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数

42

引证文献

0 !

参考文献

194

中国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发展报告(2013~2014)—新常态下中国省域经济结构分析图书

Report on China’s Provincial Economic Competitiveness Development(2013-2014): Analysis of China’s Provincial Economic Structure under the New Normal

SSAPID:101-9881-3696-33
ISBN:978-7-5097-7136-5
DOI:
ISSN:

[内容简介] 本书对2012~2013年中国内地31个省、区、市的经济综合竞争力进行全面、深入、科学的总体评价与比较分析,同时,还对“新常态”下中国省域经济在动力结构、产业结构、城乡结构、需求结构、分配结构五个方面的结构变化和发展趋势进行了全面分析,深入研究了省域经济发展与省域综合竞争力的内在关系,为提升中国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提供有价值的决策依据。

相关信息

丛书名:中国省域竞争力蓝皮书
编 辑:李兰生;赵慧英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5年02月
语 种:汉文
中图分类:F2 经济计划与管理

 前言

 中国省域竞争力蓝皮书编委会

 法律声明

 文前辅文

 主要编撰者简介

 BⅠ 总报告

  B.1 全国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总体评价报告

   一 全国各省、区、市经济综合竞争力发展评价

    1.1 全国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评价结果

    1.2 全国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排序分析

    1.3 全国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排序变化比较

    1.4 全国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跨区段变化情况及动因分析

   二 全国各省、区、市经济综合竞争力的区域分布

    2.1 全国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均衡性分析

    2.2 全国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区域评价分析

    2.3 全国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区域内部差异分析

   三 全国省域宏观经济竞争力评价分析

    3.1 全国省域宏观经济竞争力评价结果

    3.2 全国省域宏观经济竞争力排序分析

    3.3 全国省域宏观经济竞争力排序变化比较

    3.4 全国省域宏观经济竞争力跨区段变化情况

    3.5 全国省域宏观经济竞争力动因分析

   四 全国省域产业经济竞争力评价分析

    4.1 全国省域产业经济竞争力评价结果

    4.2 全国省域产业经济竞争力排序分析

    4.3 全国省域产业经济竞争力排序变化比较

    4.4 全国省域产业经济竞争力跨区段变化情况

    4.5 全国省域产业经济竞争力动因分析

   五 全国省域可持续发展竞争力评价分析

    5.1 全国省域可持续发展竞争力评价结果

    5.2 全国省域可持续发展竞争力排序分析

    5.3 全国省域可持续发展竞争力排序变化比较

    5.4 全国省域可持续发展竞争力跨区段变化情况

    5.5 全国省域可持续发展竞争力动因分析

   六 全国省域财政金融竞争力评价分析

    6.1 全国省域财政金融竞争力评价结果

    6.2 全国省域财政金融竞争力排序分析

    6.3 全国省域财政金融竞争力排序变化比较

    6.4 全国省域财政金融竞争力跨区段变化情况

    6.5 全国省域财政金融竞争力动因分析

   七 全国省域知识经济竞争力评价分析

    7.1 全国省域知识经济竞争力评价结果

    7.2 全国省域知识经济竞争力排序分析

    7.3 全国省域知识经济竞争力排序变化比较

    7.4 全国省域知识经济竞争力跨区段变化情况

    7.5 全国省域知识经济竞争力动因分析

   八 全国省域发展环境竞争力评价分析

    8.1 全国省域发展环境竞争力评价结果

    8.2 全国省域发展环境竞争力排序分析

    8.3 全国省域发展环境竞争力排序变化比较

    8.4 全国省域发展环境竞争力跨区段变化情况

    8.5 全国省域发展环境竞争力动因分析

   九 全国省域政府作用竞争力评价分析

    9.1 全国省域政府作用竞争力评价结果

    9.2 全国省域政府作用竞争力排序分析

    9.3 全国省域政府作用竞争力排序变化比较

    9.4 全国省域政府作用竞争力跨区段变化情况

    9.5 全国省域政府作用竞争力动因分析

   十 全国省域发展水平竞争力评价分析

    10.1 全国省域发展水平竞争力评价结果

    10.2 全国省域发展水平竞争力排序分析

    10.3 全国省域发展水平竞争力排序变化比较

    10.4 全国省域发展水平竞争力跨区段变化情况

    10.5 全国省域发展水平竞争力动因分析

   十一 全国省域统筹协调竞争力评价分析

    11.1 全国省域统筹协调竞争力评价结果

    11.2 全国省域统筹协调竞争力排序分析

    11.3 全国省域统筹协调竞争力排序变化比较

    11.4 全国省域统筹协调竞争力跨区段变化情况

    11.5 全国省域统筹协调竞争力动因分析

   十二 2012~2013年全国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变化的基本特征及启示

    12.1 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排位整体比较稳定,个别省份竞争力排位波动明显

    12.2 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是多种要素综合反映的结果,客观体现了各省域经济发展的能力与水平

    12.3 产业经济竞争力是推动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提升的重要因素

    12.4 只有切实做到固强扶优、优化指标结构,才能保持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处于优势地位

