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数

10

引证文献

1 !

参考文献

226

中国与东亚的经济关系图书

Economic Relations between China and East Asia

SSAPID:101-9887-0078-38
ISBN:978-7-80230-700-1
DOI:
ISSN:

[内容简介] 本书对中国与东亚十个主要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关系进行了研究,内容主要包括这些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历程、与中国的经济关系的历史回顾、与中国的贸易状况、与中国的投资状况以及与中国经济关系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途径、未来展望等。

相关信息

丛书名:河南大学经济学学术文库
作 者: 杨宏恩
编 辑:许春山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7年08月
语 种:中文
中图分类:E 军事

 相关链接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网站

 “河南大学经济学学术文库”编委会名单

 第一章 中国与日本的经济关系

  第一节 日本经济的发展状况

   一 近代日本经济的发展历程

    1.二战前后(1868~1945)

    2.战后复兴时期(1946~1955)

    3.高速增长期(1955~1973)

    4.低速发展期(1973~1986)

    5.“失去的十年”和复苏

   二 伴随日本经济发展的对外经济关系变化

    1.贸易结构的调整

    2.放宽进口限制,开放国内市场

    3.海外直接投资与现地生产

    4.加强区域经济合作

  第二节 中日贸易的发展及其趋势

   一 中日贸易发展历程

    1.建交前的中日贸易

    2.建交后中日贸易的快速发展

    3.近年来中日贸易的表现

   二 中日贸易的特点

    1.双边贸易额迅速扩大

    2.商品结构的不断优化

    3.双边贸易逐渐从不平衡走向平衡

    4.日本对华投资有利地促进了双边贸易的发展

   三 中日贸易的依存关系变化

    1.日本对华依存度提高

    2.中国对日依存度下降

   四 中日贸易的未来趋势

    1.中日贸易随着日本在华投资的增加而发展

    2.双边贸易逐步增长,贸易结构向水平方向发展

    3.中日贸易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发展

  第三节 日本对华投资的发展及其趋势

   一 日本对中国直接投资总额的变化

   二 投资结构的变化

  第四节 中日经济合作及其前景

   一 中日经济合作的现实基础

   二 中日经济合作的未来趋势

    1.中日两国基于互补和互利性合作的基础更加牢固

    2.合作将向较高层次的水平型分工为主的新阶段迈进

    3.合作领域更加广泛,侧重于高技术领域的合作将增多

   三 中日两国的努力方向

    1.调整中日贸易结构

    2.调整日本对华投资的地域结构

    3.加强中国产业结构调整步伐

    4.加强中国基础设施建设

 第二章 中国与韩国的经济关系

  第一节 韩国经济发展和中韩经济交往的历史回顾

   一 朝鲜战争后韩国经济的发展历程

    1.重建经济时期(1953~1961)

    2.促进贸易发展战略时期(1962~1971)

    3.政府广泛干预时期(1972~1979)

    4.为经济的稳定和自由化而调整结构时期(1980~1996)

    5.金融危机后的徘徊

   二 中韩经济关系发展的历史回顾

  第二节 中国与韩国的贸易关系

   一 中国和韩国贸易关系的历史回顾

    1.中韩贸易关系发展的萌芽阶段:20世纪70年代中期~1978年

    2.中韩贸易关系发展的初级阶段:1979~1984年

    3.中韩贸易关系发展的发展阶段:1985~1991年

    4.中韩贸易关系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新阶段:1992~1997年

    5.中韩经贸关系的成熟成长阶段:1997年至今

   二 中韩贸易结构的特征

   三 中韩贸易中方大幅逆差的原因分析

    1.以垂直型贸易为主的进出口商品结构差异是造成进出口不平衡的重要原因之一

    2.中国贸易逆差相当一部分与韩国对中国直接投资有关

    3.韩国政府在减少或消除贸易壁垒方面没有采取切实有效的行动,甚至对进口中国产品实施了更为严厉的限制性措施

    4.中韩两国贸易收支统计方法不同也是造成中韩贸易逆差持续扩大的重要原因

   四 解决中韩贸易关系问题的对策

    1.一定要小心比较优势陷阱

    2.要积极推动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体建立的进程

    3.抓住机遇,加强科技合作,抢占高新技术产品的制高点

    4.双方政府在贸易政策上应该积极沟通和调整,减少人为的贸易壁垒和创造更好的贸易条件

  第三节 中国与韩国的投资关系

   一 中韩投资关系概述

   二 韩国企业在中国投资的4个阶段

    1.与中国建交前(1992年前)

    2.与中国建交后至金融危机前(1992~1996)

    3.金融危机后至全球景气衰退期间(1997~2000)

    4.美国景气趋缓及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2000年后)

