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数

46

引证文献

0 !

参考文献

0

中国伦理思想简史图书

A Brief History of Chinese Ethics

SSAPID:101-9792-0683-20
ISBN:978-7-5097-4495-6
DOI:
ISSN:

[内容简介] 本书系统地阐述了自先秦至近代中国伦理思想的演变,着重对每个人物的经历及其道德思想、实践予以叙述与分析,特别注重对伦理概念的解析。本书体例恰当,观点中道,行文流畅,界定清晰,适合大学生学习参考和伦理学爱好者乃至思想教育工作者阅读。

相关信息

丛书名:亚洲研究丛书
作 者: 温克勤
编 辑:袁卫华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3年06月
语 种:中文
中图分类:B82 伦理学(道德哲学)

 自序

 第一编 商朝、西周和春秋战国时期的伦理思想

  第一章 商朝、西周的伦理思想

   一 商朝的伦理思想

   二 西周的伦理思想

   三 古代早期的“民本”思想

    (一)民为邦本

    (二)民意即天意

    (三)政在养民

    (四)施德教于民

  第二章 孔子的伦理思想

   一 “仁学”思想

    (一)“仁”的内涵

    (二)为仁由己

   二 “六条十二目”的道德规范体系

    (一)孝、悌

    (二)忠、恕

    (三)智、勇

    (四)信、义

    (五)均、和

    (六)礼、中庸

   三 合理的人生观思想

   四 “为政以德”的政治伦理思想

    (一)道之以德,齐之以礼

    (二)政者,正也

    (三)一些具体的“德政”主张

  第三章 孟子的伦理思想

   一 “性善”论的道德起源论

   二 “重义轻利”的义利观

   三 “四德”“五伦”的道德规范体系

    (一)四德

    (二)五伦(“人伦”)

   四 “求放心”的道德修养论

   五 “仁政”和“民贵君轻”的政治伦理思想

    (一)“仁政”思想

    (二)“民贵君轻”说

  第四章 荀子的伦理思想

   一 “隆礼贵义”的道德作用论

    (一)礼的含义和内容

    (二)礼义明分,群居和一

   二 “人性恶”和“性伪之分”的道德起源论

    (一)人性恶

    (二)性伪之分

    (三)孟、荀人性论异同

   三 关于理欲、义利、荣辱观思想

    (一)理欲观思想

    (二)义利观思想

    (三)荣辱观思想

   四 维护封建等级制度的道德规范

   五 道德修养和道德教育论

  第五章 《大学》《中庸》《礼运》中的伦理思想

   一 《大学》中的伦理思想

    (一)三纲领

    (二)八条目

    (三)絜矩之道

   二 《中庸》中的伦理思想

    (一)中和(中庸)

    (二)诚

    (三)道德修养理论和方法

   三 《礼运》中的伦理思想

    (一)论礼义道德的社会功用

    (二)“修十义”治人之情

    (三)“大同”“小康”的社会道德理想

  第六章 《周易》中的伦理思想

   一 《周易》的成书及其架构体系

    (一)《周易》的成书

    (二)《周易》的架构体系

   二 关于君子修德和德治思想

    (一)君子修德

    (二)德治思想

   三 “三纲”思想萌芽及谦、节、义道德原则规范

    (一)“三纲”思想萌芽

    (二)“谦”“节”“义”道德原则规范

   四 君子“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一)君子自强不息

    (二)君子厚德载物

   五 “天人合德”的道德观

  第七章 墨子和后期墨家的伦理思想

   一 “兼爱”思想

   二 崇尚功利的道德观

   三 “合其志功而观焉”的道德评价根据

   四 道德修养和道德教育论

   五 后期墨家的伦理思想

  第八章 老子的伦理思想

   一 《老子》书中的“道”和“德”

