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数

8

引证文献

0 !

参考文献

52

中国上市公司发展报告(2018)图书

Annual Report on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Listed Companies (2018)

SSAPID:101-9887-8261-03
ISBN:978-7-5201-3277-0
DOI:
ISSN:

[内容简介] 本书总报告在对2018年中国经济形势进行预测基础上,对上市公司与GDP关联进行了分析,并探讨新功能转换与结构转换问题及对“漂亮100”的认识;分报告分别对中国上市公司价值进行评估及对互联网发展进行研究;专题报告则对广受关注的新一轮债务违约潮特点及金融风险防范进行讨论。书中对中国上市公司运行进行了深入分析,并设计了包括财务业绩、估值与成长性、创值能力、公司治理与社会责任以及创新能力和战略资源为主要内容的5个指标进行评估和排名。

相关信息

丛书名:中国上市公司蓝皮书
编 辑:吴敏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8年08月
语 种:汉文
中图分类:F49 信息产业经济(总论)

 基本子库

 Abstract

 摘要

 法律声明

 中国社会科学院上市公司研究中心组织架构

 皮书数据库

 Ⅰ 总报告

  B.1 新经济动能转换与资本市场结构转变

   一 2018年经济展望

    (一)实体经济保持稳定增长

    (二)信用收缩导致金融恐慌情绪出现

    (三)外部风险加大

   二 上市公司业绩与GDP的关联分析

   三 新动能转换与金融结构转型

    (一)中国“新经济”与高质量发展

    (二)中国“新经济”方兴未艾

    (三)金融结构调整与资本市场变革

     (1)从债权文化走向股权文化

     (2)股权文化之兴

     (3)打破隐性政府信用的泛滥和刚兑痼疾

     (4)债转股的试点

    (四)动能转化的金融结构调整要求

    (五)多层次资本市场构建要点

   四 基于创新的“漂亮100”

