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数

14

引证文献

1 !

参考文献

94

中国油气资源国际合作:现实与路径图书

China’s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in Oil-gas Resource: Reality and the Path

SSAPID:101-9931-7591-73
ISBN:978-7-5097-2877-2
DOI:
ISSN:

[内容简介] 1.油气安全是当今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重大课题。本书从经济全球化的视野,对中国和中亚、俄罗斯、中东、非洲、拉美、北美等地区的30多个资源国及与日本、韩国和印度等油气消费大国进行油气合作的现状及难点提炼出了一些基本判断。本书认为,要重新审视我国油气资源发展战略,在实施“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战略进程中,把油气资源国际合作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应针对全球不同地区的油气资源状况和地缘政治特点,确定相应的合作重点和实施路径。2.本书在全面系统地梳理和探讨中国油气资源国际合作的诸多领域有独到的视角和见解,可为关注该课题的政府部门、企业、研究人员等提供有益的参考与借鉴。

相关信息

丛书名:
作 者: 王多云 张秀英
编 辑:陈颖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1年12月
语 种:中文
中图分类:F2 经济计划与管理

 后记

 序言

 第一章 导论

  一 经济全球化与能源全球化

   (一)经济全球化的内涵及意义

   (二)能源全球化是经济全球化的必然结果*

    1.全球化特征扩展到能源领域

    2.国际资本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能源特别是油气产业转移

    3.能源企业的规模越来越大,在世界经济格局中的地位日益重要

    4.能源投资经营的全球化趋势明显

  二 地缘政治冲突与石油危机

   (一)石油危机及其影响

    1.第一次石油危机及其影响

    2.第二次石油危机及其影响

    3.第三次石油危机及其影响

   (二)油气资源是地缘政治博弈的焦点

  三 从单纯的竞争走向竞争基础上的合作

   (一)世界石油业发展及其趋势

   (二)国际油气合作的相关概念界定

    1.国际石油经济的概念

    2.国际油气合作的概念内涵

    3.国际油气合作的分类

   (三)国际油气合作的基本层面

  四 国际油气资源合作的市场基础

   (一)世界油气资源的现状及供求关系

    1.世界石油资源

    2.世界天然气资源

    3.未来世界石油、天然气供需预测

     (1)需求

     (2)供应

   (二)中国石油、天然气资源状况

   (三)国际油气合作对于油气生产国和消费国的意义

    1.对油气资源国的意义

    2.对油气消费国的意义

  五 中国推进国际油气合作的紧迫性与必要性

   (一)推进中国油气资源国际合作的意义

    1.顺应全球低碳经济发展趋势的需要

    2.有利于增加油气供给,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

    3.强化国际油气直接合作,有利于降低价格风险

    4.有利于建立国际油气竞争新秩序

   (二)推进中国油气资源国际合作的紧迫性

    1.油气资源相对不足,对外依存度不断提高

    2.进口来源和通道单一,石油进口风险很大

 第二章 中国和中亚的油气合作及前景展望

  一 中亚的地缘特点及油气资源现状

   (一)中亚的地缘特点

   (二)中亚三国油气资源状况

    1.哈萨克斯坦油气资源现状

    2.土库曼斯坦油气资源的现状

    3.乌兹别克斯坦油气资源的现状

  二 中国与中亚油气合作的基本进程

   (一)中国与哈萨克斯坦

    1.中哈油气合作历程的简要回顾

    2.中哈原油管道

    3.中哈天然气管道

   (二)中国与土库曼斯坦

   (三)中国与乌兹别克斯坦

   (四)中亚天然气管道建设

    1.有利于优化中国能源消费结构,净化环境

    2.有利于中亚国家实现能源出口多元化的战略目标

    3.有利于加强中国与中亚国家的经济合作

  三 中国和中亚油气合作的前景展望

   (一)外部竞争强劲带动中亚油气资源开发

   (二)内部开采具备推动中亚油气资源开发的条件

   (三)上海合作组织为中国和中亚合作提供了保障

   (四)中亚相对开放的对外经济政策为中亚合作提供了条件

 第三章 中国与中东油气合作的基础与现状

  一 中东的地缘政治意义

  二 中东主要产油国油气资源现状概述

   (一)沙特阿拉伯油气资源现状

   (二)伊朗油气资源现状

   (三)伊拉克油气资源现状

  三 中国和中东油气合作现状分析

   (一)中国和沙特阿拉伯

   (二)中国和伊朗

   (三)中国和伊拉克

   (四)和其他中东国家的油气合作

    1.在叙利亚

    2.在卡塔尔

    3.在科威特

  四 中国与中东油气资源合作的前景展望

   (一)中国和中东油气合作的评估

    1.互利互补,不干涉内政

    2.与西方特别是美国既有冲突也有合作

   (二)强化与中东油气合作的战略依据

   (三)中国和中东油气合作的前景

 第四章 中国与俄罗斯油气合作的进程与前景

  一 俄罗斯油气资源现状及能源战略分析

   (一)俄罗斯油气资源现状概述

   (二)俄罗斯的能源战略及其走向

    1.俄罗斯能源战略调整的背景及原因

    2.能源战略调整——开拓亚洲油气市场,谋求更大的地缘能源版图

    3.俄罗斯能源战略调整中的“能源新政”

  二 中俄油气合作的进程与现状

   (一)中俄油气合作历程的简要回顾

   (二)中俄原油管道合作

    1.中俄铺设原油管道合作项目提出的背景

    2.中俄原油管道的“一波三折”

