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数

7

引证文献

0 !

参考文献

0

生物技术的德性图书

Virtue of Biotechnology

SSAPID:101-9856-1200-30
ISBN:978-7-5201-0499-9
DOI:
ISSN:

[内容简介] 本书立足于生物技术发展的现实,对其代表性技术类别进行理论反思,深化生物技术与社会的互动研究,探寻生物技术的复杂德性。辩证地分析生物技术的内在特性和品格以及它所蕴含的风险与挑战,论述如何对其做好风险防控和价值导引。在对生物技术道德反思的基础上,诉求责任伦理和敬畏生命等理念,重塑生物技术态度,帮助人们走出生物技术恐惧的阴影,创设适宜的技术生长空间,实现生物技术与人类社会的协同发展。

相关信息

丛书名:
作 者: 刘科
编 辑:刘荣;吕霞云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7年05月
语 种:中文
中图分类:B82 伦理学(道德哲学)

 引言

  一 现代生物技术产生的社会背景

   (一)粮食问题

   (二)能源问题

   (三)环境问题

   (四)人类健康问题

  二 现代生物技术的历史渊源与发展

   (一)经验形态的技术

   (二)生物学知识的积累

   (三)现代生物技术的诞生

   (四)现代生物技术的发展及其技术特点

  三 现代生物技术的产业化问题

   (一)现代生物技术的产业化状况

   (二)现代生物技术产业的特点

   (三)实现现代生物技术产业化的条件

   (四)有关现代生物技术产业化的思考

 第一章 克隆技术的伦理反思

  一 动物克隆技术的发展历程

   (一)生物繁殖中的有性与无性——一种技术上有待突破的界限

   (二)克隆技术的生物学基础——细胞及细胞的全能性

    1.细胞及细胞的全能性问题

    2.植物细胞的全能性与植物克隆

    3.动物细胞的全能性问题

   (三)动物克隆技术从思想萌芽到现实

    1.动物克隆方法的设想

    2.从低等动物着手克隆研究

    3.从胚胎细胞克隆艰难地迈向体细胞克隆

  二 克隆人的现状与展望

   (一)技术时代的幻想与狂热

   (二)克隆人:华而不实的社会效应

    1.克隆人的生物风险

    2.克隆人给社会带来负担

    3.快速而大量克隆人是不可能的

    4.社会属性——作为一个人的主要属性则是不可复制的

   (三)值得深思的几个问题

    1.科技时代人们思维的敏感性

    2.如何正确运用媒体的力量

    3.对克隆技术应加强社会调控

  三 克隆人技术与其社会现象背后的华而不实性

   (一)动物体细胞克隆技术的不完善性

   (二)“克隆人”部分社会层面问题的不实性

    1.“克隆人”的风险性

    2.“克隆人”的不必要性

    3.尊重女权的社会心理的抵制

    4.社会属性的不可复制性

   (三)两点启示

    1.树立科学精神,调整研究心态

    2.正确认识生物技术,创造良好社会发展环境

  四 科学界中的反克隆人运动

   (一)反克隆人运动的源起与反对对象的确立

   (二)科学界的反对理由

    1.克隆人研究的风险性

     (1)存在着克隆人技术吗

     (2)克隆人将存在着巨大的风险性

    2.克隆人行为违背了社会伦理

    3.克隆人行为违背了科学道德

     (1)科学道德与科技工作者的社会职责

     (2)与严谨的科学精神不符

   (三)克隆技术研究目标的理性选择

    1.极力发展治疗性克隆的技术目标

    2.克隆技术的理性研究态度

     (1)消除克隆技术研究中的浮躁风气

     (2)消除克隆技术研究中的过分功利性

     (3)重视生命科学基础研究

  五 克隆技术概念的社会扩散与媒体的社会职责

   (一)媒体对克隆技术概念的传播

    1.媒体对克隆技术发展的高度重视

    2.现代媒体的高度发达性

   (二)媒体在传播克隆技术概念中存在的问题

    1.简单化处理

    2.庸俗化宣传

    3.片面化认识

    4.虚幻化演绎

   (三)媒体传播技术概念的社会职责

    1.促进公众理解科学技术

    2.为科学技术研究创造良好的社会舆论环境

   (四)媒体传播技术概念应坚持的几个原则

    1.客观性原则

     (1)以正确理解科学技术为基础

     (2)以科学精神为灵魂

    2.社会效益优先原则

    3.进步的方向性原则

  六 克隆技术发展的超前预想与伦理观念的适当介入

   (一)引言

   (二)克隆技术发展的超前预想与伦理观念的严重冲突

   (三)伦理观念对克隆技术发展的介入

    1.理性地看待技术发展和应用中的弊端

    2.技术发展需要倾听伦理的声音

   (四)伦理观念在克隆技术发展中的角色定位

    1.伦理观念在克隆技术发展中的预警作用

    2.伦理观念不应仅仅为克隆技术的发展设定“禁区”