   三 韩国企业在中国投资的特征

   四 韩国企业对中国投资没有完全进入良性循环的原因

    1.韩国对中国战略性投资依旧明显不足

    2.有些韩国企业并没有找到真正合适的投资领域

    3.企业本土化水平不够

    4.管理与培训存在一些问题

  第四节 其他方面的经济交往及未来展望

 第三章 中国与新加坡的经济关系

  第一节 二战后中新经贸关系发展回顾

  第二节 中新两国的贸易状况

   一 中新两国的贸易概况

   二 中新两国贸易发展特点

    1.贸易顺差逐渐转变为贸易均衡

    2.贸易商品结构进一步优化

  第三节 中新两国的投资概况

   一 新加坡对华的投资概况及特点

    1.投资概况

    2.新加坡对华投资特点

   二 中国对新加坡投资概况及特点

    1.投资概况

    2.投资特点

  第四节 中新经贸合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前景展望

   一 中新经贸合作中存在的问题

    1.贸易方面

    2.投资方面

   二 中新经贸合作前景展望

 第四章 中国与泰国的经济关系

  第一节 二战后中泰经贸关系回顾

  第二节 中泰两国的贸易发展状况

   一 中泰两国贸易的发展历程

   二 中泰两国贸易发展的特点

    1.两国贸易商品结构进一步优化

    2.贸易收支平衡转变为中方逆差

  第三节 中泰两国的投资发展概况

   一 泰国对华的投资概况及特点

    1.投资概况

    2.投资特点

   二 中国对泰国的投资概况及特点

    1.投资概况

    2.投资特点

  第四节 中泰经贸合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前景展望

   一 中泰经贸合作中存在的问题

    1.贸易投资政策方面

    2.企业投资经营层面

    3.投资经营主体本身

   二 中泰经贸合作的前景展望

    1.两国的经贸合作范围将继续扩大

    2.投资经营项目的质量会显著提高

    3.两国贸易的商品结构将进一步优化,贸易形式和经营方式也将灵活多样

    4.中泰两国出口产品在第三国市场上的竞争将加剧

 第五章 中国与马来西亚的经济关系

  第一节 二战后中马经济关系的演进

  第二节 中马两国的贸易状况

   一 中马的贸易概况

   二 中马贸易发展的特点

    1.贸易逆差逐年扩大

    2.两国贸易商品结构进一步优化

  第三节 中马两国的投资发展状况

   一 马来西亚对中国的投资概况及特点

    1.马来西亚对中国的投资概况

    2.马来西亚对中国的投资特点

   二 中国在马来西亚的投资概况及特点

    1.中国在马来西亚的投资概况

    2.中国在马来西亚的投资特点

  第四节 中马两国经贸合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前景展望

   一 中马经贸合作中存在的问题

    1.贸易方面

    2.投资方面

   二 中马经贸合作的前景展望

    1.中马双边贸易额将继续上升,双方产品的竞争程度将有所提高

    2.中马双边投资将增多

 第六章 中国与印度尼西亚的经济关系

  第一节 中国和印尼经济关系的历史回顾

  第二节 中国与印尼经济关系的特点和发展的现实动因

   一 中国与印尼经贸关系的特点

    (一)1950~1966年的缓慢发展阶段

    (二)1967~1984年的直接贸易中断阶段(见表6-2)

    1.两国的贸易额呈不断增长的势头(见表6-3)

    2.从两国的贸易结构看,印尼对中国的出口产品仍以资源型为主

    3.从双方贸易在各自贸易总额中的比重看

    4.从中国与印尼贸易在中国与东盟贸易中的比重看

    5.在投资方面

    6.在承包工程、劳务合作和能源合作方面

    7.在旅游合作方面

   二 近年中国与印尼经济关系快速发展的原因

    (一)两国高层领导人频繁互访,不断增进双方的理解和信任

    (二)积极调整对外经济政策,促进双边经贸合作的发展

    (三)两国友好关系的全面发展,为双边经贸合作创造了条件

    (四)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为两国的经贸合作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和空间

  第三节 中国与印尼经济的互补和竞争

   一 国际经济互补性和竞争性理论分析

   二 中印(尼)两国经贸关系中的互补性和竞争性

    1.从中印(尼)两国的资源禀赋看

    2.从中印(尼)两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看

    3.从现有双方的贸易结构看

    4.吸引外资的分析

  第四节 中国与印尼经济关系的前景展望

   一 中国入世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对中国与印尼经济关系的推动

    1.中国以发展中国家身份入世,对于同是发展中国家的印尼来说大有益处

    2.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中国和印尼都是世贸组织的成员,双方今后将按世贸组织的准则进行经贸合作

    3.中国入世后的经济增长和市场开放,将带动两国的经贸合作规模与领域的扩大

    4.中国入世后将推动印尼加快经济结构调整,以进军中国市场

   二 中国与印尼经济关系发展的有利条件

    1.印尼调整对华政策和国内华人政策有利于两国经贸关系的发展

    2.印尼重视与中国的友好关系

    3.中国正在崛起成为经济强国,对印尼有很大吸引力

    4.印尼华人的桥梁作用

   三 中国与印尼经济关系发展的障碍及其克服

    1.中国与印尼经济关系发展的障碍

    2.中国与印尼经济关系发展障碍的克服

   四 中国与印尼经济关系展望

    1.中国与东盟的区域合作将促进中国印尼经贸关系

    2.印尼政局逐步稳定和经济逐渐复苏将增强中国对印尼的投资

    3.重点加强在几个经济领域的合作

 第七章 中国与菲律宾的经济关系

  第一节 菲律宾经济发展的历史进程和现实状况

   一 菲律宾经济发展的历史进程

    1.进口替代型经济发展时期(1946~1972)