    3.中俄原油管道的战略意义

   (三)中俄天然气合作

    1.中俄天然气管道合作的基本进程

  三 中俄油气合作前景展望

   (一)中俄均视对方为能源外交多元化的重要战略伙伴

   (二)中俄石油贸易不断扩大

   (三)多边合作框架为两国油气合作搭桥

   (四)双方在油气领域的合作不断加深

  附:中俄石油管道建设大事记*

 第五章 中国与非洲合作的现实与前景

  一 中国与非洲合作的基础

   (一)非洲油气资源概况

   (二)非洲几个主要石油生产国的油气资源概况

    1.尼日利亚

    2.安哥拉

    3.阿尔及利亚

    4.利比亚

    5.苏丹

  二 中国与非洲油气资源合作的基本进程

   (一)和苏丹的合作

   (二)和尼日利亚的合作

   (三)和安哥拉的合作

   (四)和阿尔及利亚的合作

   (五)和非洲其他国家的合作

  三 深化中非油气资源合作的基础与前景

   (一)中非油气资源合作的有利条件

    1.非洲地区资源优势明显

    2.较为独特的地缘、政治、经济条件

    3.优惠的投资政策

    4.中国在非洲的油气合作已经具备了良好的基础

    5.中国政府对中非经济合作的大力支持

   (二)中非油气合作的前景

   (三)中国对非洲能源外交政策及其总体趋向

 第六章 中国和拉美国家油气资源合作的基本进程

  一 拉美油气资源现状

   (一)墨西哥

   (二)委内瑞拉

   (三)巴西

   (四)阿根廷

   (五)厄瓜多尔

   (六)哥伦比亚

  二 中国和拉美国家的油气合作现状

   (一)中国与委内瑞拉

   (二)中国与巴西

   (三)中国与厄瓜多尔

   (四)中国与秘鲁及其他拉美国家

    1.秘鲁

    2.阿根廷

    3.玻利维亚

  三 拉美能源一体化及其影响

   (一)拉美能源一体化的背景及意义

   (二)拉美能源一体化对中拉合作的积极影响

    1.有利于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与能源安全

    2.拉美国家比较开放的能源政策为中拉能源合作提供了有利条件

    3.金融危机提升了拉美能源国家对中国的期待

    4.油气新大陆潜力巨大

    5.拉美地区能源一体化为中国企业提供机遇

    6.到能源所在国合资办厂:一种适宜的合作方式

  四 中国和拉美油气合作的前景

 第七章 中国与北美油气合作的基础与意义

  一 美洲的能源地位及美国、加拿大的油气资源现状

   (一)北美洲的能源地位

   (二)美国油气资源现状

   (三)加拿大油气资源现状

  二 中国和加拿大石油合作的进程

   (一)中国在加拿大的油气合作项目

   (二)中加输油管道合作

   (三)加拿大石油公司在中国的投资情况

  三 中国和美国的油气合作

   (一)中石化整合并购后的美国第一国际石油公司

   (二)中海油竞购美国加州联合石油公司失利

   (三)中海油与埃克森—美孚石油公司就收购美国公司在加纳油田资产的争夺

  四 中国与北美油气合作的前景展望

   (一)合作的意义

    1.是实现中国能源供给多元化的需要

    2.具有地理位置上的合作优势

    3.开采成本会随技术水平的提高而降低

    4.有利于国家的能源安全和金融安全

   (二)中加油气合作的制约因素

    1.对炼油地的选择存在分歧

    2.中加合作中的美国因素

    3.成本因素

   (三)中加油气合作前景展望

    1.中加“战略伙伴关系”将继续为两国能源合作开创新局面

    2.《二十一世纪能源合作声明》为中加能源企业相互进入对方市场创造了良好环境

    3.两国能源合作互补性强

     (1)资源技术互补

     (2)油气发展战略互补

     (3)资源和资本互补

    4.两国均有油气合作所需的良好投资环境

 第八章 中国中亚油气合作的制约因素和对策选择

  一 中国同中亚油气合作的基础与意义

   (一)中亚丰富的油气资源为中国与中亚油气合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中亚油气应成为中国的重要外来能源

   (三)与中国合作开发能源符合中亚国家的最高利益

    1.有利于实现其出口多元化战略

    2.中国是中亚能源出口的优先选择

   (四)有利于中国油气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1.中国同中亚的合作可以大大弥补中国石油短缺的问题

