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数

31

引证文献

0 !

参考文献

0

江苏经济发展研究图书

Research for Jiangsu's Economic Development

SSAPID:101-9835-2803-70
ISBN:978-7-5097-2317-3
DOI:
ISSN:

[内容简介] 本书收入了近十年来作者针对江苏经济发展的一些研究成果,其中,有些被作为省社科院为省委省政府领导服务的重要管道的《咨询要报》刊载,有些系一年一度书记省长圈定研究的重要课题研究成果,有些是每年两次书记省长参加的江苏经济形势分析会上的发言材料,有些是参加省有关经济部门所作的咨询研究,也有临时下达的科研任务,还有在曾在《经济日报》、《中国经济时报》、《光明日报》、《新华日报》等发表的文章,但大多都属于直接针对江苏经济发展的应用性的咨询研究,反映了作者对江苏经济发展的思考和对策,也是作者在如何促进江苏科学发展方面的主要观点。

相关信息

丛书名:
作 者: 田伯平
编 辑:胡庆英;谢蕊芬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1年09月
语 种:中文
中图分类:F2 经济计划与管理

 自序

 2002年世界经济形势的走向及我们的对策

  急转直下:2001年三大经济体同步下滑

  复苏回升:2002年世界经济的基本走势

  复杂多变:回升存在着不确定性

  全面接轨:改革开放进入新阶段

  抢抓机遇:促进江苏经济持续快速稳定增长

 世界经济形势变化与江苏应对策略

  一 世界经济形势变化及趋势

   1.美国次贷危机影响不断扩大,引发全球金融市场剧烈震荡

   2.石油、粮食等大宗商品的价格迅猛上涨,全球CPI指数上扬

   3.美国经济明显走软,美元持续大幅贬值,给全球经济带来了衰退阴影

  二 对江苏经济的影响

   1.国际需求减少,影响出口和江苏经济增长

   2.生产成本提升,影响企业和区域竞争能力

   3.外商投资减少,影响就业和税收

  三 江苏的应对策略

   1.对当前世界经济形势的复杂性和严峻程度要有清醒认识,必须采取多层面联动措施来积极应对

   2.加快经济转型,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尽快改善江苏经济增长的动力结构

   3.深化对外开放内涵,进一步拓展开放的深度和广度,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4.加强农业生产,改善流通渠道,增加粮食等储备,形成经济和社会稳定机制

 美国次贷危机与全球经济新挑战

  一 这场全球经济危机的形成与根源

  二 这场全球经济危机带来的挑战

  三 这场全球经济危机对我国的影响

 世界经济复苏面临的难题

  一 金融体系的修复和不良资产剥离

  二 消费缺口的弥补和发展方式转变

  三 通货膨胀的担忧和政府如何“退出”

  四 贸易保护的蔓延和国际体系重建

 以退为进 争取主动 再造优势 协调发展

  一 进入新世纪:发展新阶段和战略新选择

  二 对策思路:以退为进和再造优势

 江苏经济增长格局及2003年形势分析

  一 当前江苏经济增长的格局和变化

   1.投资与消费并重,但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在下降,出口在江苏省经济中的地位和对经济的拉动力逐步上升

   2.投资总额中国有经济、自筹资金占很大比重,但贡献份额在下降,私营个体投资增长迅速,正在成为拉动投资增长的主力

   3.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在上升,但政府消费增长较快,居民消费受收入增长缓慢的制约

   4.江苏省出口增长主要是加工贸易,净出口不是很大,出口区域分布明显向苏南地区集聚

   5.在区域分布上,江苏省经济增长呈南高北低态势,有进一步向苏南集中的趋势

  二 2003年经济走势的预测和相关建议

 SARS疫情对江苏经济的影响和江苏的应对策略

  1.基本判断:SARS疫情不会改变我国经济发展的大趋势,但对经济社会的影响是广泛的、严重的,必须高度重视

  2.对江苏影响:SARS疫情使2003年经济走势呈“U”形曲线,总产出将减少1000亿~1200亿元,GDP增速将减少1.0~1.5个百分点

  3.对策建议:调整工作思路,营造安全环境;恢复信心,鼓励消费,增强市场修复能力;抢抓机遇,确保江苏经济发展势头

 周边省市经济形势、发展动态和江苏省应对策略

  一 经济走势和主要特点

   1.基本走势呈高开回落并趋于稳定的态势

   2.投资、消费、出口同步增长

   3.工业增长势头强劲,企业景气高位运行

   4.电力、能源和运输等瓶颈制约突出,生产资料和原材料价格涨幅较大

   5.产业之间发展很不平衡,结构性矛盾突出

  二 发展思路和战略调整

   1.浙江:实施“八八战略”,民资加速向外扩张

   2.山东:工业全面赶超江苏,利用外资后来居上

   3.上海:建设“四大中心”,构筑新型产业体系

   4.广东:推进“泛珠三角”合作,重构对外开放的窗口优势

  三 对江苏省的影响和相关建议

   1.利用外资的激烈竞争和扩散化趋势将对江苏省提出严峻挑战

   2.进一步创新发展路径是江苏省未来发展的必由之路

   3.克服路径依赖,依托生产优势培育市场优势

   4.推动产业整合、空间整合和环境整合,提升综合竞争能力

   5.实行错位发展策略,并积极推进从产业错位到功能错位、从垂直错位到水平错位的提升

 2006:江苏经济走势分析和调控建议

  一 2006年江苏经济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的概率较大,但影响经济运行的不确定性因素也较多,关键在于调控把握