    12.5 增加上升指标、减少下降指标,是显著提升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方向

   十三 提升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的基本路径、方法和对策

 BⅡ 分报告

  B.2 1 北京市经济综合竞争力评价分析报告

   1.1 北京市经济综合竞争力总体分析

    1.北京市经济综合竞争力一级指标概要分析

    2.北京市经济综合竞争力各级指标动态变化分析

    3.北京市经济综合竞争力各级指标优劣势结构分析

    4.北京市经济综合竞争力四级指标优劣势对比分析

   1.2 北京市经济综合竞争力各级指标具体分析

    1.北京市宏观经济竞争力指标排名变化情况

    2.北京市产业经济竞争力指标排名变化情况

    3.北京市可持续发展竞争力指标排名变化情况

    4.北京市财政金融竞争力指标排名变化情况

    5.北京市知识经济竞争力指标排名变化情况

    6.北京市发展环境竞争力指标排名变化情况

    7.北京市政府作用竞争力指标排名变化情况

    8.北京市发展水平竞争力指标排名变化情况

    9.北京市统筹协调竞争力指标排名变化情况

  B.3 2 天津市经济综合竞争力评价分析报告

   2.1 天津市经济综合竞争力总体分析

    1.天津市经济综合竞争力一级指标概要分析

    2.天津市经济综合竞争力各级指标动态变化分析

    3.天津市经济综合竞争力各级指标优劣势结构分析

    4.天津市经济综合竞争力四级指标优劣势对比分析

   2.2 天津市经济综合竞争力各级指标具体分析

    1.天津市宏观经济竞争力指标排名变化情况

    2.天津市产业经济竞争力指标排名变化情况

    3.天津市可持续发展竞争力指标排名变化情况

    4.天津市财政金融竞争力指标排名变化情况

    5.天津市知识经济竞争力指标排名变化情况

    6.天津市发展环境竞争力指标排名变化情况

    7.天津市政府作用竞争力指标排名变化情况

    8.天津市发展水平竞争力指标排名变化情况

    9.天津市统筹协调竞争力指标排名变化情况

  B.4 3 河北省经济综合竞争力评价分析报告

   3.1 河北省经济综合竞争力总体分析

    1.河北省经济综合竞争力一级指标概要分析

    2.河北省经济综合竞争力各级指标动态变化分析

    3.河北省经济综合竞争力各级指标优劣势结构分析

    4.河北省经济综合竞争力四级指标优劣势对比分析

   3.2 河北省经济综合竞争力各级指标具体分析

    1.河北省宏观经济竞争力指标排名变化情况

    2.河北省产业经济竞争力指标排名变化情况

    3.河北省可持续发展竞争力指标排名变化情况

    4.河北省财政金融竞争力指标排名变化情况

    5.河北省知识经济竞争力指标排名变化情况

    6.河北省发展环境竞争力指标排名变化情况

    7.河北省政府作用竞争力指标排名变化情况

    8.河北省发展水平竞争力指标排名变化情况

    9.河北省统筹协调竞争力指标排名变化情况

  B.5 4 山西省经济综合竞争力评价分析报告

   4.1 山西省经济综合竞争力总体分析

    1.山西省经济综合竞争力一级指标概要分析

    2.山西省经济综合竞争力各级指标动态变化分析

    3.山西省经济综合竞争力各级指标优劣势结构分析

    4.山西省经济综合竞争力四级指标优劣势对比分析

   4.2 山西省经济综合竞争力各级指标具体分析

    1.山西省宏观经济竞争力指标排名变化情况

    2.山西省产业经济竞争力指标排名变化情况

    3.山西省可持续发展竞争力指标排名变化情况

    4.山西省财政金融竞争力指标排名变化情况

    5.山西省知识经济竞争力指标排名变化情况

    6.山西省发展环境竞争力指标排名变化情况

    7.山西省政府作用竞争力指标排名变化情况

    8.山西省发展水平竞争力指标排名变化情况

    9.山西省统筹协调竞争力指标排名变化情况

  B.6 5 内蒙古自治区经济综合竞争力评价分析报告

   5.1 内蒙古自治区经济综合竞争力总体分析

    1.内蒙古自治区经济综合竞争力一级指标概要分析

    2.内蒙古自治区经济综合竞争力各级指标动态变化分析

    3.内蒙古自治区经济综合竞争力各级指标优劣势结构分析

    4.内蒙古自治区省经济综合竞争力四级指标优劣势对比分析

   5.2 内蒙古自治区经济综合竞争力各级指标具体分析

    1.内蒙古自治区宏观经济竞争力指标排名变化情况

    2.内蒙古自治区产业经济竞争力指标排名变化情况

    3.内蒙古自治区可持续发展竞争力指标排名变化情况

    4.内蒙古自治区财政金融竞争力指标排名变化情况

    5.内蒙古自治区知识经济竞争力指标排名变化情况

    6.内蒙古自治区发展环境竞争力指标排名变化情况

    7.内蒙古自治区政府作用竞争力指标排名变化情况

    8.内蒙古自治区发展水平竞争力指标排名变化情况

    9.内蒙古自治区统筹协调竞争力指标排名变化情况

  B.7 6 辽宁省经济综合竞争力评价分析报告

   6.1 辽宁省经济综合竞争力总体分析

    1.辽宁省经济综合竞争力一级指标概要分析

    2.辽宁省经济综合竞争力各级指标动态变化分析

    3.辽宁省经济综合竞争力各级指标优劣势结构分析

    4.辽宁省经济综合竞争力四级指标优劣势对比分析

   6.2 辽宁省经济综合竞争力各级指标具体分析

    1.辽宁省宏观经济竞争力指标排名变化情况

    2.辽宁省产业经济竞争力指标排名变化情况

    3.辽宁省可持续发展竞争力指标排名变化情况

    4.辽宁省财政金融竞争力指标排名变化情况

    5.辽宁省知识经济竞争力指标排名变化情况

    6.辽宁省发展环境竞争力指标排名变化情况

    7.辽宁省政府作用竞争力指标排名变化情况

    8.辽宁省发展水平竞争力指标排名变化情况

    9.辽宁省统筹协调竞争力指标排名变化情况

  B.8 7 吉林省经济综合竞争力评价分析报告

   7.1 吉林省经济综合竞争力总体分析

    1.吉林省经济综合竞争力一级指标概要分析

    2.吉林省经济综合竞争力各级指标动态变化分析

    3.吉林省经济综合竞争力各级指标优劣势结构分析

    4.吉林省经济综合竞争力四级指标优劣势对比分析

   7.2 吉林省经济综合竞争力各级指标具体分析

    1.吉林省宏观经济竞争力指标排名变化情况

    2.吉林省产业经济竞争力指标排名变化情况

    3.吉林省可持续发展竞争力指标排名变化情况

    4.吉林省财政金融竞争力指标排名变化情况

    5.吉林省知识经济竞争力指标排名变化情况

    6.吉林省发展环境竞争力指标排名变化情况

    7.吉林省政府作用竞争力指标排名变化情况

    8.吉林省发展水平竞争力指标排名变化情况

    9.吉林省统筹协调竞争力指标排名变化情况

  B.9 8 黑龙江省经济综合竞争力评价分析报告

   8.1 黑龙江省经济综合竞争力总体分析

    1.黑龙江省经济综合竞争力一级指标概要分析

    2.黑龙江省经济综合竞争力各级指标动态变化分析

    3.黑龙江省经济综合竞争力各级指标优劣势结构分析

    4.黑龙江省经济综合竞争力四级指标优劣势对比分析

   8.2 黑龙江省经济综合竞争力各级指标具体分析

    1.黑龙江省宏观经济竞争力指标排名变化情况

    2.黑龙江省产业经济竞争力指标排名变化情况

    3.黑龙江省可持续发展竞争力指标排名变化情况

    4.黑龙江省财政金融竞争力指标排名变化情况

    5.黑龙江省知识经济竞争力指标排名变化情况

    6.黑龙江省发展环境竞争力指标排名变化情况

    7.黑龙江省政府作用竞争力指标排名变化情况

    8.黑龙江省发展水平竞争力指标排名变化情况

    9.黑龙江省统筹协调竞争力指标排名变化情况

  B.10 9 上海市经济综合竞争力评价分析报告

   9.1 上海市经济综合竞争力总体分析

    1.上海市经济综合竞争力一级指标概要分析

    2.上海市经济综合竞争力各级指标动态变化分析

    3.上海市经济综合竞争力各级指标优劣势结构分析

    4.上海市经济综合竞争力四级指标优劣势对比分析

   9.2 上海市经济综合竞争力各级指标具体分析

    1.上海市宏观经济竞争力指标排名变化情况

    2.上海市产业经济竞争力指标排名变化情况

    3.上海市可持续发展竞争力指标排名变化情况

    4.上海市财政金融竞争力指标排名变化情况

    5.上海市知识经济竞争力指标排名变化情况

    6.上海市发展环境竞争力指标排名变化情况

    7.上海市政府作用竞争力指标排名变化情况

    8.上海市发展水平竞争力指标排名变化情况

    9.上海市统筹协调竞争力指标排名变化情况

  B.11 10 江苏省经济综合竞争力评价分析报告

   10.1 江苏省经济综合竞争力总体分析

    1.江苏省经济综合竞争力一级指标概要分析

    2.江苏省经济综合竞争力各级指标动态变化分析

    3.江苏省经济综合竞争力各级指标优劣势结构分析

    4.江苏省经济综合竞争力四级指标优劣势对比分析

   10.2 江苏省经济综合竞争力各级指标具体分析

    1.江苏省宏观经济竞争力指标排名变化情况

    2.江苏省产业经济竞争力指标排名变化情况

    3.江苏省可持续发展竞争力指标排名变化情况

    4.江苏省财政金融竞争力指标排名变化情况

    5.江苏省知识经济竞争力指标排名变化情况

    6.江苏省发展环境竞争力指标排名变化情况

    7.江苏省政府作用竞争力指标排名变化情况

    8.江苏省发展水平竞争力指标排名变化情况

    9.江苏省统筹协调竞争力指标排名变化情况

  B.12 11 浙江省经济综合竞争力评价分析报告

   11.1 浙江省经济综合竞争力总体分析

