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数

33

引证文献

1 !

参考文献

15

变化中的东亚与美国图书

Changing East Asia and the United States

SSAPID:101-9859-5750-36
ISBN:978-7-5097-1318-1
DOI:
ISSN:
关键词:

东亚 崛起 美国

[内容简介] 本书以东亚的崛起和美国力量在这一区域内的存在为背景,对于东亚区域内的主要政治力量间的关系特别是中日韩三国与美国的关系、东亚一体化的进程以及本区域内的国际热点问题的形成与发展进行了分析论述。本书主要内容包括:东亚崛起背景下的东亚秩序建构的现状与前景及其与美国的关系;中国的和平发展及其对中美关系和中日美关系的影响;日本亚洲外交的形成及其对中日关系和日美关系的影响;东亚区域热点问题——朝鲜核问题的发展及其对区域内主要国家间关系的影响;美国与东亚一体化的关系。本书适合从事国际问题研究特别是从事东亚区域问题研究的有关人员,相关政府决策部门的工作人员以及相关专业的大专院校师生阅读和参考。

相关信息

丛书名:东亚合作论坛
作 者: 黄大慧
编 辑:刘娟;段其刚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年02月
语 种:中文
中图分类:D8 外交、国际关系

 学术委员会

 编辑委员会

 第一部分 东亚的崛起与东亚秩序建构

  变化中的东亚与美国的作用*

   一

   二

   三

  变化中的东亚与美国*

   一 东亚地区的总体形势

    (一)政治和安全方面

    (二)经济方面

   二 东亚与美国的关系

    1.“价值观驱动”和“利益驱动”之间的矛盾以及互动性影响

    2.当今东亚谁主沉浮问题

    3.朝核问题

    4.“台独”势力的干扰

  东亚地区主义:可能性和形式

   一 以过程为导向的地区主义

   二 开放的地区主义

   三 东盟主导

   四 美国因素

   五 结论

  东北亚安全合作的背景变化

   一 东北亚内部形势的最新变化

   二 背景变化之一:东西方关系出现了有利于东方的趋势

   三 背景变化之二:中美之间出现了 有利于中国的态势

   四 背景变化三:中国责任论的出现

    (一)“中国责任论”将取代“中国威胁论”构成中国所面临的主要舆论环境

    (二)中国责任大国形象的建构及其挑战*

    (三)中国的国际责任战略框架

  东亚秩序建构:一项研究议程

   一 研究东亚秩序建构的战略意义

   二 地区秩序建构的逻辑

   三 东亚秩序的历史遗产

   四 东亚秩序的演进动力

   五 东亚秩序的未来与中日关系

   六 构筑东亚基于共同利益的战略框架

  对东北亚经济合作的思考

   一 引言

   二 动态变化的经济体

    (一)崛起的中国

    (二)储蓄和投资

    (三)外汇储备

    (四)日益增长的贸易依赖

    (五)巨大的潜力

   三 地区经济体的弱点

    (一)能源资源的短缺

    (二)物流系统的低效率

    (三)低效率的金融行业

   四 东北亚能源、物流和金融共同体(NACELF)

   五 为什么是现在

   六 怎样开始?谁先开始

   七 美国的参与和近来的韩美自由贸易协定

   八 东北亚自由贸易协定

   九 结语

  东亚地区合作机制的力学关系

   一 东亚地区合作的时空背景

   二 地区合作机制的力学关系

   三 地区合作的制度安排决定秩序属性

 第二部分 中国的和平发展与中美关系

  中国的和平发展和中美关系的战略形势及挑战

  冷战后的中美关系:以日本的视角

   一 冷战后中美关系的基本动态

   二 小布什政府任内中美关系的演变

    (一)初始阶段

    (二)“9·11”事件的影响

    (三)胡锦涛时代

  中美日三角关系的不对称性与应对之策

   一 中美日三角关系的不对称性

   二 传统不对称性解决方式的非现实性

   三 中美日三角关系不对称性的应对之策

  中美竞争性相互依存关系探析

   一 中美两国关系中的竞争变量正在出现变化

    (一)中美之间竞争的性质和内涵均在出现嬗变

    (二)从权力竞争模式的视角来看,中美关系已由权力竞争模式向软权力竞争模式转化

   二 中美两国关系中相互依存变量的新特征

   三 竞争性相互依存——对立统一视角下的中美关系

   四 结语

  观察中美关系发展的三个维度

   一 外在因素

   二 内部因素

    1.战略互信问题

    2.经贸问题

    3.台湾问题

    4.人权问题

   三 美国国内政治

   四 小结

  中国崛起:对周边国家是威胁还是机遇?

   一 导论

   二 研究意义

   三 中国及其周边国家对中国崛起的认识

    (一)关于中国及其周边国家国民对中国崛起的认识

    (二)关于中国及其周边国家对“崛起中的中国”的认识

   四 评价与展望

   五 结论:“崛起中的中国”是威胁还是共存对象?

