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数

24

引证文献

0 !

参考文献

77

中国广州经济发展报告(2008)图书

Annual report on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Guangzhou in China

SSAPID:101-9972-9973-56
ISBN:978-7-5097-0104-1
DOI:
ISSN:

[内容简介] 本报告在对国内外宏观环境的影响判断及对广州自身条件分析的基础上,对2008年广州主要经济指标进行了预测,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关信息

丛书名:广州蓝皮书
编 辑:任文武;曹义恒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年03月
语 种:中文
中图分类:E 军事

 Abstract

 中文摘要

 附录

 法律声明

 广州蓝皮书编辑委员会

 《中国广州经济发展报告(2008)》编辑部

 经济综论

  2007年广州经济运行分析与2008年预测

   一 2007年经济运行主要特点

    (一)工业生产增速加快,经济效益进一步提高

    (二)服务业保持较快增长势头,服务功能得到加强

    (三)消费需求旺盛,投资需求平稳,出口结构优化

    (四)总体物价温和上涨,能源原材料和食品价格涨幅较大

    (五)居民生活稳步提高,财政税收大幅增长

    (六)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健全,城市管理成效显著

   二 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基础仍不牢固

     1.重大项目对投资增长的促进作用呈弱化趋势

     2.广州工业发展后劲存在隐忧

     3.企业自主创新和自主品牌等核心竞争能力仍欠缺

    (二)经济增长惠及全体人民的力度还不够

     1.工资总额增长率远低于GDP名义增长率和税收增长率

     2.居民收入增长较慢,居民收入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不相称

     3.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

     4.农民在食品价格上涨中得到的实惠并不多

    (三)提高城市管理水平仍面临很大压力

   三 经济发展外部环境简析

    (一)国际经济环境

    (二)国内经济环境

    (三)对广州经济的影响分析

   四 主要经济指标预测

   五 对策建议

    (一)进一步完善产业体系

    (二)切实加强创新能力建设

    (三)强化自主品牌建设

    (四)确保节能减排目标实现

    (五)加大民生保障力度

    (六)提升城市管理水平

  2008年广州经济发展外部环境分析

   一 国际经济发展环境分析

    (一)2007年世界经济增长放缓

     1.主要经济体经济增长

     2.世界贸易和国际直接投资较快增长

     3.国际金融市场大幅波动

     4.世界通货膨胀压力加大

    (二)2008年世界经济展望

     1.世界经济稳中趋缓

     2.世界经济发展中潜在的风险

   二 国内经济发展环境分析

    (一)2007年中国宏观经济运行态势

    (二)2008年中国经济展望

     1. 2008年中国经济发展的环境基础

     2.国家主要经济政策取向

     3.国家宏观调控的主要任务

     4. 2008年中国宏观经济主要指标预测

   三 国内外环境变化对广州经济的影响

    (一)外部环境变化对广州投资需求的影响

    (二)外部环境变化对广州消费需求的影响

    (三)外部环境变化对广州出口需求的影响

    (四)国内外价格走势对广州的影响

  广州市各区、县级市发展比较研究2007年度报告

   一 基本思路与指标体系

    (一)基本思路

    (二)指标体系框架

    (三)指标体系设计

   二 数据获取与权重设定

    (一)数据获取

    (二)指标权重设定

   三 各区县级市发展的比较分析

    (一)各区、县级市发展的起点和基础

     1.各区县级市的资源禀赋

     2.各区县级市的发展基础

    (二)各区、县级市2006年发展单项比较分析

     1.财富资本

     2.知识资本

     3.社会资本

     4.产业资本

    (三)各区、县级市2006年发展综合评价结果

   四 对策建议

 产业经济研究

  关于广州市工业布局问题的对策研究*

   一 广州市工业布局的现状分析

    1.总体布局概述

    2.广州市工业的行业布局分析

   二 广州市工业布局存在的主要问题

    1.土地利用效率不高,部分工业园区存在明显的圈地倾向

    2.工业布局各自为政,基础设施重复建设严重

    3.工业布局与生态环境结构不相协调,影响生态安全

    4.工业用地存在“低、小、散”特征,集约化程度低

    5.工业用地空间布局结构松散,布局主导方向不明确

    6.工业支撑体系不完善,缺乏良好的保障系统

   三 广州市工业布局基本思路

    1.指导思想

    2.工业布局原则

    3.广州市工业布局总体构想

   四 促进广州工业合理布局的对策措施

    1.按照城市发展战略调整方向,优化工业用地的空间配置

    2.进一步提高工业发展的园区化水平,积极推动工业园区整合

    3.制定工业用地效能评估管理办法,促进工业用地的空间置换

    4.强化工业发展用地的动态指引,促进产业集聚和集群化发展

    5.以专业化和品牌建设为导向,积极打造工业空间布局的特色

    6.积极发展外围工业圈,把工业布局与中心镇建设相结合

    7.强化土地利用效率,提高工业园区的集约效益

    8.加快老工业区改造步伐,推动工业布局优化调整

    9.推进和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工业园区投资环境