    1.浙江省经济综合竞争力一级指标概要分析

    2.浙江省经济综合竞争力各级指标动态变化分析

    3.浙江省经济综合竞争力各级指标优劣势结构分析

    4.浙江省经济综合竞争力四级指标优劣势对比分析

   11.2 浙江省经济综合竞争力各级指标具体分析

    1.浙江省宏观经济竞争力指标排名变化情况

    2.浙江省产业经济竞争力指标排名变化情况

    3.浙江省可持续发展竞争力指标排名变化情况

    4.浙江省财政金融竞争力指标排名变化情况

    5.浙江省知识经济竞争力指标排名变化情况

    6.浙江省发展环境竞争力指标排名变化情况

    7.浙江省政府作用竞争力指标排名变化情况

    8.浙江省发展水平竞争力指标排名变化情况

    9.浙江省统筹协调竞争力指标排名变化情况

  B.13 12 安徽省经济综合竞争力评价分析报告

   12.1 安徽省经济综合竞争力总体分析

    1.安徽省经济综合竞争力一级指标概要分析

    2.安徽省经济综合竞争力各级指标动态变化分析

    3.安徽省经济综合竞争力各级指标优劣势结构分析

    4.安徽省经济综合竞争力四级指标优劣势对比分析

   12.2 安徽省经济综合竞争力各级指标具体分析

    1.安徽省宏观经济竞争力指标排名变化情况

    2.安徽省产业经济竞争力指标排名变化情况

    3.安徽省可持续发展竞争力指标排名变化情况

    4.安徽省财政金融竞争力指标排名变化情况

    5.安徽省知识经济竞争力指标排名变化情况

    6.安徽省发展环境竞争力指标排名变化情况

    7.安徽省政府作用竞争力指标排名变化情况

    8.安徽省发展水平竞争力指标排名变化情况

    9.安徽省统筹协调竞争力指标排名变化情况

  B.14 13 福建省经济综合竞争力评价分析报告

   13.1 福建省经济综合竞争力总体分析

    1.福建省经济综合竞争力一级指标概要分析

    2.福建省经济综合竞争力各级指标动态变化分析

    3.福建省经济综合竞争力各级指标优劣势结构分析

    4.福建省经济综合竞争力四级指标优劣势对比分析

   13.2 福建省经济综合竞争力各级指标具体分析

    1.福建省宏观经济竞争力指标排名变化情况

    2.福建省产业经济竞争力指标排名变化情况

    3.福建省可持续发展竞争力指标排名变化情况

    4.福建省财政金融竞争力指标排名变化情况

    5.福建省知识经济竞争力指标排名变化情况

    6.福建省发展环境竞争力指标排名变化情况

    7.福建省政府作用竞争力指标排名变化情况

    8.福建省发展水平竞争力指标排名变化情况

    9.福建省统筹协调竞争力指标排名变化情况

  B.15 14 江西省经济综合竞争力评价分析报告

   14.1 江西省经济综合竞争力总体分析

    1.江西省经济综合竞争力一级指标概要分析

    2.江西省经济综合竞争力各级指标动态变化分析

    3.江西省经济综合竞争力各级指标优劣势结构分析

    4.江西省经济综合竞争力四级指标优劣势对比分析

   14.2 江西省经济综合竞争力各级指标具体分析

    1.江西省宏观经济竞争力指标排名变化情况

    2.江西省产业经济竞争力指标排名变化情况

    3.江西省可持续发展竞争力指标排名变化情况

    4.江西省财政金融竞争力指标排名变化情况

    5.江西省知识经济竞争力指标排名变化情况

    6.江西省发展环境竞争力指标排名变化情况

    7.江西省政府作用竞争力指标排名变化情况

    8.江西省发展水平竞争力指标排名变化情况

    9.江西省统筹协调竞争力指标排名变化情况

  B.16 15 山东省经济综合竞争力评价分析报告

   15.1 山东省经济综合竞争力总体分析

    1.山东省经济综合竞争力一级指标概要分析

    2.山东省经济综合竞争力各级指标动态变化分析

    3.山东省经济综合竞争力各级指标优劣势结构分析

    4.山东省经济综合竞争力四级指标优劣势对比分析

   15.2 山东省经济综合竞争力各级指标具体分析

    1.山东省宏观经济竞争力指标排名变化情况

    2.山东省产业经济竞争力指标排名变化情况

    3.山东省可持续发展竞争力指标排名变化情况

    4.山东省财政金融竞争力指标排名变化情况

    5.山东省知识经济竞争力指标排名变化情况

    6.山东省发展环境竞争力指标排名变化情况

    7.山东省政府作用竞争力指标排名变化情况

    8.山东省发展水平竞争力指标排名变化情况

    9.山东省统筹协调竞争力指标排名变化情况

  B.17 16 河南省经济综合竞争力评价分析报告

   16.1 河南省经济综合竞争力总体分析

    1.河南省经济综合竞争力一级指标概要分析

    2.河南省经济综合竞争力各级指标动态变化分析

    3.河南省经济综合竞争力各级指标优劣势结构分析

    4.河南省经济综合竞争力四级指标优劣势对比分析

   16.2 河南省经济综合竞争力各级指标具体分析

    1.河南省宏观经济竞争力指标排名变化情况

    2.河南省产业经济竞争力指标排名变化情况

    3.河南省可持续发展竞争力指标排名变化情况

    4.河南省财政金融竞争力指标排名变化情况

    5.河南省知识经济竞争力指标排名变化情况

    6.河南省发展环境竞争力指标排名变化情况

    7.河南省政府作用竞争力指标排名变化情况

    8.河南省发展水平竞争力指标排名变化情况

    9.河南省统筹协调竞争力指标排名变化情况

  B.18 17 湖北省经济综合竞争力评价分析报告

   17.1 湖北省经济综合竞争力总体分析

    1.湖北省经济综合竞争力一级指标概要分析

    2.湖北省经济综合竞争力各级指标动态变化分析

    3.湖北省经济综合竞争力各级指标优劣势结构分析

    4.湖北省经济综合竞争力四级指标优劣势对比分析

   17.2 湖北省经济综合竞争力各级指标具体分析

    1.湖北省宏观经济竞争力指标排名变化情况

    2.湖北省产业经济竞争力指标排名变化情况

    3.湖北省可持续发展竞争力指标排名变化情况

    4.湖北省财政金融竞争力指标排名变化情况

    5.湖北省知识经济竞争力指标排名变化情况

    6.湖北省发展环境竞争力指标排名变化情况

    7.湖北省政府作用竞争力指标排名变化情况

    8.湖北省发展水平竞争力指标排名变化情况

    9.湖北省统筹协调竞争力指标排名变化情况

  B.19 18 湖南省经济综合竞争力评价分析报告

   18.1 湖南省经济综合竞争力总体分析

    1.湖南省经济综合竞争力一级指标概要分析

    2.湖南省经济综合竞争力各级指标动态变化分析

    3.湖南省经济综合竞争力各级指标优劣势结构分析

    4.湖南省经济综合竞争力四级指标优劣势对比分析

   18.2 湖南省经济综合竞争力各级指标具体分析

    1.湖南省宏观经济竞争力指标排名变化情况

    2.湖南省产业经济竞争力指标排名变化情况

    3.湖南省可持续发展竞争力指标排名变化情况

    4.湖南省财政金融竞争力指标排名变化情况

    5.湖南省知识经济竞争力指标排名变化情况

    6.湖南省发展环境竞争力指标排名变化情况

    7.湖南省政府作用竞争力指标排名变化情况

    8.湖南省发展水平竞争力指标排名变化情况

    9.湖南省统筹协调竞争力指标排名变化情况

  B.20 19 广东省经济综合竞争力评价分析报告

   19.1 广东省经济综合竞争力总体分析

    1.广东省经济综合竞争力一级指标概要分析

    2.广东省经济综合竞争力各级指标动态变化分析

    3.广东省经济综合竞争力各级指标优劣势结构分析

    4.广东省经济综合竞争力四级指标优劣势对比分析

   19.2 广东省经济综合竞争力各级指标具体分析

    1.广东省宏观经济竞争力指标排名变化情况

    2.广东省产业经济竞争力指标排名变化情况

    3.广东省可持续发展竞争力指标排名变化情况

    4.广东省财政金融竞争力指标排名变化情况

    5.广东省知识经济竞争力指标排名变化情况

    6.广东省发展环境竞争力指标排名变化情况

    7.广东省政府作用竞争力指标排名变化情况

    8.广东省发展水平竞争力指标排名变化情况

    9.广东省统筹协调竞争力指标排名变化情况

  B.21 20 广西壮族自治区经济综合竞争力评价分析报告

   20.1 广西壮族自治区经济综合竞争力总体分析

    1.广西壮族自治区经济综合竞争力一级指标概要分析

    2.广西壮族自治区经济综合竞争力各级指标动态变化分析

    3.广西壮族自治区经济综合竞争力各级指标优劣势结构分析

    4.广西壮族自治区经济综合竞争力四级指标优劣势对比分析

   20.2 广西壮族自治区经济综合竞争力各级指标具体分析

    1.广西壮族自治区宏观经济竞争力指标排名变化情况

    2.广西壮族自治区产业经济竞争力指标排名变化情况

    3.广西壮族自治区可持续发展竞争力指标排名变化情况

    4.广西壮族自治区财政金融竞争力指标排名变化情况

    5.广西壮族自治区知识经济竞争力指标排名变化情况

    6.广西壮族自治区发展环境竞争力指标排名变化情况

    7.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作用竞争力指标排名变化情况

    8.广西壮族自治区发展水平竞争力指标排名变化情况

    9.广西壮族自治区统筹协调竞争力指标排名变化情况

  B.22 21 海南省经济综合竞争力评价分析报告

   21.1 海南省经济综合竞争力总体分析

    1.海南省经济综合竞争力一级指标概要分析

    2.海南省经济综合竞争力各级指标动态变化分析

    3.海南省经济综合竞争力各级指标优劣势结构分析

    4.海南省经济综合竞争力四级指标优劣势对比分析

   21.2 海南省经济综合竞争力各级指标具体分析

    1.海南省宏观经济竞争力指标排名变化情况

