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16 2022年河北省网络舆情发展特征与趋势分析
作者: 窦玉英,曹瑞宁,段闪
SSAPID:102-2755-7870-77DOI:全年舆情事件呈现舆情发酵来源越来越多、舆论环境更加复杂、青
少年 群体利用网络发声的强势崛起三大特征。 -
B.21 黔南州未成年人司法保护运行机制研究
作者: 黔南州中级人民法院课题组
SSAPID:102-8065-6632-79DOI:未成年人司法是衡量司法文明进步程度的重要指标,对推动全社会关注青
少年 权益保护发挥着引领作用。黔南法院未成年人司法保护工作随着全国法院少年 审判工作的开展而发展,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两级法院在未成年人司法保护方面主动作为,创新探索,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 -
B.10 2022年妇产、
儿童 医院竞争力报告作者: 刘建华,王永会,邱悦,田宾
SSAPID:102-3631-1898-70DOI:本报告重点对妇产、
儿童 医院100强的区域分布、竞争力做了系统分析,结合“十四五”时期的重要目标,参考国家三级妇幼保健机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三级医院评审标准(2022版)实施细则》,结合剖宫产死亡率和平均住院日,以及儿童 肺炎病死率和平均住院日单病种质控,提出应全面加强医院质量管理,关注妇幼全生命周期健康建设。 -
B.8 杭州市社区
儿童 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现状及对策分析作者: 任建萍,王锦晶,邱先桃,吴亮锋
SSAPID:102-8959-6258-03DOI:儿童 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是我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重要的一部分内容。随着国家“全面三孩政策”的开放,国家大力支持并推动儿童 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工作,各部门陆续出台相关文件要求进一步落实和完善儿童 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近年来,杭州市积极探索基层儿童 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工作并且取得了显著成效,具有杭州特色的基层儿童 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体系逐步形成。但目前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例如,基层儿童 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利用率未达到理想水平、基层医疗机构缺乏权威的中医人才、服务内容和形式较为单一、儿童 家长对儿童 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认知情况欠佳等。未来,杭州市将积极培养基层中医人才、拓展儿童 中医药适宜技术,增加服务内容,进一步加强儿童 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宣传力度,综合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 -
陕西社会发展报告(2023)
SSAPID:101-0006-3175-65ISBN:978-7-5228-1386-8DOI:基本子库
皮书
主要编撰者简介
摘要
Abstract
Ⅰ 总报告
B.1 2022~2023年陕西社会形势分析与展望
一 2022年陕西社会发展基本状况分析
(一)居民收入水平稳步提升,城乡收入差距持续缩小
(二)稳岗拓岗送岗多措并举,各项就业政策落地见效
(三)基本公共服务更加完善,民生保障水平不断跃升
(四)社会治理能力显著提高,社会安全形势稳中向好
(五)脱贫攻坚成果持续巩固,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推进
二 陕西社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和挑战
(一)高质量就业压力增大
(二)居民收入结构性问题突出
(三)“一老一少”服务与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需求存在较大差距
(四)“五社联动”基层治理体系待进一步加强
