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数

66

引证文献

3 !

参考文献

18

2006年:世界社会主义跟踪研究报告图书

World Socialism Tracking Research Report (2006)

SSAPID:101-9998-8769-70
ISBN:978-7-80230-509-0
DOI:
ISSN:

[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是选取上一年度世界社会主义中心研究人员有权威性、前沿性和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结集出版的,反映了世界社会主义研究领域的最新发展和动态。本皮书是专门针对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国际共运史等研究领域的学者和党政干部,大学政治课程教师和宣传工作者出版的一套年度参考书,信息量相当大,基本汇集了这些专业领域有关世界社会主义研究方面的绝大部分研究成果,是这个领域有关人员必备的案头读本。

相关信息

丛书名:世界社会主义黄皮书
作 者: 李慎明
编 辑:祝得彬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7年03月
语 种:中文
中图分类:E 军事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社会主义研究中心

 法律声明

 《世界社会主义黄皮书》编委会

 相关链接

 专论

  世界社会主义现状和发展的若干问题

   一 西方社会四次推举“千年第一思想家”结果的启示

   二 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正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革命中逐步激化

   三 马克思主义没有过时,社会主义没有终结

    1.马克思主义揭示了人类历史特别是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共产主义必然胜利的客观规律,是指导无产阶级乃至全人类翻身求解放的科学,是已经被实践证明并将继续被实践证明的科学

    2.说马克思主义过时的人,往往对资产阶级经济学的老祖宗亚当·斯密的“看不见的手”一说崇拜得五体投地,极力主张用这一理论来指导中国的经济改革

    3.说马克思主义过时的人,往往信奉资本主义能够救中国

    4.美国这样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为什么迟迟发生不了社会主义革命

    5.美国经济潜伏着严重的危机,极有可能已步入40~60年的“康德拉季耶夫周期”

   四 需要跟踪和深入研究的四个方面的问题

    1.应当清醒、正确地坚持对20世纪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基本经验和深刻教训,做出马克思主义的、更加系统的理论总结

    2.应当清醒、正确地认识和把握我们时代的实质与时代的主题,应当清醒、正确地认识和把握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状况、实质和总的历史性走势

    3.应当清醒、正确地认识和把握当代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两种社会形态的本质对立和历史联系

    4.应当清醒、正确地对21世纪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趋势做出正确的分析、估计和展望

 专题篇 理论与实践

  超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兴起及其对世界社会主义的影响

   一 经济全球化的冲击与超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兴起

   二 超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本质特征和历史地位

   三 超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对世界社会主义的双重影响

  新世纪以来俄罗斯共产主义运动的理论与实践

   一 组织状况

    1.俄共的组织状况

    2.其他共产党的组织状况

     (1)“俄罗斯共产主义工人党—共产党人党”

     (2)“劳动俄罗斯”党

     (3)全联盟布尔什维克共产党

     (4)全联盟(布尔什维克)共产党

     (5)俄罗斯共产党—苏共

     (6)共产党联盟—苏共

     (7)苏联共产党

     (8)全俄罗斯未来共产党

   二 实践活动

    1.积极参加各级议会选举

    2.组织议会外的抗议运动

    3.提出替代性的经济社会纲领

    4.积极参加国际左翼活动

   三 理论思潮

    1.对苏联、苏共历史的评价

    2.对未来社会主义的构想

    3.关于重建社会主义的途径

    4.对民族和宗教的态度

   四 挑战与前景

  后冷战时期国际关系中的意识形态因素

   一 后冷战年代的意识形态之争

   二 中美关系中的意识形态因素

   三 对当前国际政治的两点看法

    1.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方法观察分析国际现象

    2.既要积极吸取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也要警惕和抵制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实行“西化”与“分化”的图谋

  从苏共丧失执政地位看保持共产党的先进性

   一 共产党的先进性体现在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

   二 共产党的先进性就是在国家政治经济生活中起到主导作用,发挥带头作用

    1.早期苏共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

    2.苏共20世纪50~80年代党的先锋作用的弱化

    3.“民主化”和“公开性”的思潮使苏共丧失砥柱作用

   三 共产党的先进性要求克服官僚主义,拒腐倡廉,密切联系群众

    1.关心群众利益、密切联系群众是苏共夺取政权和巩固政权的保证

    2.早期苏共领导人反对官僚主义,廉洁奉公、关心群众的光辉形象

    3.革命领袖在廉洁奉公、拒腐倡廉方面为群众树立光辉形象

    4.苏共与人民群众关系的恶化

  中东“民主社会主义”的主要特点

   一 中东地区的“社会主义”是什么社会主义?科学社会主义还是民主社会主义?

