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7 2020年南欧、东欧侨情分析
作者: 孙亚赛
SSAPID:102-5011-2356-77DOI:疫情使海外华商遭受重创,倒逼广
大华 商跳出“舒适圈”,尝试更多的经济领域和营销模式,增强应对危机、主动求变的能力。共同抗击疫情激发和增强了民族凝聚力,华文教育与文化传播也有亮眼表现。 -
B.7 长三角半导体产业战略布局及协同发展研究
作者: 聂献忠
SSAPID:102-8185-3803-79DOI:在产业链上游,高端材料制造、设备制造、精密模板等核心设备目前正从中低端向高端推进,中游的芯片设计与晶圆代工、封装测试在国内处于引领者地位,下游应用端海康威视与
大华 股份的安防产业、合肥京东方显示屏产业、余姚舜宇光学产业等已成为规模领先的国际行业龙头 -
B.12 加拿大侨情分析
作者: 李斌斌
SSAPID:102-2587-3783-23DOI:加拿
大华 侨华人维护香港繁荣稳定,坚定支持“一国两制”,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70华诞。华人积极参与第43届加拿大联邦大选,参选与当选人数均创历史新高。 -
B.11 加拿大侨情分析
作者: 李斌斌
SSAPID:102-2617-3305-26DOI:2018年,加拿
大华 侨华人数量持续增长,华人约达到180万人;中国移民数量连续多年平稳增长;“中加旅游年”成功举办,中国赴加拿大游客数量创下史上最高,首次超过70万人次;中国赴加拿大留学人数10年增长184%在这一年里,加拿大华 社持续壮大,积极参政议政,维护自身权益,对祖(籍)国积极声援,华侨华人社团非常活跃,在各方面均发挥了积极作用。加拿大华 侨华人近年来一直奔走呼吁加拿大联邦政府设立南京大屠杀纪念日,2018年华社筹款在大多伦多地区列治文山树立了南京大屠杀遇难者纪念碑等。 -
文化研究第34辑(2018年·秋)
SSAPID:101-6318-1602-99ISBN:978-7-5201-3690-7DOI:当代中国大众文化的发生
发生期的大众文化图景
一 作为“书证”:来自香港的观察群体和视角
二 恍若香港:一个发生期大众文化的样本
香港影视中的“近代功夫英雄”及其内地传播
一 “回到历史原点”
二 “无功夫,不家国”
三 “无广粤,不历史”
“欲望香港”与后革命转移:流行文化的视角
一
二
三
“八十年代”忧郁
一 “八十年代”面相
二 “八十年代忧郁”
三 “漫长的八十年代”
余论:“八十年代”意识
国家政策、学术出版与市场策略
一 “中间地带”的旧小说:市场读物还是学术资料?
二 禁不住的新武侠
三 结论
话语变迁与认同重构
一 传播革命:从“电视录播”到“互联网+”融合传播
二 话语变迁:从“乡愁话语”到“国家话语”
(一)文化寻根与“乡愁话语”
(二)身份认同与“国家话语”
三 从“想象的共同体”到新认同建构
粤之魂:孙周南国都市电影中的女性形象
一 女性与传统:文化建构与心灵归宿
二 女性与空间:行走在地域景观中的人文景观
三 结语
粉丝文化研究
偶像—粉丝社群的情感劳动及其政治转化
一 “爱豆文化”的崛起与偶像-粉丝社群的情感劳动
二 官方宣传机器对“爱豆文化”的收编与情感劳动的政治转化
三 爱豆—粉丝的隐性契约与人设崩塌的风险
结语
虚拟化的亲密关系
一 大数据时代粉丝身份的虚拟化转向
二 “偶像”的发明与粉丝身份的亲密关系转向
三 偶像形象的虚拟化与数据库化
结语
情感劳动与收编
一 文献回顾
二 研究方法
三 明星推广和粉丝集资的产生、发展和策略
四 结论
怀念张国荣
引言
一 前互联网时代明星生产机制的经典范本
二 双栖艺人的传奇之死
三 粉丝活动和文化记忆
四 空洞符号或自我救赎
中国传媒大学崔永元口述史中心专栏
创作人谈伤痕电影
1.谢晋谈《天云山传奇》
2.吴贻弓谈《巴山夜雨》
3.吴天忍谈《小街》
4.黄健中谈《如意》
转折年代的和声与沉声
一 1970年代末的变与不变
二 1980年代初的能与不能
结论
其他论文
都市的出场与晚清小说插图中的性别空间重构
一 “墙头马上”图式的发展:从私情叙事到狎邪叙事
二 凭空虚构的男性偷窥者:从女性偷窥叙事到男性偷窥叙事
三 被围观的女性:从权力的凝视到广告式的奇观
结语
文化研究的过去和现在
访谈背景介绍
一 文化研究的形成
二 解读大众
三 理论与介入
四 反对被指责为“文化民粹主义”
五 艺术、流散与移民
六 现代化与全球化
女性重构与幸福政治的崩解
一 黑色气质童话的呈现
二 中产阶级的美丽童话
三 个体化时代的女性重构
四 幸福政治的消逝
时差、误读与颠倒
一 时差
(一)从古代到现代
(二)作为中介的日本
(三)吸收与保留
二 误读
(一)风俗
(二)文学作品
(三)思想
三 颠倒
(一)恋爱发现之初
(二)恋爱发现之中
(三)恋爱发现之终