三 2023年陕西发展展望与对策
(一)持续强化实施就业优先政策,巩固社会民生发展基础
(二)完善重点群体增收机制创新,持续带动城乡居民稳定增收
(三)推进探索“五社联动”实践经验,提高基层社会治理效能
Ⅱ 民生篇
B.2 2022年陕西就业形势与未来展望
一 当前就业形势分析
(一)就业规模:城镇新增就业年度目标分阶段趋近
(二)就业形势:城镇调查失业率逐步回落
(三)就业需求:市场主体继续保持增长活力
(四)就业质量:工资性收入保持增长趋势
(五)就业政策:出台多项政策精准助力就业
二 就业发展趋势及其面临的挑战
(一)青年群体就业压力和风险仍存
(二)服务业稳岗就业依然面临承压问题
三 政策建议
(一)以目标协同为定位点,切实引导就业政策聚焦
(二)以系统协同为支撑面,切实推进就业政策整合
(三)以意识协同为驱动力,切实保障就业政策运行
(四)以评估协同为突破口,切实抓好就业政策落地
B.3 陕西基础教育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
一 陕西省基础教育的现状
(一)学前教育阶段
(二)义务教育小学阶段
(三)义务教育初中阶段
(四)普通高中阶段
二 陕西省基础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发展方面的问题
1.班级超编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身心健康
2.生均教师占有量不足影响学生学习效果
3.厌学情绪导致高中生退学问题突出
(二)教师发展方面的问题
1.乡村优质师资流失严重
2.教师性别比例整体失衡
3.非城区中学教师学历水平未达标
(三)教育措施方面的问题
1.校舍房屋结构有待优化
2.城乡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
3.学校医疗条件有待扩充
三 推进陕西省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软硬兼施,满足学生高质量教育需求
1.优化教育资源布局,满足学生发展需要
2.改善师资供给,满足学生求教需要
3.构建良好师生关系,提升学生自我效能感
(二)多措并举,优化壮大教师队伍
1.建立乡村教师队伍长效补充机制
2.提升教师职业对男性的吸引力
3.提升非城区中学教师学历水平
(三)完善教育资源配置,提升办学条件
1.优化顶层设计,加快全面提升
2.推进标准化建设,促进均衡发展
3.补充医疗资源,搭建救治防线
B.4 2022年陕西社会保险发展报告
一 陕西社会保险发展现状
(一)基本养老保险发展现状
1.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发展情况
2.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发展情况
3.机关事业养老保险发展情况
4.多层次养老保险制度发展情况
(二)医疗保险发展情况
1.基本医疗保险发展情况
2.新冠肺炎医疗保障情况
3.多层次医疗保障发展情况
(三)工伤保险发展情况
(四)失业保险发展情况
二 陕西社会保险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与社会保险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还存在差距
(二)社会保险待遇给付水平还较低
(三)企业年金和个人养老金补充型保险还需加强
(四)社会保险管理与经办创新不足
三 推进陕西省社会保险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从“安全网”“稳定器”到“助推器”,推动社会保险高质量发展
(二)做好顶层设计,推进社会保险法治化
(三)坚持系统集成和协调高效,提升社会保险治理效能
(四)提高统筹层次,规范社保经办标准化流程
(五)建立多层次社会保险体系,重视多元主体作用
(六)以安全规范为目标运营和监管社会保险基金
B.5 陕西省住房保障体系建设报告
一 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是“十四五”住房建设的重点任务
二 陕西省积极推进保障性租赁住房等情况及成效
(一)保障性租赁住房方面
(二)公租房方面
(三)共有产权住房方面
(四)总体情况
三 存在的问题
(一)土地方面
(二)资金配套方面
(三)建设方面
(四)运营管理方面
(五)遗留问题方面
四 对策建议
(一)摸清底数加快推进建设筹集
(二)刀刃向内加强土地供应保障
(三)多措并举强化财税等要素保障
(四)强化监管提升住房质量与品质
(五)完善机制提升运营管理水平
B.6 陕西老年数字鸿沟问题与路径研究
一 引言
二 老年数字鸿沟现状与问题
(一)老年人基本信息
1.超过六成老年人月收入较低,老年人的生活来源较为丰富
