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数

16

引证文献

0 !

参考文献

54

中国广州经济发展报告(2011)图书

Annual Report on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Guangzhou in china(2011)

SSAPID:101-9979-2153-69
ISBN:978-7-5097-2307-4
DOI:
ISSN:

[内容简介] 《中国广州经济发展报告(2011)》是由广州市社会科学院主持的“广州蓝皮书”系列之一,由广州市社会科学院党组书记李江涛研究员、副院长刘江华研究员联袂担任主编,由科研团体、高等院校和政府部门的专家学者共同撰写的关于广州宏观经济分析预测及相关重要专题研究的权威著作。本书分为总报告、“十二五”发展研究、产业经济、区域经济、其他研究等五部分,共收录研究报告或论文 16篇。

相关信息

丛书名:广州蓝皮书
编 辑:丁凡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1年06月
语 种:中文
中图分类:F0 经济学

 摘要

 皮书数据库阅读使用指南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皮书系列

 法律声明

 Abstract

 广州经济蓝皮书编辑委员会

 BⅠ 总报告

  B.1 2010年广州经济分析与2011年预测

   一 2010年广州经济运行情况

    (一)工业生产增长较快,企业效益持续好转

    (二)亚运会成功举办,带动服务业全面发展

    (三)房地产交易明显缩减,金融市场平稳运行

    (四)农业生产稳定发展,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扎实推进

    (五)固定资产投资高位运行,资金到位情况良好

    (六)进出口快中趋缓,利用外资呈现变暖趋势

    (七)财政税收增长较快,城乡居民收入稳步提高

    (八)消费价格逐步上涨,能源原材料价格涨幅较大

   二 2011年广州经济发展环境分析

    (一)国际经济环境分析

     1.全球经济步入缓慢复苏期

     2.2011年全球经济仍面临较大风险

     3.国际贸易摩擦呈现常态化趋势

    (二)国内经济环境分析

     1.我国经济将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

     2.国家宏观调控政策逐步由宽松转向稳健

    (三)粤港澳经济与政策分析

     1.广东经济

     2.香港经济

     3.澳门经济

   三 广州经济景气分析与趋势判断

    (一)先行指数走势

    (二)预警灯号和预警指数走势

    (三)未来三到六个月经济景气预测

    (四)2010~2011年主要经济指标预测

   四 对策建议

    (一)充分发挥后亚运效应,推动服务业大发展

    (二)继续推动重大项目建设,增强城市发展后劲

    (三)积极推进技术创新,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四)进一步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加快解决重大民生问题

 BⅡ “十二五”发展研究

  B.2 广州“十二五”发展思路研究

   一 “十一五”时期发展情况评价

    (一)主要成就

    (二)存在问题

    (三)阶段特征

   二 “十二五”时期面临的发展环境

    (一)机遇

    (二)挑战

   三 “十二五”时期发展总体思路

    (一)总体思路

    (二)战略方向

   四 “十二五”时期发展主要任务和举措

    (一)着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1.大力发展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重点的高新技术产业

     2.加快做大做强以生产服务业为重点的现代服务业

     3.加快做优做强先进制造业

     4.优化发展传统优势产业和都市农业

    (二)着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1.强化企业和产业自主创新能力

     2.构建多层次的自主创新载体

     3.打造一流的自主创新环境

     4.加强创新合作和集聚创新资源

    (三)着力推进新型城市化发展

     1.大力提升城市等级地位

     2.大力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

     3.大力推动城区优化发展

     4.大力推进中心镇现代化建设

     5.加快农村城市化

    (四)着力推进基础设施现代化

     1.完善提升“三港”建设

     2.超前推进市域基础设施智慧化

     3.加快推进以交通为重点的区域基础设施一体化

    (五)着力推进绿色发展

     1.大力发展低碳经济

     2.集约高效利用土地

     3.推进城市生态化和公园化

     4.加强节能减排

    (六)着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1.健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保障机制

     2.提升基础类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3.强化保障类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七)着力促进多层次区域协调发展

     1.加速广佛同城化及广佛肇经济圈建设

     2.加快推进珠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

     3.积极推进泛珠三角区域合作发展

     4.积极服务全国发展

    (八)着力深化对外开放

     1.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2.深化与港澳台更紧密合作

     3.着力拓展国际经济合作

    (九)着力推进体制机制创新

     1.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2.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3.构建现代社会管理体制