   (五)伦理框架开放性的必要性

 第二章 基因技术的价值探寻

  一 基因技术异化现象及其价值诠释

   (一)基因技术异化现象初露端倪

    1.基因技术对生态的异化

    2.基因技术对人的异化

    3.基因技术对社会的异化

   (二)基因技术异化的多重根源

    1.基因技术异化的科学根源

    2.基因技术异化的主体根源

    3.基因技术异化的社会根源

   (三)基因技术异化的价值诠释

    1.基因技术价值的裂变

    2.工具理性对基因技术发展的影响

    3.不同的价值主体与基因技术的社会认同

  二 转基因农产品生物安全评价中的非科学因素

   (一)转基因农产品生物安全评价的困境

    1.缺乏生物安全评价的数据和有效方法

    2.生物安全评价的历时性

    3.对生物安全评价中“实质等同”原则的质疑

   (二)生物安全评价过程中的非科学因素

    1.生物安全评价中的经济因素

    2.生物安全评价中的消费者因素

    3.生物安全评价中的社会文化因素

   (三)走出生物安全评价的非科学误区

    1.加强全球生物安全问题的科学研究

    2.为社会公众提供更多真实的安全信息

    3.转基因产品标识的合理性

    4.粮食安全的优先性

   (四)结论

  三 基因技术实践忧患的人文向度解读

   (一)基因技术实践的社会忧患

    1.技术经济层面

    2.社会进步层面

    3.价值观念层面

   (二)基因技术实践的生态忧患

    1.对物种多样性的破坏

    2.对生物进化机制的扰动

    3.对生态系统复杂性的破坏

    4.加剧了生物圈对技术圈的依赖

   (三)结语

  四 基因工程技术发展的人文价值原则及导引

   (一)人文价值导引基因工程技术发展的可能性

    1.基因工程技术与人文价值之间的关联性

    2.人文价值导引基因工程技术发展的可能性

   (二)人文价值导引基因工程技术发展的主要原则

    1.人本原则

    2.技术与伦理观念协同原则

    3.非功利性原则

   (三)人文价值导引基因工程技术发展的途径探析

    1.确立开放的技术伦理评估框架

    2.推广人文主义的科学教育观

    3.强化生命科学家的道德责任,塑造基因工程师的行为范式

    4.重视技术评论,营造公众参与的良好社会舆论氛围

    5.通过行业自律、立法和科技政策进行社会调控

 第三章 人兽嵌合与基因编辑的道德追问

  一 人-动物细胞融合实验的社会焦虑及其价值抉择

   (一)人-动物细胞融合实验的概念及现状

    1.人-动物细胞融合实验的概念界定

    2.人-动物细胞融合实验的研究现状

   (二)人-动物细胞融合实验的社会焦虑与期望

    1.反对者的焦虑及其主要理由

    2.支持者的期望及其主要理由

   (三)对人-动物细胞融合实验的分析与价值抉择

    1.利弊权衡与理性选择

    2.对非自然事物的厌恶情感定势

    3.生物技术恐惧心理的社会影响

    4.人-动物细胞融合实验虚拟论争的责任诉求

  二 生命从自然编辑到基因编辑的转变与反思

   (一)生命演化:从自然编辑到技术编辑

    1.生命的自然编辑阶段

    2.技术的产生及其对生命的编辑

   (二)基因编辑是生命技术编辑的高级阶段

    1.基因编辑的特点

     (1)基因编辑的精确性和可操作性

     (2)基因编辑的通用性和市场性

    2.基因编辑的哲学意义

     (1)基因编辑的革命性

     (2)基因编辑的自由性

     (3)基因编辑的选择性

     (4)基因编辑的风险性

     (5)基因编辑的规范性

   (三)对基因编辑的恐惧与包容

    1.对基因编辑的“有罪推定”