   二 中东社会主义流派

   三 科学社会主义没能在中东生长的主要原因

  来自西方泛左翼联谊会的声音

   一 从“社会主义学者大会”到“全球左翼论坛”

   二 美国霸权的衰落及帝国主义的未来

   三 全球化与新自由资本主义

   四 拉丁美洲:国家和社会运动

  越共十大:总结与发展

   一 越共十大的主要内容

   二 越共内部关于一些重大问题的讨论始末

    1.关于“剥削”与“党员是否可以经营私人资本”的讨论

    2.关于经营私人资本的企业家是否可以入党的问题

    3.关于越南的政治体制改革

    4.对于国际问题的讨论

    5.关于越南社会主义道路的讨论

  中国共产党与东南亚各国政党的新型党际关系

   一 中国共产党与东南亚各国政党建立新型党际关系

    1.中国共产党对外工作的战略调整为建立新型党际关系创造了条件

    2.中国共产党同东南亚各国政党交往情况和特点

     (1)以互相尊重、互相谅解、互相信任为基础

     (2)党际交往遵循党际关系四项原则顺利发展

   二 中国共产党与东南亚政党交往取得的成果

    1.同越南共产党和老挝人民革命党的交往,为国家关系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基础

    2.同东南亚具有不同意识形态的政党友好往来,促进了国家关系的发展

     (1)政党交往起到了增信释疑的作用

     (2)政党交往促进了国家关系的发展

     (3)交流治国理政经验,促进各自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3.共同促进亚洲政党和亚洲地区合作

     (1)共同推动建立亚洲政党间的全新交流合作机制

     (2)共同倡议并达成亚洲政党交流合作的原则

     (3)共同促进亚洲政党国际交流、推动区域合作发展

   三 中国共产党与东南亚各国政党合作关系的前景

  西方马克思主义者所说的社会主义不同于科学社会主义所说的社会主义

   一 “当代走向社会主义的道路要由科学到乌托邦”论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的歪曲

    1.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布洛赫、马尔库塞提出的论据

    2.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的命题的本来意义

   二 社会主义在实践中发生失误,并没有使科学社会主义倒退为空想,社会主义的发展要不断地与时俱进

   三 西方马克思主义人本主义社会主义观的挫败

   四 社会主义振兴之路在于更紧密地结合时代特征和本国实践向前推进科学社会主义

   五 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理论也包含一些有益的探索

  美国共产党全国主席韦伯论社会主义

   一 社会主义:一个古老的主张

   二 马克思实际说了什么

   三 社会主义及其必要性

   四 持续繁荣今何在?

   五 沉重压力下环境濒临崩溃

   六 根深蒂固的不平等

   七 民主问题

   八 未来世界的面貌

   九 社会主义和价值观

   十 斗争的主要内容

   十一 谁是向社会主义过渡中的斗争主体

   十二 广泛的阶级和社会联盟

   十三 关于和平过渡

  经济全球化与现代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一 经济全球化给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带来的挑战

