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数

51

引证文献

2 !

参考文献

0

全球背景下的性别平等与社会转型图书

Gender Equality and Social Transformation in a Global Context

SSAPID:101-9978-5952-78
ISBN:978-7-5097-1972-5
DOI:
ISSN:

[内容简介] 本书从社会性别视角质疑已有研究全球化、跨国主义和各国发展实践的理论范式,分析全球、区域、跨国及各国发展过程中的现实问题。通过强调理论和研究在形塑公共讨论、政策和实践方面的作用,推动理论、方法和实践的发展;通过赋权于各国、跨国和全球的女性和男性,推动女性主义行动;通过为学者、研究者、行动者、政策制定者、公民社会行动者和草根行动者提供一个平台,推动有意义的对话,促进积极的社会变迁。

相关信息

丛书名:
作 者: 谭琳
编 辑:王玮;李建军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1年01月
语 种:中文
中图分类:C91 社会学

 后记

 理论探索与争鸣

  全球化与不平等:复杂性与富有争议的现代性

   一 全球化与不平等

    1.全球化和全球化过程

    2.不平等及其复杂性:差异与不平等

   二 社会性别制度的体系

   三 全球化时代经济不平等的变化

    1.“全球”经济不平等:以哪个为单位——国家还是世界?

    2.衡量经济不平等采用哪个单位:家庭还是个人?

    3.使用基尼系数和家庭作为分析单位的阶级变化

    4.阶级不平等与性别不平等的差异

   四 在相互交叉背景下建构社会性别制度理论

    1.相互交叉

    2.将相互交叉理论化的几种路径

     (1)分割还原

     (2)修正系统概念

   五 现代性的多种形式:资本主义

    1.现代性的多样性:社会性别

    2.可能的未来:富有争议的现代性

   六 结论

  全球化世界中的女性主义研究策略

   一 社会性别女性主义和妇女女性主义

   二 女性主义研究的新方向

    1.不仅仅是一组对立

    2.多重身份

    3.地位的两难困境

    4.交叉性和复杂的不平等

    5.研究者的立场问题

   三 国际多维研究

    1.一些有用的方法论

    2.多维研究的革命性可能

   四 一种新女性主义

  跨国迁移与忠诚

   引言

   一 跨国主义、跨国迁移以及跨国移民

   二 对荷兰阿姆斯特丹市拜尔梅社区非洲移民的个案调查

    1.基本理论

    2.研究实施

    3.研究发现

   三 当前对非法移民及被贩卖人员问题的回应

   四 研究结果分析

    1.交叉性、身份及归属

    2.跨国移民的忠诚

   结论

  社会性别与跨国迁移:两者关系之理解

   一 构建跨国研究

   二 识别一个跨国的方法

   三 解释迁移的跨国主义方法

   四 通过跨国视角观察移民和社会性别

   五 社会性别重塑点:社会汇款和全球价值体系

   结论

  不平等、交叉性与话语政治:框架对女性主义联盟的重要性

   一 交叉性的定位和动态过程含义

   二 定位模型与动态模型的方法论意义

   三 交叉性话语政治

    1.美国的性别话语政治

    2.德国的性别话语政治

    3.对中国性别话语的启示

  比较视角下的跨地区性别不平等研究*

   一 全球趋势、地区趋势和其他态势

    1.全球性趋势

    2.地区趋势

   二 影响不同地区国家的共同研究主题

   三 妇女运动和女性主义/性别研究的交叉点

   四 女性主义研究方法

    1.方法论

    2.语言

    3.出版物

   五 结论

  全球化时代母女关系如何传递文化:对印度尼西亚和加拿大比较研究的反思

   导言

   一 以“性”和“性行为”界定妇女

   二 “好女人”和“坏女人”

   三 有孩子的必要性

   四 关于性方面,母亲向女儿讲述了什么?