    2.中国同中亚的能源合作有利于保证中国石油来源的多样化

    3.有利于发展和俄罗斯与中东的关系

    4.中亚的经济发展及政治稳定对中国西北地区影响很大。

  二 中国与中亚油气合作的制约因素

   (一)美国势力在中亚的渗透及大国对中亚油气的争夺

    1.美国对中亚能源的角逐

    2.俄罗斯因素

    3.欧盟因素

    4.日本

    5.印度

   (二)多重国际压力

   (三)来自中亚国家自身的制约

   (四)源于中亚“三股势力”的影响

  三 推进中国与中亚油气合作的战略思路与对策选择

   (一)认真研究中亚三国的能源战略与政策

    1.能源安全首要化

    2.国家控制单一化

    3.能源出口多元化

    4.能源加工水平高级化

    5.合作方式多样化

    6.融资渠道多元化

   (二)中国在中亚地区油气合作的地缘政治突围策略

    1.以政治合作为基础带动区域能源合作

    2.积极发展同中亚国家的经济贸易关系,为能源合作创造条件

    3.以哈萨克斯坦为基地,向西发展里海石油圈

   (三)提升与中亚国家油气合作战略的层级

    1.充分认识中国与中亚国家油气合作的战略意义

    2.发挥“泛亚全球能源桥梁”的战略作用

   (四)建立多边信任机制,坚持多元合作模式

   (五)发挥上海合作组织在能源合作方面的作用

   (六)政府要为能源企业走向中亚创造条件

 第九章 中国与中东油气资源合作的难点与对策

  一 中国和中东国家油气资源合作的基础和条件

   (一)中国和中东有良好的国家关系和合作基础

    1.中东是中国对外油气合作的重点区域

    2.和中国的合作有利于中东的利益

    3.日益发展的经贸关系,为中国与中东国家的油气合作拓展了空间

   (二)强化和中东油气合作的战略意义

    1.和中东的油气合作有利于双方的能源安全

    2.中国与中东油气合作有利于实现双方能源发展战略的对接和互补

  二 中国和中东油气合作的难点与制约因素

   (一)大国争夺中东油气给中国和中东合作造成掣肘

    1.来自美国的竞争

    2.来自日本的竞争

    3.俄罗斯因素

   (二)“中国威胁论”的影响

   (三)“亚洲溢价”对亚洲国家利益的侵害

   (四)来自中东国家自身的制约因素

  三 推进中国和中东油气合作的对策选择

   (一)继续把中东油气作为我国能源合作战略的重心

   (二)认真研究美国的中东政策

   (三)为石油企业走出去参与中东油气市场竞争创造条件

    1.抓住机遇,全力抢占中东油气基地

    2.增加在中东的油气资产

    3.审时度势,适时调整其经营战略与策略

   (四)实现油气来源多元化战略

   (五)加强区域合作,建立东亚能源安全体系

 第十章 中国与俄罗斯油气合作的重点及战略途径

  一 中俄油气合作的现实基础与意义

   (一)独特的地缘优势为中俄两国开展油气合作奠定基础

   (二)世界经济区域化发展,为中俄油气合作提供历史机遇

   (三)中俄油气合作互补、互利,可以达到双赢的目的

    1.中俄两国加强油气合作,是巩固和发展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需要

    2.中俄油气合作是中俄两国实现各自战略目标的重要保障

    3.共同利益构成了推动两国能源合作的最佳杠杆

    4.中俄油气合作对拉动中俄经贸合作具有重要作用

    5.既有利于两国的经济发展,也有利于世界能源安全

   (四)中俄油气合作是俄罗斯加快经济发展的需要

  二 推进中俄油气合作的现实障碍

   (一)中俄油气合作面临的外部竞争环境日益严峻

    1.与美国的竞争

    2.与日本的竞争

    3.与韩国的竞争

    4.与欧盟的竞争

    5.与印度的竞争

   (二)制约中俄油气合作中的俄罗斯因素

    1.体制因素

    2.价格分歧

    3.结构障碍

    4.俄罗斯外交的方向和重点存在着不利于中俄能源合作的诸多因素

    5.俄罗斯存在“中国威胁论”

