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数

12

引证文献

5 !

参考文献

108

中国基金会发展解析图书

On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Philanthropic Foundations

SSAPID:101-9888-6862-39
ISBN:978-7-5097-0648-0
DOI:
ISSN:
关键词:

基金会 社会政策

[内容简介] 本书除绪论之外,其余十章可分为四篇。历史篇试图阐释中国基金会的文化与传承,包括中国基金会的历史文化渊源和基金会发展的不同历史阶段,运作篇分为公募基金会与非公募基金会两篇,对于公募基金会从内部治理、筹资和募款、项目运作和管理、诚信建设的视角进行分析,为了加强比较分析,特别将我国香港和台湾地区基金会作为研究对象形成比较资料,最后的发展篇展示了基金会发展的愿景并对相关政策进行了探讨。

相关信息

丛书名:社会政策研究丛书
编 辑:谢蕊芬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年03月
语 种:中文
中图分类:E 军事

 后记

 绪论

  绪论

   第一节 基金会的定位

    一 何谓基金会

    二 现代基金会形成的过程

    三 国外法律中对基金会的界定和分类

   第二节 中国基金会的界定和发展历程

    一 中国法律对基金会的定义与分类

    二 中国基金会的发展历程

   第三节 基金会的作用、意义和与政府的关系

    一 现代基金会的作用和意义

    二 基金会与政府的关系

   第四节 关于基金会研究的探究

    一 基金会研究的概况

    二 基金会研究的方法

 历史篇

  第一章 文化与传承:中国基金会百年

   第一节 旧中国的基金会制度

    一 汉卿讲学基金

    二 叔频公奖学金

    三 庚子赔款“退”款设立的若干基金

    四 中英、中法教育基金及其他

   第二节 新中国基金会的发展

    一 基本历程

    二 民间公益基金会的发展

     民间公益基金会的初创期(1981~1989)

