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数

10

引证文献

0 !

参考文献

24

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报告(2020)图书

Annual Report on Automotive Industry in China (2020)

SSAPID:101-9958-7261-12
ISBN:978-7-5201-7662-0
DOI:
ISSN:

[内容简介] 本书以“面向2060年碳中和目标的中国汽车产业低碳发展道路”为年度研究主题,全面回顾了半个世纪以来汽车产业的低碳发展历程,客观总结了当前汽车产业低碳发展成效,科学谋划了汽车产业中远期发展愿景,为我国汽车产业实现2060年碳中和发展目标指明了方向。

相关信息

丛书名:汽车蓝皮书
作 者: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大众汽车集团(中国)
编 辑:张媛;宋静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20年12月
语 种:汉文
中图分类:F4 工业经济

 基本子库

 汽车蓝皮书编委会

 Abstract

 皮书数据库

 法律声明

 Ⅰ 总报告

  B.1 新目标、新思路、新任务:中国汽车产业的低碳发展路径

   一 百年大变局背景下,构建清洁美丽世界长期趋势不可逆

    (一)气候变化问题严峻,携手应对气候变化成为人类发展的共同选择

    (二)应对气候变化的绿色发展与国家竞争力的关系越发紧密

    (三)新一代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为构建清洁美丽世界提供了广阔空间和无限可能

   二 重点领域道路交通碳减排需求持续升温

    (一)中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二)道路交通作为碳排放控制的重点领域,未来减排潜力巨大

   三 主要国家和领先企业的碳中和行动为产业发展提供重要借鉴

    (一)能耗管理与相关税制是汽车产业低碳化转型的催化剂

     1.CAFE法规对美国轻型车燃料经济性发展起到了较为明显的推动作用

     2.基于重量分类的乘用车燃料经济性标准对推动日本车队平均燃料经济性的改善非常明显

     3.基于二氧化碳排放的能耗法规管理,利用强制手段对降低汽车碳排放效果立竿见影

    (二)零排放汽车积分交易成为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重要手段

    (三)碳管理机制为中国交通领域低碳发展带来新启示与借鉴

     1.碳排放权交易系统(ETS)

     2.碳税

    (四)典型企业从能源环节减碳、绿色制造、产品绿色化方面分别布局低碳化,成为碳减排领域的中坚力量

   四 我国汽车产业低碳发展成效显著

    (一)燃油经济性、车身轻量化技术、电动化转型等多项措施影响汽车产业低碳发展

    (二)中国汽车产品节能技术取得进一步发展与突破,整体油耗水平保持下降

    (三)车辆电动化转型成效显著,引领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

     1.CAFC促进乘用车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整体下降明显,年均降幅达到4.3%

     2.双积分政策促进中国新能源乘用车产量翻倍,新能源汽车产业整体向好

   五 健全的机制和方法协同推进,构建2060年汽车产业碳中和目标

    (一)技术可行、经济合理、社会责任多项机制协调推进,共同促进汽车产业低碳发展

     1.汽车低碳技术方面,多条技术路线共存是未来常态

     2.汽车低碳发展经济性方面,需要遵循经济合理原则

    (二)汽车产业碳减排评价方法为实现中长期低碳发展提供了重要路径支撑

     1.政策制定方面,需要顶层战略目标设计与合理、可持续的政策体系架构相结合

     2.为实现中长期汽车产业碳中和的愿景目标,能源结构多元化是必备条件

     3.汽车低碳技术进步是评价汽车产业碳减排的重要维度

     4.通过交通结构优化显著提升交通运行效率,从而实现碳减排目标

    (三)实现2060年汽车产业碳中和目标“三步走”