    2.出口导向型经济发展时期(1972~1986)

    3.二次出口导向型经济发展时期(1986年至今)

   二 菲律宾经济的现实状况

    1.国内生产总值

    2.对外贸易

    3.外国资本

  第二节 中菲贸易发展状况

   一 中国与菲律宾贸易发展历程

    1.1975~1982年期间的稳步发展期

    2.1983~1992年期间的萎缩停滞期

    3.1993~1999年的恢复加快期

    4.2000年至今的迅速扩展期

   二 中菲双边贸易特点

    1.中菲双边贸易发展缓慢,贸易规模较小

    2.进出口商品种类比较单调

    3.中菲两国贸易额统计数据差距甚大

   三 中菲贸易现状分析

  第三节 中菲投资和其他形式的经济合作

   一 中菲双边投资

   二 中菲其他形式的经济合作

  第四节 中国入世背景下的中菲经济发展展望

   一 菲律宾对中国入世和“10+1”的看法

    1.菲律宾政府与商界对中国入世之看法

    2.菲律宾商界与政府对“10+1”之看法

   二 菲律宾政府逆向应对举措以及原因剖析

    1.中国入世和“10+1”的运行给菲律宾中小企业厂商带来了竞争的压力

    2.有关应对举措是菲律宾国内政府与商界关系互动的结果

    3.可在一定程度上减缓华菲族群之间因经济差距扩大而加深的矛盾

   三 中菲经济关系前景展望

    1.进入21世纪的中菲经贸合作发展势头加快,贸易平衡有利于菲方中菲经贸合作在21世纪初出现了很好的发展势头

    3.两国领导人在处理双边关系过程中所表现出的理智和睿智有利于推进两国双边经济关系的发展

 第八章 中国与越南的经济关系

  第一节 越南的经济发展历程

   一 资源禀赋概况

   二 经济发展回顾

  第二节 中国与越南的贸易关系

   一 历史回顾

   二 越南对中国的出口贸易

   三 中国对越南的出口贸易

   四 当前中越贸易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措施

  第三节 中国与越南的投资关系

   一 越南的投资环境与投资政策

   二 直接投资

   三 BOT模式与直接投资

   四 间接投资

  第四节 中国与越南经济关系的展望

 第九章 中国内地与香港特区的经济关系

  第一节 中国内地与香港特区经贸关系的历史回顾

   一 中国内地与香港特区合作领域日益扩展阶段

   二 港资投向内地呈多元化阶段

    1.投资地区逐步扩大,并开始由东南沿海向内地纵深发展

    2.投资领域进一步拓宽

    3.投资主体由中小客商转为大财团

    4.投资与科技合作结合

   三 内地与香港金融交往合作的上升阶段

    1.此时内地在港投资超过日美

    2.此时“中国因素”在香港影响日深,已成为香港经济繁荣的根本保证

    3.内地大量投资基础设施建设,然而香港仍居中心港口地位,其中转站作用进一步发挥

    4.港商在内地的贸易拓展方式更加灵活多样

    5.越来越多的香港企业转到内地生产

    6.港商挺进内地中西部市场

   四 香港回归后的新阶段

   五 CEPA签署后的新阶段

  第二节 CEPA对于内地和香港经贸关系的影响

   一 CEPA的产生与内涵

   二 CEPA的性质与意义

    1.CEPA是国际经济协议,受国际经济法制约

    2.CEPA具有自由贸易协议性质,是中国内地与香港第一个区域一体化制度安排

    3.CEPA是中国区域经济合作的战略决策,是实施区域战略的第一步

   三 CEPA的作用与影响

    1.CEPA对不同区域的经济影响各异

    2.对不同行业的经济影响不同

   四 CEPA可能产生的问题

    1.要注意局部利益与总体利益的协调

    2.要注意维护正常市场秩序

    3.要避免过度竞争

    4.地区竞争的机遇与挑战并存

   五 CEPA的发展策略

    1.加强整体协调运作

    2.引导资源配置,加速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结构优化

    3.配套措施和服务要跟上

  第三节 未来展望

 第十章 中国大陆与台湾地区的经济关系

  第一节 两岸贸易关系

   一 两岸贸易关系的发展状况及其特征

   二 两岸贸易关系与产业结构的联系

  第二节 两岸投资关系

   一 台商对大陆投资的发展阶段

    1.尝试阶段(1981~1987)

    2.扩张阶段(1985~1993)

    3.调整时期(1994~2000)

    4.后世贸组织阶段(2001年至今)

