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3 黄河中上游西北地区十年生态环境评估*
作者: 林建华,金晔,尹栋琳
SSAPID:102-5899-8126-22DOI:由于生态环境的基本状况关乎
人类 社会的生存和发展,因此,全面、系统了解和评估黄河中上游西北地区近十年生态环境的状况和变化趋势,对于推动该地区实现生态环境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
B.10 区块链技术应用与产业创新发展关键问题研究
作者: 张奕卉
SSAPID:102-5628-5807-20DOI:区块链技术是分布式的网络数据管理技术,利用密码
学 技术和分布式共识协议保证网络传输与访问安全,实现数据多方维护、交叉验证、全网一致、不易篡改。 -
B.14 全球视角下南方医科大学脑科学中心创新能力分析及对策建议
作者: 沈勇涛
SSAPID:102-5569-5219-19DOI:脑科学研究有利于探索生命和
人类 本身,有利于预防脑衰老、治疗各种脑部疾病,孕育众多颠覆性技术。 -
B.5 全面推进广东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研究报告*
作者: 广东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
SSAPID:102-2072-8057-69DOI:人类 社会正在进入以数字化生产力为主要标志的数字经济时代,加快广东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是顺应世界经济数字化转型时代潮流的必然要求,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决策部署的重大战略举措 -
中国康养产业发展报告(2021)
SSAPID:101-7757-7268-59ISBN:978-7-5201-9841-7DOI:暂无内容
分报告深入探究了疗愈、旅居、研
学 三个康养产业的细分业态,梳理了疗愈康养、旅居康养、研学 康养的发展历程,明确了概念范围,总结了各业态下的主要产品与服务;根据康养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指标,更新了康养20强市和 -
B.5 社区治理新探索:社区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治理的政策与路径研究
作者: 张雪梅,王磊
SSAPID:102-5236-7521-60DOI:从政策和路径的演进来看,当前社区社会组织对社区治理的参与,主要是通过社会服务和社区价值
观 重构,将原本“原子化”的个体联系在一起,构建起他们的社团生活,促进社区整合,实现社会和谐。 -
B.16 大运河(沧州段)文化资源开发路径与建议*
作者: 刘景枝,刘烜锴
SSAPID:102-8361-8563-03DOI:本报告从文化资源
学 、文化经济学 和符号经济学 的视角,分析了沧州段大运河项目规划、建设、传播、价值开发的做法与面临的问题,并提出五条发展建议。 -
B.18 河北定窑文化研
学 基地创新实践研究作者: 吉利,李佳
SSAPID:102-8771-8662-79DOI:定窑文化研
学 基地师资力量雄厚、教育经验丰富、课程创新性十足,已成为全省乃至全国极具影响力的研学 基地,正在发挥着育人价值,实现教育功能。本报告从曲阳定窑文化研学 基地项目成立状况和创新运营等方面综合考量,提出由定窑经验助推研学 基地发展的建议:一是加强“教”“旅”融合,构建育人环境;二是坚定文化自信,弘扬工匠精神;三是研发特色课程,提高教育质量 -
B.20 毕节市青年发展报告
作者: 邹雪
SSAPID:102-0058-0981-69DOI:在此背景下,本报告在调查2021年毕节市青年发展状况后,发现毕节青年的成长和发展总体呈现较好趋势,具体表现为:对国家有高度认同感和归属感;身心健康状况良好;对教育环境和学习方式多元化选择满意度高;婚恋
观 趋于多元化和自主化 -
B.19 安顺市青年发展报告
作者: 王向南
SSAPID:102-6762-8610-92DOI:具体表现为:青年思想道德建设得到加强,教育平台更加广阔,健康服务水平持续提升,青年婚姻