   五 女儿和母亲

   六 作为女儿贞操监护人的母亲

   七 关系和冲突

   八 妇女的生育期与经济

   九 全球化时代作为母亲的妇女面临的问题

   结论

  希腊妇女行动主义:透过生态运动探寻地方政治与全球议题的辩证关系

   一 介绍

   二 实质性和方法论的思考

   三 希腊的生态组织

    1.跨国社会运动组织

    2.国家级社会运动组织

    3.希腊的正式组织网络或联合会

    4.地区/区域级社会运动组织

   四 希腊环保组织中的妇女

    1.志愿者中大部分是妇女

    2.许多妇女通过担任义务的或有薪酬的工作人员或顾问为生态组织提供专业服务

   五 希腊生态组织的组织结构

  中国和英国的全球化、行动主义和针对妇女的暴力

   发生的变化

    (一)全球背景

    (二)地区背景——英国

    (三)中国发生的变化

     1.经济改革的影响

     2.跨国的联系

     3.从跨国的到地区的——中国家庭暴力政策的发展

   结论

  文化全球化时代的性别话语传播、冲突与话语竞争

   一 背景和问题的提出

   二 “全球大众剧场”与性别化观剧

   三 多样的性别形象、想象和摹本:话语冲突与话语竞争

   四 对女性主义的解释、屏蔽与消解

  社会性别与新中国的象征文化

   一 《新中国妇女》视觉再表现的主题

   二 “向社会宣传妇女”

  传统农业时代性别等级制度的民俗根基

   一 “大年初一阖家团聚”与“初二妇女走娘家”的年节习俗,突出体现了以男性为主体的家族本位和妇女是次等性别的等级秩序

   二 “大年初一”祭祖、敬神与家谱、族谱、祠堂文化,突出了男性祖先的权威、地位,失落、阻断了妇女的历史、根系

   三 “大年初一”识别尊卑亲疏、等级辈分的家族拜年,确认了妇女从属于男子的性别身份,突出了亲属人伦关系中的性别等次

  “后父权制时代”

   一 父权制的理论和中国的实践

   二 案例:欢欢一家的日常生活

   三 从性别和年龄/辈分两个维度讨论家庭内部关系

  罗尔斯正义理论中家庭的缺场

   一 正义理论中性别正义的缺失

   二 罗尔斯正义原则中的性别缺陷

   三 罗尔斯正义理论中家庭的缺场

  全球和地方:国际—全球—跨国女权主义话语之争

   全球姐妹阵营:理想主义的全球—地方关系

   战略姐妹阵营:战略务实性的全球—地方关系

   跨国女权主义:矛盾重重的全球—地方关系

   关于旅行、翻译以及全球和地方的关系

   全球化研究中的“地方”概念

   翻译和旅行理论中的全球—地方联系

   结论

  论马克思主义女权主义的国际化与本土化

   (一)

   (二)

   (三)

  全球化语境下的女性解放

   一 全球化语境下的女性解放

   二 全球化语境下的女性主义政治

    1.女性主义的横向政治

    2.女性主义的跨国政治

    3.女性主义的团结政治

   三 如何重新认识与批判资本主义?

  公共参与与性别公正*

   一 女性与公共领域

   二 公共参与与妇女解放运动

   三 对女性友好的政治与性别公正

  论法律领域中的性别意识

   一 法律领域引入性别意识的必要性

   二 立法、司法及法学教育中的性别意识

    (一)立法中的性别意识

    (二)司法中的性别意识

    (三)法学教育领域中的性别意识

   三 法律领域引入性别意识的路径

    (一)厘清性别歧视的理论误区

     1.两性差异并非形成性别歧视的理由

     2.“男主外,女主内”的社会分工掩盖了女性贡献的社会价值

     3.性别歧视不仅贬抑女性,受害者同样包括男性

    (二)合理界定私人领域的自由限度

    (三)将性别意识纳入社会发展和决策的主流

  从性别视角看信息分化

   一 男女两性信息分化的现状及表现

    1.女性在信息技术开发领域缺位,信息工具与技术仍由男性掌控

    2.在信息工具与技术的利用和消费中,女性的边缘化依然明显

    3.工作性质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女性被隔离在低技术领域

   二 男女两性信息分化的原因——信息主体条件差异

    1.个体资质条件存在差异

    2.拥有的物资技术条件不同

    3.信息文化环境对女性的制约

   三 男女两性间信息分化加剧的后果

    1.造成男女贫富分化的加剧

    2.进一步强化性别不平等

    3.引发新的社会矛盾与冲突

 现实问题与本土实践

  全球化与地方性:经济危机对中国人口流动、性别与就业的影响

   一 全球化、性别和经济危机

    1.贸易

    2.金融

    3.制造

   二 研究方法

   三 全球经济危机的地方性:中国农村的返乡农民工

    1.哪些人成为返乡流动工人?