   (三)来自某些不可确定因素的制约

   (四)来自中国自身的原因

  三 推进中俄油气资源合作的对策选择

   (一)积极推进并切实强化对俄能源外交

    1.建立政治互信,密切政府间的协调与磋商

    2.下工夫研究俄罗斯的能源外交战略

    3.以多元化国际能源合作战略应对俄罗斯多元化能源外交手段

    4.严格按照国际法规和国际通行原则,规范中俄油气合作的行为

    5.建立以中、日、韩为核心的东北亚能源消费多边合作机制

   (二)制定中俄能源合作的长期战略规划

    1.尽快制定长远、全面系统和专门针对俄罗斯的单项能源政策

    2.在进口俄油气资源的地理和项目选择上应有长远考虑

    3.着力于建立一个长期的合作战略

   (三)由油气资源合作为主转向油气开发技术合作为主

   (四)加大资金支持力度,为企业对俄资源领域投资创造条件

   (五)拓宽合作领域

    1.拓展能源合作范围

    2.合理利用中国资源,千方百计扩大对俄出口,实行资源互补,以促进中国与俄罗斯的能源开发合作

   (六)充分发挥上海合作组织的作用

 第十一章 中国和非洲油气合作的制约因素与路径选择

  一 中国与非洲油气资源合作的主要制约因素

   (一)非洲能源的地缘特点及油气消费大国对非洲油气资源的竞争

    1.非洲油气资源竞争中的美国因素

    2.非洲油气资源竞争中的欧盟因素

    3.日本、俄罗斯对非洲油气资源的竞争

    4.印度、韩国对非洲石油的争夺

   (二)中国和非洲油气资源合作面临的环境日益严峻

    1.面临来自西方跨国公司的竞争与排挤

    2.来自合作国政府的因素

    3.中国“能源威胁论”影响

   (三)中非油气合作过程中面临种种风险

    1.政治风险

    2.安全风险

    3.风险案例——安哥拉

    4.风险发生的原因及影响分析

  二 中国与非洲油气合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石油合作开发滞后于政治外交

   (二)石油区块权益上尚需继续突破*

  三 推进中非油气合作的对策选择

   (一)加强中非在政治领域的互信与合作

   (二)把非洲置于中国未来石油资源供应地的重要地位

   (三)积极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非洲资源开发模式

    1.非直接能源合作的模式

    2.其他模式

   (四)增加对非洲油气合作国的贸易优惠和经济援助

   (五)鼓励能源投资企业惠及当地经济社会发展

   (六)加强与国外石油公司在非洲石油开发领域中的合作

   (七)有效化解中非油气合作中的风险

 第十二章 中国拉美油气资源合作的难点与对策

  一 美国高度关注中国与拉美国家的能源合作

   (一)中拉石油合作触动了美国的利益

   (二)美国对传统势力范围控制的需要

  二 拉美对外能源合作政策调整及对中拉油气合作的影响

   (一)拉美对外能源合作政策调整的主要内容

   (二)对中拉油气合作的影响

  三 中拉油气合作前景展望

   (一)拉美地区可望成为中国原油进口的战略来源地

   (二)中拉资金、资源和技术互补,具有良好的合作条件