     4.构建法治城市

  B.3 广州“十二五”重点发展区域选择及发展策略研究

   一 广州“十一五”时期重点区域发展评估

    (一)发展概况

     1.珠江新城

     2.广州新城

     3.白云新城

     4.广州科学城及周边地区

     5.南沙地区

     6.大学城及周边地区

     7.白云国际机场及周边地区

     8.新客站周边地区

     9.萝岗中心区

     10.琶洲地区

    (二)重点区域的发展评估

     1.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2.对城市建设的影响

    (三)重点区域发展存在的问题分析

     1.缺乏分工与协调,重点地区之间联系薄弱

     2.过于注重产业开发,重点地区功能相对单一

     3.投入量少且分散,重点地区效应发挥局限

     4.公共配套相对不足,环境品质提升滞后

   二 广州“十二五”时期重点区域发展背景

    (一)国内外环境的变化

     1.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成为城市发展的必然之路

     2.全球金融危机挑战世界及中国经济

     3.全球化成为城市发展的“双刃剑”

     4.大型项目成为城市发展的“引擎”

    (二)广州自身发展环境的变化

     1.新的城市发展目标的确定

     2.新的城市发展战略的确定

     3.建设低碳城市、推进可持续发展是广州的发展要求

   三 广州“十二五”时期重点区域发展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二)总体思路

    (三)目标

    (四)依据

     1.对“十一五”规划时期重点区域的深化延续

     2.上位规划及政策的规定要求

     3.广州“十二五”期间重点区域选择

   四 广州“十二五”时期重点区域发展规划研究

    (一)中央商务区

     1.范围

     2.定位

     3.开发模式

     4.发展策略

    (二)白云新城周边地区

     1.范围

     2.定位

     3.开发模式

     4.发展策略

    (三)白鹅潭地区

     1.范围

     2.定位

     3.开发模式

     4.发展策略

    (四)广州大学城周边地区

     1.范围

     2.定位

     3.开发模式

     4.发展策略

    (五)广州南站周边地区(广州新客站周边地区)

     1.范围

     2.定位

     3.开发模式

     4.发展策略

    (六)广州科学城周边地区

     1.范围

     2.定位

     3.开发模式

     4.发展策略

    (七)空港新城

     1.范围

     2.定位

     3.开发模式

     4.发展策略

    (八)南沙新区

     1.范围

     2.定位

     3.开发模式

     4.发展策略

    (九)增城南部产业带

     1.范围

     2.定位

     3.开发模式

     4.发展策略

    (十)从化新温泉地区

     1.范围

     2.定位

     3.开发模式

     4.发展策略

   五 政策建议

    (一)加强规划衔接,完善重点发展区域基础设施建设

    (二)推进体制机制创新,构建务实高效的区域创新体系

    (三)完善公共财政体系,加大重点区域发展资金投入力度

    (四)制定重点区域投资政策,拓宽融资渠道

    (五)加快“三旧”改造步伐,为重点发展区域拓展发展空间

    (六)完善人口政策,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七)构建重点发展区域领导组织机构,加强考核评比

  B.4 坚持扩大内需方针下的城市化发展道路研究

   一 推进城市化是扩大内需的综合性战略取向

    (一)中国已经转入扩大内需与稳定外需发展的新阶段

    (二)推进城市化是扩大内需的综合性战略取向

   二 国外城市化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经验与启示

    (一)国外城市化类型及特点

     1.以大都市区发展为特色的美国城市化

     2.由政府引导的日本城市化

     3.“过度城市化”的拉丁美洲

    (二)城市化与经济协调发展的规律

     1.城市化促进工业化

     2.城市化是产业结构服务化升级的动力

     3.城市化影响“城乡差异”

     4.生产要素集聚推动经济发展

    (三)国外城市化进程与经济协调发展的经验启示

     1.以城市群建设引导城市化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2.以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带动城市化纵深发展

     3.加强生态环保建设,促进城市化可持续发展

     4.加强政府宏观调控力度,缓解城市转型的震荡

     5.重视加强农村现代化建设投入

     6.多种方式推进城市更新

   三 当前中国推进城市化的思考

    (一)以扩大内需为基础的中国特色城市化发展道路选择

     1.以大带小的大中小城市(镇)协调发展之路

     2.以特大城市为依托的城市群发展道路

    (二)中国推进城市化和扩大内需的对策建议

     1.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2.推进工业化发展

     3.推进城市群健康发展

     4.加快推进农村城市化

     5.创新城市化发展的体制机制

   四 推进广州城市化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广州城市化发展历程

     1.缓慢积累阶段(新中国成立前)

