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数

15

引证文献

0 !

参考文献

88

甘肃文化发展分析与预测(2014)图书

Analysis and Forecast on Cultural Development of Gansu(2014)

SSAPID:101-9791-9872-06
ISBN:978-7-5097-5488-7
DOI:
ISSN:

[内容简介] 《甘肃文化发展分析与预测(2014)》是对甘肃文化大省建设年度问题追踪研究的集成之作。各位专家学者采用了文献法、比较法、田野调查法、SPSS统计分析等方法对14个专题进行了深入研究。甘肃文化需要转型发展,由文化大省建设转入文化强省发展目标,使举世瞩目的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项目获得更好的文化环境,以提升建设速度和建设质量。甘肃特色文化以特色文化村、镇建设为抓手,获得突破性发展。促使甘肃文化经济一体化可持续发展局面早日形成。《甘肃文化发展分析与预测(2014)》是一部集甘肃现代文化发展战略研究、年度文化发展问题与对策研究于一体的学术专著,对各级党政部门决策参考,对文化发展研究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和参考价值。

相关信息

丛书名:甘肃蓝皮书
作 者: 王福生 周小华
编 辑:王颉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3年12月
语 种:中文
中图分类:C3 社会科学研究方法

 主要编撰者简介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皮书系列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甘肃蓝皮书编辑委员会

 中国皮书网

 皮书数据库

 BⅠ 总报告

  B.1 甘肃文化发展分析与预测

   一 本年度甘肃文化发展的总体趋势和主要特征

    (一)甘肃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开启的第一个年份

     1.甘肃文化发展史上的一座重要里程碑

     2.标志着甘肃文化发展已经走出传统的零散式发展阶段

     3.学术、教育等机构专门支撑该项目的发展研究

    (二)甘肃文化大省建设获得强大的国家项目支撑

     1.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对文化大省建设的支持

     2.文化旅游产业国家层面的扶持对文化大省建设的支撑

     3.其他文化发展领域的国家支持

    (三)甘肃文化发展初步显示的社会效益

     1.甘肃丰富的文化资源和民众的文化创造力得到前所未有的结合

     2.甘肃知名度提升、美誉度增强

     3.为甘肃文化项目的推介与招商引资搭建了海外平台

     4.文化项目招商引资力度大大增强

     5.民营文化实体发展迅速,民众文化产能得到提升

   二 本年度甘肃文化发展的亮点

    (一)甘肃省文化资源普查与评估工作启动

     1.文化普查对甘肃文化强省建设的奠基性作用

     2.文化普查的进展状况

    (二)确立了甘肃省出版传媒等首位文化产业

     1.确立出版传媒产业为甘肃首位文化产业的意义

     2.首位文化产业的发展潜力和本年度的亮点

    (三)组建了文化类高校本土文化人才培养有了保障

    (四)筹建甘肃红色文化博览园项目,红色文化走向创新发展的新阶段

     1.项目计划与定位

     2.项目内容

     3.项目对甘肃红色文化转型发展的作用与意义

   三 甘肃文化发展的主要问题与分析

    (一)文化大省目标建设和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的关系不明朗

    (二)特色文化发展缺乏着力点和突破口

    (三)公共文化建设没有形成多元化投资渠道影响了发展速度

     1.单元化投资的弊端与甘肃文化建设的窘境

     2.多元化投资的益处及其他地区的成功经验没有被甘肃省吸取

    (四)各级领导对文化保护与开发的关系重视不足

     1.各级领导对文化保护与开发的认识不足是制约甘肃文化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2.省内培训机构培训课程设置陈旧

     3.文化管理部门对文化保护的考评标准不够健全

     4.在文化产业发展指标中缺乏对文化保护的衡量标准

   四 甘肃文化进一步发展的基本思路与对策建议

    (一)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需要处理好传承与创新的关系

     1.传承创新要奋力彰显甘肃文化的源头地位

     2.在文化遗产传承创新中注意历史原貌保护与文化创意的关系

     3.创新要突出现代文化的创意视野

     4.发展该项目的文化实体建设

    (二)需要提出甘肃文化强省战略和发展计划

     1.科学编制文化强省中长期发展规划

     2.做好对各级干部以文化强省为内容的培训工作

    (三)要依托国家扶贫攻坚战略对甘肃红色文化资源进行整体开发

     1.申报以长征文化传承为主题的国家整体文化扶贫项目

     2.筹备长征遗址甘肃段文化扶贫工程计划

    (四)需要上报国家建设一批甘肃特色文化村镇

     1.建立全社会统一打造特色文化村镇的联合机制

     2.需要制定特色文化村镇实体建设的配套政策

     3.采取双轨制机制建设特色文化村镇

 BⅡ 华夏文明创新区建设研究

  B.2 甘肃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战略思路与对策研究

   一 甘肃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的一般理论分析与实践借鉴

    (一)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的提出与确立

     1.背景

     2.提出与确立

     3.意义

    (二)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的基本内涵与定位

     1.主要内容

     2.基本内涵

     3.定位

    (三)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的理论与实践依据

     1.理论依据

     2.实践依据

     3.战略意义

    (四)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的实践借鉴

     1.文化发展的一般战略

     2.文化发展的一般路径

     3.他山之石

   二 甘肃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现状分析

    (一)根据2013年9月24日,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部长连辑向各市州、各部门通报的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进展情况和督察情况,基本内容如表1所示。*

