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数

0

引证文献

0 !

参考文献

97

中国广州科技和信息化发展报告(2015)图书

Annual Report on Science Technology and Information of Guangzhou in China(2015)

SSAPID:101-9823-9267-19
ISBN:978-7-5097-7796-1
DOI:
ISSN:

[内容简介] 本书是由总报告、科技创新篇、科技产业篇、科技人才篇、科技服务篇、智慧城市篇和专题研究篇七部分组成,汇集了广州地区科研团体、高等院校和政府部门诸多科技问题研究专家、学者和市级部门工作者的最新研究成果,是关于广州2014年度科技运行状况和相关专题分析与2015年预测的重要参考资料。

相关信息

丛书名:广州蓝皮书
编 辑:高启;王颉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5年08月
语 种:中文
中图分类:F49 信息产业经济(总论)
《中国广州科技和信息化发展报告(2015)》由广州大学与广州市科技创新委员会、广州市科学技术协会、广州市知识产权局联合主持编撰,作为“广州蓝皮书”系列之一出版并面向全国公开发行。本书由总报告、科技创新篇、科技产业篇、科技服务篇、科技人才篇、智慧城市篇和专题研究篇七部分组成,汇集了广州地区的科研团体、高等院校和政府部门诸多科技问题研究专家、学者和政府部门工作者的最新研究成果,是对广州2014年科技运行状况的总结、对2015年进行预测的重要参考资料。2014年,广州针对科技计划管理改革、阳光科技再造行动、产学研协同创新、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政府信息共享等重点任务,凝心聚力、狠抓落实,各项工作取得显著进展。但是研发投入不足、科技资源优势未能全面发挥、科技金融发展相对滞后、基础网络服务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以及信息孤岛现象依然存在,政府信息共享在深度、广度上需进一步扩展。2015年,广州将围绕系统性解决科技创新整体落后问题,以优化科技资源配置和激发社会创新活力为核心,着力解决科技创新这一“短板”,进一步加强全市科技工作统筹力度,提升企业创新能力,促进校地协同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以倒逼机制大幅提高全社会研发投入水平。

〔美〕安纳利·萨克森宁:《地区优势:硅谷和128公路地区的文化与竞争》,曹蓬等译,远东出版社,1999。

彭纪生:《中国技术协同创新论》,中国经济出版社,2000。

郑刚:《全面协同创新:迈向创新型企业之路》,科学出版社,2006。

张玉臣:《长三角区域协同创新研究》,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

陈劲:《协同创新》,浙江大学出版社,2012。

陈劲:《协同创新与国家科研能力建设》,《中国科学报》2012年1月9日。

陈克宏:《加强产学研用的协同创新》,《文汇报》2012年9月13日。

李平:《应积极推动协同创新》,《黑龙江日报》2012年3月12日。

李忠云、邓秀新:《内外兼治破解高校协同创新困境》,《中国教育报》2011年9月13日。

刘悦伦、沈奎:《构建珠江三角洲地区创新圈》,《南方日报》2009年2月25日。

牟明善:《协同创新是国际企业发展主流——美国和欧盟政府鼓励创新的做法值得借鉴》,《济南日报》2006年6月8日。

宁滨:《高校在协同创新中的地位和作用》,《人民日报》2012年4月19日。

欧阳滨:《广州市促进科技和金融结合工作调研报告》,《中国广州科技和信息化发展报告(2013)》,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

万钢:《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推进创新驱动发展》,《学习时报》2011年11月28日。

王君华:《政府在协同创新中的作用研究》,《科技创业月刊》2012年第8期。

徐飞鹏、王皓:《整合创新资源,集群协同发展》,《北京日报》2009年6月13日。

严雄:《产学研协同创新,五大问题亟待破解》,《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7年3月20日。

张波:《中小企业协同创新模式研究》,《科技管理研究》2010年第2期。

张力:《产学研协同创新的战略意义和政策走向》,《教育研究》2011年第7期。

张玉臣:《构建协同创新的管理体制》,《科技日报》2011年10月17日。

张在群:《政府引导下的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研究》,大连理工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3。

《中共江西省委 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大力推进科技协同创新的决定》,《江西省人民政府公报》。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国家创新指数报告2013》,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4。

Anselin L.,Spatial Econometrics:A Companion to Theoretical Econometrics(Oxford:Blackwell,2001).

Anselin,L.,Spatial Econometrics:Methods and Models(Kluwer Academic Publishers,Dordrecht,1988).