    2.为什么流动工人选择返回家乡?

    3.返乡流动人口面临的问题与他们的地方性

   四 返回城市的流动人口

   五 经济危机对女性流动工人的影响

    1.女性在制造业中的脆弱地位

    2.女性在获取资源和金融资产上的不平等性

    3.妇女责任:有偿与无偿劳动

    4.信任和心理影响

    5.升高的犯罪率、虐待妇女、工人群体事件

   六 性别视野下的政策与建议

    1.促进全面系统化的研究

    2.增加分性别数据

    3.确立现行立法与政策中的性别主流化

    4.通过协调不同水平的政府以增强具有性别敏感性的社会服务

    5.加强公民社会的社团建设

   结论

  从社会性别视角看金融危机对中国妇女的影响

   一 金融危机对中国妇女的影响

    1.金融危机对外向型企业女工的影响

    2.金融危机对女企业家的影响

    3.金融危机对女大学生就业的影响

    4.金融危机对保障妇女权益的影响

    5.金融危机对妇女生活的影响

   二 从社会性别视角分析金融危机的宏观经济政策

   三 应对金融危机挑战的战略和策略

    1.将社会性别议题纳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主流

    2.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千方百计促进妇女多种形式的就业和创业

    3.改革教育体制和内容,促进妇女参加多层面的教育培训

    4.推进政府在公共服务方面的投资,平衡有家庭责任的男女劳动者工作和家庭的矛盾

    5.在全社会推进社会性别平等的观念和反歧视的观念,进一步消除不利于社会性别平等的社会文化环境

  全球化背景下流动女性的社会保险困境*

   一 自主流动的意愿遭遇性别身份建构

   二 弱中国企业遭遇强跨国资本

   三 平等保障的政策遭遇地方政府的利益考虑

  金融危机背景下农村劳动力流动的性别分析

   一 湖南外出农村劳动力的性别特征

    (一)农村流动女性初次外出年龄普遍早于男性

    (二)农村流动男性文化程度整体上稍高于女性

    (三)以跨省流动为主,职业分布呈现一定的性别差异

    (四)对于外出准备的认识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

   二 金融危机对女性务工群体的负面影响

    (一)金融危机对不同行业务工女性产生的影响并不均衡

    (二)经济下行进一步恶化了女性农民工的就业环境

    (三)金融危机对外出务工者家庭及子女的影响

   三 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女性外出务工人员有序、安全流动

    (一)以扩大就业为主,强化政府引导

    (二)引入性别视角,根据不同群体类型采取相应对策

    (三)加强劳务输出地与输入地的联系,构建良好的务工环境

    (四)尊重外出务工人员的主体意识,关注其生存与发展

  波兰的贫困女性化

   一 引言

   二 女性贫困和贫困的女性化

   三 女性贫困与波兰的贫困女性化

    1.波兰妇女的人口分布Women in Poland:2007,该书展现的数据从人口统计学、经济、社会多个方面阐释了妇女的状况,以及她们在国家发展进程中的角色;《2008年波兰共和国统计年鉴》和《2008年波兰简明统计年鉴》,CSB,华沙。">*

    2.单亲家庭和女户主家庭数量增加

    3.波兰妇女在劳动力市场中的状况

   四 波兰是否存在贫困女性化

   五 微观层面的波兰贫困女性化

   六 结论

  印度基层妇女参政

   导言

   一 地方政府中的100万名妇女

   二 印度的性别与发展——矛盾的现状

   三 案例分析

    1.喀拉拉邦基层村委会资深女领导

    2.泰米尔纳德邦赋权

    3.泰米尔纳德邦案例分析

   四 结论

  韩国女性参与全球化娱乐(色情)业:半边缘状态、地方父权主义以及政府政策

   一 色情业和全球化研究

   二 韩国的经济增长和色情业

   三 一个结构框架:半边缘化、地方父权主义、韩国国家政策

   四 案例:韩国的色情业

    1.韩国军营的卖淫活动

    2.韩国妇女在日本城市的卖淫

   五 讨论和结论

  社会转型中城镇妇女工作和家庭角色的多元化建构*

   一 研究方法

   二 研究结果

    1.为什么回归家庭

    2.如何看待家庭

    3.家庭劳动的意义何在

    4.如何看待两性平等

    5.家庭是天堂?