   二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视野下的经济全球化

   三 以经济全球化为背景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创新和发展

  朝鲜主体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

   一 反对教条主义和事大主义,独立自主地制定全部路线和政策

    1.社会主义完全胜利阶段

    2.社会主义的最后胜利阶段

    3.进入共产主义社会阶段

   二 进一步阐述主体思想,强调人的自主性及思想意识在发展中起决定性作用

    1.强调主体思想的独创性

    2.强调人的自主性和思想意识在发展中起决定性作用

   三 强调以“先军政治”应对新挑战,建设强盛国家

   四 强调以新观念,从新的高度出发探索朝鲜式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

    1.以新的观念适应时代发展要求

    2.改进和完善主体社会主义经济管理方法

    3.把发展农业作为经济建设的中心任务

    4.科学技术作为经济发展重点

    5.加大对外开放力度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工人运动现状与未来的理论思考

   一 现状的原因分析

   二 阶级矛盾变化的预测性分析

   三 两个值得深入研究的重要问题

    1.关于一国内工人阶级与其他阶级阶层的联合

    2.关于工人阶级的国际联合

 专题篇 苏联解体问题研究

  《居安思危——苏共亡党的历史教训》

   序言

   第一集 苏共兴衰的历史轨迹

   第二集 苏共的基本理论及指导方针

   第三集 苏共的意识形态工作

   第四集 苏共的党风

   第五集 苏共的特权阶层

   第六集 苏共的组织路线

   第七集 苏共的领导集团

   第八集 苏共对西方世界西化、分化战略的应对

   尾声:俄罗斯在反思

  《居安思危——苏共亡党的历史教训》是部好影片

   一 与会同志对这部片子给予高度评价

    1.选材重大意义深远

    2.有利于教育广大党员群众

    3.居安要思危、处于太平盛世也应有忧患意识

    4.研究苏联的教训对中国和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二 对苏共亡党教训的分析

    1.苏共的高层干部蜕化变质

    2.苏共党的思想路线出了问题

    3.推崇多党制,否定共产党的领导地位

    4.全盘否定苏共党的历史,特别是否定斯大林

    5.党的腐败问题、特权阶层问题

   三 吸取苏共亡党教训,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1.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党正确处理历史问题,特别是正确评价毛泽东同志和毛泽东思想,对凝聚全党走到今天起了重大作用

    2.在中国必须坚持和改进共产党的领导,巩固和加强党的执政地位

    3.坚持改革开放和理论创新,保持党的先进性

    4.发展完善党内民主,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

    5.坚持反腐败,加强党风廉政建设

    6.加强对青少年进行马克思主义的思想道德教育

   四 对这部影片的建议

  深刻剖析苏联解体历史教训进一步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

   一 对《居安思危》教育参考片给予高度评价

    1.该片是关于苏联演变历史研究的代表作

    2.该片是总结苏共亡党苏联亡国深刻教训的一部精品成果

    3.制作这部片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4.该片内容生动、资料丰富、语言通俗、理论严谨,给人以正面的启发和教育

   二 苏联解体历史原因的分析

    1.苏联亡党亡国的根本原因出在苏共党内

    2.采取历史虚无主义态度是背离马列主义的开始,是全盘否定苏联历史

    3.戈尔巴乔夫推行改革“新思维”与“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是导致苏共垮台、苏联解体的决定性原因

   三 苏联解体历史教训的启示

    1.苏共亡党苏联亡国的惨痛历史过程和确凿的历史事实,深刻揭示了依靠无产阶级专政保卫社会主义制度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观点

    2.汲取苏共亡党血的教训,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保持党的先进性

    3.对西方世界实施西化、分化苏共的战略和手法要保持高度警惕

    4.斯大林问题是认识苏共亡党苏联亡国基本原因的切入点和钥匙,由于立场不同,得出的结论也就不同甚至尖锐对立

    5.必须加强执政党的建设,毫不动摇地坚持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原则,构筑防腐拒变的钢铁长城,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紧密联系

    6.高度重视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

   四 改进意见

  苏东剧变后俄罗斯社会苦难与丑恶的写照

  前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说:民主化是惨痛失误 忠告中国不要搞

   一 搞民主化是惨痛的失误

   二 高度评价邓小平

  悔悟与反思

   一 “不要搞什么‘民主化’,那样不会有好结果”

   二 “公开性”——双刃剑

   三 “现在宁愿切断自己的手臂,也不会在《别洛韦日协议》上签字”

  普京对苏联历史及苏联解体的评价

   一 最近两年,普京认为苏联的解体是一场“悲剧”

   二 前几年,普京评价苏联功过“一分为二”,肯定的成分多

   三 苏联解体初期,普京对苏联的评价中否定成分偏重

  “安德罗波夫年”与“戈尔巴乔夫时代”:改革与反腐败

   一 安德罗波夫年

    1.改革措施

    2.反腐败——“安德罗波夫年”的亮点

   二 戈尔巴乔夫改革时代

    1.“加速”改革战略受阻

    2.政治体制改革引发政局动荡

    3.反腐败半途而废

   三 安德罗波夫与戈尔巴乔夫的改革和反腐败比较

  论苏联演变的决定性因素

   一 “马克思主义乌托邦说”

   二 “十月革命先天不足说”

   三 “斯大林模式说”

   四 “经济没有搞好说”

   五 “被苏联人民抛弃说”

   六 苏联演变的决定性因素

 专题篇 斯大林研究

  再谈俄罗斯反思苏联历史、重评斯大林思潮

   一 俄罗斯是否存在对斯大林、对苏联历史的根本否定*

    1.赫鲁晓夫时期的“非斯大林化运动”