Asheim B. T.,and Meric,S. Gertler,“The Geography of Innovation:Regional Innovation Systems” In Fagerberg,J.,Mowery,D.,Nel-son,Eds. The Oxford Handbook of Innovation(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5).

Audretsch D. and Feldman M.,“R&D Spillovers and the Geography of Innovation and Production,” 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86(1996).

Baltagi B H. Econometrics Analysis of Panel Data(Chichester:Wiley,2005).

Coe D. and E. Helpman,“International R&D Spillovers,” European Economic Review 39(1995).

Elhorst J.P.,“Specification and Estimation of Spatial Panel Data Models,” International Regional Science Review 26(2003).

Griliches Z.,“Patent Statistics as Economic Indicators:A Survey,” Journal of Economic Literature 28(1990). Griliches Z.,“Issues in Assessing the Contribution of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to Productivity Growth,” Bell Journal of Economics 10(1979).

Grossman,G. and Helpman,E.,“Trade,Knowledge Spillovers and Growth,” European Economic Review 35(1991).

Henderson J.V.,“Externalities and Industrial Development,” Journal of Urban Economics 47(1997).

Jaffe A.,Trajtenberg M. and Henderson R.,“Geographic Localization of Knowledge Spillovers as Evidenced by Patent Citations,” The Qua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 9(1993).

Jonathan Sallet,Ed Paisley and Justin R. Masterman,“The Geography of Innovation:The Federal Government and the Growth of Regional Innovation Clusters,” Science Progress(2009).

刘和东:《中国区域原始创新产出的空间集聚研究》,《工业技术经济》2011年第11期。

Marshall A.,Principes d’économie politique(Paris,Londres,New York,1971).

Martin,P. and G. Ottaviano,“Growth and Agglomeration,” International Economic Review 42(2001).

Pace R.K.,LeSage J.P.,“A Spatial Hausman Test,” Economics Letters(2008).

王春杨、张超:《地理集聚与空间依赖——中国区域创新的时空演进模式》,《科学学研究》2013年第5期。

刘震、吴广、丁维岱、张召明:《SPSS统计分析与应用》,电子工业出版社,2011。

Nicolai J. Foss,Towards the Theory of Competence of the Firm(Routledge Corporation,London,1996)

Franz Todtling,Michaela Trippl.,“One Size Fits All?Towards a Differentiated Regional Innovation Policy Approach”,Research Policy 34(2005).

Muller E,Doloreux D.,Zenker A.,“Regional Innovation Capacities in New Member States:A Typology”,Journal of European Integration 5(2008).

Hugo Pinto,Joao Guerreiro,“Innovation Regional Planning and Latent Dimensions:The Case of the Algarve Region”,The Annals of Regional Science 2(2010).

赵彦云、甑峰:《我国区域自主创新和网络创新能力评价与分析》,《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7年第4期。

胡晓瑾、解学梅:《基于协同理念的区域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科技进步与对策》2010年第2期。

王宗华、毛磊、王清:《我国中部地区区域创新能力评价与比较分析》,《技术经济》2011年第8期。

Michael Fritsch,Viktor Slavtchev,“Determinants of the Efficiency of Regional Innovation Systems,” Regional Studies 7(2011).

Nicoletta Corrocher,Lucia Cusmano,“The ‘KIBS Engine’ of Regional Innovation Systems:Empirical Evidence from European Regions,” Regional Studies 10(2012):1013-1025.

王焕祥、孙斐:《区域创新系统的动力机制分析》,《中国科技论坛》2009年第1期。

李晓娣、田也壮、姚微:《跨国公司R&D投资对区域创新系统演化的影响研究》,《软科学》2012年第1期。

苏屹、李柏洲、喻登科:《区域创新系统知识存量的测度与公平性研究》,《中国软科学》2012年第5期。

Michael Fristsch,“Measuring the Quality of Regional Innovation Systems:A Knowledge Production Function Approach,” International Regional Science Review 1(2002).

Tom Broekel,“Collaboration Intensity and Regional Innovation Efficiency in Germany—A Conditional Efficiency Approach,” Industry Innovation 2(2012).