  二 江苏经济开始进入转型期,经济增长的动力结构将发生明显变化,必须及早谋划培育竞争新优势

 近中期影响江苏经济增长的几个因素

  一 这一轮经济景气还能够持续多长

  二 以高油价为代表的高生产成本时代的来临

  三 通货膨胀的压力和紧缩金融政策

  四 国家利用外资政策的调整

  五 苏南经济转型的成效和速度

 大力发展内需型经济 应对全球经济危机冲击

  一 全球金融危机正在演化为全球经济危机

  二 全球经济危机对中国影响严重

  三 以大力发展内需型经济为抓手

 发展低碳经济 抢抓绿色机遇

  一 低碳:新技术革命和新经济引擎

  二 江苏:抢抓新机遇和再上新台阶

 上海、浙江经济增长新机制与新亮点

  一 上海经济增长的新机制与新亮点

   (一)1990年代以来上海经济的发展

    1.发展的绩效

    2.发展的路径

    3.主要经验

     (1)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推进要素市场建设

     (2)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升城市功能

     (3)发挥都市窗口优势,强化集聚辐射能力

     (4)改革城区管理体制,构建分级管理模式

   (二)上海未来发展的目标和思路

    1.对发展态势的分析和判断

     (1)在新一轮发展中上海具有很多有利因素

     (2)上海未来发展也面临着严峻挑战

    2.发展目标:建设“四大中心”,强化国际竞争力

    3.发展思路:“一个跨越、三个转变”

   (三)当前上海的战略推进与战略调整

    1.建设四大产业基地,发展六大重点产业,构筑新型产业体系

    2.推出“173计划”,大力降低商务成本,招商引资再兴工业

    3.瞄准世界级大城市,调整结构、优化布局、提升能级

     (1)发展时尚产业,打造时尚之都

     (2)制定总部政策,打造企业之都

     (3)提高城市品位,打造“东方水都”

    4.加快建设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全面提高城市生态环境质量

    5.借世博会东风,全面推进城市现代化,提升上海国际形象

  二 浙江经济增长的新机制和新亮点

   (一)1990年代以来浙江经济的发展

    1.发展的绩效

    2.发展的路径

     (1)敢为天下先,大力发展民营经济

     (2)以市场为导向,大力发展各类专业市场

     (3)专业化分工,大力发展块状经济和企业集群

   (二)浙江未来发展的目标和思路

    1.发展思路:发挥“八个方面的优势”,推进“八个方面的举措”

    2.发展目标:打造世界级的先进制造基地

   (三)当前浙江的战略推进与战略转移

    1.主动接轨上海,积极参与长三角合作

    2.构建环杭州湾产业带,打造长三角的“金南翼”

    3.加大对外开放力度,大力吸收外商直接投资

    4.构建地方资本市场,推动民营经济二次飞跃

    5.杭州:工业兴市、开放带动、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

     (1)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绿色工业

     (2)全新打造西博会,大力发展会展产业,彰显杭州城市品牌

    6.宁波:建设大港口,发展大产业,构筑大都市

     (1)加快建设国际一流深水枢纽港和杭州湾跨海大桥

     (2)实施“双千亿工程”,全力建设临港工业带

  三 对江苏经济发展的影响及应对建议

   (一)上海、浙江新战略对江苏的影响

   (二)江苏省的应对思路和策略建议

    1.进一步发挥与上海紧邻的区位优势,实行错位发展的策略,并积极推进从产业错位到功能错位、从垂直错位到水平错位的提升,在借势发展过程中不断培育自身的竞争优势

    2.区域竞争的核心在于低成本、高产出,江苏省苏南地区应进一步整合资源,提高区域分工和专业化水平,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夯实产业基础,掌握发展的主动权

    3.树立现代市场经济的开放竞争观,进一步创新发展路径,拓宽发展空间,推动产业优势转化为市场优势,在未来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大趋势中争取有利地位