   (三)拉美能源一体化建设为中国企业提供机遇

   (四)能源产业开放仍是拉美国家政策制定的趋向

  四 推进中拉油气合作的思路与对策

   (一)中拉油气合作的战略思路

    1.坚持整体发展战略*

    2.实施技术创新战略

    3.实施比较优势战略

   (二)深化中拉油气合作的对策选择

    1.支持拉美地区的发展和安定

    2.全方位合作,化解民族主义威胁

   (三)尽力化解中拉油气合作中的风险

    1.树立政治风险的评估意识

    2.优化股权结构安排,规避海外投资的风险

    3.实施本地化战略,规避投资风险

    4.强调能源合作的企业行为,淡化政治色彩

 第十三章 中国与周边油气消费国油气合作的路径探讨

  一 中国与日本的油气合作

   (一)中日油气合作的现状

   (二)中日围绕油气资源的竞争博弈

    1.中日对俄罗斯油气资源的角逐

    2.中日对中东油气资源的竞争

    3.中日在其他地区油气资源之争

   (三)推进中日油气资源合作的意义

    1.中日能源合作有利于实现中日俄三方的经济利益

    2.中日油气合作既有利于亚太市场的稳定,也有助于实现油气资源在全球范围内的配置

   (四)基于竞争基础上的合作

    1.坚持鲜明的对日外交立场

    2.加快经济发展,增加竞争能力

    3.建立区域性石油储备、开发合作机制

  二 中国与印度的油气合作

   (一)印度的油气资源及能源消耗概述

   (二)中印油气资源合作与竞争态势分析

    1.中印油气资源合作现状

    2.供求严重失衡下印度对全球油气资源的竞争

   (三)中印油气合作的基础和条件

    1.政府间主导拉开油气合作大幕

    2.共同的能源需求是双方深化合作的基础

    3.“亚洲溢价”是两国必须共同面对的难题

    4.中印油气合作具有良好的前景

   (四)规避风险——竞争博弈中的合作之路

    1.变单纯的竞争为竞争基础上的互信合作关系

    2.建立中印油气可持续合作机制

    3.积极寻求两国石油合作的新路径

    4.探索中印能源合作新形式

  三 中国与韩国的油气合作

   (一)韩国国际油气竞合现状的简要回顾

    1.在越南

    2.在非洲

    3.在俄罗斯

    4.在中亚

    5.在中东

    6.在美洲

    7.韩国竞争国际油气资源征途中和中国“相撞”

   (二)韩国政府大力支持企业竞争海外油气资源

   (三)中韩油气合作的基础与意义

    1.政治的互信是两国油气合作的基础

    2.经济上的互利为两国油气合作拓展空间

    3.两国在能源安全上面临的共同难题是合作的动因

   (四)中韩油气博弈合作的对策思路

    1.重视研究韩国的能源政策

    2.把中韩油气合作放在东北亚发展的框架体系中研究

    3.携手合作,对抗“亚洲溢价”

 第十四章 研究结论和对策建议

  一 我国油气资源国际合作的基本判断

   (一)中国油气资源国际合作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1.能源外交为油气合作铺路搭桥