    2.海南省产业经济竞争力指标排名变化情况

    3.海南省可持续发展竞争力指标排名变化情况

    4.海南省财政金融竞争力指标排名变化情况

    5.海南省知识经济竞争力指标排名变化情况

    6.海南省发展环境竞争力指标排名变化情况

    7.海南省政府作用竞争力指标排名变化情况

    8.海南省发展水平竞争力指标排名变化情况

    9.海南省统筹协调竞争力指标排名变化情况

  B.23 22 重庆市经济综合竞争力评价分析报告

   22.1 重庆市经济综合竞争力总体分析

    1.重庆市经济综合竞争力一级指标概要分析

    2.重庆市经济综合竞争力各级指标动态变化分析

    3.重庆市经济综合竞争力各级指标优劣势结构分析

    4.重庆市经济综合竞争力四级指标优劣势对比分析

   22.2 重庆市经济综合竞争力各级指标具体分析

    1.重庆市宏观经济竞争力指标排名变化情况

    2.重庆市产业经济竞争力指标排名变化情况

    3.重庆市可持续发展竞争力指标排名变化情况

    4.重庆市财政金融竞争力指标排名变化情况

    5.重庆市知识经济竞争力指标排名变化情况

    6.重庆市发展环境竞争力指标排名变化情况

    7.重庆市政府作用竞争力指标排名变化情况

    8.重庆市发展水平竞争力指标排名变化情况

    9.重庆市统筹协调竞争力指标排名变化情况

  B.24 23 四川省经济综合竞争力评价分析报告

   23.1 四川省经济综合竞争力总体分析

    1.四川省经济综合竞争力一级指标概要分析

    2.四川省经济综合竞争力各级指标动态变化分析

    3.四川省经济综合竞争力各级指标优劣势结构分析

    4.四川省经济综合竞争力四级指标优劣势对比分析

   23.2 四川省经济综合竞争力各级指标具体分析

    1.四川省宏观经济竞争力指标排名变化情况

    2.四川省产业经济竞争力指标排名变化情况

    3.四川省可持续发展竞争力指标排名变化情况

    4.四川省财政金融竞争力指标排名变化情况

    5.四川省知识经济竞争力指标排名变化情况

    6.四川省发展环境竞争力指标排名变化情况

    7.四川省政府作用竞争力指标排名变化情况

    8.四川省发展水平竞争力指标排名变化情况

    9.四川省统筹协调竞争力指标排名变化情况

  B.25 24 贵州省经济综合竞争力评价分析报告

   24.1 贵州省经济综合竞争力总体分析

    1.贵州省经济综合竞争力一级指标概要分析

    2.贵州省经济综合竞争力各级指标动态变化分析

    3.贵州省经济综合竞争力各级指标优劣势结构分析

    4.贵州省经济综合竞争力四级指标优劣势对比分析

   24.2 贵州省经济综合竞争力各级指标具体分析

    1.贵州省宏观经济竞争力指标排名变化情况

    2.贵州省产业经济竞争力指标排名变化情况

    3.贵州省可持续发展竞争力指标排名变化情况

    4.贵州省财政金融竞争力指标排名变化情况

    5.贵州省知识经济竞争力指标排名变化情况

    6.贵州省发展环境竞争力指标排名变化情况

    7.贵州省政府作用竞争力指标排名变化情况

    8.贵州省发展水平竞争力指标排名变化情况

    9.贵州省统筹协调竞争力指标排名变化情况

  B.26 25 云南省经济综合竞争力评价分析报告

   25.1 云南省经济综合竞争力总体分析

    1.云南省经济综合竞争力一级指标概要分析

    2.云南省经济综合竞争力各级指标动态变化分析

    3.云南省经济综合竞争力各级指标优劣势结构分析

    4.云南省经济综合竞争力四级指标优劣势对比分析

   25.2 云南省经济综合竞争力各级指标具体分析

    1.云南省宏观经济竞争力指标排名变化情况

    2.云南省产业经济竞争力指标排名变化情况

    3.云南省可持续发展竞争力指标排名变化情况

    4.云南省财政金融竞争力指标排名变化情况

    5.云南省知识经济竞争力指标排名变化情况

    6.云南省发展环境竞争力指标排名变化情况

    7.云南省政府作用竞争力指标排名变化情况

    8.云南省发展水平竞争力指标排名变化情况

    9.云南省统筹协调竞争力指标排名变化情况

  B.27 26 西藏自治区经济综合竞争力评价分析报告

   26.1 西藏自治区经济综合竞争力总体分析

    1.西藏自治区经济综合竞争力一级指标概要分析

    2.西藏自治区经济综合竞争力各级指标动态变化分析

    3.西藏自治区经济综合竞争力各级指标优劣势结构分析

    4.西藏自治区经济综合竞争力四级指标优劣势对比分析

   26.2 西藏自治区经济综合竞争力各级指标具体分析

    1.西藏自治区宏观经济竞争力指标排名变化情况

    2.西藏自治区产业经济竞争力指标排名变化情况

    3.西藏自治区可持续发展竞争力指标排名变化情况

    4.西藏自治区财政金融竞争力指标排名变化情况

    5.西藏自治区知识经济竞争力指标排名变化情况

    6.西藏自治区发展环境竞争力指标排名变化情况

    7.西藏自治区政府作用竞争力指标排名变化情况

    8.西藏自治区发展水平竞争力指标排名变化情况

    9.西藏自治区统筹协调竞争力指标排名变化情况

  B.28 27 陕西省经济综合竞争力评价分析报告

   27.1 陕西省经济综合竞争力总体分析

    1.陕西省经济综合竞争力一级指标概要分析

    2.陕西省经济综合竞争力各级指标动态变化分析

    3.陕西省经济综合竞争力各级指标优劣势结构分析

    4.陕西省经济综合竞争力四级指标优劣势对比分析

   27.2 陕西省经济综合竞争力各级指标具体分析

    1.陕西省宏观经济竞争力指标排名变化情况

    2.陕西省产业经济竞争力指标排名变化情况

    3.陕西省可持续发展竞争力指标排名变化情况

    4.陕西省财政金融竞争力指标排名变化情况

    5.陕西省知识经济竞争力指标排名变化情况

    6.陕西省发展环境竞争力指标排名变化情况

    7.陕西省政府作用竞争力指标排名变化情况

    8.陕西省发展水平竞争力指标排名变化情况

    9.陕西省统筹协调竞争力指标排名变化情况

  B.29 28 甘肃省经济综合竞争力评价分析报告

   28.1 甘肃省经济综合竞争力总体分析

    1.甘肃省经济综合竞争力一级指标概要分析

    2.甘肃省经济综合竞争力各级指标动态变化分析

    3.甘肃省经济综合竞争力各级指标优劣势结构分析

    4.甘肃省经济综合竞争力四级指标优劣势对比分析

   28.2 甘肃省经济综合竞争力各级指标具体分析

    1.甘肃省宏观经济竞争力指标排名变化情况

    2.甘肃省产业经济竞争力指标排名变化情况

    3.甘肃省可持续发展竞争力指标排名变化情况

    4.甘肃省财政金融竞争力指标排名变化情况

    5.甘肃省知识经济竞争力指标排名变化情况

    6.甘肃省发展环境竞争力指标排名变化情况

    7.甘肃省政府作用竞争力指标排名变化情况

    8.甘肃省发展水平竞争力指标排名变化情况

    9.甘肃省统筹协调竞争力指标排名变化情况

  B.30 29 青海省经济综合竞争力评价分析报告

   29.1 青海省经济综合竞争力总体分析

    1.青海省经济综合竞争力一级指标概要分析

    2.青海省经济综合竞争力各级指标动态变化分析

    3.青海省经济综合竞争力各级指标优劣势结构分析

    4.青海省经济综合竞争力四级指标优劣势对比分析

   29.2 青海省经济综合竞争力各级指标具体分析

    1.青海省宏观经济竞争力指标排名变化情况

    2.青海省产业经济竞争力指标排名变化情况

    3.青海省可持续发展竞争力指标排名变化情况

    4.青海省财政金融竞争力指标排名变化情况

    5.青海省知识经济竞争力指标排名变化情况

    6.青海省发展环境竞争力指标排名变化情况

    7.青海省政府作用竞争力指标排名变化情况

    8.青海省发展水平竞争力指标排名变化情况

    9.青海省统筹协调竞争力指标排名变化情况

  B.31 30 宁夏回族自治区经济综合竞争力评价分析报告

   30.1 宁夏回族自治区经济综合竞争力总体分析

    1.宁夏回族自治区经济综合竞争力一级指标概要分析

    2.宁夏回族自治区经济综合竞争力各级指标动态变化分析

    3.宁夏回族自治区经济综合竞争力各级指标优劣势结构分析

    4.宁夏回族自治区经济综合竞争力四级指标优劣势对比分析

   30.2 宁夏回族自治区经济综合竞争力各级指标具体分析

    1.宁夏回族自治区宏观经济竞争力指标排名变化情况

    2.宁夏回族自治区产业经济竞争力指标排名变化情况

    3.宁夏回族自治区可持续发展竞争力指标排名变化情况

    4.宁夏回族自治区财政金融竞争力指标排名变化情况

    5.宁夏回族自治区知识经济竞争力指标排名变化情况

    6.宁夏回族自治区发展环境竞争力指标排名变化情况

    7.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府作用竞争力指标排名变化情况

    8.宁夏回族自治区发展水平竞争力指标排名变化情况

    9.宁夏回族自治区统筹协调竞争力指标排名变化情况

  B.32 31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经济综合竞争力评价分析报告

   31.1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经济综合竞争力总体分析

    1.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经济综合竞争力一级指标概要分析

    2.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经济综合竞争力各级指标动态变化分析