 江苏利用外资质量和绩效研究

  一 理论概述和分析框架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二)基本理论和相关研究概述

   (三)研究方法和分析框架

    1.概念界定

    2.研究方法

  二 江苏利用外资的发展轨迹和基本特征

   (一)发展轨迹:后来居上

   (二)基本特征:高度集中

    1.产业集中于加工制造

    2.区域集中于苏南地区

    3.形式集中于外商独资

  三 江苏利用外资的质量和绩效:宏观评估

   (一)资本形成与经济增长

   (二)产业结构改善与技术提升

   (三)对外贸易的增长

   (四)对就业与税收的贡献

   (五)促进区域发展的分析

  四 江苏利用外资的质量和绩效:微观评估

   (一)企业平均规模评估

   (二)企业劳动生产率评估

   (三)企业产出效益评估

  五 提高江苏利用外资的质量与绩效对策

   (一)影响利用外资质量与绩效的因素分析

    1.投资环境

    2.本地对外资的吸收能力

    3.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水平

    4.产业的集聚

   (二)提高利用外资质量与绩效的主要对策

    1.完善投资环境,降低交易成本

    2.构建服务体系,促进产业集聚

    3.适应形势变化,深化引资理念

    4.加强政策协调,提高引资质量

    5.推进技术创新,提高生产效率

    6.保护资源环境,构建和谐社会

 苏、浙、粤、鲁综合竞争力比较研究

  一 理论综述和研究方法

   (一)区域综合竞争力的内涵和理论

    (1)关于竞争力理论的研究

    (2)关于竞争力的定义和内涵

    (3)关于区域竞争力的核心和构成要素

   (二)相关研究成果述评

   (三)本项研究的方法和框架

  二 四省经济综合竞争力的评估比较

   (一)评价体系设计和指标选取

   (二)评价模型选择和指标权重的确定

    (1)评价模型选择

    (2)指标权重的确定

   (三)四省区域综合竞争力的评估比较

    (1)宏观经济竞争力评估

    (2)产业竞争力评估

    (3)企业竞争力评估

    (4)资源环境竞争力评估

    (5)制度竞争力评估

   (四)基本结论

  三 影响江苏综合竞争力的主要因素分析

   (一)体制和环境层面

    (1)政府主导发展的力度过强

    (2)重生产轻市场的理念根深蒂固

   (二)经济结构和产业层面

    (1)经济粗放增长

    (2)产业层次提升不快

   (三)企业经营和人力资本层面

    (1)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

    (2)具有战略意识的企业家太少

  四 提高江苏经济综合竞争力的思路和对策

   (一)创新发展路径,转变增长方式

   (二)促进产业集聚,推动结构升级

   (三)鼓励技术创新,强化发展基础

 江苏开放型经济升级与应对国际市场挑战研究

  一 全球经济危机加剧了江苏开放型经济升级的紧迫性

   1.世界经济进入“严冬”,宏观环境不容乐观

   2.粗放发展难以持续,经济失衡亟待改善

   3.创新能力严重不足,发展空间受到局限

  二 江苏开放型经济转型升级的目标与思路

   1.江苏经济的新阶段和开放型经济的新任务

   2.以思想大解放推动江苏开放型经济的转型升级

   3.努力构建开放型经济的新格局、培育新优势

  三 推进江苏开放型经济升级的策略和措施

   1.保持总量、调整结构、平稳转型的策略

   2.加强协调、控制成本、提高效益的策略

   3.大力推进自主创新

   4.积极发展服务贸易

   5.努力培育江苏跨国公司

   6.进一步改革相关制度、完善发展环境

 开创江苏私营个体经济发展的新局面

  一 私营个体经济与江苏发展新阶段

   1.私营个体经济是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力量,加快发展私营个体经济,是江苏进一步创新发展路径、实现新跨越、再创新辉煌的必由之路

   2.私营个体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快发展私营个体经济,是江苏进一步深化体制改革、增强经济活力的重大举措

   3.私营个体经济是人民群众勤劳致富的有效途径,加快发展私营个体经济,是江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富民强省战略目标的主要渠道

   4.私营个体经济是欠发达地区启动经济的有效途径,加快发展私营个体经济,是江苏缩小苏南苏北差距、实现区域共同发展的必然选择

  二 江苏私营个体经济发展现状及与浙江的比较

   1.2000年底全省私营个体经济工作会议以来,江苏私营个体经济取得了突破性的发展,已成为江苏经济发展的新亮点

   2.与浙江相比,江苏私营个体经济发展速度快、起点高、领域广,但是在企业规模和产出水平方面仍有很大差距

   3.当前影响江苏私营个体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已不是表层政策环境,而是创业氛围、市场化程度和区域产业集群基础等深层次问题

  三 进一步加快江苏私营个体经济发展的思路与目标

   1.当前私营个体经济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应抢抓机遇,奋力推进,加快发展,开创江苏私营个体经济发展的新局面

   2.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深化改革,从江苏全省发展的战略高度全力推进,尽快形成有利于私营个体经济发展的体制和机制