     《基金会管理办法》规制中国民间公益基金会发展时期

    三 国家基金会的发展

   第三节 2004年以后基金会的新局面

    一 《基金会管理条例》的贡献

    二 后《条例》时代公募基金会的发展态势

    三 后《条例》时代非公募基金会的发展

     企业基金会——呼之欲出的新星

    四 资助型基金会的发展

    五 公益信托——未被开发的处女地

    六 中国公益基金会发展的多元化时代

 运作篇

  第二章 公募基金会的发展状况与评价

   第一节 公募基金会的总体规模和分类

    一 公募基金会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背景

    二 公募基金会的总体规模

    三 公募基金会的分类

     (一)按照募捐范围进行分类

     (二)按照涉及的公益领域进行分类

     (三)基金会分类的原因

    四 公募基金会的定位

     (一)完全以社会责任为组织使命

     (二)财产来自不特定公众

     (三)专业素养

     (四)政府关系

     (五)高度透明的运作

    五 公募基金会的监管

   第二节 公募基金会的运作特点

    一 公益活动的项目化

     (一)项目管理的可能性和必要性

     (二)与企业的合作

     (三)公益项目与募捐

    二 资金的筹集、管理和运作

     (一)筹款

     (二)公募基金会的理财

    三 内部治理和人才战略

     (一)理事会的责任

     (二)管理机构的构建

     (三)人力资源战略

      1.绩效管理

      2.人才的吸引和员工激励

   第三节 我国公募基金会发展中的问题

    一 如何评价公募基金会

    二 影响公募基金会发展的主要问题

  第三章 基金会的治理与能力建设

   第一节 我国基金会的组织治理转型

    一 基金会的治理及其形态

     (一)基金会的治理及其特性

     (二)董事会及执行部门的功能

     (三)治理形态

    二 我国基金会的治理转型

     (一)转型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治理探索

     (二)主要改革

     (三)转型后董事会和秘书处的权力分享

    三 治理转型的效果及新的挑战

     (一)治理转型的效果

     (二)面临新的挑战

     (三)应对策略

   第二节 基金会的能力建设

    一 基金会的能力建设及其路径

     (一)基金会能力建设的涵义及其框架

     (二)基金会能力建设的路径

    二 我国基金会能力建设的状况

     (一)我国基金会能力总体仍然不足

     (二)我国基金会能力建设取得长足进步

    三 基金会能力建设:爱德的实践

  第四章 基金会的募款和投资

   第一节 我国基金会的筹资和募款

    一 注册基金及其对基金会数目的影响

     (一)我国不同时期的注册资金额度

     (二)注册资金限额影响基金会新成立数目

     (三)注册资金限额上调促进了基金会数量的整合

    二 我国基金会的筹款及其结构

     (一)募款收入规模

     (二)筹款类型结构

      1.个人捐赠

      2.企业捐赠

      3.政府资源

     (三)筹款的其他结构

    三 筹款方式

     (一)项目筹资

     (二)一对一筹款

     (三)专门活动筹资

     (四)协同筹资

    四 筹款策略

     (一)了解大的筹募市场,全面认识资源

     (二)识别捐赠主体,制定相应战略

     (三)精心设立筹资项目,增加定向募款

     (四)行政手段、社会手段并举

     (五)依托多种载体,使捐助者尽可能方便

   第二节 基金会投资与风险

    一 基金会投资的必要性、原则和一般方式

     (一)基金会投资的必要性

     (二)基金会投资的原则

     (三)基金会投资的一般方式

    二 我国基金会投资现状

     (一)投资方式比较狭窄

     (二)部分基金会试水股权投资

     (三)投资失败案例频出

    三 基金会投资的风险与责任

     (一)基金会投资的风险

     (二)投资的法律责任

     (三)稳健投资的主要策略

  第五章 我国基金会的项目管理

   第一节 项目和项目管理

    一 项目及其要素

    二 项目管理与过程

   第二节 中海油助学基金项目的启动

    一 确定项目目标

    二 可行性分析

    三 制定项目策略计划

    四 项目设计和项目方案的编写

    五 编制项目预算

   第三节 中海油助学基金项目的执行

    一 人力管理

     (一)项目管理者(Project Manager)

