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数

15

引证文献

6 !

参考文献

95

转型时期的行业协会——角色、功能与管理体制图书

SSAPID:101-9816-9767-83
ISBN:7-80190-154-1
DOI:
ISSN:
关键词:

行业组织 研究 中国

[内容简介] 本书结合地方行业协会管理体制的创新经验,在对中国未来国家与社会关系重构趋势的判断基础上,提出了行业协会的发展方向和管理体制变革的战略选择。

相关信息

丛书名:喜玛拉雅学术文库·NGO论丛
作 者: 贾西津
编 辑:宋月华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4年02月
语 种:中文
中图分类:E 军事

 相关链接

 《NGO论丛》序

 序

 总论篇

  第一章 引言:发展中的行业协会

   一 发展行业协会的必要性

    (一)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

    (二)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的需要

    (三)中国加入WTO的迫切需求

   二 发展行业协会的紧迫性

   三 行业协会的发展现状不容乐观

  第二章 研究的理论基础

   一 行业协会的定义与研究对象界定

    (一)对行业协会的不同理解

    (二)本书对行业协会的定义和研究对象界定

   二 关于行业协会的研究

   三 行业协会的功能研究——基于交易成本的分析

    (一)交易成本理论

     1.交易成本

     2.企业是合约安排的一种形式

    (二)行业协会的功能

     1.协调行动

     2.服务功能

    (三)行业协会的利益分配机制

   四 行业协会的社会角色研究——基于国家社会关系理论

    (一)公民社会对国家社会关系的解释

    (二)多元主义与法团主义

    (三)行业协会在国家社会关系中的定位

  第三章 中国历史上行业协会的角色与功能

   一 行会的起源——官方附庸型行业组织

    (一)唐宋金元时期的行会概况

    (二)行会的组织

    (三)行会的活动和功能

    (四)行会的管理体制

    (五)对封建前期行会的评价

   二 传统封建行会

    (一)封建行会的表现形式

    (二)封建行会出现的社会经济环境

    (三)封建行会的组织结构

    (四)封建行会的功能

    (五)封建行会的评价

   三 近代中国的商会和行会——封建行会的转型

    (一)商会的出现

    (二)近代工商业行业组织的社会经济环境

    (三)组织结构和功能的变革

    (四)对近代工商业行业组织的评价

  第四章 行业协会运作模式的国际比较

   一 市场模式——以美国为例

    (一)美国行业协会概况

    (二)美国行业协会的功能

     1.协调行动

     2.服务活动

    (三)美国行业协会与政府的关系

    (四)案例——美国新奇士协会

     1.协会功能

     2.协会与政府的关系

     3.小结

   二 合作型模式——以日本、欧洲大陆行业协会为代表

    (一)日本的行业协会

     1.日本行业协会概况

     2.案例——日本经营者团体联盟

     3.日本行业协会评述

    (二)欧洲大陆行业协会——以德、法为主

   三 两种模式行业协会的共同特点与功能

  第五章 转型期行业协会在社会结构中的定位

   一 行业协会的发展与现状

   二 中国改革开放后国家与社会关系的变迁

    (一)市场空间的形成与发育

     1.国家领域主动让渡市场领域

     2.市场领域的自我发展

    (二)社会领域的形成与发育

     1.国家领域缓慢退出社会领域

     2.社会领域的自我发展

     3.市场领域内生的社会领域

    (三)我国国家与社会关系变迁的特征

   三 我国行业协会的三种产生模式

    (一)“自上而下”模式

     1.促进行业协会发展的政策过程

     2.自上而下组建行业协会的过程

     3.个案分析——政府行为目标的多重性

     4.对“自上而下”模式行业协会现状的分析

    (二)“市场内生”模式

     1.市场的需求

     2.个案分析——温州市低压电器行业协会

     3.对“市场内生”模式行业协会的分析

    (三)“中间”模式

     1.何谓中间模式

     2.个案分析——政府推动、行业自主的两个例子