   二 台商对大陆投资的主要特征

    1.台资加速流向长江三角洲的同时,开始向其他地区扩散

    2.台商大陆投资产业层次趋向高级化

    3.大陆台资企业呈现本土化趋势

  第三节 中国大陆加入世贸组织和签署CEPA对两岸经贸关系的影响

   一 世贸组织框架下两岸经贸关系的新格局

    1.市场、政策环境变得更加宽松

    2.两岸“三通”呼之欲出

    3.区域整合是两岸经贸发展的最终趋势

   二 CEPA对两岸经贸关系的影响

    1.CEPA对台湾制造业者的影响

    2.CEPA对台湾服务业者的影响

    3.CEPA对建立两岸经贸合作机制的影响

  第四节 两岸经贸关系中的农产品贸易与投资问题

   一 两岸农产品贸易与直接投资的关系

   二 导致这种关系的原因

    1.政策限制与农产品贸易的增长

    2.产业分工类型与农产品贸易的增长

   三 两岸农业经贸合作的展望

    1.在两岸农业经贸合作中,农产品贸易和农业投资这两种重要的经贸活动并不一定要遵循完全相同的经济规则

    2.台商赴大陆投资于农业与食品产业时,形成了不同于其他制造业的特殊产业分工形式

    3.在农产品贸易的各种限制依然存在的情况下,直接投资在两岸经贸合作中的重要性正在加强

    4.两岸应更充分地进行农业发展经验的交流

    5.在双方政府的协助与大型农企业的赞助之下,两岸也可进行种源或农业科技的交流,或共同进行大型的研究计划

  第五节 两岸经贸关系的前景展望

 图表目录

 前言

 总序

 ·河南大学经济学学术文库·

江瑞平:《论新阶段中日贸易五大特征》,《日本学刊》2004年第4期。

张名艳:《中日贸易关系的问题及前景》,《江苏商论》2004年第6期。

冯启德:《中日贸易及日本对华贸易政策研究》,《现代日本经济》1997年第6期。

石田琢智:《中日贸易现状与发展前景》,《世界经济文汇》1996年第3期。

尚鸣:《中日贸易依赖关系之新变》,《中国外资》2005年第2期。

张季风:《“21世纪中日经济合作与展望”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日本学刊》2004年第3期。

刘红:《面向知识经济时代的中日经济合作》,《日本研究》1999年第3期。

于津平:《浅析中日经济合作关系的前景》,《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05年第2期。

孔庆峒:《中日经济合作关系的发展状况与前景展望》,《改革与理论》1999年第10期。

陈建、王卓:《论日本经济自主性复苏中的“中国因素”》,《教学与研究》2004年第9期。

于永达:《日本的国际经济关系走向与中日经济合作》,《现代日本经济》1995年第2~3期。

吴昊:《日本对华直接投资对中日贸易的影响》,《现代日本经济》2005年第5期。

赵雪燕:《日本对华直接投资与中日贸易关系浅析》,《日本问题研究》2004年第2期。

邵桂兰:《日本对中国直接投资及其对中日贸易的影响分析》,《青岛海洋大学学报》1998年第4期。

熊鹏:《“失去的十年”之谜——日本经济长期衰退原因探析》,《陕西省行政学院陕西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年第1期。

刘伟:《至本世纪末中国对日本的外贸总量简析》,《中外管理导报》1996年第3期。

莽景石:《走向二十一世纪的中日经济合作》,《日本研究》1996年第3期。

津上俊哉:《日本海外投资与中国经济》,《国际贸易》1996年第9期。

张玉明:《日本企业对中国直接投资及中国吸引外资政策》,《日本学刊》1999年第3期。

江斌、邓艳梅:《中日贸易中工业制品比较优势及国际分工类型》,《世界经济》2003年第4期。

黄琨、张坚:《日本对外直接投资的产业结构效应及其启示》,《江汉石油学院学报》(社科版)2000年12月第2卷第4期。

原口俊道、杨浩:《日本企业对华投资动机和经营研究》,《世界经济研究》1994年第4期。

后藤武秀、黄龙翔:《日商对华投资面临的若干法律问题》,《国际商务研究》1998年第1期。

王立军:《日本跨国公司对华投资分析》,《日本问题研究》1998年第2期。

刘昌黎:《日本对华直接投资研究》,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9。

刘昌黎、金凤德:《日本度外直接投资概论》,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0。

王志乐:《日本企业在中国的投资》,中国经济出版社,1998。

彭晋璋:《中日投资合作策略》,中国发展出版社,1999。

张岩贵:《日本与东亚地区的贸易、投资关系》,天津人民出版社,2003。

叶卫平:《东北亚经济圈与中国企业》,中国经济出版社,1996。

王才楠:《中国周边国家及港澳台地区经济介评》,经济科学出版社,1996。

原口俊道、陆留弟、黄泽民:《中日经济、社会、文化比较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国际经济与中国对外经济关系》编写组:《国际经济与中国对外经济关系(1991~1992)》,中国金融出版社,1992。

郑励志、陈建安:《战后日本对外贸易》,航空工业出版社,1988。

色文:《现代日本经济的发展与对策》,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

王琥生、赵军山:《战后日本经济社会统计》,航空工业出版社,1988。

艾华:《在博弈中前进——中韩经贸热点透视》,《时代经贸》2005年第4期。

陈德华、秦春华:《构建面向21世纪的中韩经贸关系》,《经济评论》2001年第4期

陈龙山等:《韩国经济发展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7。

邓卫:《韩国对华投资的现状、特点及发展趋势》,《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5年第2期。