    (二)分析

     1.《方案》已经出炉

     2.目标已经确定

     3.措施已经明确

     4.投资已经启动

     5.进展十分顺利

    (二)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理论论证还不充分

     2.宣传还不到位

     3.品牌意识不强

     4.文化遗址破坏严重

     5.创新的办法不多

     6.都市圈文化产业区建设尚需时日

   三 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的战略思路和目标

    (一)战略思路

     1.指导思想

     2.战略思路

    (二)战略目标

    (三)战略重点

    (四)战略模式

   四 甘肃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的战略对策构建

    (一)保护传承的对策

     1.整理梳理,原貌呈现

     2.深入研究,去伪存真

     3.重点保护,注重价值

     4.大力宣传,扎实建设

     5.抓住特色,以点带面

     6.着眼长远、培养人才

    (二)创新发展的对策

     1.把文化甘肃作为甘肃的名片

     2.把文化旅游作为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的抓手

     3.提升本土相关领域专家学者的文化研究水准

     4.切实推进文化体制改革

     5.鼓励和引导民营企业、品牌企业投资新兴文化产业

  B.3 兰州都市圈文化产业区建设研究

   一 兰州都市圈文化产业区概述

    (一)兰州都市圈文化产业区建设的重大意义

     1.兰州都市圈文化产业区建设是甘肃省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的主要内容

     2.兰州都市圈文化产业区建设能够充分发挥兰州都市圈在甘肃省文化产业发展中的中心带动作用

     3.兰州都市圈文化产业区建设是全面落实《西部大开发“十二五”规划》的重要举措

     4.兰州都市圈文化产业区建设符合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根本要求

     5.兰州都市圈文化产业区建设能够提高兰州都市圈文化产业的总体实力和竞争力

    (二)兰州都市圈文化产业区范围与内涵界定

     1.兰州都市圈文化产业区范围

     2.兰州都市圈文化产业区内涵

    (三)兰州都市圈文化产业区基本特征

   二 兰州都市圈文化产业区建设现状

    (一)兰州都市圈文化产业区建设主要进展

     1.兰州市

     2.白银市

     3.定西市

     4.临夏州

     5.甘南州

    (二)兰州都市圈文化产业区建设面临的问题与难点

     1.兰州都市圈的整体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

     2.文化产业总量不高

     3.缺少高素质的人才

     4.产业链不完整,集聚效应尚不明显

     5.缺乏有吸引力的文化产业发展政策

    (三)原因分析

     1.甘肃省经济发展水平较低

     2.甘肃省文化产业发展缓慢

     3.文化产业发展意识薄弱

     4.文化市场发展落后

     5.文化产业投资不足

   三 兰州都市圈文化产业区建设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分析

    (一)兰州都市圈文化产业区建设优势

     1.区域优势

     2.文化资源优势

     3.较好的经济基础

    (二)兰州都市圈文化产业区建设劣势

    (三)兰州都市圈文化产业区建设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四 进一步推进兰州都市圈文化产业区建设的战略构想