    3.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经济综合竞争力各级指标优劣势结构分析

    4.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经济综合竞争力四级指标优劣势对比分析

   31.2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经济综合竞争力各级指标具体分析

    1.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宏观经济竞争力指标排名变化情况

    2.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产业经济竞争力指标排名变化情况

    3.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可持续发展竞争力指标排名变化情况

    4.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财政金融竞争力指标排名变化情况

    5.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知识经济竞争力指标排名变化情况

    6.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发展环境竞争力指标排名变化情况

    7.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政府作用竞争力指标排名变化情况

    8.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发展水平竞争力指标排名变化情况

    9.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统筹协调竞争力指标排名变化情况

 BⅢ 专题分析报告

  B.33 专题一 新常态下中国省域经济发展的动力结构分析

   一 新常态下对中国省域经济发展传统动力的反思

    (一)中国省域经济发展传统动力的“功”与“过”

     1.传统经济发展动力曾快速有效地推动中国省域经济发展

     2.传统经济发展动力带来了许多问题

     3.传统经济发展动力发挥的作用逐渐减弱

    (二)新常态对中国省域经济发展动力的新要求

     1.新常态迫切要求经济领域深化改革

     2.新常态迫切要求经济发展转向创新驱动

     3.新常态迫切要求经济转型升级

   二 新常态下中国省域经济发展正处于动力升级的关键时期

    (一)省域经济发展动力转变时期的“关键性”特征表现

     1.省域经济正处于发展动力升级的“矛盾期”

     2.省域经济正处于发展动力升级的“迷茫期”

     3.省域经济正处于发展动力升级的“试验期”

     4.省域经济正处于发展动力升级的“突围期”

    (二)新常态下中国省域经济发展新动力是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源泉

     1.省域经济的潜在竞争力更深入挖掘

     2.省域经济的制度软实力更充分释放

     3.省域经济的波动承受力更为关键

     4.省域经济的发展持续力更得到注重

   三 新常态下中国省域经济发展动力调整的趋向

    (一)冲破固化藩篱,向深化改革要动力

    (二)冲破保守藩篱,向科技创新要动力

    (三)冲破僵化藩篱,向转型升级要动力

   四 新常态下中国省域经济发展动力的政策建议

    (一)深入挖掘动力源泉,确保新动力运行的稳定性和持续性

    (二)畅通动力传导机制,确保新动力作用的高效性和连续性

    (三)破解动力实施的障碍,确保新动力作用的实效性和常态化

  B.34 专题二 新常态下中国省域产业结构分析

   一 新常态下中国产业结构调整阵痛期的背景分析

    (一)金融危机促发全球产业大变革

     1.发达国家的制造业回归以及新兴产业的发展促使了全球产业链重构

     2.新兴经济体产业转型升级面临艰巨的外部挑战

    (二)当前我国呈现出产业发展困局

     1.经济下行压力需要产业发展稳增长

     2.生态环境改善倒逼产能化解与产业转型升级

     3.发展新兴产业亟须创新驱动

   二 新常态下中国及省域的产业结构变动分析

    (一)新常态下中国产业结构变动状况分析

     1.三次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趋于合理

     2.三次产业带动经济增长状况逐步优化

     3.工业生产稳步增加,增长速度逐年放缓

     4.新兴产业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迅速

    (二)新常态下中国省域产业结构状况分析

     1.各省、区、市三次产业结构状况分析(见表2-7)

     2.部分省、区、市三次产业带动经济增长状况分析

     3.中国各省、区、市新兴产业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状况分析

     4.新常态下中国省域产业结构状况的简要评述

   三 新常态下中国省域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分析

    1.依靠传统产业带动经济增长难以为继

    2.第二产业升级乏力与第三产业增长缓慢

    3.科技创新与高新技术驱动作用较低

    4.区域产业发展失衡,难以适应当前经济发展形势

    5.产能过剩成为当前产业升级的重大阻力

   四 新常态下中国省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政策建议

    1.推进新兴产业快速发展,助推新常态下经济稳定增长

    2.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推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3.创新驱动产业高端转型,提升产业国际竞争力

    4.优化产业布局,整体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5.坚持市场导向的资源配置方式,优化产业结构,消化过剩产能

  B.35 专题三 新常态下中国省域城乡结构分析

   一 新常态下中国省域城乡结构调整的形势分析

    (一)新型城镇化是最大的结构调整

    (二)土地制度改革是城乡结构调整的突破点

    (三)城乡结构调整是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必然选择

   二 新常态下中国省域城乡结构调整的现状分析

    (一)城乡人口结构

    (二)城乡收入结构

    (三)城乡消费结构

    (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

   三 新常态下中国省域城乡结构调整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省域城镇化水平差异比较明显

    (二)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依然较大

    (三)城乡资源配置失衡问题仍然存在

    (四)城乡二元结构下的农村环境问题较为严峻

   四 新常态下中国省域城乡结构调整优化的发展路径

    (一)努力提高农民收入水平,进一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二)深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加快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三)加大财政支农力度,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四)切实抓好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深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B.36 专题四 新常态下中国省域需求结构优化升级分析

   一 新常态下中国省域需求结构优化升级的背景分析

    1.需求结构优化升级是顺应后危机时代国际经济贸易形势变化的客观要求

    2.需求结构优化升级是顺应中国经济增速迎来新的换挡期的需要

    3.需求结构优化升级是中国实现产业结构更为健康成长的必由之路

    4.需求结构优化升级是我国消化前期刺激政策的关键手段

   二 新常态下中国省域需求结构演进的特征分析

    (一)新常态下中国总体需求结构演进分析

     1.国内生产总值各组成部分数值变化情况

      (1)消费和投资持续平稳增长,但增速减缓

      (2)货物和服务净流出在波动中略有下降,2008年为历史的最高水平

     2.国内生产总值各组成部分比率变动情况分析

      (1)消费率略有上升,但依然偏低

      (2)投资率仍然位居高位,但增速放缓

      (3)出口增速出现换挡,但降幅放缓

     3.三大需求对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率以及拉动率变动特征分析

      (1)资本和消费对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率在波动中有所上升,但货物和服务净流出对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率在波动中明显下降

