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数

22

引证文献

0 !

参考文献

136

北京健康城市建设研究报告(2015)图书

Annual Report on Healthy City Construction in Beijing(2015)

SSAPID:101-9911-9965-96
ISBN:978-7-5097-7360-4
DOI:
ISSN:

[内容简介] 本书基于大量权威数据和实地调研材料,对北京健康城市建设状况及其数据等进行深度整理、挖掘、提炼、分析,独家、权威、系统地介绍了2011~2014年北京健康城市建设研究的发展状况,对主要问题、存在的不足及其原因进行详细分析,并借鉴国外发达国家城市治理经验,针对未来北京健康城市建设工作实际进行了科学预测、决策研究,并提出了政策建议,是关于北京健康城市建设的最新研究成果。

相关信息

丛书名:健康城市蓝皮书
编 辑:曹义恒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5年04月
语 种:中文
中图分类:C93 管理学

 摘要

 主要编撰者简介

 Abstract

 健康城市蓝皮书编委会

 皮书数据库

 BⅠ 总报告

  B.1 北京健康城市建设研究报告

   一 中国健康城市理念的提出

    (一)健康城市的概念

    (二)建设健康城市的意义

     1.建设健康城市是提升人民群众健康水平的需要

     2.建设健康城市是继承奥运健康遗产、促进健康向高端形态迈进的需要

     3.建设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必须以健康城市为基础

    (三)健康城市与城市管理各个方面的关系

     1.健康城市与城乡规划的关系

     2.健康城市与城市建设的关系

     3.健康城市与市容环境卫生的关系

     4.健康城市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5.健康城市与园林绿化的关系

     6.健康城市与社会保障的关系

     7.健康城市与人口均衡发展的关系

     8.健康城市与城市交通发展的关系

     9.健康城市与养老问题的关系

     10.健康城市与医疗卫生的关系

     11.健康城市与食品安全的关系

     12.健康城市与水安全的关系

     13.健康城市与精神文明建设的关系

     14.健康城市与社区建设的关系

     15.健康城市与全民健身的关系

   二 北京健康城市建设的概况及成功经验

    (一)北京健康城市建设的过程大致可分为四个主要阶段

    (二)北京的健康城市建设主要开展了四个方面的具体工作

    (三)北京健康城市工作所取得的成绩应归功于以下三点

   三 北京健康城市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对健康城市工作的协同配合还处在初级阶段

    (二)建设健康城市的合力不足

    (三)建设健康城市的措施办法还缺乏针对性

   四 对北京健康城市建设的展望与政策建议

    (一)进一步加强“健康北京”发展建设规划、“健康北京人”十年行动规划的组织实施和指标落实

    (二)进一步完善健康城市工作机制,在市级层面建立高层组织协调机制

    (三)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和新闻媒体的推动作用,加强健康城市理论研究和国际合作

 BⅡ 健康环境篇

  B.2 扩大北京市湿地比重研究

   一 湿地的概念、分类、价值与保护意义

    (一)概念及分类

    (二)湿地的价值与保护意义

     1.湿地综合价值高,调节支持作用明显

     2.湿地减少引发城市问题,保护湿地刻不容缓

     3.湿地是北京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扩大湿地面积意义重大

   二 北京现状

   三 存在的问题

    (一)湿地面积所占比例偏小,湿地质量较低

    (二)湿地野生动植物数量少,相关动植物面临灭绝危机

    (三)科学监管有难度,保护工作难落实

    (四)湿地权属分散,填埋占用引发湿地退化

    (五)湿地保护资金投入较少,奖励资金缺失

    (六)对湿地的认知存在局限性,湿地保护宣传教育滞后

   四 国内外提升湿地比重的经验

    (一)提升保护意识

     1.立法、规划保护

     2.宣讲保护

    (二)引导恢复行动

     1.应用技术手段保护湿地

     2.恢复、创建、重建湿地

    (三)合理管理、利用湿地

     1.实施有效、合理的管理手段

     2.充分发挥湿地生态旅游优势

   五 对策及建议

    (一)明确湿地管理机构的权责,抓紧落实保护条例

    (二)加强湿地功能价值评估,提升政府管控能力

    (三)加强水源管理,保障湿地水源供给

    (四)启动湿地恢复工程,探索建立湿地补偿机制

    (五)严格保护,适度开发

    (六)加强湿地保护宣传,引导群众积极参与

  B.3 密云水库上游潮河流域水资源保护与生态建设调研报告

   一 潮河流域基本情况

    (一)自然条件

    (二)社会经济发展特征

   二 潮河流域水资源保护与生态建设情况

    (一)国家出台流域水资源保护和生态建设政策,不断加大支持力度

    (二)地方政府加大投入,不断加强潮河流域水资源保护和生态建设

    (三)京承合作开展跨区域生态共建,对水资源环境改善起到推动作用

    (四)多种措施并举,潮河流域增水保质和生态环境治理工作取得成效

   三 潮河流域水资源保护和生态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承德地区潮河流域范围水污染风险源依然存在,潜在威胁巨大