    2.戈尔巴乔夫时期对斯大林、对苏联历史的全盘否定

    3.苏联解体原因与重新评价苏联历史和斯大林的关系

   二 当前俄罗斯社会对斯大林和苏联历史的重新评价

    1.俄罗斯官方重新评价斯大林的情况

    2.当前俄罗斯学界和俄罗斯社会重新评价苏联历史和斯大林的情况

    3.西方对俄罗斯重新评价苏联历史和斯大林的反应

   三 俄罗斯重评苏联历史和斯大林问题的实质

  如何看待赫鲁晓夫的秘密报告

   一 秘密报告出笼的经过

   二 秘密报告的主要内容

   三 秘密报告产生的影响和后果

  斯大林评价中具有争议性问题的新分析

   一 在肃反扩大化问题上的责任应该客观评价

    1.肃反扩大化的错误被严重夸大

    2.所谓清洗“列宁近卫军”等老党员

    3.所谓“消灭了4万个指挥员”的说法。

    4.关于流放少数民族问题

    5.关于所谓的“宗教裁判所”的问题

   二 关于斯大林评价中其他几个有争议的问题

    1.关于个人崇拜问题

    2.关于列宁的遗嘱问题

    3.关于制造斯大林有“偏执狂症”的谎言

   三 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对斯大林做出科学评价

   四 历史将把斯大林坟墓上的垃圾席卷而去

  对“斯大林模式”岂能“否定得越彻底越好”

  “非斯大林化”与苏联的解体

   一 赫鲁晓夫发动的“非斯大林化”运动

   二 勃列日涅夫继续了“非斯大林化”的错误

   三 戈尔巴乔夫发动的“非斯大林化”运动

   四 俄罗斯人民重新评价斯大林

    1.俄罗斯各个政党对斯大林的重新评价

    2.昔日“持不同政见者”对斯大林的重新评价

    3.俄罗斯各级政府及其领导人对斯大林的重新评价

    4.俄罗斯民众和青年对斯大林的重新评价

 专题篇 “颜色革命”问题研究

  美国霸权主义和“颜色革命”

   一 “颜色革命”概述

   二 “颜色革命”都是由美国在背后操纵的

   三 “颜色革命”的规律性

   四 我国必须采取措施预防“颜色革命”

  独联体“颜色革命”与美俄战略和策略应对

   一 美国的战略和策略

    1.通过大规模经济援助,造成依附关系,同时争取民心

    2.重视意识形态领域的渗透,通过文化手段扩大对政治进程的影响力

    3.推动独联体国家的所谓“民主建设”,敦促这些国家接受西方的政治改革方案

    4.在安全领域建立合作机制,实现在独联体的“军事渗透”

    5.在选举中支持反对派,鼓动街头斗争,扶植亲美势力上台

    6.对不接受“民主”的国家,用制裁等手段施压

    7.与欧盟、欧安组织加强合作,增强对独联体国家的影响力

   二 俄罗斯应对“颜色革命”的举措

    1.“主权民主”应对西方民主

    2.通过《非政府组织法》,严控境外资金来源

    3.组建现政权的青年组织,警惕西方意识形态渗透

    4.放慢社会改革步伐,缓和政权与民众间的矛盾

    5.确定四大优先发展项目,确保民众的支持

   三 俄罗斯近期不会发生“颜色革命”

    1.美国针对俄罗斯的“三环”战略

    2.俄罗斯的抵制

  “橙色革命”中的欧盟和两种推广民主的模式

   一 “橙色革命”中的欧盟因素

    1.欧盟对乌克兰等归属欧洲地域的前苏联国家产生了极大的磁吸作用

    2.欧盟对乌克兰“民主化”做了长期有效的预备工作

    3.欧盟及其成员国通过欧洲安全与合作组织等国际组织,对乌克兰选举的合法性进行质疑,帮助尤先科推翻了第二轮选举结果

    4.欧盟部分国家和机构领导人在关键时刻进行高层斡旋,对乌当局施加压力

   二 欧盟推进“全球民主”的战略特性

    1.美国的民主战略具有全球视野,欧盟则把注意力集中在其周边地区

    2.美国的民主计划通常显得激进,不惜使用武力,而欧盟则比较谨慎

    3.美国的扩展民主计划往往具有临时性和机会主义的特征,而欧盟则保持相对长期稳定

    4.欧盟在扩展“民主”时比美国更机制化

    5.欧式“扩展民主”和美式“输出民主”的差别

   三 欧盟“扩展民主”的推动与制约因素

  美国“转型外交”的实质是用软硬两手遏制发展中大国特别是中国的发展

   一 “转型外交”反映了美国的帝国主义本质

   二 美国的“转型外交”是在总结苏东剧变和最近一系列“颜色革命”的经验基础上提出来的

   三 “转型外交”的理论基础是主权过时论,宣布民主和人权高于国家主权

   四 “转型外交”也意味着美国外交的重点将发生转移

   五 赖斯还规定了“转型外交”的基本工作方法

   六 必须认真对待美国的“转型外交”