2.老年人的身体健康状况较好,在城乡方面表现出明显差异
3.超过九成的老年人对其生活比较满意,城市地区、身体健康状况良好和月收入高的老年人生活满意度较高
(二)老年数字鸿沟之接入沟
1.老年人智能手机接入情况存在地区和年龄差异,农村地区和高龄老年人智能手机接入情况有待提升
2.超过六成的老年人不使用智能手机,操作复杂和需求较低是老年人不使用的主要原因
(三)老年数字鸿沟之使用沟
1.不同年龄段老年人智能手机使用情况差异较大,低龄老年人使用时间与频率均相对较高
2.生活满意度越高的老年人求助对象越多样化,更多老年人倾向于向子女寻求帮助
3.老年人手机智能用途与常用软件相对较少,使用的生活性与娱乐性目的较为明显
4.老年人不熟悉智能手机多为主观因素影响,外部因素的影响较小
(四)老年数字鸿沟之知识沟
1.大部分老年人对智能设备的态度与认知较好,愿意向社群好友推荐
2.老年人难以理解网络用语的含义,在城乡两地区中均表现出明显的弱势
三 陕西省弥合老年数字鸿沟的对策建议
(一)社区应积极开展智能设备培训课程,循序渐进引导老年人数字化学习
(二)老年人应转变传统思维,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同时积极拥抱数字生活
(三)政府应加大基础数字建设的投入,构筑兼顾城乡老年人需求的信息基础设施
B.7 “残特奥会”助推陕西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研究
一 “残特奥会”推动了陕西残疾人体育事业高质量发展
(一)“残特奥会”培育壮大更多优势体育竞技项目
(二)“残特奥会”储备了一大批优秀的年轻运动员
(三)“残特奥会”完善了残疾人体育基础设施
(四)“残特奥会”推动了“省队校办”的新发展模式
(五)“残特奥会”推动残疾人走向更大舞台展示自己
(六)“残特奥会”营造了残疾人体育发展的良好氛围
二 “残特奥会”促进了陕西残疾人工作高质量发展
(一)锻炼了残疾人工作者队伍
(二)弥补了残疾人事业发展弱项
(三)推动了残疾人事业创新发展
(四)培养了一批助残服务志愿者
(五)提高了无障碍环境建设水平
(六)增强了残疾人事业宣传效果
三 “残特奥会”遗产开发利用促进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一)加强“残特奥会”的档案资料管理与全方位精彩呈现
(二)加强“残特奥会”促进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的研究阐释
(三)加强“残特奥会”场馆设施与文化资源的开发再利用
(四)丰富残疾人群众性体育活动促进残健融合发展
B.8 陕西婴幼儿照护服务发展现状与对策建议
一 陕西省婴幼儿照护服务现状分析
(一)陕西托育机构发展过程与趋势
(二)市场供给为主的陕西托育机构现状
(三)托育普惠服务试点初见成效
(四)开设幼儿园托班以民办幼儿园为主
(五)多样形式、多种专业人员参与的家庭照护指导服务开始起步
(六)以公益项目为形式的农村婴幼儿照护服务散点供给
二 陕西省婴幼儿照护服务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托育服务供给不足与需求乏力并存
(二)托育服务水平差异较大
(三)机构普惠性服务意愿不强,幼儿园延伸托育服务缺乏积极性
(四)从业人员质量难以适应婴幼儿照护服务的要求
(五)面向社区和家庭的婴幼儿照护指导服务缺乏
三 促进陕西婴幼儿照护服务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强化政府保障,进一步促进婴幼儿照护服务供给
(二)加大家庭婴幼儿照护指导服务政策支持力度
(三)建构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和相关服务规范管理体系
(四)完善普惠支持政策,提高普惠托育机构增量
(五)加大婴幼儿照护服务社会组织的培育孵化
(六)理顺体制,促进幼儿园提供2~3岁幼儿托育服务
(七)加强婴幼儿照护服务专业队伍建设
B.9 2022年陕西城市社区居民医养结合服务分析报告
一 近十年医养结合服务政策的主要进展
(一)明确医养结合服务方式,促进医养事业产业健康发展
(二)完善医养服务体系,确立居家社区医养服务定位
(三)积极探索新形式,推动医养结合创新发展
二 陕西城市社区居家医养结合主要类型
(一)“养老+医疗”社区嵌入式综合医养模式
(二)“医疗+养老”社区嵌入式综合医养模式
(三)“签约型”社区嵌入式医养结合模式
(四)试行“长护险”
三 陕西城市社区居家医养结合服务中存在的问题
(一)医养行业差异,导致医养服务结合障碍
(二)供给结构失衡,凸显医养服务供需矛盾
(三)健康观念模糊,引发医养服务方向偏差
(四)医养人才匮乏,致使医养结合服务质量不高
四 提升城市陕西社区居家医养结合服务质量的对策建议
(一)理顺关系,促进居家社区机构医养康养融合发展
