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数

20

引证文献

0 !

参考文献

0

文化研究(第30辑)(2017年·秋)图书

Cultural Studies Vol.30

SSAPID:101-9898-5011-37
ISBN:978-7-5201-1787-6
DOI:
ISSN:

[内容简介] 本书包括“大众文化研究”“亚文化研究”“记忆研究”“其他论文”四个部分,前两部分密切关注最新出现的大众文化、亚文化现象和形态,文章分析的多为近些年热映、热播的影视剧或其他大众文化现象,每个文本都是中国经验的表达;“记忆研究”专题是扎根本土经验的个案分析和文本解读,文学与记忆的关系是重点。本书内容丰富,“冷”“热”领域兼有,兼具趣味性与学术性,颇值得一读。

相关信息

丛书名:
编 辑:吴超;郭锡超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7年12月
语 种:中文
中图分类:G0 文化理论

 《文化研究》稿约

 主编的话

 专题一 大众文化研究

  国家认同、主体状态与社会反思

   一 新的国家意识与文化认同

   二 青年“屌丝”化与悖扭状态

   三 社会反思与怀旧情绪

  译制日本:变化中的日本动漫译制模式与日本想象

   一 官方译制与日本想象的建立

   二 官方译制的衰落与民间译制的崛起

   三 民间译制动漫的日本想象重构

   结语

  “业余”的位置:当“彩虹”开始合唱

   一 现象级的“业余”

   二 挤压而出的工作之“余”

   三 在工作/消费之外:谁的余数?

   四 “业余”之战:今天的余数,会成为未来的多数吗?

  “谎言”之下的“真实”

   一

   二

   三

 专题二 亚文化研究

  美剧迷的生活方式想象与建构

   引言

   一 《生活大爆炸》接收中的讨论话题

   二 时尚:由模仿进入日常

   三 技术“越界”与文化选择

   四 在差异中拓宽自我的边界

   五 经验的介入、重构与融合

  “动物化”的两种路径

   一 “动物化”与“资料库”:东浩纪及其御宅族理论

   二 东浩纪在汉语学界的传播

   三 错识东浩纪:“基要主义资料库”的生产

   四 全球化与本土性的悖论:“基要主义资料库”的消费

   结论

  当代青年网络文化中的“水化”现象分析

   一 “知乎”平台的自我定位和“水化”倾向

    (一)“极客”:“知乎”的形象构建和主要目标——与“豆瓣”比较

    (二)浪漫化和娱乐倾向的泛滥:“知乎”平台的“水化”现象——与quora比较

   二 “知乎”的“水化”形式:讲故事与抖机灵

    (一)讲故事

    (二)抖机灵

   三 大学生的“中产迷梦”:知乎“水化”内在原因

   四 突破价值的单向度:“理性”网络空间形成的前提

  作为异质空间的混搭时尚及其微观政治

   一

   二

   三

    1.文化之“西方+民族”

    2.时代之“现代+复古”

    3.阶级之“奢侈+廉价”

    4.性别之“女性+男性”

   四

  越轨者寓言与性别异托邦:橙光游戏中的角色政治

   前言

   一 橙光游戏:参与式电子游戏

   二 橙光游戏:耽美游戏角色的生产与消费空间

   三 橙光用户:游戏圈的越轨者

   四 越轨者政治与社会位置想象力

 专题三 记忆研究

  记忆的权力机制

   一 “边疆音乐舞蹈大会”:被形塑的“文化记忆”

   二 记忆类型与记忆策略

    1.亲历性记忆

    2.转述性记忆

    3.“遗忘”策略

    4.“想象”策略

   三 记忆的权力机制

   四 中国民族民间舞:权力话语形塑的“文化记忆”

   结语

  文学见证与见证文学

   一 一种融合:历史与文学

   二 两个维度:再现与反思

   三 道德合约:真相与伦理

  故乡与异乡:历史创伤的代际传递

   一 作为代际创伤体验的故乡

   二 作为历史创伤的异乡人状态

   三 作为方法的地方与记忆重构

   四 作为问题的第二代创伤与记忆丧失

  《黄雀记》:如何缚住记忆的幽灵

   一 历史记忆的幽灵化

   二 记忆幽灵的扰乱

   三 如何安顿记忆的幽灵

  儿童视角下的抗日战争记忆书写

   引言

   一 战争穿越与感恩式身份认同:赖尔《我和爷爷是战友》

   二 走不出的仇恨迷茫:李东华《少年的荣耀》

   三 胜利者的记忆困境:创伤书写的民族主义化

   小结

 其他论文

  真理与政治

   一

   二

   三

   四

   五

  论1950年代“新北京”形象及其叙事的成立

   一 新北京:城市空间改造与景观再造

   二 “新北京”:市政建设与民生工程

   三 新北京:社会关系与身份感觉

   四 余论:“新北京”何以可能?

  妇女解放与社会主义空间生产

   引言 作为文化文本的“无名者”书写

   一 “改造”胡同:工厂的诞生

   二 “家—X”:作为保障性空间的少年之家

   三 在家庭与工作之间:妇女解放的困境

   四 从妇女解放到解放叙事

   结语

  陈设、差异与住宅经验:《雷雨》的空间诗学解读

   一 住宅陈设与文化秩序

   二 住宅与其他空间的差异地理学

   三 住宅经验的谱系

   小结

  物的嬗变

   引言 文化研究的当代面相

   一 研究方法的概要说明

   二 巨大的政治意象:大桥意义生产A

   三 微观权力下的日常生活图景:大桥意义生产B

   结论

  五四新文化的一页前史

   一 爱情在婚姻内提出

   二 爱情提到婚姻之前

   三 爱情到底是什么样的?

  文学地理视域中的中国南北文学研究

   一 南北文学研究中的三种取向

   二 南北文学研究范式的价值论

   三 影响南北文学研究的其他重要因素

   结语

 《文化研究》编委会

本辑包括“大众文化研究”“亚文化研究”“记忆研究”“其他论文”四个部分,前两部分的突出特点是密切关注最新出现的大众文化、亚文化现象和形态,选题新颖,强调案例研究和研究的在地性,接地气。这些文章分析的多为近些年热映、热播的影视剧或其他大众文化现象。每个文本都是中国经验的表达。“记忆研究”专题虽有理论探讨,但更多、更值得注意的是扎根本土经验的个案分析和文本解读。在这个专题中,文学与记忆的关系是重点。本辑内容丰富,“冷”“热”领域兼有,兼具趣味性与学术性,颇值得一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