   3.调整发展路径,由政策鼓励转向市场引导,在营造创业氛围和市场环境上狠下工夫,努力形成江苏私营个体经济发展的坚实基础

   4.充分发挥江苏的产业优势和开放优势,抓住国际产业转移和长三角地区一体化发展的机遇,积极拓宽私营个体经济的发展空间

   5.让私营个体经济成为江苏经济发展的主体和动力,大幅提高私营个体经济对江苏经济发展的贡献份额

  四 进一步加快江苏私营个体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

   1.进一步实现认识的大飞跃,推进思想的大解放,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促进江苏省私营个体经济的大发展

   2.进一步加大政策的支持力度,放宽领域、降低门槛,积极创造条件,推动江苏省私营个体经济的大发展

   3.进一步改善企业的经营管理,健全体制机制,提高综合素质和整体竞争力,加快江苏省私营个体经济的大发展

 加入世贸组织对江苏外经贸的影响与对策

  一 加入世贸组织面临的新形势和新问题

   1.加入世贸组织对我国现有的区域开放格局将产生重大影响,江苏省的开放型经济和整个区域发展在获得更为广阔空间的同时,也面临着提升竞争力和体制创新的双重挑战

   2.加入世贸组织后我国与世贸组织成员互相开放市场,这为江苏省外贸出口继续保持快速增长提供了极好机遇,但同时也面临着经营体制根本变化和出口增长路径调整的挑战

   3.加入世贸组织标志着我国经济与国际经济的全面接轨,这有利于江苏省进一步大规模利用外资、加快成为世界制造业的生产基地,但也面临着服务贸易相对滞后和劳动力成本逐步上升的挑战

  二 应对加入世贸组织的新思路和新目标

   1.应对加入世贸组织的变化和挑战,基本的取向和思路是:加快体制改革、率先与国际经济全面接轨,同时大力培育竞争优势、提升国际竞争力。切入点是推进开放理念、开放模式和开放策略的转变

   2.外贸出口对区域发展有优化资源配置、推进产业升级、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功能,江苏省应大力培育出口产业,保持出口的持续稳定增长,开创外贸出口的新局面,为全省经济增长作出更大贡献

   3.利用外资是加快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江苏省必须适应新变化、探索新路子,努力提高利用外资的水平和质量,在更高层面打造利用外资的新平台,实现利用外资的“可持续发展”

   4.实施“走出去”战略,不仅是对外开放向更高层面推进的必然要求,也是区域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的必然趋势,江苏省应积极创造条件,大力推动企业跨国经营,拓展经贸合作的新领域

  三 加入世贸组织后的新任务和新举措

   1.抢抓“入世”机遇首先是抢抓“入世”带来的改革机遇,要进一步解放思想,突破“观念瓶颈”,锐意创新,与时俱进,主动推进改革,率先实现体制和机制的接轨,形成良好的制度环境

   2.区域开放的竞争力在于产业基础,要顺应国际产业分工潮流,加大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的力度,提高区域分工和专业化水平,强化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夯实江苏省外经贸做大做强的产业基础

   3.企业是市场的主体,江苏省外经贸的未来发展取决于外经贸企业的发展,要积极发展民营外经贸企业,进一步推进外经贸企业转轨转型,大力培育核心竞争力,壮大江苏省外经贸做大做强的主体队伍

   4.大规模利用外资对促进区域经济快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要进一步办好各类开发区和工业园区,完善投资环境,加强产业引导和产业集聚,形成良性循环,使外资企业能够“落地生根”

   5.服务贸易是当今国际贸易的发展方向,要主动开放市场,加强国际合作,发挥综合优势,促进资源整合,提高江苏省服务贸易的供给能力和竞争能力,尽快形成货物贸易与服务贸易的良性互动

   6.实施“走出去”战略是拓展江苏省外经贸发展空间的必由之路,要大力培育企业的“走出去”能力,切实推进企业“走出去”战略,构筑江苏省开放型经济的未来优势

   7.政府在经济发展中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要加强过渡期的谋划引导,把握好整体发展方向,特别要加强区域分工协调,有序推进转换,以最低的风险和成本争取“入世”效益的最大化

 江苏省对外贸易的形势分析和发展预测

  一 2004年江苏对外贸易形势和增长预测

   1.2004年江苏省对外贸易仍可保持较高增长速度,预计出口增长18%左右

   2.2004年出口退税政策有重大调整,这对江苏省外贸出口有一定影响

  二 稳定江苏对外贸易的思路和策略

   1.完善管理体制,建立出口促进体系

   2.壮大市场主体,提高核心竞争能力

   3.发挥比较优势,大力培育出口产业

 江苏开放型经济如何创新发展路径

  一 新形势、新问题和新矛盾

  二 转变增长方式,提高经济效益

  三 创新发展路径,实现和谐开放

 如何增强开放型经济的可持续性

  一 开放型经济转型是江苏转变发展方式的关键

   1.土地、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的大量投入不可持续

   2.资源、能源供给和生态环境不可持续

   3.对国际市场的高度依赖不可持续

   4.低生产成本优势难以长期持续

  二 研究开放型经济转型必须创新理论和拓宽思路

  三 基于市场形成的开放与基于政策形成的开放

   1.生产移植

   2.政绩驱动

   3.规模偏好

   4.政策依赖

  四 以市场化、多元化促进开放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1.进一步深化体制改革,强化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