 Ⅱ 分报告

  B.2 中国上市公司价值评估研究

   一 总体概述

   二 评估体系

    (一)A股五因素综合评价指标模型

    (二)样本选择和资料来源

    (三)A股分行业评价指标体系

     1.财务状况

      (1)金融行业财务指标

      (2)房地产行业指标

      (3)非金融地产行业指标

     2.估值与成长性

      (1)价值模块

      (2)成长性模块

      (3)稳定性模块

     3.创值能力

      (1)经济增加值

      (2)市场附加值

     4.公司治理

      (1)股权结构与股东权利

      (2)董事会运作情况

      (3)内部激励

      (4)信息披露

      (5)社会责任

     5.创新与研发

      (1)创新投入

      (2)创新产出

      (3)创新效益

      (4)创新资金支持

    (四)海外中资股分行业评价指标体系

    (五)运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各指标得分

    (六)上市公司排名说明

     1.最近三年依靠借壳而上市的公司

     2.最近一年发生ST摘帽的上市公司

     3.行业细分因素

   三 评估结果

    (一)A股上市公司价值评估综合排名结果

     1.银行

     2.非银金融

     3.地产

     4.采掘

     5.传媒

     6.电气设备

     7.电子

     8.纺织服装

     9.钢铁

     10.公用事业

     11.国防军工

     12.化工

     13.机械设备

     14.计算机

     15.家用电器

     16.建筑材料

     17.建筑装饰

     18.交通运输

     19.农林牧渔

     20.汽车

     21.轻工制造

     22.商业贸易

     23.食品饮料

     24.通信

     25.休闲服务

     26.医药生物

     27.有色金属

     28.综合

    (二)漂亮100投资组合

    (三)香港中资股上市公司价值评估综合排名结果

     1.半导体产品与设备

     2.电信业务

     3.公用事业

     4.技术硬件与设备

     5.家庭与个人用品

     6.零售业

     7.传媒

     8.耐用消费品与服装

     9.能源

     10.汽车与汽车零部件

     11.软件与服务

     12.商业与专业服务

     13.食品

     14.消费者服务

     15.医疗保健设备与服务

     16.银行

     17.原材料

     18.运输

     19.制药、生物科技与生命科学

     20.资本品

    (四)港股漂亮50投资组合

    (五)美国中资股上市公司价值评估综合排名

     1.半导体产品与设备

     2.电信业务

     3.公用事业

     4.技术硬件与设备

     5.零售业

     6.传媒

     7.耐用消费品与服装

     8.能源

     9.汽车与汽车零部件

     10.软件与服务

     11.商业与专业服务

     12.食品

     13.消费者服务

     14.医疗保健设备与服务

     15.原材料

     16.运输

     17.制药、生物科技与生命科学

     18.资本品

    (六)启示

     1.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利于上市公司业绩修复和效率改善

     2.消费升级促使大消费、大健康相关行业上市公司得到投资者认可

     3.新科技、新业态和新模式等新经济类成为公司增长的催化剂

     4.对外开放进一步促进优质蓝筹、行业龙头上市公司增长

   四 “漂亮100”市场表现

  B.3 互联网经济发展、颠覆性创新和中国增长动力重构

   一 发达经济体对增长动力重构的探索

   二 中国互联网经济发展的典型化事实

    (一)中国互联网经济中的服务业上市公司

    (二)中国互联网经济中的制造业上市公司

   三 中国互联网经济发展的增长效应

   四 中美互联网经济发展的简要国际比较

   五 结论和对策

 Ⅲ 专题报告

  B.4 新一轮债券违约潮特点与金融风险防范

   一 2017~2018年新一轮债券违约潮及其特点分析

    (一)2017~2018年上半年债券违约快速扩张

    (二)违约表现不同:外部融资受限,民企违约占比显著上升

    (三)金融去杠杆演进:从货币收紧到社融下降,表外融资收缩加剧违约

    (四)资金流向改变:从银根收紧到表外收紧,优质债券被动抛售

    (五)市场化进程加快:打破债券刚兑,完善违约处理机制

   二 2017年债市走势及风险影响因素分析

    (一)2017年我国债券市场走势

    (二)债市受内外双重承压——国内经济增速回升、联储带动全球货币收紧

    (三)货币边际收紧利空债市——稳健“中性”,“操作利率上调+定向降准”