    2.基因编辑技术恐惧的启迪

    3.对基因编辑的包容性

  三 人类生育技术化与传统伦理框架的开放

   (一)技术对生命扰动的内在合理性

   (二)对人类生育技术本质的认识

   (三)生育技术所产生的社会后果的多样性

   (四)解决社会层面问题的出路

    1.建立开放的伦理框架

    2.必要的管理和监督

   (五)结语

 第四章 生物技术恐惧的理性解析

  一 技术文化视野中的生物恐惧心理

   (一)生物恐惧心理的来源

    1.历史上的生物恐惧

    2.现实中的生物恐惧

     (1)引发新疫病的微生物

     (2)潜藏风险的现代生物医学实验室

     (3)生物武器的扩散及生物恐怖主义

    3.概念中的生物恐惧

   (二)生物恐惧心理的社会扩散

    1.反乌托邦作品对生物恐惧心理的设定与演绎

    2.科幻影视对生物恐惧心理的引导与建构

    3.现代传媒对生物恐惧心理的扩散与强化

    4.知识界对生物恐惧心理的关注与反思

   (三)生物恐惧心理的现实社会影响

    1.生物恐惧心理的排斥效应

    2.生物恐惧心理的威慑作用

    3.生物恐惧心理的社会警示意义

   (四)生物恐惧心理的消解路径

    1.通过生命科学知识的增加与普及来消除生物恐惧心理

    2.通过生物医学和生物技术的发展克服生物恐惧心理

    3.通过社会法规、社会机制预防生物恐惧事件,创造安全环境

  二 技术恐惧文化背景下的克隆人概念

   (一)技术恐惧的文化背景

    1.人类对技术恐惧经验的积淀

    2.一种“造人”的技术文化主题

    3.现代社会文化传播系统加重了人们的技术恐惧感

   (二)对“克隆人”及克隆技术恐惧感的部分消解

    1.不真实的克隆信息

    2.克隆技术是恐怖的手段吗

   (三)“克隆人”概念的现代启示

    1.保持免于技术恐惧的自由与一定技术恐惧感之间的必要张力

    2.技术生成于社会土壤中与技术社会价值的全面透视

    3.构建理性分析的综合技术文化

  三 对克隆技术矢量的恐惧及人类中心主义的技术观

   (一)关注现代生物技术的人类生存价值

   (二)克隆技术恐惧与技术的矢量性

   (三)人类中心主义的技术观

  四 转基因技术恐惧心理的文化成因与调适

   (一)转基因技术恐惧心理的表现与传播

    1.转基因技术恐惧心理的表现

    2.转基因技术恐惧心理的社会建构与传播

   (二)转基因技术恐惧心理的文化成因

    1.生物技术发展的阶段性

    2.社会意识的滞后与防范

    3.技术风险文化的影响

   (三)转基因技术恐惧心理的社会调适

    1.法律政策层面的应对

    2.社会舆论的客观化与公开化

    3.科学家与公众对话机制的常态化

    4.理性生物技术文化的社会建构

  五 技术恐惧文化形成的中西方差异

   (一)近代西方技术恐惧文化的历史形成

    1.理性王国的失落与技术恐惧文化的萌芽

    2.技术异化与技术恐惧文化的形成

    3.高新技术的产生与技术恐惧文化的发展

   (二)中国“技术崇尚文化”的产生

    1.经世致用的文化传统与现实国情

    2.技术崇尚文化背后的风险漠视

   (三)中西方技术恐惧文化形成差异的原因

    1.中西方科学技术发展阶段的差异性

    2.中西方文化思维的差异性

   (四)结论

  六 汉斯·约纳斯的技术恐惧观

   (一)技术强力与技术异化引发技术恐惧

    1.技术强力的失控

    2.技术异化的威胁

   (二)恐惧启示法与责任诉求

    1.恐惧启示法的内涵

    2.技术风险与责任诉求

   (三)恐惧思维对风险的预测与化解

    1.技术风险的有限预测性

    2.技术评估——“预凶”的优先性

  七 弗兰肯斯坦作为科学家的罪与罚

   (一)弗兰肯斯坦式科学家的社会形象

   (二)弗兰肯斯坦式科学家的罪

    1.自负的理性

    2.遗忘的责任

   (三)对弗兰肯斯坦式科学家的罚

    1.从精神折磨到肉体毁灭

    2.社会形象的自我贬损

   (四)弗兰肯斯坦式科学家命运的启示

    1.生物技术研究与发展的风险性

    2.生物技术研究的动机与责任

    3.科学家与社会公众的对话

 第五章 遗传操作的价值导引

  一 技术作为哲学反思的重要对象

   (一)技术的重要性

   (二)反思技术的价值

   (三)关注技术现实

  二 现代技术中性的不可能性