    2.合作机制日益健全

    3.合作领域更为广泛

    4.石油企业海外并购成果斐然

   (二)能源安全问题已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能源安全核心是油气安全

    1.从国际方面看,总的态势是国际油气资源趋于短缺和价格趋于走高

    2.从国内方面看,国内的油气资源日趋稀缺导致需求高速增长

    3.从石油的海外供给看,存在着油源来源集中与运输风险大的问题

  二 世界油气市场特点及我国推进油气资源国际合作的难点

   (一)世界油气市场的最新特点

    1.从油气资源供需的国际关系看

    2.从油气资源供求及价格变动的趋势看

    3.从全球油气资源供给的角度看

    4.从全球油气资源需求的角度看

    5.天然气作为化石能源中的清洁能源,将以其独特的优势在世界范围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二)中国参与国际油气合作面临诸多挑战

    1.中国参与国际油气合作程度比较低,主要是一般性合作和对话性合作

    2.中国缺乏国际油气市场的定价权

    3.外部政治环境复杂多变,油气安全的政治风险高

    4.中国油气资源直接合作面临诸多难题和风险

  三 制定新时期油气合作的国际战略

   (一)在“后哥本哈根”时代,要重新审视我国油气资源发展战略,确定不同层面的合作重点

   (二)强化能源外交,加强国际能源对话,创造有利的国际环境,消除油气合作中的负面因素

   (三)建立全球化的油气贸易体系、高效的制度和机制,构建多元和多渠道的油气供应体系,最大限度地规避其来源风险

    1.建立全球化的油气贸易体系、制度和运行机制

    2.建立多元化和多渠道的油气供应体系

   (四)出台海外资源开发指导性政策,引导有实力的石油公司不失时机地扩大海外资源开发的步伐

   (五)建立高效完备的石油战略储备体系

   (六)采取多种手段,确保石油供应渠道通畅

   (七)“竞争基础上的合作”——确保油气安全的一种新思路

   (八)创造条件,建立石油期货交易所,加重石油定价权中的竞争砝码

   (九)深化改革,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节约使用资源,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

  四 中国国际油气合作需要继续深入探讨的几个难点和热点问题

   (一)关于我国油气资源国际合作的发展战略

   (二)油气资源开发中“内”“外”关系应该如何处理

   (三)中国要不要建立自己的石油期货交易所

   (四)油气资源国际合作两种基本形式的侧重点

   (五)油气资源国际合作的区域重点

   (六)对“走出去”和“引进来”的看法

   (七)怎样评价“贷款换石油”这种新型的合作方式

   (八)外汇储备能否直接用于海外油气资源的合作开发

   (九)油气发展战略必须包括资源节约、产业结构调整及生活方式的转变

   (十)怎样树立新型的油气安全观

魏一鸣、范英、韩智勇等:《中国能源报告——战略与政策研究》,2006。

王革华:《能源与可持续发展》,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安全研究中心:《全球能源大棋局》,北京时事出版社,2005。

倪建民:《国家能源安全报告》,人民出版社,2005。

〔俄〕斯·日兹宁:《国际能源政治与外交》,张晓云、史亚军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唐钧:《大搏杀——世纪能源之争》,世界知识出版社,2004。

闫林:《后半桶石油——全球经济战略重组》,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

严晓光、陈俊武:《中国能源可持续发展若干最大问题研究》,科学出版社,2007。

中国科学院能源战略研究组:《中国能源可持续发展战略专题研究》,科学出版社,2006。

葛艾继:《国际油气合作理论与实务》,石油工业出版社。2000。

褚玦海、李辉:《石油期货交易》,中国金融出版社,2004。

张抗、周总瑛、周庆凡:《中国石油天然气发展战略》,地质出版社,2002。

杨中强:《当代中国石油安全研究》,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6。

黄进:《中国能源安全问题研究——法律与政策分析》,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

查道炯:《中国石油安全的国际政治经济学分析》,当代世界出版社,2006。

刘培哲:《可持续发展概念——中国21世纪议程》,气象出版社,2001。

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研究组:《2002年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科学出版社,2002。