     2.城市化曲折发展阶段(1950~1978年)

     3.城市化以资源开发为主阶段(1979~2003年)

     4.城市化进入功能开发阶段(2004年至今)

    (二)广州城市化发展存在的问题

     1.城乡二元结构不合理,城乡收入差异大

     2.城市功能布局不合理,资源要素利用水平有待提高

     3.生态环保投资需求大,城市现代化管理亟待进一步加强

    (三)广州城市化发展的对策建议

     1.以功能提升为主体,完善城市综合服务功能

     2.以现代产业体系为保障,夯实城市发展的产业基础

     3.以“三旧”改造为重点,提升城市化发展质量

     4.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5.以公共服务均等化为重点,构建促进以城市化扩大内需的体制机制

  B.5 关于建设广州国际商贸中心的战略思考

   一 打造国际商贸中心是现阶段广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必然选择

    (一)强化国家中心城市最基本经济职能的必然选择

    (二)建设综合性门户城市的必然选择

    (三)增强国家中心城市聚集辐射功能的必然选择

    (四)确定广州国家中心城市个性定位的必然选择

   二 广州打造国际商贸中心的有利条件和发展前景

    (一)广州打造国际商贸中心的有利条件

     1.著名“千年商都”品牌和深厚商贸文化底蕴

     2.优越的区位、门户和交通枢纽优势

     3.良好的商贸服务业发展优势

     4.发达的城市综合服务优势

     5.强大的珠三角制造业和城市群依托优势

     6.发达的功能区载体支撑优势

    (二)打造国际商贸中心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1.工业化中后期需要现代商贸服务业的大发展作为支撑

     2.现代流通技术和流通方式将极大地扩展现代商贸服务业的发展空间

     3.全球化步伐加快为广州商贸服务业的国际化发展带来广阔前景

     4.后金融危机时期的国家发展战略为商贸服务业发展提供良好的政策、资源和市场支持

   三 广州国际商贸中心建设蓝图

    (一)战略目标:世界级商贸服务中心

    (二)功能架构:“八中心”,“五高地”,“一天堂”

     1.“八中心”

     2.“五高地”

     3.“一天堂”

    (三)辐射区域:“一个中心,两个扇面”

   四 广州国际商贸中心发展思路与主要措施

    (一)战略思路

    (二)主要措施

     1.高度重视,把商贸服务业发展摆到最突出的战略位置

     2.敢于先行先试,积极推进发展模式创新和管理体制创新

     3.加快“五个转型”,提高商贸服务业的现代化和国际化水平

     4.积极打造多种功能区,为现代商贸服务业集聚发展提供载体支持

     5.实施品牌战略,加强国际商都品牌营销和商贸服务品牌培育

     6.规范市场秩序,提高商业信用,完善发展环境

     7.积极培育和引进商贸服务人才,为打造国际商贸中心提供人才保障

     8.加强商贸服务业统计和发展研究基础工作,提高发展决策的科学性

 BⅢ 产业经济

  B.6 广州制造业结构高级化评估研究

   一 产业结构高级化演进的普遍规律

   二 广州制造业结构的阶段性演进分析

    (一)传统制造业迅速发展阶段(1978~2000年)

     1.大力发展“三来一补”业务,传统制造业发展迅速

     2.产业结构演进及升级

    (二)重化工业迅速发展阶段(2001~2007年)

     1.广州制造业发展战略的新选择

     2.制造业结构的演进及升级

    (三)先进制造业、高技术产业迅速发展阶段(2008年至今)