冯赫:《韩中经济关系回顾与未来十年的展望》,《外贸调研内参》2004年第1期。

高敬峰:《中韩产业贸易结构分析》,《商业时代》2004年第26期。

甘小青、王海澜:《中韩贸易关系的回顾与展望》,《国际贸易问题》1994年第2期。

李秉国:《韩中贸易的发展趋势与21世纪展望》,《当代韩国》1999年第4期。

李靖宇、尚立惠:《关于中韩两国经贸合作战略升级问题的现实论证》,《国际论坛》2004年第3期。

李准晔、金洪起:《中韩贸易结构分析》,《中国工业经济》2002年第2期。

凌振春:《中韩出口商品结构比较》,《竞争力》2003年第2期。

鲁桐、〔韩〕郑俊圭:《韩国企业在中国的投资与中韩经贸关系展望》,《世界经济与政治》2005年第2期。

茆训诚:《图们江“跨国经济区方案”中的利益分歧》,《世界经济文汇》1998年第1期。

裴成焕:《中韩两国反倾销比较分析》,《价格理论与实践》2005年第9期。

朴灵绪、金圣洙:《韩国企业对中国投资失败的实况与原因》,《对外经贸实务》2002年第10期。

秦熠群、金哲松:《中韩产业内贸易结构实证分析》,《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5年第3期。

任泽洙:《中韩经贸关系的特点及对策选择》,《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2005年第5期。

王才楠:《中国周边国家及港澳台地区经济介评》,经济科学出版社,1996。

王长胜等:《中国与世界经济发展报告(2003年)——“入世”一年来中国经济政策和市场环境》,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

王景明:《中韩互相投资的现状及前景》,《中国外资》2005年第9期。

吴静芳:《韩资企业在华投资绩效及影响因素分析》,《世界经济研究》2001年第6期。

吴翔:《中韩出口商品结构比较及其启示》,《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4年第2期。

叶卫平:《东北亚经济圈与中国企业》,中国经济出版社,1996。

周茂清:《浅谈中韩经贸合作》,《当代亚太》2000年第11期。

魏燕慎、谷源洋:《新加坡当前的经济调整及前景展望》,《亚太经济》1987年第4期。

赵会蓉:《新加坡的对华投资》,《国际经济合作》1998年第3期。

罗肇鸿:《世界产业结构的调整及其影响》,《世界经济》1988年第10期。

陈秀珍:《新加坡对外直接投资的现状及展望》,《当代亚太》1994年第5期。

汪慕恒:《新加坡外资投资的新趋势》,《东南亚》1992年第2期。

王秀:《新加坡一九八一年的对外贸易》,《东南亚研究》1982年第2期。

赵海成、宋荣军:《新加坡投资环境的现状及评价》,《山东经济》1997年第3期。

罗艳华:《新加坡社会转型时期的文化问题》,《当代亚太》1998年第6期。

陈乔之:《新加坡经济结构改革及其经验》,《东南亚研究》1980年第3期。

侯松岭:《冷战后中国与新加坡关系的发展》,《当代亚太》2000年第7期。

李毅:《近年来中国与新加坡贸易的现状及前景》,《南洋问题研究》2000年第1期。

陈莹:《新加坡与中国经贸合作的前景展望》,《东南亚》2002年第1期。

张青:《关于中国与新加坡的“引进来”和“走出去”》,《东南亚纵横》2003年第1期。

王勤:《中国与新加坡经贸关系的新进展》,《东南亚》2004年第1期。

刘少华:《新加坡对华政策的演变》,《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1年第3期。

李萍、王志宏:《东亚地区的经济结构调整与中国》,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

刘小龙:《中国与东盟关系研究》,中国物价出版社,1999。

徐建国、汤加林:《中国与东南亚国家商品贸易研究》,云南科技出版社,1989。

李欣广等:《中国-东盟经济双向开放与国际经济合作》,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2。

叶卫平:《东盟经济圈与中国企业》,中国经济出版社,1996。

王勤等:《中国与东盟经济关系新格局》,厦门大学出版社,2003。

杨成绪、过家鼎:《共商合作共享商机2010-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世界知识出版社,2004。

梁源灵:《中泰经贸关系问题探讨》,《学术论坛》1991年第5期。

张荐华:《中国与泰国的贸易及投资关系研究》,《思想战线》1997年第5期。

李皖南:《金融危机后的泰国中小企业》,《当代亚太》2003年第7期。

游滨:《泰国对华经贸政策取向探析》,《亚太经济》1995年第4期。

张秋来、于尊成:《中泰经济贸易发展迅速》,《发展》1995年第12期。

周方冶:《泰国政府积极推动对华经贸关系的原因分析》,《当代亚太》2003年第10期。

吴崇伯:《泰国对华经贸政策的调整与中泰经贸关系的发展》,《国际经贸探索》1994年第6期。

黄朝晖:《试论中泰经贸关系对泰华经济的影响》,《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年第3期。

许可:《中国“入世”后对中泰贸易的影响》,《南洋问题研究》2002年第1期。

马拉龙山、杨然:《贸易与投资的双刃剑——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对泰国经济的影响》,《东南亚纵横》2001年第11期。