    (四)监管收紧加剧短期流动性风险——资管新规加剧短期流动性紧张

    (五)汇率变动加剧债市压力——人民币双向波动,中美利差变化加剧中债利率震荡

    (六)债券供给——一级市场发行情况

   三 2017年可转债、可交换债及其市场风险分析

    (一)2017年可转债市场分析

    (二)2017年可交换债市场分析

   四 2018年上半年债市走势及后期风险防范

    (一)2018年上半年债市走势

    (二)展望后期:金融去杠杆及债市违约风险防范

 Ⅳ 附录

  B.5 A股:按申万行业划分标准

   (一)银行

   (二)非银金融

    证券

    保险

    多元金融

   (三)房地产

   (四)采掘

   (五)传媒

   (六)电气设备

   (七)电子

   (八)纺织服装

   (九)钢铁

   (十)公用事业

   (十一)国防军工

   (十二)化工

   (十三)机械设备

   (十四)计算机

   (十五)家用电器

   (十六)建筑材料

   (十七)建筑装饰

   (十八)交通运输

   (十九)农林牧渔

   (二十)汽车

   (二十一)轻工制造

   (二十二)商业贸易

   (二十三)食品饮料

   (二十四)通信

   (二十五)休闲服务

   (二十六)医药生物

   (二十七)有色金属

   (二十八)综合

  B.6 香港中资股:按GICS行业划分标准

   (一)半导体产品与设备

   (二)电信业务

   (三)公用事业

   (四)技术硬件与设备

   (五)家庭与个人用品

   (六)零售业

   (七)传媒

   (八)耐用消费品与服装

   (九)能源

   (十)汽车与汽车零部件

   (十一)软件与服务

   (十二)商业与专业服务

   (十三)食品

   (十四)消费者服务

   (十五)医疗保健设备与服务

   (十六)银行

   (十七)原材料

   (十八)运输

   (十九)制药、生物科技与生命科学

   (二十)资本品

  B.7 美国中资股:按GICS行业划分标准

   (一)半导体产品与设备

   (二)电信业务

   (三)公用事业

   (四)技术硬件与设备

   (五)零售业

   (六)传媒

   (七)耐用消费品与服装

   (八)能源

   (九)汽车与汽车零部件

   (十)软件与服务

   (十一)商业与专业服务

   (十二)食品

   (十三)消费者服务

   (十四)医疗保健设备与服务

   (十五)原材料

   (十六)运输

   (十七)制药、生物科技与生命科学

   (十八)资本品

  B.8 参考文献

 Contents

 《中国上市公司发展报告2018》编委会

 中国社会科学院上市公司研究中心简介

本书总报告《新经济动能转换与资本市场结构转变》指出,受强监管导致信用收缩、外部风险冲击加大等因素影响,预计中国经济2018年增长6.6%、2019年增长6.3%。上市公司业绩增长与经济增长呈现分化趋势,A股估值已降至历史较低水平,上市公司运营保持稳定,价值投资浮现。当前中国新经济快速增长使得经济增长新旧动能接续正常,新经济领域“独角兽”涌集,新经济逐步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力,但受高成长性、高创新能力、轻资产与高技术等业务特点影响,中国目前资本市场体系不足以支持新经济快速发展,因此必须加快建立和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为中国新经济发展及中国新旧动能顺利转换保驾护航。分报告一《中国上市公司价值评估研究》在总报告基础上从微观角度对中国上市公司进行了评估,报告在2017年价值评估模型基础上,更加完善细化和加入、更新多维度创新能力衡量指标,最终形成财务状况、估值与成长性、创值能力、公司治理、创新与研发五个维度的价值评估模型,并主要使用2017年年报公开数据对中国A股和香港中资股、美国中资股分行业上市公司进行了评估与综合排名,筛选出了分行业价值较高的上市公司。从排名结果我们发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消费升级,新科技、新业态和新模式等新经济发展,对外开放等构成上市公司价值增长的重要因素,也对中国未来经济结构转型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分报告二《互联网经济发展、颠覆性创新和中国增长动力重构》进一步从新经济角度分析了在人口红利消失后重构增长动力的世界性难题。报告指出互联网经济提供的技术手段有助于企业成功应对个性化销售趋势的市场需求结构变化,获取敏捷红利,延长人口红利的周期,并增进消费者福利。更为关键的是,得益于互联网经济的技术保障,创造新市场并具有足够外溢效应的颠覆性创造成为可能,进而成功重构增长动力。本报告选择A股、港股和美中概股市场上与互联网关系密切的中资非金融服务业和制造业上市公司来分析2004~2017年中国互联网经济发展情况,并对美中概股互联网服务业上市公司与美互联网服务业上市公司进行简要的比较。在颠覆性创新特征尚不明显和敏捷红利面临衰竭的双重作用下,中国互联网经济仍不足以重构增长动力。专题报告《新一轮债券违约潮特点与金融风险防范》指出2017年以来的新一轮债券违约规模增速明显超过前两年,且呈现与以往不同的特点:第一,金融去杠杆政策下,对外部融资依赖性较强的民企融资受限,违约占比显著上升;第二,随着去杠杆政策效应从货币收紧到社融增速下降,表外融资收缩加剧债券违约;第三,随着资管新规等政策落地,从银根收紧演化为到表外资金收紧,一些流动性较好的优质债券被动抛售;第四,随着市场化进程加快,违约处理机制亦得到进一步完善。2017年债市整体延续熊市,主要受以下因素影响:首先,经济方面受内外双重承压,国内经济增速回升、联储带动全球货币收紧;其次,货币政策稳健“中性”、边际收紧利空债市;再次,监管收紧加剧短期流动性风险,特别是资管新规改变市场机构行为;最后,汇率波动、中美利差走阔进一步推动中债利率上行。2018年上半年,债市收益率整体震荡下行,受到央行降准以及未随美加息等影响,资金面较上年同期边际宽松。2018年又将是企业非金融信用债到期的高峰,如何有序推进市场化进程,将债券违约风险控制在可控范围内,避免爆发系统性金融风险或者是区域性的债务风险,而有利于市场化的长远发展目标将是下一步工作的重中之重。

Aghion,P. and Howitt,P.,“A Model of Growth Through Creative Destruction”,Econometrica,1992,pp.323-351.

Aghion,P. and Howitt,P.,Endogenous Growth Theory,Cambridge,MA:MIT Press,1998.

Bush,“Science:The Endless Frontier”,Us 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Washington,DC,1945.

Cai,“Fang and Dewen Wang,China’s Demographic Transition:Implications for Growth”,in:Garnaut and Song(eds.),The China Boom and Its Discontents,Canberra:Asia Pacific Press,2005.

Charles I.Jones,“Time Series Tests of Endogenous Growth Models”,The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1995(110),pp.495-525.

Charles I.Jones,“With or Without Scale Effects”,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99(89),pp.139-144.

Chol-Won Li,“Endogenous vs Semi-endogenous Growth in a Two-R&D-Sector Model”,2000(110),pp.C109-C122.

Dinopoulos,E. and Thompson,P.,“Schumpeterian Growth without Scale Effects”,Journal of Economic Growth,1998(3),pp.313-335.

Franel,M.,“The Production Function in Allocation and Growth:A Synthesis”,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62(52),pp.995-1022.

Grossman,G.M. and Helpman,E.,Innovation and Growth in the Global Economy,Cambridge.MA:MIT Press,1991.

Howitt,P.,“Steady Endogenous Growth with Population and R&D Inputs Growing”,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999(107),pp.715-730.

Katz,M.L.,and C.Shapiro,“Technology Adoption in the Presence of Network Externalities”,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986(4),pp.822-841.

Lucas,R.E.Jr.,“On the Mechanics of Economic Development”,Journal of Monrtary Economics,1988(22),pp.3-42.

Peretto,P.,“Technological Change and Population Growth”,Journal of Economic Growth,1998(4),pp.283-312.

Peretto,P. and S.Smulders,“Specialization,Knowledge Dilution and Scale Effects in an IO-based Growth Model”,mimeo,Duke Univesity,1998.