    (一)战略思路与目标取向

     1.紧抓机遇

     2.拓宽视野

     3.突出优势

     4.科学发展

    (二)对策构想

     1.科学制定兰州都市圈文化产业区发展规划

     2.进一步培育发展兰州都市圈文化创意产业

     3.注重培育发展品牌文化产业

     4.促进高科技与文化资源的有机融合

     5.不断提高政策扶持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6.重视人才培养并制定培养规划

     7.增强文化产业园区的创新能力

     8.拓宽投资融资渠道

  B.4 陇东南文化历史区建设研究

   一 陇东南文化历史区建设的理论分析与实践考察

    (一)文化历史区建设的理论支撑

     1.文化地理研究中的“文化区”划分

     2.区域经济发展中的资源整合、优势聚合

    (二)文化历史区建设的实践借鉴

     1.“关中—天水经济区”彰显华夏文明历史文化基地

     2.安徽省利用区域文化特色和区域文化同质性发展区域经济

    (三)陇东南文化历史区建设的理论与实践基础

   二 陇东南文化历史区建设的基本内涵与目标定位

    (一)陇东南文化历史区建设的基本内涵

     1.寻根祭祖圣地

     2.民俗文化宝库

     3.红色革命摇篮

     4.地理文化枢纽

     5.生态安全屏障

    (二)在甘肃文化大省建设和“示范区”建设中的定位

   三 陇东南文化历史区建设的优劣势及机遇挑战分析

    (一)优势及机遇

     1.文化历史资源丰富悠久

     2.文化历史资源多样互补

     3.文化历史资源辐射聚合

     4.公共文化服务逐步健全

     5.国际和国内文化多样性提倡、甘肃华夏文明传承和创新示范区的推进

    (二)劣势和挑战

     1.文化历史资源开发利用滞后

     2.文化历史区内部经济发展不平衡,资源整合度低

     3.文化消费水平徘徊在低水平

     4.同周边省区存在激烈的挑战

     5.文化发展缺乏复合型人才

   四 陇东南文化历史区建设的重点和难点及对策建议

    (一)重点和难点

    (二)对策建议

     1.继续推进“国家在场”,高端策划、扩大影响

     2.创建“始祖文化”的品牌,加大国内外宣传力度

     3.逐步构筑陇东南文化历史区的框架与载体

     4.打破行政区划,统一规划,统一保护,统一发展

     5.加大基础建设,完善陇东南的交通体系

     6.整合资源,提高文化资源区域内的整合传播力

  B.5 以敦煌为核心的河西走廊文化生态区建设研究

   一 “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的一般理论分析与实践透视

    (一)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的一般理论支撑

     1.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的内涵与特征

     2.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的理论依据

    (二)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的实践借鉴

     1.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福建省)

     2.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安徽、江西省)

     3.热贡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青海省)

   二 以敦煌为核心的河西走廊文化生态区建设的基本内涵与现实意义

    (一)河西走廊文化生态区内涵界定

    (二)河西走廊文化生态区的自然条件基础

    (三)河西走廊文化生态区的文化资源禀赋基础

    (四)河西走廊文化生态区建设的现实意义

   三 以敦煌为核心的河西走廊文化生态区建设过程大事记及其特色

    (一)2013年河西走廊文化生态区建设大事记

    (二)河西走廊文化生态区建设特色及亮点

     1.定位精准,突出比较优势,借助项目吸引资金

     2.加大招商力度,借助项目打开市场

     3.文化生态区建设典型案例点评

   四 河西走廊文化生态区建设面临的问题及机遇挑战

    (一)问题

     1.底子薄——经济基础落后

     2.环保危——生态状况堪忧

     3.助力弱——相关人才匮乏

     4.文化产业内部发展不平衡

    (二)机遇与挑战

     1.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抢抓机遇,敏于担当

     2.勇往直前,直面挑战——因时因地因事制宜

   五 促进河西走廊文化生态区建设的思路与对策

    (一)立足现有自然条件与资源禀赋,突出“文化生态”特色

    (二)重视生态问题,制定生态保护机制

    (三)以各级文化节庆赛事为依托,多载体全方位宣传文化生态区建设

    (四)以文化旅游为基础,紧跟国际旅游发展新态势

    (五)在新兴业态上大做文章,逐步促进文化产业内部的平衡发展

    (六)不拘一格降人才——注重相关人才的引进与培养

    (七)逐步培育壮大文化企业,促进文化产业繁荣发展

 BⅢ 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发展研究

  B.6 《读者》品牌培育与发展研究

   一 品牌培育与发展的一般理论分析与实践探索

    (一)品牌基本内涵与特征

    (二)品牌培育与发展的主要理论支撑

    (三)品牌培育与发展的实践借鉴

     1.“海尔”的国际化进程

     2.美国《读者文摘》

   二 《读者》品牌的创立与影响

    (一)《读者》的创刊与《读者》品牌的诞生

    (二)《读者》的市场定位与社会影响(文化内涵等)

    (三)《读者》的内容变迁

    (四)《读者》的品牌策略

   三 《读者》品牌扩张面临的主要问题与难题

   四 《读者》品牌培育与发展的战略设想与对策思路

    (一)国外期刊品牌发展趋势

     1.商业化

     2.全球化和本土化

     3.系统化

     4.美国品牌

    (二)中国期刊品牌的现状

     1.期刊品牌发展缺乏战略导向

     2.盲目跟风、简单模仿品牌期刊

     3.期刊品牌结构不合理,一些面向特殊群体的品牌期刊缺乏

     4.行政化使品牌期刊规模仍然比较小,扩张建设进程缓慢

    (三)《读者》发展的战略设想与对策思路

     1.《读者》发展的战略设想

     2.对策思路

  B.7 甘肃首位文化产业

   一 “首位文化产业”

    (一)“首位文化产业”概念的提出

    (二)出版发行和印刷业与“首位文化产业”