     (二)项目团队

    二 资源管理

    三 时间管理

    四 经费管理

   第四节 中海油助学基金项目的控制

    一 项目控制的过程

     (一)制定标准

     (二)衡量成效

     (三)纠正偏差

    二 项目控制的种类:监测和监督

    三 项目控制的关键因素

     (一)有效沟通

     (二)积极参与

     (三)正确分析

     (四)果断行动

    四 项目中的风险管理

   第五节 中海油助学基金项目的总结

    一 项目评估

    二 档案整理

    三 后续行动

     附件:中国宋庆龄基金会“中海油大学生助学基金”项目实施方案

      1.背景

      2.宗旨

      3.周期

      4.受众及工作任务

      5.经费预算

      6.项目监测

      7.评估

  第六章 基金会诚信与问责

   第一节 我国基金会诚信建设的进程

    一 不同发展阶段的诚信问题

     (一)基金会初创期的诚信普遍不足

     (二)基金会发展期的诚信制约

     (三)失信或将是业内永远的挑战

    二 诚信不足的根源与具体原因

     (一)基金会诚信不足的根源是志愿失灵

     (二)基金会对自我身份认识不清,缺乏自律

     (三)监管不力导致基金会失去他律

    三 诚信建设:从他律、自律到法律

     (一)基金会的自律和他律

     (二)我国基金会的自律行动历程

     (三)法律规制对基金会诚信的作用

   第二节 诚信标准构建及问责

    一 诚信标准的构建

     (一)建立诚信标准的目的和必要性

     (二)诚信标准的探索

     (三)诚信标准的内容

    二 基金会的社会问责

     (一)基金会社会问责的涵义、目标和内容

     (二)社会问责:从评估切入

     (三)我国慈善组织社会问责初探

  第七章 非公募基金会的运作

   第一节 非公募基金会在我国的起步

    一 设立非公募基金会的社会背景分析

    二 国外非公募基金会状况

    三 我国非公募基金会的分类

     (一)纪念型基金会

     (二)公益机构基金会

     (三)企业基金会

    四 我国非公募基金会的管理体制

     (一)属地登记

     (二)双重管理体制

     (三)名称

     (四)原始基金

     (五)公益事业支出比例

     (六)理事会成员

     (七)保值、增值

   第二节 我国非公募基金会运作分析

    一 明确的使命

     (一)使命引领基金会的行动,也使捐赠人受益

     (二)发起者的战略目标与基金会使命怎样寻求一致

    二 公益项目的选择与运作

     (一)项目与基金会使命的吻合

     (二)直接运作还是与其他机构合作

    三 外部关系

     (一)公共关系

     (二)政府关系

    四 基金保值、增值

   第三节 非公募基金会的监管和发展问题

    一 监管面临的问题

     (一)发起人、捐赠人利益与公益利益的兼顾与冲突

     (二)基金会的独立性与发起人、捐赠人的监管权利的关系

    二 理事会、监事的责任

     (一)理事、监事的人选

     (二)理事会的职责:构建评价和控制体系

    三 外部监管

     (一)公众监督

     (二)政府监管

    四 发展非公募基金会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急需税收优惠为基础的税收监管

     (二)政府的支持

     (三)建立行业自律

     (四)社会文化的影响

 比较篇

  第八章 我国香港慈善基金会之现况及分析

   导言

   第一节 基金会(基金)的历史和发展

    一 1900~1950年代

    二 1960~1970年代

    三 1980年代

    四 1990年代

    五 2000~2006年

   第二节 基金会的类别

    一 成立者

     (一)个别人士

     (二)企业

     (三)社会团体

     (四)政府

    二 运作者

    三 地域性

    四 资助的范畴

   第三节 讨论和结论

    一 转变趋势

     (一)地域性:由海外转为本土

     (二)成立者:由私人转为企业

     (三)资助范围:由援助性转为发展性

    二 基金会的治理和公众交代问题

     (一)成立

     (二)缴纳税款

     (三)筹款

    三 结论

  第九章 我国台湾的基金会现况与发展趋势*

   第一节 基金会的概况

   第二节 结构和管理

    一 组织治理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

    二 组织、人力和业务方向的现状与未来动向

    三 法制规范的现状与未来改革方向

    四 财务管理的现状和未来改善途径

   第三节 类型与特色

    一 企业基金会:现状与未来发展

    二 政府捐资基金会:现状与未来发展

    三 教育基金会:现状与未来发展

    四 文化艺术基金会:现状与未来发展

    五 社会福利暨慈善基金会:现状与未来发展

 发展篇

  第十章 我国基金会发展的愿景与政策

   第一节 我国基金会发展的定位和需求

    一 社会转型与我国基金会的定位

     (一)我国的社会转型与基金会的嵌入

     (二)我国基金会在社会发展中的特殊定位

     (三)我国基金会发展的组织和业务生态

    二 我国基金会发展的潜在需求

     1.贫困援助

     2.残疾人服务

     3.救灾服务

   第二节 我国基金会发展面临的挑战

    一 我国基金会发展面临的合法性和治理挑战

     (一)我国基金会的合法性挑战

     (二)基金会面临的组织治理挑战

     (三)发展战略和业务方向的挑战

    二 我国基金会发展面临的运营性挑战

     (一)职业化的挑战

     (二)机构能力建设的挑战

     (三)慈善品牌发展的挑战

    三 公信力与问责的挑战

     (一)信息披露的挑战

     (二)自律是来自内心的挑战

     (三)监督与评估的挑战

   第三节 我国基金会发展的社会政策

    一 完善法律和税收体系,对基金会发展进行分类规制和指导

     (一)进一步完善基金会相关法律规制

     (二)合理界定,对基金会制定分类指导的政策

     (三)完善相关税制,落实税收优惠政策

    二 建立基金会运作的社会支持体系

     (一)培训、项目咨询和金融服务

     (二)业界信息交流、自律平台

     (三)政府购买服务计划

    三 完善基金会发展的监测和评估体系

     (一)进一步强化和完善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

     (二)保持对基金会发展动态的监测

     (三)建立多层次的评估体系

 附录

  附录

   附录1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益事业捐赠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二章 捐赠和受赠