   2.提供公平的竞争环境,让企业真正成为对外开放的主体

   3.强化规则的规范性和稳定性,增强体制机制的透明性和预期性

   4.扩大对外开放的内涵,鼓励探索开放型经济的多样化模式

   5.加强区域整体发展能力,努力增强开放型经济的支撑基础

  五 从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到抢抓新一轮产业革命机遇

   1.以抢抓新一轮产业革命机遇为重点

   2.以培育新的核心竞争优势为导向

   3.以健全开放型经济体系为支撑

 构建和谐发展的交通新格局

  一 前言:任务、方法和理论框架

   (一)研究目的和意义

   (二)基本理论框架

    (1)交通的两重属性

    (2)交通的成本规律

    (3)交通的需求和供给

    (4)交通的现代化

    (5)交通的可持续发展

    (6)和谐交通

   (三)研究方法和必要说明

    (1)研究角度和技术路径说明

    (2)研究边界和概念说明

    (3)其他说明

  二 现状评估:发展的基础与条件考察

   (一)有利条件:经济社会快速发展

   (二)良好基础:交通建设成绩显著

    1.交通建设投资大幅增长

    2.交通基础设施供给明显改善

    3.交通运输生产稳定增长

    4.交通运输管理日益规范

   (三)可贵经验:积极探索科学发展

   (四)存在问题:供给不足结构失衡

    1.基础设施供给仍然不足

    2.交通运输结构不尽合理

    3.区域综合运输成本偏高

   (五)主要矛盾:体制分割粗放发展

  三 趋势分析:发展的环境与需求预测

   (一)常州市经济社会未来发展趋势

    1.未来常州经济仍将保持较快增长势头

    2.2010年常州市实际人口将突破500万人

   (二)经济社会发展对交通需求的预测

    1.平均增长趋势法预测

    2.经济与交通增长弹性系数法预测

    3.生产总值平均运量法预测

    4.总人口平均运量法预测

    5.综合与检验

   (三)交通运量结构预测

    1.客运量结构预测

    2.货运量结构预测

   (四)交通设施需求和运输效率预测

    1.公路设施需求和运输效率预测

    2.其他交通设施需求和效率预测

  四 目标选择:发展的模式与思路构想

   (一)常州市未来交通发展的基本要求

    1.经济社会发展对交通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

    2.常州市交通建设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3.交通模式的选择

   (二)常州市未来交通发展的主要目标

    1.全面建设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

    2.打造绿色交通,实现交通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3.以人为本,构建和谐交通

   (三)常州市未来交通发展的主要指标

  五 空间规划:发展的布局与结构安排

   (一)区域空间特征和交通基本格局分析

   (二)未来城镇结构变化趋势及其对交通的影响

    1.2004~2020年常州市城市总体规划

    2.未来城市化趋势的分析和预测

    3.未来交通需求的空间分布

   (三)未来交通体系的空间设计和布局安排

  六 政策设计:发展的策略与措施建议

   (一)加强整体统一规划,促进交通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二)积极发展轨道交通,形成市域快速通道