    (一)“道”和“德”的思想内涵

    (二)“道”和“德”的特点

   二 “无为”“无知”“无欲”“无私”“不争”的道德观

    (一)无为

    (二)无知

    (三)无欲

    (四)无私

    (五)不争

   三 “抱朴守真”的道德理想

   四 相对主义道德论

  第九章 庄子的伦理思想

   一 以顺应自然为核心的道德观

   二 放任自由的道德理想

   三 “安时处顺”的人生态度

   四 “缘督以为经”的处世原则

   五 “心斋”“坐忘”的修道方法

   六 从道德相对性到道德相对主义

  第十章 《管子》和商鞅、韩非的伦理思想

   一 《管子》的伦理思想

    (一)“仓廪实知礼节,衣食足知荣辱”的道德学说

    (二)“趋利避害”的人性论

    (三)德法兼行的政治伦理思想

    (四)“任公不任私”的公私观

   二 商鞅、韩非的伦理思想

    (一)“自私”“自为”的人性论

    (二)“不务德而务法”的法治思想

    (三)“明于公私之分”的公私观

    (四)具有朴素辩证法和唯物论因素的道德观

 第二编 汉唐时期的伦理思想

  第十一章 《淮南子》中的伦理思想

   一 消极悲观的道德发展观

   二 “清静恬愉”“易于为善”的人性论

    (一)人性“清静恬愉”

    (二)人性“易于为善”

   三 “体道反性”“适情辞余”的道德修养论

    (一)体道反性

    (二)适情辞余

   四 重德治和民本的政治伦理思想

    (一)德治高于法治

    (二)民者国之本

   五 一些有价值的伦理思想观点

  第十二章 董仲舒的伦理思想

   一 “善恶之性受命于天”的道德起源论

   二 “正其谊不谋其利”的义利观

   三 “三纲五常”的道德原则规范

   四 调和性善性恶的“性三品”说

   五 “天谴”说或“灾异谴告”说

   六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第十三章 王充的伦理思想

   一 兼重衣食和礼义的道德学说

   二 “人性有善有恶”和“善恶可变”的人性论

   三 偶然性决定一切的“命定论”

   四 “观善心”的“定贤”论

   五 古今皆有“建节之士”的道德进步观

   六 “养德”与“养力”兼重的德力观

  第十四章 才性之辩和名教与自然之辩

   一 才性之辩

    (一)魏晋前对才性问题的探讨

    (二)魏晋时期的才性之辩

   二 名教与自然之辩

    (一)名教与自然之辩的形成及原因

    (二)名教与自然之辩的主要观点

     1.嵇康、阮籍的“越名教而任自然”

     2.王弼的“名教出于自然”

     3.向秀、郭象的“名教即自然”

     4.裴頠的崇名教而反自然

  第十五章 《列子·杨朱篇》《钱神论》《无君论》中的伦理思想

   一 《列子·杨朱篇》中的伦理思想

    (一)纵欲享乐的人生观

    (二)“肆之而已”的养生论

    (三)利己不损人的道德观

   二 《钱神论》中的伦理思想

   三 《无君论》中的伦理思想

  第十六章 传统家训中的伦理思想

   一 传统家训:古代的家庭道德教育

   二 传统家训中蕴含的积极合理的道德教育思想

    (一)重视童蒙教育,强调教子有方

    (二)教诫家人勿骄恣自恃

    (三)教诫家人勤勉俭朴

    (四)教诫家人清廉自守、善良宽厚

    (五)教诫家人遵守礼仪、慎择交游,勿沾染不良习气和嗜好

    (六)教诫家人学习技艺,应世经务,戒浮华虚荣

    (七)教诫家人维护家庭和睦、兴旺

    (八)教诫家人做好人、传家风

   三 传统家训中宣扬的封建主义道德观念和处世之道

  第十七章 道教伦理思想(上)

   一 道教的思想来源、发展演变和社会影响

   二 汉末原始民间道教的伦理思想

    (一)《太平经》中的道教伦理思想

     1.“太平”的社会道德理想

     2.民本和重德轻刑思想

     3.均等公平、互助互济的伦理要求

     4.道德修养理论和方法

    (二)“五斗米道”的道教伦理思想

     1.利用宗教推行教化

     2.重教育轻刑罚

     3.设置义舍

    (三)《老子想尔注》中的伦理思想

  第十八章 道教伦理思想(下)