(二)突出重点,推动实体性专业医养机构开展社区医养和居家医养服务
(三)功能维护,支持老年人口内在能力提升
(四)创新驱动,促进社区居家医养结合快速发展
(五)人才培养,保障医养结合服务持续高质量发展
Ⅲ 治理篇
B.10 陕西法治社会建设研究报告
一 陕西法治社会建设面临的新形势
(一)陕西高质量发展需要建设更高水平法治社会
(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需要法治支撑
(三)人民群众对法治社会建设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
二 陕西法治社会建设的成效
(一)法治社会制度基础持续夯实
(二)全社会法治信仰持续强化
(三)法律公共服务供给质量不断提高
(四)社会治理法治化全面推进
三 陕西法治社会建设的短板
(一)基层治理体制有待理顺,依法治理能力偏弱
(二)社会治理的权责关系有待明确,法治保障亟须加强
(三)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
四 进一步推进陕西法治社会建设的对策建议
(一)进一步培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夯实法治社会建设的精神基础
(二)完善重点领域立法,筑牢法治社会建设的制度基础
(三)健全“五治融合”的治理体系,完善法治社会治理体制基础
(四)打造依法治理专业化人才队伍,强化法治社会建设人才基础
B.11 陕西社区网格化服务管理发展报告*
一 在新发展阶段推进城乡网格化服务管理的重要意义
(一)网格化服务管理是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内容
(二)网格化服务管理是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重要途径
(三)网格化服务管理是推动社会精准化治理的客观需要
二 陕西城乡网格化服务管理的做法与成效
(一)主要做法
1.科学设置,加快全省城乡社区网格全覆盖
2.整合力量,不断壮大网格治理队伍
3.细化机制,网格服务管理能力显著提升
4.党建引领,双网融合促进基层多元共治
5.平台升级,实现智慧管理
(二)主要成效
1.助力重大发展战略,为陕西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2.提升全省城乡公共服务水平,人民群众获得感不断增强
3.统筹全省发展和安全,建设更高水平平安陕西
4.拓宽信息技术手段的运用领域,陕西省智慧城市建设不断深化
三 陕西城乡网格化服务管理存在的短板
(一)网格行政化色彩偏重,服务能力较弱
(二)网格承担事务过多,治理资源偏少
(三)社会对网格服务需求强,网格员队伍建设较弱
(四)网格中派驻部门多,协调机制较弱
(五)信息化平台硬件建设较强,数据整合运用较弱
(六)网格化服务管理城市相对较强,农村总体偏弱
四 加强陕西城乡网格化服务管理,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效能的建议
(一)以党建引领多元共治为支撑,打造“一网多元、联动共治”网格治理新模式
(二)以标准化建设为基础,推进城乡基层社会治理的一体化、协同化,促进城乡居民享受更加公平的社会服务
(三)以法治化建设为保障,明确网格化治理的边界和相关主体的权责义务
(四)以数字赋能为突破,强化数据智能分析,提升服务群众的精准性、技术性,凸显基层社会治理的效率
(五)以培育骨干为抓手,配齐配好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队伍,为基层治理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B.12 西安市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模式创新研究*
一 国内几种市域社会治理模式及对西安的启示
(一)国内几种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创新模式
(二)国内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实践对西安市的启示
二 西安市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模式的探索与成效
(一)加强组织领导,加快试点创建,切实提高市域社会治理的系统化水平
(二)聚焦党建引领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模式,全面提高市域社会治理的社会化水平
(三)加强网格化治理模式,全面提高市域社会治理的精细化水平
(四)打造平安建设特色治理模式,全面提高市域社会治理的精准化水平
(五)打造科技赋能基层治理模式,全面提高市域社会治理的智能化水平