   (三)优化交通资源配置,促进运输结构的完善提高

   (四)积极发展现代物流产业,降低区域物流成本

   (五)大力推进制度创新,建立综合交通管理体制

 江苏交通建设的新矛盾和新思路

  一 新矛盾:物流成本居高不下

  二 新思路:构筑综合交通体系

 江苏省综合交通运输竞争力研究

  一 研究目的和必要说明

   (一)研究目的

   (二)面临的挑战

   (三)研究的立场和倾向

  二 基本理论与研究路径

   (一)交通运输的本质

   (二)交通模式和发展阶段

   (三)关于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四)关于综合交通运输竞争力

   (五)研究路径说明

  三 苏浙粤鲁综合交通运输发展概况及特征

   (一)四省交通运输发展概况

   (二)四省交通运输发展基本特征

   (三)建设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提出和初步发展

  四 苏浙粤鲁综合交通运输竞争力的评估与比较

   (一)评估比较的方法和框架

   (二)指标选择和权重设定

    1.交通基础设施完善度

    2.运输服务满足度

    3.资源配置合理度

    4.未来发展潜力

   (三)四省综合交通运输竞争力评估结果

  五 对江苏综合交通运输竞争力的分析

   (一)优势:内部交通完善、系统效率较高

   (二)弱势:服务能力不足、对外交通薄弱

   (三)趋势:运输需求旺盛、土地资源紧张

   (四)基本结论

  六 进一步提升江苏综合交通运输竞争力的思路与对策

   (一)新形势与新目标

   (二)思路与策略

   (三)关键措施

    (1)全面推进交通运输发展方式的转变

    (2)加快发展水运,优化交通运输结构

    (3)推动技术创新,提升交通运输效率

    (4)加强科学规划,使交通运输合理布局

    (5)深化体制改革,转变政府管理模式

    (6)推进市场化进程,优化交通运输资源配置

 苏通长江大桥对区域发展贡献研究

  一 研究目的和研究思路

   (一)研究目的和意义

   (二)面临的难题

   (三)研究思路和方法

   (四)相关研究成果的检索

   (五)本项研究成果的有效性和局限性

  二 跨江大桥对区域发展影响的理论分析

   (一)跨江大桥的一般理论意义

    1.实现区域沟通、满足交通需求

    2.降低运输成本、推动经济发展

    3.改善区位条件、加快城市化进程

    4.促进科技进步、加强文化交流

   (二)跨江大桥对区域发展的模型分析

    1.单桥模型

     A.对桥两端区域的影响——集聚

     B.对离桥距离较远区域的影响——边缘化

    2.多桥模型

    3.桥路关系

   (三)测度跨江大桥对区域经济贡献的方法

   (四)跨江大桥对不同区域发展的影响分析

   (五)跨江大桥对区域发展影响的动态分析

  三 苏通大桥建成通车的战略意义

   (一)苏通大桥概况

   (二)从造桥大国走向造桥强国的主要标志

    1.实现了造桥技术重大突破

    2.推动了配套能力全面提升

    3.促进了人才培养和管理进步

   (三)我国东部沿海交通战略布局的关键节点

   (四)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实施江苏沿海开发战略的重要依托

  四 苏通大桥对区域经济发展的贡献

   (一)苏通大桥的影响区域范围

   (二)苏通大桥建设的直接经济贡献

    1.投资和消费拉动

    2.增加就业岗位

   (三)苏通大桥运行对区域经济增长的贡献

    1.节约运输成本

    2.促进经济增长

   (四)苏通大桥对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影响

   (五)苏通大桥对区域产业影响的分析

  五 苏通大桥对区域社会发展的影响

   (一)方便居民出行

   (二)提升生活质量

   (三)加速城镇化进程

   (四)优化城市空间布局

   (五)节能减排,保护环境

 江苏水利基础设施投入水平与国民经济发展关系的研究

  必要说明:课题目标、研究方法和报告框架

  一般分析:水利建设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与地位

   (一)水利建设是人类社会最早的工程之一,在数千年的人类文明史上,水利建设始终占有重要一页

   (二)水利建设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和经济发展,同时经济社会的发展也对水利建设不断提出新的要求和目标

   (三)水利建设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主要体现在作为基础设施的巨大社会效益和社会贡献上

   (四)水利建设本身是国民经济的一个重要产业部门,对经济总量的增长发挥着积极作用

   (五)大量统计数据的分析表明,水利与国民经济发展具有很强的相关性

    1.水资源的使用量随着国民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而增加,呈明显的相关性

    2.水资源的使用结构随着国民经济结构的变化而变化,呈很高的同步性

   (六)水利在国民经济中的未来地位:资源中的资源,基础设施中的基础,公共部门中的重点

  基本评估:江苏水资源情况及水利发展水平

   (一)江苏是水旱灾害频发地区

   (二)江苏水资源的基本特点决定了开发利用的难度较大、投入需求较大

    1.地表水资源量较少,过境水资源量丰富

    2.水资源污染程度较为严重

    3.水资源供用的结构不合理

   (三)新中国成立以来江苏水利建设取得了巨大成绩

   (四)江苏水利现状与现代化要求和国际水平尚有较大差距

    1.饮水

    2.防洪

    3.灌溉

    4.水资源保护

   (五)总体而言,江苏水利建设尚处于以满足防洪、农业灌溉为主的工程水利阶段,但已开始关注、重视水资源保护和环境改善

  历史考察:江苏水利设施建设投入分析

   (一)新中国成立50多年来,江苏水利建设总投入约550亿元(包括劳务折资)*

   (二)改革开放以来,江苏水利建设投入的特点

    1.水利基本建设投入的增长较快

    2.水利建设投入规模在全国各省市中居前几位

    3.投入的产出效益较高

   (三)江苏水利投入水平偏低,不能满足国民经济对水利的需求

   (四)江苏水利建设投入占GDP的比重在各省市中排到第23位

   (五)与兄弟省市相比,江苏水利建设人均投入水平也较低

   (六)对水利建设的投入在各公共部门中是最低的

  发展预期:未来五至十年江苏水利建设的需求和投入分析

   1.生活用水

   2.生产用水

   3.灌溉用水

  投入机制:从政策博弈走向制度规范

 苏州与天津、重庆经济发展比较研究

  一 经济增长:绩效、路径与模式

   1.改革开放以来,苏州与天津、重庆三市的经济都取得了长足发展,但苏州的发展速度要更快些,约为天津、重庆的1.45倍,后来者居上的态势明显

   2.在我国经济转轨转型的大背景下,区域发展不仅取决于区位优势和原有的基础条件,更取决于对机遇的把握,苏州的成功在于不断创新发展路径,主动推进经济结构和形态的提升转换