    10.坚持工业集中布局与产业集群发展相结合,努力提高工业发展的集群化水平

  加快广州网游动漫产业发展的对策研究

   一 网游动漫产业发展背景

    (一)全球网游动漫产业发展状况

    (二)我国网游动漫产业发展状况

   二 广州网游动漫产业发展基础

   三 广州网游动漫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二)发展目标

   四 加快广州网游动漫产业发展的对策措施

    (一)加强领导,营造网游动漫产业发展的良好氛围

    (二)制定标准,加强对软件和动漫市场的引导和规范

    (三)充分发挥各区、县级市的积极性,合力建设国家网游动漫产业基地

    (四)发挥产业集聚和龙头示范效应,加快培育网游动漫产业链

    (五)实施原创作品和品牌带动,大力促进网游动漫产业市场开拓

    (六)加快推进核心技术研究和产业化应用

    (七)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

    (八)大力培养和吸引网游动漫产业人才

  广州市中心镇产业集群研究

   一 广州市中心镇产业集群概况

    1.概况

    2.类型

   二 产业集群的效应

    1.产业集群加速中心镇区域城市化进程

    2.产业集群推动中心镇区域经济增长

    3.产业集群是中心镇区域创新系统的一种重要实现方式

    4.产业集群是提升中心镇区域竞争力的重要方式

   三 中心镇产业集群形成的机理

    1.运输成本

    2.规模经济

    3.马歇尔的外在性

    4.地方需求

    5.交易成本

    6.政府作用

   四 广州市中心镇产业集群发展存在的问题

    1.产业集群层次有待提高

    2.自主创新能力弱

    3.品牌的缺失

    4.产业集群公共产品供给不足

    5.政府政策不到位

   五 促进广州市中心镇产业集群发展的政策措施

    1.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集群

    2.促进低成本型集群向创新型转变

    3.鼓励集群内企业的自主创新

    4.搭建技术创新的公共平台

    5.实施产业集群品牌工程

    6.帮助建立行业协会等中介机构

  广州从化市产业发展模式探析

   一 从化在广州和谐社会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1.行政区域

    2.空间布局

    3.自然资源条件

    4.现有基础

    5.制约因素

   二 从化产业发展模式

    (一)以环保和技术增值为导向,大力发展轻型工业

     1.建设生态工业园区

     2.以园区为载体,发展绿色工业

    (二)以特色产业为依托,综合开发城郊型生态农业

     1.发展特色产业

     2.大力实施品牌战略

     3.发展生态农业

    (三)旅游产业带动,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1.准确定位,发展特色旅游业

     2.以绿色服务业为主体,发展绿色第三产业

   三 促进产业发展的保障措施

    1.工业拉动、项目带动,推动工业化

    2.发展生态农业、特色农业,促进农业产业化

    3.做强旅游品牌,壮大第三产业

 区域经济研究

  关于广佛经济合作战略若干问题的研究

   一 广佛经济合作的发展背景分析

   二 以自主创新为目标是经济转型的需要

   三 广州发展生产性服务的优势分析

   四 佛山发展先进制造业的基础与条件

   五 广佛经济合作的空间与障碍

   六 广佛经济合作推进的基本对策

  广佛都市群区域合作发展的同城化整合研究

   一 城市群区域合作发展的理论与实践

    (一)城市群区域合作发展的理论依据

     1.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差异性

     2.城市聚集与辐射功能的重叠性

    (二)洛杉矶同城化都市圈

    (三)大伦敦同城化都市圈

    (四)东京同城化都市圈

    (五)国外实践经验的启示

   二 广州、佛山区域合作发展同城化的条件

    (一)广佛地理位置紧邻、历史相承、文化同源,加强合作发展具有天然优势

    (二)广佛两地经济的综合性及巨大的经济总量,为其合作提供了良好基础

    (三)改革开放以来两地市场经济体制比较成熟,并且建立共同市场条件成熟

    (四)广州、佛山两地的基础设施日渐连接成网,为同城化整合提供强大的设施保障

     1.交通路网直接连通

     2.信息网与供水网开始联网

     3.广州市的大型基础设施直接辐射和服务佛山市域

    (五)广州与佛山两市在近年的发展规划中达成一定的合作共识

    (六)广州、佛山两地的产业存在一定的互补性和同构性,经济社会互动频繁

     1.从产业结构特征来看,广佛两地产业存在互补性

     2.从工业产业内部结构来看,广佛两地的工业产业同时存在同构性和互补性

     3.从广佛两地的产业空间布局来看,已经形成一定的产业聚集,为广佛整体产业升级优化提供基础

     4.从两地的经济社会交流来看,广州、佛山两地的经济社会互动频繁

   三 广州、佛山区域合作发展同城化的主要问题与障碍

    (一)两市各自为政,协调规划不够

    (二)两市城市职能、产业发展、市场建设等不协调

    (三)区域生态环境仍不乐观

    (四)基础设施建设衔接依然存在不足

   四 广州、佛山区域合作发展同城化的实现途径

    (一)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的原则,运用市场机制打破区域行政分割

    (二)大型相连的基础设施协同规划,并依照功用按比例投资并合理分配收益

    (三)加强两市产业协商调整,消除产业同构带来的恶性竞争,强调错位发展

    (四)加大环境整治,发展循环经济,努力加强广佛都市圈生态环境一体化建设

    (五)统一规划,建立大商圈,整合两市的市场资源与秩序

    (六)建立市一级及市属部门之间的协商机构与机制,使同城化达到可操作的阶段

   五 广州、佛山同城化的前景预测

    1.高度同城化(大连模式)