观 得到引导,婚恋平台增多,助力乡村振兴有效推进,合法权益得到有力维护,青年创新创业得到扶持,贫困青年的社会帮扶力度持续加大 -
B.2 贵州青年思想道德发展报告
作者: 宋鹏程,刘小龙
SSAPID:102-3029-1779-59DOI:调查表明,新时代贵州青年思想道德呈现积极向上的态势,他们具有高尚的人生追求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具有坚定的信仰信念信心和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观 ,积极投身崇德向善的道德实践。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主要表现在部分青年的人生观 需加强引导,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有待提升,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有待加强等方面。 -
B.14 河北省研
学 旅游创新发展研究作者: 贾子沛
SSAPID:102-5158-6533-35DOI:研
学 旅游渐渐突破了研学 受众、组织模式的限制,逐步发展为社会化、常态化、大众化的全民性研学行为。基于研学 旅游的重要时代意义和河北省研学 旅游组织方、参与方、运营方存在的现实问题,本报告通过总结归纳国内外研学 旅游开发与探索经验,针对河北省实际从组织协同、产品体系、管理服务、人才队伍和配套设施五个方面提出相应对策建议,为河北省研学 旅游的创新发展提供科学参考。 -
河北旅游发展报告(2022)
SSAPID:101-9753-6690-29ISBN:978-7-5201-9778-6DOI:基本子库
Abstract
摘要
河北蓝皮书(2022)编辑委员会
皮书网
法律声明
Ⅰ 总报告
B.1 2021~2022年河北省旅游业发展形势分析与展望
一 2021年河北省旅游业发展总体形势
(一)疫情防控常态化,旅游产业稳步复苏
(二)激活旅游市场活力,文旅赋能促进消费升级
(三)围绕国家战略,重点建设项目有序开展
(四)深化京津冀协同发展,“旅发大会”释放多重效应
1.京津冀协同发展进一步深化
2.旅游产业发展大会带动效应凸显
(五)深化文旅融合发展,提升产品供给质量
1.加强文旅创意产业创新发展
2.挖掘“非遗+旅游”的市场价值
3.红色文化促进文旅融合发展
(六)旅游产业结构优化,供给侧改革提质升级
1.体育旅游融合发展
2.乡村旅游助力乡村振兴
3.旅游多业态创新发展
(七)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数字赋能旅游产业
1.服务国家和区域战略,推进旅游公共服务品质提升
2.创新交旅融合,构建“快旅慢游”旅游交通网络体系
3.加强旅游厕所示范工程,提升游客满意度
4.加强数字文旅建设,提升旅游业智能水平
(八)提升旅游品牌形象,构建立体营销体系
1.加强旅游跨界联合
2.实施多元化营销
3.创新宣传推广形式
(九)强化旅游顶层设计,推进文旅高质量发展
1.“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取得丰硕成果
2.加快推进文化旅游行业标准化管理和信用体系建设
(十)加强旅游人才培养,提升旅游服务质量
1.完善教育培训体系
2.加强导游队伍建设
3.提高旅游职业教育能力和质量
二 2021年河北省旅游业发展主要特点
(一)疫情影响持续,旅游发展受限
(二)注重科技赋能,深化创新发展
1.科技赋能加速旅游新业态演进
2.数字化赋能推进旅游大数据系统建设
3.开发智慧产品,提升景区智能化水平
(三)挖掘文化内涵,深化业态融合
1.文化遗产传承保护成效明显
2.产品创新促进文旅融合
(四)创新品牌推广,传播河北声音
1.创新开展媒体宣传
2.精准开展品牌推广
(五)交旅融合发展,提升治理能力
三 2022年河北省旅游业发展形势分析
(一)发展机遇
1.国家战略部署助力旅游产业发展
2.科技赋能推进文旅产业深刻变革
3.文旅融合深化文化和旅游产业创新发展
(二)面临挑战
1.国际局势叠加疫情影响入境旅游发展