   三 讨论与结语

  农民工性别职业隔离的经验研究

   一 引言

   二 研究方法与数据

   三 估计结果及解释

   四 结论

  中国小型餐饮业劳动性别分工和社会流动*

   一 现代城市的小型餐饮业:传统劳动关系和性别分工

   二 性别身份与阶级流动的可能性

   三 讨论:现代性进程中传统性别角色再生产的意义

  “和记”工场里的姐妹分离*

   一 劳动过程研究的新发展

   二 “姐妹分离”:和记生产政体

    (一)工场中的“大姐”与“小妹”

    (二)简单控制与被管理的心灵

     1.身体控制:去性别化与性化的身体

     2.空间控制:幕后与台前

     3.精神控制:去技术化与情感劳动

    (三)分化的日常表达:城市过客与新市民梦想

     1.大姐的日常表达:城市过客的处事之道

     2.小妹的日常表达:新市民梦想的建构

   三 “性别化年龄”与姐妹分离

    (一)生产政体理论

    (二)从“女性年龄感”到“性别化年龄”

    (三)“和记政体”的形成

     1.国家干预:发展餐饮业与劳动者的制度性身份

     2.市场竞争:感觉的消费

     3.劳动力再生产:“姐妹分离”的根源

     4.“性别化年龄”与劳动分工

   四 结论:“性别化年龄”与女性主体的拆裂使用

    (一)分裂的姐妹认同

    (二)女性主体的拆裂使用

    (三)结语

  单位制度转变对女性职工工作和生活的影响

   一 研究背景

   二 研究方法与样本概述

   三 单位制度变迁对女性的影响

    (一)人事制度变化及其对女职工的影响

    (二)社会保障体制遗留问题对女性职工享有的福利及生活的影响

   三 讨论与结论

    1.家庭内部纵向关系与横向关系的改变

    2.社区建设的断层

    3.社会资本的挽回和集体记忆的修复

  论女性就业的正式支持体系的构建

   一 政府积极作为,建立健全促进女性就业的社会运行机制

    1.完善女性就业的政策体系

    2.进一步扩大女性就业领域

    3.维护好女职工的合法权益

   二 社会各界热情服务,提供和创造促进女性就业的社会条件

    1.用人单位要积极承担起促进性别平等的社会责任

    2.建立科学有效的就业服务网络,提高妇女就业的水平

    3.发挥非政府组织的作用,为女性就业提供服务

    4.提供高质、便捷的家政服务,实现家务劳动社会化

  中国环境问题观念上的性别差异:安全考虑、经济优先和后物质主义假设

   一 现有文献的解释和发现

   二 数据和测量

   三 模型与分析结果

   四 讨论和结论

  乡村旅游对农村家庭性别分工影响研究*

   一 引言

   二 研究方法

   三 男性和女性在乡村旅游中的作用

    1.民俗户家庭中男性和女性分工

    2.妇女在乡村旅游中的作用

   四 乡村旅游对农村家庭性别分工的影响

    1.旅游活动对生产活动中的性别分工的影响

    2.旅游活动对再生产活动中的性别分工的影响

    3.旅游活动对社区和社会活动中的性别分工的影响

   五 讨论与结论

  经济体制转型与妇女发展

   一 转型期妇女的职业发展

    1.妇女自身的职业发展状况

    2.妇女相对于男性的职业发展状况

    3.劳动力市场之外的劳动

   二 转型期妇女的家庭角色变化

    1.经济体制转变期社会文化脉络的变迁

    2.经济体制转变期家庭结构、家庭功能的变迁

    3.经济体制转变期女性角色认知的变迁

   三 结论和思考

    1.研究框架必须建立在经济体制转轨的社会宏观背景中

    2.加强理论建构

    3.进一步完善评估指标和方法

    4.更多地关注普通妇女的生命故事

  改革开放30年:中国女性就业规模与结构的变化

   一 女性就业率的复杂变化*

    1.全国两性就业率差距扩大,城镇女性就业率下降尤为明显

    2.青年女性人口就业率下降最显著

    3.与男性相比,就业困难更多地打击了中青年女性,特别是城镇中青年女性

   二 就业质量与结构的变化

    1.一部分女性进入第三产业和技术管理岗位,实现了向上的社会流动