      (2)三大需求对国内生产总值的拉动作用均有所下降

      (3)小结

     4.消费需求结构演进特征分析

      (1)居民消费支出是扩大内需的主力,但居民消费支出比重略有下降

      (2)城镇居民消费支出高于农村居民消费支出,但农村市场未来消费增长潜力巨大

      (3)居民消费水平逐步提升,城乡消费水平差距缩小

    (二)新常态下中国需求结构演进的区域差异分析

     1.各区域最终消费支出、资本形成总额、货物和服务净流出分析

      (1)各省市自治区国内生产总值构成情况分析

      (2)四大区域国内生产总值构成情况分析

     2.各区域消费率、投资率和净出口率差异分析

      (1)各省区市消费率、投资率和净出口率的差异分析

      (2)四大区域消费率、投资率及净出口率差异分析

     3.消费需求结构区域差异分析

      (1)31个省区市消费需求结构区域差异分析

      (2)四大区域消费需求结构分析

     4.居民消费水平区域差异分析

   三 新常态下中国省域需求结构的变化趋势

    1.投资增长放缓,服务主导型经济初现,结构优化驱动消费发挥拉动经济增长的基础性作用

    2.“微刺激”常态化,保障经济稳定运行,改革驱动投资发挥拉动经济增长的关键作用

    3.传统出口需求减弱,创新驱动新比较优势培育,发挥拉动经济增长的支撑作用

    4.互联网思维驱动有效供给,挖掘消费潜力,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新生力量

   四 新常态下中国省域需求结构优化升级的政策建议

    1.宏观治理消费,提供消费保障,释放消费潜力

    2.转变投资方式,推进有效投资,带动产业与消费升级

    3.激励并保障企业创新,促进有效供给,提升消费层次

    4.发力产业中端,扶持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协调发展,重塑比较优势

    5.建设省域特色自贸区,推进投资与贸易便利化综合改革,释放制度红利

  B.37 专题五 新常态下中国省域收入分配结构分析

   一 新常态下中国省域收入分配结构调整的形势分析

    1.“人口红利”和劳动力结构调整

    2.新型城镇化下的劳动力转移

    3.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资本转移

    4.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完善

   二 新常态下中国省域收入分配结构调整的状况分析

    (一)初次分配结构调整现状

     1.资本所得收入分配调整现状

     2.税收所得收入分配调整现状

     3.劳动所得收入分配调整现状

    (二)再分配结构调整现状

     1.城乡居民收入分配结构调整现状

      (1)城镇居民收入结构分析

      (2)农村居民收入来源结构

      (3)城乡居民收入比

     2.行业收入分配结构调整现状

     3.区域收入分配结构调整现状

   三 新常态下中国省域收入分配结构调整的趋势分析

    1.行业垄断利润逐步下降

    2.劳动报酬收入比重逐步上升

    3.政府税收来源的逐步调整

    4.城乡收入相对差距逐步缩小

    5.区域收入差距逐步缩小

   四 新常态下加快中国省域收入分配改革政策建议

    1.逐步提高初次分配的公平性

    2.完善财政管理制度

    3.深化税收体系改革

    4.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5.推进机关事业单位收入分配改革

 BⅣ 附录

  B.38 附录1 中国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

  B.39 附录2 2013年中国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评价指标得分和排名情况

   一 2013年中国省域宏观经济竞争力及三级指标得分和排名情况

   二 2013年中国省域产业经济竞争力及三级指标得分和排名情况

   三 2013年中国省域可持续发展竞争力及三级指标得分和排名情况

   四 2013年中国省域财政金融竞争力及三级指标得分和排名情况

   五 2013年中国省域知识经济竞争力及三级指标得分和排名情况

   六 2013年中国省域发展环境竞争力及三级指标得分和排名情况

   七 2013年中国省域政府作用竞争力及三级指标得分和排名情况

   八 2013年中国省域发展水平竞争力及三级指标得分和排名情况

   九 2013年中国省域统筹协调竞争力及三级指标得分和排名情况

   十 2013年中国省经济综合竞争力及二级指标得分和排名情况

  B.40 附录3 2013年中国31个省、区、市主要经济指标数据

  B.41 参考文献

  B.42 后记

 摘要

 Abstract

 皮书数据库

经济综合竞争力是一个地区、一个产业或行业在市场经济的激烈竞争中占据优势、处于不败之地的关键因素。省域经济作为中国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在当代中国经济的发展中,中国要增强经济发展的内生活力和动力,就必须着眼和着力提升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全书共三大部分。第一部分为总报告,旨在从总体上评价分析2012~2013年中国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的发展变化,揭示中国各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的优劣势和变化特征,提出增强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的基本路径、方法和对策,为我国区域经济战略决策提供分析依据。第二部分为分报告,通过对2012~2013年中国31个省、区、市(不包括港澳台)经济综合竞争力进行比较分析和评价,明确各自内部的竞争优势和薄弱环节,追踪研究各省、区、市经济综合竞争力的演化轨迹和提升方向。第三部分为专题分析报告,本次专题开辟了新常态下中国省域经济结构分析内容,深度剖析了新常态下中国省域经济在动力结构、产业结构、城乡结构、需求结构、分配结构五个方面的结构变化和发展趋势,深入追踪研究省域经济发展与省域综合竞争力的内在关系,为提升中国经济综合竞争力提供有价值的决策依据。附录部分,收录了本书关于中国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指标评价体系的设置情况和各级指标得分及排名情况,以及2012~2013年中国31个省、区、市主要经济指标的统计数据,可为广大读者进行定量化分析提供数据参考。

1.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13》,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3。

2.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14》,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4。

3.中国科技统计:http://www.sts.org.cn。

4.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中国农产品进出口月度统计报告》。

5.中国人民银行:《2012中国区域金融运行报告》,http://www.pbc.gov.cn。

6.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总署:《2012年新闻出版产业分析报告》。

7.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8.谢旭人:《为国理财 为民服务——党的十六大以来财政发展改革成就》,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9.高培勇等:《中国公共财政建设报告2012》(全国版),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

10.高培勇等:《中国公共财政建设报告2012》(地方版),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

11.娄峥嵘:《我国公共服务财政支出效率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

12.李扬:《中国金融改革30年》,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

13.吴晓灵:《中国金融体制改革30年回顾与展望》,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14.汪小亚:《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研究》,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9。

15.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60年来中国财政发展历程与若干重要节点》,《改革》2009年第10期。

16.黄麟:《促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地方财政体制改革研究》,《改革与战略》2011年第12期。

17.贾康:《“十二五”时期中国财政制度改革》,《财政研究》2011年第7期。

18.贾敬全:《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财政政策研究》,《经济问题探索》2011年第5期。

19.刘迎霜:《中国金融体制改革历程——基于金融机构、金融市场、金融监管视角的叙述》,《南京社会科学》2011年第4期。

20.孙晓霞:《统筹规划“十二五”开局之年的财政金融工作》,《中国财政》2011年第5期。

21.贾晓俊、岳希明:《我国均衡性转移支付资金分配机制研究》,《经济研究》2012年第1期。

22.尹晨、严立新:《中国农村金融改革与发展战略刍议》,《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12年第1期。

23.刘丽娟:《完善公共财政体制 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广东行政学院学报》2012年第1期。

24.李森:《论集权、分权均衡的实现及我国财政体制的优化》,《税务与经济》2012年第2期。

25.曲凤杰:《加快金融改革开放 推动金融体系国际化进程》,《宏观经济管理》2012年第3期。

26.魏加宁:《加快金融体制改革 化解金融潜在风险》,《经济研究参考》2012年第8期。

27.郑新立:《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五大关键点》,《经济研究参考》2012年第8期。

28.周小川:《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国金融业改革发展取得巨大成就》,《金融时报》2012年9月19日。

29.《十六大以来中国资本市场改革发展概况》,《证券时报》2011年10月31日。

30.樊华、周德祥:《中国省域科技创新效率演化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科研管理》2012年第1期。

31.何莉娟:《关于建设区域科技创新信息服务平台的思考》,《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2年第12期。

32.李葳、王宏起:《区域科技创新平台体系建设与运行策略》,《科技进步与对策》2012年第6期。

33.李应生:《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的难点与对策研究》,《河南科技》2012年第2期。

34.宋平:《中日韩三国科技创新能力的比较与启示》,《山东社会科学》2012年第7期。

35.谭文华等:《福建省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的回顾与展望》,《福建农林大学学报》2011年第2期。

36.万娜:《我国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带来的思考》,《科技创新导报》2011年第27期。

37.许楠、王立岩:《创新型城市科技创新系统运行机制与效率测度》,《统计与决策》2012年第13期。

38.国家统计局:《从十六大到十八大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报告之一》,http://www.stats.gov.cn/tjfx/ztfx/sbdcj/t20120815_402827873.htm。