郭铁志:《从中泰蔬果零关税看新型区域经济合作》,《国际经济合作》2005年第2期。

严美姬、张烨:《中泰两国经贸关系发展空间分析及拓展路径》,《国际贸易问题》2003年第6期。

谢志鹏:《中国与泰国双边贸易的回顾与前瞻》,《南洋问题研究》2001年第4期。

李萍、王志宏:《东亚地区的经济结构调整与中国》,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

刘小龙:《中国与东盟关系研究》,中国物价出版社,1999。

徐建国、汤加林主编《中国与东南亚国家商品贸易研究》,云南科技出版社,1989。

李欣广等:《中国-东盟经济双向开放与国际经济合作》,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2。

叶卫平主编:《东盟经济圈与中国企业》,中国经济出版社,1996。

王勤等:《中国与东盟经济关系新格局》,厦门大学出版社,2003。

杨成绪、过家鼎:《共商合作共享商机2010-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世界知识出版社,2004。

庞荣谦:《中国和马来西亚的经贸关系》,《国际贸易》1985年第3期。

朱振明:《中国与马来西亚关系史概述》,《东南亚》1994年第4期。

杜伟:《中国和马来西亚经济关系的现状与展望》,《当代亚太》1992年第3期。

傅政罗:《中马经贸合作进入新时期》,《国际贸易》1994年第12期。

金戈:《马来西亚欢迎中国企业家去投资》,《中外企业家》1997年第5期。

思成:《中国与马来西亚经贸关系的现状及其发展前景》,《亚太经济》1998年第5期。

胡国财:《中国马来西亚经贸关系:现状与前景》,《国际贸易》1995年第7期。

廖小健:《马来西亚掀起投资中国的热潮》,《东南亚纵横》1994年第1期。

赵洪:《中国“入世”与中马经贸关系》,《南洋问题研究》2002年第1期。

丁杰、魏浩:《中国与马来西亚经贸关系的现状、问题与对策》,《国际贸易问题》2005年第5期。

赵洪:《中马经贸关系新发展》,《亚太经济》2004年第5期。

埃德蒙·特伦斯·戈梅斯、甄义华、粒子:《马来西亚企业在中国的跨国活动、商业网络和企业发展(下)》,《南洋资料译丛》2005年第4期。

埃德蒙·特伦斯·戈梅斯、甄义华、粒子:《马来西亚企业在中国的跨国活动、商业网络和企业发展(上)》,《南洋资料译丛》2006年第1期。

李萍、王志宏:《东亚地区的经济结构调整与中国》,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

刘小龙:《中国与东盟关系研究》,中国物价出版社,1999。

徐建国、汤加林主编《中国与东南亚国家商品贸易研究》,云南科技出版社,1989。

李欣广等:《中国-东盟经济双向开放与国际经济合作》,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2。

叶卫平主编《东盟经济圈与中国企业》,中国经济出版社,1996。

王勤等:《中国与东盟经济关系新格局》,厦门大学出版社,2003。

杨成绪、过家鼎:《共商合作共享商机2010-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世界知识出版社,2004。

林梅:《中国“入世”对中印尼经贸关系的影响》,《南洋问题研究》2002年第1期。

温北炎:《中国与印尼经贸合作关系的新发展》,《东南亚研究》2003年第6期。

任兆璋、张华宾:《应重视对印度尼西亚的贸易合作》,《广东经济月刊》2003年第10期。

林梅:《中国与印尼经济关系:回顾与展望》,《南洋问题研究》2003年第4期。

林梅:《中国与印尼经贸关系的互补性和竞争性分析》,《东南亚研究》2004年第1期。

任红军:《中国与印尼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合作的现状与前景》,《东南亚研究》2005年第5期。

香港印尼研究学社:《印尼焦点》(INDONESIA FOCUS),2002年3月30日,第4页。

马进、刘世强:《中国与印尼贸易现状及其比较优势分析》,《东南亚纵横》2003年第9期。

温北炎:《中国印尼经贸关系的现状与前景》,《东南亚纵横》2002年第7期。

黄朝翰:《1950~1976中国与印尼关系中的经济与政治问题》,《亚洲简况》1977年8期。

曹云华:《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对中国与东盟关系的影响》,《当代亚太》2001年12期。

杨小强:《中国与印尼双边贸易的现状与问题》,《亚太经济合作》1998年第7期。

温北炎:《中国—印尼经贸关系的现状与前景》,《东南亚纵横》2002年第7期。

刘国健:《中国印尼双边经济贸易关系现状及发展》,《国际贸易》1994年第2期。

黄振灵:《印尼华裔经济与中、印尼互利合作》,《八桂侨刊》1994年第1期。

库斯蒂亚:《印度尼西亚国内政策和印尼与中国的关系》,《当代亚太》2002年第1期。

成良计:《中国与印尼开展农业合作》,《湖南农业》2002年第23期。

金哲松:《国际贸易结构与流向》,中国计划出版社,2000。

强永昌:《产业内贸易论—国际贸易最新理论》,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

吴绮敏:《寄希望于对华全面合作——访印尼能源部长和贸工部长》,http://www.peopledaily.com.cn/GB/guoji/24/20020110/645073.html