   二 甘肃出版发行和印刷业发展现状

    (一)甘肃新闻出版业现状

     1.新闻出版机构

     2.图书出版

     3.报纸出版

     4.杂志出版

     5.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

    (二)甘肃发行业现状

    (三)甘肃印刷业现状

   三 甘肃出版发行和印刷业发展的特点

    (一)充分发挥出版物思想文化阵地与强化舆论引导作用

    (二)扎实推进改革,积极创新出版发行和印刷体制

    (三)加快结构调整,推动出版发行和印刷产业加快发展

    (四)大力实施精品出版战略,甘肃省出版物受到好评

    (五)坚持以人为本,加快构建出版物营销体系

   四 甘肃出版发行和印刷业发展中面临的问题

    (一)新闻出版业体制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不相适应

    (二)增长方式不尽合理

    (三)公开发行的出版物品种少,发行量不多,质量效益不高,出版载体单调

    (四)图书发行网点布局不尽合理

    (五)印刷业集约凝聚程度较低,自主创新投入不足

   五 提升甘肃出版发行和印刷业竞争力的对策建议

    (一)深化改革,建立有效的管理运行体制和机制

    (二)积极转变发展方式

    (三)坚持以人为本,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消费需求

    (四)进一步完善城乡发行网络布局

    (五)调整产业结构,提升印刷业竞争力

  B.8 甘肃民间文化传承人才队伍建设研究

   一 概念界定:民间文化传承

    (一)什么是民间文化

    (二)民间文化的传承

   二 甘肃民间文化传承人才队伍建设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甘肃民间文化传承人才队伍建设的政策机遇

     1.来自国家层面的政策机遇

     2.来自甘肃层面的政策机遇

    (二)甘肃民间文化传承的三支人才队伍建设

     1.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队伍建设

     2.民间文化高校教育队伍建设

     3.民间文化专业技术人员队伍建设

    (三)甘肃民间文化人才队伍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1.缺乏地方专用平台进行民间文化人才信息的权威发布

     2.“传承人”离世对其代表项目后续传承造成不良影响

     3.高学历民间文化研究人才存在毕业即离业的现象

   三 促进甘肃民间文化传承人才队伍建设的对策措施

    (一)通过体制机制建设,为民间文化传承人才成长提供保障

    (二)通过教育培养,不断提高民间文化传承人才的素质

    (三)通过载体建设,丰富民间文化传承人才的展示舞台

     1.保证载体建设的常态化

     2.保证载体建设的时间效度和受众广度

  B.9 甘肃城乡社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及使用状况调查

   一 引言

    (一)本课题相关概念界定

     1.“甘肃省城乡社区”的界定

     2.“甘肃省城乡社区公共文化设施”的界定

     3.“建设及使用状况”界定

    (二)本课题调查方法

   二 甘肃省城乡社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及使用状况

    (一)甘肃省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及使用概况

    (二)甘肃省城乡社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及使用概况

     1.收集到的文献资料结果显示

     2.调查问卷结果显示

     3.所得访谈资料结果显示

   三 促进甘肃城乡社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及使用的SWOT分析

    (一)优势(S)

     1.重要性、必要性与紧迫性

     2.民众需求的日增

     3.逐步完善的相关制度政策的有力保障

    (二)劣势(W)

     1.经济社会发展的相对滞后

     2.民众文化素质的相对偏低

    (三)机遇(O)

     1.全国的大形势

     2.甘肃省的形势

    (四)挑战(T)

   四 本课题调研结论与对策建议

    (一)调研结论

    (二)对策建议

     1.遵循原则,灵活机动,整合资源,首先确保拥有量

     2.因人制宜

     3.因地制宜

     4.多措并举,解决经费和人员问题

     5.落实制度,加强考评,责任到人

     6.加大宣传,多开展活动,提高设施使用率

 BⅣ 区域特色文化发展研究

  B.10 甘肃红色文化传承与创新发展研究

   一 红色文化概述

    (一)红色文化内涵、特征

    (二)红色文化的兴起和传播

    (三)红色文化的价值和作用

    (四)红色文化保护、传承与创新发展的依据

    (五)红色文化保护传承与创新发展研究文献综述

   二 甘肃红色文化资源的特点与时代价值

    (一)甘肃红色文化资源的主要内容

    (二)甘肃红色文化资源的主要优势、特点

    (三)甘肃红色文化资源的地位与时代价值

   三 甘肃红色文化资源保护、传承与创新发展现状

    (一)甘肃红色文化资源保护、传承与创新发展的重要意义

    (二)甘肃红色文化资源保护传承概况

    (三)甘肃红色文化资源创新发展概述

    (四)甘肃红色文化资源保护、传承与创新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四 促进甘肃红色文化资源保护、传承与创新发展的思路与对策