2.需求变动加之竞争加剧影响国内旅游发展
(三)主要问题
1.河北旅游产品联动效应不足
2.旅游发展仍存在资金困境
3.产业融合程度较低
4.创新发展支撑力不强
(四)发展预测
1.冬奥会的举办加速河北省冰雪旅游产业发展
2.京津冀协同发展将向纵深推进
3.旅游产品主题化程度将加深
4.旅游多业态发展进一步深化
5.旅游品牌影响力将持续提升
四 2022年河北省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一)深推科旅融合,创新旅游数字化建设
(二)枢纽项目引领,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三)丰富产品供给,激发在地消费活力
(四)优化发展环境,提质旅游公共服务
1.优化资源配置,加强服务群众意识,深入实施旅游惠民工程
2.深化交旅融合,构建“自驾游”和“自助游”服务体系
3.实施质量强旅战略,持续深入推进旅游“厕所革命”
(五)创新品牌营销,健全宣传推广体系
1.创新品牌推广,精准拓展旅游客源市场
2.强化媒体宣传,壮大文旅内容传播声势
3.扩大对外交流,讲好河北故事
(六)办好“旅发大会”,打造城市旅游标杆
(七)落地纾困计划,推进项目招商引资
(八)夯实人才基础,创新旅游引智机制
Ⅱ 行业新未来
B.2 “十四五”时期河北省旅游景区发展新方向研究
一 “十三五”时期河北省旅游景区发展情况
(一)旅游景区数量持续增加
(二)旅游景区质量持续提升
(三)旅游景区发展不断创新
(四)智慧景区建设成效显著
二 河北省旅游景区发展机遇
(一)相关政策与战略
(二)市场变化与消费升级
(三)科技创新与产业变革
(四)行业监管制度化与常态化
三 河北省旅游景区发展面临的挑战
(一)市场需求的新趋势与新变化
(二)景区创新投入不足
(三)疫情的冲击与影响
(四)周边省份的竞争加剧
四 “十四五”时期河北省旅游景区发展新方向
(一)文旅融合,进入景区发展新阶段
1.深化景区文旅融合
2.深入开展文化进景区活动
3.开展景区旅游品牌建设
4.景区文旅融合的实现路径
(二)产品多元化,拓展景区发展新空间
(三)科技创新,催生景区发展新动能
(四)深化改革,激发景区发展新活力
(五)提质升级,开创景区发展新局面
(六)疫情防控,成为景区新常态
B.3 “十四五”时期河北省旅行社业发展新形势研究
一 “十三五”时期全国旅行社发展及接待情况
(一)全国旅行社发展状况
(二)全国旅行社接待情况
(三)全国旅行社营业收入情况
二 “十三五”时期河北省旅行社发展及接待情况
(一)河北省旅行社发展状况
(二)河北省旅行社地区分布
(三)河北省旅行社接待情况
三 “十四五”时期河北省旅行社面临的主要困境
(一)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将较长时间存在
(二)在线旅行社冲击传统旅行社业务
(三)国内游客激增下传统旅行社的“无助”
(四)游客特别是国内游客的“去旅行社化”
(五)信息技术重塑传统旅行社营销模式
四 “十四五”时期河北省旅行社发展的应对策略
(一)明确未来旅行社发展趋势与方向
(二)采取合理措施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
(三)深入分析游客特别是国内游客的旅游需求
(四)积极针对外部变化开发旅游新产品
(五)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营销
(六)重点维系旅行社接待过的游客资源
B.4 “十四五”时期河北省旅游酒店业发展新趋势研究
一 河北省旅游酒店行业发展现状
(一)总体规模下降,旅游酒店进入转型发展阶段
(二)中端酒店占主导地位,高端酒店占比稳中有增
(三)从区域结构来看,旅游酒店相对集中于省会和环京津地区
(四)县域旅游酒店分布与旅游业发展水平相关
(五)冬奥会效应显现,张家口星级饭店群逐步形成
(六)营收位列全国前十,餐饮收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七)地区间经营效益差异明显,营业收入差距较大
(八)数字化营销能力增强,营销渠道持续优化
(九)低碳意识增强,多项低碳措施实施
二 “十四五”时期河北省旅游酒店业发展面临的挑战