四 小结
日本海战电影:面向海洋的文明记忆
引言
一 日本“海战电影”的类型记忆
二 “海战电影”的变奏
三 《永远的零》:平庸的恶如何成为记忆的逻辑
结语
《芳华》的“文艺”与“记忆”
一
二
三
四
流行音乐的情感表征:基于语料库的研究
一 情感表征的文化逻辑
二 作为情感语言的流行音乐
三 基于语料库的情感分析
(一)情感倾向与社会心理
(二)时间感知与情绪分布
(三)对话:言说与无法言说的
结语
地域文化视角下的“青龙河诗群”
一 隐在历史深处的“青龙河诗群”
二 根植于乡土的“另一种知识”
三 底蕴深厚的质朴修辞
枚氏父子的行游转型与汉初文士笔下的地域意象
一 枚乘父子生平行迹及其特点
二 行旅背景下的文学创作
三 赋作中的地域意象与汉初文士的天下观
主编的话
《文化研究》编委会
年代初中国大众文化的传播图景及其与思想解放之间互动关系,既是精彩的文化研究个案分析,又提供了珍贵的历史资料;“粉丝文化研究”专题紧扣当前中国偶像工业和粉丝文化的最新发展趋势,分析了传统追星文化的新变,以及由此展露出的中国青年的情感处境;“中国传媒大学
崔 永元口述史中心 -
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百村调研·
崔 家沟村卷SSAPID:101-9699-8836-85ISBN:978-7-5201-3926-7DOI:前言
总序
文前辅文
第一章 研究背景
第一节 费县概况
一 自然概况
二 经济社会
三 费县贫困人口的精准识别情况
第二节 朱田镇和崔家沟村概况
一 朱田镇概况
二 崔家沟村概况
(一)历史沿革
(二)自然概况
第三节 搬迁后社区基本情况
一 耕地
二 社区建设
三 村民就业
第二章 崔家沟的贫困状况
第一节 崔家沟村贫困状况
一 崔家沟村贫困人口的状况
(一)贫困人口总体情况
(二)贫困人口的健康状况
二 致贫原因分析
第二节 贫困户的精准识别
一 基于多维贫困指数的精准识别
二 以UNDP-MPI为研究范式的多维贫困指数的指标选择与测量
三 以可持续生计框架为研究范式的多维贫困指标的选择与测度
(一)人力资本的指标及测量
(二)物质资本的指标及测量
(三)金融资本的指标及测量
(四)社会资本的指标及测量
(五)结果分析
第三节 精准扶贫执行情况评价
一 村贫困户认定及贫困项目选择及其效果评价
二 贫困户对帮扶措施及效果的评价
第三章 崔家沟村易地搬迁实施的内在逻辑
第一节 实施土地“增减挂钩”政策,重构经济形态,优化空间布局
第二节 增加移民生计资本,降低生计脆弱性,增强抵御生计风险能力
一 增加移民生计资本,降低生计脆弱性
(一)做好安置社区基础建设和公共服务提供,增加移民的物质资本
(二)教育支持和促进就业、创业提高易地搬迁移民的人力资本
1.教育支持
2.促进就业
3.助力创业
4.落实健康扶贫政策,构筑社会保障底线
(三)对旧村进行土地平整,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移民自然资本
(四)实施金融扶贫,提升移民金融资本
(五)以党建促进村民融合,以农村社会组织建设促进移民社会资本提升
二 完善制度和市场环境,促进移民个人生计可行能力的获得
(一)完善组织机制和信息公开制度,确保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二)着力破除制约移民公平就业的体制机制,最大限度地提高移民发展权
(三)实施教育均等化工程,确保人人享有受教育的机会
第三节 实施易地搬迁与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生态文明建设相结合,实现移民生计多样化
一 社区建设与镇域产业发展策略相结合的产业政策,实现生计多样化
二 借助“三权分置”政策实施的契机,促进土地流转,降低移民生计多样化成本
三 实施产业综合开发策略,实现农业产业现代化,实现移民职业身份的转变
第四章 产业发展
第一节 发展镇域工业产业,促进移民就业
一 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定位
二 工业产业园区建设思路
三 产业园区建设范例
(一)服装产业园区
(二)木业产业园区
第二节 发展灵活就业中心,支持移民就近灵活就业
一 崔家沟村“来料加工+特色产业”手绣扶贫车间
二 众兴服装加工车间——返乡创建“扶贫车间”
第三节 发展现代农业,提高组织化水平,促进移民增收
一 镇域现代农业发展思路与路径
(一)建立“政府+企业+村集体”的产业扶贫组织体系
(二)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特色现代农业
1.朱田镇农业产业发展基本情况
2.优化种植结构,实施规划引领,大力发展“林果+中草药+茶叶”等特色产业
(三)引导土地流转,支持新型主体发展