     3.对中间模式行业协会的分析

   四 三种行业协会在国家社会关系中的定位

  第六章 不同模式行业协会的功能分析

   一 “自上而下”模式行业协会的功能分析

    (一)政府创办行业协会的动力机制

    (二)“自上而下”模式行业协会的功能定位

    (三)“自上而下”模式行业协会的困境揭示

   二 “市场内生”行业协会的功能分析

    (一)企业创办行业协会的动力源泉

    (二)市场内生行业协会的功能

    (三)市场内生行业协会功能成因分析

    (四)市场内生行业协会与政府的关系

   三 “中间”模式行业协会的功能分析

   四 小结

  第七章 我国行业协会管理体制及地方创新

   一 我国现行行业协会管理体制

    (一)社团管理体制

    (二)现行行业协会管理体制

     1.现行行业协会管理体制特点

     2.对现行行业协会管理体制的分析——国家法团主义体制

   二 地方创新

    (一)温州——准社会法团主义体制

    (二)上海——弱国家法团主义体制

    (三)鞍山工业经济联合会*

    (四)地方创新的制度性意义

  第八章 结论及相关政策建议

   一 国家与社会关系变迁及行业协会的定位

    (一)国家与社会关系变迁的信号

     1.国企改革进一步深化

     2.非公有制企业蓬勃发展

     3.政府职能转变与机构改革

     4.社会改革的推进

     5.国际交流的深入

    (二)国家与社会关系的变迁趋势

     1.市场领域逐渐脱离国家领域,并发展壮大

     2.社会领域自治性增强,有限制地获得发展

     3.行业协会构成领域的变迁趋势

    (三)行业协会管理体制的变迁趋势

     1.国际政治体制的变迁趋势

     2.从国家法团主义走向社会法团主义

   二 行业协会的功能和发展前景

    (一)关于行业协会性质的结论

    (二)行业协会的积极功能与消极功能

     1.行业协会的积极功能

     2.行业协会的负面作用

    (三)中国行业协会的发展前景

     1.“自上而下”模式行业协会的改革

     2.“市场内生”模式行业协会的发展

     3.“中间”模式行业协会发展前景

   三 对行业协会管理体制的政策建议

    (一)达成行业协会组成领域变迁的措施

    (二)改善现行行业协会管理体制滞后状态的措施

    (三)顺应社会法团主义体制出现的措施

    (四)政府行政职能转移要顺势而行

 案例篇

  案例一 省级行业协会

   一 广东省省级行业协会的基本情况

    (一)会员情况

    (二)财务状况

    (三)人力资源

    (四)办公条件

    (五)领导人产生方式

    (六)活动与功能

   二 广东省行业协会的问题分析

    (一)行业协会自治能力差,与政府、企业关系暧昧

    (二)会员覆盖面窄,协会的社会认可度低

    (三)行业协会能力建设状况不宜乐观,工作开展困难重重

   三 对广东省行业协会的相关政策建议

  案例二 个体经济背景下的行业协会

   一 温州模式与温州的经济社会背景

    (一)温州市的地理与基本概况

    (二)温州市的社会经济背景

    (三)温州模式

   二 温州市行业协会的历史与发展

    (一)温州行业协会的历史

    (二)改革开放以来温州市行业协会发展的背景

   三 温州市行业协会发展现状及其法律制度环境

    (一)大规模兴起

    (二)走向规范发展

   四 温州市行业协会的特征和功能

    (一)类型特征

    (二)活动与功能

   五 经验、问题和相关政策建议

   附录:《温州市行业协会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二章 成立登记

    第三章 会员

    第四章 组织机构

    第五章 职能

    第六章 变更登记、注销登记

    第七章 监督管理

    第八章 附则

  案例三 发挥协会的行业治理功能

   一 青岛船东协会成立的背景

   二 协会基本情况

    (一)登记注册

    (二)与会员的关系

    (三)协会人力资源状况

    (四)协会运作方式和组织结构

    (五)协会的对外关系

   三 协会的行业治理功能

    (一)维权自律

     1.“付款赎单”

     2.清欠拖欠运费

     3.监督政府行为

     4.赶走“海洋班轮”

     5.中国首例航线市场公约的诞生

    (二)政策倡导

     1.外汇管理制度座谈会

     2.建议建立“航运广场”