     1.广州制造业发展战略的新选择

     2.制造业结构的演进及升级

   三 广州制造业结构高级化程度的测度

    (一)产业结构高级化程度的测度方法

     1.与“标准结构”比较法

     2.相对比较判别法

     3.依据经济发展阶段进行判别

     4.系统考察法

    (二)广州制造业的高级化及其特征

     1.产业结构高级化度量

     2.产业结构转化分析

     3.产业结构高技术化分析

    (三)小结

  B.7 广州作为服务业中心城市的发展特征与路径选择

   一 引言

   二 都市产业结构演进与广州经济发展阶段的界定

   三 “服务经济”阶段广州服务业的发展特征

    (一)生产者服务业发达,与周边地区经济融合度较高

    (二)从产业互动关系看,服务业对制造业开始形成更大的推动作用

    (三)从市场格局变动看,服务业发展动力更多地转向拓展外地市场

    (四)社会消费呈现更为明显的服务指向,外源性服务消费占据较大比重

    (五)服务业国际化走在全国前列,成为与国际服务接轨的示范引领区

   四 国际服务业中心城市分类与广州的发展借鉴

    (一)国际服务业中心城市分类

    (二)广州服务业发展的模式借鉴

   五 区域格局分析与广州服务业发展的路径选择

    (一)扭转政策导向,积极推动各类资源向服务业转移

    (二)共享制度要素,逐步消除不利于服务输出的区域壁垒

    (三)引导关联效应,着力强化广州与珠三角产业关联的接口

    (四)强化载体建设,依托重点集聚区打造战略性跨区域特色功能中心

    (五)推动服务创新,提高广州“服务全国”的能力

    (六)扩大服务开放,提高广州服务业境外拓展能力

  B.8 广州金融业发展趋势及问题研究

   一 广州金融业发展趋势和特点

    (一)金融业发展加快,支柱地位日益提高

    (二)金融市场体系不断完善,金融组织体系不断壮大

    (三)金融业资产总量大幅增长,整体实力明显增强

    (四)金融业业务不断扩大,总量位居前列

    (五)银行业主导格局不变,证券保险业比重提升

    (六)金融组织类型突显多元化发展格局,私营、外资法人单位增长较快

    (七)金融业开放水平逐步提高,国际化特征日趋明显

    (八)金融业从业人员规模扩大,整体素质不断提升

   二 广州金融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金融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偏低,金融总部建设相对滞后