(四)确定企业参与产业扶贫的精准模式,强化企业与移民户、贫困户的联结机制
(五)镇域现代农业发展范例——御华景宸高效农业示范园
二 崔家沟村现代农业的发展思路及路径
(一)农业产业规划
(二)优化农业种植品类
(三)优化土地要素供给,建立健全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
(四)崔家沟村现代农业发展范例
1.典型企业脱贫项目发展范例
2.典型家庭农场发展范例
第五章 人居环境
第一节 住房条件与配套
一 危旧住房问题解决,住房条件明显改善
二 基本生活配套更新升级,生活品质短板补齐
三 现代化生活设施接入农家,贫困农户生活便利性大幅提升
四 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信息扶贫破除城乡“数字鸿沟”
第二节 公共设施与服务配套
一 打造清洁生态宜居家园,优化贫困社区人居环境
二 健全社区生活服务网络,完善便民生活配套设施
三 推进人文社区建设,强化社区文化认同
第三节 主观居住福利与感受
一 住房现状满意度较高,但贫困农户两极化评价现象值得重视
二 环境治理成效显著,各类污染得到有效控制
三 社区宜居生活环境得到较广泛认可
第四节 小结与讨论
第六章 家庭收入与支出
第一节 家庭收入与支出的总体情况
第二节 家庭收入
一 总体收入增长较快,相对贫困程度逐渐缩小
二 收入结构调整,工资收入占比提升
(一)移民产业角色转变,工资性收入占比逐年提升
(二)土地规模化经营,农业收入向规模化主体转移
(三)社会保障水平提高,转移性收入普遍增加
第三节 家庭收入评价
一 2016年的家庭收入水平评价
二 家庭收入满意度
第四节 生活生产条件改善,贷款能力和金融需求“双增长”
第五节 家庭支出
一 家庭消费总体支出增幅显著
二 家庭消费支出结构
(一)生产生活方式改变,总体收入水平增加,食品支出占比先增后减
(二)倡导移风易俗,礼金支出增幅降低,占比减少
(三)医疗保险制度逐步健全,农民医疗支出明显增加
(四)实施教育帮扶措施,贫困人口教育支出降低
第六节 小结与讨论
第七章 易地扶贫搬迁的思考与建议
一 协调产业化、城镇化与搬迁对象“市民化”三者之间关系
二 加快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实现村集体资产运作的规模化和透明化
三 规范扶贫车间建设,明确政府职责,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主导作用
四 努力增加易地扶贫搬迁后贫困人口的生计资本,切实提高贫困人口的自我发展能力
五 完善易地扶贫搬迁投融资机制,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中国社会科学院国情调研特大项目“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百村调研”项目协调办公室
“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百村调研丛书”编委会
附录
后记
崔 家沟村位于山东省临沂市费县,地处沂蒙山区腹地。本书从可持续生计的视角,研究崔 家沟村易地扶贫搬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具体实施情况。首先,分别以UNDP-MPI和可持续生计框架的多维贫困指标体系对崔 家沟村贫困人口进行重新识别。其次,从产业发展、人居环境、家庭收入与支出三个方面对崔 家沟村易地扶贫搬迁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价,揭示易地扶贫搬迁影响农户可持续生计能力提升的关键问题。 -
B.6 陕西工业遗产旅游空间的组织与重构
SSAPID:102-2277-8723-99DOI:大华 纱厂是西北地区最早的现代纺织企业,如今成为陕西省最具代表性的工业遗产。本文以西安大华 纱厂工业遗产保护改造为案例,从空间生产理论的角度分析了大华 纱厂从“内源性更新空间”——传统工业空间,到“外源性发展空间”——遗产旅游空间转变过程中的空间生产具体变化情况,找到了一条城市工业遗产保护与利用的有效路径 -
充分发挥广大海外华侨华人华商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作者:
SSAPID:102-6666-6187-99DOI:要采取切实措施,充分调动广
大华 侨华人华商的积极性,使他们成为“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参与者和建设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