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数

15

引证文献

0 !

参考文献

0

中华民国史青年论坛 第1辑图书

Young Scholars' Forum on the History of Repblican China. Volume 1

SSAPID:101-9936-6791-05
ISBN:978-7-5201-2966-4
DOI:
ISSN: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民国史研究室主办的“第一届中华民国史青年论坛”的成果结集。“中华民国史青年论坛”倡导“大民国史”研究,内容涉及民国时期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思想、文化、社会等。论坛既鼓励青年学者研究思考关乎中国近代历史走向和国家命运的重大问题,也注重选取那些意在开拓新的领域、对前人未予以充分重视的问题进行研究的论文,同时倡导青年学者引入新视角和新方法,为民国史学科注入新的思维与活力。

相关信息

丛书名:
作 者: 李在全
编 辑:李期耀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8年08月
语 种:汉文
中图分类:K2 中国史

 内政与外交

  熊希龄内阁时期的废省筹议

   一 废省政策的由来

   二 废省制政策的确立

   三 不同的改省方案

   四 废省暂行缓办

   结语

  洪宪帝制运动期间袁世凯政府的对日策略

   一 初步试探、回避正面交涉:帝制运动初期

   二 参战:日本主导之五国劝告及袁政府之应对

   三 “战略孤立”:接受帝制前后的对日方略

   四 寻求妥协与决裂

   五 余论

  中国参战与国民外交后援会(1917~1919)

   前言 国民外交的定义

   一 段祺瑞政府的宣战

   二 南方政府的宣战

   结语

  历史记忆与国家认同:一战前后中国“国耻记忆”的形成与演变

   引言

   一 “二十一条”成为“国耻记忆”

   二 中国社会各界保存“国耻记忆”的努力

   三 五四运动与国耻记忆的重构

   四 结语

  德谟克拉西与军国民主义

   一 一战后中国的军事观——“公理”与“强权”之关系

   二 国家主义派的军事教育论——“自由”与“服从”之关系

   三 黄埔军校的军事教育论——对义务民兵制的期望

   四 结语

 革命与治理

  关于“国民党左派”问题的再思考(1924~1931)

   一 引论

   二 “联共”时期的左派(1924~1927)

   三 国共分裂后的国民党左派(1928~1931)

   四 结语

  “整军即所以抗日”:蒋介石与1937年川康整军会议

   一 刘湘响应“两广事变”与“西安事变”

   二 蒋介石与刘湘的冲突一触即发

   三 日本对川局的“关注”与挑拨

   四 四川大旱灾不容内战爆发

   五 社会舆论强烈拥护和平统一

   六 川康整军会议召开与刘湘出川抗日

   结语

  通往“民主”之路?

   前言

   一 《训政时期约法》与蒋介石的民主宪政认识

   二 北伐前后蒋介石对民主与自由的阐述

   三 蒋介石对宪草的指示

   四 宪草构想中的权力分立问题

   五 结语

  抗战时期的后勤兵站与伤兵运输

   前言

   一 战时的兵站配置

   二 战时伤兵的输送

   三 后勤兵站与伤兵运输体制的成效考察

   结论

 思想与社会

  “秦汉新儒学”与近现代儒学之重建

   一 “变质”抑或“发展”

   二 改制与革命

   三 制度:理想与事实

   四 和会与辩驳

  五四运动的“下行”

   一 “下行”的受众

   二 “下行”的渠道

   三 “下行”与地方读书人之生活

   四 余论

  南京国民政府对《清史稿》的审查及其社会因应

   一 《清史稿》被禁后的舆论反应

   二 国民政府行政院与《清史稿》的审查

   三 审查余波

   余论

  王府井与天桥:民国北京的双面叙事

   一 作为都市新景观的王府井

   二 作为平民社会缩影的天桥

   三 摩登与粗鄙:一座城市的两种书写

   余论

  水域政区化的设想

   一 水涯利薮:洪泽湖的滩地纠纷

   二 湖区与匪区:匪患丛生的洪泽湖

   三 洪泽湖面的界线表述

   四 水警还是水县?

   五 水利、财政与改隶:水县方案的流产

   六 结论

  北伐前后的微观体验

   引言

   一 北方时局与生活

   二 观察南方:军兴、内争、杀戮

   三 南行纠结:“归则无家,留则无食”

   四 南京政府:“以党治国”或“以国殉党”

   余论

 卷首语

本书是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民国史研究室主办的“第一届中华民国史青年论坛”的成果结集。“中华民国史青年论坛”倡导“大民国史”研究取向:从内容而言,凡民国时期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思想、文化、社会等,均属“大民国史”范畴;从时段而言,侧重1912至1949年,但历史变动有其内在逻辑与源流,故不必框限于这一时段。无论与民国史直接相关的论题,还是间接相关的论题,均可提交论坛,尤其欢迎具有新材料、新方法、新观点的创新之作。正是基于“大民国史”的研究取向,我们在遴选参会论文过程中,注重整体性、贯通性的历史视野,力图促进不同学科背景的学者之间的对话交流。论坛既鼓励青年学者研究思考关乎中国近代历史走向和国家命运的重大问题,也注重选取那些意在开拓新的领域、对前人未予以充分重视的问题进行研究的论文,同时倡导青年学者引入新视角和新方法,为民国史学科注入新的思维与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