     3.《关于青岛边防检查站改变联检方式影响船期的报告》

     4.《关于处理集装箱拖车交通事故时不应扣押集装箱的报告》

     5.《关于请求暂缓审批船公司在青岛开设近洋航线的报告》

     6.《关于建议取消青岛口岸加收20%港口使用费的报告》

     7.《关于建议重新审定港口收取集装箱船舶速遣费的调查意见》

   四 船东协会发挥作用的机制分析

    (一)发挥协调监督机制,提高集体行动的有效性

    (二)发挥资源调动优势,履行行业治理职能

    (三)在现有政治框架内,谋求最大发展

   五 问题及相关政策建议

  案例四 政策参与,沟通企业与政府的桥梁

   一 深圳外商协会的形成与发展

    (一)协会的形成背景

    (二)深圳外商协会的建立

    (三)从官办到民间

    (四)影响的拓展

    (五)未来规划

   二 深圳外商协会的基本情况

   三 协会的组织结构

   四 协会的政策参与功能

    (一)处理投诉

     1.付汇真实性审查案

     2.海关税收稽查事件

    (二)谏言献策

     1.促成深圳13家外资企业上市试点

     2.促成加工贸易保证金台账由“实收”变“空转”

     3.非典应对中的积极角色

    (三)信息架起的桥梁

   五 协会政策参与功能的机制分析

    (一)对会员企业:民间化路线

    (二)对政府部门:双向政策服务

    (三)开放的姿态,合作的联盟

   六 结论与相关政策建议

    (一)加快政府职能转变,为商会组织充权

    (二)给予协会组织经费方面必要的政策支持

    (三)进一步加强政府与协会组织的合作关系

  案例五 政府职能转移下的民办商会

   一 引言:政府职能的转移

    (一)政府职能转移的途径

    (二)商会的功能

    (三)海南省企业家协会的特点

   二 海南省的基本概况

    (一)海南省的地理、自然条件

    (二)海南省的政治社会背景

    (三)海南省的经济背景

    (四)海南省总商会的设立

   三 海南省企业家协会的发展历程

   四 海南省企协的组织模式和运作机制

    (一)组织模式

    (二)运作机制

    (三)协会与外部的关系

   五 海南省企协的功能

    (一)维护企业和企业家合法权益

    (二)做企业和企业家的代言人

    (三)协调政府与企业的关系

    (四)满足企业对资源提供的需求

    (五)满足企业的合作自律需求

   六 经验、问题和相关政策建议

  案例六 从双重管理到“三合一”