    (二)金融业发展不平衡

    (三)金融业国际化程度不够

    (四)高层次、国际化的金融人才相对缺乏

   三 对广州金融业发展的建议

    (一)积极引进金融机构总部落户广州

    (二)不断加强金融产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扩大和提升广州金融业的规模和质量

    (三)完善多层次金融资本市场体系,稳步推进证券、保险等非银行业金融机构发展

    (四)优化金融生态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五)优化信贷结构,贷款投向多元化分布

    (六)加强穗港澳金融合作,全面推动广州金融业发展

    (七)加快珠江新城金融商务区和广州金融创新服务区建设

  B.9 广州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战略与对策

   一 生产性服务业的内涵及其对广州经济发展的贡献

    (一)生产性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直接贡献

    (二)就业贡献

    (三)扩大市场和提升城市功能与环境

   二 广州生产性服务业的区位集聚程度

   三 服务业的劳动生产率、需求弹性和成本问题

   四 广州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战略和对策

    (一)维持商贸行业的主导地位,继续发展交通邮政和商务服务等优势行业

    (二)促进科技服务和信息技术等高技术行业的发展

    (三)引进外资金融机构地区总部,在政策许可范围内推广新金融产品

    (四)降低垄断性服务行业的进入门槛,促进竞争和提高效率

    (五)促进产业关联和服务外包

    (六)加快生产性服务业的国际化进程和加强粤港澳合作,提高市场辐射能力

    (七)鼓励创新和品牌经营

  B.10 2010年广州住宅市场分析与2011年展望

   一 2010年广州住宅市场运行情况

    (一)一手住宅成交明显萎缩

    (二)二手住宅市场量跌价升

    (三)中心城区形成以二手交易为主的市场格局

    (四)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加快提升外围区域物业价值

    (五)土地市场依然活跃

    (六)“限购”政策效果初显

   二 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及其对未来市场的影响

    (一)国家出台的房地产调控政策

     1.综合性政策

     2.土地政策

     3.财税及金融政策

     4.保障性住房政策

    (二)广州出台的房地产调控政策

    (三)调控政策对广州经济及住宅市场的影响分析

     1.对广州经济的影响

     2.对广州住宅市场的影响

   三 未来展望与简要建议

    (一)未来广州住宅市场供应分析

    (二)未来广州住宅市场需求分析

    (三)未来广州住宅市场总体走势判断

    (四)简要建议

  B.11 广州中小企业发展研究

   一 广州中小企业的地位与作用

    (一)就业容量大,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

    (二)规模不断壮大,有利于促进民营经济的蓬勃发展

    (三)专业化分工,有利于促进支柱产业的发展壮大

   二 广州中小企业发展现状与问题

    (一)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取得新突破

    (二)中小企业自主创新动力不断增强

    (三)中小企业日益成为各个领域的生力军

    (四)中小企业创业基地建设跨上新水平

    (五)创意产业成为中小企业发展的新亮点

    (六)制约中小型企业发展的主要问题

   三 广州推动中小企业发展的主要做法

    (一)不断优化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环境

    (二)日益完善中小企业公共服务体系

    (三)以两大重点工程为抓手,推动中小企业做大做强

   四 广州中小企业未来发展机遇及挑战

    (一)国内消费市场发展趋势平稳,但需求增长缓慢

    (二)融资担保体系残缺,财税资金扶持不足

   五 推动广州中小企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加快推动中小企业转型升级

    (二)增强中小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三)提高中小企业经营管理水平

    (四)大力拓展国内外市场

 BⅣ 区域经济

  B.12 关于增城“十二五”时期发展定位的战略思考

   一 “十一五”时期增城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长足进步

    (一)经济发展实现新跨越

    (二)城市建设展现新面貌

    (三)生态环境形成新优势

    (四)城乡统筹开创新格局

    (五)民生福利迈上新台阶

    (六)体制创新取得新突破

   二 “十二五”时期增城新定位:建设广州东部综合门户功能区

    (一)影响增城定位的因素分析

     1.广州国家中心城市建设是决定增城定位的最重要条件和动力

     2.珠三角一体化快速推进不断带来新的发展机会

     3.增城的空间、交通和区位优势不断得到强化

     4.国家级开发区建设将产生巨大的辐射带动作用

     5.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不断夯实未来发展的基础和条件

    (二)广州东部综合门户功能区的基本内涵、核心功能与建设重点

     1.基本内涵

     2.核心功能

     3.建设重点

    (三)建设广州东部综合门户功能区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1.建设广州东部综合门户功能区是适应珠三角一体化发展新形势的需要