    第三章 捐赠财产的使用和管理

    第四章 优惠措施

    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六章 附则

   附录2 《基金会管理条例》

    第一章 总则

    第二章 设立、变更和注销

    第三章 组织机构

    第四章 财产的管理和使用

    第五章 监督管理

    第六章 法律责任

    第七章 附则

   附录3 《基金会年度检查办法》

   附录4 《基金会信息公布办法》

   附录5 《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

    第一章 总则

    第二章 资产

     第一节 流动资产

     第二节 长期投资

     第三节 固定资产

     第四节 无形资产

     第五节 受托代理资产

    第三章 负债

    第四章 净资产

    第五章 收入

    第六章 费用

    第七章 财务会计报告

    第八章 附则

   附录6 《全国性民间组织评估实施办法》

   附录7 《救灾捐赠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二章 组织捐赠与募捐

    第三章 接受捐赠

    第四章 境外救灾捐赠

    第五章 救灾捐赠款物的管理和使用

    第六章 法律责任

    第七章 附则

 课题组名单

本书除绪论之外,其余十章可分为四篇。历史篇试图阐释中国基金会的文化与传承,包括中国基金会的历史文化渊源和基金会发展的不同历史阶段;运作篇分为公募基金会与非公募基金会两部分,对于公募基金会从内部治理、筹资和募款、项目运作和管理、诚信建设的视角进行分析;为了加强比较分析,特别将我国香港和台湾地区基金会作为研究对象形成比较资料;最后的发展篇展示了基金会发展的愿景并对相关政策进行了探讨。本书适合广大理论和教学工作者、行业管理与政策制定者、基金会及其他非营利部门从业人员阅读。

Ada Qin:《慈善基金安全增值》,2004年第5期,福布斯网站,www.forbeschina.com。

J.格雷戈里·迪斯:《非营利组织的商业化经营》,《哈佛商业评论》1998年1/2月号。

NPO信息咨询中心:《探索——基金会立法专题》,华夏出版社,2004。

艾伦·R.安德瑞森:《非营利组织的利润:寻找企业合作伙伴》,《哈佛商业评论》1996年3/4月号。

贝奇·布查特·阿德勒著《美国慈善法指南》,NPO信息咨询中心主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

蔡凌平:《GONGO路漫漫》,2005年12月6日《中国发展简报》。

陈慕华:《贯彻“三个代表”思想,做好社会公益事业》,2003年6月26日《人民日报》。

崔玉、马凤芝:《中国非营利组织社会公信力建设的制度化途径》,《自律与社会交代》,中国扶贫信息网,http://www.help-poverty.org.cn/helpweb2/ngo/n37.htm。

邓国胜:《非营利组织评估》,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

菲利普·科特勒、艾伦·R.安德里亚森著《非营利组织战略营销》,孟延春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弗斯顿伯格:《非营利机构的生财之道》,朱进宁等译,科学出版社,1991。

葛道顺、杨团:《中国筹募市场调查报告》,中国社会政策网,http://www.chinasocialpolicy.org。

葛云松:《中国的财团法人制度展望》(上),http://www.law-dimension.com/detail.asp?id=898。

顾晓今:《中国青基会治理之路》,《中国青基会通讯》2005年第12期。

官有垣:《非营利组织的内部治理》,www.taiwanncf.org.tw/seminar/20020730/20020730-13.pdf。

官有垣:《台湾的基金会在社会变迁下之发展》,洪建全教育文化基金会,2003。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国老龄事业的发展》白皮书,2006年12月12日发表。

哈维·A.莱文(Harvey A. Levine)著《项目管理:实战技巧与工具》,闫军译,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洪建全教育文化基金会:《台湾的基金会在社会变迁下之发展》,财团法人洪建全教育文化基金会,2003。

胡启立:《致力慈善公益事业,服务和谐社会建设》,2007年5月28日《人民日报》。

康晓光:《创造希望——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研究》,漓江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克里斯蒂娜·W.莱茨、威廉·瑞安、艾伦·格罗斯曼:《良性资本:非营利组织能向风险投资家学些什么?》,《哈佛商业评论》1997年3/4月号。

莱斯特·M.萨拉蒙:《全球公民社会——非营利部门视界》第1版,贾西津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

李凡:《(日本)民间非营利部门的问责性(accountability)和政府监管》,环球协力社,http://www.glinet.org/standard.asp?id=647。