   一 上海市行业协会发展署的成立背景

   二 上海市行业协会发展署的组建

   三 上海市行业协会发展署的主要工作

   四 对上海行业协会管理体制创新的分析

   五 行业协会管理体制的变迁趋势

  案例七 “协会管协会”的模式创新

   一 鞍山工经联的成立背景及发展历程

    (一)鞍山工经联的成立背景

    (二)鞍山工经联的发展历程

     1.第一阶段 成立初期

     2.第二阶段 职能增强期

     3.第三阶段 职能突破期

   二 鞍山工经联的组织构成

    (一)宗旨与性质

    (二)组织机构

     1.三部一室的设置

     2.四个工作委员会的工作职能

     3.百名专家咨询顾问团

   三 鞍山市工经联开展的主要活动

    (一)密切联系媒体,为企业扬名助威

    (二)企业点评活动,为企业会诊解忧

    (三)组织技能大赛,促进行业进步

    (四)组建咨询公司,服务社会

    (五)实施素质工程,提升企业形象

   四 鞍山市工经联特色机制分析

    (一)“协会管协会”的体制

    (二)三维领导体制

   五 存在的问题

    (一)政府不放手

    (二)行业协会和企业不认可

    (三)工经联自身能力不足

   六 几个基本结论

   七 相关政策建议

    (一)“协会管协会”模式的借鉴意义

    (二)工经联的定位

    (三)处理好两个关系

    (四)政府部门的角色

我国的行业协会是从原有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在国家与社会关系的重构中发展起来的,其功能实现同国家与社会关系的定位紧密关联。本书将行业协会在社会结构中的角色定位与其功能分析结合起来,从而认为:行业协会从功能本质上与企业一样,均是减少交易成本的产物;我国目前的行业协会由于产生于不同的国家与社会关系模式中,表现为“自上而下”、“市场内生”和“中间模式”三种形态,相应地体现了减少不同方面交易成本的功能,从而形成行业协会的不同功能定位。行业管理模式的实现,必须放诸于国家与社会关系的变迁趋势之中。本书结合地方行业协会管理体制的创新经验,在对中国未来国家与社会关系重构趋势的判断基础上,提出行业协会的发展方向和管理体制变革的战略选择。书中第二部分的七个案例更以翔实的第一手资料从不同角度展示了行业协会的角色定位、功能机制和管理体制的模式创新。

陈宪、徐中振主编《体制转型和行业协会:上海培育和发展行业协会研究报告》,上海大学出版社,1999。

余晖:《政府与企业——从宏观管理到微观管制》,福建人民出版社,1997。

余晖:《行业协会及其在中国转型期的发展》,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2000年度重点研究课题“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行业管理”总报告。

王名主编《中国NGO研究——以个案为中心》,联合国区域发展中心、清华NGO研究所,2000年8月。

王名主编《中国NGO研究2001——以个案为中心》,联合国区域发展中心、清华NGO研究所,2001年6月。

余晖:《行业协会及其在中国转型期的发展》,2000。

胡文安:《转型时期的中国行业协会——基于交易成本理论的分析》,2002年5月。

贾西津:《中国公民社会发育的三条路径》,《中国行政管理》2003年第3期,第22~23页。

欧新黔、杜金陵、刘治等著《中国行业协会改革与探索》,中国商业出版社,1999。

汪海波、邱靖基、刘立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行业管理》,《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2年第2期,第20~27页。

王名、沈恒超:《转型时期行业协会的发展及相关政策建议》,中国(海南)中介组织发展高层论坛(2003年4月1日~4月2日)优秀论文集(1~8)。

王名:《非营利组织管理概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谢玲丽:《上海社团管理的实践与思考》,上海远东出版社,2002。

余晖:《行业协会及其在中国的发展:理论与案例》,经济管理出版社,2002。

秦晖:《政府与企业以外的现代化》,浙江人民出版社,1999。

沈恒超:《转型时期的行业协会——角色、功能与管理体制》,2003。

王名主编《中国NGO研究——以个案为中心》,联合国区域发展中心、清华NGO研究所,2001年6月。

吴锦良:《政府改革与第三部门发展》,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

Alchian A.A. and Demsetz,H. Production,information costs,and economic organization.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72.

Becker,G.A theory of competition among pressure groups for political influence.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1983.

Cheung,S,N.S. Transaction costs,risk aversion,and the choice of contractual arrangements. Journal of Law and Economics,1969.

Cheung,S,N.S. The contractual nature of the firm. Journal of Law and Economics,1983.

Merle Fainsod and Lincoln Cordon,Government and the American Economy,rev,ed.(New York:W.W. Norton,1948),pp. 529~530. E. Pendleton Herring,Group Representation before Congress,p. 1948.

Jensen,M.C. and Meeking,W.H. Theory of the firm:managerial behavior,agency costs and ownership structure.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1976.

Kotler Philip,Andreasen Alan R. Strategic Marketing for Nonprofit Organizations. Prentice Hall,Upper Saddle River,New Jersey,1995,pp.239~317.

McManus,J.C. The costs of alternative economic organizations. Canadian Journal of Economics,1975.

Salamon Laster M. America’s Nonprofit Sector. New York. The Foundation Center,1993,pp.1~47.

Salamon Laster M,Anheier,Helmut K. Global Civil Society:Dimensions of the Nonprofit Sector. U.S.A. Th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Maryland,1999,pp.201~281.

Williamson,O.E. Markets and Hierarchies:Analysis and Anti-Trust Implication. Glencoe,Ⅲ:Free Press.