     1.碳减排三种路线:降碳、零碳、减碳

     2.碳减排三种情景:高排放情景、中排放情景、低排放情景

     3.道路交通碳中和三个阶段

   六 汽车产业碳减排系统工程需要顶层设计和系统谋划

    (一)汽车产业碳减排系统工程需要明确总体思路与原则

    (二)技术创新与商业化应用相结合,多方位推进汽车节能技术进步、新能源汽车产业化应用

     1.大力发展节能汽车,提升传统汽车节能技术,通过产品设计与技术水平的提升,降低汽车排放水平

     2.支持新能源汽车发展,需以市场主导、创新驱动、协调推进、开放发展为基本原则,通过综合性政策措施促进新能源汽车的技术研发、流通、使用、保养维修等各个环节共同发展

    (三)加快数字科技和智能节能技术应用,优化交通系统助力节能减排,倡导共享出行方式

    (四)积极发展绿色智能制造,加大生产环节碳减排的贡献力度

  B.2 产业变革一触即发,疫情不改长期趋势

   一 汽车产业正处于周期性下行和趋势性变革叠加交汇期

    (一)汽车产业面临的宏观经济形势和社会环境发生显著性变化

    (二)从经济周期的角度来看汽车产业从“爆发式增长”进入“微增长”甚至“负增长”的产业下行周期

    (三)从产业变革和科技革命的角度来看汽车产业处于“电动化、智能化、共享化”巨变的前夜

    (四)汽车产业周期性变化和趋势性变革同期而至,需综合采取逆周期调节政策工具和加速产业变革的政策工具灵活应对

   二 疫情带来短期剧烈影响,市场显示出强大韧性并恢复性增长

    (一)汽车月度销量降幅收窄,市场波动寻底,疫情后触底反弹

    (二)乘用车市场需求延缓和需求升级并存,整体车市同比下滑,豪华车市场保持两位数增长

    (三)商用车需求基本稳定在400万辆,中重卡销量微降,客车销量小幅下滑

    (四)头部企业集中度上升,部分企业陷入困境,市场进入淘汰赛新阶段

    (五)短期新冠肺炎疫情对下行期的汽车市场影响巨大,长期发展趋势不改,未来发展空间较大

   三 新能源汽车财税政策撬动效应减弱,技术回归市场本质

    (一)央补退坡,地补取消,新能源汽车市场增速大降,10年来首现负增长

    (二)政策调控效应减弱,新能源汽车产品开发的市场需求导向增强,磷酸铁锂动力电池技术路线得到“再审视”

    (三)经济社会环境的综合影响下,新能源汽车迎来大规模市场化的临界点,特斯拉等企业正在引领新能源汽车市场化新发展

    (四)中国在新能源汽车整车、动力电池全产业链方面,正在孕育世界级汽车和零部件龙头企业

    (五)氢能和燃料电池汽车发展预期明显升温,总体仍处于小批量示范推广阶段

   四 智能网联汽车示范测试纷纷落地,PA级自动驾驶技术加速普及

    (一)智能网联汽车政策、法规体系初步建立,支撑了各地快速发展的智能网联汽车示范测试

    (二)智能网联汽车技术创新日趋活跃,PA级自动驾驶技术加速普及,CA级及以上高级别自动驾驶技术研发步伐加快

    (三)智能网联汽车关键零部件研发与核心技术研发及产业化

   五 智能共享出行稳步发展,成为汽车制造商服务化转型的新支柱

    (一)智能共享出行成为连接未来汽车、交通、能源、城市的战略制高点,汽车和科技公司加速布局

    (二)共享出行成为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汽车的最佳应用场景

    (三)定制化共享汽车进入发展元年

   六 “抱团合作”成为企业应对技术变革和市场调整的共同选择

    (一)新一轮产业变革和市场格局演变让汽车企业协作成为战略需求,全球车企、科技公司纷纷走向联合,凸显行业抱团趋势

    (二)中国汽车企业、科技公司在加强“抱团合作”的同时,不断加快国际化步伐

   七 低碳加严、准入宽松、加快开放成为新时期汽车政策主基调

    (一)蓝天保卫战背景下,低碳环保要求持续加严

    (二)“放管服”改革背景下,产业准入政策有序放宽

    (三)经济逆全球化回潮背景下,对外开放合作明显加快

 Ⅱ 主题研究——面向2060年碳中和目标的中国汽车产业低碳发展道路

  B.3 全球篇——汽车产业迈向碳中和目标是大势所趋

   一 对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历程的简要总结

    (一)20世纪70~90年代:从获得认知走向签署公约

    (二)21世纪第一个十年:《京都议定书》正式生效

    (三)21世纪第二个十年:《巴黎协定》力图接续

    (四)一些基本认识和评价

   二 汽车产业实现碳中和目标任重道远

    (一)汽车产业在转向低碳绿色发展方面已经取得明显成效

     1.燃油经济性提高、排放标准提高以及动力系统的电动化转型推动了汽车产业的低碳绿色发展

     2.一批行业领先企业在过去曾不同程度引领整个产业的低碳绿色转型,也希望在未来继续借此来巩固和提高竞争力

    (二)汽车产业依然是能源消费和温室气体排放的大户

   三 携手构建更加清洁美丽世界的长期趋势不会逆转

    (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蓬勃发展,为构建更加清洁美丽的世界提供了更多具有经济性的技术和模式选择