    2.中度同城化(洛杉矶模式)

    3.低度同城化(广佛模式)

  加快广州增城市发展的新思路研究

   一 增城发展的基本情况

    (一)发展的历程

    (二)发展的现状

    (三)发展的优势和面临的问题

     1.发展的优势

     2.面临的问题

     4.财政资金不足

   二 加快增城发展的新思路

    (一)发展定位

     1.发展定位

     2.定位依据

    (二)发展思路

     1.加强规划策划,科学统筹城乡与区域协调发展

     2.坚持产业带动的发展方向,实现跨越式发展

     3.着力抓好重点产业功能区建设,完善发展载体

     4.加强以道路交通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5.保护和优化生态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

     6.深化改革开放,促进创新发展

     7.实施富民工程,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8.争取多方面的支持,促进增城全面融入大广州的发展之中

 现代服务业研究

  发展广州国际服务外包产业的对策思路

   一 广州加快发展国际服务外包的战略意义

    (一)发展服务外包是广州把握历史机遇、保持竞争优势的必然选择

    (二)发展服务外包是广州优化自身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内在需求

    (三)发展服务外包是广州实现“三外联动”、加快与国际经济接轨的重要举措

   二 广州市国际服务外包产业的发展现状

    (一)服务外包总体规模不断扩大,成为国际资本集聚热点

    (二)信息技术外包(ITO)发展水平位居全国前列,外包企业群实力雄厚

    (三)总部经济战略带动业务流程外包(BPO)企业发展,形成全方位、多领域的发展格局

    (四)研发设计、动漫创意等新兴行业蓬勃发展,形成服务外包的新增长点

   三 广州跨越式发展国际服务外包产业的优势

    (一)区位优势

    (二)产业优势

    (三)载体优势

    (四)环境优势

   四 跨越式发展广州国际服务外包产业的思路与对策

    (一)强化组织领导和机构建设,从战略高度重视国际服务外包产业的发展

    (二)整合配套产业和基础设施资源,加快服务外包基地和主体园区建设步伐

    (三)出台和落实相关的鼓励政策和措施,推动国际服务外包产业做大做强

    (四)提高政府服务和管理水平,为服务外包产业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FDI对广州服务业结构效应的实证分析

   一 广州服务业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特征分析

    (一)服务业利用外资总量持续增长,但增长波动幅度较大

    (二)服务业利用外资的行业偏向度高,导致第三产业发展滞后

    (三)服务业利用外资具有较为显著的地理集中性

   二 FDI对广州服务业结构效应的实证检验

    (一)广州服务业利用外资与服务业结构变动的因果关系检验

     1. ADF单位根检验

     2. Johansen协整检验

     3. 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

    (二)广州服务业利用外资与服务业内部结构变动的实证分析

     1.流通部门与外商直接投资的相关分析

     2.生产者服务与外商直接投资的相关性分析

     3.房地产与外商直接投资的相关性分析

     4.社会服务与外商直接投资的相关性分析

    (三)基本结论

   三 促进广州利用服务业外商直接投资的基本思路

    (一)科学规划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产业结构

    (二)优化服务业利用外资的行业结构

    (三)改善利用服务业外商直接投资的区位环境

    (四)积极承接港澳两地的服务业国际转移

    (五)逐步推动服务业制度创新

  对广州发展开放型总部经济的探讨

   一 广州加快发展开放型总部经济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二 广州发展开放型总部经济的竞争优势分析

    (一)广州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和巨大的消费市场,符合企业总部区域扩展的战略要求

    (二)广州具有雄厚的经济实力和完整的配套设施,发展开放型总部经济有着优越的条件与基础

    (三)广州具有明显的主导产业优势,能为开放型总部经济发展提供相应的产业支撑

    (四)广州具有各类高素质综合性人才的培养和聚集能力,可以为跨国企业总部提供丰富的人力资源

    (五)广州具有与跨国公司良好的战略合作基础,便于进一步拓展跨国企业总部资源

    (六)广州具有良好的综合环境,适于跨国企业总部各类高级管理人员常驻

   三 广州加快发展开放型总部经济的思路与对策

    (一)结合广州自身特点和优势,对广州开放型总部经济发展目标进行战略定位

    (二)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积极促成跨国公司总部进驻广州

    (三)整合资源打造跨国企业总部基地,充分发挥总部经济的“榕树效应”