    (一)进一步整合甘肃省红色文化资源,充分挖掘红色文化资源潜力

    (二)建立红色文化弘扬评估机制

    (三)拓展红色文化资源的宣传教育渠道

    (四)改善红色文化资源存续的生态环境

    (五)实现红色文化资源优势向红色文化产业优势的转变

    (六)促进红色主题文化产业向纵深发展

    (七)促进红色文化旅游业的发展

    (八)加强专业队伍建设

    (九)提升统筹协调管理能力

  B.11 甘肃“丝绸之路”文化带开发利用研究

   一 甘肃“丝绸之路”文化带概述

    (一)甘肃“丝绸之路”文化带历史文化资源基础

    (二)甘肃“丝绸之路”文化带的内涵与特征

     1.甘肃“丝绸之路”文化带的内涵

     2.甘肃“丝绸之路”文化带的特征

    (三)甘肃“丝绸之路”文化带的价值定位

    (四)甘肃“丝绸之路”文化带开发利用的现实意义

     1.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的抓手

     2.甘肃建设文化大省的支撑

     3.承载着助推甘肃经济转型的现实使命

   二 甘肃“丝绸之路”文化带开发利用现状分析

    (一)进展与成就

     1.积极参与丝绸之路申报世界遗产

     2.文化产业发展呈高位加速增长态势

     3.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完备

     4.文化产业园区(基地)建设顺利推进

    (二)面临的主要问题

     1.文化生态环境不佳,文化投、融资难度大

     2.文物保护和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矛盾突出

     3.文化部门对一些濒临灭绝的特色历史文化的挖掘欠缺统一部署

     4.文化实体少,民营文化企业扶持力度有限,抗风险能力差,发展缓慢

    (三)机遇与挑战

   三 甘肃“丝绸之路”文化带开发利用定位

    (一)开发利用定位

    (二)开发利用的模式

     1.文化与旅游融合开发利用模式

     2.特色文化产业园区带动发展模式

     3.以点串线,以线带面开发模式

   四 甘肃“丝绸之路”文化带开发利用的对策建议

    (一)以文化传承保护为出发点,传承保护与开发利用和谐共生

    (二)凝练文化符号,提升文化品牌

    (三)建立联动机制,促进区域联合开发

    (四)挖掘文化内涵,壮大文化产业

  B.12 甘肃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研究

   一 历史文化名城概念之界定及内涵

   二 甘肃省历史文化名城的价值与特色

    (一)甘肃省历史文化名城简介

    (二)甘肃省历史文化名城的价值及特色

     1.历史时期突出的政治、经济、文化地位

     2.历史文化遗产丰富,价值极高

     3.城市特色突出,城市个性彰显

   三 甘肃省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及实效

    (一)维修古建筑,保护古文物,新建博物馆

    (二)编制保护规划,积极挖掘各类有形、无形历史文化遗产

    (三)积极制定地方保护法规,确定保护思路,强化监督管理

    (四)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升历史文化名城魅力

   四 甘肃省历史文化名城保护面临的困境

    (一)制度层面

     1.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城市总体保护规划相脱节

     2.历史文化名城各类遗产保护资金匮乏,保护不到位

     3.历史文化名城公共文化设施落后

     4.职责不明确,管理不到位,缺乏统筹安排

    (二)保护意识滞后

   五 保护甘肃历史文化名城的对策建议

    (一)提升保护意识

    (二)加强保护规划的编制工作

     1.明确保护思路是编制保护规划的前提

     2.制定科学详尽的规划是编制工作的重要内容

     3.加强对规划严格管理是保护工作得以落实的基础

    (三)加快保护修复,努力再现历史文化胜迹

    (四)开辟专项资金渠道

  B.13 甘肃特有少数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发展研究

   一 民族文化保护、传承与创新发展的一般 理论研究与实践扫描

    (一)民族文化之共性与个性

    (二)民族文化保护传承的理论支撑

    (三)民族文化创新发展的理论诠释

    (四)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实践借鉴

   二 甘肃特有少数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现状分析

    (一)甘肃特有少数民族概述

     1.东乡族概述

     2.保安族概述

     3.裕固族概述

    (二)甘肃特有少数民族文化特点

     1.东乡族

     2.保安族

     3.裕固族

    (三)甘肃特有少数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现状分析

     1.甘肃特有少数民族文化传承的困境

     2.甘肃特有少数民族文化传承困境的原因分析

   三 甘肃特有少数民族文化传承和创新的环境与形势判断

    (一)总体判断

    (二)优势或有利条件

    (三)劣势或制约因素

    (四)甘肃特有少数民族文化机遇与挑战

     1.机遇

     2.挑战

   四 甘肃特有少数民族文化传承与发展的思路及对策

    (一)基本思路与目标模式

     1.发掘甘肃特有少数民族文化的独特性