(一)疫情影响持续存在,住宿业消费依然乏力
(二)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增强,企业面临巨大运营压力
(三)行业发展动力不足,人才流失问题加剧
(四)市场竞争加剧,星级饭店经营收益堪忧
三 “十四五”时期河北省旅游酒店业发展的宏观环境
(一)疫情逐步向好发展的趋势
(二)北京冬奥会的溢出和延续效应
(三)乡村振兴对旅游住宿业的推动
(四)教育改革和人口老龄化的影响
(五)技术进步为酒店业带来深刻变革
(六)“双碳”政策对旅游酒店业的影响
四 “十四五”时期河北省旅游酒店业发展预判及对策
(一)冬奥会后张家口旅游酒店或将出现阶段性过剩
(二)雄安新区旅游酒店建设将成为增长极
(三)下沉市场将成为战略发展方向
(四)适老化和亲子游成为热点命题
(五)用户体验升级带来服务模式创新
(六)跨界经营成为突破困境的尝试
(七)低碳发展将成为重要的转型方向
(八)职业教育大发展或突破人员流失困境
(九)大数据、智能化将驱动酒店服务转型升级
B.5 “十四五”时期河北省民宿业发展新态势研究
一 河北省民宿业发展的时代背景
(一)文旅赋能,为民宿业发展带来新契机
1.河北省文旅市场全面优化布局,“民宿+”业态发展迎契机
2.民宿成为出行住宿选择新风尚,全国民宿业发展活力持续释放
(二)政策先行,为民宿业发展打造新格局
二 河北省民宿业发展的基本特点
(一)新需求加速多元化民宿新业态发展,文化属性开始增强
(二)民宿建设与消费习惯仍在磨合,住宿仍是主要功能
(三)围绕服务京津冀旅游消费市场,经营模式推陈出新
三 河北省民宿业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一)乡村旅游振兴推进民宿集聚区建设
(二)冬奥会举办催生民宿旅游精品线路
(三)民宿行业标准和监管机制有待完善
(四)资金和盈利能力不足导致人才流失
四 “十四五”时期河北省民宿业发展趋势展望
(一)发挥“主人文化”优势,释放民宿文化内涵
(二)对标国内行业标准,推选特色民宿名录
(三)打造轻奢温馨民宿,体验特色冰雪风情
(四)加强智能管理模式,提升民宿服务质量
Ⅲ 发展新格局
B.6 环京津文旅协同发展先行区建设研究
一 环京津文旅协同发展先行区建设时代背景
二 环京津文旅协同先行区建设原则与重点
(一)建设原则
1.坚持统筹协调、全面提升
2.坚持市场导向、产业引领
3.坚持试点示范、因地制宜
4.坚持创新驱动、把握时代机遇
5.坚持共建共享、互利共赢
(二)实施重点
1.拓展投融资渠道,优化文旅产品供给
2.加强文旅信息互联互通,提升京津冀文旅融合质量
3.持续推动长城、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等生态旅游项目的发展
三 环京津文旅协同发展先行区发展现状分析
(一)政策支持
(二)面临机遇
(三)资源优势
1.文旅资源丰富
2.交通设施便利
3.市场需求旺盛
(四)主要问题
1.文旅资源融合度低,欠缺整体发展规划
2.基础设施亟待完善,空间结构不尽合理
3.文旅资源开发缺乏创新,文化生态保护有待加强
四 环京津文旅协同发展先行区提升对策
(一)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创新管理机制
(二)挖掘京津市场需求,突出文旅协同特色
(三)调整文旅要素配置,提升文旅服务水平
(四)深入推进文旅整合,分区域建设文旅协同先行区
B.7 长城国家文化公园(河北段)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思考
一 长城国家文化公园(河北段)建设的重要意义
(一)保护长城遗产,永续长城文化资产的重大工程
(二)传承长城精神,彰显国家文化自信的重要载体
(三)激活沿线经济,撬动区域乡村振兴的重要杠杆
(四)建设美丽河北,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大举措
二 长城国家文化公园(河北段)发展现状
(一)强化顶层设计,长效保护机制逐步建立
(二)聚焦重点项目,项目推进体系逐步形成
(三)挖掘文化内涵,文旅融合路径逐步被打通
(四)注重创新形式,文旅品牌影响力逐步提升
三 长城国家文化公园(河北段)高质量发展急需关注的问题