   一 东晋南北朝官方道教的伦理思想

    (一)葛洪《抱朴子·内篇》中的道教伦理思想

    (二)寇谦之、陆修静、陶弘景的道教伦理思想

     1.寇谦之的道教伦理思想

     2.陆修静的道教伦理思想

     3.陶弘景的道教伦理思想

   二 隋唐以降的道教伦理思想

    (一)司马承祯儒释道结合的修仙方法

    (二)《太上感应篇》的写作和流传

    (三)全真道的修仙理论

  第十九章 佛教伦理思想(上)

   一 佛教理论的系统观点

   二 原始佛教的形成发展及其对宇宙人生的基本看法

    (一)原始佛教的形成和发展

     1.原始佛教时期(公元前6世纪~前4世纪中叶)

     2.部派佛教时期(公元前4世纪中叶~公元元年前后)

     3.大乘佛教时期(公元1~7世纪)

     4.密教时期(公元7~12世纪)

    (二)佛教对宇宙人生的基本看法

     1.宇宙一切皆空

     2.人生一切皆苦

   三 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概况

    (一)印度佛教在中国的传播

    (二)中国佛教教派的产生和发展

     1.天台宗

     2.华严宗

     3.禅宗

    (三)中国佛教的趋向衰落

   四 佛与儒、道的关系

    (一)佛教与道教

    (二)佛教与儒学

  第二十章 佛教伦理思想(下)

   一 佛教伦理的基本理念和基本规范

    (一)佛教伦理的基本理念

     1.无我

     2.众生平等

     3.慈悲为本

    (二)佛教伦理的基本规范

   二 佛教的理想人格和修持方法

    (一)佛教的理想人格

    (二)佛教的修持方法

     1.戒、定、慧三学

     2.六度

     3.渐修与顿悟

   三 佛教文化在中国历史上的影响作用

  第二十一章 韩愈、李翱的伦理思想

   一 韩愈的伦理思想

    (一)仁义为定名,道德为虚位

    (二)排佛崇儒的“道统”说

    (三)“性情三品”的人性论

    (四)道德修养理论和方法

   二 李翱的伦理思想

    (一)“性善情恶”的人性论

    (二)“灭情复性”的道德修养论

    (三)一些有价值的道德思想观点

 第三编 宋元明清时期的伦理思想

  第二十二章 张载的伦理思想

   一 “天地之性”与“气质之性”的人性二元论

   二 “德性所知”与“见闻之知”的道德认知论

   三 《西铭》中的伦理思想

    (一)“民胞物与”的泛爱思想

    (二)孝德精神

    (三)乐天安命的思想

   四 “学必如圣人”的人格理想

   五 道德修养和道德教育的理论与方法

   六 论理欲、义利关系

    (一)论理欲关系

    (二)论义利关系

  第二十三章 程颢的伦理思想

   一 “心与理一”的心学道德起源论

   二 《识仁篇》中的伦理思想

    (一)《识仁篇》内容解释

    (二)《识仁篇》中的伦理思想

   三 《定性书》中的伦理思想

    (一)《定性书》内容解释

    (二)《定性书》中的伦理思想

  第二十四章 程颐的伦理思想

   一 “性即理”的理学道德起源论

   二 “存天理,灭人欲”的理欲观

   三 “主敬”“致知”的道德修养论

    (一)涵养须用敬

    (二)进学在致知

  第二十五章 朱熹的伦理思想

   一 “理在事先”和“理一分殊”的道德起源论

    (一)理在事先

    (二)理一分殊

   二 人性善恶与“气禀说”