     2.认识冲突和变异是文化传承与发展中的常态化现象

     3.注重传承、保护和利用并举

     4.做到多样性和同一性并重

    (二)路径与对策

     1.路径

     2.对策

  B.14 敦煌文化的保护传承与创新发展研究

   一 敦煌文化特色与价值概述

    (一)敦煌文化内涵

    (二)敦煌文化特色

    (三)敦煌文化的价值

    (四)敦煌文化保护与传承的重大意义

   二 敦煌莫高窟保护和传承的回顾与反思

    (一)莫高窟在敦煌文化形成和发展中的地位与影响

    (二)莫高窟保护和传承的回顾与反思

     1.莫高窟保护的回顾与反思

     2.文化传承的回顾与反思

     3.文化创新发展的回顾与反思

   三 敦煌莫高窟保护传承与创新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保护与传承所面临的问题

     1.不以意志为转移的自然因素

     2.社会发展中的经济因素

     3.亟待深入探索的科学研究

    (二)文化创新发展所面临的问题

     1.产业发展中的牵绊

     2.艺术创作中的困惑

   四 莫高窟保护传承与创新发展的思路与对策建议

    (一)提高管理水平,强化遗产保护

     1.确保遗产保护和管理的必备条件

     2.遏制经济发展的负面影响

     3.继续走“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国际合作路子

    (二)借助文化认同,带动实现行为认同

     1.普及遗产教育,加深民众文化认同感

     2.优化服务质量,满足大众文化需求

     3.改善产品质量,提升文化旅游品质

    (三)加强科学研究,构建高层次人才梯队

     1.人文社会科学融会贯通,构建敦煌文化研究的完整体系

     2.自然科学多学科结合,有效保护石窟及周边环境

     3.培养高层次人才梯队,壮大科学研究队伍

    (四)推动艺术活化,实现文化资源的深度转化

     1.强化人文关怀,突出民族精神

     2.体现生态意识,寻求艺术平衡

     3.注重产业化运作,促进艺术再生

  B.15 简牍文化的保护与传承研究

   一 简牍文化与甘肃汉简资源概述

    (一)简牍文化简介

     1.简牍的使用与发现

     2.简牍文化的内涵界定

     3.简牍文化的特点

     4.简牍文化保护与传承的时代价值

    (二)甘肃汉简文化资源的内涵与价值

     1.甘肃汉简的出土概况与特殊地位

     2.甘肃汉简文化的内容构成

   二 甘肃简牍文化保护与传承的理论分析与实践考察

    (一)甘肃汉简的保护与研究

     1.汉简的发掘与保存现状

     2.汉简研究队伍的演变

    (二)甘肃简牍文化的发展

     1.汉简保护研究条件的改善

     2.汉简研究取得的成绩与影响

     3.汉简文化宣传展示取得的成就

    (三)甘肃简牍文化保护与传承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1.主要问题

     2.原因分析

    (四)简牍文化保护与传承的新机遇

     1.文化发展的重大政策机遇

     2.汉简文化研究保护阵地建设

     3.汉简研究保护力量的壮大

   三 甘肃简牍文化保护与传承的回顾与反思

    (一)国内其他地方简牍文化保护与传承的现状

    (二)甘肃与其他地方简牍文化保护与传承的对比及思考

   四 进一步促进简牍文化保护与传承的对策建议

    (一)以宣传为手段,增进人们对汉简文化的认识与理解

    (二)以制度为保障,形成简牍文化保护与传承的持续合力

    (三)以人才为基础,培育简牍文化保护与传承的稳定队伍

    (四)以创作为驱动,增强简牍文化保护与传承的内生动力

 甘肃蓝皮书编辑委员会办公室

 总序

 《甘肃文化发展分析与预测(2014)》编辑委员会

 法律声明

《甘肃文化发展分析与预测(2014)》是对甘肃文化大省建设年度问题追踪研究的集成之作。其研究目的与研究任务在于,展现甘肃本年度文化发展的亮点、焦点,分析甘肃本年度文化发展的优点、缺点、难点,在此基础上就甘肃文化发展提出对策建议。各位专家学者采用了文献法、比较法、田野调查法、SPSS统计分析等方法对以下专题进行了深入探讨:《甘肃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战略思路与对策研究》《甘肃“丝绸之路”文化带开发利用研究》《兰州都市圈文化产业区建设研究》《陇东南文化历史区建设研究》《以敦煌为核心的河西走廊生态区建设研究》《〈读者〉品牌培育与发展研究》《甘肃首位文化产业——出版与印刷发行业发展研究》《甘肃民间文化传承人才队伍建设研究》《甘肃城乡社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及使用状况调查》《甘肃红色文化传承与创新发展研究》《甘肃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研究》《甘肃特有少数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发展研究》《敦煌文化的保护与传承研究——以莫高窟为例》《简牍文化的保护与传承研究——以甘肃出土汉简为例》。通过研究,《甘肃文化发展分析与预测(2014)》得出如下结论:2013年甘肃文化发展的大事是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项目获得国家批复并开始了实质性的建设,它与实施13年的甘肃大省建设相辅相成,共同推进了本年度甘肃文化建设。目前甘肃文化需要转型发展,由文化大省建设转入文化强省发展目标,使举世瞩目的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项目获得更好的文化环境,提升该项目的建设速度和建设质量。使甘肃文化经济一体化可持续发展局面早日形成,甘肃特色文化具有突破性发展。