(一)长城国家文化公园管理体制有待创新
(二)长城沿线的旅游公共设施和服务质量有待完善与提升
(三)长城文旅产品的“文化要素”内涵有待凸显
(四)长城文化旅游在线宣传有待加强
四 长城国家文化公园(河北段)高质量发展路径
(一)加强统筹协调,建立高效率的国家文化公园管理体制
(二)优化设施格局,提供高品质的旅游体验和服务
(三)挖掘文化内涵,打造高水平的长城文旅融合新业态
(四)构建品牌矩阵,筑牢高站位的新旧媒体宣传阵地
B.8 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河北段)文旅深度融合发展研究
一 特色文化和旅游资源的基本情况
(一)物质文化遗产资源
1.运河水工遗址
2.运河古城遗址
3.码头遗址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
1.武术文化
2.吴桥杂技
3.传统手工艺
4.香河肉饼
(三)旅游资源
二 文旅深度融合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一)文旅资源和项目空间分布较分散
(二)文化旅游产品竞争力不强
(三)产业融合程度不深、效果不佳
(四)失去了运河固有的功能和本质
(五)旅游配套设施不完善和服务供给存在不足
(六)沿线县域经济发展不充分
三 文旅深度融合的路径和方向
(一)加快提升大运河文旅产品质量
(二)推动文旅与相关产业深度融合
(三)高标准推进旅游配套设施和服务建设
(四)打造京津冀“蓝绿”相间的生态高地
(五)增强市场在文旅融合中的主导作用
(六)有序推动运河恢复通水通航
B.9 河北省太行山旅游资源整合与空间结构优化研究
一 旅游资源整合理论研究与成功案例分析
(一)关于国内旅游资源整合理论研究
(二)区域旅游资源整合典型案例分析
二 河北省太行山区域旅游发展现状
(一)河北省太行山旅游资源发展现状
(二)整合条件分析
1.太行山旅游规划的出台为河北太行山旅游资源整合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
2.太行山区域旅游潜在客源数量多,交通较便利
3.太行山区域旅游大发展条件已趋成熟
三 河北省太行山旅游资源整合基本思路
(一)整合方针
(二)整合思路
(三)整合目标
四 基于旅游资源整合的空间结构优化
五 推进太行山旅游资源整合的对策建议
(一)成立领导小组,全面协调和推进聚集区旅游资源整合
(二)做好整合顶层设计
(三)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聚集区规模化、集约化发展能力
(四)加强聚集区统一宣传推广
(五)全面推进聚集区各类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
B.10 河北省沿渤海文化和旅游带国际化发展路径探索
一 河北省沿渤海地区的界定与描述
(一)河北省沿渤海地区的界定
(二)河北省沿渤海地区的描述
1.战略地位
2.建设目标
3.区位条件
4.资源丰富
5.基础设施
6.工业发达
7.文化深厚
二 河北省沿渤海文化和旅游发展的基础条件与现状分析
(一)河北省沿渤海地区文化和旅游发展历史
(二)河北省沿渤海文化和旅游带的发展基础
1.旅游业基础雄厚
2.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完善
3.文化和旅游影响力不断加大
(三)河北省沿渤海文化和旅游发展现状分析
1.理论研究综述
2.发展现状
三 河北省沿渤海文化和旅游带国际化发展的内外部环境分析
(一)河北省沿渤海文化和旅游带国际化发展SWOT分析
1.优势
2.劣势
3.机遇
4.挑战
(二)河北省沿渤海文化和旅游带国际化发展钻石模型分析
1.生产要素
2.需求条件
3.相关产业和支持产业
4.企业的战略、结构和竞争对手的表现
5.机遇
6.政府
四 河北省沿渤海文化和旅游带国际化发展路径研究
(一)打造国际知名滨海文化和旅游发展带
(二)积极探索“双循环”背景下的合作新模式
(三)提高该地区的可进入性,完善文化与旅游设施
(四)培育邮轮游艇、滨海温泉、康体疗养、葡萄酒庄等高端旅游业态
(五)提高国际营销效果
1.加大旅游促销投入力度,整合营销资源,优化创新营销方式