    (四)整合科教与研发资源,多角度、多层次、多元化培育国际化人才

    (五)健全公共服务体系,进一步优化总部经济发展软环境

  广州市越秀区现代服务业发展的现状分析和对策建议

   一 越秀区发展现代服务业的重要意义

   二 越秀区现代服务业发展现状分析

    (一)基本情况

     1.发展态势

     2.行业结构

     3.就业状况

     4.经济类型

     5.街道分布

    (二)现状特征

     1.现代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不断增大

     2.现代服务业发展促使就业结构不断优化

     3.现代服务业空间布局向组团化发展

     4.直接为生产服务的现代服务业发展最为迅速

    (三)存在问题

     1.行业壁垒仍然存在

     2.大型骨干企业不多

     3.高素质服务业人才不足

   三 越秀发展现代服务业的基础和环境分析

    (一)优势

     1.发展基础优势

     2.技术应用优势

     3.人才积聚优势

     4.投资环境优势

    (二)劣势

     1.土地资源供给不足

     2.传统服务业比重大,改造成本高

    (三)机遇

     1.国际现代服务业转移带来的机遇

     2.我国加快开放服务业市场的战略部署带来的机遇

     3.广州产业结构升级带来的机遇

    (四)挑战

     1.国内市场竞争加剧

     2.进一步开放垄断行业存在较大困难

     3.就业形势有可能随着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更加严峻

   四 越秀发展现代服务业的重点任务

   五 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的几点建议

    (一)加强规划引导

    (二)加大招商引资

    (三)确立发展重点

    (四)加快技术创新

    (五)促进人才集聚

    (六)营造发展环境

  广州市白云区第三产业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

   一 发展现状与结构特点

    (一)地区分布特点:第三产业单位和从业人员有八成分布在街道,城区是第三产业发展的主要基地

    (二)行业分布特点:第三产业单位分布门类广泛,初步形成了以交通运输业、批发零售业、房地产业为支柱的第三产业体系

     1.单位和个体经营户均以批发零售业数量居多

     2.交通运输邮电仓储业、批发和零售贸易业、房地产业是拉动经济增长的支柱行业

    (三)单位类型特点:企业法人发展较快,市场化程度较高

     1.企业法人在各类法人单位中占主导

   二 白云区第三产业在区域经济中的地位

    1.第三产业单位数量最多,吸纳劳动力人数正在赶超第二产业

    2.第三产业成为经济增长的“发动机”,是产业升级的主导方向

    3.行政区划调整更凸显白云区第三产业在区域经济中的地位

   三 存在的主要问题

    1.第三产业发展层次较低,主要集中在流通部门

    2.产业结构偏离度大,整体效益低

    3.产业发展规划滞后导致产业布局不合理,小、散、乱现象突出

   四 发展对策与建议

    (一)加强产业发展规划,加快功能结构和区域布局的战略性调整

    (二)实施“腾笼换鸟”战术,推进城区“退二进三”产业升级战略,拓展产业发展空间

    (三)确立“跳出白云发展白云”的产业发展观,加快主导产业培育,促进第三产业内部升级

     1.发挥产业资源优势,突出空港经济区特色,重点发展以现代物流、批发、商务服务等生产和市场服务业

     2.发挥自然资源的区位优势,突出绿色生态区特色,大力发展以房地产业为龙头,商品零售为主导,餐饮、文化娱乐、旅游、住宿一体化的个人消费服务产业

    (四)以创建“两个适宜”现代化新城区为契机,营造良好环境,加快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的发展