刘伟平:《政府工作报告——2013年1月23日在甘肃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甘肃日报》2013年1月31日,第1版。

李福满:《全省文化产业呈超常规发展态势》,《甘肃日报》2013年2月24日,第1版。

梁峡林:《连辑通报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进展情况》,每日甘肃网,http://gansu.gansudaily.com.cn/system/2013/09/25/014693338.shtml。

熊澄宇:《世界文化产业研究》,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

厉无畏:《关于上海文化创意产业基地发展的思考》,《上海经济研究》2005年第8期。

屠锦敏等:《兰州都市圈建设研究》,《城市发展研究》2006年第1期。

董晓峰等:《兰州都市圈发展可行性与发展战略研究》,《地球科学进展》2006年第3期。

王伟年等:《文化产业园区的功能、运行模式及发展策略》,《全国经济地理研究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暨中国区域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7年9月。

谢守红:《都市区、都市圈和都市带的概念界定与比较分析》,《城市问题》2008年第6期。

钱紫华:《试论我国城市文化产业园区热》,《城市问题》2008年第7期。

郭妍琳:《文化产业园区建设中的相关问题——以江苏为例》,《艺术百家》2010年第1期。

鲁杰:《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文化创意产业基地”的建设研究》,《陕西科技大学学报》2010年第6期。

梁文钊、董晓峰:《兰州都市圈发展规划研究》,《发展》2010年第7期。

李兰:《文化产业园区建设:一个文献综述》,《改革》2010年第9期。

刘金祥:《我国城市文化产业园区发展现状及对策》,《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2011年第6期。

杨文:《上海市文化产业园区发展现状分析——以第一批文化产业园区为例》,《法制与经济》2012年第6期。

熊澄宇:《英国创意产业发展的启示》,《求是》2012年第7期。

皖人:《文化产业园区建设不能套用经济园区概念模式》,《中国艺术报》2013年1月21日。

范建华:《以特色文化产业园区推动产业发展》,《经济日报》2013年1月10日。

施秀萍:《弘扬黄河文化 建设兰州都市圈文化产业区》,《甘肃日报》2013年3月15日。

李晓霞:《把文化产业打造成我市的支柱产业》,《兰州日报》2013年4月8日。

陈玮:《高新区启动建设四大文化科技园》,《兰州日报》2013年4月9日。

黄小驹、陈至立:《加强文化生态保护提高文化遗产保护水平》,《中国文化报》2007年2月4日。

张呈鸿:《十二个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活文物”看个够》,《人民日报海外版》2012年11月11日。

马建华:《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情况简介》,《福建艺术》2008年第3期。

盛学峰:《关于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的思考——以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为例》,《生态经济》2009年第7期。

李晓燕:《热贡文化生态区保护问题研究》,《青海环境》2010年第3期。

蔡武:《在中华文化的传承创新中实现“中国梦”——甘肃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的意义》,《人民日报》2013年8月5日。

张克勤、王鹏:《酒泉“舞”出文化新天地 打响“飞天”“航天”品牌》,《甘肃经济日报》2013年9月2日。

刘嘉莹等:《日本旅游业流行慢观光》,《河北工业科技》2013年第5期。

霍文琦:《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需要协同创新》,《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9月9日。

李晓青、周勇:《中外企业品牌管理研究综述》,《商业研究》2005年第21期。

苏晓东:《720°品牌管理——概念与运作》,中信出版社,2002。

李光斗:《品牌竞争力》,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第134页。

俞永铭:《如何实施以品牌培育为核心的强企策略》,《中国物业之窗》2012年8月15日。

柳堤:《打造中国期刊的第一品牌——访(读者)出版集团副总经理彭长城》,《中关村》2006年5月号。

顾力:《〈读者文摘〉与〈读者〉的发展比较研究》,《出版广角》2012年第11期。

祁咏薇:《〈读者〉杂志竞争力研究》,《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硕士论文,中国知网。

顾淑臻:《〈读者〉杂志品牌创新研究》,《兰州大学》2009年硕士学位论文,百度文库。

朱世强:《亚洲发行量第一杂志〈读者〉迎来创刊30周年》,2011年4月16日,中国新闻网。

彭焕萍:《名牌期刊怎样创造品牌——解读〈读者〉的品牌塑造和延伸策略》,《出版发行研究》2007年第3期。

宜秀萍:《培育文化品牌 推动甘肃文化产业转型跨越发展》,《甘肃日报》2013年4月1日。

马克-瓦默斯:《创新的力量:了解过去十年市场发展变化》,腾讯读书频道,http://book.qq.com/s/book/0/10/10214/index.shtml。