39.国家统计局:《“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报告之十六: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取得重要进展》,http://www.stats.gov.cn/tjfx/ztfx/sywcj/t20110311_402 709772.htm。

40.白瑞雪、翟珊珊:《基于产业链视角的“十二五”时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12年第4期。

41.逯元堂等:《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环境成效实证分析》,《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1年第12期。

42.余子鹏、刘勇:《我国产业结构调整与要素效率关系分析》,《经济学家》2011年第8期。

43.盛朝迅:《比较优势因素变化对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经济纵横》2012年第8期。

44.赵弘等:《比较视角下的北京信息服务业竞争力分析》,《中国科技论坛》2009年第7期。

45.张耘:《北京国际科技创新枢纽建设与世界城市战略研究》,《开放导报》2011年第5期。

46.韩利红等:《河北省创新型科技人才竞争力评价与分析》,《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6期。

47.陶军:《基于产业集群战略的内蒙古“西部经济区”核心竞争力提升的研究》,《开发研究》2011年第3期。

48.荣宏庆:《辽宁装备制造业竞争力现状与比较优势分析》,《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1期。

49.李冬:《吉林省农产品出口贸易竞争力的测算与分析》,《经济纵横》2009年第7期。

50.项卫星等:《黑龙江省文化产业竞争力分析》,《学习与探索》2010年第3期。

51.吴仁伟等:《上海国际竞争力评估与比较分析》,《社会科学》2009年第10期。

52.高山:《主要国际金融中心竞争力比较及对上海的启示》,《社会科学研究》2009年第4期。

53.杨道建等:《江苏省区域竞争力实证研究》,《科技管理研究》2010年第22期。

54.吕品等:《浙江传统制造业国际竞争力实证分析》,《华东经济管理》2009年第9期。

55.黄祖辉等:《浙江省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影响因素——基于双钻石模型的对比分析》,《浙江社会科学》2010年第9期。

56.智颖飙等:《安徽资源环境绩效评估研究》,《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第5期。

57.张文兵:《安徽省制造业竞争力分析》,《国际贸易问题》2007年第9期。

58.安增军等:《中国区域经济视角的“海峡西岸经济区”构建与福建经济竞争力提升》,《经济管理》2007年第14期。

59.郑珍远等:《福建省高新技术产业竞争力评价研究——华东六省一市的比较分析》,《东南学术》2010年第5期。

60.黄新建等:《江西省城市化进程与城市竞争力研究》,《企业经济》2008年第6期。

61.戚汝庆:《山东科技竞争力分析及对策建议》,《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2期。

62.陈宏:《河南省工业竞争力研究——基于因子分析方法》,《河南社会科学》2010年第2期。

63.张俊飚等:《湖北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的现状分析及提升对策》,《湖北社会科学》2010年第12期。

64.李梦觉:《湖南工业竞争力的横向评价》,《统计与决策》2008年第9期。

65.屈韬:《FDI对广东外贸商品结构和产业竞争力的影响》,《广东商学院学报》2011年第2期。

66.罗天洪等:《创新视角下重庆市装备制造业竞争力提升机理研究》,《科技进步与对策》2011年第3期。

67.武友德等:《云南省地区综合经济实力与竞争力比较研究》,《经济问题探索》2009年第5期

68.何亚东:《我国服务贸易竞争力及发展战略研究》,《国际贸易研究》2010年第8期。

69.杨洁:《陕西经济对外开放的实证分析及发展对策》,《理论导刊》2010年第5期。

70.张涑贤等:《基于拓展偏离-份额法的陕西省服务业竞争力及发展对策分析》,《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1期。

71.姚丽娟:《创新型产业集群是提升欠发达区域竞争力的战略选择——以甘肃为例》,《甘肃社会科学》2009年第3期。

72.魏晓强等:《青海旅游业综合竞争力评价与预测分析》,《开发研究》2011年第2期。

73.尚慧丽:《提升区域服务业竞争力的对策研究》,《经济纵横》2010年第1期。

74.陈红川:《高新技术产业竞争力评价实证研究》,《软科学》2010年第8期。

75.温晓娟、马春光:《企业国际竞争力相关概念辨析与影响因素探讨》,《经济问题探索》2010年第7期。

76.李清彬、金相郁等:《要素适宜度与中国区域经济协调:内涵与机制》,《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0年第7期。

77.张纯记:《中国省级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动态综合评价》,《工业技术经济》2010年第7期。

78.赵作斌:《刍议区域经济核心竞争力理论与实践》,《经济问题》2008年第3期。

79.孙翠兰:《“十二五”时期区域经济、社会进一步协调发展总体思路》,《当代经济》2010年第13期。

80.郑甘澍:《金融危机对我国区域经济影响的分析及其思考》,《中国经济问题》2010年第3期。

81.税伟:《区域竞争力的国际争论及启示》,《人文地理》2010年第1期。

82.周广亮:《基于主成分分析的省级区域竞争力评价》,《经济研究参考》2010年第65期。

83.卢启程等:《国内外区域竞争力研究现状与分析》,《经济问题探索》2011年第3期。

84.陈梦筱:《中国六大经济区竞争力与发展定位研究》,《经济问题探索》2011年第10期。

85.相丽玲等:《我国区域知识竞争力的关键要素分析》,《情报理论与实践》2011年第3期。

86.邬云峰等:《中国“准”经济增长第四极竞争力比较研究》,《探索》2011年第4期。

87.赵敏、潘晓广:《环境规制、技术创新与经济转型的理性思考》,《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11期。

88.刘立峰:《各地区“十二五”规划比较》,《中国投资》2011年第12期。

89.樊华、周德祥:《中国省域科技创新效率演化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科研管理》2012年第1期。

90.何莉娟:《关于建设区域科技创新信息服务平台的思考》,《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2年第12期。

91.李葳、王宏起:《区域科技创新平台体系建设与运行策略》,《科技进步与对策》2012年第6期。

92.李应生:《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的难点与对策研究》,《河南科技》2012年第2期。

93.宋平:《中日韩三国科技创新能力的比较与启示》,《山东社会科学》2012年第7期。

94.许楠、王立岩:《创新型城市科技创新系统运行机制与效率测度》,《统计与决策》2012年第13期。

95.徐光耀、宋卫国:《2011~2012全球竞争力指数与中国的创新型国家建设》,《中国科技论坛》2012年第7期。

96.马蕾、刘小斌、宋华明等:《创新驱动战略下的创新高速公路初探》,《科技与经济》2011年第6期。

97.顾飞、黄睿:《创新驱动战略价值解析》,《重庆电子工程学院学报》2011年第4期。

98.刘志彪:《从后发到先发:关于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的理论思考》,《产业经济研究》2011年第4期。

99.魏后凯、高春亮:《中国区域协调发展态势与政策调整思路》,《河南社会科学》2012年第1期。

100.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课题组:《“十二五”时期促进我国区域协调发展的重点任务和政策建议》,《宏观经济研究》2010年第5期。

101.熊辉、杨泰龙、胡柳娟:《论新时期我国统筹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2年第2期。

102.向延平:《区域协调发展的国际经验及启示》,《宏观经济管理》2013年第4期。

103.汪阳红:《“十二五”时期促进我国区域协调发展的重点》,《宏观经济管理》2010年第7期。

104.张伟丽、李建新:《中国行政区经济协调发展的空间格局及演化分析》,《经济地理》2013年第6期。

105.姬兆亮、戴永翔、胡伟:《政府协同治理:中国区域协调发展协同治理的实现路径》,《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2期。

106.杜鹰:《区域协调发展的基本思路与重点任务》,《求是》2012年第4期。

107.沙治慧:《公共投资与经济发展的区域协调性研究》,《经济学动态》2012年第5期。

108.刘丽、齐磊:《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的对策建议》,《农业考古》2011年第6期。

109.徐昭锟:《我国统筹城乡养老保障制度的探讨》,《劳动保障世界》2013年第1期。

110.申曙光、吴昱杉:《我国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城乡统筹的关键问题分析》,《中国医疗保险》2013年第6期。