李宁:《关于我国基金会投资问题的探讨》,《中国青年科技》1999年第10期。

里贾纳·E.赫茨琳杰:《有效的监督:给非营利组织理事们的建议》,《哈佛商业评论》1994年7/8月号。

里贾纳·E.赫兹琳杰:《非营利组织管理》,北京新华信商业风险管理有限责任公司译校,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理查德·F.拉金、玛里亚·蒂托玛莎著《非营利组织公认会计原则的解释与应用》,李建发译,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1。

林闽钢:《诚信之路:慈善组织社会问责探讨》,《纵横》2006年第5期。

刘伟、刘国宁主编《项目开发》,中国言实出版社,2005。

马昕:《非公募基金会及其管理体制研究》,《中国民政》2004年第6期。

马昕:《基金会发展的困境》,中国民间组织网,http://www.chinanpo.gov.cn,2005年4月4日。

米歇尔·诺顿著《全球筹款手册》,张秀琴、江立新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民政部:《2004年民政事业发展统计报告》。

民政部:《2007年第四季度民政事业发展统计报告》。

民政部:《2007年民政事业发展统计报告》。

民政部慈善事业协调办公室、中民慈善捐助信息中心:《2007年度中国慈善捐赠情况分析报告》。

钱穆:《中国历史研究法》,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1。

秦晖:《政府与企业以外的现代化:中西公益事业史比较研究》,浙江人民出版社,1999。

秦志华、洪向华主编《项目经理》,中国城市出版社,2002。

丘仲辉:《爱德二十年的实践探索之路》,爱德基金会网站,http://amityfoundation.org.cn/article/view1044.aspx。

商玉生、朱传一:《中国民间公益组织自律与联合互律之路》,中国扶贫信息网,http://www.help-poverty.org.cn/helpweb2/ngo/n38.ht。

商玉生:《崇高的事业,诱人的前景》,科学出版社,1993。

商玉生:《我国基金会的现状及体制分析》,中国民间组织网,http://www.chinanpo.gov.cn:8000/web/showBulltetin.do?type=pre&id=15757&dictionid=1835&catid。

商玉生:《我国基金会的现状与体制分析》,载中国人民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司《中国(全国性)基金指南》,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1997。

宋扬、尹熙:《看中国基金会细数善款明白账》,2007年1月24日《公益时报》。

宋扬:《公益基金增值的中国之路》,2007年4月17日《公益时报》。

孙伟林:《基金会指南》,中国社会出版社,2004。

汤华:《募集运作民间步入规范》,《瞭望新闻周刊》1998年第22期。

涂瑞德:《基金会与政府、企业的关系》,载官有垣主编《台湾的基金会在社会变迁下之发展》,洪建全基金会,2003。

托马斯·西尔克:《亚洲公益事业及其法规》,中国科学基金研究会主译,科学出版社,2000。

汪涛:《中国基金会维新》,2003年9月2日《21世纪经济报道》。

王名:《非营利组织管理概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王绍光:《多元与统一——第三部门国际比较研究》,浙江人民出版社,1999。

王思斌主编《社团的管理与能力建设》,中国社会出版社,2003。

文华:《投资是基金会的天然属性》,《中国青少年基金会通讯》2002年第4期。

吴承明:《中国经济史研究的方法论问题》,经济史论坛网站,2003年1月4日。

喜玛拉雅研究发展基金会:《基金会在台湾:名录与活动》,http://www.himalaya.org.tw,1995。

喜玛拉雅基金会:《台湾300家主要基金会名录》,财团法人喜玛拉雅研究发展基金会,2005。

香港社会服务联会:《香港慈善基金总览 2006》,香港社会服务联会,2006。

香港社会服务联会:《香港社会服务基金总览》,香港社会服务联会,2003。

香港特区政府:《立法会二题:监管筹款活动》,2005年3月9日《新闻公报》,Download from http://www.info.gov.hk/gia/general/200503/09/03090144.htm。

萧新煌、江明修、官有垣主编《基金会在台湾:结构与类型》,巨流图书公司,2006。

萧新煌主编《非营利部门:组织与运作》,巨流图书公司,2000。

谢宝富:《当代中国公益基金会与政府的关系分析》,《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3年第4期。