    (二)主要国家和领先企业依然在大力推动低碳绿色发展,为实现“碳中和”长期目标、构建更加清洁美丽的世界提供了更多内生动力

    (三)构建一个更加清洁美丽的世界确实面临不少挑战,关键是要牢固树立和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B.4 国内篇——国家减排承诺倒逼汽车产业实现碳中和

   一 中国温室气体排放现状与减排行动

    (一)中国温室气体排放现状

    (二)中国减排行动与立场

   二 复杂国际环境与时代背景下中国减排形势分析

    (一)美国退出《巴黎协定》导致中国承受的减排压力增大

    (二)疫情冲击全球经济给应对气候变化带来不确定性

    (三)中国推进气候变化国际合作的努力

   三 交通运输部门能源利用与碳排放趋势特征

    (一)交通运输能源消费量随经济社会发展而不断增长

    (二)交通运输结构仍以道路交通用能为主,航空次之

    (三)交通运输部门对化石能源的依赖度依然很高

    (四)交通能源强度随技术进步和结构调整出现明显改善

    (五)交通领域技术路径切换有望显著扭转交通碳排放趋势

   四 中国道路交通碳排放与汽车节能减排政策

    (一)中国道路交通碳排放总体趋势

    (二)中国汽车节能减排政策与行动

  B.5 现状篇——中国汽车产业节能减排取得显著成效

   一 中国碳排放总量与道路交通碳排放现状

    (一)中国是世界碳排放大国

    (二)道路交通是交通领域碳排放的主要来源

   二 汽车碳排放的典型影响因素分析

    (一)汽车节能技术可实现传统汽车单车“降碳”

    (二)结构节能可实现车队“降碳”

    (三)以天然气为主的替代燃料汽车“降碳”效果明显

    (四)汽车电动化可实现运行周期“零碳”

    (五)上游能源清洁化可实现汽车生命周期“零碳”

    (六)汽车材料生产与制造是未来汽车碳排放管理的重要环节

     1.汽车轻量化技术和制造工艺水平对碳排放产生重要影响

     2.动力电池是纯电动汽车全生命周期碳排放的关键环节

   三 中国汽车节能减排效果明显

    (一)中国汽车产业能耗管理政策体系引领汽车单车与车队降碳

     1.单车燃料消耗量限值管理

     2.CAFC评价体系概述

    (二)节能汽车技术加速应用,单车降碳取得突破

     1.汽油乘用车的涡轮增压技术应用逐渐普及

     2.缸内直喷技术快速增长,占比超过一半

     3.AT变速器成为主流,DCT和CVT市场份额上升明显

     4.混合动力(HEV)乘用车处于起步阶段

    (三)车队降碳效果显著,企业平均油耗持续降低

     1.汽车总体结构大型化趋势明显,中大型车成为主流车型

     2.中国乘用车整备质量整体提升,但油耗水平整体下降

     3.中国企业平均能耗下降显著,典型自主品牌降幅明显

    (四)以天然气为主的替代燃料乘用车份额明显提升

    (五)中国汽车产业电动化转型布局引领全球发展

     1.逐步完善的新能源汽车支持政策体系

     2.双积分政策将进一步加强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

      (1)“降低传统车油耗,实现国家汽车节能目标”与“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健康快速发展”是双积分政策两大核心目标,且在双积分修正案中更加明确细化