  白俄罗斯缘何能抵御“颜色革命”

   一 高调表态,强硬回击

   二 立法防范“颜色革命”

   三 严格限制反对派的活动

   四 严禁外国非政府组织和基金会干预白俄罗斯内政

   五 阻止西方介入总统选举

   六 牢牢掌控主流媒体

   七 政绩显著,民众支持

   八 专政机关支持总统捍卫政治稳定

   九 联俄抗美,抵御“颜色革命”

   十 反对派难以与卢卡申科抗衡

 国别和地区篇 俄罗斯

  最新社会调查显示俄罗斯人深深怀念苏联

   一

   二

   三

  俄政府将国企作为调控经济的杠杆

   一 能源私企重新国有化

    1.采取司法手段,将“有问题”的私有石油公司的核心资产收归国有

    2.采取市场手段,由国家控股企业收购私有西伯利亚石油公司

   二 立法保证核心国企主导地位

   三 政府扶助国企扩张

    1.支持天然气工业公司主导科维克塔凝析气田开发

    2.支持俄罗斯石油公司获得更多油气资源

    3.支持统一电力系统公司购入动力机器公司股份

    4.支持国有的对外贸易银行资本和业务扩张

   四 加强对战略国企的监管

    1.俄政府高级官员到大国企兼职

    2.在加强对重要国企组织人事控制的同时,普京也强调对国企的上缴利润和税收的监管

    3.利用税收手段,把石油超额利润缴入联邦财政

   五 限制和规范中小企业的私有化

    1.私有化对象只能是非战略性企业

    2.私有化行为规范化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作家的思想状况及其反思

   一 自由派作家的失望和消沉

   二 爱国者的痛惜和反抗

   三 持不同政见作家的反思和教训

  必须尊重历史

  全球化时代的俄罗斯

  久加诺夫:俄罗斯需要强大而智慧的政权

   一 十月革命前俄罗斯议会的经验

   二 苏维埃的伟大功绩

   三 给祖国送点礼物

  当前俄罗斯社会对腐败的看法

   一 腐败引发社会关注

    1.腐败已经成为俄罗斯经济进一步发展的主要障碍

    2.腐败成为当前引发俄罗斯人不安的第七大问题

   二 腐败现象及其发端

   三 腐败的性质与原因

   四 民众对战胜腐败的信心与举措

   五 战胜腐败对普通民众的影响

  戈尔巴乔夫下台后的不光彩表现

   一 拼命赚钱,出书讲演,兼做商业广告

   二 坚持错误,推卸责任,为过去的“改革”辩护

   三 自食其言,插足政坛,一再与叶利钦干仗

   四 不自量力,竞选总统,结果遭到惨败

   五 反对俄共,另建新党,企图东山再起

   六 时而赞扬,时而反对,对普京态度多变

   七 面对中国,进行反思,做出“醒悟”表示

  俄罗斯的传媒管理及未来走向

   一 普京政府的新闻理念及其管理举措

    1.整顿传媒秩序,惩治传媒寡头

    2.扶持国有媒体,树立国家传媒观念

    3.取消境外传媒特权,遏制西方传媒的渗透

    4.普京还提出“国家信息安全”的新闻理念,强调建立“国家统一信息空间是第一位的”

   二 俄罗斯现政府与传媒的关系

    1.俄罗斯的传媒格局

    2.政府掌握媒体发展的主导权

  俄罗斯与西方的“民主”之争

   一 面对西方批评和指责,普京多次与布什在不同的场合就民主话题直接交锋。并利用各种机会,通过国际传媒阐明俄罗斯当局对民主问题的看法

   二 对内统一认识,对外坚定表明俄罗斯将走自己的政治发展道路

   三 提出“主权民主”的概念,坚决反对别国利用民主作为工具来干涉俄罗斯的内部事务,反对西方国家对外“输出民主”