2.借助新媒体新技术营销,提高营销转化率
3.落实“走出去”“请进来”战略,拓展境外旅游营销渠道
(六)全面提高国际旅游服务水平
五 河北省沿渤海文化和旅游带国际化发展的保障措施
B.11 坝上草原文化旅游带绿色发展研究
一 坝上草原文化旅游带资源概况
(一)坝上草原文化脉络
1.坝上草原文化特征
2.坝上草原文化体系
3.坝上草原文化保护与传承
(二)坝上草原旅游资源
1.丰宁京北第一草原
2.御道口草原森林风景区
3.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
4.红松洼国家自然保护区
5.张北坝上草原
6.沽源湿地草原
二 坝上草原文化旅游带发展优势与存在的不足
(一)发展优势
1.独特的资源禀赋,为旅游业发展奠定了基础
2.科学的产业布局,为旅游业发展指明了方向
3.丰富的核心产品,为旅游业发展注入了强力
(二)存在的不足
1.生态环境问题突出
2.交通可进入性较差
3.旅游开发层次较低
4.旅游季节性影响较大
三 坝上草原文化旅游带绿色发展对策
(一)全方位保障,机制围绕旅游“立”
(二)全理念突破,管理围绕旅游“促”
(三)全域化监测,生态围绕旅游“护”
(四)全景化打造,品牌围绕旅游“创”
(五)全业态融合,产品围绕旅游“+”
(六)全要素支撑,服务围绕旅游“优”
Ⅳ 业态新融合
B.12 河北省红色旅游创新发展研究
一 河北省红色旅游发展成就
(一)种类全品质优,红色旅游资源丰富
(二)硕果累累,红色旅游发展基础结实
1.建设了一批红色旅游精品景区
2.推出了系列红色旅游精品线路
3.创作了一批红色文创与旅游演艺作品
4.营销联动,红色旅游品牌影响力日渐提升
5.联动发展,区域协同初见成效
(三)支撑有效,红色旅游政策体系不断完善
二 河北省红色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与面临的挑战
(一)红色文化挖掘不深,思想政治教育价值释放不够
(二)红色旅游产业化程度不高,精品项目缺乏
(三)旅游配套设施不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低
(四)体制机制不顺畅,开发管理实效性差
(五)人才队伍建设不足,从业人员素质不高
三 河北省红色旅游创新发展理念
(一)秉承创新发展理念,拓宽红色旅游发展思路
(二)把握协调发展理念,发挥红色旅游多元效能
(三)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探索生态化发展道路
(四)推进开放发展理念,主动融入区域发展大格局
(五)围绕共享发展理念,着力提升人民生活幸福感
四 河北省红色旅游创新发展对策研究
(一)立足红色史实,提升红色教育质量
(二)加快宣教方式创新,传承红色基因
(三)典型引领,建立融合发展示范区
(四)创新建设思路,强化红色旅游品牌
(五)加大开发力度,丰富红色旅游产品
(六)强化保障,加大红色旅游扶持力度
(七)协调联动,增强红色资源管理实效
(八)推进红色文化教育,构建人才队伍梯队
B.13 河北省乡村旅游与乡村振兴融合发展研究
一 乡村旅游与乡村振兴融合发展内在机理分析
(一)乡村旅游发展助推乡村产业兴旺
(二)乡村旅游发展推动乡村生态宜居
(三)乡村旅游发展带动乡村乡风文明
(四)乡村旅游发展促进乡村治理有效
(五)乡村旅游发展实现乡村生活富裕
二 河北省乡村旅游与乡村振兴融合发展现状
(一)乡村旅游与乡村产业发展融合现状
(二)乡村旅游与乡村生态宜居建设融合现状
(三)乡村旅游与乡村乡风文明建设融合现状
(四)乡村旅游与乡村治理融合现状
(五)乡村旅游与农民增收融合现状
三 推进河北省乡村旅游与乡村振兴融合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推进乡村旅游与三次产业融合发展,助力乡村产业兴旺
(二)推进乡村旅游与乡村生态建设融合发展,打造生态宜居新农村
(三)推进乡村旅游与乡村文化融合发展,促进乡风文明建设
(四)推进乡村旅游与乡村“三治”融合发展,提高乡村治理能力
(五)推进乡村旅游与村民创业就业融合发展,实现村民生活富裕
B.14 河北省研学旅游创新发展研究
一 新时期研学旅游的内涵与意义
(一)新时期研学旅游的内涵
(二)新时期开展研学旅游的重要意义