 第三部分 日本亚洲外交与日美同盟

  21世纪日本对美、对亚外交的抉择

   一 “西方冲击”下的主动抉择——“脱亚入欧”

   二 “美国占领”下的被动抉择——“脱亚入美”

   三 “东亚腾飞”下的重新抉择——“入美入亚”

   四 “中国冲击”下的艰难抉择——“亲美入亚”

   五 21世纪的抉择——如何对待美国和亚洲?

  试析美国因素对中日关系的影响*

   一 中国和日本对美国的战略定位以及美国对中日两国的战略定位

   二 美国政府及精英层对当前中日关系的看法

   三 未来10~15年美国可能对中日关系产生的影响

   四 中美日三国协调与东亚地区安全机制的构建

  日本外交的“新思维”

   一 新福田主义——日本新的亚洲外交宣言

   二 中国在日本亚洲外交中的地位

   三 福田、麻生内阁更替对日本亚洲外交的影响

  日本的“价值观外交”与中国

   一 倾向“价值本位”的日本外交

   二 安倍政府的“价值观外交”

   三 日本推行“价值观外交”是 对“软权力”的重视

  “东亚共同体”的构建与中日关系

   一 东亚合作的主体与障碍

   二 客观认识与心理状态的调整

   三 责任意识与战略合作关系的构建

   四 现实性的合作领域及其途径

   五 结语

  同盟外交与主体性追求之间的日本外交课题

   一 “同盟外交”与多边主义的悖论

   二 日本政治转型与积极外交的二重奏

    (一)日本政治转型的若干支点

     (1)社会思潮:“新民族主义”泛起

     (2)政党政策:同流化、总体右倾化

     (3)政坛意识:“普通国家”论成为主流

    (二)日本的积极外交

     (1)加快构筑与美国的全球伙伴关系,提高日本的国际地位

     (2)积极推进联合国改革,谋求安理会“常任”席位

     (3)扩充、突出经济外交政治色彩,扩大国际影响

     (4)推行多种外交形式,为政治大国目标服务

   三 东北亚和谐区域的构建与日本的作用

    (一)东亚区域认同与自我疏远

    (二)和谐稳定的国际秩序构建与日本外交的课题

  日美同盟与冷战后日本的军备扩张

   一 日美军工合作与日本的质量建军

   二 日美联合开发弹道导弹防御系统

   三 同盟战略需求与日美军事装备的“相互通用性”

  日本学界各流派的日美同盟论争

   一 “解散或废除同盟”派

    1.日美同盟是冷战的产物,应对的主要威胁是苏联

    2.维持驻军是美国的首要任务,美军并不是在保护日本的安全

    3.美军的存在是“国耻”

   二 “一国和平主义”式的“消极现实主义”派

   三 “永远的盎格鲁·撒克逊”派

    1.盎格鲁·撒克逊(国家)是日本理所当然的且是唯一的伙伴*

    2.应汲取日英同盟解体的教训

    3.无论如何也不要被美国抛弃

    4.应该坚持不懈地强化日美同盟

   四 以主体性意识和自主行动为核心的“积极的现实主义”派

    1.应多层次看待日美同盟变化的内外环境

    2.他们都认为同盟的延存是一个客观的要求

    3.同盟的变革并非是简单的事情,日本应采取“两面下注”或“多面下注”的策略

    4.日美同盟关系的变化仍然取决于国际体系的变革

   五 结束语

 第四部分 朝鲜半岛形势与美国

  朝鲜核问题:回顾与思考

   一 历史经验让人担忧

    1.谈判空转,成绩欠佳

    2.达成协议,难以恪守

    3.事情的结果与人们期待的目标渐行渐远

   二 朝鲜半岛无核化遭到破坏对谁都没有好处

    (一)对朝鲜来说将是悲剧

    (二)朝鲜有核对其他国家特别是对东亚各国更是不利

   三 六方会谈应加强制度建设

    (一)加强共识和合作,首先解决一些基本问题

    (二)加强六方会谈制度建设

     1.制定实现朝鲜半岛无核化的总体时间表

     2.编制实现朝鲜半岛无核化的整体预算

     3.“一揽子解决”是一个陷阱

     4.防止六方会谈“双轨制”

     5.探讨建立“仓储制度”的可能性

  危机下的朝核问题走向

   一

   二

   三

   四

   五

  朝核问题肇始以来的韩中美关系

   一 东北亚的朝核问题

   二 朝鲜的政策:“强盛大国”还是“改革开放”