   四 提高警惕、采取一系列实际措施进行应对

  俄罗斯的主权民主论

   一 俄罗斯提出主权民主论的背景

   二 俄罗斯提出主权民主概念的目的

    1.质疑西方自由民主模式,拒绝外部无礼的指责

    2.与叶利钦时期的“寡头式民主自由体制”划清界限

    3.对近期爆发的“颜色革命”现象的回应

    4.强调要寻找俄式的民主道路

   三 俄罗斯围绕主权民主的讨论反映了俄罗斯社会对未来政治发展的探索

   四 俄罗斯围绕主权民主的讨论在很大程度上也反映了俄罗斯对当今国际局势和与西方关系的看法

  俄罗斯“光头党”现象

   一 俄“光头党”罪行累累

   二 俄“光头党”的活动特点

   三 俄“光头党”产生原因

    1.俄罗斯民族的特性与历史传统

    2.苏联解体造成的现实困境

    3.“新纳粹主义”泛滥的国际因素

    4.俄当局打击不力的消极影响

  俄罗斯能源领域并购重组之目的

   一 俄罗斯能源企业并购重组措施

    1.运用国家权力实现能源领域的重组

    2.通过立法确定石油天然气公司的垄断地位

    3.通过兼并和国有控股等途径控制大型能源公司

    4.巧妙利用资本市场

   二 俄罗斯能源企业并购重组之原因

    1.能源战略:俄罗斯要建立世界级的石油和天然气公司

    2.能源资源:俄罗斯克服资源领域改革单纯市场化趋势,确保国家能源安全

    3.能源国有化:俄罗斯加强国家对能源资源的控制

    4.能源出口:拉动俄罗斯经济快速增长

 国别和地区篇 拉美地区

  委内瑞拉驻华大使谈委内瑞拉的政治进程

   一 委内瑞拉玻利瓦尔革命的历史渊源

   二 当前的玻利瓦尔革命

   三 关于查韦斯总统的政治思想

  拉美国家经济社会危机频发并非发展的一般规律

  巴西劳工党执政的成就及存在的问题

   一 劳工党执政三年来政绩显著

   二 腐败使劳工党前途未卜

   三 劳工党存在着诸多深层问题

    1.劳工党缺乏正确的理论指导和具有凝聚力、约束力的政治信念

    2.劳工党政府未能冲破旧的政治制度和法律的束缚,上台后未对旧的体制、法规做任何改变,只是在旧的框架内削足适履

    3.劳工党政府没有自己的军队,因此没有任何权威

    4.劳工党没能给劳动者带来实际利益,因而其政府日益失去基本群众的支持

    5.党内派别丛生,内部分歧和内部斗争严重分散了劳工党的注意力

    6.劳工党手中没有舆论工具,难以有效宣传自己的政策、主张,而且在对手攻击面前软弱无力

    7.巴西有27个合法政党,在联邦及州议会中有议员的党大约有15个,其中民运党、自由阵线党和巴西社会民主党都大于劳工党

  玻利维亚“争取社会主义运动”成功的经验和面临的挑战

   一 “争社运”走上政治舞台具有深刻的政治社会背景

   二 “争社运”的成功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

   三 “争社运”的政治主张与政策走向

   四 “争社运”执政面临的困难与挑战

  国际学术界和政界对拉美左派的看法

   一 关于拉美左派的定义

   二 当今拉美左派的分类和性质

   三 对拉美左派的看法

  古巴压而不垮的奥秘在哪里

   一 坚持社会主义不动摇,并实行稳步的改革开放

   二 始终不忘为民造福,让群众从改革和建设中获得实惠

   三 各级干部不搞特殊,与人民群众同甘共苦

   四 加强党的建设,严格惩治腐败

  古巴谨慎探索经济和社会发展道路

   一 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

    1.实行经济改革和调整,经济获得恢复和增长

     (1)实行美元流通合法化,整顿财政和金融秩序

     (2)调整农业基本生产单位,实行国营企业改革

     (3)扩大商品和服务自由市场

     (4)扩大企业对外贸易自主权,积极吸引外部投资

    2.克服经济结构危机,形成新的经济和产业结构

     (1)旅游业成为古巴最重要的支柱产业

     (2)石油与镍矿开采在经济中的地位迅速提升

     (3)积极发展高新技术,初步形成本国的优势技术产业

    3.坚持社会平等原则,促进社会事业的发展

    4.调整对外经济关系,建立“平等互利”的经贸关系模式

   二 近年来经济和社会政策的调整

    1.新的政策调整内容

     (1)停止美元流通,调高本币对美元的比值

     (2)收缩外汇和外贸权限,整顿个体经营

     (3)提高部分社会阶层的工资

    2.政策调整的目的

     (1)抑制社会贫富差距拉大,消除社会不安定因素

     (2)加强货币和金融管制,整顿经济和金融秩序

     (3)加强对美元的控制,防范美国的金融制裁

   三 经济和社会发展面临的挑战

    1.居民的生活需求与有限的经济增长之间的矛盾

    2.有限的经济增长与社会事业需求之间的矛盾

    3.计划经济体制与利用市场因素之间的矛盾

   四 主导政策走向的一些基本因素

    1.在不利的国际环境下,始终把政治稳定和社会安定放在首要地位

    2.社会公平和公正原则是古巴革命的立足之本

    3.坚持计划经济,否定市场经济

   五 建立“不可逆转的经济”