中国旅游业年度报告(2000年),http://www.echinatourism.org/articleshow.asp?ID=356

沈红芳:《菲律宾逆向应对中国入世和CAFTA的举措及其原因探析》,《东南亚研究》2004年第4期。

蒋细定、朱云贞:《菲律宾对外经济关系发展现状与前景》,《南洋问题研究》2004年第3期。

沈红芳:《中国“入世”对中菲经贸关系的影响初探》,《南洋问题研究》2002年第1期。

刘效梅:《菲律宾对外经贸政策和制度研究》,《东南亚纵横》2004年第2期。

程名望、程名威、熊伟:《中菲贸易现状及前景分析》,《广西大学学报》2003年第3期。

沈红芳:《中国与菲律宾的经济合作:回顾与前瞻》,《东南亚》2003年第2期。

Ellen H.Palanca:《中国“入世”与菲中贸易》,《东南亚纵横》2001年第11期。

黄莺:《菲律宾国情》,《国际资料信息》,2003年第7期。

蒋细定:《菲律宾经济发展态势:回顾与展望》,《南洋问题研究》2003年第4期。

陆建人:《中国与菲律宾的双边与多边经济合作》,《当代亚太》1998年第3期。

卫和世:《菲律宾的外交政策及其与中国和东盟的关系》,《当代亚太》2002年第5期。

徐淑华:《试析改革开放以来菲律宾华人对中国的直接投资》,《东南亚》2003年第3期。

沈红芳:《菲律宾出口贸易持续增长、动因及其前景》,《东南亚》2000年第3~4期。

沈红芳:《中国与菲律宾经济关系研究》,《南洋问题研究》1997年第3期。

徐淑华:《试析菲律宾华人对中国的直接投资》,《八桂侨刊》2004年第1期。

许梅:《试析菲律宾华人经济发展中的政治困境》,《东南亚研究》2004年第3期。

卢祖国:《全球化时代的菲律宾华人经济探析》,《国际经贸探索》2004年第1期。

沈红芳:《中国“入世”和“10+1”背景下的中菲经济政治关系》,《当代亚太》2004年第11期。

赵世坤、齐欢:《九十年代菲律宾经济复苏的主要原因》,《东南亚南亚信息》1997年第18期。

梁军:《谈菲律宾经济改革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东南亚南亚信息》1997年第9期。

郭晓合:《开展中国华南与越南次区域经济合作》,《东南亚纵横》2003年第2期。

戴可来、游明谦:《中国对越南的投资:现状与机遇》,《南洋问题研究》2002年第1期。

张荐华、张自如:《中国与越南加强经贸合作的政策协调问题研究》,《经济问题探索》2003年第3期。

梁忽明:《试论越南经济革新的历史背景》,《史学月刊》1996年第6期。

游明谦:《21世纪初越南经济社会发展资源评估》,《东南亚纵横》2004年第12期。

蓝昕:《当前越南投资形势分析》,《中国外资》,2005年第2期。

〔越南〕丁万安:《东亚自由贸易区及越南与中国的区域合作》,《开放导报》2005年第5期。

骆永菊:《采用BOT融资促进经济发展》,《达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综合版)》1999年第12期。