     2.建设广州东部综合门户功能区是广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深化东进战略的需要

     3.建设广州东部综合门户功能区是广州打造新的经济增长极的需要

     4.建设广州东部综合门户功能区是增城创建高水平的科学发展示范区的需要

   三 将增城建设成为广州东部综合门户功能区的政策措施

    (一)坚持科学发展

    (二)加快行政区划调整

    (三)实施重大项目带动

    (四)确保建设资金

    (五)保障土地供给

    (六)强化人才和智力支撑

  B.13 广州工业发展布局策略研究

   一 1990年以来广州工业发展历程

    (一)20世纪90年代初期国有经济主导阶段

    (二)20世纪90年代后期调整转型阶段

    (三)2000年以来大型重化工业主导阶段

   二 广州工业空间分异与用地布局

    (一)广州工业空间分异

    (二)广州工业用地布局

   三 广州工业发展与布局演变机制

    (一)市场经济机制的引导作用

    (二)政府政策的调控作用

    (三)原有工业基础有路径依赖的作用

    (四)其他影响因素的作用

   四 新时期广州工业发展布局对策

    (一)广州工业发展布局的新形势

     1.“后亚运”时代的城市经济增长

     2.国家级中心城市建设

     3.大力提倡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

     4.绿色低碳增长理念的推广

     5.节约型城市建设

     6.广州“三旧”改造工作的推进

    (二)广州工业发展布局的对策建议

     1.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2.以绿色低碳的理念指导工业发展与布局

     3.采取集约型增长模式

  B.14 广州古村落旅游开发研究

   一 广州古村落旅游开发的条件分析

    (一)广州古村落旅游开发的优势

     1.广州古村落资源条件较为优越

     2.广州古村落具有独特的区位条件与优越的市场优势

     3.已形成一定的产业基础

    (二)广州古村落旅游开发的劣势

     1.古村落被废弃,年久失修

     2.古村落的工业化与现代化使古村落的现代化建筑此起彼伏

     3.古村落生态环境遭受严重破坏

     4.广州古村落人口出现两种倾向

    (三)广州古村落旅游开发面临前所未有的良机

    (四)广州古村落旅游开发面临诸多挑战

   二 广州古村落旅游开发的指导原则

    (一)广州地方化与广州全球化相结合的原则

    (二)遗产保护与适宜的旅游商品化相结合的原则

    (三)政府主导、社区参与和民间资本运作相结合的原则

    (四)旅游发展与古村落可持续发展相结合的原则

   三 广州古村落旅游开发的主要措施

    (一)有序的文化保护战略

     1.保育战略

     2.更新战略

     3.增长战略

    (二)圈层型的空间战略

     1.位于城市内部的古村落

     2.位于城市近郊的古村落

     3.位于城市远郊的古村落

    (三)整合的市场战略

     1.加强市场细分及整合

     2.整合以互联网为基础的旅游营销渠道

     3.强化地方的合作与整合营销

    (四)立体开发的产品战略

     1.充分利用与挖掘文化资源,大力发展遗产旅游

     2.整合古村落的农业、副业与工业等生产性资源,发展乡村“产业”旅游

     3.开发古村落周边的乡村环境与空间资源,大力发展乡村运动休闲活动

    (五)结构优化的产业战略

    (六)适宜的经营战略

     1.建立多元产权制度保护与开发古村落

     2.强化社区参与及产业链的地方根植性,构建受惠于民的利益分配模式

     3.注重适宜地向外迁移部分居民

     4.构建动态的适应性管理模式

 BⅤ 其他研究

  B.15 “后亚运”时期广州就业形势分析预测研究报告

   一 亚运会对广州就业的影响分析

    (一)亚运会对广州就业的积极影响分析

     1.亚运投资促进经济发展,拉动就业总量增长

     2.迎亚运扩内需增加就业机会,减震金融危机对就业冲击

     3.亚运助推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就业结构优化

     4.亚运人才集聚效应明显,带动就业水平提升

     5.人力资源市场配置效能更趋充分,就业服务管理更趋精细化

    (二)亚运会对广州就业形势产生的消极影响分析

     1.“限产停工”给稳定就业带来一定影响

     2.工业消停与服务业用工陡增,为全年用工带来翘尾效应

   二 后亚运时期广州就业形势的基本判断

    (一)后亚运时期,广州就业形势的风险隐忧

    (二)几个关键要素决定广州就业形势仍将保持基本平稳

     1.“亚运经济”为广州经济社会持续发展注入活力

     2.广州所处的发展阶段和面临的发展机遇,为就业形势平稳向好带来有力支撑

     3.广州城市建设的战略铺排,保证了亚运会后广州投资规模仍然会很大,投资带动就业效应仍然明显

     4.产业结构优化为拓展服务业的就业空间打下良好铺垫

     5.促进充分就业作为政府宏观调控优先目标的发展目标导向不变,为就业形势长期向好奠定基调

     6.吸取承办六运会和九运会的成功经验,以节俭办会为理念减缓就业波动

    (三)未来广州就业环境面临挑战和机遇并存

    (四)北京、上海的经验启示

     1.综合因素奠定奥运后经济发展的基石

     2.上海市加速现代服务业发展,促进社会人才整体结构的优化

   三 “后亚运”时期广州稳定就业的政策建议

    (一)研究亚运经济规律,加强宏观经济调控和社会发展战略规划

    (二)合理铺排亚运后财政投资投向,完善投资促进就业的评价体系,构建大就业格局

    (三)开发亚运遗产,将亚运对就业促进的短期作用转化为长期利好

    (四)延续亚运人才集聚效应,妥善安置专业人才后续留用,促进广州人力资源结构进一步优化

    (五)加强人力资源市场平台建设,建立就业预测预警体系,充分发挥市场配置效能

    (六)加强珠三角区域合作,发挥广州中心辐射带动作用,促进珠三角人力资源合理布局

    (七)关注亚运非受益就业群体,完善就业和社会保障机制,加强公共就业服务

  B.16 广州行政事业性收费改革研究

   一 行政事业性收费改革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一)落实《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的要求