(六)发挥法治保障作用,全面提高市域社会治理的法治化水平
三 西安市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模式创新的路径选择
(一)树立理念:探索以“全周期管理”理念动态推进城市治理,是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模式创新的价值体现
(二)优化结构:把治理的整体性与多中心性有机结合,是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模式创新的目标所在
(三)强化支撑:以数字赋能助推市域社会智慧治理,是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模式创新的发展方向
(四)突出特色:积极探索市域社会治理的本土模式,是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模式创新的内生动力
B.13 陕西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运行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
一 陕西省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运行现状
(一)医共体试点次第推开,当前处于启动探索阶段
(二)省级层面指导文件不断健全,医共体制度体系基本形成
(三)组织推动坚强有力,医共体建设有序展开
(四)试点探索取得成效,医共体典型模式不断涌现
(五)典型地区医共体运行成效初显,基层就诊率与医患双方满意度提升
二 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运营存在的问题
(一)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重规模扩张,轻质量提升
(二)实现一体化管理运行的核心要素尚未贯通,医共体连接不够紧密
(三)信息化建设薄弱,与医共体建设需求差距大
(四)牵头医院带动能力不强,龙头作用发挥不显著
(五)大部分地区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提升不显著,基层就诊率变化不明显
三 对策建议
(一)倡导试点地区党政主要领导牵头挂帅推进医共体建设,保障医共体建设取得实效
(二)优先推进关键因素互联互通,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
(三)提升牵头医院综合能力,发挥医共体龙头带动作用
(四)创新管理机制,建设责任共同体
(五)加强医共体宣传,提升社会知晓率,培育基层首诊就医习惯
(六)试点薪酬制度改革,回归医疗公益初心
B.14 陕西省中医药传承发展报告*
一 陕西中医药整体发展现状
(一)陕西拥有深厚的中医药历史文化和丰富的中药材资源
(二)陕西加快中医药强省建设步伐
(三)陕西具有较强的中医药科研优势
(四)陕西加强对中医药文化的弘扬和对外合作交流
(五)陕西加强中药材管理,促进中药产业发展
二 陕西中医药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中医药事业、产业管理方面的问题
(二)医保政策制约中医药发展,各级中医医院的中医特色优势明显不足
(三)中医药领域人才缺乏及人员编制机制过死是制约中医药事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四)中医西医化问题突出,传统中医药的传承面临严峻挑战
(五)陕西中药产业方面存在的问题
(六)陕西中医药科技创新能力不足
三 对策建议
(一)构建坚强有力的管理格局
(二)健全符合中医特色的保障机制
(三)探索多种制度,解决高端人才和基层中医药人才困境
(四)改变中医西医化局面,大力支持传统中医药文化的保护传承
(五)高度重视并大力发展中药产业
(六)创造科技成果转化的平台
B.15 陕西“五社联动”推动社区共治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
一 从“三社联动”到“五社联动”——多元主体治理框架的演进脉络
二 陕西省“五社联动”的现状
(一)“五社联动”参与抗疫作用突出
(二)社工站建设初见成效
(三)社区社会组织培育工作稳步推进
(四)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和志愿者队伍逐步壮大
(五)“五社联动”实践经验初步形成
三 陕西省“五社联动”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五社”界定不清
(二)“五社”基础薄弱
(三)联动的机制尚未建立
四 推进陕西省“五社联动”健康发展的若干建议