曼瑟尔·奥尔森著,陈郁,郭宇峰,李崇新译《集体行动的逻辑》,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

小艾尔弗雷德·D.钱德勒著,重武译《看得见的手——美国企业的管理革命》,商务印书馆,1987。

汝信:《小政府大社会的理论与实践》,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8。

北京市经委行业管理办公室:《欧美、日本行业管理及协会组织考察报告》,中国工商企业网,2001。

郑新业:《官办行业组织的命运:中国造价工程师协会的故事》,课题研究报告,2000。

康晓光:《诊断中国的行业协会》,2001。

康晓光:《转型时期的中国社团》,《中国社会科学季刊》(香港)1999年冬季号(总第28期)。

康晓光:《创造希望: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研究》,漓江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康晓光:《权力的转移——转型时期中国权力格局的变迁》,第1~218页,浙江人民出版社,1999。

康晓光:《中国行业协会:柳暗花明又一春》,《中国禽业导刊》2001年第6期,第23~25页。

张震海:《温州市行业协会试点情况》,载于国家经贸委产业政策司编,《中国行业协会:改革与探讨》,中国商业出版社,1999。

虞和平:《商会与中国早期现代化》,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

张海鹏:《中国十大商帮》,黄山书社,1993。

陈清泰:《商会发展与制度规范》,中国经济出版社,1995。

路风:《国有企业转变的三个命题》,《中国社会科学》2000年第5期。

路风:《从结构到组织能力:钱德勒的历史性贡献》,《世界经济》2001年第7期。

曲彦斌:《行会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

吕作燮:《明清时期的会馆并非工商行业行会》,《中国史研究》1982年第2期。

孙炳耀:《中国社会团体官民二重性问题》,《中国社会科学季刊》(香港)1994年第1期。

王笛:《试论清末商会的设立与官商关系》,《史学月刊》,1987。

王翔:《近代中国手工业行会的演变》,《历史研究》1998年第4期。

魏天安:《客商座贾与宋代行会的形成》,《中州学刊》1997年第1期。

吴慧:《会馆、公所、行会:清代商人组织演变述要》,《中国经济史研究》1999年第3期。

李建军:《行业协会在广东》,2001。

中国工业经济协会行业管理考察团:《赴德国、法国行业协会考察报告》,1997。

夏忠华:《服务职能特色是经济社团立足之本——对日本经济社团的考察体会》,2000。

郭振西:《赴日韩考察报告》,2000。

马庆钰:《中国农业怎样面对“入世”考验》,中国经济时报,2001。

陈李英:《浅思温州行业协会与商会》,2001。

陈嘉明:《国家与社会关系的重塑及市民社会的发育》,《马克思主义与现实》1999年第1期,第79~86页。

陈金罗:《社团立法和社团管理》,法律出版社,1997。

陈宪:《市场经济中的政府行为》,立信会计出版社,1995。

邓国胜:《非营利组织评估》,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

刁田丁、伏宁、潘享清等《中国机构改革的理论与实践》,法律出版社,1999。

高丙中:《社会团体的合法性问题》,《中国社会科学》2000年第2期,第100~109页。

〔德〕哈贝马斯著,曹卫东、王晓珏、刘北城等译《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学林出版社,1999。

何增科、欲继红、周红云:《公民社会与第三部门》,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

贾西津:《中国公民社会发育的三条路径》,《中国行政管理》2003年第3期,第22~23页。

李鸿德、伊建年、朱天吉:《社团管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

黎军:《行业组织的行政法问题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林海仁:《WTO与我国行业协会》,《价格与市场》2002年第1期,第12~13页。

刘祝平、刘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

欧新黔、杜金陵、刘治等著《中国行业协会改革与探索》,中国商业出版社,1999。

沈恒超:《发展行业协会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中国行政管理》2003年第3期,第26~27页。

