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4 贵州省国有企业助推脱贫攻坚发展报告
作者: 张云峰
SSAPID:102-8761-5291-72DOI:2020年,贵州打赢脱贫攻坚战,国有企业仍需在帮扶地继续发力,在创新和丰富帮扶模式、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帮扶干部能力建设、激发
贫困 群众内生动力等方面做出更大的努力。 -
B.14 扶智还是扶志?*
SSAPID:102-9730-7822-70DOI:扶智与扶志相结合,可以激发
贫困 农户的内生动力,对巩固扶贫成果、提升扶贫脱贫质量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本报告基于山西贫困 地区农村入户调查数据,分析了山西贫困 地区人口教育水平以及农户脱贫信心,针对实践中“两不愁三保障”贫困 退出标准构建了符合山西贫困 实际的多维贫困 指标体系,运用Probit模型分析了扶智、扶志对农户减贫脱贫的影响分析结果发现,农户从事过非农工作可以有效缓解家庭贫困 状况,农户脱贫致富信心的增强具有一定的减贫作用。建议拓宽农户就业渠道,为贫困 地区农户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大力推广技能培训,着力提升贫困 地区农户自身发展能力;创新扶智、扶志协同机制,激发贫困 农户的内生动力。 -
B.15 优势资源整合视角下云州区精准扶贫机制研究
SSAPID:102-7639-9871-23DOI: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确保到2020年农村
贫困 人口实现脱贫。其中,山西省原有58个贫困 县,整体脱贫攻坚任务重,但《“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的有力实施,使贫困 县数量逐步减少。作为2018年山西省26个计划退出贫困 县之一的大同市云州区,有效利用金融资源和互联网技术,依托特色农业资源和旅游资源,进行资源整合与优化升级,多措并举,实现精准扶贫,效果明显。本报告就大同市云州区扶贫攻坚案例进行深入分析,梳理总结其在扶贫攻坚方面的有效经验和做法,对其他贫困 县实现精准脱贫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
B.20 构建精准有力的社会救助体系评估报告
作者: 苏州大学评估课题组
SSAPID:102-7216-3286-07DOI:健全与完善社会救助体系,是保障
贫困 人口的基本生活、解决低收入群众实际困难的重要举措。评估组围绕江阴构建社会救助体系的措施及成效进行实地调研分析,采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办法,构建评估指标体系,得出结论。报告认为,江阴社会救助体系依托互联网大数据和信息化手段,构建了数字综合平台,建立了快速高效的响应机制和流程化的闭环管理模式,实现了对贫困 对象的精准识别、精准帮扶和精准管理,统筹构建了以城乡低保为基础、专项救助为辅助 -
B.3 河北省精准脱贫成效及法治保障研究报告
作者: 王艳宁
SSAPID:102-1277-3617-97DOI:2018年河北省坚持大扶贫工作格局,推动全省脱贫攻坚工作迈出新的步伐,圆满完成全省年度减贫任务,
贫困 地区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农村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得到有效改善,扶贫资金使用管理水平明显提升,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取得显著成效,实现现行标准下65万贫困 人口脱贫,11个国定贫困 县通过国家评估验收,贫困 发生率降至0.78%。 -
B.20 北京红螺寺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履行企业社会责任报告
作者:
SSAPID:102-9816-5819-66DOI:在参与社会公益方面,北京红螺寺积极开展“送温暖,献爱心”活动,关爱老人,给
贫困 山区捐款,积极承担社会责任,树立良好社会形象。 -
B.16 河北省乡规民约调研报告
SSAPID:102-0056-9999-65DOI:河北省积极推动乡规民约的实践探索,完善乡规民约制度建设,加强
贫困 地区文明建设,激活乡规民约重要作用,创新实施不同类型乡规民约。 -
B.1 2018~2019年贵州大扶贫战略发展报告
作者: 李华红
SSAPID:102-3729-3685-97DOI:贵州农村的
贫困 特点是:贫困 面广、贫困 人口多、贫困 程度深;贫困 家庭异质性情况多;区域性的整体贫困 与局部的插花式贫困 交织;局部区域治贫难度大;具有复合性封闭性贫困 、资源约束性贫困 、社会性贫困 等特点。贵州农村的扶贫可能会呈现新趋势:农村产业发展方式出现革命性转变、产业革命减贫效应越来越显著、贫困 户致富信心越来越足、扶贫开发的社会氛围越来越浓、贫困 地区发展基础越来越牢固、脱贫攻坚越来越接近“两个确促” -
B.11 贵州省
贫困 群众内生动力培育研究*作者: 张云峰
SSAPID:102-8769-0577-20DOI:贵州是脱贫攻坚的主战场,扶贫工作进入了关键时期,由于部分
贫困 群众内生动力欠缺,一定程度上制约着脱贫工作的推进。当前,贵州贫困 群众内生动力欠缺主要受以下因素制约:部分群众文化水平低和素质不高,过度依靠政府救济式的扶贫;能力严重不足和观念落后,无法有效参与产业扶贫;国家积极的帮扶政策和帮扶干部的努力工作,无法阻挡贫困 群众对落后的习俗的固守部分贫困 群众缺乏内生动力是脱贫攻坚工作的难点,如何激发他们的内生动力如期顺利实现脱贫,关键在于将党和政府的扶贫政策和社会帮扶力量与贫困 群众内在的意愿和能力有机结合起来,在内外之间找到融合的最佳途径,从多方面多途径发力 -
B.17 贵州省大扶贫条例为响应省委决战
贫困 、同步小康的号召,适应贵州扶贫开发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深入推进大扶贫战略行动贯彻落实,更好地发挥地方立法的引领和推动作用,将中央和省委出台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和作者:
SSAPID:102-6553-6253-90DOI:暂无内容
-
B.15 精准扶贫中贵州农民的获得感比较研究*
作者: 陆光米
SSAPID:102-2696-0327-70DOI:但也不可忽视贵州特殊
贫困 “实情”、教育质量整体不高、“等靠要”惰性思想滋生及产业结构不尽合理等会影响和削弱农民的获得感。 -
B.14 贵州省脱贫攻坚退出工作第三方调研评估报告*
SSAPID:102-2739-2396-18DOI:近年来,W县精准扶贫工作取得了较大成绩,如漏评率为0、错退率为2.16%、综合满意度81.48%、
贫困 发生率下降为1.95%。要进一步提升其脱贫攻坚质效,还必须加强对贫困 户动态管理、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扶贫政策宣传力度、“实”“准”“常”地做好扶贫帮扶、打好产业扶贫和金融扶贫“两张王牌”、注重激发农户内生动力等。 -
B.3 2018~2019年贵州大旅游助推大扶贫实践研究*
作者: 邓小海
SSAPID:102-1788-8336-77DOI:贵州旅游资源丰富多样,并与
贫困 分布高度重叠,为实施大旅游助推大扶贫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条件。 -
B.16 贵州“摘帽县”脱贫成效巩固研究*
作者: 赵琴
SSAPID:102-1996-5526-59DOI:但是2020年现行标准下消除绝对
贫困 后,脱贫攻坚成果能否巩固?贫困 人口和贫困 地区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是党和政府急需关注的重要问题。本文结合相关统计资料和政策文件,并在大量实地调研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贵州省“摘帽县”稳定脱贫面临的农户收入结构不合理、社会保障水平不高、扶贫产业的可持续性有待进一步提升、易地扶贫搬迁的多重困境、扶贫领域各类专业技术人才供不应求、贫困 户内生动力不足共六个方面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