  “芝加哥弟子”与新自由主义在拉丁美洲的泛滥

   一 智利项目与“芝加哥弟子”的产生

   二 皮诺切特独裁政府与“芝加哥弟子”

   三 “智利奇迹”与国际经济学界的变化

   四 智利80年代的经济危机及“芝加哥弟子”的淡出

   五 芝加哥学派在其他拉美国家的影响

   六 美国控制第三世界国家的手段及相关思考

  查韦斯的“21世纪社会主义”构想及其实践

   一 “21世纪社会主义”构想的主要内容与实践

    1.“21世纪社会主义”构想,以美洲伟大的解放者西蒙·玻利瓦尔的自由、平等和地区团结思想作为基础

    2.“21世纪社会主义”构想,主张以参与制民主代替代议制民主,建立人民的国家政权

    3.经济上,抨击新自由主义的经济政策,扩大非私有制经济,建立以国有经济占主体地位的国家所有制、社会所有制和个体所有制的混合所有制体系

    4.将发展社会事业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基础

    5.对外主张世界多极化,维护发展中国家团结,捍卫国家主权和独立,通过与其他国家的交流与合作实现外交的多元化

   二 几点看法

    1.有利因素

    2.不利因素

  六大因素保证了社会主义古巴长治久安

   一 马列主义立场坚定,社会主义旗帜鲜明

   二 建设一个强大而团结的共产党

   三 领导干部严于律己,以实际行动搞好干群关系

   四 用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思想教育全党和全体人民

   五 努力发展经济,逐步改善人民生活

   六 开展积极的外交活动,争取有利国际环境,打破美国封锁

 国别和地区篇 欧美地区

  围绕欧洲委员会代表大会反共决议的一场斗争

   一 该《决议》的主旨内容和目的

   二 《决议》出笼经过和反对该《决议》出笼的斗争

   三 围绕《决议》展开的斗争还在继续进行

  欧洲左翼党第一次代表大会概况

   一 欧洲左翼党指出要抓住时机,制定出真正的左翼革新方针,以便对欧洲进行深刻的社会和民主改革,建立更加和平、民主和可持续发展的欧洲

   二 欧洲左翼党坚决反对战争、反对恐怖主义及任何形式的“文明冲突”,主张确立一种替代性的欧洲安全政策,开展新的和平运动,从而实现真正的世界和平

   三 欧洲左翼党主张摈弃新自由主义模式,建立社会欧洲的新经济模式

   四 欧洲左翼党反对右翼力量破坏民主的行为,强调实行彻底的参与性民主,建立广泛的民主联盟

   五 欧洲左翼党倡导构建广泛的进步力量联盟,以达到建设新欧洲的目的

  纽约公交大罢工:美国工人运动的一个新亮点

   一 纽约公交大罢工的过程及影响

   二 纽约公交大罢工直接和深层的原因

   三 从纽约公交大罢工看当今美国工人运动的特点

  法国社会抗议浪潮的原因及影响

   一 事件的起因及目前的状况

   二 引发社会危机的原因

    1.经济因素:经济低迷,失业严重

    2.政治因素:争夺大选,政客角逐

    3.社会经济发展模式危机

    4.政治文化因素:抗争文化

   三 此次抗议浪潮的影响

    1.对法国内政的影响

    2.对法国经济的影响

    3.对法国社会的影响

    4.对法国国际地位的影响

    5.对中法关系的影响

   四 两点建议

    1.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保护市场与开拓市场都对增加就业具有直接作用

    2.进一步促进欧洲技术和中国市场的结合

  法国“首次雇用合同”法案引发的劳资冲突及其启示

   一 “首次雇用合同”事件的性质

   二 本次冲突的妥协并不意味着社会党取得胜利

   三 这次劳资冲突呈现出一些新特点

    1.劳资斗争新趋势

    2.劳资矛盾调整仍局限在资本主义制度内

    3.劳资斗争形式发生变化

   四 “首次雇用合同”事件的启示

  匈牙利社会骚乱:外资主导经济的苦果

   一 为求连任总理夸大经济成果

   二 失信欧盟还是背弃选民?总理难以抉择

   三 经济困局有深刻原因

   四 反对党推波助澜

  美国学者大卫·科兹谈“新帝国主义”