中国可再生能源发展战略研究项目组编《中国可再生能源发展战略研究丛书》,中国电力出版社,2008。

王逸舟:《全球化时代的国际安全》,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

安维华、钱雪梅:《海湾石油新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

管清友、何帆:《中国的能源安全与国际能源合作》,《世界经济与政治》2007年第11期。

吴巧生:《中国可持续发展油气资源安全系统研究》,中国地质大学2003年度博士学位论文。

吴绍曾:《国际石油勘探开发合作模式比较与分析》,中国石油大学企业管理专业2007年度硕士学位论文。

周总瑛、唐跃刚:《从油气资源现状论我国未来能源发展战略》,《自然资源学报》2003年第2期。

李京文:《全球化视角选择油气战略》,《瞭望》2009年第6期。

王晓梅:《中亚石油合作与中国能源安全战略》,《国际经济合作》2008年第6期。

刘飞龙、谷树忠:《中国石油安全及其机制初探》,《 资源科学》2001年第2期。

史斗、郑军卫:《我国石油安全与天然气开发利用问题研究》,《天然气地球科学》2003年第2期。

陈耕:《中国石油安全形势与对策思考》,《中国石油石化》2004年第12期。

潘继平:《对中国油气可持续供应战略的思考》,《国际石油经济》2002年第10期。

潘志坚、永乐、胡杰:《国内外油气资源形势分析》,《国际石油经济》2002年第11期。

车长波、继平、唐晓川:《关于我国油气资源发展战略的思考》,《中国矿业》2004年第2期。

卜善祥、吕宾:《关于我国建立石油储备的思考》,《资源·产业》2003年第5期。

叶荣泗:《能源安全的法律保障》,《中国发展观察》2008年第1期。

陈守海、邵文丽:《美国战略石油储备时机选择及启示》,《商业时代》2007年第1期。

韩文秀、裴建军:《建立国家石油储备的国际经验和启示》,《宏观经济研究》 2001年第12期。

马宏、孙竹:《建立我国战略石油储备的政治思考》,《战略与管理》1997年第1期。

黄运成、马卫锋、李畅:《中国石油金融战略体系构建及风险管理》,经济科学出版社,2007。

杨畇:《美国石油危机应对机制及其对我国的启示》,《国际石油经济》2007年第2期。

周总瑛、唐跃刚;《从油气资源现状论我国未来能源发展战略》,《自然资源学报》2003年第2期。

朱和:《美国战略石油储备现状与政策动向》,《国际石油经济》1997年第1期。

王才良:《世界石油工业回顾与发展趋势》,《中国石化》2009年第6期。

刘波:《试论20世纪中东能源地缘政治中心地位的确立》,《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6期。

张家栋:《中美在中东的共同利益与分歧》,《阿拉伯世界研究》2007年第3期。

高兀、胡国松、石蓓:《中土油气合作方式与对策探讨》,《现代商贸工业》2008年第10期。

许勤华:《从中哈石油管道看中国与中亚的能源合作》,《俄罗斯中亚东欧市场》2005年第4期。

王有勇:《中国与海湾六国的能源合作》,《阿拉伯世界研究》2005年第6期。

王珂等:《中国与伊朗油气资源贸易的影响因素及战略选择》,《经济纵横》2008年第7期。

钱学文:《新世纪中国对中东产油国的石油外交》,《阿拉伯世界研究》2008年第6期。

水墨:《海湾:中国能源供应的未来》,《阿拉伯世界》2005年第1期。

韩立华:《重新审视中俄能源合作》,《国际经济合作》2008年第8期。

魏英:《多元博弈中的非洲石油》,《石油化工技术经济》2006年第3期。

赵龙庚:《中亚:全球能源争夺的热点》,《和平与发展》2007年第4期。

张如海:《美国快步走向中亚——评美国对中亚的战略意图》,《国外社会科学情况》1998年第1期。

张诚:《印度的中亚战略及其对中国的影响》,《新疆社会科学》2007年第6期。

王愉飞:《中国与中亚在能源合作中的制约因素》,《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第28卷第3期。