(一)明确“五社”的边界
(二)夯实“五社联动”的基础
1.加大政社分开力度,深化社区管理体制改革
2.支持社区社会组织发展,加大社区社会组织培育力度
3.加强社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
4.引导社区居民参与志愿服务
5.挖掘社区文化资源,以文化聚人心
(三)加强“五社联动”机制研究
1.深研、紧扣中央相关文件精神,研究“五社联动”机制
2.“五社联动”需要遵循政社分开与政社合作的原则
3.“五社联动”机制的建立,应适当运用外驱力,最终激活内驱力,实现“五社联动”可持续发展
B.16 陕西省地方病防治现状与策略研究
一 地方病的危害
二 地方病防治历史
三 重点地方病
(一)大骨节病
(二)克山病
(三)碘缺乏病和水源性高碘
(四)地方性氟中毒
(五)地方性砷中毒
四 专项行动
(一)重点防控措施强化行动
(二)现症病人救治救助行动
(三)监测评价*全覆盖行动
1.7~12岁儿童大骨节病监测
2.克山病监测
3.碘缺乏病监测
4.水源性高碘监测
5.燃煤型氟砷中毒监测
6.饮水型氟中毒监测
7.饮水型砷中毒监测
(四)群众防病意识提高行动
(五)防治能力提升行动
(六)科技防病突破行动
五 困难问题
(一)防治和根治地方病难度大,病情形势可能发生反复
(二)健康教育和患者跟踪管理难度大,防治成果存在降低可能
(三)碘盐市场不稳定,碘缺乏病防治存在变动性考验
六 防治建议
(一)加强组织领导和综合治理
(二)提高居民防病意识
(三)加大地方病防治的投入力度
(四)建设高水平的专业防治队伍
(五)强化智能化监测和信息化服务建设
B.17 简约高效型基层综合行政执法改革的汉阴探索*
一 注重简约高效:镇综合行政执法改革的汉阴做法
(一)一支队伍管执法,推动执法力量集成化
(二)一批清单明权责,助力执法范围精准化
(三)一张网格连百姓,促进执法工作高效化
(四)一个平台管指挥,强化执法工作协同化
(五)一条链条管到底,构建执法流程闭环化
二 镇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综合行政执法机构承接能力较有限
(二)综合行政执法人员综合素质需提升
(三)基层综合行政执法机制有待完善
(四)城乡基层社会法治氛围不够浓厚
三 高效能治理取向下深化镇综合行政执法改革的路径
(一)健全综合行政执法体系,提升基层承接能力
(二)规范基层执法行为,提高行政执法质量
(三)完善基层执法协同机制,夯实执法职责
(四)强化宣传与引导,营造浓厚法治氛围
Ⅳ 调查评估篇
B.18 陕西大学生就业需求与态度调研报告
一 陕西大学生就业需求与态度
(一)就业去向:直接“就业”是主流趋势,“考研热”后“考博热”可能正在兴起
(二)就业准备:积极关注就业问题,对就业信息渠道和单位招聘条件有清晰认知
(三)就业意向:就业预期不高,求稳心态明显
(四)就业观念:就业观念呈现多元化,“慢就业”现象引人关注
(五)就业信心:就业压力普遍存在,但对成功就业充满信心
二 陕西大学生就业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疫情和经济下行综合压力加大,就业困难普遍存在
(二)就业供需结构性失衡加剧,就业压力显著增大
(三)就业政策供给有效性不高,政策获得感不高
(四)就业指导服务欠缺精准,实用性不强
(五)就业权益保障体系不完善,基本权益易受侵害
(六)就业能力素质不足,竞争力低下
三 深化推进陕西大学生就业工作的对策建议
(一)优化陕西大学生就业的社会环境
(二)加强对陕西大学生就业的政策支持
(三)做好陕西大学生就业的指导服务
(四)提升陕西大学生的就业能力素质
B.19 陕西省妇女思想状况调查报告
一 陕西省妇女思想与生活现状
(一)陕西省妇女思想与生活总体状况
(二)陕西省妇女家庭观念和性别观念的状况与特点
(三)陕西省妇女社会经济参与现状及特点
(四)新业态从业女性群体思想与生活状况
(五)陕西省妇女群众对于妇联工作的意见与建议
二 陕西省妇女思想与生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宣传工作覆盖面有限,基层妇联缺乏支持
(二)妇女权益侵害依然存在,维权意识有待提升
(三)青年妇女面临双重压力,三孩生育意愿不强
三 通过思想引领推动妇女参与社会发展的几点建议
(一)加大培训支持力度,发挥桥梁纽带作用
(二)创新妇联宣传形式,强化维权理念宣传
(三)落实生育支持政策,降低生育养育成本
(四)加强思想政治引领,讲好陕西妇女故事
B.20 《陕西省儿童发展规划(2011—2020年)》评估报告
一 《规划》目标完成情况
(一)总体指标完成情况
(二)分领域指标完成情况
1.儿童与健康领域
2.儿童与教育领域
3.儿童与福利领域
4.儿童与环境领域
5.儿童与法律保护领域
二 实施《规划》的主要做法和经验
(一)坚持政府主导,强化体制机制建设
1.坚持政府主导,形成工作合力
2.坚持强基固本,加强妇儿工委办建设