辛甜:《社会网络与慈善筹资——上海市慈善基金会个案研究》,《华东理工大学学报》2002年第4期。

徐永光:《非公募基金会:背负中国第三部门的希望》,《NPO探索》2004年第一卷。

徐永光:《中国青基会发展的启示》,亚洲教育论坛,http://edu.sina.com.cn/l/2004-08-24/81225.html。

杨团:《中外合作伙伴关系之异同》,《中国发展简报》2006年第12期。

姚晓迅:《创建非营利组织新型治理结构——中国青基会的治理结构改革》,英国文化协会网站,http://dsi.britishcouncil.org.cn/images/9.pdf,2007年12月。

姚晓迅:《我们需要一个什么样的诚信标准?》,《NPO探索》2003年试刊号。

詹姆斯·P.盖拉特:《21世纪非营利组织管理》,邓国胜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张华侨:《基金会控制风险急需职业管理》,2005年9月22日《公益时报》。

张娅:《管理层弥补制度性缺失,放开基金会投资的手脚》,2004年5月21日《商务周刊》,转引自北国网。

张悦:《慈善的春天到了吗》,2006年4月21日《瞭望东方周刊》。

赵黎青:《非政府组织与可持续发展》,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

甄蓁:《公益基金急扣信托门》,2000年10月30日《北京青年报》。

中国扶贫基金会:《我们的承诺》,基金会网站:http://www.fupin.org.cn/news/zzy.asp?newsid=803152021353154。

中民慈善捐助信息中心:《中国慈善劝募市场报告——2006年度基金会筹资抽样数据分析》,http://zhongmincishan.blog.sohu.com/71217190.html。

周批改、周亚平:《国外非营利组织的资金来源及启示》,《东南学术》2004年第1期。

朱传一、商玉生编著《21世纪的台湾基金会》,NPO信息咨询中心(China NPO Network),内部资料。

朱传一:《慈善机构与基金会筹资方略》,2001年2月9日《华夏时报》。

朱卫国:《基金会管理条例评析》,2004年3月20日《中国社会报》。

庄爱玲:《中国基金会能力建设:爱德的启示》,《学海》2004年第4期。

资中筠:《财富的归属——美国现代公益基金会述评》,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

Asia Pacific Philanthropy Consortium(APPC). 2002. Philanthropy and the Third Sector in Asia and the Pacific:Hong Kong SAR. http://www.asianphilanthropy.org/countries/index_2.cfm?country=3.

Carol J.De Vita and Cory Fleming,Building Capacity in Nonprofit Organizations,www.urban.org/UploadedPDF/building_capacity.PDF Download from http://www.cpu.gov.hk/tc/documents/new/press/3rd-fullrep.rtf.

Drummond,Ian,and Terry K.Marsden. 1995. Regulating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lobal Environmental Change,Human and Policy Dimensions 5(1):51-63.

Frederick Herzberg. 2003. One More Time:How Do You Motivate Employees.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81(1):87-96.

Gies,D. L.,Ott,J. S.,& Shafritz,J. M. 1990. The Nonprofit Organization:Essential Readings. Pacific Grove,CA.:Brooks/Cole Publishing Company.

Golin/Harris Forrest. 2001. The Role of Companies in the Development of a Vibrant Third Sector in Hong Kong. Hong Kong:Central Policy Unit,Hong Kong SAR Government.

Hughes,Owen E. 1994. Public Management and Administration. New York,N.Y.:St. Martin’S Press,INC.

Hult,K. M.,and Walcott,C.. 1990. Governing Public Organizations:Politics,Structures and Institutional Design. Pacific Grove,CA.:Brooks/Core Publishing Company.

Inland Revenue Department. 2003. A Tax Guide for Charitable Institutions and Trusts of a Public Character. http://www.info.gov.hk/ird/eng/tax/ach_tgc.htm.

James Allen Smith. 1999. The Evolving American Foundation,Philanthropy and the Nonprofit Sector in a Changing America. Indiana University Press.

Kearns,K. P.. 1996. Managing for accountability:preserving the public trust in public and nonprofit organizations. San Francisco,CA:Jossey-Bass.

Light,Paul C.. 2000. Making Nonprofits Work:A Report on the Tides of Nonprofit Management Reform. Washington,D.C.:The Brookings Institution.