孙必干:《奥巴马新中东政策和中国能源安全》,《亚非经济》2009年第5期。

金良祥:《面向未来的中国与中东能源关系》,《阿拉伯世界研究》2006年第4期。

孙霞、潘光:《中东能源地缘政治与中国能源安全》,《阿拉伯世界研究》2009年第4期。

刘曙光:《非洲石油的战略意义与中非石油合作开发》,《外交评论》2008年第12期。

邓向辉:《中美非洲能源之争》,《学术探索》2008年第6期。

安春英:《中国与安哥拉经济合作的利弊分析》,《西亚非洲》2008年第5期。

张昌兵:《勘探开发非洲石油资源的机遇与挑战》,《国际经济合作》2008年第3期。

崔新生:《非直接能源合作模式的几种形态》,《能源》2009年第3期。

刘曙光:《非洲石油的战略意义与中非石油合作开发》《外交评论》2008年第12期。

孙洪波:《拉美对外能源合作政策调整及对中拉能源合作的影响》,《环球视野》2009年第4期。

杨波:《对外开放中的委内瑞拉石油》,《石油化工技术经济》2005年第1期。

袁正之:《拉美石油投资的政治风险分析》,《国际石油经济》2008年第3期。

张新花:《中日石油博弈及对策论析》,《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1期。

舒先林:《中日石油博弈与竞争下的合作》,《东北亚论坛》2004年第1期。

朱业宏、舒先林:《中日海外油气博弈:冲突或合作》,《中国石油企业》2007年第4期。

杨文武、戴江涛:《中印在海外石油能源供给中的竞合态势及博弈分析》,《生态经济》2006年第4期。

谭云冬、张抗:《中印能源合作的前景》,《国际石油经济》2005年第4期。

汪长明、傅菊辉:《从竞争到合作:中印能源关系析论》,《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2008年第1期。

廖新年、李玉华:《韩国保障能源供给的应对战略综述》,《国际资料信息》2005年第4期。

冯明、曹成润、陈力等:《对我国油气资源潜力与对策的思考》,《地质与资源》2005年第14期。

朱敏:《第三只眼看中土天然气合作》,2009年7月16日《中国能源报》。

王正立、曹庭语:《韩国的能源政策》,2004年第11期《国土资源》。

《中国石化产业面临的挑战和机遇》,2009年2月6日《中国化工报》。

《经济全球化与国家石油安全战略》,2000年7月7日《中国经济时报》。

《新一轮全国油气资源评价结果表明,中国石油可采资源量212亿吨》,2008年8月18日《中国国土资源报》。

程真:《韩国财团加入中亚能源竞争》,2009年5月11日《中国能源报》。

覃泽文:《韩国主权基金抢占国际能源市场》,2009年8月17日《中国能源报》。

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研究组:《可持续发展的研究历程》,2003年3月16日中国网。

王春永等:《美国的新中亚战略及中亚地区战略格局走向分析》,2007年11月26日新亚欧大陆桥国际网。

《全球视角下的中国油气战略》,2009年6月10日世界能源金融网。

陈强:《能源威慑:看俄罗斯的新世纪能源新政》,2008年9月5日世界能源金融网。

梅新育:《2005中国商务发展报告》,2005年9月6日中国网。

IEA. World Energy Outlook 2008.

IEA. World Energy Outlook 2004.

IEA. World Energy Outlook 2009.

OPEC. World Oil Outlook 2009。http://www.docstoc.com/docs/10653998/World-Oil-Outlook-2009.

EIA. International Energy Outlook 2009.

BP. Historical data of World Energy:1965-2009. http://www.bp.com/productlanding.do?categoryId=6929&contentId=7044622.

简 介:本书在对“一带一路”沿线主要国家能源状况和前景等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上下游领域合作方向和重点,认为应采取点线面相结合的方法,多措并举推动“一带一路”能源合作。同时,认为中国应依托“一带一路”倡议,构建丝路能源合作机制,在全球能源治理体系中发挥更为积极的作用;并针对西半球和北极地区能源潜力和前景,基于构...

作者: 朱雄关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9年0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