    (二)承德地区流域范围内水生态环境依然脆弱,亟须开展综合整治

    (三)京承两地认识不统一,生态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矛盾依然突出

    (四)京承两地经济发展存在较大落差,区域贫困制约生态建设的现象依然存在

    (五)长效机制不健全,行政区域限制导致区域性统筹协调不到位

   四 潮河流域水资源保护与生态建设的建议

    (一)将密云水库上游潮河流域生态保护和经济建设协调发展规划纳入国家战略

    (二)建立流域一体化生态共建共享模式,缩小经济发展的差距

    (三)对污染源环境风险抓紧组织调研论证,科学制定综合治理方案和防治对策

    (四)在现行体制下,加强政策配套与衔接,确保潮河流域水质安全

  B.4 北京市老旧小区综合整治实施效果民意调查

   一 老旧小区综合整治是建设健康城市的重要抓手

    (一)综合整治工作是一项关注民生和惠及群众的民心工程

    (二)老旧小区综合整治是改善城市形象、提升管理水平的需要

    (三)老旧小区综合整治工作是构建现代、和谐、文明社区的需要

   二 北京市老旧小区*综合整治情况简介

   三 北京市老旧小区综合整治实施情况

    (一)整改工作整体进展顺利,改造面积完成过半

    (二)整改内容有所侧重,节能改造占比最高

    (三)节能窗、热计量改造率均超过七成

    (四)老旧小区综合整治状况满意度*评价

     1.近九成市民满意综合整治总体工作

     2.不同项目之间满意度评价存在差异

     3.半数区县满意度评价超过九成

    (五)调查中反映出的主要问题

     1.工程(方案)设计不尽合理

     2.部分项目施工质量不达标

     3.后续维护、维修不及时

     4.少数居民不配合

    (六)对策与建议

     1.加强调研,广听民意,科学规划,不搞一刀切

     2.建立健全组织协调和联合协作机制,建立公开监管平台,防止出现“面子工程”

     3.建立健全长效管理机制,做好后续维护管理,巩固综合整治成果

     4.加强宣传,充分发挥社区、居民代表的作用

     5.破解资金制约,加大投入,合理分配

 BⅢ 健康社会篇

  B.5 北京市居民社区参与度调查报告

   一 受访对象基本情况

   二 调查数据基本情况

   三 调查数据分析:居民参与社区的特点和问题

    (一)居民对社区居委会认知有差异,对居委会工作评价较好

     1.对居委会的初级认知较好

     2.对居委会深层认知不足

     3.对居委会工作整体评价较好

    (二)居民社区活动参与率不高,社区活动形式较为单一

     1.社区活动参与率较低

     2.居民参与社区活动以文娱类为主

     3.社区参与差异与社区认知差异高度契合

    (三)居民参与社区自治的意愿较高,重视社区事务监督权

     1.信息不畅严重影响居民参与社区自治

     2.居民对社区组织发挥作用的评价不高

     3.重大事项议事表决参与意愿高,效果评价积极

     4.居民最看重社区自治监督权,希望提高社区服务居民的实效

   四 对提高居民社区参与度的相关意见和建议

    (一)加大宣传引导,提高居民关注和参与社区活动的意识

    (二)培育居民的社区认同感,充分调动各类群体的参与热情

    (三)进一步丰富社区组织,不断提高社区活动的覆盖面

    (四)完善制度机制,为居民深度参与社区活动提供保障

    (五)加强社工队伍建设,提升和带动居民自治的专业化水平

  B.6 农民工城市融入的心理适应研究

   一 相关概念界定及研究意义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三 北京市农民工融入城市的心理适应问题调查