 循环经济研究

  广州发展绿色经济与构建节约型城市的对策建议

   一 构建资源节约型城市的紧迫性

   二 绿色经济与资源节约型城市的关系

   三 发展绿色经济、构建资源节约型城市的对策建议

    (一)牢固树立绿色资源观

    (二)严格执行绿色生产标准

     1.以生态效率理念推行清洁生产

     2.实施技术改造升级,更新生产设备

    (三)积极倡导绿色消费

     1.提倡绿色消费,通过宣传引导使消费者树立绿色食品消费的理念和科学安全的消费模式

     2.按照统一的“绿色”市场标准和环保要求,形成确保消费品质量、符合环境要求的绿色销售网络体系

    (四)彻底转变经济社会价值观

     1.对自然资源价值进行估价的最为关键的一环就是建立绿色核算体系

     2.自然本身是需要维持良性循环的生态系统,其环境承载能力和自净能力都是有限的

    (五)大力推广绿色技术

    (六)着力打造绿色企业

     1.国际绿色标准

     2.企业的机遇与挑战

     3.打造绿色企业,实施“5R”绿色管理

  广州人口、资源与环境相互关系的定量研究

   一 广州市适度人口规模的定量研究

    (一)模型构建

    (二)广州适度人口的计算

    (三)2010年和2015年广州市适度人口预测

   二 广州市环境质量与经济增长的库兹涅茨关系验证

    (一)环境库兹涅茨曲线

    (二) 环境库兹涅茨曲线验证

   三 广州市生态足迹的测量

    (一)生态足迹模型简介

    (二)广州市生态足迹计算

   四 基本结论

  广州发展循环经济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对策研究

   一 发展循环经济,实现国际贸易与环境协调发展,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必要性

    (一)有限的资源决定了广州对外贸易必须发展循环经济,协调国际贸易与环境的共同发展

     1.水资源问题

     2.土地资源问题

     3.矿产资源问题

     4.能源问题

    (二)快速发展对外贸易使得环境污染日趋严重,广州必须发展循环经济

   二 循环经济对广州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机遇

    (一)有利于贸易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二)有利于提升广州对外贸易的国际形象

    (三)有利于降低对自然资源和能源的依赖

    (四)有利于应对贸易壁垒

   三 广州发展循环经济所面临的困难

    (一)对发展循环经济,实现国际贸易与环境的协调发展的认识不够

    (二)对发展循环经济,解决国际贸易与环境协调发展中的冲突认识不够

    (三)广州发展循环经济必须面对的价格难题

     1.给自然资源进行科学合理定价仍是个世界性难题

     2.缺乏自然生态环境的合理有偿使用机制

     3.没有形成激励企业参与循环经济的市场利益机制

     4.技术经济条件下的成本效益失衡

     5.国际贸易与环境协调发展的信息传递渠道不畅

   四 广州发展循环经济的总体思路和基本原则

   五 广州实现国际贸易与环境协调发展的对策

    (一)树立循环经济的思想和理念,统筹考虑贸易与环境、贸易与循环经济的关系

    (二)调整对外贸易政策,优化国际贸易结构,逐步改变资源型出口导向战略

    (三)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走绿色贸易发展之路

    (四)按照循环经济理念,制定适应广州对外贸易与环境协调发展的政策法规

    (五)实施有利于广州对外贸易与环境协调发展的财政税收政策、金融支持政策

    (六)建立广州对外贸易与环境协调发展的绿色贸易体系

    (七)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优化产业结构,减少环境污染物排放总量

    (八)实行强有力的环保措施,切实承担对所辖地区环境质量的责任,实行严格的环保绩效考核、环境执法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