马慧琼:《越南进一步发展对华贸易的探讨》,《东南亚纵横》2005年第10期。

〔越南〕阮世曾:《开放时期越南与中国的边境贸易关系》,《东南亚纵横》1995年第4期。

张荐华、张自如:《中国与越南加强经贸合作的政策协调问题研究》,《经济问题探索》2003年第3期。

黎鹏:《论中国与东盟之间的跨国区域合作—以广西和越南的联动发展为例》,《经济论坛》2004年第11期。

聂槟:《浅析越南的经济改革》,《东南亚纵横(增刊)》2001年第1期。

胡均民、赵修安:《试论中国与越南经贸关系的历史沿革、现状及发展趋势—兼论加快发展中越经贸合作的对策》,《学术论坛》2005年第8期。

〔英〕H.米尔扎、A.纪何:《外国直接投资对越南经济发展的影响》,《国外社会科学》2005年第3期。

邱丹阳、胡惠民:《中国投资者进入越南证券市场的机遇与风险》,《东南亚纵横》2003年第10期。

许梅:《影响越南外资投入的内因分析》,《东南亚研究》2001年第4期。

史天经:《越南当前的经济与对外贸易》,《发展论坛》1999年第5期。

曹丽:《越南经济现状及发展趋势》,《当代亚太》2004年第12期。

田吉安:《越南证券市场的发展研究》,中国优秀博硕士论文数据库。

宁苹:《中国河口一越南老街自由贸易区建立战略研究》,《经济问题探索》2004年第6期。

李业长、王松江:《中国企业以BOT模式投资越南基础设施的风险分析》,《东南亚纵横》2005年第7期。

潘思谕:《中国企业在越南的跨国经营问题研究》,《东南亚纵横》2003年第3期。

冯敏红:《CEPA零关税效应解读》,《对外经贸实务》2003年第12期。

何问陶、黄建欢:《CEPA的经济影响以及发展策略浅析》,《南方经济》2003年第11期。

华晓红:《CEPA解读——中国实质性区域经济合作的开始》,《特区经济》2003年第11期。

林江、夏育松:《CEPA效应下香港与内地贸易流量的实证分析》,《广东社会科学》2004年第6期。

屈韬、李善民:《CEPA对两地制造业发展的影响》,《国际经贸探索》2004年第7期。

桑百川:《CEPA对中国内地经济的影响》,《开放潮》2003年第8期。

王春新:《CEPA及其对香港经济的影响》,《国际金融研究》2003年第8期。

王春新:《CEPA:香港地区经济转型的新契机》,《国际金融研究》2003年第10期。

王丽华:《CEPA——香港经济走出困境的新契机》,《长江论坛》2003年第4期。

王丽华:《CEPA与香港经济发展定位的实现》,《江汉论坛》2003年第10期

吴育频:《改革以来香港与内地经贸交往经历的几个阶段》,《华东经济管理》1996年第6期。

张娜:《香港——内地经贸往来前景评估》,《经济论坛》2004年第6期

张小济:《CEPA对内地和香港经贸发展及相关行业的影响》,《中外企业文化》2003年第11期。

张燕生:《CEPA对香港经济前景影响重大而深远》,《国际金融研究》2003年第10期。

陈其林:《经济发展与结构提升——“入世”后两岸经贸的互动关系》,《远景基金会季刊》2002年第4期。

陈其林、韩晓婷:《海峡两岸经贸关系发展与台湾经济结构调整》,《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3期。

陈忠毅:《加入WTO后的两岸农产品贸易:发展趋势、优势分析与策略选择》,中国人民大学农业经济系硕士学位论文,2003。

郭忠兴、李岳云:《海峡两岸农业竞争与互补》,《台湾研究集刊》1996年第1期。

韩清海:《世贸组织与两岸经贸互动关系》,《台湾研究集刊》1998年第3期。

黄献光:《从台商大陆农业投资谈两岸农业的合作与分工》,《台湾农业探索》2003年第2期。

李非:《21世纪初期台湾经济发展趋势》,《台湾研究》2002年第2期。

李非:《建立“两岸更紧密经济合作关系”的构想》,台湾经济与两岸经贸关系研讨会论文集,厦门大学台湾研究中心,厦门大学台湾研究所主办,2003年11月15~19日。

林建山:《产业政策与产业管理》,环球经济社,1992。

林媛媛、欧祈福:《世贸组织框架下海峡两岸经贸关系的新格局》,《商业研究》2004年第3期。

陆云:《台商赴大陆投资农林牧渔业与食品工业之分析》,《农业与经济(台湾)》2001年第26期。

陆云:《从经贸关系看两岸农业合作前景》,《台湾农业探索》2003年第1期。

陆云:《两岸农业经贸合作的回顾与展望》,《农业经济问题》2003年第1期。

牛若峰:《“入世”后海峡两岸农业发展:相互依存、交流与合作》,《农业经济问题》2003年第2期。

王建民:《台商对中国大陆农业的投资与合作》,《中国外资》2003年第2期。

王明来:《两岸“入世”后农业经营整合优势与挑战》,《两岸经贸(台湾)》2002年第5期。

杨欢进、杨华:《两岸投资回顾与展望》,《经济与管理》2003年第4期。

张麟徵:《直航:台湾的考验与对策》,《中国评论》2003年第1期。

曾寅初、陈忠毅:《海峡两岸农产品贸易与直接投资的关系分析》,《管理世界》2004年第1期。

Dunning,John H.,1996,“Explaining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in Japan:Some Theoretical Insight s”,in Masaru Yoshitomi and Edward M.Draham eds,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in Japan,Edward Elgar:Chltenham,UK.

Marchant,Mary A.,Sayed H.Saghaian,and Steven S.Vicker,2000,“Trade and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Management Strategies for U.S.Processed Food Firms in China”,International Food and Agribusiness Management Review,Vol.2,No.2:131~143.

Hou,Jack W.,2003,China’s FDI Policy and Taiwanese Direct Investment(TDI)in China,California State University.

Hsu,Chen-Min,2003,The Role of Taiwanese Foreign Direct Invest ment in China:Economic Integration or Hollowing-Out,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Huan,Chyau and Linda F.Y.Ng,2002,FDI in China and regional Development from Institutional Reform to Agglomeration Economies Perspective,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Huang,J r-Tsung,2001,Economic Relations between Taiwan and China after WTO Accession,Paper Prepared for the 30th Sino-American Conference on Contemporary China,University of California,San Diego,May 4~5,2001.

Kiminami,Lily Y.and Akira Kiminami,1999,Intra-Asia Trade and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Regional Science,Vol.42:229~4.

简 介:本书以经济合作发展史为主线,以国际关系和区域经济学为指导,运用国际政治经济学的方法来考察冷战结束以来的中国和大陆东南亚国家的经济关系,对过去20多年来中国和大陆东南亚国家经济关系的发展脉络、合作内容、主要特点、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并分析其对国际关系、区域合作的启示和影响。

作者: 卢光盛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4年0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