    (一)本次调查相关情况

    (二)北京市农民工融入城市的现状与问题

     1.在京农民工家庭情况

     2.在京农民工家庭融入情况

     3.在京农民工融入城市心理问题

   四 农民工心理重构及融入城市的相关路径方法

    (一)重构什么样的心理

    (二)如何重构

   五 相关建议

  B.7 关于北京公交线网优化问题的调研报告

   一 北京公交基本情况

    (一)线网基本情况

    (二)公交运行基本情况

    (三)公交线网优化调整工作进展情况

     1.动态调整公交线路,加强与轨道交通的接驳换乘

     2.分区域差别化调整公交线路

     3.发展多种形式的公交快线,提高地面公交的运行速度

   二 问题及症结分析

    (一)运行速度慢、出行时间长

    (二)换乘不方便,全过程出行效率较低

    (三)准点率低、可靠性差

    (四)路权没有得到保障

    (五)枢纽场站的规模和布局难以适应公交线网优化调整工作的需要

    (六)智能化、信息化水平有待于提高

    (七)线网优化调整尚未建立完善的工作机制和科学系统的调整方法

     1.人口压力

     2.机动车压力

     3.城市布局的压力

     4.交通投融资压力

   三 公交线网优化调整建议

    (一)树立公共交通优先发展理念,将公共交通放在城市交通发展的首要位置

    (二)构建多层次、适应不同需求的公共交通服务体系

     1.构建快速通勤网络

     2.加强轨道网和公交网的系统整合

    (三)改善衔接换乘状况,提高公共交通全过程出行效率

     1.发挥既有枢纽场站的功能,研究并推动公交线网的区域调度

     2.改善衔接换乘状况,提高公共交通全过程出行效率

    (四)加强信息化和智能化建设

     1.加强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

     2.提供多样化的出行信息服务,提高信息化服务水平

    (五)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的公共交通监管体系

    (六)创新财税体制,保障公共交通可持续发展

    (七)完善相关规划衔接和法律法规

 BⅣ 健康服务篇

  B.8 健康服务业发展背景、状况和展望

   一 健康服务业发展背景

    (一)发展健康服务业是推进经济发展转型的重要举措

    (二)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下,群众健康需求持续快速增长

    (三)疾病模式转型推动的医学模式转变为健康服务业发展提供契机

    (四)老年人口快速增长成为健康服务业的特殊和主体人群

    (五)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为发展健康服务业提供了动力和保障

   二 健康服务业的概念与产业体系

   三 发展健康服务业对推动经济转型的作用

    (一)发展健康服务业是发挥人力资源优势和促进就业的重要手段

    (二)发展健康服务业是扩大内需的重要途径

    (三)发展健康服务业是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切入点

    (四)发展健康服务业能够有效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四 健康服务业状况与发展形势