(二)坚持问题导向,全面推动《规划》实施
1.儿童的健康水平显著提升
2.儿童教育发展加速且有突破
3.儿童社会福利水平大幅提升
4.儿童权益得到有效保障
5.儿童社会环境得到极大改善
(三)坚持结果导向,落实评估督导
1.建立了常态化的评估机制
2.扎实开展评估督导工作
3.坚持评估的效能,坚持结果导向
三 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妇儿工委办建设存在短板
(二)《规划》实施结果离目标要求仍有差距
(三)统计监测工作总体较薄弱
四 对策建议
(一)切实加强妇儿工委办建设
(二)加强实施《规划》的培训工作
(三)全面加强统计监测工作
B.21 《陕西省妇女发展规划(2011—2020年)》评估报告*
一 评估过程与方法
二 陕西省人口与经济基本情况
(一)人口概况
(二)经济发展与民生投入概况
三 《规划》目标任务完成情况
(一)总体目标完成情况
(二)各领域妇女发展取得的主要成就
1.妇幼健康保健体系日趋健全,妇女健康水平显著提升
2.妇女受教育水平持续提高,社会性别意识进一步增强
3.妇女就业创业环境不断优化,女性就业层次明显提升
4.妇女参政得到重视,妇女参与决策管理水平有所提高
5.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妇女社会保障覆盖面不断扩大
6.妇女生活的社会环境、生态环境进一步优化
7.健全妇女维权法规与机制,保障妇女的合法权益
四 组织实施
(一)坚持政府主导,强化机制建设
1.完善工作机制,扩大实施主体
2.各成员单位积极履职,形成工作合力
(二)坚持强基固本,加强妇儿工委办建设
(三)开拓创新,亮点纷呈
五 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县(区)级妇儿工委办职能有待强化
1.一些县(区)妇儿工委办的组织建设相对滞后
2.一些县(区)妇儿工委办的能力建设有待加强
(二)妇女发展目标与《规划》要求有差距
(三)统计监测工作整体薄弱
六 工作举措及建议
(一)加强妇儿工委办建设
(二)加强《规划》培训
(三)全面加强统计监测工作
(四)科学编制好新一轮《妇女发展规划》
皮书数据库
陕西蓝皮书编委会
法律声明
书中聚焦就业形势、基础教育、社会保险、住房保障等问题,为陕西加强和改善民生保障工作提供了参考;围绕老年数字鸿沟、残疾人事业发展、妇女发展、
儿童 发展、婴幼儿照护服务等展开研究,凸显了对社会弱势群体的关切; -
B.20 《陕西省
儿童 发展规划(2011—2020年)》评估报告作者: 王国琪,张勇
SSAPID:102-8262-0395-07DOI:《陕西省
儿童 发展规划(2011—2020年)》(以下简称《规则》)实施十年以来,在儿童 与健康、教育、福利、社会环境、法律保护五大领域设置的43项指标中评估显示,十年中,陕西省各级人民政府对儿童 事业发展投入巨大,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儿童 发展的相关政策,构建起了比较完善的儿童 发展政策支持体系,《规划》实施中创造了很多工作亮点,在儿童 健康、教育、社会福利、权益维护等方面实施项目带动战略,推动和引领陕西省儿童 事业发展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评估也发现妇儿工委工作存在短板,如《规划》实施结果与目标存在一定差距、监测统计工作较为薄弱等问题,并根据问题提出加强儿童 工作的针对性建议,为编制好新一轮儿童 发展规划提供了数据支持和工作依据。 -
华侨华人研究报告(2022)
SSAPID:101-8362-8186-59ISBN:978-7-5228-1482-7DOI:暂无内容
本书分为四个部分,总报告对华裔留学生的在线学习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教育文化篇分别对华裔与非华裔来华留学生的学习压力、泰国的汉语公务员教师对其职业的认同情况、菲律宾华裔青
少年 对中华文化的认知需求现状、海外华侨华人与港澳台同胞经受的文化冲击与跨文化适应问题进行了分析 -
中国卫生法治发展报告No.2(2022)
SSAPID:101-0537-0601-70ISBN:978-7-5228-1118-5DOI:暂无内容
书中就医疗卫生保障总体情况、卫生安全监管、中医药、
儿童 健康法治、公共卫生事件应对等领域推出全国层面的研究报告,对法治医院建设、医疗美容纠纷化解等议题进行专门研讨;对药品广告监管、中医药监管、自媒体医疗建议监管、控烟监管等进行了专题研讨;就全民免费医疗、儿童 健康法治保障、三明医改经验进行研究和总结。 -
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2021-2022)
SSAPID:101-0798-1988-11ISBN:978-7-5228-1420-9DOI:暂无内容