      (2)双积分政策允许NEV积分自由交易,2021年以后亦可向后结转,提升了NEV积分价值,强化了企业发展新能源汽车的信心

      (3)2017年以来新能源乘用车产量增长近八成,产品多样性显著提升,双积分政策实施初见成效

      (4)双积分政策为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提供新机遇

     3.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

      (1)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世界第一

      (2)中国新能源汽车技术攻关实现突破

      (3)中国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大步向前

      (4)示范城市和重点地区成为电动化转型的前沿阵地

    (六)上游电力清洁化水平持续提升

    (七)轻量化技术不断发展

  B.6 愿景篇——以“三步走”战略逐步实现2060年汽车产业碳中和发展目标

   一 中国汽车产业碳减排评估分析

    (一)汽车低碳发展技术评估

     1.节能汽车技术

      (1)传统的汽车节能技术仍是近中期重要的节能减排措施

      (2)基于自身技术积累和优势,发展不同程度的混合动力技术,成为主要汽车企业实现节能减排目标的普遍选择

      (3)单一技术发展无法全面实现节能,多路径协同发展才能共同提升节能水平

     2.新能源汽车技术

      (1)电动化战略成为主流趋势,全球主流汽车企业加快推进汽车电动化战略实施

      (2)纯电技术路线初见成效,仍为主流技术路线

      (3)电动化浪潮下,零部件通用化、模块化设计成为新趋势

      (4)新能源汽车整车核心性能技术的提升,主要依托于动力电池技术进步

      (5)未来新能源汽车能源供给方式将主要依托分布式可再生能源、智能电网互动融合发展

      (6)氢能燃料成为汽车低碳化的重要发展方向

    (二)汽车低碳发展经济性评估

     1.国家层面

     2.企业层面

      (1)传统燃油车受油耗法规升级影响,成本不断上升

      (2)新能源汽车受动力电池技术突破影响,成本不断下降

     3.个人层面

    (三)汽车低碳发展社会责任评估

    (四)汽车低碳发展协调推进机制评估

   二 汽车产业碳减排评价方法及指标体系研究

    (一)政策体系完善

     1.顶层战略目标设计

     2.政策体系制定

    (二)能源结构多元化

    (三)汽车低碳技术进步

    (四)交通结构优化

   三 中国道路交通碳减排愿景

    (一)碳中和三条路线

    (二)道路交通碳中和发展愿景

  B.7 借鉴篇——主要汽车市场的低碳发展政策带来新启示

   一 能耗管理与相关税制促进汽车产业低碳化转型

    (一)基于燃料消耗量的能耗法规管理

     1.美国轻型车燃料经济性管理(CAFE)