 会展业研究

  完善会展业功能提升广州中心城市地位的对策建议

   一 广州会展业必须凭借广州中心城市的优势

    (一)按照发展会展业三个条件的标准来衡量,中心城市具有发展会展业的先天优势

    (二)按照国际博览会联盟(UFI)标准来衡量,中心城市更容易具备发展会展业的先决条件

    (三)从中国城市化进程来看,中心城市会展业会更容易得到壮大

   二 会展业促进了广州中心城市地位的巩固和提高

    (一)会展业促使广州集聚辐射功能进一步完善

    (二)会展业促使广州中心城市综合服务功能进一步提高

    (三)会展业促使广州中心城市外向带动功能进一步增强

    (四)会展业促使广州中心城市文化引领功能进一步提升

   三 完善会展业、提升广州中心地位的对策和建议

    (一)紧紧围绕广交会增强会展的集聚辐射功能

    (二)全面提高会展综合服务能力

    (三)增强会展的国际化

    (四)增强会展文化内涵

  宁波、大连、西安、深圳四市促进会展业发展经验对广州的启示

   一 四市促进会展业发展的主要情况

   二 四市促进会展业发展的经验做法

    (一)领导重视观念新

    (二)规范市场办法多

    (三)品牌展会发展快

    (四)政府扶持力度大

   三 影响广州会展业发展的瓶颈问题

    (一)会展业管理法规需进一步完善

    (二)会展业扶持政策需进一步加强

    (三)会展资源需进一步整合

    (四)会展业宣传需进一步扩大

   四 加快广州会展业发展的对策

    (一)加强规划,形成强大合力

    (二)完善措施,加大扶持力度

    (三)健全制度,加速立法进程

    (四)整合资源,营造良好发展环境

     1.完善“广州市会展一站式审核管理服务中心”功能

     2.进一步整合会展资源

     3.创新形式,拓宽渠道,加大会展宣传力度

    (五)夯实基础,加速国际化、专业化步伐

     1.加强国际交流合作,提高国际化水平

     2.打造品牌展会,培育龙头企业

     3.完善会展场馆和相关配套设施

 经济个案研究

  大都市专业市场经济研究

   一 广州专业市场经济的形成

    (一)广州商业的演变与概况

    (二)广州专业市场经济的发展

   二 专业市场的空间分布特点与影响因素

    (一)专业市场的空间分布特点

    (二)影响广州专业市场空间分布的主要因素

     1.区位条件

     2.交通因素

     3.商圈因素

     4.商品类型

     5.城市规划

     6.历史因素

     7.集聚因素

     8.市场因素

   三 专业市场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

    (一)存在的问题

    (二)对策建议

   四 结论

  经济发展转型背景下广州市安全生产的对策研究

   前言

   一 经济发展转型背景下广州市安全生产的现状与特征

    (一)安全发展水平滞后于经济发展水平,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

    (二)市场经济体制逐步深化和完善,非公有制企业带来许多不安全的因素

    (三)工业重型化发展,制造行业成为工矿商贸企业安全事故的主要领域

    (四)城市规模扩张,建筑行业、危险化学品行业成为工矿商贸企业安全事故重要领域

    (五)城市空间发展战略调整,番禺、白云等区县成为广州市安全事故高发区域

    (六)汽车流量的增加,道路交通是广州市安全事故最主要的来源

   二 经济发展转型背景下广州市安全生产态势分析

    (一)安全生产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

    (二)产业结构升级为安全生产提供了有利的产业环境

    (三)城市发展战略调整将导致安全生产问题的区域转移

    (四)大项目建设、大型活动举办对安全生产提出了更高要求

   三 提高广州市安全生产水平的对策措施

    (一)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实现经济发展与安全生产良性互动

     1.转变发展观念,树立安全发展意识

     2.把安全生产纳入广州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规划

     3.实现经济社会发展模式转型与安全生产良性互动

    (二)健全机构,强化区、街(镇)、村(社区)基层监管组织机构的建设

     1.继续健全安全生产监管三级机构、四级网络建设

     2.落实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所需的基本支出

     3.进一步理顺安监部门与相关部门的职能联系

    (三)完善考核机制,建立安全生产综合考核指标体系

    (四)加强安全生产投入力度,建立稳定增长的长效投入机制

    (五)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强化企业安全生产的宏观调控

     1.明确企业主体责任

     2.进一步完善安全生产监管的制度体系

    (六)建立区域公共安全平台,加强对中小企业的安全生产监管

    (七)加大建设力度,不断建立和完善安全生产公共设施

     1.建设广州市重大危险源普查及安全监控系统

     2.加大对广州市安全生产宣教中心的扶持

     3.建立广州市安全生产科学技术研究中心

     4.建立广州市安全生产宣教馆

     5.争取国家总局支持建立华南地区应急救援基地

    (八)预防为主,加强教育培训,提高安全意识

     1.加强党政部门领导及工作人员安全生产培训考核

     2.加强对企业的各类安全生产培训

     3.提高广州市民的安全生产意识

    (九)充分发挥安全生产委员会作用,建立多部门长效联动监管机制

     1.使安全生产委员会实职化

     2.与相关部门建立长效联动机制开展专项整治常抓不懈

    (十)重点加强对三个区域、五个行业(领域)的监督管理

     1.着力实现重点区域的重点监管对象突破

     2.抓紧做好重点行业中薄弱环节

  加快发展广州农村经济的思路与对策*

   一 广州农村发展现状

    1.农业保持增长态势,农民收入有所增长

    2.农业产业化有了新发展

    3.农村基础设施得到改善

    4.中心镇建设取得发展

   二 存在的问题与分析

    1.农村经济虽然发展较快,但城乡之间、农村与农村之间差距大

    2.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严重落后于城镇

    3.农村体制改革有待深化

    4.财政分配体系难以支撑农村持续发展

   三 国外农村发展模式及其经验

    1.国外农村发展模式

    2.国外农村发展经验

   四 发展广州农村经济的五大关系及分析

    1.城市化发展与农村建设

    2.中心镇发展战略与农村建设

    3.土地制度及其他制度改革与农村建设

    4.农村经济发展模式调整与农村建设

    5.人口流动、人才集聚与农村建设

   五 广州农村发展的对策建议

    1.积极进行制度创新,为农村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2.设立农村中介组织,发挥中介组织作用