   (一)技术中性论的一般观点

   (二)技术中性的不可能性

    1.技术的产生过程和作用对象不是中立的

    2.技术在人们的内心世界中很难是中立的

    3.技术作为达到目的的手段不是中立的

   (三)技术的负面影响与社会和人性的相关性

  三 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的现实整合

   (一)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的逻辑关联

    1.价值理性是工具理性的精神动力

    2.工具理性是价值理性的现实支撑

    3.价值理性和工具理性统一于人类的社会实践

   (二)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的历史分离

   (三)时代呼唤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的重新整合

    1.整体性原则

    2.相互作用原则

    3.自然价值原则

  四 基因操作中的风险假定原则与责任伦理

   (一)风险假定的事实与逻辑基础

    1.风险的事实基础

    2.风险的逻辑基础

   (二)风险假定原则的形成

    1.伯格信件的发表

    2.阿什拉莫会议的召开

   (三)假定风险的事实评估与监控

    1.先行规范——实验室安全准则的制定

    2.风险的实践验证

    3.风险的监控与管理

  五 风险假定的责任伦理分析

   1.风险假定与科学家的社会责任

   2.风险假定与前瞻性责任伦理的确立

  六 施韦泽的敬畏生命伦理及其社会底线价值

   (一)施韦泽敬畏生命伦理形成的背景分析

    1.宗教家庭因素的影响

    2.社会文化因素的影响

    3.战争因素的影响

   (二)施韦泽敬畏生命伦理的基本内涵

    1.敬畏生命的基本精神

    2.积极促进生命意志从分裂状态走向统一

    3.努力扩大人类伦理活动及其道德责任的范围

    4.不断否定生命的价值序列

   (三)施韦泽敬畏生命伦理的时代意义

    1.承担敬畏生命的社会底线责任

    2.推广更大时空范围的人道主义精神

    3.推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荣

  七 转基因农产品推广中的伦理原则

   (一)生命价值原则

    1.生命保障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前提

    2.生命价值是终极性价值诉求,是实现其他所有价值的前提和基础

   (二)不伤害原则

   (三)效用原则

    1.转基因农产品可以产生多方面的效益

    2.应辩证地被看待转基因农产品的风险问题

   (四)正义原则

   (五)自主原则

    1.对社会弱势群体的自主性权利保护

    2.尊重消费者的知情选择权

  八 “扮演上帝”的合理性与责任性

   (一)“扮演上帝”的概述

    1.扮演上帝是一种行为

    2.扮演上帝是一种力量

    3.扮演上帝是一种心理

    4.扮演上帝是一种风险

    5.扮演上帝是一种警示

   (二)扮演上帝的僭越

    1.人类的错位与越位

    2.突破禁区的惩罚

    3.对生命神圣性的侵犯

   (三)扮演上帝的合理性

    1.人类并非上帝的顺民

    2.人类能够扮演上帝:知识的优越性

    3.生存与社会发展要求的合理性

   (四)扮演上帝的有限性

    1.生命复杂性的制约

    2.技术发展的历史性、有限性

   (五)扮演上帝的责任性

    1.“扮演上帝”不应是一个反科学的口实

    2.“扮演上帝”的忧虑与责任

  九 主流科学家应对转基因农产品质疑的知识与责任

   (一)“反转”与“挺转”论战的焦点与实质

    1.“反转”观

    2.“挺转”观

    3.“反转”与“挺转”双方论战的实质

   (二)主流科学家对转基因农产品安全问题的认识

    1.转基因农产品安全评价中的实质等同性

    2.转基因农产品全面安全评价面临着困境

   (三)主流科学家应对转基因农产品的责任

    1.对内要切实加强生物安全问题的科学研究

    2.对外要向社会公众提供更多真实的生物安全信息

   (四)我国转基因农产品推广的现实抉择

    1.转基因农产品保障粮食安全的优先性和战略性