Michael Greer. 2002. The Project Manager’s Partner:A Step-by-Step Guide to Project Management,Human Resource Development Press,Inc..

Noda,Makito. 1995. Philanthropy and NGOs in Hong Kong. In Yamamoto,Tadashi (ed.) Emerging Civil Society in the Asia Pacific Community:Nongovernmental Underpinnings of the Emerging Asia Pacific Community. Tokyo:Institute of Southeast Asian Studies and Japan Center for International Exchange.

Office of the Ombudsman,Hong Kong. 2003. Issue No. 6 of Reporting Year 2002/2003 (27 February 2003). Download from http://www.ombudsman.gov.hk/english/08_ombuds_news/02to03_06/content.htm.

Peter F.Drucker. 1989. The New realities:in government and politics/in economics and business/in society and world view,New York Harper and Row.

Rochester,C.. 1995. Voluntary agencies and accountability. in J. D. Smith,C. Rochester and R. Hedley (eds.). An introduction to the voluntary sector. New York:Rutledge.

Salamon,Lester M.. 1987. Partners in Public Services:The Scope and Theory of Government Nonprofit Relations. In Powel,W.W. (ed.). The Nonprofit Sector:A Research Handbook. New Haven:Yale University Press.

Social Welfare Department. 2003. Public Consultation on Monitoring Charitable Fundraising Activities. Download from http://www.info.gov.hk/swd/html_eng/ngos/index.html.

Stefan Toepler. 1999. Operating in a grantmaking world:reassessing the role of operating foundations,Helmut K. Anheier,Stefan Toepler,eds. Private funds,public purpose:philanthropic foundations in international perspective,New York,Plenum Publishers.

Taylor,B. E.,Chait,R. P. and Holland T. P.. 1996. The New Work of the Nonprofit Board in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on Nonprofits,pp.53-75,Harvard Business Review Paperback.

Ware,A.. 1989. Between profit and state:intermediate organizations in Britain and the United States. Cambridge/Oxford:Policy Press in association with Basil Blackwell.

Young,D. R.. 1993. Governing,Leading,and Managing Nonprofit Organizations:New Insights from Research and Practice.

简 介:2013年3月两会期间,《政府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通过,期待已久的社会组织管理体制改革全面启动,包括现行行政法规修改和新法律起草的社会组织立法工作正在加紧进行。社会组织立法,至少应考虑行政法规、专门法及基本法、作为宪法基本权利的结社权法律化三个层面的问题。本刊积极配合,先后举行了三次专题学术沙龙,就这三个层面的立法...

作者: 王名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3年10月

简 介:本书全面总结了2020年中国特色社会组织创新发展的重大成果,对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基金会、慈善组织、社会企业的不同发展状况进行分类总结。在此基础上,本书关注社会组织在促进区域经济增长中的作用;针对新冠肺炎疫情,重点阐述了新冠肺炎疫情对社会组织生存的影响以及社会组织参与公共危机治理的重要经验;还涉及社区社会组织参与...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21年11月

简 介:本书总报告描述了中国基金会发展的整体格局,主要包括全国基金会的数量状况、资产状况、收入状况、支出状况、机构运作状况,并结合近几年全国基金会发展的现状对基金会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分报告部分呈现了民政部所登记的基金会2014年的发展状况以及吉林省登记的基金会发展状况;专题报告是关于希望工程公益品牌项目的研究报告。

作者: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6年04月

简 介:本书由中国社科院社会政策研究中心组织编写,时间跨度上溯至中国古代,下止于2008年末,从历史、慈善主体、慈善行为和慈善制度等四个不同视角反映和体现中国慈善事业的发展图景。2008年是中国慈善事业发展的分水岭,本书力图站在历史新起点上,审慎地评介过去、分析现状和展望未。

作者: 杨团 葛道顺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年09月

简 介:企业社会责任是一个与时俱进的课题。为了使企业社会责任评价体系更遵从国际规范和中国实践,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学部企业社会责任研究中心继承和完善了责任管理、市场责任、社会责任和环境责任“四位一体”的企业社会责任模型,编著了《中国企业社会责任研究报告(2010)》。本书由总论、指数篇、专题篇和附录四部分构成,以中国100强系列...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