   3.邻近上海的区域环境,使苏州形成了市区和县区同步推进、多核型整体发展的模式,与区域外部的大面积宽接触,使苏州能够比天津和重庆更好地协调外部关系,获得更多外部资源

  二 发展潜质:基础、优势与约束

   1.苏州与天津、重庆在自然资源和区位条件方面各有长短,在经济发展水平上,苏州、天津已进入工业化提高阶段,重庆则尚未完成农业向工业的转化

   2.天津的优势在于产业基础和交通枢纽,重庆的优势在于资源丰富和西部开发,苏州的优势在于对外开放和紧临上海,相比而言,在未来一定时期内苏州的优势更具现实性

   3.在未来发展中,天津面临的主要约束是发展路径的依赖,重庆面临的主要约束是区域内部要素的动员和激活不足,苏州面临的主要约束则是如何进一步实现“路径创新”

  三 未来趋势:超越、融合与转型

   1.未来20年苏州仍有可能保持较快增长速度,并将很快在经济总量上超过天津,进入全国城市五强,在2017年提前实现翻两番、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2.在区域空间布局上,苏州的发展将完全不同于天津、重庆,多核型整体发展模式有可能演进成组合式特大城市,而进一步融入上海大都市圈是发展的必然趋势

   3.从以加工业为支撑到以服务业为支撑,这是区域和城市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深厚的历史积淀和独特的人文环境,必然要在苏州的未来发展中体现出来,推动经济转型,实现价值回归

  四 策略思考:借势、整合与创新

   1.进一步发挥与上海紧邻的区位优势,实行错位发展的策略,并积极推进从产业错位到功能错位、从垂直错位到水平错位的提升,在借势发展过程中不断培育自身的竞争优势

    (1)抢抓机遇,扩大通道,借上海之势,借外资之势

    (2)思路创新,战略调整,实施功能错位、水平错位战略

    (3)依托区位优势,发挥比较优势,培植竞争优势

   2.区域竞争的核心在于有较低的成本和较高的产出效率,苏州必须进一步整合资源,提高区域分工和专业化水平,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夯实产业基础,掌握发展的主动权

    (1)产业整合:推动制造业的集群发展和质态升级,促进休闲旅游业和现代物流业发展,使其做大做强

    (2)空间整合:形成区域内部的合理布局和良性循环,推动“环太湖城市圈”的紧密合作

    (3)环境整合:加快市场化进程和政府职能转变,构建最佳区域环境和高效的制度体系

   3.善于创新发展路径是苏州的最大优势,在未来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大趋势中,苏州要有大的作为、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必须进一步创新,特别是在体制上创新

    (1)创新开放模式和开放策略,实现利用外资的“可持续发展”