    (一)产业总体规模

    (二)产业体系

    (三)健康消费

    (四)健康服务业对经济发展的作用

    (五)健康相关产业发展现状

   五 健康服务业发展展望

    (一)当前健康服务业发展亟待解决的主要问题

     1.社会办医的核心政策问题仍未得到解决

     2.商业健康保险机构与医疗保健服务机构之间缺乏互动与深度合作机制

     3.健康管理相关政策规范缺乏

    (二)健康服务业发展的总体思路和重点领域

     1.需要处理好几个关系

     2.打破社会办医政策障碍,有效扩大医疗服务供给

     3.积极发展满足多样化需求的商业健康保险业

     4.发展国际医疗旅游,提升健康服务业的国际竞争力

  B.9 北京市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思考和政策建议

   一 北京市人口老龄化及老龄事业发展现状

    (一)人口老龄化现状

     1.老年人口基数大

     2.人口老龄化程度区域差异大

     3.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严峻

     4.养老压力逐步加大

    (二)北京市老龄事业发展状况

     1.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实现制度全覆盖

     2.构建社会养老服务体系,满足多元化养老服务需求

    (三)健全老龄工作体系,夯实工作基础

   二 北京市人口老龄化对经济社会影响的风险分析

    (一)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分析

     1.劳动力资源供给减少

     2.劳动力人口负担加重

     3.储蓄和投资减少

     4.经济结构调整变化

    (二)人口老龄化对社会保障体系的影响分析

     1.增加了养老保险支付压力

     2.对医疗保障制度提出了挑战

     3.加大了社会救助需求

     4.增大了福利资金筹集难度

    (三)人口老龄化对养老服务体系的影响分析

     1.传统家庭养老面临困境

     2.社区居家养老发展缓慢

     3.机构养老要更加符合社会需求

    (四)人口老龄化对养老服务业发展的影响分析

     1.养老服务业发展中的政府定位不清,政策取向不明

     2.养老服务业社会化程度较低,社会主体作用未能有效发挥

     3.养老服务业产业化发展缓慢,市场化程度不高

   三 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战略思考和政策建议

    (一)创新养老工作理念

     1.老年人由包袱转向财富

     2.养老服务由事业为主转向事业与产业并重

     3.养老服务提供主体由政府一元转向社会多元

     4.养老工作体系由分散转向体系化

    (二)推动人口老龄化与经济协调发展

     1.制定更合理的人口政策

     2.积极开发老年人力资源

     3.适时推迟退休年龄

     4.刺激老年消费

    (三)完善基本养老保障制度

     1.完善养老保障制度

     2.创新医疗保险制度

     3.加大老年人救助力度

     4.推进适度普惠的社会福利体系建设

    (四)着力构建社会养老服务体系

     1.调整“9064”养老服务战略

     2.加快发展社区居家养老服务

     3.加强养老机构建设管理

     4.推广医养结合模式

    (五)大力发展养老服务业

     1.明确政府职能定位

     2.鼓励社会广泛参与

     3.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产业

     4.强化养老服务支撑体系

     5.推进养老服务创新

  B.10 北京市社区卫生服务人力资源的问题和原因分析

   一 北京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人力资源现状调查分析

    (一)北京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基本情况

    (二)北京市社区卫生人力配置现状

     1.北京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人员编制与实有数量构成情况

     2.北京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人员年龄、职称、学历构成情况

    (三)北京市社区卫生人力薪酬情况

     1.期望工资

     2.薪酬水平

     2.区县之间的差距

     3.与经济社会发展比较

     4.北京市社区卫生人员劳动关系

    (三)北京市社区卫生绩效考核情况

     1.岗位绩效考核标准

     2.绩效工资实施情况

   二 北京市社区卫生服务人员对人力资源相关政策满意度调查

    (一)对人力资源配置与薪酬政策的满意度情况

     1.对人力资源配置的满意度

     2.对奖金分配制度的满意度

     3.对福利待遇的满意度

    (二)对绩效考核政策的满意度

     1.对考核公平性的满意度

     2.对考核激励性的满意度

   三 北京市社区卫生人力资源管理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人力资源规划与配置

    (二)薪酬水平

    (三)绩效考核与激励

    (四)继续教育情况

   四 对策建议

    (一)结合北京市实际情况,整合社区卫生人力资源配置

     1.科学合理地确定社区卫生人员编制

     2.加大基层卫生人才引进力度

     3.以需求为导向,加强基层卫生人才培养

     4.加强外部帮扶

     5.统筹规划和利用基层卫生资源

    (二)完善薪酬激励机制,改善社区卫生人员待遇

     1.薪酬待遇

     2.福利待遇

    (三)调整继续教育政策,调动全员积极性

    (四)完善绩效考核制度,设计合理的晋升机制

    (五)改善社区卫生发展外部环境

     1.改变社会传统观念

     2.法律环境

   五 总结

 BⅤ 健康人群篇

  B.11 2009~2013年北京市居民健康状况及危险因素变化分析

   一 背景

   二 研究方法

    (一)定量二手资料收集

    (二)学生问卷调查

    (三)资料分析

   三 研究结果

    (一)北京市居民总体健康状况

    (二)慢病患病情况

     1.成人慢病患病情况

     2.学生肥胖情况

    (三)健康相关行为

     1.吸烟

     2.规律运动

     3.食盐、油脂摄入量

    (四)健康素养与慢病管理

     1.健康素养

     2.慢病管理

   四 结论与讨论

    (一)北京市居民总体健康状况好于全国城市平均水平,健康期望寿命有待进一步提高

    (二)高血压、糖尿病、肥胖患病率居高不下,慢病防控面临巨大挑战

    (三)生活方式有所改善,仍需加大干预力度

    (四)居民健康素养高于全国水平,需结合慢病防控,提升科学就医、合理用药的素养

    (五)健康相关行为指标定义与收集

   五 建议

    (一)进一步完善健康促进顶层设计,以慢病防控为重点,提高市民生存质量

    (二)大力开展健康政策倡导,制定有益于健康的公共政策

    (三)进一步深化健康促进工作,改善人群的生活方式