1.推动全民素质教育的普及和深化
2.推动我国旅游行业的优化和转型
3.带动旅游目的地更新迭代
二 河北省研学旅游发展现状与不足
(一)河北省研学旅游发展基础与现状
(二)河北省研学旅游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1.研学参与主体覆盖面窄
2.研学旅游重视程度不够
3.研学旅游产品体验度低
4.研学旅游专业人才供给乏力
5.研学基地配套服务缺失
三 国内外研学旅游实践经验与启示
(一)贵州省:推动研学旅游“点线面”共同发力
(二)阿姆斯特丹微生物博物馆:打造深度体验式主题研学旅游目的地
(三)安徽燕域田园综合体:推动研学旅游与产业发展共建互惠
四 河北省研学旅游创新发展对策与建议
(一)推动顶层设计引领与部门协调带动“双轮”并重
(二)加快开发“游学一体”深度体验式产品体系
(三)全面推进“1+2+N”智慧服务管理模式建设
(四)推动研学人才“外引内育”和“共建共享”
(五)加快研学基地“教育+旅游+智慧”配套设施建设
B.15 河北省文旅产业数字化转型发展研究
一 河北省数字文旅产业发展现状
(一)智慧旅游景区建设成效卓然
(二)公共文化数字化进程加快
(三)数字化引领文旅活动新形式
(四)推进文旅项目信息化平台建设
二 数字文旅迎来发展新机遇
(一)网络文化高质量繁荣发展开辟文旅融合新空间
(二)疫情防控常态化开启数字文旅新时代
(三)重大国家战略推动文旅数字化
三 河北省文旅数字化转型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对数字文旅的认知有待提升
(二)数字内容开发有待创新
(三)经营管理模式有待转型
(四)数字文旅品牌形象有待塑造
四 推动河北省文旅数字化转型发展的建议
(一)注重市场“真需求”,转变不同主体的传统认知
(二)加强文旅融合,实现数字内容开发的创新发展
(三)优化平台服务,提升数字文旅的管理效能
(四)聚焦产业打造,重塑数字文旅的品牌格局
B.16 河北省旅游休闲购物街区创新发展研究
一 河北省旅游休闲购物街区发展现状
(一)政策上积极推动
(二)高标准引领发展
(三)市场主体积极响应
(四)形成一批新型产品
(五)一批特色IP迅速打响
(六)文化消费场景不断丰富
二 河北省旅游休闲购物街区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对旅游休闲购物街区的认识不够
(二)文化主题和特色不够鲜明
(三)产品和业态同质化
(四)公共空间布局不够合理
(五)公共设施的配套不完善
(六)运营管理机制不成熟
三 国内外旅游休闲购物街区先进经验借鉴
(一)“文化IP+商业组团”的西安大唐不夜城
(二)历史文化与国际顶尖时尚碰撞的成都太古里
(三)主题公园性质的美国洛杉矶City Walk商业街区
(四)设计理念突出的日本神户马赛克广场商业街区
四 高质量推动河北省旅游休闲购物街区创新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标准引领,高品质培育旅游休闲购物街区
(二)凸显特色,打造每个街区自己的文化基因
(三)业态多元,引导街区产业高质量发展
(四)聚焦文创,让特色文创商店为街区增值
(五)功能叠加,优化街区配套设施和综合服务
(六)强化运营,提升街区管理运营和治理水平
(七)强化品牌,打造城市文化旅游新名片
Ⅴ 实践新探索
B.17 京张体育文化旅游带发展策略研究
一 京张山水同源、资源互补,体育文化旅游带前期建设已取得积极成效
(一)政策支撑不断夯实
(二)文化旅游资源丰富
(三)经济社会深度融合
(四)绿色发展优势凸显
(五)产业体系逐渐健全
二 京张体育文化旅游带当前发展软实力尚不足
(一)资源价值尚未充分发掘
(二)产业综合竞争力还不强
(三)区域合作机制和方案还不完善
(四)体育专业人才不足
三 绿色发展是京张体育文化旅游带的应有之义
(一)绿色发展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核心要义
(二)绿色发展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策略
(三)绿色发展是京张体育文化旅游带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