    3.发展农村非农产业

    4.加强对农民投资教育,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

    5.提倡专家办农场和规模化经营

    6.多办、办好各类培训学校

  广州市南沙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发展思路与基本任务

   一 南沙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发展思路和目标

    (一)指导思想

    (二)发展目标

     1.农民收入和生活质量有显著改善和明显提高

     2.农村富余劳动力得到有效转移

     3.农业产业化加速发展,农业现代化提高到新水平

     4.农村集体经济不断发展壮大

     5.农村社会事业健康发展

     6.农民综合素质全面提高

     7.村容村貌进一步改善

     8.农村社会和谐、乡风文明

     9.农村民主管理进一步加强

    (三)总体思路

   二 南沙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本特征和建设模式

    (一)基本特征

     1.农业将转型为都市型、生态型农业

     2.农村社区将转型为城市社区

     3.农民将转型为新型农民

     4.村镇建设将按照城市化的标准予以推进

    (二)建设模式

     1.经济发展模式

     2.农民就业模式

     3.农民安居模式

     4.财务管理模式

     5.生态建设模式

   三 南沙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本任务

    (一)继续推进农村集体土地管理制度和征地制度改革

     1.加快完善全区城乡规划体系,统筹城乡土地发展权

     2.进一步完善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制度

     3.妥善解决15%村级留用地问题

     4.积极稳妥探索征(使)用集体土地的新思路、新途径

     5.全面推行征地综合补偿标准,实施征地补偿款预存制度

     6.积极探索集体土地市场运行机制,实行依法流转与有偿转让

    (二)统筹解决农村建房问题

     1.变被动为主动,搞好拆迁安置房的建设

     2.加大对村庄规划建设的管理和扶持力度

     3.加强农村宅基地管理

    (三)加强村民培训,提高农民就业、创业能力,促进富余劳动力转移

     1.用现代理念教育农民,抓好培育造就新农民的建设

     2.切实加强农民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农业生产经营能力

     3.加快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就业

     4.将支持农民创业作为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重要举措

    (四)加快发展集约化、规模化、特色化的都市型农业

     1.将农业发展与城镇化建设同步规划、同步推进

     2.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协调发展都市型农业

     3.大力提升农业组织化和产业化水平

     4.加速推进农业标准化和农业科技进步

     5.扩大农业开放度,提高农业产业国际化经营水平

    (五)发展农村工业,向产业园区集中,为南沙大工业提供配套服务

     1.控制和整合现有农村低效工业用地

     2.积极为南沙汽车、钢铁、石化、造船等大工业提供配套服务

     3.积极围绕农业产业化兴办农副产品加工企业

     4.注重发展以循环经济为特征的生态工业和可持续工业

    (六)加快中心镇、中心村建设,发挥好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

     1.积极推进万顷沙中心镇的规划和建设

     2.分类指导、分步有序地推进中心村建设

     3.多渠道筹集中心镇、村建设资金,加大投入力度

     4.抓好招商引资工作,加快中心镇、村产业建设

     5.切实加强领导,为加快中心镇、村建设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七)进一步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

     1.科学规划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实施“五项工程”

     2.多种渠道筹集资金,保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供给

     3.切实抓好农村环境保护管理工作,维护农村生态环境

     4.加快整治改善村容村貌,营造农村良好的人居环境

    (八)加快建立健全新型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

     1.努力实施区办区统筹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2.拓展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覆盖面和提高保障能力

     3.全面落实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完善农村弱势群体救助体系

    (九)加快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提高农民综合发展水平

     1.大力发展农村教育事业

     2.加快发展农村文化体育事业

     3.提高农村医疗卫生服务水平

     4.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5.加强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6.努力做好农村社会稳定工作。

    (十)进一步改革农村行政管理体制,加强农村基层民主管理

     1.改革农村行政管理体制,推动“精兵简政”

     2.积极转变基层政府职能,真正做到服务农村

     3.强化基层政权的制约和监督机制,规范农村行政管理行为

     4.充分发挥党委政府的主导作用,依法推动管理民主的实施

     5.加强村级组织体系建设,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民主管理制度

本报告是反映广州宏观经济分析与预测的年度性连续出版物,由广州市社会科学院院长李江涛研究员、常务副院长蒋年云研究员任主编,涂成林研究员、彭澎研究员担任副主编,汇集了广东省社科院、广州市社科院、广州地区高校研究经济问题的专家、学者及实际部门的工作者的最新研究成果。他们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分析了广州当年的经济运行和发展态势,其内容涉及宏观决策、产业布局、区域合作、循环经济、人口资源、会展业发展等一系列上至政府官员,下至普通群众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报告在对国内外宏观环境的影响判断及对广州自身条件分析的基础上,对2008年广州主要经济指标进行了预测,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对策建议,是当年广州市委、市政府决策的重要参考。

广州市统计局:《广州统计年鉴(2007)》,中国统计出版社,2007。

广州市统计局:《广州统计年鉴(2006)》,中国统计出版社,2006。

牟杰、杨诚虎:《公共政策评估:理论与方法》,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

施祖麟:《区域经济发展:理论与实证》,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

DCSD,Indicators of Sustainable Department:Framework and Methodologies. New York:United nations,1996.

World Bank,“Expanding the Measure of Wealth:Indicator of Environmentally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Environmentally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Studies and Monographs Series No.17,Washington,D.C.,1997.

广州市人民政府编制《广州市城市总体发展规划(2001~2020)》。

广州市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广州市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简明资料》,广州市统计局,2006年1月。

白重恩、杜颖娟、陶志刚、仝月婷:《地方保护主义及产业地区集中度的决定因素和变动趋势》,《经济研究》2004年第4期。

何江、章淑华、李明充:《从国际大都市看新时期广州市产业结构调整》,载李江涛、蒋年云主编《2007年:广州经济发展报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第51页。

梁琦:《中国工业的区位基尼系数——兼论外商直接投资对制造业集聚的影响》,《统计研究》2003年第9期。

罗勇、曹丽莉:《中国制造业集聚程度变动趋势实证研究》,《经济研究》2005年第8期。

王业强、魏后凯:《产业地理集中的时空特征分析——以中国28个两位数制造业为例》,《统计研究》2006年第6期。

文玫:《中国工业在区域上的重新定位和聚集》,《经济研究》2004年第2期。

张同升、梁进社、宋金平:《中国制造业省区间分布的集中与分散研究》,《经济地理》2005年第3期。

许继琴:《产业集群与区域创新系统》,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

陈柳钦:《产业集群创新问题探讨》,《重庆社会科学》2007年第2期。

《花都区统计年鉴(2006)》,狮岭镇政府网站。

课题组:《狮岭皮革皮具专业镇产业升级战略研究》,《广东培正学院学报》2006年第3期。

池秋林:《产业集群营销网络建设浅析》,《工业技术经济学》2006年第7期。

中共从化市第十一次代表大会报告《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构建和谐从化》,市委书记欧阳知,2006年10月25日。

梁建清市长讲话:《从化市:做好“三农”工作 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2006年3月13日。

