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数

16

引证文献

0 !

参考文献

0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专题研究图书

Monographic Study on Chinese Marxism and the Contemporary Era

SSAPID:101-9969-3198-78
ISBN:978-7-5097-5456-6
DOI:
ISSN:
关键词:

当代 马克思主义

[内容简介] 本书汇集了陶德麟、刘经南、胡德坤、颜鹏飞、郭齐勇、汪信砚、虞崇胜、袁银传、左亚文、夏建国、苒苒、左汉宾等知名学者撰写的有关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发展的研究成果。运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深入分析当代世界重大社会问题和国际经济政治热点问题、当代科学技术前沿问题和科技社会问题、当代重大社会思潮和理论热点等,有助于读者进一步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关信息

丛书名:
作 者: 袁银传
编 辑:曹义恒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4年01月
语 种:中文
中图分类:A8 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学习和研究

 后记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中两个基础性的理论问题

  一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可能性问题

   (一)中国人学到的马克思主义是不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

   (二)中国人能不能读懂马克思主义的文本?

   (三)中国人能不能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二 检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败得失的标准问题

   (一)中国民主革命阶段的情况

   (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阶段的情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命题解析

  一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的缘起与基本内涵

  二 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命题释义

  三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命题解析

 科学发展观的世界历史视角

  一

  二

  三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政治发展的四次转型及其成功经验

  一 中国政治发展的实践逻辑:四次转型的艰难历程

  二 中国政治发展的价值逻辑:四次转型的中心主题和目标取向

  三 中国政治发展的经验逻辑:四次转型的成功经验

   1.第一次政治转型的法宝: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

   2.第二次政治转型的法宝: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3.第三次政治转型的法宝: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党的领导

   4.第四次政治转型的法宝: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科学发展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发展道路:基于科学发展的视角

  一 何谓发展

  二 创新型发展与构建创新型国家

  三 促进协调型发展与构建合理的经济结构

  四 绿色型发展与构建生态文明型社会

  五 促进社会公平与构建和谐社会

  六 促进开放型自主发展

  七 创新和构建中国特色的经济发展模式

 科学发展观的立论根据

  一 科学发展观是对近代工业革命以来传统发展观的检讨和矫正

  二 科学发展观是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发展经验的反思和总结

  三 科学发展观是对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的继承和创新

 当今中国社会风险的哲学透视

  一 风险和风险社会的本体考辨

  二 现阶段中国社会风险的表现形式

  三 现阶段中国社会风险的基本特点

  四 现阶段中国社会风险的内生机制和深层根源

  五 社会风险和社会危机的化解之道

 恩格斯的自然观与当代生态文明建设

  一 哲学自然观的性质和恩格斯自然观的本质特征

  二 恩格斯自然观的基本内容

  三 恩格斯自然观对当代生态文明建设的指导意义

 人类中心主义、非人类中心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生态观

  一 人与自然关系的历史回顾

  二 人类中心主义观念的形成和演变

  三 关于自然价值的讨论与非人类中心主义的兴起

  四 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对人类中心主义和非人类中心主义的超越

 中华传统文化精神与软实力

  一 传统文化的源头与特色

  二 儒释道三教的智慧

   (一)儒家的德性的智慧

   (二)道家的超越的智慧

   (三)佛教的解脱的智慧

  三 关于文化“软实力”的思考

 论当代世界文化发展的冲突性与融合性

  一

  二

  三

  四

 凝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根据

  一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经典论述是凝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本根据

  二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特别是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辩证关系的原理是凝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根据

  三 中国传统核心价值观和当代西方核心价值观的合理思想是凝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资源

  四 人民群众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认同和表达习惯是凝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现实根据

  五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具有相对稳定性又是一个动态的开放系统

 科学技术革命及其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

  一 几次科学技术革命及其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

   1.第一次科学革命

   2.第二次科学革命

   3.第三次技术革命

   4.第四次技术革命

  二 科技革命发生的先兆与可能方向*

  三 当代的新技术革命:会聚技术及其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冲击*

   (一)会聚技术(Converging Technologies)概念的提出

    1.发展历史

    2.会聚技术的内涵

    3.会聚技术的目标

    4.会聚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对人类及社会的影响

    5.会聚技术描绘的前景

    6.会聚技术概念对社会学科的深远影响

   (二)学科会聚(The Convergence of Disciplines)的理念

   (三)会聚技术概念对人们学科观念的冲击

  四 会聚技术带来的“创新”新概念和新理论

   (一)学科会聚时代的教育

    1.会聚技术对教育和教育体制的影响

    2.改变科学教育和工程教育分割的体制,实现科研与教育的统一

    3.面向21世纪会聚技术教育着手准备跨学科教材

   (二)学科会聚时代的科学研究

   (三)认清形势——当今知识创新的几种模式

   (四)跨越时代——创建学科会聚新体制、新机制

   (五)学科会聚时代大学及其学者面临的挑战

 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与资本主义金融危机

  一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金融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

   1.1929年经济大萧条

   2.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

   3.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

  二 金融危机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突出表现

  三 金融危机暴露了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新特点

  四 金融危机无法解决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五 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及启示

 消费主义与美国金融危机

  一 西方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社会消费主义的批判

  二 消费主义生活方式与美国金融危机的爆发

   1.消费主义在美国政府机构的折射

   2.消费主义在华尔街的投射

   3.消费主义在普通民众的放射

  三 现实启示:遏制中国初显端倪的消费主义生活方式的滋长

   1.合理消费与消费主义的区分

   2.中国消费的尴尬境况

   3.刺激合理消费与遏制消费主义并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意义

  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的意义

  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的意义

  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中华民族复兴史上的意义

本书汇集了陶德麟、刘经南、胡德坤、颜鹏飞、郭齐勇、汪信砚、虞崇胜、袁银传、左亚文、夏建国、冉苒、左汉宾等知名学者撰写的有关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发展的研究成果。本书运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深入分析当代世界重大社会问题和国际经济政治热点问题、当代科学技术前沿问题和科技社会问题、当代重大社会思潮和理论热点等,有助于读者进一步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