   三 天理人欲、道心人心之辨

    (一)天理人欲之辨

    (二)道心人心之辨

   四 “居敬穷理”的道德修养论

    (一)居敬

    (二)穷理

   五 知行并重的知行观

  第二十六章 陆九渊的伦理思想

   一 “心即理”的心学道德起源论

   二 反省内求、发明本心的道德修养论

    (一)先立乎其大者

    (二)寡欲、剥落、减担

    (三)道不外索

    (四)朱陆鹅湖之争

   三 “立心”“自作主宰”“堂堂地做个人”的人格独立思想

   四 义利之辨

  第二十七章 陈亮、叶适的伦理思想

   一 陈亮的伦理思想

    (一)“道不离事”的道德起源论

    (二)做“成人”的人格理想

    (三)“义利双行”的义利观

   二 叶适的伦理思想

    (一)“物之所在,道则存焉”的道德起源论

    (二)“以利和义”的义利观

    (三)理欲统一的理欲观

  第二十八章 王守仁的伦理思想

   一 “心外无物,心外无理”的心学道德起源论

   二 “致良知”的道德修养论

    (一)“良知”和“致良知”的含义

    (二)“致良知”与“格物致知”

    (三)“致良知”与“四句教语”

    (四)致良知的具体修养工夫

   三 道德教育思想

    (一)关于童蒙和“士”人的道德教育

    (二)关于平民百姓的道德教化

   四 “知行合一”的知行观

   五 反传统、反教条精神

  第二十九章 王艮的伦理思想

   一 “百姓日用即道”的自然人性道德起源论

   二 修身、尊身、保身、安身的道德修养论

   三 “淮南格物”和《乐学歌》《大成歌》中的伦理思想

    (一)“淮南格物”中的伦理思想

    (二)《乐学歌》《大成歌》中的伦理思想

  第三十章 李贽的伦理思想

   一 “夫私者,人之心也”的人性论

   二 “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的自然人性道德起源论

   三 “为己”“自适”“自治”的重个性思想

   四 “圣人与凡人一”的平等主张

   五 “日有进益”的人生观和“一质一文”的道德风尚演化论

  第三十一章 黄宗羲的伦理思想

   一 “天地之间只有一气”和“心性是一”的人性一元论

   二 “天下为主,君为客”的反专制启蒙思想

   三 “立志则为豪杰”的人格理想

  第三十二章 顾炎武的伦理思想

   一 “合天下之私,以成天下之公”的利益观

   二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道德观

   三 “以名为治”的道德教化思想

   四 “博学于文,行己有耻”的道德修养论

   五 “夸毗”人格批判

  第三十三章 王夫之的伦理思想

   一 “人性变化日新”的人性论

    (一)习成而性与成

    (二)性者生理,日生而日成

   二 “理欲合体”与“礼乐为本,衣食为末”的道德学说

    (一)理欲合体

    (二)礼乐为本,衣食为末

   三 “珍生务义”的人生观

  第三十四章 唐甄的伦理思想

   一 “凡为帝王者皆贼也”的反君主专制思想

   二 “民为政本”的民本思想

    (一)国无民,岂有四政

    (二)平等待民、养民救民

    (三)难治者非民也,官也

   三 “仁义礼智俱为实功”的重才能事功的道德论

   四 重视智德与舆论评价的道德思想

  第三十五章 颜元的伦理思想

   一 “正其谊以谋其利”的义利观

   二 重“习行”的道德修养论

    (一)批判道学家的静坐读书、空谈心性

    (二)养身莫善于“习动”

    (三)论“迁善改过”

   三 “常以大人自命”和“为转世之人”的人格理想

  第三十六章 戴震的伦理思想

   一 “血气心知,性之实体”的人性论

   二 “理者存乎欲者也”的理欲观

    (一)理者存乎欲者也

    (二)批判宋儒“以理杀人”

   三 “归于必然,适完其自然”的道德学说

 第四编 近代时期的伦理思想

  第三十七章 康有为的伦理思想

   一 以人道主义批判封建礼教

   二 “求乐免苦”和人性平等的自然人性论

    (一)人性自然

    (二)人性“求乐免苦”