本书分为三个部分,总报告基于2022年国民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的核心成人样本,对国民心理健康状况与心理健康服务状况进行了分析探讨;分报告基于2022年国民心理健康专项调查数据,分别对青
少年 、大学生、中小学教师 -
B.1 深圳市妇女
儿童 健康事业发展报告(2021)*作者: 深圳市妇儿健康事业发展课题组
SSAPID:102-3975-3778-67DOI:2021年,深圳市继续深入推进妇女
儿童 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妇儿健康事业发展取得了新的突出成效,主要体现在不断完善服务体系、提高救治水平、提升服务能力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要准确把握妇儿健康事业面临的新形势、新目标、新使命,紧抓“双区”驱动、“双区”叠加、“双改”示范战略机遇,以先行示范区的新担当新作为,促进妇儿健康事业全面高质量发展,切实提升妇女儿童 的健康水平和获得感 -
B.21 “罗湖医改”背景下的
儿童 健康工作成效与思考作者: 龚建华,王聪敏,曾红燕,孙喜琢
SSAPID:102-9966-5217-38DOI:本文通过总结2015~2021年罗湖区
儿童 健康工作成效和主要举措,提出问题探索,期望为儿童 健康政策制定提供研究支撑和实践指导。依据深圳市妇幼健康管理信息系统、罗湖区妇幼保健院医疗管理系统和罗湖区儿童 健康工作报告,本文回顾性分析儿童 健康指标数据和儿童 保健诊疗数据,梳理可推广的儿童 健康工作主要举措。新冠肺炎疫情下儿童 保健管理率持续保持高位运行,《罗湖区儿童 发展规划(2011-2020)》中儿童 健康35个指标全面达标,出生缺陷发生率、5岁以下儿童 死亡率、儿童 心理问题发生率显著下降,致残性儿童 脑病的医疗救助得到有效保障另外,本文从9个方面阐述了儿童 健康工作做法,同时对全人口管理、儿童 医疗保健资源下沉社区、疫情下常态儿童 健康工作模式及高危残疾儿童 早期干预作了探索。 -
B.11 深圳市
儿童 营养改善分析报告作者: 李海飞,雷伊玲
SSAPID:102-8228-9001-37DOI:深圳市采用多种形式、多种途径的专业培训、业务督导、健康教育、专案管理和临床防治等措施,改善
儿童 喂养,保障儿童 营养,降低儿童 营养性疾病患病率,促进儿童 生长发育,提高儿童 健康水平。 -
B.20 深圳福田区青
少年 健康与发展报告作者: 朱丹玲
SSAPID:102-1523-0926-73DOI:保护和促进青
少年 身心健康与发展,是全方位、全生命周期保障人民健康、实现“健康中国”的核心和重要环节。深圳市福田区于2014年6月正式启动了“福田区青春健康进校园项目”,2017年福田区、罗湖区被列为国家卫健委—联合国儿童 基金会“青少年 健康与发展项目(2016~2020年)”广东省内首批试点地区,2020目前,深圳市多个区域青春健康教育及服务工作已进入制度化、常态化的轨道,以福田辖区较全面的青少年 健康与发展服务模式进行全市推广,力争青少年 健康水平得到不断的提升。 -
B.19 关于构建
儿童 青少年 心理健康家校社协同机制的探析作者: 深圳市都市阳光心理咨询有限公司播瑞歌应用心理学研究所课题组
SSAPID:102-8605-1183-69DOI:近年来
儿童 青少年 心理问题频发,儿童 青少年 心理健康问题已经成为威胁孩子健康和安全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保护儿童 青少年 心理健康刻不容缓。当前我国儿童 青少年 心理健康工作正向积极的方向发展,但也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本文基于对我国儿童 青少年 心理健康工作的现状分析,结合深圳市构建儿童 青少年 心理健康的家校社协同机制的实践案例,剖析家校社协同机制的优势和作用,以及所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家庭、学校以及社会对于儿童 青少年 心理健康的认知和重视程度还存在差距本文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推动构建儿童 青少年 心理健康家校社共同体,树立和提高儿童 青少年 心理健康家校社同责共育意识,建立健全儿童 青少年 心理健康家校社信息平台。 -
B.18 深圳市新生儿及
儿童 听力保健项目报告作者: 梁纯
SSAPID:102-6853-8878-71DOI:如果不能得到及时干预,患者的沟通能力、认知水平、教育程度及就业、人际关系会受到显著的影响,特别是对于处于学习语言阶段的
儿童 来说更为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