    (四)进一步完善数据积累,建设北京市健康促进信息系统

  B.12 以文化人,促进健康

   一 中医文化

   二 慢性病

   三 文化与慢性病之间的关系

    (一)慢性病产生的原因

    (二)慢性病病因链的发现

     1.冠心病社会心理研究现状概述

     2.糖尿病社会心理研究现状概述

     3.高血压社会心理研究现状概述

     4.恶性肿瘤社会心理研究现状概述

     5.生活常识中的社会心理因素与慢性病的关系

    (三)文化的作用

     1.国外研究

     2.中国的现状

 BⅥ 国外借鉴篇

  B.13 国外健康城市建设的新进展与启示

   一 健康城市的内涵与应对的主要问题

   二 健康城市的标准及评估

   三 国外健康城市的新进展

    (一)英国利物浦

    (二)加拿大多伦多

    (三)澳大利亚伊拉华拉

    (四)韩国首尔

   四 健康城市发展的启示

    (一)坚持“把健康融入所有政策”的发展理念和要求

    (二)积极改善影响健康的各种经济因素、社会因素、环境因素

    (三)关注并持续改善弱势群体的健康公平

    (四)坚持政府引导,提倡多部门协作与社区参与

    (五)制定符合实际的健康城市项目,并做好监测评估

  B.14 国外水生态区域合作经验研究及其对北京的启示

   一 国外水生态区域合作案例分析

    (一)日本太田川流域水源林基金

    (二)纽约卡茨基(Catskill)水源地保护

    (三)南加州引水合作

    (四)英国泰晤士河流域综合管理

    (五)法国的“毕雷矿泉水”付费机制

    (六)德国易北河水环境治理

   二 国外水生态区域合作经验总结

    (一)区域生态合作的主体和客体必须明确

    (二)区域生态补偿标准必须合理

    (三)区域生态合作融资渠道多元化、合作方式多样化

    (四)区域生态合作管理机制必须长效稳定

    (五)区域生态合作法律法规体系需要完善

   三 对北京市的启示

    (一)生态合作形式

     1.政策补偿

     2.资金补偿

     3.项目支持

     4.智力支持

     5.园区共建

    (二)重点建设任务

     1.完善法治建设

     2.建立协调机制

     3.加强监督考核手段

     4.实行信息公开管理

     5.扩大公众知情权

     6.保障资金稳定

  B.15 关于澳大利亚养老状况的调研及启示

   一 主要做法与成效

    (一)制定法律法规,建立健全养老金保障体系

    (二)创新养老办法,形成多种养老模式

    (三)规范行业标准,提供各种养老服务支持

    (四)注重队伍建设,培养素质过硬的养老从业人员

   二 对北京养老服务事业发展的启示

    (一)要进一步做好养老政策顶层设计

    (二)要积极构建基本养老服务制度框架

    (三)要大力发展社区托老所

    (四)要大力培养专职护理人员

    (五)要加大办“老年餐桌”的力度

    (六)要积极推进街(乡、镇)养老照料中心的建设

    (七)要全面推进医疗服务进社区、进家庭

    (八)要努力形成老年人协会网络

 BⅦ 附录

  B.16 关注健康城市与“城市病”治理 聚焦城市人口问题

  B.17 走进健康城市美丽画卷 光影流转记录北京瞬间

  B.18 聆听森林原始音乐 感知自然生态健康

  B.19 北京健康城市建设促进会与世界卫生组织驻华代表处举行第五次工作会谈

  B.20 关于北京市开展健康城市建设的调查*

   一 北京市建设健康城市的主要工作

   二 北京市健康城市建设的主要经验

    (一)形成政府主导、多部门合作的运行机制

    (二)社会组织推动,专家学者支持

    (三)引领市民参与到健康行动中来

    (四)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纸、网络等大众媒体宣传报道健康知识

    (五)各区县因地制宜,开展不同特色的健康实践之路

    (六)在建设健康城市的实践中积极转变观念

   三 北京市健康城市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性建议

    (一)应进一步加强全市健康城市建设推进力度,实施跨部门组织领导协调机制建设

    (二)推广实施健康城市“细胞工程”——健康社区工程

    (三)充分发挥社会组织的推动作用,加强健康城市理论实践研究和国内外合作

    (四)整合区县健康城市建设实践,加大对以往成功经验的支持和推广力度

  B.21 健康北京“十二五”发展建设规划中期评估报告

   一 主要指标的实现情况

   二 主要任务的进展情况

    (一)促进居民健康

    (二)强化公共卫生

    (三)提升医疗服务

    (四)优化生活环境

    (五)加强行政监管

   三 “十二五”后期推进实施的主要建议

    (一)切实加强跨部门组织领导协调机制建设

    (二)构建健康北京公共政策体系和制度环境

    (三)促进慢性疾病防控和社会资源均衡分配

    (四)进一步加强医疗卫生服务和居民健康促进

    (五)逐步优化生活环境和市区级行政监管体系

  B.22 后记

 Contents

 组织编写单位

《北京健康城市建设研究报告(2015)》(以下简称《报告》)是根据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的“健康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全国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主任刘延东提出的“我国要全面启动健康城市建设”总体精神,界定所研创的健康城市建设问题的研究报告。这种意义上的健康城市是相对于西方国家传统生产方式而言的全新的城市发展战略,是依托20世纪80年代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健康城市”理念而提出的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中国特色的健康城市建设。《报告》旨在对北京市健康城市建设和发展状况进行宏观描述和战略性研究,以便为提高北京市健康城市建设水平、促进中国健康城市发展、增强健康城市建设顶层设计和城市公共管理水平、有效解决“特大城市病”提供科学性和合理性依据。作为第一本健康城市蓝皮书,《报告》涵盖的内容从健康城市理念的历史沿革、理论阐释与范畴界定到北京健康城市建设的工作经验和发展状况。《报告》通过对2011~2014年北京市在健康城市建设方面所取得的成绩和经验进行认真总结,对主要问题、存在的不足及其原因进行详细分析,并借鉴国外发达国家城市治理经验,针对未来北京健康城市建设工作实际进行了科学预测、决策研究,并提出了政策建议。在突出北京特色的基础上,《报告》以国务院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期爱国卫生工作的意见》为指导,开展健康城市建设研究,以营造健康环境、构建健康社会、培育健康人群为重点,不断优化健康服务。全书通过主报告与分报告相结合的方式,运用可靠的材料与数据,进一步对2011~2014年北京健康城市各个方面的发展特点做出了具体描述与说明。国外借鉴篇力求通过多元化的视角拓宽北京健康城市建设思路,提升城市治理理念,为北京健康城市发展提供辅助。在对分报告的阐释上,《报告》遵循定量分析与定性描述相结合的方法,展开对北京健康城市多方面的实证研究,探讨北京健康城市的发展方向,希望能为党和政府在城市病治理、健康城市发展的政策制定方面提供理论依据和经验支撑,同时也为全国开展健康城市建设、为社会公众了解北京健康城市现状和发展前景提供理论基础和经验借鉴。