    (三)人性平等

   三 “以人为主”“以仁为本”的人道主义思想

   四 世界“大同”的社会道德理想

  第三十八章 梁启超的伦理思想

   一 批判封建主义道德和主张改造国民性

    (一)批判封建主义道德

    (二)改造国民性

   二 构建中国近代新道德体系的尝试

    (一)公德与私德

    (二)独立与合群

    (三)自由与服从

    (四)权利与义务

    (五)利己与利他

    (六)进取冒险

    (七)自治、自尊、尚武、进步

   三 “采补其所本无”“淬厉其所本有”的中西道德调和论

    (一)采补其所本无

    (二)淬厉其所本有

  第三十九章 谭嗣同的伦理思想

   一 “冲决网罗”的反封建名教思想

   二 “仁—通—平等”的道德观

   三 “以太即性”的自然人性论

   四 “崇奢黜俭”和重视民利的功利伦理

    (一)崇奢黜俭

    (二)重视民利

  第四十章 严复的伦理思想

   一 进化论的伦理思想

   二 “背苦向乐”和“开明自营”的道德学说

    (一)背苦向乐

    (二)开明自营

   三 “以自由为体,以民主为用”的自由观

   四 “鼓民力、开民智、新民德”的国民性改造思想

   五 “统新故、苞中外”的文化观

  第四十一章 孙中山的伦理思想

   一 人格救国论

   二 “替众人服务”和“人类以互助为原则”的道德学说

    (一)替众人服务

    (二)人类以互助为原则

   三 对中国“固有道德”的改造和继承

   四 自由、平等、博爱的道德观

   五 “天下为公”的社会道德理想

  第四十二章 章太炎的伦理思想

   一 革命的道德观

    (一)无道德不能革命

    (二)革命者应知耻、重厚、耿介、必信

    (三)职业决定道德

   二 用宗教增进道德,用国粹增进爱国心

    (一)近代改良派思想家与宗教

    (二)用宗教增进道德

    (三)用国粹增进爱国心

   三 善恶、苦乐并进的“俱分进化论”

   四 论自由、平等和个性解放

  第四十三章 蔡元培的伦理思想

   一 以德育为“中坚”的“五育”说

    (一)军国民主义教育

    (二)实利主义教育

    (三)公民道德教育

    (四)世界观教育

    (五)美育

   二 公民道德的纲领:自由、平等、亲爱

    (一)以“义、恕、仁”释“自由、平等、亲爱”

    (二)论“权利轻而义务重”

   三 论孔子及儒家伦理

 第五编 现代早期的伦理思想

  第四十四章 陈独秀的伦理思想

   一 批判旧道德,提倡新道德

    (一)批判旧道德和“孔教”

     1.批判旧道德

     2.批判“孔教”

    (二)提倡“个人本位主义”和“公有、互助、同情、利他”新道德

   二 论新人生观

    (一)论以科学、民主为核心的新人生观

    (二)论人生幸福

    (三)批判悲观厌世、虚无主义人生观

   三 伦理的觉悟为吾人最后之觉悟

   四 与《东方》杂志派的论战

  第四十五章 李大钊的伦理思想

   一 以进化论和唯物史观为理论基础的道德学说

    (一)进化论的道德起源论和道德本质论

    (二)唯物史观的道德本质论和发展变化论

   二 批判孔子和旧道德,提倡新道德

    (一)批判孔子和旧道德

    (二)提倡“互助博爱”和“劳工神圣”的新道德

    (三)物心两面的改造,灵肉一致的改造

   三 论新人生观

    (一)论“青春”人生观

    (二)论共产主义人生观

   四 论婚姻家庭道德

  第四十六章 胡适的伦理思想

   一 自然人性论和实用主义道德观

    (一)自然人性论

    (二)“实用主义”道德观

   二 从反对封建旧道德到宣扬民族道德虚无论

    (一)反对封建旧道德

    (二)宣扬民族道德虚无论

   三 论“健全的个人主义”

   四 社会的不朽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