   三 南北高峰会谈的意义

   四 韩中美在朝核问题上的合作

  韩国外交的美国情结与现实抉择

   一 带有亲美色彩的新政府的登场

   二 韩国接近美国的远源近因

   三 韩国不会疏远中国

  绑架问题与日朝关系

   一 小泉访朝与《平壤宣言》

   二 日朝两国关于绑架问题的交涉

   三 绑架问题与日本的对应

    1.制定相关法律,设置专门机构,将处理绑架问题提升到空前的高度

    2.调动一切舆论机器,大肆宣传朝鲜的“恶行”,为政府出台对朝高压政策作铺垫

    3.借朝核危机制裁朝鲜,为解决绑架问题助力

    4.在国际社会寻求理解与支持,联手其他国家彻底解决绑架问题

   四 绑架问题与日朝关系

  朝鲜经济转型中的资源开发与产业发展特点分析*

   一 引言

   二 朝鲜经济转型中的资源开发特点

   三 朝鲜经济转型中的产业结构与产业发展特点

   四 结论与建议

 第五部分 东亚一体化与美国

  美国与东亚一体化的关系析论

   一 美国:东亚特殊的“域外国家”

   二 美国对东亚一体化的立场:复杂性与微妙性

   三 东亚一体化的空间定位:“小”还是“大”?

  美国与东亚国际体系的变迁*

   一

   二

   三

   四

  东亚与美国关系的政治经济学分析

   一 东亚的两难困境

   二 东亚的民族主义和区域主义

   三 大胆的“美国鹰”

   四 东亚与美国

   五 回到未来

   六 结束语

  美国与东北亚地区安全:困境、动因及影响*

   一 冷战后东北亚地区的安全困境

   二 美国卷入东北亚安全建构的动因

   三 美国对东北亚安全构建的影响

  韩国FTA政策与东亚区域主义的未来

   一 引言

   二 韩国FTA政策的转变:从区域内的FTA到跨区域的FTA

   三 韩国FTA政策为何转变?

    (1)国际层面:跨区域FTA的扩散

    (2)区域层面:东亚区域主义发展陷入僵局

    (3)国内层面:经济改革的闭锁与开放经济

   四 韩国FTA政策对东亚区域主义的影响

  蒙古国参与区域经济合作和发展与大国关系

 以新视角审视变化中的东亚与世界(代序)*

 后记

近一个时期,国际形势发展之快、变化之深刻,令人瞠目。国际战略学界热议世界的变迁,基辛格博士更称之为“数百年来未有之大变局”。东亚就处在世界变化的源头,地区经济强劲发展,成为世界经济增长中心;一批国家快速兴起,形成东亚整体崛起势头;区域合作逐步深化,相互关系更加紧密,东亚地缘政治和地缘经济面貌孕育着深刻变化。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本书作者们围绕“变化中的东亚与美国”这一主题,对东亚的崛起与东亚秩序建构、中国的和平发展与中美关系、日本的亚洲外交与日美同盟、朝鲜半岛形势与美国、东亚一体化与美国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观点,值得一读。

CM Swaan and L Blok,“Privation and injustice in North Korea,”The Lancet,Volume 353,Issue 9151,6 February 1999,pp.503-504.

〔韩〕金容男:《中国积极体制改革对朝鲜积极体制改革的启示》,中国人民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1。

安永万:《朝鲜经济改革措施的分析及展望》,《东北亚论坛》2003年第3期。陈龙山:《中朝积极合作对朝鲜经济的影响》,《当代亚太》2006年第1期。

董付君:《朝鲜新义州经济特区解读》,《国际经贸探索》2004年第2期。

冯亦斐、宋海雷:《朝鲜经济改革能否化解核危机》,《中国新闻周刊》2006年第5期。

金光日:《朝鲜经济改革所需国际环境分析》,延边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

南颖:《朝鲜罗津—先锋经贸区的发展与环境变迁研究》,《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2期。

朴承宪:《图们江开发所面临的新形势与新课题》,《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1期。

孙永:《东北三省对朝鲜经贸合作与展望》,《边疆经济与文化》2004年第4期。

汪亭友:《朝鲜农村政策调整回顾与思考》,《学术探索》2005年第4期。

魏厚清:《开城工业园区及其对朝鲜经济改革的影响》,《边疆经济与文化》2005年第10期。

张宝仁、王新刚:《浅析近来朝鲜经济发展理论与政策出现的新变化及其走势》,《东北亚论坛》2004年第3期。

张玉山:《中朝经贸发展的现状及未来走势分析》,《东北亚论坛》2006年第1期。

赵传君、孙永:《加强中朝经贸合作的战略思考》,《求是学刊》2006年第2期。

周松兰、刘栋:《朝鲜改革开放发展战略研究》,《东北亚论坛》2004年第2期。

简 介:成立于1967年的东盟,在过去40多年中,各国经济取得了显著增长,是战后东亚经济奇迹的一部分。作为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区域合作组织,东盟开始受到地区乃至世界的关注并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东盟是中国的近邻,在过去的二十多年中双边关系以经济利益为联系纽带不断迈向深入,特别是2001年双边自贸区倡议逐步落实以来,双...

作者: 王玉主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1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