   一 美国入侵伊拉克的原因

   二 美国正在变成新的侵略性的帝国主义

   三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从根本上消灭战争

 国别和地区篇 亚太地区

  印共(马)在西孟加拉邦的执政经验

   一 土地改革成就显著

   二 重组基层自治机构

   三 农业经济的发展

   四 教育与卫生

   五 关注社会弱势群体

    1.贱民与土著民

    2.妇女

   六 保护民主与民主权利

   七 维护社会和谐与少数民族的权益

  中亚意识形态领域的大国博弈

   一 社会主义在中亚并没有被遗忘

   二 中亚政党受俄罗斯的影响较大

   三 如何评价中亚国家政权党

   四 建立反对“颜色革命”的国际统一战线

  韩国左翼政党民主劳动党的政策主张与发展趋向*

   一 民主劳动党简史

   二 民主劳动党的基本纲领和政策主张

   三 民主劳动党的主攻方向与发展前景

1.《金日成略传》,平壤,外文出版社,2001。

2.沈仪琳编《朝鲜主体思想资料选译》,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

3.名田隆司:《金正日时代的朝鲜》,平壤,外文出版社,2000。

4.《金正日以军事为重的政治》,平壤,外文出版社,2002。

5.黄宗良、林勋健主编《冷战后的社会主义运动》,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6.《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当前政治、经济政策和若干国际问题》,平壤,外文出版社,1972。

1.达斯克·多德尔、路易斯·布兰森:《戈尔巴乔夫——克里姆林宫的异教徒》,隋丽君等译,新华出版社。

2.〔美〕卡瑟琳、丹克斯:《转型中的俄罗斯政治与社会》,欧阳景根译,华夏出版社,2003,第206页

3.程曼丽:《转型期俄罗斯新闻业透视》,《国际新闻界》2002年1月号。

4.张豫:《一个人的振兴——直面普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03。

5.宋锦海、远方:《新权贵——俄罗斯金融工业集团的崛起》,新华出版社,1998。

6.《Весник МГУ серия 10,Журналистика 2001/2002》。

1.Juan Gabriel Valdes,Pinochet’s Economists:The Chicago School in Chil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5.

2.John Perkins,Confessions of an Economic Hitman,Berrett-Kochler Publishers,Inc.,2004.

3.斯塔夫里亚诺斯:《全球分裂》,商务印书馆,1993。

1.韩国民主劳动党党部编印:《An Introduction of Democratic Labor Party of Korea》。

2.韩国民主劳动党网站:http://www.kdlp.org/;英文网站:http://inter.kdlp.org/。

3.董向荣:《韩国民主劳动党的崛起:背景与前景》,载《当代亚太》2004年第10期。

简 介:苏联这个超级大国何以在短短几年内迅速崩溃,至今仍为学界热议。从货币因素这一重要视角探究了苏联解体的原因。作者在做了大量的文献梳理的基础上,发现现有从货币视角的分析中相对忽略了货币因素对实体经济的影响,据此,作者展开了自己的研究。作者提出,货币因素是加速苏联解体进程的催化剂。一方面,卢布的去功能化对整个苏联的社会生产造成...

作者: 富景筠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2年11月

简 介:从制度文化的视阈看,作为旗帜、道路和理论体系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传统社会主义观的模式突破,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制度设计,人类制度文明的重大创新,后发展中国家建设的制度文本,标志着中国共产党执政意识的新觉醒。科学发展观与和谐社会建设体现了我党制度文化理念的与时俱进。“中国道路”的成功实践进一步凸显了中国的制度文化优势,证明...

作者: 张西山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3年03月

简 介:“颜色革命”是指21世纪初期一系列发生在独联体国家和中亚地区的以颜色命名、以和平和非暴力方式进行的政权变更运动。本书通过对苏联解体、“颜色革命”发生前后的国际背景、中亚国家的政治体制、“颜色革命”成因等的介绍和分析,论述了“颜色革命”与执政能力的关系,指出执政者的执政能力与一个国家的稳定与兴衰息息相关,而提高执政能力则...

作者: 赵常庆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