府采芹、邢育健:《健康城市项目标准》,苏州大学出版社,2003。

李忠阳、傅华:《健康城市理论与实践》,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

周向红:《健康城市:国际经验与中国方略》,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王彦峰:《中国健康城市建设研究》,人民出版社,2012。

王彦峰:《中国健康城市建设实践之路》,同心出版社,2012。

王鸿春:《北京健康城市建设研究》,同心出版社,2011。

王鸿春:《2012北京健康城市建设研究报告》,同心出版社,2012。

王鸿春:《2013北京健康城市建设研究报告》,同心出版社,2013。

周向红:《欧洲健康城市项目的发展脉络与基本规则论略》,《国际城市规划》2007年第4期。

王彦峰:《关于建设健康城市的几点思考》,《北京日报》2010年11月15日。

鲁勇:《建设健康城市》,《前线》2011年第1期。

金大鹏:《健康城市,快速城市化的一个战略选择》,《北京日报》2010年11月22日。

王乐民、阎红:《城市规划应以“人的健康”为中心》,《健康报》2010年9月7日。

苏雁、陆炜:《健康城市是一个境界》,《光明日报》2008年11月27日。

罗勇:《中国城市化面临的健康问题与对策》,《中国公共卫生》2010年第12期。

李广华:《转型时期的健康城市建设路径》,《常熟理工学院学报》2006年第3期。

梁鸿等:《健康城市建设中政府职能部门的评估研究》,《医学与社会》2009年第8期。

王资博:《科学发展观引领下的健康城市建设》,《山东行政学院山东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年第3期。

顾沈兵等:《社区参与:创建健康城市的原动力》,《中国卫生资源》2009年第2期。

Naaldenberg,J.,Vaabdrager,L.,Koelen,M.,“Elaborating on Systems Thinking in Health Promotion Practice,” Global Health Promotion,2009,16(1).

Takehito Takano(ed.),Healthy Cities and Urban Policy Research. London:Spon Press,2003.

Wang Yanfeng,tudies on Building Healthy Cities in China,Beijing:People’s Publishing House,2013.

Wang Hongchun,Studies on Beijing’s Efforts to Build a Healthy City,Beijing:People’s Publishing House,2013.

张元:《北京湿地生态系统保护与管理对策研究》,北京林业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9。

宫兆宁等:《北京湿地景观格局演变特征与驱动机制分析》,《地理学报》2011年第1期。

崔丽娟等:《北京市湿地公园发展规划研究》,《中国农学通报》2011年第17期。

王建华、吕宪国:《城市湿地概念和功能及中国城市湿地保护》,《生态学杂志》2007年第4期。

汪达等:《国际湿地保护策略及模式》,《湿地科学》2003年第2期。

吕咏、陈克林:《国内外湿地保护与利用案例分析及其对镜湖国家湿地公园生态旅游的启示》,《湿地科学》2006年第4期。

刘国强:《积极推动中国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主流化——“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可持续利用”项目的经验》,《湿地科学》2008年第4期。

王梅:《美国的湿地保护和立法》,《国土资源》2002年第2期。

王丽学、李学森:《湿地保护的意义及我国湿地退化的原因与对策》,《中国水土保持》2003年第7期。

张文:《四川提升湿地蓄水能力》,《人民日报》2012年6月7日。

《维护生态安全建设绿色北京——北京湿地保护工作逐年加强》,《绿化与生活》2010年第3期。

王学雷、许厚泽:《长江中下游湿地保护与流域生态管理》,《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6年第5期。

崔丽娟主编《湿地北京》,北京美术摄影出版社,2012。

陈东风:《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的对策研究与实践——以新安江上游休宁县为例》,《黄山学院学报》2013年第4期。

刘钢、王琳、张英仙:《承德市滦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对策及措施》,《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年第2期。

刘玉龙、阮本清、张春玲、许凤冉:《从生态补偿到流域生态共建共享》,《中国水利》2006年第10期。

李杰刚、王相启、李志勇:《促进河北省张承地区生态建设与发展的财政调研报告》,《财会研究》2012年第7期。

麻智辉、高玫:《跨省流域生态补偿试点研究》,《企业经济》2013年第7期。

苏瑞红、张军海:《张家口地区生态建设补偿机制探讨——以水资源保护补偿为例》,《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第35~36期。