111.吴海东:《城乡统筹中的发展机制探析》,《天府新论》2013年第2期。

112.田穗、张艺壤:《城乡统筹发展下社会保障制度完善》,《商业时代》2013年第2期。

113.田丰:《世界经济新看点》,《经济日报》,2013年12月6日。

114.何奕:《区域协调发展面临的问题及解决路径》,《光明日报》,2012年6月24日。

115.鞠姗:《国际贸易格局对中国的影响及对策》,《光明日报》,2013年11月13日。

116.吴洪英:《世界经济步入长期复杂调整期》,《经济日报》,2013年11月12日。

117.范恒山、孙久文、陈宣庆:《中国区域协调发展研究》,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

118.魏后凯:《中国区域协调发展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

119.中共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公报,2010年10月。

120.刘庶明:《全国各地“十二五”规划纲要建议比较研究》,吉林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2011。

121.延昕珂:《我国企业科技创新的问题与对策研究》,武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

122.钟经文:《挖掘新动力,开拓新格局》,《经济日报》,2014年12月7日。

123.新华时评:《“新常态”中有新亮点》,新华网2014年10月21日,http://news.xinhuanet.com/2014-10/21/c_1112916976.htm。

124.《新常态定位我国经济发展大逻辑》,光明网2014年12月14日,http://economy.gmw.cn/newspaper/2014-12/14/content_102868207.htm。

125.刘伟、苏剑:《“新常态”下的中国宏观调控》,《经济科学》2014年第4期。

126.胡家勇:《经济“新常态”下区域发展动力的转换》,《区域经济评论》2014年第6期。

127.王军:《适应新常态寻求新动力》,《中国经贸导刊》2014年7月上。

128.刘元春:《“新常态”需除“旧教条”》,《光明日报》2014年6月23日第011版。

129.方竹兰:《经济“新常态”下的区域发展动力源于创新》,《区域经济评论》2014年第6期。

130.周程程:《国家统计局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副主任潘建成:新常态下经济增长仍有三大动力》,每经网,2014年10月23日,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4-10-23/870841.html。

131.《中央经济工作会闭幕:提2015年5项任务(全文)》,中财网,2014年12月11日,http://news.cnfol.com/guoneicaijing/20141211/19676282.shtml。

132.张中华:《论产业结构、投资结构与需求结构》,《财贸经济》,2000第1期。

133.张连城、李方正:《中国需求结构失衡判定的国际比较》,《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14年第4期。

134.李春顶、夏枫林:《中美需求结构比较与中国未来的需求结构优化》,《中国市场》2014年第3期。

135.徐伟:《中国开放型经济需求管理》,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1年11月。

136.纪明:《中国需求结构演进研究》,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3年1月。

137.内蒙古发展研究中心:《中国经济“三期叠加”:换挡期、阵痛期、消化期》,《领导决策信息》2013年第32期,http://www.nmg.cei.gov.cn/jcxx/201309/t20130906_164459.html。

138.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阐释新常态九大特征:《稳增长成明年首务》,http://www.guancha.cn/economy/2014_12_12_303130.shtml,2014年12月12日。

139.魏江、周丹:《我国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需求结构及发展态势》,《经济管理》2010年第8期。

140.夏杰长:《以扩大消费需求为着力点调整我国总需求结构》,《经济学动态》2012第2期。

141.张蔷:《中国城市文化创意产业现状、布局及发展对策》,《地理科学进展》2013第8期。

142.赵永新:《协同创新应对产业链竞争》,《人民日报》2014年12月22日第10版。

143.刘勇:《为转型升级构筑坚实的需求基础》,《经济日报》2014年12月16日第12版。

144.江宝章、贺林平、朱少军:《自贸区扩容,蓄力新常态》,《人民日报》2014年12月16日第10版。

145.马一德:《经济立法,引领“新常态”》,《经济日报》2014年12月4日第12版。

146.曹立编《中国经济新常态》,北京:新华出版社,2014。

147.吴敬琏等著、胡舒立等编《新常态改变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谈大趋势》,北京:民主与建设出版社,2014。

148.高帆:《中国城乡二元经济结构转化:理论阐释与实证分析》,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12。

149.白永秀、吴丰华、周江燕、吴振磊等:《2014中国省域城乡社会一体化水平评价报告》,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4。

150.张桂文:《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促进城乡二元结构转型》,《当代经济研究》2014年第3期。

151.安虎森、吴浩波:《我国城乡结构调整和城镇化关系研究——一种新经济地理学的视角》,《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4期。

152.李兴江、张亚伟:《基于超边际视角的城乡二元结构与城镇化发展分析》,《商业研究》2014年第5期。

153.陆学艺、杨桂宏:《破除城乡二元结构体制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3期。

154.王颂吉、白永秀:《中国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转化趋向及影响因素——基于产业和空间两种分解方法的测度与分析》,《中国软科学》2013年第8期。

155.黄茂兴等:《中国省域经济热点问题研究》,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4。

156.管清友:《产业结构调整进入新常态》,《中国经济和信息化》2014年第12期。

157.杜传忠:《新常态关键应在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http://business.sohu.com/20141101/n405676529.shtml。

158.陈婷婷:《前有“劲敌”后有“追兵”中国制造何去何从?》,http://finance.chinanews.com/cj/2012/11-09/4315816.shtml。

159.谭志娟:《多数据凸显经济下行压力加大》,http://www.cb.com.cn/economy/2014_1213/1101385.html。

160.刘伟、苏剑:《“新常态”下的中国宏观调控》,《经济科学》2014年第4期。

161.林毅夫、苏剑:《论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换》,《管理世界》2007年第11期。

162.贺海峰:《把脉地方经济“新常态”——对话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部主任张占斌》,《决策》2014年第10期。

163.张启良:《经济增长新常态下的就业问题探析》,《统计与咨询》2014年第5期。

164.王耀中、帅先富:《努力推动服务业大发展》,《经济日报》2011年7月11日第14版。

165.慎海雄:《实现从“汗水式增长”到“创新式增长”的跨越》,http://news.xinhuanet.com/comments/2014-08/18/c_1112112937.htm。

166.于良春、菅敏杰:《行业垄断与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影响因素分析》,《产业经济研究》2013第2期。

167.沈卫平:《提高劳动收入比重的主要路径》,《现代经济探讨》2010第11期。

168.张车伟:《中国劳动报酬份额变动与总体工资水平估算及分析》,《经济学动态》2012第9期。

169.李稻葵、刘霖林、王红领:《GDP中劳动份额演变的U型规律》,《经济研究》2009年第1期。

170.张雷宝:《认识税收工作的“新常态”》,《中国税务报》2014年11月5日。

171.郭庆旺、吕冰洋:《论税收对要素收入分配的影响》,《经济研究》2011年第6期。

172.中共中央宣传部理论局:《理论热点面对面2007》,学习出版社,2007。

173.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2013年3月5日。

174.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2014年3月5日。

175.李虹茹:《新时期我国收入分配公平问题研究》,沈阳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

176.刘清亮、高志勇:《初次分配的公平性与财政政策导向》,《河北学刊》2008年第1期。

177.岳希明、张斌、徐静:《中国税制的收入分配效应测度》,《中国社会科学》2014第6期。

178.夏琛桂、石金涛:《对我国机关事业单位收入分配的调查分析》,《科学学研究》2007年第3期。

179.李建平等主编《中国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发展报告(2005~2006)》,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

180.李建平等主编《中国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发展报告(2006~2007)》,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

181.李建平等主编《中国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发展报告(2007~2008)》,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

182.李建平等主编《中国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发展报告(2008~2009)》,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

183.李建平等主编《中国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发展报告(2009~2010)》,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

184.李建平等主编《十一五时期中国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发展报告》,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

185.李建平等主编《中国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发展报告(2011-2012)》,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

186.李建平等主编《“十二五”中期中国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发展报告》,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

187.李建平、李建建、黄茂兴等:《中国经济60年发展报告(1949~2009)》,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

188.李建平等主编《中国省域环境竞争力发展报告(2005~2009)》,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

189.李建平等主编《中国省域环境竞争力发展报告(2009~2010)》,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

190.李建平等主编《“十二五”中期中国省域环境竞争力发展报告》,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

191.李建平等主编《全球环境竞争力发展报告(2013)》,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

192.李闽榕、李建平、黄茂兴:《中国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预测研究报告(2009~2012)》,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

193.李闽榕、李建平、黄茂兴:《中国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评价与预测研究》,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

194.李闽榕:《中国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研究报告(1998~2004)》,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