搬运

     第五章 创伤救护

      第一节 止血包扎方法

       一 止血方法

        1.指压止血法(图5-1a~d)

        2.加压包扎止血法

        3.填塞止血法

        4.止血带止血法

       二 包扎方法

        1.绷带包扎

        2.三角巾包扎

       三 特殊伤口的处理

      第二节 骨折固定方法

       1.前臂骨折固定

       2.上臂骨折固定(图5-19a、b)

       3.大腿骨折利用健肢固定(图5-20)

       4.小腿骨折利用健肢固定(图5-21)

       5.骨盆骨折固定(图5-22)

       6.颈椎骨折固定

     第六章 心肺复苏

      第一节 心肺复苏术

       一 心肺复苏适应证

       二 心肺复苏操作程序

        1.判断意识

        2.高声呼救

        3.将伤员翻成仰卧姿势,放在坚硬的平面上

        4.胸外心脏按压

        5.打开气道

        6.口对口人工呼吸

        7.儿童心肺复苏与成人心肺复苏的不同点

       三 心肺复苏有效指征

       四 复原(侧卧)位

      第二节 体外心脏除颤

       一 自动体外除颤器(AED)的使用

       二 胸前区捶击

     第七章 阅读篇

      第一节 常见事故应急自救

       一 冲出路面时的应急自救

       二 刹车失灵时的应急自救

       三 发生撞车时的应急自救

       四 受伤时的应急自救

      第二节 汽车起火时的自救

       一 发动机起火

       二 车厢货物起火

       三 加油时起火

       四 公共汽车起火

      第三节 汽车落水及水淹时的自救

       一 坠落入水时的自我保护

       二 水中自救逃生

      第四节 汽车爆胎时的应急

       一 爆胎应急措施

       二 爆胎预防措施

      第五节 汽车刮擦时的处理

       一 汽车刮擦时的处理步骤

       二 需要报警的情形

    本书专门针对机动车驾驶员以及交警等人群,讲解安全驾驶技巧、交通事故的现场处理原则和救护知识,包括伤员转移、创伤救护、心肺复苏以及常见交通事故应急等。

  • 第六章 历史记忆

    作者:

    出版时间: 2015年04月
    所属图书:羌笛藏歌
    SSAPID:102-3652-1228-18
    DOI:

    暂无内容

筛 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