    2.转基因农产品研发的科学性和规范性

    3.转基因农产品推广的选择性和有序性

    4.转基因农产品宣传的客观性和中立性

 第六章 技术风险社会的责任教育

  一 陈昌曙的技术批判思想

   (一)技术批判思想产生的必然性

    1.日益技术化的社会要求人们全面思考技术问题

    2.技术异化的日渐显现推进了技术的批判维度

   (二)现存技术批判思想的若干特点

    1.技术批判思想基于技术的两重性

    2.技术批判思想与技术悲观主义的关联性

    3.技术批判思想的多元性

   (三)技术批判思想的内在合理性

    1.技术批判思想有助于全面评价技术的价值和社会功能

    2.技术批判思想有助于减弱或消除技术异化现象

   (四)陈昌曙技术批判思想的现实启发性

    1.发展技术哲学要对多种思想兼收并蓄

    2.关注技术的负价值维度

  二 技术风险图景中的责任伦理

   (一)风险社会中的技术构成及其特征

    1.风险社会中的技术构成

    2.技术风险的主要特征

   (二)技术风险图景的成因

    1.技术工具理性的极度张扬与技术崇尚

    2.人类对技术无节制地运用与技术依赖

    3.技术发展的不确定性与技术失控

   (三)技术责任伦理的建构主体及其基本使命

    1.政府监管技术的责任伦理

    2.技术专家和工程师预测技术的责任伦理

    3.公众参与管理技术的责任伦理

    4.全球社会共担与防范技术风险的责任伦理

  三 和谐社会的生命伦理之维及其高校教育目标

   (一)和谐社会的生命伦理诉求

    1.和谐社会的生命伦理缺失

    2.加强生命伦理教育的必要性

   (二)当代大学生生命伦理意识受到的影响和冲击

    1.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负面影响

    2.社会剧烈变迁的影响

    3.教育功利主义倾向的影响

   (三)高校生命伦理教育的主要目标

    1.通过生死教育来认识生命、敬畏生命

    2.通过责任教育来发展生命

    3.通过生命价值教育来完善生命

  四 自然辩证法教学改革与责任伦理教育

   (一)在自然辩证法教学中引入责任伦理观的必要性

    1.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2.培养高水平人才的要求

    3.应对科学技术发展风险的要求

   (二)科技工作者责任伦理观的基本要求

    1.对科学技术事业健全发展的责任

    2.对社会进步的责任

    3.对自然界的责任

   (三)在自然辩证法教学中引入责任伦理观的可选路径

    1.通过增补自然辩证法教学内容来体现责任伦理观

    2.通过任课教师的教学理念来落实责任伦理观

    3.通过案例教学来强化责任伦理观

  五 自然辩证法界“为国服务”的历史使命

   (一)自然辩证法界“为国服务”的历史机遇

    1.新中国的建立与自然辩证法事业的发展

    2.改革开放大业与自然辩证法事业的复兴

    3.现代科学技术发展与自然辩证法界的应对

    4.自然辩证法学科的理想与现实

   (二)自然辩证法界“为国服务”的现实路径

    1.密切关注我国经济社会与科学技术发展

    2.积极优化学科建设

    3.推动人才培养和公民科学素养的提高

 后记

 序言

人类社会已经跨入生物技术大放异彩的时代。生物技术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息息相关,人们开始感受到它对社会生活、经济生活、道德生活和思维方式产生的强大影响。无论是克隆技术还是转基因技术等,本质上都是人们在分子层面对生命遗传物质的技术操纵,实现了改造生命、制作生命的主观愿望。这种技术操纵对生命个体具有深远的影响,改变了人们的生命观、价值观、风险观和财富观。生物技术领域的每一次进展,都会成为公共舆论的焦点和学术探索的热点。本书立足于生物技术发展的现实,对其代表性技术类别进行理论反思,深化生物技术与社会的互动研究,探寻生物技术的复杂德性。辩证地分析生物技术的内在特性和品格以及它所蕴含的风险与挑战,论述如何对其做好风险防控和价值导引。在对生物技术道德反思的基础上,诉求责任伦理和敬畏生命等理念,重塑生物技术态度,帮助人们走出生物技术恐惧的阴影,创设适宜的技术生长空间,实现生物技术与人类社会的协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