    2.一部分农村女性抓住了非农就业机会,经济身份实现转变

    3.国企下岗女工从体制内向体制外的流动或回归家庭

    4.农业女性化导致一部分农村女性在工业化过程中被边缘化

   三 结论与总结

  经济发展、家庭变迁与妇女家庭地位:一个台湾客家小区的研究

   一 前言

   二 棋园小区的经济发展

   三 理论及文献探讨

   四 资料

   五 研究发现

    (一)1970年以前

     1.女性工作

     2.女性的家庭角色及地位

    (二)1970年以后

     1.女性工作

     2.女性家庭角色及地位

    (三)20世纪70年代前后女性地位的比较

    (四)女性家庭地位的影响因素

   五 结论及讨论

  压力、饮酒正常化或社会建构?

   一 女性青少年饮酒的增长:政策转变的后果?

   二 女性青少年饮酒问题确实日益严重?

   三 研究假设

   四 数据

    (一)逮捕统计数据(arrest statistics)

    (二)自我报告数据

   五 研究结果与讨论

  吉林省农村老年人生存状况的性别差异研究*

   一 农村老年人年龄结构及婚姻状况的性别分析

   二 农村老年人经济生活状况的性别分析

   三 农村老年人政治文化状况性别分析

   四 农村老年人的家庭关系与养老状况的性别分析

   五 农村老年人健康状况的性别分析

   六 结论与思考

  农村留守妇女生活状况及社会工作介入*

   一 引言

   二 农村留守妇女生活状况

    (一)家务与田间劳动

    (二)夫妻互动

    (三)公共参与

    (四)闲暇生活

    (五)情感心理与健康

   三 社会工作介入

    (一)微观层面社会工作介入

    (二)中观层面的社会工作介入

    (三)宏观层面的社会工作介入

  中国女性心理健康:现状、原因与对策

   一 女性心理健康的科学界定

   二 女性心理问题的成因分析

   三 与女性心理保健相关的公共对策

  妇女/性别研究的学科定位问题

   一 问题的提出及相关概念说明

   二 妇女/性别研究的学科定位

  中国妇女/性别研究优秀博士、硕士学位论文评选带来的思考

   一 妇女/性别研究优秀博士、硕士论文评选的背景

   二 参评论文的地域和学科领域分析

    1.地域相对集中

    2.数量明显呈上升趋势

    3.学科领域相对集中

     (1)参评论文情况

     (2)获奖论文情况

   三 有关参评论文作者的思考

    1.参评论文作者在妇女/性别研究领域的学术积累

    2.以妇女/性别研究为主题的学位论文对作者职业生涯的影响

    3.参评论文作者所毕业院校的特点

  草根行动:在纠正“男孩偏好”治本之路上迈出的第一步*

   一 介入:性别平等团队积极参与治理出生性别比失衡

   二 诊断:基层把脉发现症结,制度/文化探寻根源

    (一)方法论:从民众需求出发,看“男孩偏好”背后的制度建构与解构

    (二)听声音,找症结:为什么一定要生男孩

     1.强烈的生男孩愿望

     2.为什么一定要生男孩

     3.“男孩偏好”的历史与制度性根源

   三 变革:从参与和增权开始

    (一)组织策略与方法

    (二)参与式社会性别增权活动:认识处境、思考成因与自愿变革

     1.提高认识:解析、批判、反思与探因

     2.症结诊断图

     3.制定行动计划:改变“男孩偏好”的治本之路

   四 尝试:首战告捷

    (一)婚俗变革:男到女家两场婚礼

    (二)赋村庄政治以社会性别:从村规民约改变入手

     1.激励婚居、婚俗与姓氏变革

     2.提高妇女社区公共事务参与的地位

     3.男女平等分担养老与家务责任

     4.奖励独生子女

    (三)下一个目标:探索多种养老模式,在保障村民与妇女福祉的同时从根基撼动父权制

  中国式合作:一项女性主义参与式行动研究项目的特点分析

   一 偶联性的女性主义行动:寻找接合点

   二 参与“治理”:妇女参政的新模式

  云南的社会性别与发展:透视全球化与本土化过程

   引言

   一 GAD*的旗帜下都有谁

    1.国际化的“GAD运动”