四 加快京张体育文化旅游带绿色发展的几点思考
(一)夯实基础,构建京张体育文化旅游带绿色发展“强支撑”
(二)集约利用,整合京张体育文化旅游带绿色发展“资源盘”
(三)发挥优势,实现京张体育文化旅游带绿色发展“优供给”
(四)文化赋能,打造京张体育文化旅游带绿色发展“强内核”
(五)产业升级,增值京张体育文化旅游带绿色发展“价值链”
(六)深化改革,推动京张体育文化旅游带绿色发展“可持续”
(七)跨区联动,开创京张体育文化旅游带绿色发展“新格局”
(八)培树品牌,打造京张体育文化旅游带绿色发展“名片集”
B.18 河北定窑文化研学基地创新实践研究
一 研学实践教育的提出与概念界定
(一)研学旅行是国家制定的一项国策
(二)研学旅行概念上的清晰界定
(三)新时代人才培养的四大关键能力
二 陶瓷文化研学基地的发展与现状
(一)陶瓷文化研学基地发展的时代背景
(二)我国陶瓷文化研学的发展现状
三 定窑文化研学基地的发展与实践
(一)定窑在中国陶瓷的历史地位
(二)定窑文化研学基地发展历程
(三)定窑文化研学基地创新经验
1.加强校企合作,宣传文化特色
2.打造经验团队,树立品牌效应
3.“定根”传统文化,构建专属课程
四 由“定窑经验”谈研学基地发展建议
(一)加强“教”“旅”融合,构建育人环境
(二)坚定文化自信,弘扬工匠精神
(三)研发特色课程,提高教育质量
1.课程体系构建的理论依据
2.特色课程的精准定位
3.以资源的独占性呈现特色
4.以文化的差异打造特色
5.以方法和材料的差异性体现特色
(四)加强师资建设,提高服务质量
1.研学实践教育的本质是对话
2.研学实践教育的形式是合作
3.研学实践教学的模式是学习共同体的学习
4.研学导师的多样化角色
(五)注重过程管理,增强风险意识
(六)讲好传统故事,加强品牌宣传
B.19 河北太行红河谷旅游区创新发展研究
一 河北太行红河谷旅游区创新发展的资源辨识
(一)深厚的红色文化底蕴
(二)独特的生态河谷景观
(三)特色的农工产品品牌
(四)坚实的人文资源基础
二 河北太行红河谷旅游区创新发展的模式解读
(一)构建空间格局,塑造和谐共生关系
1.清漳河谷产业轴引领
2.山水休闲度假环旅游联动
3.四大沟峪片区综合带动
4.四大龙头产品核心品牌
5.打造多点合力的共同支撑
(二)推动产业深度融合,促进旅游高质量发展
1.创意文化产业融合
2.体育休闲产业融合
3.研学教育产业融合
(三)推进城乡统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三 河北太行红河谷旅游区创新发展的经验借鉴
(一)打造复合产品体系
(二)打造文化创意产品
(三)推进城乡融合发展
四 河北太行红河谷旅游区创新发展的作用启示
(一)高点定位谋划,打造文化旅游新高地
(二)采用市场运作,实施不同类型开发模式
(三)创新体制机制,促进旅游可持续发展
(四)完善配套设施,构建公共服务体系
(五)实施创新营销,提升旅游品牌形象
皮书
主编简介
皮书数据库
河北省太行山旅游资源整合与空间结构优化、河北省沿渤海文化和旅游带国际化发展路径、坝上草原文化旅游带绿色发展等六个方面进行了综合研究;业态新融合篇从河北省红色旅游创新发展、乡村旅游与乡村振兴融合发展、研
学 旅游创新发展、文旅产业数字化转型发展等方面进行了反思和总结;实践新探索篇以京张体育文化旅游带、河北定窑文化研学 基地、河北太行红河谷旅游区为例对新时期文旅产业如何创新发展进行了实证研究。 -
B.14 环境治理中的产业嬗变:历程与影响*
作者: 吴琛杭,罗桥
SSAPID:102-2115-8056-35DOI:全球工业化进程带来复杂严峻的环境污染,引发的环境问题直接威胁
人类 的生存与发展,倒逼人们通过环境治理措施调整产业从而改善生态环境。 -
B.13 老年友好介护服务:日本多类型设施体系
作者: 罗鹏,陈蕾蕾,雷凤琴,杨一帆
SSAPID:102-2783-8102-78DOI:本文通过对日本人口老龄化的形势和日本社会养老需求背景的介绍,根据当前日本的政策以及发展的实情,从日本的“介护保险制度”,养老设施运营的分类、特点以及现状等方面,分析并梳理了日本多类型设施的构架与体系,并对典型案例“
学 研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