    (2)创新发展理念和发展思路,推动产业优势转化为市场优势

    (3)创新管理体制和管理方式,全面提高区域竞争力,再创发展新辉煌

    (4)除了适当调整行政区划体制外,还应在管理体制和管理方式方面进行创新

 昆山实现“两个率先”与土地保障战略研究

  一 导言

   (一)研究目的与意义

   (二)研究路径与方法

   (三)研究基准与设定

   (四)其他必要说明

  二 经济发展与土地开发现状评估

   (一)土地资源概况

   (二)经济社会的跳跃式发展

   (三)经济发展与土地开发

   (四)土地利用效益评估

   (五)经济社会发展的空间结构

    (1)人口空间分布

    (2)投资空间分布

    (3)产出空间分布

    (4)空间结构特征

  三 未来经济发展预测及对土地资源的需求

   (一)经济社会发展的趋势与预测

    (1)GDP总量发展预测

    (2)经济结构发展预测

    (3)未来人口增长预测

    (4)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预测

    (5)人均收入增长预测

   (二)经济社会发展对土地资源的需求

    (1)趋势外延推测

    (2)目标需求推测

   (三)未来人口空间分布变化

   (四)土地综合承载能力和资源约束

    (1)空间容纳能力

    (2)水资源供给能力

    (3)自然环境净化能力

    (4)结论

  四 未来的发展定位和基本策略思路

   (一)昆山未来的发展定位

    (1)发展的十字路口

    (2)发展定位的选择

   (二)发展的总体设想

    (1)主要指标

    (2)必须采取的基本调控措施

     A.调整发展路径,大力发展服务产业

     B.加快技术进步,努力提高产出效率

    (3)方案验证

   (三)发展的基本思路与策略

    (1)树立新的发展理念,进一步创新发展路径

    (2)构筑新的发展平台,大力培育竞争优势

    (3)实施新的发展策略,形成合理的城市分工

  五 未来土地开发规划和资源配置

   (一)土地规划的目的与原则

    (1)规划目的

    (2)规划原则

   (二)整体空间布局规划

   (三)土地配置方案

    (1)经济高效型土地配置方案

    (2)人居舒适型土地配置方案

    (3)生态优先型土地配置方案

   (四)土地开发配置的政策设计

    (1)调整人口政策,适度控制人口总量,提高外来人口素质

    (2)调整行政体制,撤镇设区,完善城市功能,提高区域综合竞争力

    (3)调整规划思路,科学配置资源,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产出效益

    (4)调整管理方式,创新理念,探索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土地管理模式

 寻求产业发展与空间资源的合理配置

  一 目的、任务和研究方法

   (一)研究背景和目的意义

   (二)研究任务与范围界定

   (三)研究方法与必要说明

  二 区域发展、产业结构与土地利用

   (一)土地及土地的集约利用和可持续利用

    (1)土地的社会属性和经济学意义

    (2)土地集约利用的内涵与要求

    (3)土地利用的可持续发展

   (二)区域发展与土地利用

    (1)土地既是区域发展的资本,也是区域发展的成本

    (2)区域土地开发利用的三个阶段

    (3)缺乏弹性的区域土地供给格局

    (4)推进土地集约利用和可持续利用是区域发展的必由之路

   (三)区域产业结构与土地利用结构

  三 产业发展轨迹与用地结构变迁

   (一)昆山市产业发展的基本轨迹

    (1)经济发展概述

    (2)产业发展和工业结构变化

   (二)经济发展与土地利用结构变化

   (三)昆山土地利用效率的总体评价

   (四)推进土地集约利用的措施与经验

  四 企业土地利用效率状况调查

   (一)调查方法和指标说明

    (1)调查方法

    (2)指标选取

   (二)调查结果汇总

   (三)各行业土地利用效益评估

    (1)投资密度分析

    (2)土地利用效益

     A.经济效益——地均销售额和地均税收额

     B.社会效益——地均劳动力

    (3)地均资源消耗分析

    (4)各行业土地利用率和容积率分析

  五 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土地集约利用

   (一)调查结果的行业综合评价

    (1)评价方法

    (2)评价结果

   (二)未来昆山产业发展的基本思路

    (1)进一步强化优势产业

    (2)逐步淘汰土地利用效率较低的产业

    (3)促进传统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整合提升

    (4)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产业,进一步完善产业体系

   (三)促进产业结构优化的政策建议

  六 合理空间布局、实现土地可持续利用

   (一)调查结果的地区分析

    (1)地区分类和调查汇总

    (2)投资密度分析

    (3)土地利用效益

     A.经济效益——地均销售额和地均税收

     B.社会效益——地均劳动力

    (4)资源消耗分析

    (5)土地利用率和容积率分析

   (二)各地区土地利用效率综合评价

   (三)产业发展的空间布局思路

   (四)促进产业空间布局合理化的政策建议

 实施灌河流域开发 推动苏北工业化进程*

  一 实施灌河流域开发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1.实施灌河流域开发,有利于解决贫困地区的落后面貌,加快贫困地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步伐

   2.实施灌河流域开发,有利于推动苏北地区的工业化进程,进一步促进苏北经济的发展和起飞

   3.实施灌河流域开发,有利于江苏省经济战略布局的优化,为江苏省经济的后续发展积蓄动力和能量

  二 实施灌河流域开发的基本思路和开发策略

   1.基本思路:依托资源优势,实施整体开发,强化工业突进,促进自主发展

   2.开发策略:发挥水运优势,办好工业园区,接受产业转移,培育市场龙头

  三 当前实施灌河流域开发的条件和机遇

   1.已具备较完善的基础设施和一定的工业基础

   2.上海、苏南等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正在加速

   3.酝酿多年的陈家港电厂项目即将开工建设

  四 实施灌河流域开发的政策支持和相关措施

   1.把灌河流域开发纳入全省总体发展战略

   2.给予省级开发区和工业园区优惠政策

   3.建立灌河流域开发协调机制和办事机构

   4.设立周转基金解决前期土地开发的资金短缺

   5.调整扶贫方式,促进流域开发

 江苏城市化水平再评估

  一 从总量上看,城市化水平严重滞后于经济发展水平和工业化水平

  二 从结构上看,大中小城市发展极不平衡,城镇体系不协调

  三 从质量上看,超大、特大城市的能量不足,城市现代化水平偏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