    (二)积极改善营商环境,提升城市竞争力的要求

    (三)制定实施积极价格政策,加快经济转型升级的要求

    (四)建立“首善之区”,落实惠民政策的要求

    (五)提高市民满意度,创建文明城市的需要

   二 广州行政事业性收费管理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广州行政事业性收费现状分析

     1.行政事业性收费有力弥补了城市管理服务费用的不足

     2.收费项目不断减少

     3.管理日趋规范,乱收费现象减少

     4.收费服务水平不断提高,技术手段不断创新

     5.监督机制不断完善

    (二)行政事业性收费存在的主要问题

     1.收费总量大,数额逐年增长

     2.有的收费政策不尽合理

     3.地区间收费不平衡

     4.改革力度不够,创新不足

     5.乱收费行为更具隐蔽性

     6.行政事业性收费减免政策不明确

     7.资源环保类收费偏低

    (三)原因分析

     1.管理体制不完善

     2.政府职能划分模糊

     3.地方利益、部门利益的干扰

     4.地方政府思想不够解放,改革意识不强

     5.政策法规滞后,缺乏自主管理权限

    (四)行政事业性收费问题导致的负面影响

     1.影响政府执政为民的形象

     2.影响市场资源的合理配置

     3.加重企业的负担

     4.费赋过重不利于经济和财政收入的持续增长

   三 国内外行政事业性收费改革经验对广州的启示

    (一)国外行政事业性收费的经验启示

     1.公开透明,实行收费听证协商制度

     2.收支脱钩,财政集中统管收支

     3.科学合理制定收费标准

     4.现代化的缴费方式

    (二)国内其他城市的经验启示

     1.主动争取自主管理权限

     2.积极争取上级政府的支持

     3.思想解放、改革力度大

     4.行政事业性收费改革与政府职能转变和事业单位改革相结合

     5.收费调整灵活及时

     6.收费方式和标准的科学化

     7.实行精细化管理

   四 广州行政事业性收费改革的目标、原则和思路

    (一)目标

     1.近期目标(2009~2010年)

     2.远期目标(2011~2020年)

    (二)原则和思路

     1.科学合理原则

     2.对等性原则

     3.总量控制原则

     4.分步实施原则

   五 广州推进行政事业性收费改革的对策措施

    (一)更新对行政事业性收费性质、功能的认识

    (二)确立收费规模,控制收费总量

    (三)进一步梳理收费项目,分类处理

    (四)科学设计收费方式和标准

    (五)先行先试,逐步推广

    (六)积极争取开征权和减免权,扩大自主管理权限

    (七)设立广州行政事业性收费管理地方性政府规章

    (八)建立现代行政事业性收费征管系统

    (九)对管理服务水平实行评估,提高管理服务质量

    (十)进一步加大行政事业性收费的监督检查力度

 中国皮书网

《中国广州经济发展报告(2011)》是由广州市社会科学院主持编写的《广州蓝皮书》系列之一,由广州市社会科学院党组书记李江涛研究员、副院长刘江华研究员联袂担任主编,是由科研团体、高等院校和政府部门的专家学者共同撰写的关于广州宏观经济分析预测及相关重要专题研究的权威著作。本书分为总报告、“十二五”发展研究、产业经济、区域经济、其他研究五部分,共收录研究报告或论文16篇。2010年,广州成功主办亚运会和亚残运会,显著提升了城市综合环境和城市形象,促进了宏观经济持续较快增长。全年经济增长13.0%,增幅比2009年提高1.5个百分点;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0604.48亿元,成为继上海、北京之后第三个进入“万亿元俱乐部”的城市。展望2011年,世界经济将步入缓慢复苏期,在新兴国家经济增长的带动下,全球经济可望实现3%~4%的增长,但仍面临欧元区主权债务危机、美元泛滥、国际贸易摩擦加剧等风险;而我国将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宏观经济有望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但仍存在经济内生增长动力不足、刺激政策边际效应递减等不利因素。2011年,广州要充分发挥“后亚运”效应,推动服务业大发展;继续推动重大项目建设,增强城市发展后劲;积极推进技术创新,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进一步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加快解决重大民生问题。综合考虑各方面影响因素,经课题组模型测算,预计2011年广州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2%左右。

Fuchs V.,The Service Economy,National Bureau of Economic Research,1968.

Michael Eugene Porter,The Competitive Advantage of Nations,New York:The Free Press,1990.Republished with a new introduction,1998.

Riddle D.,Service-led Growth:The Role of the Service Sector in the World Development,Praeger Publishers,1986.

Sabolo Y.,The Service Industries,International Labor Office,1975.

蔡来兴:《国际经济中心城市的崛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

陈宪:《国际服务贸易:原理、政策、产业》,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2000年12月。

程大中:《服务业发展与城市转型:理论及来自上海的经验分析》,《中国软科学》2009年第1期。

方远平、阎小培:《1990年代以来我国沿海中心城市服务业特征与趋势比较研究——以北京、上海与广州为例》,《经济地理》2004年第9期。

丰志勇、刘瑞翔、陈燕:《长江三角洲城市服务业竞争力评价研究》,《工业技术经济》2008年第3期。

李江帆:《中国第三产业发展研究》,人民出版社,2005。

李江帆、黄少军:《广州第三产业:与“四小龙”和多国模型的比较》,《开放时代》1998年第1期。

阎小培:《广州第三产业发展变化及空间分布特征分析》,《经济地理》1997年第2期。

郑琴琴:《国际大都市服务业发展研究》,《中国第三产业》2003年第5期。

周振华:《城市综合竞争力的本质特征:增强综合服务功能》,2001年4月8日《开放导报》。

周振华:《上海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关键节点》,《经济动态》2005年第3期。

周振华:《现代服务业发展研究》,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2005。

Beyers,W.The Producer Services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the United States:The Last Decade.Washington,D.C.,U.S.Department of Commerce,Economic Development Administration,1989.