王振东:《河北省张承地区生态补偿机制探讨》,《社会科学论坛》2008年第11期。

《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北京市老旧小区综合整治工作实施意见的通知》,京政发〔2012〕3号。

胡俊成:《城市老旧小区综合整治出新的主要模式》,《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3年第33期。

徐伟主编《加快服务业发展问题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人民出版社,2011。

屠年松、王浩:《人口老龄化背景下中国住房反向抵押贷款发展研究》,《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3期。

姚从容、李建民:《人口老龄化与社会福利状况:国际比较及其启示》,《人口学刊》2007年第6期。

茅锐、徐建炜:《人口转型、消费结构差异和产业发展》,《人口研究》2014年第3期。

彭希哲、胡湛:《公共政策视角下的中国人口老龄化》,《中国社会科学》2011年第3期。

刘昕:《薪酬管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唐忠新:《中国城市社区建设概论》,天津人民出版社,2000。

斯蒂夫·P.罗宾斯:《管理学》(第七版),孙健敏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张平、赵德余:《社区卫生服务综合配套改革》,《中国卫生经济》2007年第8期。

修金来:《社区攻略北京医改模式解析规划篇》,《中国医院院长》2007年第11期。

曹宇环、时晓辉:《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发展形势》,《包头医学》2009年第1期。

高艳:《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研究综述》,《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2期。

张弘、赵曙明:《人力资源管理理论辨析》,《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3年第1期。

昆仑:《人才队伍建设是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的关键——“第一资源”开发迫在眉睫》,《中国社区医师》2000年第11期。

郎晓东、李曼春:《社区卫生人力资源的现状与需求探讨》,《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02年第10期。

王家骥、李芳健:《社区卫生服务人力资源的开发途径》,《中国全科医学》2005年第6期。

李翔、谢峰:《卫生人力资源配置的经济学探讨》,《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7年第1期。

梁万年等:《全国社区卫生服务现状调查——全国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人力资源现状及地区间比较》,《中国全科医学》2005年第13期。

李航等:《全国社区卫生服务现状调查——全国社区卫生服务站人力资源现状及地区间比较》,《中国全科医学》2005年第13期。

王丽敏:《我国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人力资源的现状分析》,《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5年第7期。

马亚娜等:《不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人力资源的比较研究》,《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4年第5期。

曹亦农、朱秀萍、谢征:《关于社区卫生服务人力资源开发的思考与探讨》,《中国全科医学》2000年第1期。

褚詹玄等:《上海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人力资源调查与分析》,《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2002年第5期。

蓝绍颖等:《江苏省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的人力资源调查分析》,《江苏卫生保健》2003年第4期。

肖远鸿等:《四川省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人力资源现况调查》,《现代预防医学》2004年第6期。

荆春霞等:《广东省不同规模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人力资源现状调查分析》,《中国全科医学》2002年第4期。

王慧颖等:《黑龙江省社区卫生人力资源现状的调查》,《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02年第1期。

卞淑芬等:《天津市社区卫生服务人力资源调查研究》,《中国全科医学》2004年第5期。

贾利高等:《湖北省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人力资源现况调查》,《中国社会医学》2007年第1期。

朱富言、李东:《北京市流动人口数量变动趋势分析》,《西北人口》2008年第4期。

《国务院关于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指导意见》(国发〔2006〕10号)。

《中共北京市委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的意见》(京发〔2006〕19号)。

《关于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若干意见》(卫基妇发〔1999〕第326号)。

《国务院关于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指导意见》(国发〔2006〕10号)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发〔1997〕3号)。

《关于开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若干意见》(卫基妇发〔1999〕第326号)。

《关于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指导意见》(国发〔2006〕10号)。

《关于加强北京市社区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京人发〔2006〕74号)。

《北京市事业单位聘用合同制试行办法》(京政办发〔2002〕50号)。

《关于修订北京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编制标准的指导意见的通知》(京编办发〔2012〕4号)。

《关于进一步加强全科医学人才培养的实施意见》(京卫科教字〔2006〕13号)。

《关于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充分发挥中医药作用的实施意见》(国中医药发〔2006〕36号)。

Peter F. Drucker,The Practice of Management,New York:Harper & Brothers,1954.

P. M .Wright,W. R. Boswell,“Desegregating HRM:A Review and Synthesis of Micro and Macro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Research,” Journal o f Management,2002,28(3).

R. S. Schuler and V. L. Huber,Personnel and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West Publishing Co.,1993.