Romer,P.M.,“Increasing Returns and Long-run Growth”,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986(94),pp.1002-1037.

Uzawa,H.,“Optimal Technical Change in an Aggregative Model of Economic Growth”,International Economic Review,1965(6),pp.18-31.

Young,A.,“Growth without Scale Effects”,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998(106),pp.41-63.

白重恩、刘俏、陆洲等:《中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实证研究》,《经济研究》2005年第5期。

常欣:《谨防信用收缩期二元融资结构固化与去杠杆主体错位》,中国经济增长与周期高峰论坛,2017年7月1日。

黄小琳、朱松、陈关亭:《债券违约对涉事信用评级机构的影响——基于中国信用债市场违约事件的分析》,《金融研究》2017年第3期。

姬江帆:《“违约潮”演进途中的政策博弈——2018年下半年信用市场展望》,《中金证券研究报告》2018年6月25日。

靳毅:《2017信用债违约回顾,信用利差大都走扩》,《国海证券固定收益信用周报》2018年1月15日。

靳毅:《2018信用债违约梳理及启示》,《国海证券固定收益信用周报》2018年7月9日。

克里斯坦森等:《“颠覆性创新”之父克里斯坦森:我只有一套理论》,中信出版社,2015。

李维安、张国萍:《公司治理评价指数:解析中国公司治理现状与走势》,《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5年第9期。

李维安:《深化公司治理改革的风向标:治理有效性》,《南开管理评论》2013年第5期。

李扬:《“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辨》,《经济研究》2017年第6期。

林左鸣:《广义虚拟经济》,人民出版社,2010。

鲁桐、仲继银、孔杰:《2008年中国上市公司100强公司治理评价报告》,《首席财务官》2008年第9期。

鲁桐、仲继银、叶扬、于换军、吴国鼎:《中国中小上市公司治理研究》,《学术研究》2014年第6期。

罗伯特·J.巴罗、哈维尔·萨拉伊马丁:《经济增长(中译本)》,何晖、刘明兴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

马歇尔·范阿尔斯丁、杰弗里·帕克、桑杰特·保罗·乔达利:《平台时代战略新规则》,《哈佛商业评论》2016年第4期。

迈克尔·于戈斯、德瑞克·哈里斯基:《赢在云端:云计算与未来商机(中译本)》,王鹏译,人民邮电出版社,2012。

盛松成:《从M2增速下降到社融增量下跌看金融去杠杆》,《21世纪经济报道》2018年6月19日。

孙彬彬:《告别2017,都是痛的领悟?2017年债市年终思考》,《天风证券研究报告》2017年12月29日。

张磊、张鹏:《互联网经济促进传统金融业的逆袭》,《银行家》2018年第3期。

张磊、张鹏:《互联网经济中的服务业》,载《中国上市公司发展报告(2015)》,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5。

张磊、张鹏:《中国互联网经济发展与经济增长动力重构》,《南京社会科学》2016年第12期。

张磊、张鹏:《中国上市公司创值挑战和体制改革》,载《中国上市公司发展报告(2014)》,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

张磊、张鹏:《中国互联网经济发展与增长动力重构》,载《中国上市公司发展报告(2016)》,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6。

张鹏、王习、王亚菲:《中国上市公司价值评估研究》,载《中国上市公司发展报告(2016)》,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6。

张鹏:《中国上市公司价值评估研究》,载《中国上市公司发展报告(2017)》,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7。

张平、王习、张磊、符旸、张鹏:《中国经济从规模供给转向“需求—价值创造”——2014年经济转型和上市公司价值创造评估》,载《中国上市公司发展报告(2014)》,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

张平、王习、张磊、符旸、张鹏:《中国经济从规模供给转向“需求—价值创造”——2014年经济转型和上市公司价值创造评估》,载《中国上市公司发展报告(2014)》,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

张平、张鹏、王宏淼:《宏观之困和微观之变:中国上市公司的创新与治理》,载《中国上市公司发展报告(2016)》,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6。

张平、张鹏、张磊、王习:《新常态、新转型——2015年经济转型和上市公司价值创造评估》,载《中国上市公司发展报告(2015)》,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5。

中国经济增长前沿课题组等:《突破经济增长减速的新要素供给理论、体制与政策选择》,《经济研究》2015年第11期。

中国经济增长前沿课题组:《上海市创新转型发展指标体系研究》,2015。

中国经济增长前沿课题组:《中国经济转型的结构性特征、风险与效率提升路径》,《经济研究》2013年第10期。

中国经济增长前沿课题组:《中国经济转型的结构性特征、风险与效率提升路径》,《经济研究》2013年第10期。

中国经济增长前沿课题组:《中国经济增长的低效率冲击与减速治理》,《经济研究》2014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