郝振省:《2010~2011中国出版业发展报告》,中国书籍出版社,2011。

郝振省:《2011~2012中国出版业发展报告》,中国书籍出版社,2012。

王成勇:《壮大富民兴陇的区域首位产业》,《甘肃日报》2013年1月7日。

张歌燕:《我国图书出版业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研究》,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广州市计划委员会、中山大学市场经济与人口发展研究中心:《社会可持续发展 广州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前瞻》,中山大学出版社,1996。

林吕建:《2012年浙江发展报告(文化卷)》,杭州出版社,2012。

《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人民日报》2011年10月26日,第1版。

《关于进一步做好全省农村实用文化人才高级职称评审工作的通知》(甘文厅联发〔2012〕12号),2012年11月19日。

《甘肃省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名单》,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http://www.ihchina.cn/inc/heirlist.jsp?gjmlnumber=1&qmode=place&branchid=029。

《甘肃省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名单》,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http://www.ihchina.cn/inc/heirlist.jsp?gjmlnumber=2&qmode=place&branchid=029。

《甘肃省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名单》,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http://www.ihchina.cn/inc/heirlist.jsp?gjmlnumber=3&qmode=place&branchid=029。

杨新科、陈波等:《甘肃人口生活质量研究》,兰州大学出版社,2003。

济南市文化局:《济南市创新模式加快社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http://www.jinan.gov.cn/art/2007/4/9/art_69_61702.html。

浙江省穆建平代表省政协专项集体民主监督第二调研组发言:《建设覆盖城乡公共文化设施网络》,http://www.lybs.com.cn/gb/node2/node802/node327871/node327873/userobject15ai5624008.html。

钟利民:《论红色文化的经济价值及其实现问题》,《求实》2010年第3期。

钟秀利:《试析红色文化的政治价值——执政文化的视角》,《求实》2007年第11期。

张克伟:《沂蒙红色文化资源产业化研究》,山东大学,2010。

李荣珍:《甘肃红色文化资源的基本内涵和特点》,《甘肃日报》2012年10月24日。

李俊杰、许瑞源:《甘肃红色文化资源的历史地位和时代价值》,《甘肃日报》2012年5月2日。

李永乐、孙天胜、成升魁、陈远生:《市场导向型红色旅游发展模式研究—以甘肃省为例》,《学术论坛》2007年第9期。

甘肃省委党史研究室:《推进我省红色文化大发展》,《甘肃日报》2013年4月1日。

丹增:《论我国西部文化产业的特色发展道路》,《新华文摘》,2006。

杨建新:《西北少数民族史》,民族出版社,2003。

李晋友:《创新少数民族传统文化 维护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中国民族》,2002。

郝苏民:《甘青特有民族文化形态研究》,民族出版社,1999。

祁庆富:《试论中国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价值结构》,《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

《甘肃敦煌莫高窟保护条例》,《敦煌研究》2004年第1期。

李最雄:《敦煌石窟的保护现状和面临的任务》,《敦煌研究》2001年第1期。

樊锦诗:《敦煌莫高窟的保护与管理》,《敦煌研究》2000年第1期。

樊锦诗:《莫高窟保护和旅游的矛盾以及对策》,《敦煌研究》2005年第4期。

张瑛、孔令栋:《中国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与旅游开发——以敦煌莫高窟为例》,《思想战线》2006年第2期。

李萍:《浅谈莫高窟的游客管理》,《敦煌研究》2005年第4期。

樊锦诗:《基于世界文化遗产价值的世界文化遗产地的管理与监测——以敦煌莫高窟为例》,《敦煌研究》2008年第6期。

马德:《敦煌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之浅见》,《敦煌学辑刊》2013年第2期。

王旭东:《敦煌莫高窟崖体风化特征及保护对策》,《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9年第5期。

樊锦诗:《敦煌石窟保护与展示工作中的数字技术应用》,《敦煌研究》2009年第6期。

杨永生:《敦煌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的现状与对策》,《河西学院学报》2012年第3期。

张克非:《艺术活化甘肃文化资源的内容与形态——试论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的关键之三》,《甘肃日报》2013年3月20日。

李峰:《敦煌:推动文化产业跨越发展》,《甘肃日报》2012年8月16日。

张晓亮等:《敦煌:文化软实力提升经济硬实力》,《甘肃经济日报》2012年2月1日。

黄怀璞:《敦煌艺术影视传播之可行途径论略》,《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1期。

汤自军:《外部性与我国自然文化遗产开发保护研究》,《经济研究导刊》2010年第2期。

成刚:《大敦煌的保护与发展研究》,兰州大学硕士论文,2007年。

钱坤:《敦煌研究院发展战略研究——世界文化遗产管理的新视视角》,北京化工大学硕士论文,2008。

张正模:《环境监测系统在莫高窟保护与利用中的建立》,兰州大学硕士论文,2012。