《从化市2006年农村工作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动员大会》,2006年3月10日《南方日报》。

梁嘉炽、梁建清:《在全市创建生态文明村试点工作总结及2005年创建工作安排》,2006年4月30日。

《从化:建广州、珠江三角洲“后花园”》,2006年10月26日《南方日报》。

巢金培:《关于建设“绿色从化”设想》,《广州调研》2006年第2期。

张广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 实现城乡经济社会跨越式协调发展》,2006年8月18日《广州日报》。

《广州·佛山区域合作发展论坛文集》,中共广州市委宣传部编印,2005年12月。

李江涛、蒋年云主编《2006年:广州经济发展报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景体华主编《2004~2005年: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报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

陈广汉、郑宇硕等主编《区域经济整合模式、策略与可持续发展》,中山大学出版社,2002。

张明华:《试论国际大都市圈的乘数效应》,浙江大学出版社,2006。

陈秀山主编《中国区域经济问题研究》,商务印书馆,2005。

冯云廷主编《城市经济学》,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

华民主编《长江边的中国:大上海国际都市圈建设与国家发展战略》,学林出版社,2003。

魏达志、邓雪丽等:《城市群与城市国际化》,海天出版社,2005。

王洪庆、朱荣林:《制度创新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经济问题探索》2004年第5期。

刘浦泉、李斌、陈芳:《全国每年因城市缺水影响产值达2000亿至3000亿元》,2003年9月27日《经济日报》。

朱之鑫:《树立科学发展观编制好“十一五”专项发展规划》,中国宏观经济信息网,2004。

白雪秋:《资源节约型社会:内涵及其要求》,前线网,2004。

尤强:《济宁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济宁新闻网,2005。

李向前等:《绿色经济——21世纪发展的新模式》,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

广州市统计局:《广州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出版社,1995~2005。

广州市统计局:《广州统计年鉴(2006)》,中国统计出版社,2006。

刘连兴、刘兴诏:《德州市适度人口与可持续发展研究》,《德州学院学报》2005年第8期。

林国钧、田珺、杨菊:《贵阳市适度人口研究》,《贵州大学学报》2005年第11期。

〔奥地利〕陶在朴:《生态包袱与生态足迹——可持续发展的重量及面积观念》,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

冯之浚:《循环经济导论》,人民出版社,2004。

UNEP,Global Enviroment Outlook 2006[Z].New York,2006-11.

钟晓青、纪秀江、朱海燕、易霞俊、任舫:《广州市能源产业供需结构问题及趋势预测分析》,《环境科学》2006年第4期。

武珺:《我国能源问题的再思考》,《决策探索》2006年第10期。

《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重大意义》,http://info.steel.hc360.com。

李杨等:《欧盟REACH法规的影响及其应对措施》,《检验检疫科学》2007年第1期。

广州市统计局:《2007年1~9月广州市对外经济主要情况》,2007年11月14日。

王青云、李金华:《关于循环经济的理论辨析》,《中国软科学》2004年第5期。

毛如柏、冯之浚:《论循环经济》,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

杨代有等:《广州发展循环经济的思路与对策》,载李江涛、蒋年云主编《2007年:中国广州经济发展报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

程红、熊梦、刘扬、路红艳:《会展经济:现代城市“新的经济增长点”》,经济日报出版社,2003。

广交会更名转型联合课题研究小组:《关于广交会更名转型对广州的影响及对策的研究报告》。

依绍华:《城市发展会展业的几个必要条件》,2006年4月28日《中国经济时报》。

《广交会带旺珠三角会展业》,金羊网,2006年10月18日。

《广交会每年为广州创收117亿》,金羊网,2006年10月15日。

杨忠诚、陆玉麒:《专业批发市场型小城镇的现状与未来》,《城市规划学刊》2003年第5期。

方小山、肖大威:《专业批发市场发展动态及规划探析》,《城市规划》2002年第10期。

陈红儿、贺华丽:《专业市场创新发展的基本规律研究》,《中国流通经济》2003年第9期。

王健:《中山古镇灯饰专业市场机理的研究》,《乡镇经济》2004年第11期。

白小虎:《专业市场集群的范围经济与规模经济——义乌小商品市场的实证分析》,《财贸经济》2004年第2期。

刘天祥:《产业集群与专业市场的互动机制研究》,《经济研究导刊》2007年第1期。

贝里(B.J.L.Berry):《商业中心与零售业布局》,王德等译,同济大学出版社,2006。

《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决定》,粤发〔2006〕4号,2006年4月14日。

《黄华华、欧广源同志在全省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06年2月10日。

《张德江、黄华华同志在全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座谈会上的讲话》,2006年4月8日。

《中共广州市委、广州市人民政府关于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的实施意见》,穗字〔2006〕3号,2006年4月10日。

《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为建设现代化滨海新城区而努力奋斗》,陈明德在中国共产党广州市南沙区第一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05年12月21日。

南沙区农林局:《南沙农村基本情况调研》,2006。

南沙区委办:《南沙区基本情况介绍》,2006。

南沙区农林局:《南沙区农业农村基本情况和主要工作方向》,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