    2.“求同存异”的现实

    3.差异与多元的分界及内涵

   二 在何处和以何种方式做GAD

    1.百家争鸣,百花齐放

    2.各类组织,尽显特色

   三 GAD在云南的影响

    1.我们改变了什么

    2.什么改变了我们

   四 GAD行动者反思

    1.在变化中确认我们的位置

    2.本土与全球化过程中主体意识的建构

  弱嵌入性与社会性别培训*

   一 社会性别和社会性别培训的嵌入

    (一)特定时空的行动者:理性的嵌入/互惠的预期

    (二)蓝宝书和培训小组:结构嵌入/网络的形成

   二 嵌入者的社会性

    (一)从妇联的制度结构看

    (二)从妇联的话语情景来看

    (三)从妇联赋予嵌入者的身份及规范来看

   三 嵌入者与被嵌入者的互动

    (一)参与性及参与性工具的运用:培训场域关系系统的构建

    (二)社会性别意识培训:知识的传播与再生产

     1.社会性别知识的传播与再生产是一个本土化的过程

     2.社会性别知识的传播与再生产也是一个重新形塑个人的过程

   四 嵌入者与被嵌入者互动的结果及思考

    (一)嵌入者和被嵌入者互动的结果

    (二)几点思考

     1.妇联系统的性别培训有其特有的社会性和局限性

     2.社会性别的嵌入不仅有空间,而且取决于嵌入者的能动性和策略性

     3.社会性别嵌入面临的主要挑战

  对妇联组织基本职能的再认识

   一 问题与背景

   二 妇联组织的基本职能:组织存在的合法性基础

   三 妇联履行其基本职能的优势条件

    1.政治地位的合法性,使其拥有参与公共决策的制度化渠道

    2.组织网络相对健全,为扩大其工作覆盖面提供了组织保障

    3.妇联组织的公信力较强,具有整合社会资源的条件和优势

   四 影响妇联基本职能履行的内部制约因素

    1.对组织的基本职能认知度偏低

    2.对组织的群众性功能认识不足

    3.缺乏赋权妇女的工作理念

   五 几点建议

    1.正确理解妇联“三维交一”的工作定位,强化组织的群众性功能

    2.充分发挥组织拥有的政治资源优势,拓展组织的权力活动空间

    3.构建与民间妇女组织的新型合作关系,整合服务妇女的组织资源

  当代中国妇女NGO参与社会救助的特性分析与发展路径*

   一 有关概念的厘清

    (一)社会救助

    (二)妇女非政府组织

   二 中国妇女非政府组织在妇女社会救助中的现状与特点

   三 赋权与增权:中国妇女非政府组织的发展路径

    (一)进一步形成“O”形(网络型)组织关系发展网络

    (二)组织结构上实现强势与弱势的互补与均衡

    (三)加强自身组织能力建设

    (四)以两性共治来提升组织影响能力

  简论中共妇女运动史上的“取消主义”思潮

   一 思潮的形成与中共妇女组织的羸弱

   二 思潮的发展与妇联的组织危机

   三 思潮的恶性膨胀与历史退场

   四 思潮的特点与成因

 前言

本书从社会性别视角质疑已有研究全球化、跨国主义和各国发展实践的理论范式,分析全球、区域、跨国及各国发展过程中的现实问题。通过强调理论和研究在形塑公共讨论、政策和实践方面的作用,推动理论、方法和实践的发展;通过为学者、研究者、行动者、政策制定者、公民社会行动者和草根行动者提供一个平台,推动有意义的对话,促进积极的社会变迁。

简 介:本书着力发掘运用包括中共妇运文件、全国妇联部门档案、妇女(联)史志、妇女工作者口述访谈、妇女报刊在内的丰富史料,从“中国共产党部门工作史”的新视角,全面、系统、深入地展现了自1949年新中国成立至1978年启动改革开放这一时期中共妇女工作的历史形貌,揭示了学界过去语焉不详的当代中国妇女工作领导体制机制的起源、发展与演变...

作者: 耿化敏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6年12月

简 介:本书由2012~2014年中国青年学者性别实证研究项目中的优秀报告结集而成。书中所收集的15份研究报告对妇联组织官方网站、公益性民间妇女组织、网络性别形象、媒介对大学生性别文化认同的影响、“村改居”社区女性生活状况、新生代外来女工、青年榜样的性别形象等问题进行实证研究,涉及社会学、社会工作学、女性学、法学、文学、传播学...

作者: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6年0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