史修松、赵曙东、吴福象:《中国区域创新效率及其空间差异研究》,《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9年第3期。

刘和东:《中国区域研发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基于随机前沿函数的实证分析》,《科学学研究》2011年第4期。

白俊红、蒋伏心:《考虑环境因素的区域创新效率研究——基于三阶段DEA方法》,《财贸研究》2011年第10期。

戴俊杰:《广州区域创新能力研究——与亚洲大都市的比较》,《工业技术经济》2010年第2期。

广州市人民政府:《广州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总体规划(2011~2015年)》,2011。

林珊莉、黄立强:《生物与健康产业的概念与内涵探讨》,《中国科技纵横》2013年第16期。

鲍金勇、程国星、李迪:《广东省农村食品安全科普教育现状调查与思考》,《广东农业科学》2012年第23期。

靖鲲鹏、宋之杰、王金艳:《应急决策专家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12年第6期。

梅可玉:《我国自然灾害危机管理中的科学知识传播——复杂性视野下的思考》,《系统科学学报》2010年第2期。

莫英杰等:《我国食品安全应急科普的现状与分析》,《中国食品学报》2012年第1期。

伍朝宇:《浅谈区域公共安全和应急管理科技服务体系建设的思考》,《商》2012年第2期。

吴华刚:《创新型省份背景下科普机制创新及能力提升对策研究——以福建省为例》,《发展研究》2012年第11期。

徐顽强、张红方:《科学普及“嵌入”社会热点事件的模式研究》,《科普研究》2012年第2期。

张成福:《公共危机管理:全面整合的模式与中国的战略选择》,《中国行政管理》2008年第7期。

广州市番禺区知识产权局、广州市知识产权信息中心:《番禺区灯光音响行业专利分析报告》,2013。

广州市番禺区知识产权局、广州市知识产权信息中心:《番禺区数字家庭行业专利分析报告》,2013。

广州市番禺区知识产权局、广州市知识产权信息中心:《番禺区动漫游戏产业专利分析报告》,2013。

广州市番禺区知识产权局、广州市知识产权信息中心:《番禺区珠宝行业专利分析报告》,2014。

赵小仕:《产业结构调整下的广州市技能人才需求预测分析》,《华东经济管理》2010年第3期。

《广州市中长期人才发展纲要(2010~2020)》。

袁旭、康元华:《产业结构与职业教育互动关系的研究(一)——互动模型及其实践意义》,《高教论坛》2006年第4期。

袁旭:《产业结构与职业教育互动关系的实证分析》,《高教论坛》2006年第6期。

李龙新:《产业发展与经济周期关系的讨论》,世界管理论坛,2005。

吴邑湘:《广州市高技能人才培养问题研究》,华南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莫佳胜、陈博、莫晓芳:《发挥行业协会作用,架接高技能人才培养的“立交桥”》,《机械职业教育》2008年第7期。

唐国平、唐纯林:《行业协会人力资源管理的困境与创新——以广州市为例的研究》,《社团管理研究》2012年第8期。

冯芸清:《广州要打造产值超5000亿元制造业集群》,人民网·广东频道,http://gd.people.com.cn/n/2014/0421/c123932-21045042.html,2014年4月21日。

广东省政府网站“政务公开”相关资料,http://www.gd.gov.cn/govpub/zwdt/dfzw/201410/t20141024_204493.htm。

中共广州市委:《广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的决定》,2008。

徐志宏:《广州国际金融人才发展探讨》,《时代金融》2014年第8期。

林琳、陈林:《广州技工教育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匹配度调查》,《就业》2013年第6期。

“技师培养模式与课程开发研究”课题组:《技师培养模式与课程开发研究报告》,2010。

杨进、赵志群、刘杰等:《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国家重点课题研究报告:中国职业教育与制造业发展研究》,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陈俊兰:《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研究——合理性、现实性与合法性》,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辜东莲等:《职业能力测评实证研究 汽车维修专业广州报告》,清华大学出版社,2014。

辜东莲、畅蔡文:“The Application of COMET Model in Automobile Maintenance Technician Personnel Training”,Apprenticeship in a Globalised World(LIT,2013).

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2013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未来10年的生态文明之路》,科学出版社,2013。

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2014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创建生态文明的制度体系》,科学出版社,2014。

李干杰:《划定生态保护红线,确保国家生态安全》,《中国矿业报》2014年2月11日。

李干杰:《积极推动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机制改革,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水平不断提升》,《环境保护》2014年第1期。

赵建军:《制度体系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的“软实力”》,《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13年第12期。

王灿发、林燕梅:《我国政府环境信息公开制度的健全与完善》,《行政管理改革》2014年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