      (1)单车车型燃料经济性

      (2)CAFE法规概述

      (3)CAFE法规实施效果

     2.日本乘用车燃料经济性管理

    (二)基于二氧化碳排放的能耗法规管理

    (三)基于二氧化碳排放的机动车税管理

   二 零排放汽车积分交易机制推动新能源汽车发展

    (一)加州零排放积分交易机制政策框架

    (二)加州零排放积分交易机制实施效果

    (三)中国NEV政策与加州ZEV政策对比

   三 碳管理机制下的交通领域低碳发展新思考

    (一)碳排放权交易机制在交通领域的实践

     1.碳交易体系的概念

      (1)现状与趋势

      (2)面向车辆运输的碳交易管理

     2.基于燃料管理的碳排放交易体系

      (1)加州-魁北克碳排放总量与交易制度

      (2)加拿大新斯科舍省碳排放权交易系统

      (3)新西兰碳排放权交易系统

      (4)德国国家碳排放权交易系统

     3.覆盖公共交通领域的碳交易市场——中国深圳与中国北京

      (1)深圳市碳排放权交易市场

      (2)北京市碳排放权交易市场

     4.针对汽车使用端的碳交易市场——碳普惠机制

      (1)碳普惠的概念和背景

      (2)碳普惠机制运行原理

      (3)碳普惠在中国交通领域的应用

     5.碳交易体系对汽车产业影响与展望

    (二)碳税机制在交通领域的实践

     1.碳税机制的概念与现状

     2.针对交通领域的碳税实施

     3.针对燃料产品的碳税实施

     4.针对车辆购置的碳税实施

     5.碳税实施对交通行业的影响与前景

      1)影响分析

      2)前景展望

    (三)碳管理政策对中国交通行业的启示与借鉴

   四 全球各国积极推动汽车电动化战略与实践

    (一)美国

    (二)日本

    (三)英国

    (四)德国

    (五)法国

    (六)挪威

   五 典型企业积极推动产业低碳发展布局

    (一)能源环节减碳是重要抓手

    (二)促进生产和供应环节绿色化

    (三)积极开展绿色产品的布局

  B.8 政策篇——建立健全统筹兼顾、审慎包容的汽车产业低碳发展政策体系

   一 总体思路和主要原则

   二 国内已有多地对汽车产业低碳发展进行了探索,可在全国推广试点

    (一)北京市汽车产业低碳发展政策

    (二)海南省汽车产业低碳发展政策

    (三)天津市汽车产业低碳发展政策

   三 推动汽车产业低碳发展的重点路径

    (一)提升传统汽车节能技术

    (二)支持电动汽车产业发展

    (三)支持燃料电池产业发展

    (四)通过数字科技和智能化节能

    (五)积极发展绿色制造和智能制造

    (六)优化交通系统助力节能减排

    (七)坚持绿色多样化能源发展道路

    (八)倡导共享绿色出行方式

   四 政策建议

    (一)持续优化汽车碳减排制度体系

    (二)形成有助于汽车产业节能减排的市场环境

    (三)加大财政金融相关政策扶持力度

    (四)构筑面向低碳发展的创新体系

    (五)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力争汽车产业碳中和目标如期达成

 Ⅲ 附录

  B.9 附录一 汽车产业相关统计数据

   产销量及保有量

   经济效益

   进出口、对外投资等

   人员、研发及相关产业等

   世界汽车工业

  B.10 附录二 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发布或开始实施的部分汽车政策法规

 序 加快推动我国汽车产业绿色低碳发展

 摘要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大众汽车集团(中国)主编《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报告(2018)》,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8。

世界经济论坛、麦肯锡:《全球“灯塔工厂”网络:来自第四次工业革命前沿的最新洞见》,2019年12月。

宋紫峰、周业安:《收入不平等、惩罚和公共品自愿供给的实验经济学研究》,《世界经济》2011年第10期。

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Fuel Economy in Major Car Markets:Technology and Policy Drivers 2005-2017”,March 2019.

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Global EV Outlook 2019”,May 2019.

World Bank Group,“Global Economic Prospects”,June 2020.

World Meteorological Organization,“WMO Statement on the State of the Global Climate in 2019”,2020.

李慧明:《全球气候治理制度变迁与挑战》,载《应对气候变化报告(2019)》,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9。

陈迎、巢清尘、胡国权、刘哲:《十年气候前行路,历经风雨见彩虹》,载《应对气候变化报告(2018)》,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8。

滕飞:《“去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引领全球气候治理的机遇与挑战》,载《应对气候变化报告(2018)》,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8。

康晓:《全球气候治理与欧盟领导力的演变》,《当代世界》2019年第12期。

冯相昭、蔡博峰:《中国交通领域碳排放现状、低碳政策与行动》,载《应对气候变化报告(2011)》,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

王庆云:《2009能源数据——中国可持续能源项目参考资料》,能源基金会,2009。

沈满洪、池熊伟:《中国交通部门碳排放增长的驱动因素分析》,《江淮论坛》2012年第1期。

周银香、李蒙娟:《基于IEA统计视角的中国交通碳排放测度与修正》,《绿色科技》2017年第12期。

殷明汉、肖寒:《解读中国柴油发动机燃油标准》,《国际石油经济》2004年第2期。

冯金磊:《中国电动汽车激励政策的发展与影响》,载《应对气候变化报告(2019)》,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9。

Bodansky,D.,Diringer,E.,“The Evolution of Multilateral Regimes:Implication for Climate Change”,Pew Center on Global Climate Change,2010.

Backstrand,K.,Kuyper,J.,Linner,B.,et al.,“Non-State Actors in Global Climate Governance:from Copenhagen to Paris and Beyond”,Environmental Politics,2017,26(4).

C2ES,“Outcomes of the UN Climate Change Conference in Katowice”,Center for Climate and Energy Solutions,2018.

UNFCCC,“New Era of Global Climate Action to Begin under Paris Climate Change Agreement”,2018.

UNFCCC:《关于国家自主贡献预案总合效果的综合报告》,2015。

IEA,“CO2 Emissions from Fuel Combustion 2010”,2010.

Timilsina and Shrestha,“Transport Sector CO2 Emissions Growth in Asia:Underlying Factors and Policy Options”,Energy Policy,2009,3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