王旭东主编《中医文化导读》,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阎丽:《春秋繁露译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3。

卫生部统计信息中心:《2008中国卫生服务调查研究》,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9。

〔美〕威廉·科克汉姆:《医学社会学》(第七版),杨辉、张拓红译,华夏出版社,2001。

陈仁友等:《农村居民疾病经济风险与灾难性卫生支出关联性研究》,《卫生经济研究》2012年第3期。

陈小平:《心理干预在防治冠心病发作中的作用分析》,《中外医学研究》2014年第9期。

石慧等:《伴抑郁情绪内科门诊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4年第7期。

裴大军等:《心血管疾病患者社会支持与生活质量关系的研究》,《医学研究杂志》2011年第10期。

任慧等:《社区高血压患者社会资本与心理健康的关系》,《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14年第3期。

陈春媚、郭利香:《妇科肿瘤患者手术前后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医药前沿》2013年第21期。

石济顺等:《全科模式下心理干预对社区肿瘤患者生命质量影响的研究》,《上海预防医学》2012年第5期。

Meijer A.,Zuidersma M.,de Jonge P.,“Depression as a Non-causal Variable Risk Marker in Coronary Heart Disease,” BMC Medicine,2013,15(11).

Anne Mayer,Matthew Goldenberg,Matthew,A.,et al.“Mediators of Change in Psycho-social Interventions for Cancer Patients:A Systematic View,”Behavior Medicine,2012,38(3).

许从宝、仲德崑、李娜:《当代国际健康城市运动基本理论研究纲要》,《城市规划》2005年第10期。

石光、韦潇、汝丽霞:《卫生政策的优先重点:健康和健康不公平的社会决定因素》,《卫生经济研究》2012年第5期。

陈钊娇、许亮文:《健康城市评估与指标体系研究》,《健康研究》2013年第1期。

黄敬亨等:《健康城市运行机制的评估:SPIRIT框架》,《中国健康教育》2011年第1期。

周向红:《加拿大健康城市经验与教训研究》,《城市规划》2007年第9期。

陈钊娇、许亮文:《国内外建设健康城市的实践与新进展》,《卫生软科学》2013年第4期。

Evelyne de Leeuw,“Do Healthy Cities Work?A Logic of Method for Assessing Impact and Outcome of Healthy Cities,” Journal of Urban Health,2012(2).

Agis Tsouros,Geoff Green,“Healthy Cities in Europe:Editorial,” Journal of Urban Health,2013(1).

Dawson J.,Huikuri S.,Armada F. “Liverpool Active City 2005-2010:Increasing Population Physical Activity Levels Through Intersectoral Action,” Journal of Physical Activity and Health,2014.

Moon J.Y.,Nam E.W.,Dhakal S.,3“Empowerment for Healthy Cities and Communities in Korea,” Journal of Urban Health,2014.

Jun Young Lee,“Healthy City Project in Seoul,”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Urban Sciences,2005(2).

尤艳馨:《构建我国生态补偿机制的国际经验借鉴》,《地方财政研究》2007年第4期。

郑海霞:《中国流域生态服务补偿机制与政策研究》,中国经济出版社,2010。

殷鸣放:《日本水源涵养林建设的一个典型剖析》,《林业资源管理》2000年第1期。

车越:《纽约对城市饮用水源保护的实践及其借鉴》,《中国给水排水》2006年第20期。

才惠莲:《美国跨流域调水立法及其对我国的启示》,《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2期。

李友苹:《国外河流管理发展历程初探》,《科技信息》2009年第13期。

吴欢:《国内外城市河流保护的比较研究》,《水利科技与经济》2010年第10期。

陈致泰:《泰晤士河:起死回生之路》,《绿叶》2007年第10期。

汪松年:《欧洲的水污染治理》,《城市问题》2002年第2期。

于家琦:《国内区域合作机制的现状及创新对策》,《前沿》2009年第12期。

朱广芹:《区域生态合作的演化博弈分析》,《科技进步与对策》2011年第5期。

邵琛霞:《湿地补偿制度:美国的经验及借鉴》,《林业资源管理》2011年第2期。

李晓卉:《澳大利亚养老保障制度研究》,武汉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南泰:《澳大利亚养老金制度介绍——澳大利亚养老金制度的三个支柱》,《金融时报》2008年2月14日。

王治超:《澳大利亚养老金体系的发展概况》,《保险研究》2001年第7期。

程刚:《澳大利亚养老金制度纵览》,《中国劳动保障报》2002年4月11日。

国艳敏:《浅析新形势下澳大利亚养老基金改革》,《经济与管理》2009年第8期。

李虹蔚:《澳大利亚养老金制度镜鉴》,《第一财经日报》2011年10月17日。

皮专胜:《体现公平与效率的养老金制度——澳大利亚养老金制度的评介与启示》,《学习论坛》2006年第12期。

苏国:《“十二五”期间大力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建议》,《宏观经济管理》2011年第2期。

于凤春:《关于社区服务产业化的几点思考》,《学术论坛》2001年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