Baumol,W.J.,Macroeconomics of Unbalanced Growth:The Anatomy of Urban Crisis.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67,57(3).

Daniels,P.W.,Illeris S.,Bonamy J.and Phillipe J.(Eds),The Geography of Services. London:Frank Cass,1993.

Fuchs,V.,The Service Economy. National Bureau of Economic Research,1968.

Greenfield,H.,Manpower and the Growth of Producer Services. New York: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1966.

Grubel,H.G.and M.A.Walker.,Service industry growth:Causes and effects. Vancouver:The Fraser Institute,1989.

Coffey,W.J.,The Geographies of Producer Services,Urban Geography,2000,21(2).

程大中:《服务业发展与城市转型:理论及来自上海的经验分析》,《中国软科学》2009年第1期。

郭克莎:《第三产业的结构优化与高效发展》,《财贸经济》2000年第10期。

阎小培:《信息产业与城市发展》,科学出版社,1999。

阎小培、钟韵:《区域中心城市生产性服务业的外向功能特征研究——以广州市为例》,《地理科学》2005年第10期。

乔家君、时慧娜:《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工业格局及其变化》,《人文地理》2007年第5期;吴玉鸣、李建霞:《中国区域工业全要素生产率的空间计量经济分析》,《地理科学》2006年第4期。

许学强、葛永军、张俊军:《广州城市可持续发展及企业行为研究》,《地理科学》2003年第2期。

叶昌东:《1990年代以来广州工业结构演变及其形成机制》,《岭南学刊》2009年第6期。

李小建:《论工业变化的综合研究——以澳大利亚制造业为例》,《地理学报》1991年第3期。

叶昌东、周春山、刘艳艳:《近10年来广州工业空间分异及其演进机制研究》,《经济地理》2010年第10期。

谢守红、宁越敏:《广州城市空间结构特征及优化模式研究》,《现代城市研究》2004年第10期。

李开宇:《行政区划调整对城市空间扩展的影响研究——以广州市番禺区为例》,《经济地理》2010年第1期。

王战和、许玲:《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与城市社会空间结构演变》,《人文地理》2006年第88期。

叶昌东、周春山:《低碳社区建设框架与形式》,《现代城市研究》2010年第8期。

朱政、贺清云:《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背景下长株潭城市群空间形态的优化》,《经济地理》2008年第6期。

张换兆、郝寿义:《城市空间扩张与土地集约利用》,《经济地理》2008年第3期。

朱广文:《明清广府古村落文化景观初探》,《岭南文史》2001年第3期。

刘浩:《苏州古城街坊保护与更新的启示》,《城市规划汇刊》1999年第1期。

赵勇:《我国历史文化村镇保护的内容与方法研究》,《人文地理》2005年第1期。

李浈、雷冬霞:《情境再生与景观重塑——文化空间保护的方法探讨》,《建筑学报》2007年第5期。

吴必虎:《大城市环城游憩带(ReBAM)研究——以上海市为例》,《地理科学》2001年第4期。

俞金国、王丽华、李悦铮:《国内旅游市场分析及战略规划研究——以大连市为例》,《地域研究与开发》2006年第2期。

杨春宇:《旅游地发展研究新论——旅游地复杂系统演化》,科学出版社,2010。

国家体育总局信息中心:《2008奥运会对北京经济发展影响及开发战略的研究》。

上海市信息中心:《世博会对经济拉动的效应研究——世博后续利用分报告》。

北京市发改委:《关于奥运后北京经济仍将保持平稳较快发展的报告》。

刘淇:《北京奥运经济研究》,北京出版社,2002。

广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课题组:《广州投资促进就业研究》,2010年6月。

李江涛、尹涛、蔡进兵:《亚运会对广州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

《广州统计年鉴》,2005~2009年。

广州市统计局:《2010年广州经济运行情况综述》。

相关年份的《北京统计年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