史景星、毛林根:《行业协会概论》,复旦大学出版社,1989。

苏力、葛云松、张守文等著《规制与发展:第三部门的法律环境》,浙江人民出版社,1999。

孙立平:《改革前后中国大陆国家、民间统治精英及民众间互动关系的演变》,《中国社会科学季刊》(香港)1994年第1期,第37~53页。

唐士其:《国家与社会的关系》,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

陶传进:《经济领域中政府权力向社会转移的格局》,《中国行政管理》2003年第3期,第23~24页。

王名、顾林生:《中国NGO概况》,王名主编《中国NGO研究——以个案为中心》,联合国区域发展中心,2000。

王名:《非营利组织管理概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王名、刘国翰、何建宇:《中国社团改革——从政府选择到社会选择》,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

王名、沈恒超:《转型时期行业协会的发展及相关政策建议》,中国(海南)中介组织发展高层论坛(2003年4月1日~4月2日)优秀论文集(1~8)。

王绍光:《多元与统一》,浙江人民出版社,1999。

吴锦良:《政府改革与第三部门发展》,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

吴忠泽、陈金罗:《社团管理工作》,中国社会出版社,1996。

汪海波、邱靖基、刘立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行业管理》,《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2年第2期,第20~27页。

汪小涓:《体制转轨中的增长、绩效与产业组织变化——对中国若干行业的实证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

谢玲丽:《上海社团管理的实践与思考》,上海远东出版社,2002。

徐鼎新、钱小明:《上海总商会史》,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1。

徐中振、陈宪:《小型企业与制度创新》,上海大学出版社,1999。

颜文京:《调整国家与社会关系的第三种模式——试论组合主义》,《政治学研究》1999年第2期,第85~93页。

余晖:《转型期行业协会的发展不足及其阻因》,中评网,2000。

余晖:《寻找自我:转型期自治性行业组织的生发机制》,中评网,2001。

余晖:《我国加入WTO后协会应对策略研究——以反倾销为例》,国家经贸委工商领域协会改革与发展政策研究课题之五,2001。

张五常:《经济解释》,商务印书馆,2001。

简 介:本书结合地方行业协会管理体制的创新经验,在对中国未来国家与社会关系重构趋势的判断基础上,提出了行业协会的发展方向和管理体制变革的战略选择。

作者: 贾西津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4年02月

简 介:全书分九个专题详细介绍了研究团队近年来对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集群升级与转型问题的研究成果。将社会网络理论、社会网络分析方法与集群研究结合起来,拓宽了集群研究的本土化深度。研究范围涵盖珠三角地区产业集群现象最突出的市、县,阐述了金融危机背景下集群升级与转型的新状况、新问题和新趋势,具有较强的现实指导意义。产业集群的理论研究...

作者: 符正平 常路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6年07月

简 介:本书基于比较研究的视角,通过文献研究和实地调研,比较两岸行业协会发展演变和管理体制的差异;通过问卷评估结论,比较两岸行业协会的治理结构和治理机制;通过案例研究,比较两岸行业协会的组织能力;通过实地调查和深度访谈,比较两岸行业协会的运行管理。比较的目的是为了知己知彼,实现更好的合作,构建有利于两岸行业协会交流合作的共生、...

作者: 徐晞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6年03月

简 介:本书为河南大学经济学学术文库之一,从理论上和实践上分析了农民合作组织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特别是农业和农村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本书采用模型和案例分析相结合的形式,在理论上主要解释了合作思想的演变、合作制度变迁及对中国合作制度路径的影响;在实践上部分解释了中国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历史变迁及评价、中国新型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及中西...

作者: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3年10月

简 介:本书为清华大学公益慈善研究院主办的集刊,以中国非营利事业和社会组织为研究对象,本期着重研究了公益金融尤其是公益金融在中国的发展问题,同时也对日本社会企业、台湾地区志愿服务立法等问题进行了探讨,并且对一些成功的案例进行了分析。

作者: 王名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6年02月

简 介:本书基于比较研究的视角,通过文献研究和实地调研,比较两岸行业协会发展演变和管理体制的差异;通过问卷评估结论,比较两岸行业协会的治理结构和治理机制;通过案例研究,比较两岸行业协会的组织能力;通过实地调查和深度访谈,比较两岸行业协会的运行管理。比较的目的是为了知己知彼,实现更好的合作,构建有利于两岸行业协会交流合作的共生、...

作者: 徐晞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6年0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